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不断经历着波动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中的波动现象,西方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试图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来调节经济活动。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并探讨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一、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与基本概念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亚当·斯密和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阿瑟·彭德尔顿的研究。
他们通过对经济波动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提出了经济周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性现象。
它通常包括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扩张期和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涨的阶段,经济增长迅速,就业率上升,物价稳定。
而收缩期和衰退期是经济活动低迷的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为负增长,就业率下降,物价下降。
二、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观点和方法1. 宏观经济学视角: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经济周期。
他们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变化,通过对国民收入、就业、物价、货币政策等指标的研究,揭示经济周期的变化规律。
2. 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原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其中,供求关系失衡、投资波动、货币政策变化等被认为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周期中,供需关系会发生变化,导致价格和就业水平的波动。
3. 经济周期的影响和调节: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周期对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有着重要影响。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收缩期和衰退期,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减轻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经济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与应用西方经济学家在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他们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统计数据的研究,验证了经济周期的存在和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央行经常根据经济周期理论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教学

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非凯恩斯理论
1)消费不足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消费不足。这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2)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
3)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4)创新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5)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乐观时,投资和消费增加,繁荣。
6)政治周期论:政府的交替扩张和收缩。经济上受政治因素影响。
7)太阳黑子论:太阳的周期造成农业产出的变化。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十章 第*页
六、乘数-加速数模型
sy =△k+(n+δ)k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资本深化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十章 第*页
5.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
A
kA
k
y
0
经济增长的稳态
sy
y=f(k)
(n+δ)k
右边△ k<0 k下降
左边△ k>0 k上升
yA
kA左边, △ k>0 k上升
kA右边, △ k<0 k下降
稳态条件是:sy = (n+δ)k
k
y
0
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则 Y/N =F(1, K /N )
y= f(k)
产出增长唯一的由资本增长来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十章 第*页
3.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
设: 人口增长率n=△N/N, 人均产量 y=Y/N , 人均资本 k=K/N。 s是储蓄率,S=sY。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3)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关系变化。三种情况: ①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出现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的现象,长期停滞。 ②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经济长期繁荣。 ③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最理想的经济均衡增长。
3.心理理论
*
4.消费不足理论
二、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消费不足理论把经济周期和危机归结为人们消费的不足。这种理论的早期代表有西斯蒙第、马尔萨斯,近代有霍布森,现代有激进经济学派。
他们认为,经济萧条或危机是由于消费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所造成的富者储蓄过度。解决的办法是实行收入分配均等的政策。
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政治周期理论 政府交替运用紧缩性和扩张性政策调节经济活动而带来经济周期性变化的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具体包括: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理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在经济周期方面,强调资本边际效率的剧烈变动引起经济危机及周期变化。凯恩斯的追随者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又提出新的经济周期理论或经济周期模型。
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 对研究、发展、教育和训练投资的增加;合理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使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 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应用规模;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固有的质量。
肯德里克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分析
*
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许纯祯 吴宇晖 张东辉
经济学题库答案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一、选择题1、B2、C3、C4、B5、D6、B7、B8、B9、B 10、C三、论述题1、答:生产效率是指以可能的最低成本生产产品或服务的状态;配置效率是指生产反映出消费者偏好的状态,每一种产品或服务被生产至最后一单位产量给予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等于生产它的边际成本。
2、答:实证陈述是关于事实的陈述,实证要回答的是“是什么”,能够被证明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陈述,如:温家宝是中国的国务院总理。
规范陈述是关于“应该是什么”的一种观点,如:中国的国务院总理应该由一位少数民族的女性来担任。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1、C2、B3、A4、D5、C6、B7、B8、A9、A 10、D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1、答案:气候不好对农民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现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5分)如果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即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那么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5分)一般地说,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3分),由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农业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3分)因而在需求状况不因气候不好发生变化并且对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气候不好引致的农业歉收对农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
(3分)当然,若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将不因气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
(1分)2、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
(4分)当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降低产量即减少石油供给时,会导致石油价格上升.(4分)而石油为需求缺乏弹性商品,在价格上升时,价格上升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
(4分)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世界市场的稳定。
