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和运营中需要遵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的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传输规范:包括信号传输方式、频谱利用、调制解调、多频道音频和视频信号处理、信道带宽等。
台址规划规范:包括基站选址、场地选择、设备安装、支持设施等。
设备标准:包括设备选购、设备安装、设备维护等。
节目编播质量规范:包括信号源选择、播出设备(录制机、编码机、调制器等)的选择和使用、编码解码技术等。
用户接入规范: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视机、机顶盒)选购、安装和使用规范、有线电视宽带接入技术规范等。
安全规范:包括设备和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防病毒等)以及个人信息保护。
总之,各级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有线电视工程规划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相应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基础施工建设标准
承德广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材料之八承德广通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建设标准(讨论稿)为加强全市各县区有线电视网络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技术标准与施工标准,确保有线电视工程的建设质量,为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向数字化传输逐步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防止重复投入建设.根据承德的实际情况,从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前瞻性、兼容性、经济性、竞争性,适应未来有线电视快速发展的需要出发,特制定全市有线电视工程技术标准与施工标准。
一、有线电视网络的频率规划与系统带宽(一)、频率规划:为合理利用频率资源,全市有线电视网络频率分割为,5—65MHz上行频率,用于回传各种数据信号。
87—108MHz为调频广播频段,110—550MHz为模拟电视传输频段,550—750MHz传输数字电视节目,750—860MHz传输下行数据信号(1—5CH停止使用),860—1000MHz传输市县数据信号.(二)、系统带宽。
市至各县区一级光链路带宽1000MHz、县区至各乡镇到各行政村的二、三级光链路系统设计带宽为860MHz,各县区城区及乡镇行政村电缆网络,用户居住密集100户以上自然村电缆网络设计带宽为860MHz系统,其他较为分散的自然村及零散用户电缆网络设计带宽为750MHz系统。
二、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依据与系统指标分配(一)、设计依据各县区有线电视光缆网络与电缆网络的规划设计执行现有国家技术规范,如新标准颁发后再执行国家新标准。
其主要标准:1、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2、BG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GY/T131—1997《有线电视网络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4、GY/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5、GY5063—1998《市、县级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6、BGJ-89《民用建筑电缆电视广播网络设计规范》(二)、系统指标分配①国家标准,用户C/N>43dB,CTB>54dB,CSO>54dB②系统设计指标,用户C/N>44dB,CTB>55dB ,CSO>55dB③各县区系统指标分配三、光缆线路建设标准(一)、光缆线路敷设方式与组网方案有线电视各级光缆传输线路根据设计需要可采取架空、直埋或光缆沟不同的敷设方式。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1. 设计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布线、接地、信号传输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以及各种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标准。
2. 安装规范,涉及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安装、连接、调试等技术要求,包括室内外线路敷设、连接方式、设备固定安装等。
3. 施工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定。
4. 测试与验收规范,规定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竣工后的测试标准和验收要求,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正常运行。
5. 维护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故障处理等技术规定,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此外,民用建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可能还涉及到相关材料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工程管理及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保障用户
的利益,同时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制定和遵守这些规程对于保障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一套为有线电视系统所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旨在保证有线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作为一项专业的工程技术规范,它对于有线电视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包括多个方面,如有线电视广播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有线电视信号的处理和调节、有线电视信号的分配和转换、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和管理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为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
