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综述
精选莱布尼茨
1673年莱布尼茨特地到巴黎去制造了一个能进行加、减、
乘、除及开方计运算算的计机算科机。学这是贡继献帕斯卡加法机后,计算工
具的又一进步。 帕斯卡逝世后,莱布尼茨发现了一篇由帕斯
卡亲自撰写的“加法器”论文,勾起了他强烈的发明欲望,决
心把这种机器的功能扩大为乘除运算。莱布尼茨早年历经坎坷。
在获得了一次出使法国的机会后,为实现制造计算机的夙愿创
而在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中,通过0与1引申,就可 以表示一切数字,如000,001,010,011,100分别 代表0-4这几个数字。而在易经八卦中,通过阴阳引 申,就可以表示宇宙万有的原理。如果把阴爻看作0, 把阳爻看作1,所有的卦象于是也就可以看成 0和1的 组合。比如坤卦就是000000,乾卦就是111111,大有 卦就是111101等等。伏羲图的六十四个卦象,也正好 可以看作二进制算术从0到63的数字。
7
只有莱布尼茨和牛顿将积分和微分真正沟通起来,明 确地找到了两者内在的直接联系:微分和积分是互逆的两 种运算。而这是微积分建立的关键所在。只有确立了这一 基本关系,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微积分学。并从对 各种函数的微分和求积公式中,总结出共同的算法程序, 使微积分方法普遍化,发展成用符号表示的微积分运算法 则。因此,微积分“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大体上完成的,但 不是由他们发明的”。
造了契机。在巴黎, 莱布尼茨聘请到一些著名机械专家和能
工巧匠协助工作,终于在1674年造出一台更完善的机械计算机。
莱布尼茨发明的机器叫“乘法器” ,约1米长,内部安装了一
系列齿轮机构,除了体积较大之外,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
不过,莱布尼茨为计算机增添了一种名叫“步进轮”的装置。
步进轮是一个有9个齿的长圆柱体,9个齿依次分布于圆柱表面;
莱布尼茨重要数学发现
莱布尼茨重要数学发现摘要:一、莱布尼茨简介二、莱布尼茨的数学成就1.发明微积分2.发现莱布尼茨定理3.对数与对数表的发明三、莱布尼茨的数学贡献与影响四、结论正文:【一、莱布尼茨简介】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 年7 月1 日-1716 年11 月14 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是启蒙时代的杰出代表。
他对数学、物理、哲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他与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并称为微积分的创立者,他们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莱布尼茨的数学成就】1.发明微积分微积分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它的发展和成熟对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莱布尼茨与牛顿几乎同时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们通过引入微分和积分概念,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符号系统更加简洁,为后世广泛采用。
2.发现莱布尼茨定理莱布尼茨定理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表明了关于二次剩余的某些性质。
该定理对于整数解的求解、密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对数与对数表的发明对数是数学中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可以简化乘法与除法的计算过程。
莱布尼茨在1679 年发明了对数,并首次制作了对数表。
对数的发明使数学家们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各种复杂计算,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莱布尼茨的数学贡献与影响】莱布尼茨的数学成就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微积分发明为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数学基础;他的莱布尼茨定理在数论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而对数和对数表的发明则为各种实际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便利。
【四、结论】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是数学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现代数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莱布尼茨
微积分史The History of Calculus 第二讲莱布尼茨内容提要莱布尼茨生平莱布尼茨在微积分上的贡献 莱布尼茨的其它数学贡献 莱布尼茨与中国文化微积分优先权的争论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年—1716年,德国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罗马帝国的莱比锡, 祖父三代人均曾在萨克森政府供职.父亲是Friedrich Leibnütz 长大后, 莱布尼茨名字的拼法才改成Leibniz, 但是一般人习惯写成Leibnitz. 晚年时期, 他的签名通常写成Von Leibniz, 以示贵族身份. 但没有人确定他是否确实有男爵的贵族身份.莱布尼茨的父亲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 在莱布尼茨6岁时去世, 留下了一个私人的图书馆. 莱布尼茨堪称神童, 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到他父亲的大书房中去读书. 幼年时便自学了拉丁文和希腊文.15岁就进入莱比锡大学研究法律.在答辩了关于逻辑的论文之后, 得到学士学位.1666年他写了论文《论组合的艺术》, 这是一本关于一般推理方法的著作, 这就完成了他在阿尔特多夫大学的博士论文并使他获得教授席位.1670年和1671年, 莱布尼茨写了他的第一篇力学论文.1671年左右他制造出了第一台能做四则运算的计算机,并凭借这台计算机加入了英国皇家学会.这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机器以其复杂性被公认为一次革命. 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 这种计算机表现不佳, 但他的理论却是可靠的, 而最终也是可行的.莱布尼茨制造的计算机虽然莱布尼茨的学术生涯很有前途, 但他却离开了大学,去为美因茨的选帝侯工作.1672年, 莱布尼茨作为高级外交官被从德国派往巴黎, 在巴黎居住了四年( 1672-1676 ).莱布尼茨到巴黎担任外交官之前, 还被认为是对阅读冗长的数学证明缺乏耐心的新手.但幸运的是, 具有极高天赋和强烈好奇心的莱布尼茨在巴黎遇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荷兰科学家斯蒂安.惠更斯, 一直住在巴黎. 莱布尼茨向惠更斯请教, 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 但是他坚持下来了并很快就作好进行独立研究的准备, 他阅读数学文献就如同别人阅读浪漫的小说一样轻松.在巴黎居住的四年对他科学生涯的意义, 可以与牛顿在家乡躲避瘟疫的两年类比, 使他从一个数学上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一个数学巨人.莱布尼茨的许多重大的成就包括创立微积分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或奠定了基础.