(4分)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成员国将因为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4分)第三章效用论一、单项选择题1、D2、B3、B4、D5、D6、D7、D8、D9、D 10、D三、论述题1、如果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已经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律?答: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 与收缩阶段。
❖ 如果划分更细一些,则可分为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 出
实际GDP
潜在GDP
0
时间
❖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周期。
❖ 【案例来源】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 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 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 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 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 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 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 加速数原理 ❖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 第二个重大时期4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是容易 解释的。这次事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 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从1939年到1944年, 政府的物品与劳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总需 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 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增长极限论 经济增长要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增长有一个不可 逾越的极限,经济不可能 无限增长下去。
2.增长怀疑论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 济福利的增加,因为人类 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 的代价。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3)三个增长率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 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使两 者一致,刺激经济扩张,长期萧 条。
四、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 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 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3.创新理论 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乘数—加速原理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2个阶级;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P=利润率,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 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 ,故利润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3.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知识的进展。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周期是描述经济活动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周期的研究,试图解释经济活动的起伏,并提供政策建议来稳定经济。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探讨。
1. 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呈现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几个阶段。
繁荣期是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的时期,生产和就业水平高涨;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放缓,投资和消费下降;萧条期是经济活动处于低谷,生产和就业水平大幅下降;复苏期则是经济活动逐渐开始回升。
2. 市场需求决定的经济周期理论市场需求决定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根据这个理论,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刺激生产和就业,从而促进经济繁荣;而市场需求的下降会导致生产和就业的减少,引发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市场需求,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内在矛盾。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导致生产过剩和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矛盾。
当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他们会过度投资,导致产品供过于求,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经济周期问题的关键是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内在矛盾。
4.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强调总需求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经济衰退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稳定经济。
他提出的“波动增长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总水平,以平衡经济周期的波动。
5.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进步和外生冲击引起的。
根据这个理论,技术进步和外部冲击会改变生产和价格的均衡,从而引发经济波动。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应对外部冲击,以稳定经济。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B、技术进步;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增加;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B、萧条和复苏;C、繁荣和衰退;D、衰退和复苏;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的波动;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基钦;B、朱格拉;C、库兹涅茨;D、康德拉季耶夫;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B、心理周期论;C、消费不足论;D、太阳黑子周期论;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B、20%;C、25%;D、80%;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增长极限论;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
A、乘数的作用;B、加速数的作用;C、技术变动的冲击;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二、判断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中长期内部波动的规律性变化。
它是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自然规律。
西方经济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以解读和分析经济周期的产生、演变和应对策略。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周期的形成、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周期性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围绕着长期均衡水平上下波动的规律性变化。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的阶段;衰退期是指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但尚未陷入萧条;萧条期是指经济处于停滞或衰退状态,失业率上升,投资和消费下降;复苏期是指经济开始逐渐恢复,增长率逐渐回升。
经济周期具有周期性,即经济活动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一定的重复性和规律性。
这种周期性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包括技术变革、政府政策、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
二、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西方经济学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提出了多种解释。
1. 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理论供给冲击是指与生产率提升、技术变革等相关的因素,影响生产要素的供给关系。
需求冲击则是指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相关的因素,影响需求方面的经济活动。
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经济周期的波动。
2. 动态不完全信息与不确定性理论动态不完全信息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和不完全信息,这导致经济主体在决策时存在着误判和不确定性。
当经济主体面临着不确定的环境时,决策会出现错误,从而引发经济周期的波动。
3.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周期的重要手段之一。
西方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影响经济体的信贷条件和流动性,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1. 投资和消费行为经济周期的波动对投资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在经济繁荣期,企业和个人通常倾向于增加投资和消费;而在经济萧条期,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