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包括了有线电视系统的技术环境、有线电视系统的业务需求、有线电视系统的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帮助有线电视系统实现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有线电视系统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保障有线电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还可以帮助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总的来说,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保证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基础。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有线电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F~~A1~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regunationofCATVsystem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K5><K5><K40>~A2~11.0.11.0.2收:1.0.31.0.4~A3~2~B1~2.12.1.12.1.2时,可采(VHF) 2.1.32.1.4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Ω。
2.1.6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内工作的设施:-5~+40℃。
~B2~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2.1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MAP=Image.BMB,1,1,17-3-1><MAP=Image.BMB,1,1,17-3-2><MAP=Image.BMB,1,1,17-3-3><MAP=Image.BMB,1,1,17-4-1><K5>注: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合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TAB=Tab11-17.BMB,1,1,17-4-1>2.2.3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TAB=Tab11-17.BMB,1,1,17-4-2><TAB=Tab11-17.BMB,1,1,17-4-3><TAB=Tab11-17.BMB,1,1,17-4-4>2.2.4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分贝(dB)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4-1><K10><FML=Fml11-17.BMB,1,1,17-4-2><K10><FML=Fml11-17.BMB,1,1,17-4-3><K10><FML=Fml11-17.BMB,1,1,17-5>式中2.2.5±5dBμ±4dBμ~B3~2.32.3.12.3.2频带<K5>2.3.32.3.42.3.52.3.6~B4~2.4前端2.4.1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6-1>式中<FML=Fml11-17.BMB,1,1,17-6-10>---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dBμV);<K2><FML=Fml11-17.BMB,1,1,17-6-11>---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dB);<K7><FML=Fml11-17.BMB,1,1,17-6-12>---前端的噪声系数(dB)。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汇总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第一章 施工 准备1. 1 标准和法规1.1. 1 国标、部标GB/T 6510-96 《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 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P-GB 50200-94 《有线 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 范》 GBJ 79-8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 设计规范》 1.1. 2 地方性法规各省、市、自治区地 方人民政府发布的,有关有线电视工程的 法规。
1.2 施工依 据1.2.3.3 器材清单 根据设计图纸,编制 器材清单。
1.3 系统设备器材1.3. 1 包装首先检查包装是否正 规、完好,杜绝使用三无产品。
型号、合格证、 3C 认证、随机说明书,以及相应的防震、防尘措施。
1.3. 2 外观产品应完好,应无明 显的磕碰、划伤,缆线应无明显的变形; 内外紧固件齐全、接 插件齐全、入出缆线口无滑扣及过紧。
1.3. 3 型号及配置产品型号正确,可插 拔部件按要求配置正确。
室外有源设备,拔掉 所有电流通过选通插子,并用塑料(纸)1.2. 1 企业标准 当地网络公司根据国 有线电视工程的建设标、部标、法规,结合有线电视的发展及 标准。
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的有关1.2.2 合同要求对所进行有线电视工程建设的合同中有关施工的条款。
1.2.3 设计图纸、现场勘查、器材清单 1.2.3.1 设计图纸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执行按图施工。
必须做到,先有正确 图纸,后有按图施工。
杜绝无图施工、先 施工后出图、图纸与现场不符等情况发生。
1.2.3.2 现场勘查根据设计图,核对并 检查施工现场的管道、管孔、杆位、墙质 布与数量等,明确:设计图纸是否与现场 相符?如不符,应立即提交给设计部门进 、建筑数量及编号、用户分行图纸更改后,方可施工。
是否具备施工条件?如不具备,应提交给管理部门解决。
包装要有产地、厂家袋封好,放于设备内,以备第 1 章 缆 线 敷设2 . 1地下管道敷设铺设管道时,必须注 意,管道均应平直且有一定程度的倾斜, 以保证管道无积水,防止积 水结冰膨胀时,拉断 缆线。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有线电视系统建设中,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有线电视系统的性能和服务质量。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系统设计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信号传输线路规划、中继站和末端用户接入规划等。
2. 设备选型和安装规范:包括有线电视系统所需设备的选型、布置位置、安装方式和连接方式等。
3. 信号传输规范:包括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频率、幅度、调制方式和调制器件等要求。
4. 综合布线规范: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布线方式、电缆规格和连接方式等。
5. 系统测试和调试规范:包括系统安装后的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测试参数等。