这四年虽然奠定了莱布尼茨永久名望的基础, 但同时也奠定了一场持久争论的基础.莱布尼茨在巴黎繁忙的外交生活和丰硕的科学探索之后回到德国, 在汉诺威公爵府任顾问和图书馆长,定居汉诺威.1698年以后,莱布尼茨失宠于新任的汉诺威公爵. 他最后几年的保护人是汉诺威的一名贵族, 1714年英国女王安妮逝世后,这位贵族竟然一跃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 莱布尼茨非常希望能够跟随乔治国王去英国, 并担任宫廷史学家, 但乔治从未给他这个机会.如果微积分之战的两位主角—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都住在伦敦, 事态的发展一定会很精彩, 但遗憾的是, 这种情况并未出现.1716年11月14日,在经受了胆结石与痛风症的折磨之后,莱布尼茨离开了人世. 当时, 他的许多朋友和汉诺威宫廷的同僚都去了英国,而他自己的地位也已衰落, 据说, 只有忠实的秘书参加了他的葬礼.这与牛顿在英国的巨大威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牛顿的崇高名望使他得以安葬在威斯特敏斯特教堂. 牛顿这种近似神化的声望无疑是当之无愧的, 但莱布尼茨也应享有同样的荣誉.1673年莱布尼茨推导出了变换定理:⎰ 1675年10月29日的一份手稿中决定用符号表示和.111d d 222(b)().bb aa y x z x by ay a =+-⎰⎰这是一个分部积分的实例,其中 莱布尼茨把他的变换定理应用于一条著名的曲线后,发现了一个直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无穷级数——莱布尼茨级数.π1111143579=-+-++d d .y z y x x=-1677年,莱布尼茨在一篇手稿中明确陈述了微积分基本定理.1676年11月,莱布尼茨已经能够给出幂函数的微分与积分x 也可以是自变量的函数.11d d d 1,.e e e e x x ex x x x e +-==+⎰这相当于宣称计算复合函数微分的链式法则.公式 1684年莱布尼茨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微分学论文《一种求极大与极小值和求切线的新方法,也能用于分数和无理量的情形以及非寻常类型的有关计算》.《新方法》中定义了微分的概念, 采用了微分符号d x , 并明确陈述了莱布尼茨1677年已经得到的函数和、差、积、商、乘幂与方根的微分公式:21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a ab b a a b z y w x z y w x xv x v v x v y v v y y yx axx a x x x b ---++=-++=+-===莱布尼茨关于微分学的第一篇论文(1684)莱布尼茨还将乘积微分的“莱布尼茨法则”推广到了高阶情形0d d d ()()().n n iin i n i uv C u v -==⋅∑ 1686年,莱布尼茨又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积分学论文《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及无限的分析》.在这篇论文中,莱布尼茨给出了摆线方程为:22d 22,xy x x x x =-+-⎰正是在这篇论文中,积分号第一次出现于印刷出版物上. 莱布尼茨在引入摆线方程以前还特别对他的微分符号d x 作了说明. 他引进的符号d 和体现了微分与积分的“差”与“和”⎰⎰的实质,后来获得普遍接受并沿用至今.莱布尼茨在1666年发表了《论组合的艺术》,提出了符号逻辑的思想.莱布尼茨1679年撰写的《二进制算术》使他成为二进计数制的发明人.莱布尼茨是制造计算机的先驱,他1674年在巴黎科学院当众演示了他制成的“算术计算机”, 这是第一台能做四则运算的计算机.莱布尼茨在数学上还有一项发明就是行列式.莱布尼茨是一位科学活动家. 他是柏林科学院的创建者和首任院长, 彼得堡科学院、维也纳科学院也是在他的倡议下成立的. 莱布尼茨甚至曾写信给中国康熙皇帝建议成立北京科学院.莱布尼茨被称为全才, 除了哲学和数学, 他在历史、法学、语言、神学、逻辑学和外交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二进制在现代被应用于计算机设计, 但莱布尼茨本人并没有将它用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他后来发现他的二进制数可以给中国古老的六十四卦易图一个很好的数学解释, 他是通过他的朋友、法国传教士白晋得到六十四卦图的. 莱布尼茨高兴地说:“可以让我加入中国籍了吧”!六十四卦方圆图关于微积分的成果归属和优先权问题, 曾在数学界引起了一场长时间的大争论.1687年以前, 牛顿没有发表过微积分方面的任何工作, 虽然他从1665年到1687年把结果通知了他的朋友. 特别地, 1669年他把他的短文《分析学》给了他的老师巴罗, 巴罗又把它送给柯林斯.莱布尼茨在1673年访问伦敦期间, 被接受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在此, 见到了牛顿的一些文献, 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莱布尼茨还通过信件进一步询问了牛顿的发现.与牛顿不同, 莱布尼茨愿意发表成果.1684年莱布尼茨在《教师学报》发表了题目十分冗长的论文《一种求极大与极小值和求切线的新方法, 也能用于分数和无理量的情形以及非寻常类型的有关计算》.莱布尼茨坦率地承认, 他通过通信和阅读牛顿的手稿接触过牛顿的思想, 但是这些只给了他某些提示,而不是明确的方法.当莱布尼茨首次发表他的论文时, 他在英国的同仁们则大叫“卑鄙”, 认为恶棍莱布尼茨窃取了牛顿的荣誉.随后的争吵构成了数学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争端是由局外人挑起的. 1699年, 瑞士数学家德丢勒在一本小册子中提出“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 而莱布尼茨作为“第二发明人”,“曾从牛顿那里有所借鉴”. 莱布尼茨立即对此作了反驳.1712年, 英国皇家学会专门指定了一个委员会进行调查, 并于第二年公布了一份著名的《通报》, 宣布“确认牛顿为第一发明人”. 这引起了莱布尼茨的申诉.这场争吵的结果不在于谁胜谁负的问题, 而是使数学家分成两派. 一派是英国数学家包括泰勒和麦克劳林等, 捍卫牛顿; 另一派是欧洲大陆数学家, 尤其是伯努利兄弟, 支持莱布尼茨, 两派相互对立甚至敌对. 其结果是, 使得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停止了思想交换.因为牛顿在关于微积分的主要工作和第一部出版物, 即《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使用了几何方法. 所以在牛顿去世后的一百多年里, 英国人继续以几何为主要工具使自己逐渐远离分析的主流.在某种意义上说, 牛顿把他的流数法带进了坟墓.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很快便被欧洲大陆所接受,并且他的弟子还在努力扩大其影响,使英国的数学家落在后面,而且使数学损失了一些最有才能的人应可作出的贡献.争论在双方的追随者之间越演越烈, 直到牛顿和莱布尼茨去世以后, 才逐渐平息并得到解决. 调查证明:虽然牛顿工作的大部分是在莱布尼茨之前做的,但是,莱布尼茨是微积分主要思想的独立发明人.牛顿和莱布尼茨都是他们时代的巨人. 就微积分的创立而言尽管在背景、方法和形式上存在差异、各有特色,但二者的功绩是相当的. 他们都使微积分成为能普遍适用的算法.就发明时间而言,牛顿早于莱布尼茨;就发表时间而言,莱布尼茨早于牛顿.莱布尼茨和牛顿谢谢观看!参考文献1.《数学史教程》,李文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1999.2.《微积分的历程-从牛顿到勒贝格》,William Dunham著,李伯民,汪军,张怀勇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3.《天才引导的历程-数学中的伟大定理》,William Dunham著,李繁荣,李莉萍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4.《古今数学思想》,莫里哀. 克莱因著,张理京,张锦炎,江泽涵等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莱布尼茨介绍
