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译文+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译文+赏析八年级上册必背诗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二、赏析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重点归纳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1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2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必备古诗文

文言文部分(八年级上册)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孟子》二章(1)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文诗词原文及翻译(精排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三峡北魏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zhǔ]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短文二篇与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汇总9、三峡郦道元 [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一)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朝代】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吴均 [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第9课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古诗文001 三峡北魏·郦道元【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002 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别来半岁音书绝,事事如今惟盼归。
长云暗雪乱飞渐,故国神游多少时。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千里,长期流离失所的境况,并以登高望远的方式表达了思乡之情。
在第一句中,诗人用“万里悲秋常作客”来形容自己漂泊在外的状态。
这里的“万里悲秋”表达了诗人对离乡的无尽思念之情,而“常作客”则揭示了他常年游离在外的境况。
接着,诗人写道“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句中的“百年多病”暗示了诗人身体的疲惫和衰老,而“独登台”则表达了他孤独、无助的状态。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痛和孤寂。
第三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繁霜鬓”和“浊酒杯”通过具象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易、颓废的生活状态。
这里的“苦恨”则表明了诗人对命运的不满和遭遇的挫败。
接下来,诗人写道“别来半岁音书绝,事事如今惟盼归”。
这句中的“半岁音书绝”表明了诗人与家乡失去了联系,没有接到任何音讯。
而“事事如今惟盼归”则展现了诗人对重返故国的渴望和热切期盼。
最后一句“长云暗雪乱飞渐,故国神游多少时”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思乡之情中的幻觉和遐想。
这里的“长云暗雪乱飞渐”描述了云雪飘飞的景象,而“故国神游多少时”则点明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
《登鹳雀楼》作为一首古代绝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思乡之情以及对命运的不满。
通过描写诗人的境况和感受,这首诗诠释了人们在异乡漂泊时的惆怅和孤独,以及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流传至今、触动人心的作品。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下面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一、古诗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 《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古文言文1. 《论语·卫灵公》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草衣;郑家亡其国封事,国将焉取予?”2.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则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天可汗之神也。
鱼肠乎?其背若山邑巨阜。
惜乎!使千载之后,有知者存焉。
尝有矜名学浅薄之徒者挟于阿房之下者数百人,其舍乎?山川之穷哉!譬上为宫观,下为市井。
譬前为德义士,后为不肖夫。
譬左为良友,右为剥钱之憎。
譬功名利禄乎?写赞盖世之功,表慷慨之心。
隐退乎?非人情豪杰之举,而胜世摈诸侯之所为者。
彼道也者,何道也?庖也。
庖也者,《周易》之道也。
百家之言备矣,吾尝试写之。
试见其如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八上语文必背古诗文汇总(原文+译文)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9.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chuán)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夏:夏水囊陵,沿溯阻绝。
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描写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9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3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第9课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第9课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名句总结

三峡1.《三峡》中描写群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写春冬时期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9.《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0.《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11.《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记承天寺夜游12.《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14.《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5.《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6.《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之“奇”的句子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7.《与朱元思书》中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的两组对偶句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8.《与朱元思书》中写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其爱慕自然,鄙弃名利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文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必背古诗文(上册)●《三峡》(全文必背)南北朝·郦道元(节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全文必背)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神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微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必背)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全文必背)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野望》(新增必背)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必背)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暑假预习指导(5篇文言文+10首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预习指导10.三峡①郦道元【预习】◎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历代文人多有吟咏。
课外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
◎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句式整齐、声韵和谐的特点。
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至于夏水襄陵⑧,沿溯阻绝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⑫御风,不以疾⑬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⑭绿潭,回清⑮倒影,绝巘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①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⑥〔夜分〕半夜。
⑦〔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⑧〔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⑨〔沿溯(sù)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⑩〔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⑪〔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⑭〔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完整word版)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必背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复习必背八年级上册一、古诗词(一)王绩《野望》1.(2018·威海/广州)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崔颢《黄鹤楼》【课标篇目】1.(2018·黄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2018·杭州)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2017·福州/成都)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2018·玉林)抒发诗人对天地悠悠、逝者如斯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三)王维《使至塞上》【课标篇目】1.(2018·南京/扬州/福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2018·锦州)《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激愤和抑郁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
(四)李白《渡荆门送别》1.(2018·聊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2018·哈尔滨)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李白《渡荆门送别》借江水的依依不舍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2018·南充)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相似。
(五)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课标篇目】1.(2018·哈尔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2018·天津/海南/郴州/贺州)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2018·重庆A卷)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2018·巴中)《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1.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chóng)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jiàn)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chuán)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xíng)。
念无与乐( lè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盖竹柏(bǎi)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8.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1.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赠从弟/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3.梁甫行/曹植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14.富贵不能淫/《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 ]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7.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8.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1.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3.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4.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意思是: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