6. 系统维护和保养规范:包括系统的定期维护、故障排除和设备更换等要求。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有线电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标准一览表(整理版)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标准一览表(国标、部标)输和贮存等。
6GB/T11318.3-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3部分:电视调制器通用规范规定了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中电视调制器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适用于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电视调制器。
7GB/T11318.4-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4部分:频道处理器通用规范规定了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中外差式频道处理器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适用于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邻频系统的频道处理器。
8GB/T11318.6-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6部分:混合器通用规范规定了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中混合器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适用于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中的混合器。
9GB/T11318.7-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7部分:放大器通用规范规定了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中宽带放大器、宽带型天线放大器、频道型天线放大器和频道放大器的要求、适用于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中的宽带放大器、宽带型天线放大器、频道型天线放大器和频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道放大器。
10GB/T11318.8-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8部分:干线放大器通用规范规定了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中干线放大器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适用于5MHz~1750MHz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干线放大器。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有线电视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广播和电视传输系统,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环境。
为了确保有线电视系统正常运行,提高传输质量和可靠性,本文档将介绍有线电视系统工程的技术规范。
二、系统设计规范2.1 系统拓扑结构设计•有线电视系统的拓扑结构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等结构。
•系统中应预留足够的传输带宽和信号源接口,以便后续扩展和升级。
2.2 信号传输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应满足相关的电视信号传输标准,如PAL、NTSC、SECAM等。
•采用合适的传输介质,例如同轴电缆或光纤,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对于长距离传输,应采取适当的信号放大和补偿措施,以避免信号衰减和失真。
2.3 电子设备安装规范•所有的电子设备应按照厂商提供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通风空间,避免过热导致设备故障。
•尽量避免电子设备与其他电磁干扰源的靠近,以减少干扰和杂音。
三、系统工程施工规范3.1 电缆敷设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电缆敷设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如TIA/EIA-568,确保电缆的连接性和可靠性。
•电缆的敷设路径应尽量避免弯曲和过多的交叉,减少信号损耗。
•在敷设过程中,应注意电缆的保护,避免损坏和磨损。
3.2 设备安装规范•根据设计要求和设备手册,安装设备并将其连接到正确的接口。
•对于重要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所有安装工作应记录并维护详细的安装清单和图纸,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3.3 地线和接地规范•有线电视系统的地线和接地应符合相关的电气安全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地线应与设备的接地端子连接良好,防止静电和其他电气故障。
•在接地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接地材料和设备,确保接地的有效性。
四、系统测试规范4.1 性能测试规范•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信号质量、频率响应、噪声等方面。
•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和设备,按照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进行测试。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
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本规范适用于有线电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
2、有线电视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产品质量要求。
3、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4、有线电视工程施工应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出现质量问题,确保工程安全、保质保量交付。
二、设计要求1、有线电视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规定和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2、设计应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合理的布线方案,充分考虑室内环境和电视信号覆盖需求。