• 莱布尼茨以为实体是多的,是无限多的。跟随亚里士多德 的实体观,他以为实体是一命题的主语。在一个命题S是P 中,S就是实体。因为实体是自足的,则它要包含所有可 能的谓语,即是“...是P”。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实体 有四个特征:不可分割性、封闭性、统有性和道德性。
人物生平
人物成就
微积分 拓扑学 符号思维 单子论 形式逻辑
人物生平
人物成就
微积分 拓扑学 符号思维 单子论 形式逻辑
• 莱布尼茨承断了西方哲学传统的思想,他认为世界,因其 确定(换句话说,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客观普遍和必然的) 之故,必然是由自足的实体所构成。所谓的自足,是不依 他物存在和不依他物而被认知。莱布尼茨的前辈斯宾诺莎 以为实体只有一个,就是神/自然。莱布尼茨对此不敢苟 同,原因之一是斯氏的泛神观和圣经的神学有明显冲突, 其次,是因为斯氏的理论没有能够解决由笛卡儿以降的二 元论,令世界出现了断层(他虽然强调世界为一,但没有 说明这一个看来是二元对立的世界的一统是如何可能)。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一、年轻时代(1646—1667)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Leibniz)于1646年7月1日出生在德国的莱比锡。
他是德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一位罕见的多才博学的人。
莱布尼茨的父亲弗里德里希・莱布尼茨(1597——1652)是莱比锡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
其母卡塔琳娜・施莫克(1621——1664)是老莱布尼茨的第三个妻子。
莱布尼茨有一个异母兄弟约翰・弗里德里希和一个妹妹安娜・卡特琳娜,她的儿子西蒙・洛夫勒后来成为他的唯一继承人。
莱布尼茨的早期教育鲜为人知,只有他自己偶然的一些回忆。
他说的经历可能有点夸张,以至把他自己说成完全是自学成才的了。
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他确实不像同时代的科学巨人牛顿那样受过良好的数学以及其他科学的训练。
莱布尼茨在少年时代接受的主要是文科的知识。
据莱布尼茨回忆,他在7岁上学前就跟着父亲学习阅读,8岁时就如饥似渴地学习他那已经去世的父亲的书,我们几乎难以想象他如何能读懂那些艰深晦涩的拉丁文、希腊文的著作。
但这些著作还真的为他后来在古典哲学、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方面的广博学识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他的学校的教学大纲本身还要求学习德国文学和历史、神学以及逻辑学。
他对最后一门功课特别感兴趣,在他以后的生涯中,始终对逻辑学的研究保持浓厚的兴趣。
1661年冬天以后,莱布尼茨来到莱比锡大学,当时他只有15岁(这确实非常年轻,但在他的那个时代并非罕见之事)。
在这里,他开始显露出了才华,开始在学习上名列前茅。
各门课程,其中包括哲学、修辞学、数学、拉丁文、希腊文和希泊莱文,他都深入研究,而法律、哲学是他的主课。
更令人惊异的是,他对数学和自然科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致,大学期间就博览了当时流行于世的各种科学著作。
根据当时的教育法规,莱布尼茨在大学毕业后必须到“高一级”的学院如神学院、法学院或医学院进行学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
他选择了法学,但是在开始法学课程之前,他到附近的耶拿大学过了一个短短的暑期。
马原结课论文:莱布尼茨
树叶”——记德国科学天才莱布尼茨内容摘要:莱布尼茨是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是德国哲学代表人物。
关键词:人物综述生平介绍卓越贡献正文:(一)人物综述莱布尼茨(Gottfrien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7.1.—1716.11.14.)是德国最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个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是德国哲学代表人物。
他和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
他一生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生平介绍公元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弗里德希·莱布尼茨是莱比锡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母亲凯瑟琳娜·施马克出身于教授家庭,虔信路德新教。
莱布尼茨的父母亲自做孩子的启蒙教师,耳濡目染使莱布尼茨从小就十分好学,并有很高的天赋,幼年时就对诗歌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幸的是,父亲在他6岁时去世,但给他留下了丰富藏书。
8岁时,莱布尼茨进入尼古拉学校,学习拉丁文、希腊文、修词学、算术、逻辑、音乐以及《圣经》、路德教义等。
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663年5月,他以《论个体原则方面的形而上学争论》一文获学士学位。
这期间莱布尼茨还广泛阅读了培根、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著作,并对他们的著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价。
在听了教授讲授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课程后,莱布尼茨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664年1月,莱布尼茨完成了论文《论法学之艰难》,获哲学硕士学位。
是年2月12日,他母亲不幸去世。
18岁的莱布尼茨从此只身一人生活,他—生在思想、性格等方面受母亲影响颇深。
1665年,莱布尼茨向莱比锡大学提交了博士论文《论身份》,1666年,审查委员会以他太年轻(年仅20岁)而拒绝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
他对此很气愤,于是毅然离开莱比锡,前往纽伦堡附近的阿尔特多夫大学,并立即向学校提交了早已准备好的那篇博士论文,1667年2月,阿尔特多夫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还聘请他为法学教授。
数学家传记4——莱布尼茨
数学家传记4——莱布尼茨德国的莱布尼茨(G.W.Ieibnlz,公元1646~1716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万能大师”。
数学和哲学,是莱布尼茨显示其杰出天才的诸多领域之一。
他在法律、管理、历史、文学、逻辑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贡献,因其在这些领域显赫的成就,人们永远纪念他。
用“全才”这个词形容莱布尼茨,可以说并不夸张。
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莱比锡。
他的祖父以上三代人均曾在萨克森政府供职;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
莱布尼茨的少年时代是在官宦家庭以及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度过的。
莱布尼茨在6岁时失去父亲,但他父亲对历史的钟爱已经感染了他。
虽然考进莱比锡学校,但他主要是靠在父亲的藏书室里阅读自学的。
8岁时他开始学习拉丁文,12岁时学希腊文,从而广博地阅读了许多古典的历史、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
13岁时,莱布尼茨对中学的逻辑学课程特别感兴趣,不顾老师的劝阻,他试图改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范畴。