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周期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

1、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得到的。
这些假设条件主要有:(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相互不能替代,每单位产量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3)生产规模收益不变;(4)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5)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6)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公式它表明,当经济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
哈罗德–多马模型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之间的关系。
在资本–产量比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要获得一定的增长率,就必须维持一定的能为投资所吸收的储蓄率;反之,若将一定的储蓄率形成的储蓄全部为投资所吸收,经济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越高,经济的增长率越高,反之,储蓄率越低,经济增长率也就越低。
2、哈罗德-多马模型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即GA = GW = Gn。
首先考察实际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即GA = Gn。
由于生产过程中资本与劳动不能相互替代,因而当实际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即GA>Gn时劳动力就会构成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经济就不可能长期稳定增长;反之,当实际增长率小于人口增长率,即GA<Gn时,劳动力出现过剩,从而经济中出现失业。
因此,只有当实际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等时,经济才可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
其次考察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即GA = GW。
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即GA>GW,在储蓄率s既定的条件下,实际的资本产出比小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即,从而投资者会增加投资。
增加投资的结果是国民收入增加,实际增长率进一步提高。
反之,若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即GA<GW,则实际的资本–产出比大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即,投资者将根据意愿的资本存量进一步减少投资,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实际增长率更趋于下降,经济将继续收缩。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2)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收入均衡的条件相同:I=S; ②增长率相同: (2)不同点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1)定义 (2)意义 (3)两者不等时的调整
8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29
图9-10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30
(四)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实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的作用的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财政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学习目标
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 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了解经济增长模型;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和乘数-加速原理 。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 法。亚当· 斯密强调分工、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绝 对优势;李嘉图强调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马克思和恩 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创新;而索洛等人强调生产要素; 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教育与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 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 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是强调内生性技术创 新;诺斯等人强调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 鲍默尔在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 长的关键。
(2)假定投资是收入的函数
经济周期理论(共23张PPT)

5
(6) 净投资
0
2
10
0
50
5
0
3
11
1
55
5
5
4
13
2
65
5
10
5
16
3
80
5
15
6
19
3
95
5
15
7
22
3
110
5
15
8
24
2
120
5
10
9
25
1
125
5
5
10
25
0
125
5
0
11
24
-1
120
5
-5
(7) 总投资
5 5 10 15 20 20 20 15 10 5 0
从上述变化过程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中周期或中波
法国经济学家莱芒特·朱格拉于1862年在其《论 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
提到:通过对物价、生产就业的统计资料分析可以 发现,经济活动呈波浪般地变动。朱格拉认为危机 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现象,而是经济社会不断面 临三个连续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 机和清算。危机是由繁荣造成的不平衡状态的结果 。这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形成周期现象,平均每一周 期的长度为9—10年。这种周期后来被称为朱格拉 周期,或“中周期”、“中波”。朱格拉周期也是 以后各种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基本周期。
2.影响加速数。假定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数与资本
一产量比率的数值是相同的。所以,政府采取措施影响加速
数就是影响资本—产量比率。这就是说,政府应通过适 当的政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经济增长理论是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经济周期理论是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中的短期波动。
通过本章教学,着重从总供给角度了解增长的特征与原因,从总需求角度了解波动的原因与规律。
教学重点: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源泉;教学难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条件;乘数—加数原理;第一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叫经济循环、商业周期、商业循环):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使经济总量螺旋式增长的现象。
理解经济周期的定义要注意:①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
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和根源;②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③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一般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扩张性阶段和收缩(衰退)阶段。
如果更细一些,经济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过渡阶段。
A 为顶峰,A-B 为衰退,B-C 为萧条,C 为谷底,C-D 为复苏,D-E 为繁荣,E 为顶峰 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o 繁荣其特征为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这时就业与产量水平达到最高,但股票与商品的价格开始下跌,存货水平高,公众的情绪正由乐观转为悲观。
这是繁荣极盛时期,也是由繁荣转向衰退的开始。
顶峰一般为1-2个月。
o 衰退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
o 萧条其特征为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
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时就业与产量跌至最低,但股票与商品的价格开始回升,存货减少,公众的情绪正由悲观转为乐观。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3)

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 早期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实际GDP或总 产量绝对量的变动基础上的,认为经济周期是指GDP上 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这一定义被称为古典的经济周 期定义。
➢ 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 基础之上的,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 的交替过程。根据这一定义,衰退不一定表现为GDP绝 对量的下降,只要GDP增长率下降,即使其值不是负数, 也可以称之为衰退,所以,在西方有增长性的衰退之 说。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与周期理论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 1.经济增长的含义
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 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经济增长包括两方面的内涵: 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
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 及实际增加量;