3、设计应合理设置电视信号输入、分配和输出设备,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4、设计中应考虑电缆布线的问题,避免电缆交叉、弯曲等现象。
5、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电源插座,确保设备供电正常。
三、施工要求1、施工前应仔细查看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保理解透彻。
2、施工单位应认真组织,合理分工,进行周密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安全,施工人员应全副武装,遵守现场施工规范。
4、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杜绝擅自改变施工方案。
5、电缆敷设应坚持横向、纵向敷设,避免弯曲和损坏。
6、设备安装要牢固可靠,接线要准确无错,严防接错、短路等情况。
7、施工过程中应密切配合监理单位的工作,保证监理质量。
8、施工完成后进行试运行,测试电视信号传输是否正常,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四、验收要求1、验收应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要求进行,由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共同参与。
2、验收时要认真检查电视信号传输是否畅通,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电缆敷设是否规范。
3、验证施工单位所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如使用材料、设备目录、工程资料等。
4、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由相关单位签字盖章,方可交付使用。
五、维护管理1、有线电视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加强维护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信号传输畅通。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定期对电缆进行检查,防止电缆老化、损坏影响信号传输。
有线电视系统标准方案(GY106-92)
有线电视系统标准方案 (GY106-92)概述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是建筑弱电系统中应用最普遍的系统。
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国际上称“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缩写为CATV系统。
CATV系统是四十年代出现的一种电视接收系统,它是多台电视接收机共用一套天线的设备。
公共天线将接收来的电视信号先经过适当处理(如:放大、混合、频道变换等),然后由专用部件将信号合理地分配给各电视接收机。
由于系统各部件之间采用了大量的同轴电缆作为信号传输线,因而CATV系统又叫电缆电视系统,也就是目前城市正在发展的有线电视。
由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CATV系统不但能接收电视塔发射的电视节目,还可能通过卫星地面站接收卫星传播的电视节目。
有了CATV系统,电视图像就不会因高山或高层建筑的遮挡或反射,出现重影或雪花干扰。
人们不但可以看好电视节目,还可以利用这套设备来自己播放节目(如电视教学)以及从事传真通讯和各种信息的传递工作。
由于电视接收机的普及和高层建筑的增多,CATV系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
2.有关设计标准规划和设计应该依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技术参数应优于标准规定值。
GB6510-86:《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J :《民用建筑电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106-92 :《有线电视广播糸统技术规范》;广播电影电视部文件:《关于有线电视现阶段网络技术体制的意见》(修订稿);3.卫星电视设计规划及技术要求1)网络技术水准卫星电视设计应以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为依据,目前宜采用750MHz或860MHz邻频传输技术,前端、放大器和信号分配设备选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准的产品,使整个系统工程在今后五年至十年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2)节目容量电视节目容量按照860MHz邻频传输规划,系统可容纳90多个正向电视频道,其中包括四十多个增补频道。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19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3月11日目次1总则2系统的工程设计2.1一般规定2.2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3接收天线2.4前端2.5干线传输2.6分配网络2.7前端机房和自办节目站2.8部件安装和线路敷设2.9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2.10供电3系统的工程施工3.1一般规定3.2接收天线3.3前端机房3.4干线架设3.5支线和用户线3.6防雷、接地及安全防护3.7系统的调测4系统的工程验收4.1一般规定4.2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4.3系统质量的测试4.4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4.5验收文件附录A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号附录B常用测试表格附录C系统的工程验收证书附录D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2.1射频同轴电缆。
1.0.2.2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1.0.2.3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学校宿舍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成都纺专有线电视系统(南苑学生宿舍)所属系、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年级、专业:电气技术 103 姓名:王雷学号: 201001011046 指导教师:田能炎完成时间: 2013 年 5 月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名称:成都纺专有线电视系统设计题目性质:□真实题目□虚拟题目√学生学号:201001011046 指导教师:田能炎学生姓名:王雷学生专业:电气技术10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2013年2月22 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任务书开始日期:2013年 2 月 25 日完成日期:2013 年 5 月 20 日答辩日期:2013年 5 月日1、设计目的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通过设计使同学能够了解设计课题的意义、目的。