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专业。
他跟上了标准的二年级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中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历史、数学、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
1663年,17岁的莱布尼茨因其一篇出色的哲学论文《论个体原则方面的形而上学争论——关于“作为整体的有机体”的学说》,获得学士学位。
莱布尼茨需在更高一级的学院,如神学院、法律学院或医学院学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
他选择了法学。
但是,法律并没有占据他全部的时间,他还广泛地阅读哲学,学习数学。
例如他曾利用暑期到耶拿听韦尔的数学讲座,接触了新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数是宇宙的基本实在,以及一些别的“异端”思想。
1666年,20岁的莱布尼茨已经为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莱比锡的教员们拒绝授予他学位。
他们公开的借口是他太年轻,不够成熟,实际上是因为嫉妒而恼怒——当时莱布尼茨掌握的法律知识,远比他们那些人的知识加在一起还要多!于是,莱布尼茨转到纽伦堡郊外的阿尔特多夫大学,递交了他早已准备好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博学多才的符号大师Friedrich, Leibniz(1597~1652)莱布尼茨(Leibniz)1646年7月1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的一个书香门第. 其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 在莱布尼茨6岁时去世了. 莱布尼茨自幼聪慧好学, 童年时代便自学他父亲遗留的藏书, 并自学中、小学课程. 1661年, 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了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 17岁获得学士学位, 同年夏季, 莱布尼茨前往热奈大学, 跟随魏格尔(E.Weigel)系统地学习了欧氏几何, 使他开始确信毕哥达拉斯—柏拉图(Pythagoras-Plato)的宇宙观: 宇宙是一个由数学和逻辑原则所统率的和谐的整体. 1664年, 18岁的莱布尼茨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20岁在阿尔特道夫获得博士学位. 1672年, 以外交官身份出访巴黎, 在那里结识了惠更斯(Huygens, 荷兰)以及其他许多杰出的学者, 更激发了莱布尼茨对数学的兴趣, 并在惠更斯的指导下, 系统研究了当时一批著名数学家的著作. 1673年出访伦敦期间, 又与英国学术界知名学者建立了联系, 从此,他以非凡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进入了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 1676年定居德国汉诺威, 任腓特烈公爵的法律顾问及图书馆馆长, 直到1716年11月4日逝世, 长达40年. 莱布尼茨曾历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巴黎科学院院士, 创建柏林科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莱布尼兹的研究兴趣非常广泛. 他的学识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数学、生物、地质、物理、机械、神学、法学、外交等领域. 并在每个领域中都有杰出的成就. 然而, 由于他独立创建了微积分, 并精心设计了非常巧妙而简洁的微积分符号, 从而使他以伟大数学家的称号闻名于世.莱布尼兹在从事数学研究的过程中, 深受他的哲学思想的支配. 他说dx和x相比, 如同点和地球, 或地球半径与宇宙半径相比. 在其积分法论文中, 他从求曲线所围面积的积分概念, 把积分看作是无穷小的和, 并引入积分符号 , 它是把拉丁文“Summa”的字头S拉长. 他的这个符号, 以及微积分的要领和法则一直保留到当今的教材中. 莱布尼兹也发现了微分和积分是一对互逆的运算, 并建立了沟通微分与积分内在联系的微积分基本定理, 从而使原本各自独立的微分学和积分学成为统一的微积分学的整体.莱布尼兹是数字史上最伟大的符号学者之一, 堪称符号大师. 他曾说:“要发明, 就要挑选恰当的符号, 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用含义简明的少量符号来表达和比较忠实地描绘事物的内在本质,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思维劳动”,正象印度——阿拉伯的数学促进了算术和代数发展一样, 莱布尼兹所创造的这些数学符号对微积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欧洲大陆的数学得以迅速发展, 莱布尼兹的巧妙符号功不可没. 除积分、微分符号外, 他创设的符号还有商“a/b”,比“a:b”,相似“∽”,全等“≌”, 并“∪”,交“”以及函数和行列式等符号.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两人的方法和途径是不同的. 牛顿是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几何方法研究微积分的; 莱布尼兹主要是在研究曲线的切线和面积的问题上, 运用分析学方法引进微积分要领的. 牛顿在微积分的应用上更多地结合了运动学, 造诣精深; 但莱布尼兹的表达形式简洁准确, 胜过牛顿. 在对微积分具体内容的研究上, 牛顿先有导数概念, 后有积分概念; 莱布尼兹则先有求积概念, 后有导数概念. 除此之外, 牛顿与莱布尼兹的学风也迥然不同. 作为科学家的牛顿, 治学严谨. 他迟迟不发表微积分著作《流数术》的原因, 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合理的逻辑基础, 也可能是“害怕别人反对的心理”所致. 但作为哲学家的莱布尼兹比较大胆, 富于想象, 勇于推广, 结果造成创作年代上牛顿先于莱布尼兹10年, 而在发表的时间上, 莱布尼兹却早于牛顿三年.虽然牛顿和莱布尼兹研究微积分的方法各异, 但殊途同归. 各自独立地完成了创建微积分的盛业, 光荣应由他们两人共享. 然而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场围绕发明微积分优先权的激烈争论. 牛顿的支持者, 包括数学家泰勒和麦克劳林, 认为莱布尼兹剽窃了牛顿的成果. 争论把欧洲科学家分成誓不两立的两派:英国和欧洲大陆. 争论双方停止学术交流, 不仅影响了数学的正常发展, 也波及自然科学领域, 以致发展到英德两国之间的政治摩擦. 自尊心很强的英国民族抱住牛顿的概念和记号不放, 拒绝使用更为合理的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符号和技巧, 致使后来的两百多年间英国在数学发展上大大落后于欧洲大陆. 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变成了科学史上的前车之鉴.莱布尼兹的科研成果大部分出自青年时代, 随着这些成果的广泛传播, 荣誉纷纷而来, 他也越来越变得保守. 到了晚年, 他在科学方面已无所作为. 他开始为宫廷唱赞歌, 为上帝唱赞歌, 沉醉于研究神学和公爵家族. 莱布尼兹生命中的最后7年, 是在别人带给他和牛顿关于微积分发明权的争论中痛苦地度过的. 他和牛顿一样, 都终生未娶.。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对其他数学分支也是有重要贡献的. 例如,对笛卡儿的解析几何,他就提出过不少改 进意见,“坐标”及“纵坐标”等术语都是他给 出的.他提出了行列式的某些理论,他为包络理论 作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并给出了曲率中的密切圆 的定义.莱布尼茨还是组合拓扑的先驱,也是数理 逻辑学的鼻祖,他系统地阐述了二进制记数法.
