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和创新实验融入课堂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金属与水的反应》
(贺州高级中学刘佩瑜542800)
【案例课题】
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第三章的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水的反应》;课型:新课(随堂实验课)。
【案例背景】
学生情况:1、基础知识角度: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背诵金属活动顺序表,对金属与酸的反应有初步的认识。前两章的学习,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化学理论基础,虽初次接触金属与水的反应,但学习的难度并不大。2、实验技能角度:(1)钠与水的实验:首先,《从实验学化学》的学习为开展学生实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对做实验兴趣浓厚,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最后,改进后的钠与水的实验操作简单、安全、现象明显,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完成实验。(2)铁与水蒸气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对学生来说较困难。教师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引导探究最佳设计方式,并提供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实验是可以完成的,能让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实验创新设计的魅力。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不够全面;(2)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化学用语不规范;(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教师情况:(1)笔者是韦革玲老师主持的课题(课题编号:2011C043)——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的成员,课题圆满结题;(2)参加过2007年广西优质课比赛和2015年广西实验创新大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3)从教十年,能慎密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自如地驾驭实验课堂。(4)教师提前设计导学案、课件,提交实验器材
和试剂。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观察点,反应原理,实验现象;课本实验存在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事先准备实验改进方案等。
学校情况:开展随堂实验多年。实验条件优越,设备完善,实验室配有多媒体;实验员3名,其中一名是15年教龄的一线教师。
【案例主题】
(1)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完成对钠的相关性质的自主认识。(2)通过对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设计、动脑思考、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完成学习目标。(3)通过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分享合作、科学探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4)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发现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5)通过对比教材装置和改进实验,提高学生的对实验的评价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案例设计】
环节一:巧设情景,激发学习激情
课前准备:教师下载2015年5月的“[第一时间-辽宁]第一关注药厂爆炸钠遇雨水反应有点大”的新闻视频。
情景导入:播放辽宁的火灾视频,引入金属钠与水反应的课题。学生聆听和观察新闻,并思考导学案设计的第一题——“为什么火灾现场附近有金属钠让消防人员感到可怕?”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提炼问题的能力。把握契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实验安全教育。教师明在课件和导学案中呈现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特意用粗体红字提醒。
环节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
课前准备:把方案提交给学校实验员,准备实验器材;全班分成四组 ,并分发导学案和实验方案 ,一人一份;教师事先把这两个方案的实验视频链接到课件中(总结实验现象时再次呈现,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让所有同学看到两种方案实验的现象)
改进实验说明:在大头针上插上一颗绿豆大的金属钠,然后把破试管移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水和钠相遇,关闭止水夹,金属钠反应完全后,打开止水夹点燃气体或把破试管移向试管(如图三)。并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第二题的4个问题。 图一
试管夹
烧杯
水 橡皮管
止水夹
胶塞 注射针头
破底试管
金属钠
尖嘴管
图二
1、首先认真阅读实验注意事项和要求后,然后完成钠与水的实验并完成下表。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第2、3、4小题。
2、由钠与水反应实验总结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产物,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请评价两个方案的优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后举手示意,学生实验用时约2分钟。教师观察到所有学生实验完毕后,鼓励学生自荐上台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播放对应方案无音频的实验视频。通过学生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第2小题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第3小题训练学生的获取信息和对信息加工的能力。最后通过汇报,培养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当堂纠正,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备描述实验现象和分析原因。(课后收集导学案批阅)
环节三呼应情景,解决问题
以一张图片呈现火灾现场和第一题思考“为什么火灾现场附近有金属钠让消防人员感到可怕?”学以致用,钠与雨水剧烈反应,且反应放热和生成了可燃性气体氢气。趁热打铁,请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消防员如何解除危机?引导学用新学知识指导生活生产实际,从化学走进生活,感悟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乘胜追击,实验室金属钠的保存方式。进一步理解第一课时中提到的金属钠的保存在煤油中或石蜡密封。
环节四发现问题,探究方案
课前准备:向实验员提交课本50页科学探究实验的器材和试剂,要求准备一套放讲台,且检查好气密性、组装好并加好了药品。
设计探究:教师演示教材实验,实验失败。猜测一、铁与水蒸气不反应。猜测二、实验失败。钠与水的实验改进为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改进做了铺垫。引导学生发现课本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试管易破裂,棉花易焦化,反应现象不明显。让学生比较铁与钠活泼性,因初中已学的金属活动顺序性,故学生能轻松说出铁不如钠活泼。教师顺势提出活性越差反应越困难的观点。因学生在初中对比学习铁、锌、镁与稀盐酸反为快慢和剧烈程度,故能接受此观点。为了更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步完成实验设计,导学案设计如下:1、试管为什么破裂,如何避免?2、棉花的作用,寻找可替代棉花的物品。3、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如何解决?旨在创设“低起点,多台阶,高落点”的学习途径,从而降低了实验装置设计的难度,突破难点。给学生4分钟,小组讨论,在导学案中画出设计方案。教师收集,课后批阅,评价方案,加以表扬,并鼓励去实验室实践。
环节五铁与水蒸气的实验探究
课前准备:一周前,要求学每组自己动手做吹泡器和灯罩;向实验员提交课本50页科学探究实验改进后的器材和试剂,棉线事先塞好。
教师讲解:教师借助课件一一回答这些问题。1、试管破裂是原因是水进入了加热区,冷热相遇,试管破裂。解决方法,水在加热区的下方。2、棉花供水,湿度不易控制,吸水量有限。解决办法,用塞有棉线的玻璃管代替,玻璃管可以自由加水,水在张力的作用下运输到铁粉上方的棉线;棉花易焦化的问题,换成棉线后,棉线的着火点1500C ,水的沸点1000C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维持不变,未达到棉线的着火点,棉线不燃烧,原理同纸锅烧水。3、现象不明显可能反应温度低,生成气体少。解决办法,用灯罩聚集火焰,提高温度;用发泡剂集聚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