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在工作实际中的应用。
会收集资料,查阅有关书籍,充分利用信息网络。
学会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应用于自己承担的课题或任务。
2、设计题目成都纺专有线电视系统设计3、设计内容和意义通过对成都纺专地形平面图,了解学校房屋分布布局情况以及搂房类型。
确定电视系统前端系统位置,在电视系统前端系统确定后进行线路走向设计,学生宿舍1-7分配系统设计以及学校需安装有线电视的部分建筑物的分配系统设计。
并对所设计的有线电视系统进行可行性进行论证。
论证通过后确定施工方案。
在有线电视系统确定后,应对系统所需的器材设备的性能指标、技术参数有清楚的认识,并确定本系统具体所需的器材设备特点、数量以及价格。
通过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和应用。
为今后的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4、预期目标能根椐建设单位的要求和实际环境情况对有线电视系统进行设计与施工5、进度要求(共 8 周)第一阶段熟悉承担的设计任务 ( 1 周)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设计资料 ( 2 周) 第三阶段进行科题总体设计 ( 2周) 第四阶段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按科题要求进行全面设计 ( 2 周) 第五阶段按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完善并打印设计课题 ( 1 周) 考勤要求 ( 周)6、推荐书目及资料1、马鸿雁、李惠升。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检查项目:包括线路连接、设备运行状况、信号源质量等
维修项目:包括线路更换、设备维修、信号源优化等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信号中断:检查线路连接,更换损坏的部件
画面模糊:调整信号源,检查线路和设备
声音异常:检查音频设备,调整音量和音质
设备过热:检查散热系统,清理灰尘和杂物
网络连接问题:检查网络设置,修复网络故障
智能化趋势
智能搜索:快速找到用户感兴趣的节目
智能广告:根据用户行为推送相关广告
智能终端:支持语音控制、人脸识别等功能
智能推荐:根据用户喜好推荐节目内容
汇报人:
感谢观看
有线电视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通过同轴电缆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信号传输过程中,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信号合并传输,提高传输效率。
信号传输过程中,采用纠错技术,对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进行纠错,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信号接收原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信号传输:有线电视系统通过电缆、光缆等传输介质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有线电视系统的概述
有线电视系统的定义
有线电视系统是一种通过电缆、光缆等传输媒介,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的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包括前端设备、传输网络和用户终端三个部分。
前端设备负责接收、处理和分发电视信号,传输网络负责将前端设备输出的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用户终端负责接收和显示电视信号。
电源故障:检查电源连接,更换损坏的电源设备
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
提高用户体验,保障服务质量
减少维修成本,降低运营成本
降低故障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Technical code for regunation of CATV systemGB 50200-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的通知建标[1994]19 号<K5>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450号文和建设部建标[1991]727号文的要求,由广播电影电视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G B 50200-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11月1日起施行。
<K5>本标准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K40>中华人民国建设部<K40>1994年3月11日~A2~1 总则1.0.1 为使有线电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下列信号传输方式的有线电视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K5>1.0.2.1 射频同同轴缆。
<K5>1.0.2.2 射频同轴电缆与光缆组合。
<K5>1.0.2.3 射频同轴电缆与微波组合。
1.0.3 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和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网的发展规划的要求。
1.0.4 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除应按本规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A3~2 系统的工程设计~B1~2.1 一般规定2.1.1 使用频道的选择和数量应根据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卫星接收微波传输、自办节目等信号源的现状、发展和经济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K5>2.1.1.1 宜预留1~2个频道。
<K5>2.1.1.2 宜避免各种频率的组合干扰。
对无法避免的干扰,应采取变换频道等措施。
2.1.2 传输方式的确定,当传输干线的衰耗(以最高工作频率下的衰耗值为准)小于100dB时,可采用甚高频(VFH)、超高频(UHF)直接传输方式;传输干线的衰耗大于100dB时,应采用甚高频(VHF)传输方式或邻频传输方式。
2.1.3 系统模式应根据信号源质量、环境条件和系统的规模及功能等因素确定,前端宜设置在覆盖区域中心,当接收信号场强小于57dBμV时,可采取增设远地前端等措施。
2.1.4 按系统模式应对前端、干线和分配网络进行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和计算。
2.1.5 设备、部件及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K5>2.1.5.1 产品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并经国家规定的质检部门测试认定。