“莱布尼茨是乐于看到自己提供的 种子在别人的植物园里开花的人.” ──丰唐内尔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 一封信中,也明确说, “你知道,我是佩服 莱布尼茨的”。
莱布尼茨及其相关著作推荐
1.《人类理智新论》 莱氏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必看啊! 2.《莱布尼茨读本》 (陈乐民 编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初步了解莱氏的著作及其他。 3.《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 (罗素 著) 《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费尔巴哈 著) 4. 《神义论》、《单子论》 5. 《新系统及其说明》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大家介绍。
• • • • 1、人物简介 2、人物生平 3、个人成就 4、趣闻轶事
人物简介
戈特弗里德·威廉·凡·莱布尼茨,德国最 重要的自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 家和哲学家,一位举世罕见的科学天才,和牛顿 同为微积分的创建人。他的研究成果还遍及力学、 逻辑学、化学、地理学、解剖学、动物学、植物 学、气体学、航海学、地质学、语言学、法学、 哲学、历史、外交等等,他还是最早研究中国文 化和中国哲学的德国人,对丰富人类的科学知识 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他创建 了微积分,并精心设计了非常巧妙简洁的微积分 符号,从而使他以伟大数学家的称号闻名于世。
1672—1676年,任外交官并到欧洲各国游历,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惠更斯等科学家,并在他们的 影响下深入钻研了笛卡儿、帕斯卡、巴罗等人的 论著,并写下了很有见地的数学笔记.这些笔记显 示出他的才智,从中可以看出莱布尼茨深刻的理 解力和超人的创造力. 1676年,他到德国西部的汉诺威,担任腓特 烈公爵(Duke John Frederick)的顾问及图书馆 馆长近40年,这使他能利用空闲探讨自己喜爱的 问题,撰写各种题材的论文,其论文之多浩如烟 海. 莱布尼茨1673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682年创办《博学文摘》,1700年被选为法国科 学院院士,同年创建了柏林科学院,并担任第一 任院长.
莱布尼兹生平简介
莱布尼兹⽣平简介莱布尼兹⽣平简介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是德国数学家、哲学家、⾃然科学家。
他出⾝书⾹门第,其⽗是莱⽐锡⼤学的哲学教授。
他⾃幼聪明、勤奋、好学,是罕见的神童,15岁(1661年)考⼊莱⽐锡⼤学学习法学,并钻研哲学与数学,18岁(1664年)获得哲学硕⼠学位,20岁(1666)年获得法学博⼠学位,尔后从事外交事务,他是在和许多数学家的接触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开始从事微积分研究的。
莱布尼兹的哲学观是“单⼦论”,他认为单⼦是“⾃然的真正原⼦”、“事物的元素”,是客观的、能动的、不可分割的精神实体。
他的哲学观在能动性⽅⾯包含着辩证法因素。
他的单⼦论哲学观与他创建的⽆穷⼩微分理论有着明显⽽深刻的内在联系。
在认识论上,他是唯理论者,他把知识分为推理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并抬⾼推理知识的地位,强调理性认识的作⽤;他把⼀切领域的知识作为⾃⼰追求的⽬标,他企图建⽴通⽤符号,通⽤语⾔,以便统⼀⼀切科学。
在⽅法论上,他终⽣追求⼀种“普遍的⽅法”,这种⽅法既是获得知识的⽅法,也是创造发明的⽅法。
这样的哲学观、认识论与⽅法论使莱布尼兹成为“德国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七世纪的亚⾥⼠多德”。
莱布尼兹的研究涉及数学、哲学、法学、⼒学、光学、流体静⼒学、海洋学、⽣物学、地质学、机械学、逻辑学、语⾔学、历史学、神学等41个领域,⼏乎涵盖了当时的⼀切科学,并且在每⼀个领域都有杰出成果。
他的科学成就,并不仅仅是德国⼀国的产物,⽽是当时整个欧洲在资本主义发展条件下所取得的科学结果,是那⼀时代整个科学⽔平的反映。
但由于他独⽴创建了微积分,并且发明了优越的微积分符号,从⽽使他以微积分独⽴创始⼈之⼀⽽闻名于世。
⽽他在其余⼴阔领域的卓越成就则显得淡若晨光。
⽐如在数学⽅⾯,他还是组合拓扑的先驱,也是数理逻辑学的⿐祖,⼆进位制计数法的发明与系统阐述者。
莱布尼兹很重视和其他学者的交流,讨论问题。
据史料记载,他与1000多位科学家通过信,留下15000多封信件。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少有的通才。
以下是对莱布尼茨的详细介绍:一、生平背景•出生地与家庭: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东部名城莱比锡,父亲是哲学教授,虽然去世很早,但给莱布尼茨留下了丰富的藏书。
母亲则接替了父亲对莱布尼茨进行启蒙教育。
•教育经历:八岁时,莱布尼茨进入尼古拉学校,学习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算术、逻辑、音乐以及《圣经》、路德教义等。
他的博学多才和深厚的知识基础为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成就与贡献1. 数学领域•微积分:莱布尼茨与英国的牛顿分别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广泛的使用。
莱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二进制:莱布尼茨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进制在计算机时代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哲学领域•认识论:莱布尼茨通过把天赋观念转化为人的认识能力,改进了理性主义认识论,同时反对了经验主义认识论。
他认为心灵既不像笛卡尔所说具有天赋自明的观念,也不像洛克所说是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而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必须经过艺术家的雕琢才能形成生动的现实形象。
•单子论:莱布尼茨的身心关系(单子论)认为世界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单子,单子是不可分的最基本单位,它带有物质特征但不同于物理上的原子,是精神性实体。
人类的身体与心灵的基本元素也是单子。
他认为单子各自独立,彼此不相沟通,但在运作时不紊乱,而且遵循一定的法则。
支配单子之间的法则是神创造的。
•预定和谐:莱布尼茨认为身体单子与心灵单子各自运作,彼此间互不干扰,但两者永远保持和谐。
这是由神预先安排创造的,称为预定和谐。
•乐观主义: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哲学观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
3. 其他领域•莱布尼茨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历史学、语言学等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是名副其实的多领域学者。
莱布尼茨—搜狗百科
莱布尼茨—搜狗百科莱布尼茨,出生在德国莱比锡一个伦理学教授之家,20 岁就获得了阿尔特道夫大学的博士学位,堪称前无古人的大智者。
但他拒绝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美茵茨大主教手下工作。
后来,他受命游说法国皇帝路易十四放弃进军埃及,但没有成功。
他具备勤劳、俭朴、诚实和有节制等优秀品质,但却缺少斯宾诺莎的那些崇高的哲学品质,因为他发表的都是一些刻意讨好王公贵族的观点,而把最精彩的思想束之高阁—它们并不能给他带来声望。
结果,人们发现了两个代表莱布尼茨的哲学体系,一个是他公开宣扬的,这个体系乐观、正统却浅薄;另一个是后人从他的手稿中总结出来的,这个体系深奥而又有惊人的逻辑性。
1672 年,莱布尼茨到了巴黎,在那里度过了大约四年时间。
当时,巴黎在哲学和数学领域都先于世界,这段经历对莱布尼茨才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那段时间里,他发现了无穷小算法,这后来引发了他和牛顿的之间关于发现优先权的争论。