<K5>2.1.5.2 在同一系统工程中选用的主要部件和材料,其性能、外观应一致。
<K5>2.1.5.3 选用的设备和部件的输入、输出标称阻抗、电缆的标称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
2.1.6 系统设施工作的环境温度宜符合下列要求:寒冷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40~+35℃;其它地区室外工作的设施:-10~+55℃;室工作的设施:-5~+40℃。
~B2~2.2 系统的基本模式及主要技术指标分配2.2.1 系统可采用无干线系统、独立前端系统、有中心前端系统、有远地前端系统四种基本模式,并宜符合下列要求:<K5>2.2.1.1 无干线系统模式规模很小,不需传输干线,由前端直接引至用户分配网络(图2.2.1-1)。
<MAP=Image.BMB,1,1,17-3-1><K5>2.2.1.2 独立前端系统模式是典型的电缆传输分配系统,由前端、干线、支线及用户分配网组成(图2.2.1-2)。
<K5>2.2.1.3 有中心前端的系统模式规模较大,除具有本地前端外,还应在各分散的覆盖地域中心处设置中心前端;本地前端至各中心前端可用干线或超干线相连接,各中心前端再通过干线连至支线和用户分配网络(图2.2.1-3)。
<K5>2.2.1.4 有远地前端的系统模式,其本地前端距信号源太远,应在信号源附近设置远地前端,经超干线将收到的信号送至本地前端图(2.2.1-4)。
<MAP=Image.BMB,1,1,17-3-2><MAP=Image.BMB,1,1,17-3-3><MAP=Image.BMB,1,1,17-4-1><K5>注:系统基本模式中常用的图形符合应符合本规附录A的规定。
2.2.2 系统载噪比、交扰调制比和载波互调比的最小设计值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TAB=Tab11-17.BMB,1,1,17-4-1>2.2.3 各种系统模式的前端、干线和分配部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分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K5>2.2.3.1 无干线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符合表2.2.3-1的规定。
<TAB=Tab11-17.BMB,1,1,17-4-2><K5>2.2.3.2 独立前端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根据干线的衰耗值A(dB),按表2.2.3-2的规定选取。
<TAB=Tab11-17.BMB,1,1,17-4-3><K5>2.2.3.3 具有中心前端和远地前端系统的指标分配系数应符合表2.2.3-3的规定。
<TAB=Tab11-17.BMB,1,1,17-4-4>2.2.4 载噪比、交扰调制比、载波互调比的分贝(dB)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4-1><K35>(2.2.4-1)<K10><FML=Fml11-17.BMB,1,1,17-4-2><K35>(2.2.4-2)<K10><FML=Fml11-17.BMB,1,1,17-4-3><K35>(2.2.4-3)<K10><FML=Fml11-17.BMB,1,1,17-5><K35>(2.2.4-4)式中<FML=Fml11-17.BMB,1,1,17-5-4>---分配给某一部分载噪比的分贝数;<K9><FML=Fml11-17.BMB,1,1,17-5-5>---分配给该部分载噪比的系数;<K6><FML=Fml11-17.BMB,1,1,17-5-1>---分配给某一部分交扰调制比的分贝数;<K9><FML=Fml11-17.BMB,1,1,17-5-6>---分配给该部分交扰调比指标的系数;<K6><FML=Fml11-17.BMB,1,1,17-5-2>---分配给某部分二阶载波互调比的分贝数;<K9><FML=Fml11-17.BMB,1,1,17-5-7>---分配给该部分载波互调比的分贝数;<K6><FML=Fml11-17.BMB,1,1,17-5-3>---分配给该部分三阶载波互调比的分贝数。
<K5>2.2.5.1 非邻频传输的系统可取70±5dBμV。
<K5>2.2.5.2 采用邻频传输的系统可取64±4dBμV。
注:在强场强区的较高楼层可提高电平,以避免同频干扰。
2.2.6 系统输出口频道间的电平差的设计值不应大于表2.2.6的规定。
<TAB=Tab11-17.BMB,1,1,17-5-1>~B3~2.3 接收天线2.3.1 接收天线安装位置应设置在较高处,避开接收电波传输方向上的阻挡物和周围的金属构件,并应远离公路、电气化铁路、高压电力线以及工业干扰等干扰源。
2.3.2 接收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和主观视听效果综合确定。
实际测试时,宜选择不少于3个有可比性的测试点。
在每个测试点上,应测试所有频道(频率)的信号场强、频带和频带外(邻频)的干扰场强。
<K5>对新建建筑物物天线安装位置的信号场强,可根据理论计算值并按主观视听和实际测试结果来确定。
实际测试可采用模拟建筑物建成以后的状况来测定。
2.3.3 接收天线和天线放大器应按下列要求选用:<K5>2.3.3.1 每接收一个电视频道信号,应采用一副相应频道的接收天线。
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视广播信号源处于同一方位时,可共用一副宽频带天线。
接收到的每一个频道的信号质量应满足系统前端对信号质量的要求。
<K5>2.3.3.2 当接收信号场强较弱、反射波较多或干扰较大时,使用普通天线不能保证前端对输入信号的质量要求,可采用高增益天线、加装低噪声天线放大器或采用特殊型式的天线。
2.3.4 接收天线应符合下列要求:<K5>2.3.4.1 天线与天线竖杆(架)应能承受设计规定的风荷载和冰荷载。
<K5>2.3.4.2 天线与天线竖杆(架)应具有防潮、防霉、抗盐雾、抗硫化物腐蚀的能力。
用金属构件时,其表面必须镀锌或涂防锈漆。
<K5>2.3.4.3 天线在竖杆(架)上调整时,应能转动和上下移动,其固定部位应方便、牢靠。
<K5>2.3.4.4 天线、竖杆(架)、拉线与支撑、附件应组装方便,固定可靠。
2.3.5 安装在室外的天线馈电端、阻抗匹配器、天线避雷器、高频连接器和放大器等应具有良好的防雨措施。
2.3.6 接收天线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K5>2.3.6.1 采用拉线竖杆(架)的安装方式时,拉线不得位于接收信号的传播路径上。
<K5>2.3.6.2 竖杆(架)和抛物面天线的安装应按生产厂提供的资料和要求设计。
<K5>2.3.6.3 天线放大器应安装在竖杆(架)上。
天线至前端的馈线采用屏蔽性能好的同轴电缆,其长度不得大于20m,并不得靠近前端输出口和干线输出电缆<K5>2.3.6.4 两副天线的水平或垂直间距不应小于较长波长天线的工作波长的1/2,且不应小于1m。
<K5>2.3.6.5 最低层天线与支承物顶面的间距不应小于其工作波长。
~B4~2.4 前端B4~2.4 前端2.4.1 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K10><FML=Fml11-17.BMB,1,1,17-6-1><K35>(2.4.1)式中<FML=Fml11-17.BMB,1,1,17-6-10>---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dBμV);<K2><FML=Fml11-17.BMB,1,1,17-6-11>---分配给前端的载噪比(dB);<K7><FML=Fml11-17.BMB,1,1,17-6-12>---前端的噪声系数(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