在德国,莱布尼茨又学到了一种新经院主义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但在接触到笛卡儿以后,他就放弃了经院哲学。
对他的哲学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最后一位学者是斯宾诺莎。
1676 年,莱布尼茨见到了斯宾诺莎,与斯宾诺莎探讨哲学达一个月之久,甚至还得到了斯宾诺莎的部分原稿。
然而,在他的晚年,为了附和众人对斯宾诺莎的声讨,他又极力掩盖这段经历。
莱布尼茨的哲学是建立在实体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实体不具有拓展性,因为拓展性含有繁复之意,只能体现在由若干个实体组成的事物上。
同时,莱布尼茨继承了笛卡儿学派主张的“各实体不能相互作用”的观点。
他认为,两个单子之间不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这带来了动力学和知觉两方面的难点—从动力学角度讲,在碰撞现象中物体间似乎有影响;从知觉方面讲,知觉似乎是外界对知觉者产生的作用。
莱布尼茨有高超的逻辑技巧,发展了存在神的各种形而上学的证明,他的叙述比以往任何人的都要高明。
他这些论证共有本体论、宇宙论、永恒真理说、前定和谐说四项。
莱布尼茨生平
莱布尼茨生平
名字: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
所擅长的领域:法律,宗教,治国之道,历史,文学,逻辑,形而上学以及思辨哲学
数学上的对手:牛顿
贡献:
1数学领域:微积分(连续性的象征),组合分析(离散性的象征)
(而牛顿的贡献只有一个:即微积分)
2哲学领域:乐观主义
结局:莱布尼茨终身未婚,他平时从不进教堂,因此人们送他一个绰号:Lovenix,即什么也不信的人。
弥留之际,陪伴他的只有所信任的大夫和他的秘书,1716年莱布尼茨去世时,教士以此为借口,不予理睬,宫廷也不过问。
只有他忠实的秘书艾克哈特(Eckhark) 参加他的葬礼。
(相比牛顿:英国为牛顿举办了隆重的国葬。
所有的市民都来参加他的葬礼,所有剑桥大学的学生和老师都来参加他的葬礼,所有皇家学会的学者也来参加他的葬礼,所有的商人和企业家也来参加他的葬礼,那些和他有过争论的对手和后代,也来参加了他的葬礼。
)
主要著作:
1666《论组合术》(de arte combinatoria)
1671《抽象运动的理论》(Theoria motus abstracti)
1686《形而上学论》(Discours de métaphysique)
1704《人类理智论》
1710《神义论》
1716《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
我有那么多的想法,如果那些比我更敏锐的人有一天深入其中,把他们绝妙的见解同我的努力结合起来,这些想法或许有些用处。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百科全书式”的一生
到汉诺威旅游的朋友,不应该错过莱布尼茨的故居。
幢位于施密特大街10号的文艺复兴风格的联排别墅,1499年,最初是冯·索登家族的宅邸。
1648年,为四层,尖顶山墙与秀气的檐柱交错。
这幢建筑本身于1943年在突袭中被毁,并于1983年重建如旧。
如今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来往的知名学者无不在入口处的布尼茨故居”标识前驻足,缅怀那位曾经在此任图书馆馆长诺威公爵法律顾问的法学博士戈特弗里德·莱比锡法学院的求学之路人们提及莱布尼茨,多是讨论有关他与牛顿谁先发明微积分的那桩公案。
鲜为人知的是,其实莱布尼茨还是一名法学家。
他在莱比锡大学和阿尔特多夫大学获得法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曾任公爵的法律顾问长达30年之久,且对民法典在德意志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莱布尼茨对法学的兴趣最初来自他的家庭他出生于莱比锡,外祖父史穆克是一位名声不小的法学家。
父亲在莱比锡大学教授伦理学。
尽管在他六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但他被允许进入父亲留下的书房,自由地浏览各种书籍。
是他“百科全书式”的一生的开端。
14岁时,锡大学学习,他的第一个学位是哲学。
之后,戈特弗里德实该紧密联系,哲学与法学之间也应当建立联系。
年10月4日,莱布尼茨在当时最年轻的法学院之一,位于纽伦堡的阿尔特多夫大学注册入学。
在那里,他几乎立刻就提交了一篇论文以申请法律执照及博士学位。
同年11月15日,他就进行了答辩。
所选的主题再一次贯穿了哲学与法学。
在这篇名为《关于法律中的模糊案例的讨论》的论文中,莱布尼茨表示:如果有些案件,不能够在民法的基础上解决。
那么,既不能像一些法学家建议的那样,宣布为不可解决,也不能够留给法官自由裁判。
这种情况应当诉诸有关自然正义的原则与国际法,它们是有权力限制和决定民法的。
另一方面,莱布尼茨主张,一门像法学这样的特殊学科,只能够在包括“技艺和科学在内的”、范围更加广泛的百科全书的框架内才能够被有效地教授、学习与实践。
这次答辩非常成功。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综述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综述1、简介:牛顿-莱布尼兹公式,通常也被称为微积分基本定理,揭示了定积分与被积函数的原函数或者不定积分之间的联系。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内容是一个连续函数在区间 [ a,b ] 上的定积分等于它的任意一个原函数在区间[ a,b ]上的增量。
牛顿在1666年写的《流数简论》中利用运动学描述了这一公式,1677年,莱布尼茨在一篇手稿中正式提出了这一公式。
因为二者最早发现了这一公式,于是命名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给定积分提供了一个有效而简便的计算方法,大大简化了定积分的计算过程。
2、定义:如果函数在区间上连续,并且存在原函数,则或[F(x)]a b3、证明:(1)积分上限函数在证明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前,需引入积分上限函数的概念为证明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铺路架桥。
a.定义:设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积,且对任意在[a,x]上也可积,称变上限定积分为的积分上限函数,记为即b.原函数存在定理:设函数在区间[a,b]上连续,则积分上限函数在[a,b]上可导,并且即Φ(x)为f(x)的一个原函数。
这个定理一方面肯定了连续函数的原函数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初步的揭示了积分学中的定积分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原函数来计算定积分。
C.证明:对于任意给定的给x以增量其绝对值足够的小,使得由的定义及定积分对区间的可加性,有再由定积分中值定理,得其中,在和之间。
由于假设f(x)在[a,b]上连续,令则从而由的连续性,得根据导数定义,得即证毕。
(2)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已知函数F(x)是连续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又根据原函数存在定理知,积分上限的函数也是f(x)的一个原函数。
于是这两个原函数之差F(x)-Φ(x)在[a,b]上必定是某一个常数C,即F(x)-Φ(x)=C (a≤x≤b).a f(x)dx=0可知Φ(a)=0.在上式中x=a,得F(a)-Φ(a)=C.又由Φ(x)的定义式及∫a因此C=F(a)。
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
西方哲学史莱布尼茨莱布尼茨莱布尼茨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当时的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与其他西欧各国相比要落后得多。
作为宗教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新教精神在德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但是尖锐的宗教争端亦给德国带来了无休止的苦难,终于酿成了“三十年战争”(1618-1848)。
这场由欧洲主要国家参与的战争被称为第一次欧洲战争,但却是在德国本土展开的,因而给德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不仅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反而加深了封建割据,在政治上阻碍着德国的统一,在经济上则阻碍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虽然德国在政治经济方面非常落后,但是在文化上却并非如此。
由于德国在地理及文化上与当时的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及荷兰非常接近,在贸易上也有比较密切的往来,因此这些国家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对德国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德国的落后状态也促使有识之士们向先进的国家学习,由于巴黎作为欧洲科学和艺术中心的地位,使他们与法国文化非常接近。
莱布尼茨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哲学,他的主要著作都是用法语和拉丁语写成的。
哥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 16 46-1716)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父亲是莱比锡大学道德教授,他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天才,15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7岁时获哲学硕士学位,后来就读于耶拿大学和纽伦堡的阿尔道夫大学,21岁获法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不仅研究哲学和自然科学,而且热衷于社会活动,曾出任外交官、宫廷顾问、汉诺威图书馆馆长。
他积极创办了柏林科学院,并且曾力促在圣彼得堡、维也纳和北京建立科学院,可惜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
莱布尼茨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数学上与牛顿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在逻辑上提出了充足理由律,改进了帕斯卡尔的加法器,创制了一种手摇式的计算机,提出了二进位制,被人们称为现代计算机的思想先驱。
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故事
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故事摘要:一、莱布尼茨简介二、莱布尼茨与微积分的创立1.时代背景2.莱布尼茨与牛顿的竞争与合作3.微积分的基本原理三、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影响1.数学领域的变革2.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四、莱布尼茨的其他贡献1.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预见2.逻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五、总结与启示正文:一、莱布尼茨简介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
他在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与牛顿、巴洛克艺术三巨匠并列。
二、莱布尼茨与微积分的创立1.时代背景在17世纪,欧洲科学正处于变革时期。
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为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莱布尼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
2.莱布尼茨与牛顿的竞争与合作莱布尼茨与英国科学家牛顿(Isaac Newton)几乎同时独立发现了微积分原理。
两人之间曾存在激烈的竞争,但最终承认彼此的成果,并合作完成了微积分的体系化。
3.微积分的基本原理莱布尼茨提出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包括微分和积分两部分。
微分学研究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而积分学研究求解曲线下的面积。
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为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工具。
三、莱布尼茨微积分的影响1.数学领域的变革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理论,使数学研究从静态变为动态,为后来的微分方程、概率论、泛函分析等数学分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微积分的出现,为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学工具。
例如,牛顿的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都可以通过微积分进行精确求解。
四、莱布尼茨的其他贡献1.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预见莱布尼茨研究了二进制系统,并预见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他的著作《计算机与算盘》被誉为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之作。
2.逻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莱布尼茨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平简介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平简介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莱布尼茨简介莱布尼茨简介是这样介绍他的:莱布尼茨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他是公开微积分方法的第一人,并且符号被流行运用。
而比莱布尼茨先使用微积分的是牛顿。
莱布尼茨生于1646年,在他79岁的时候逝世。
莱布尼茨在中年阶段身体素质急剧下降,智力严重衰退,而健康出现危机的最严重的一次是莱布尼茨去了意大利以后。
莱布尼茨在五十岁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古代中国。
在莱布尼茨幼小的时候,他就展露自己的聪明才智了。
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像其他小朋友读小说一样轻轻松松地就能读懂艰涩难懂的论文了。
他提出了无穷小的微积分计算的方法,并且发表了比伊萨克·牛顿爵士手稿早三年的研究成果,但是伊萨克·牛顿爵士却说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这些研究成果的。
莱布尼茨懂得取悦宫廷的人并且从中得到知名人士的帮助。
斯宾诺莎的哲学给了莱布尼茨很多启发,也教会他很多,虽然他不赞同斯宾诺莎的观念。
他曾经服务于汉诺威宫廷,也许是与牛顿有矛盾,所以在乔治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时没有被邀请。
随后他的影响力渐渐的下降了,直到后来没有人再关注他,他就是在这种被人忽视的情况下逝世的。
在莱布尼茨死后,他的好友也就是他生平最为敬重的人伯.方特纳尔为他撰写生平事迹。
莱布尼茨一生都未曾结婚,本来在他50岁的时候想要结婚的,但是女方却说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他们一直没有成婚,以上便是莱布尼茨简介。
莱布尼茨哲学思想莱布尼茨非常熟悉古罗马古希腊哲学,并且熟悉他所处的时代的哲学学说以及一些科技成就。
在那个充满哲学气息的时代,莱布尼茨也孕育了属于自己的莱布尼茨哲学思想。
他有一套单子论,他认为没有人解决“一”与“多”的哲学问题,不管是古希腊罗马的学者也好,还是笛卡尔、洛克、培根等人都没有完全阐释清楚这个问题。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1646年7月1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
莱布尼茨从小十分好学,并有很高的天赋,莱布尼茨儿童和少年期偏重于人文学科的学习,15岁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学和哲学,18岁获哲学硕士,20岁获法学博士学位,帕斯卡逝世后的第五年,即1667年莱布尼茨来到法国巴黎游览,1671年他又作为一名外交官出使法国巴黎,莱布尼茨在巴黎结识了许多数学家,并与荷兰数学家惠更斯结为挚友,他参观了法国博物馆,帕斯卡的“加法器”引起了他的注意,并敏锐地察觉到,帕斯卡的发明具有重大意义,并设想既然能进行加减运算,为什么不能进行乘除和其它运算呢?莱布尼茨提出了直接进行机械乘法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乘法器”。
后来他又对乘法器进行了改进,并以梯形轴为主要部件,设计了一个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25厘米的机器,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手摇式计算机,它不仅可以做加减、乘除,而且还可以做求平方根运算,该机现存于德国汉诺威博物馆。
手摇计算机的发明,受到了社会的极大重视,不仅当时在欧洲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很长时间遍布于世界各地。
阿兰·图灵“人工智能之父”,是一位天才人物,22岁就被选为英皇家学院研究员,1936年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在密码上的应用》中,严格地描述了计算机的逻辑结构,首次提出了计算机的通用模型——“图灵机”,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抽象计算机的可能性。
二战期间,图灵在英国外交部工作,设计了密码破译机,这实际上就是一台以继电器为器件的专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该机一次次地破译了敌军的密码,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5年,图灵在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开始设计自动计算机,阐述了用子程序实现某些运算而程序员不必知道机器运行细节的思想,为计算机高级语言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50年,图灵制成了一台体现他设计思想的计算机模型机“PIOLOT ACE”。
同年10月,图灵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的论文,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通过问答来测试计算机是否具有同人相等的智力,这一思考至今仍是计算机学术界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
一、唯理论的认识论(一)逻辑与事实1、推理的两大原
则逻辑上的理由(必然理由)服从矛盾律关于事实的因果关系服从充足理由律“我们的推理是建立在两个大原则上,即是:(1)矛盾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判定包含矛盾者为假,与假的相对立或相矛盾者为真。
以及:(2)充足理由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2、两类真
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们的反面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们的反面是可能的。
3、逻辑规律是世界的根本规律充足理由律是逻辑规律,逻辑上的理由也是事实上的原因。
因为上帝是事实存在的必然依据、事物的最后理由。
(二)天赋观念论1、我们的所有观念都是天赋的我一向并且现在仍然赞成笛卡尔先生曾主张的···天赋观念···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予它的”。
2、天赋能力潜存说观念和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的”。
人的心灵就象具有天然花纹的大理石二、单子论(一)单子论的理论背景1、流行的实体论的的理论困
难用广延规定实体与实体的不可分性矛盾以原子规定实体无法说明实体的统一性,否定了连续性“心灵”实体不能说明心理现象的多样
性。
唯一实体(上帝)无法说明质的多样性 2、机械论世界观的缺
陷物质被看作被动的、僵死的与“实体”的概念相符合机械运动不能解释物质与精神的联系与转化。
(二)单子的基本规定性1、“没有部分”是单子的基本规定性单子“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
由此可得出:2、单子没有广延,不可分,是精神实体。
3、单子是无限多的(复多性)因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复合的和无限的(三)单子的生灭单子不能以自然的方式(组合、分解)产生或消灭“单子是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它们只能通过创造而产生,通过毁灭而消失” (四)单子间的关系1、单子“没有可供外物出入的窗户” 单子之间相互独立,互相没有“物理的影响” 2、预定的和谐上帝在安排每个单子各自独立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单子各自作相应的变化发展,因而使无限多的单子所组成的宇宙的和谐一致。
(五) 单子质的规定性—活动性 1、单子之间没有量的差别只有质的差
别。
个体性原则:“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
因为自然界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 “在一个花园里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单子的无形特质是它自身的活动性、能动性。
隐德来希:即现实性、活动性“我们可以把一切···单子命名为‘隐德来希’,因为它们自身之内具有一定的完满性,有一种自足性,使它们成为它们的内在运动的源泉,也可以说,使它们成为无形体的自动机”。
3、单子的能动性在于表象活动单子有“知觉”,能够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整个宇宙,它们是“宇宙活生生的镜子”。
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的不同,既是它们质的差别单子的能动性、知觉能力赋予万物以生机和活力(六)单子的等级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的不同,既是它们质的
差别1、“微知觉”:无机物、植物----- “原始的隐德来希” 2、动物的灵魂: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3、理性灵魂;即人的灵魂。
具有更清晰的知觉和自我意识,,有了“统觉”和“理性” 注意:按莱布尼茨的说法,在人之上还有无数更高级的生物或单子,例如“天使”;最高的单子是上帝,他是创造一切单子的单子,“单子的单子”。
三、连续性原则(一)自然决不作飞跃从最高到最低级的单子之间存在着无限多的等级,没有分离的间隔,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整体。
(二)身心关系的预定和谐这一问题的形而上学前提:身体和心灵都是由同一实体单子组成的。
身体的单子和心灵单子只有知觉程度的不同。
1、身体和心灵(组成它们的单子)是连续的整
体2、身体和心灵(的单子)各以其自身的方式知觉对方3、“预定的和谐”使身体和心灵保持精确的一致。
“灵魂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形体也遵守它遵守的规律,它们的会合一致,是由于一切实体之间的预定的和谐,因为一切实体都是同一宇宙的表象”。
四、神正论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恶是为了衬托善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