二是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 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 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 改进。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
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点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波动的周期分 为பைடு நூலகம்个阶段,或者两个阶段和两个转折 点: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 扩张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增长的时期 ➢ 衰退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 ➢ 谷底和峰顶分别是整个经济周期的最低点和
最高点,也是用来表示萧条与繁荣的转折点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之欧阳地创编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B、资源的充足性;C、资源的稀少性;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B、厂商;C、劳动者;D、政府;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C、生产者行为理论;D、分配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宏观经济政策;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B、宏观经济学;C、实证经济学;D、规范经济学;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凯恩斯;D、萨缪尔森;二、判断题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5、通过验证证明正确的假说就是理论。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8、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 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第9章 经济周期理论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一、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主义至少有四个主要假设:
个体利益最大化。 持续市场出清。 理性预期 • 理性预期 • 适应性预期 • 完全预见 自然率假说。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二、新古典主义模型Ⅰ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经济周期理论
学习目的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特征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总体经济活动环绕 长期增长趋势出现扩张与收缩的交替更迭、循环 往复的现象。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米尔顿· 弗里德曼和安娜· 施瓦茨发表《1867-1960年美 国货币史》,分析了货币供给波动的原因,以及货币与 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货币冲击的变化与经济活动、(名义)收入、价格息息相关; • 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之间有较强的正向关系; • 货币的变化有其独立的原因,货币供给增加不能完全解释货币 与实际产出之间的关系。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无效论 总结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息模型
山东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教研室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工人错觉模型 • 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购买投入品,并出售自己的 产品,因此他们清楚地了解产品的价格水平P和名义 工资水平W。企业总是按照实际工资水平来决定雇用 劳动数量的,企业对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W w f ( N ), f ( N ) 0 P • 工人对实际价格水平并不拥有充分信息,他们只知道 名义工资,他们只能按照正常或预期的实际工资we提 供劳动,预期实际工资等于名义工资W除以预期的价 格水平。劳动供给是预期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波动性变化,包括经济增长和衰退等阶段。
西方经济学家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发展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以解释和预测经济活动的波动。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经济周期理论。
1. 经济周期的基本构成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四个阶段。
繁荣期是指经济增长阶段,经济活动蓬勃发展,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增加。
衰退期是指繁荣期后经济活动开始放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
萧条期是指衰退期后经济活动进一步下滑,失业率急速攀升,企业利润大幅下降。
复苏期是指经济活动开始重新恢复增长,就业率回升,企业利润也逐渐回升。
2.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亚当·斯密。
他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的。
马尔萨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人口理论与周期波动的关系。
在20世纪,约瑟夫·熊彼特理论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石之一。
熊彼特认为经济循环是由投资决策引起的,投资决策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除了熊彼特理论,还有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与总需求的波动有关,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活动。
3.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延伸和发展,其核心理论是价格和工资的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价格和工资调整不灵活,造成需求低迷和失业率上升。
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粘性预期"的概念。
粘性预期指的是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不及时调整,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
4. 实证经济周期理论实证经济周期理论基于实际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强调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技术冲击和货币冲击引起的。
技术冲击是指生产力的改变,例如技术进步或自然灾害等。
货币冲击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如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经济增长理论是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经济周期理论是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经济中的短期波动。
通过本章教学,着重从总供给角度了解增长的特征与原因,从总需求角度了解波动的原因与规律。
教学重点:经济周期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源泉;教学难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条件;乘数—加数原理;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 ,也叫经济循环、商业周期、商业循环):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使经济总量螺旋式增长的现象。
理解经济周期的定义要注意:①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
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和根源;②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③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一般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扩张性阶段和收缩(衰退)阶段。
如果更细一些,经济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过渡阶段。
A 为顶峰,A-B 为衰退,B-C 为萧条,C 为谷底,C-D 为复苏,D-E 为繁荣,E 为顶峰经济周期四个阶段各自的特点:o繁荣其特征为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这时就业与产量水平达到最高,但股票与商品的价格开始下跌,存货水平高,公众的情绪正由乐观转为悲观。
这是繁荣极盛时期,也是由繁荣转向衰退的开始。
顶峰一般为1-2个月。
o衰退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
o萧条其特征为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
萧条的最低点称为谷底,这时就业与产量跌至最低,但股票与商品的价格开始回升,存货减少,公众的情绪正由悲观转为乐观。
这是萧条的最严重时期,也是由萧条转向复苏的开始。
谷底一般为1-2个月。
o复苏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1、基钦(美国,1923 )周期: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
2、朱格拉(法国,1860)周期:中周期,平均长度为9~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周期:长周期,平均为50年。
4、库兹涅茨(美国,1930)周期: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5、熊彼特(美国,1939)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①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纺织机时代”;②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蒸汽机和钢铁时代”;③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四、经济周期理论概述1、消费不足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消费不足。
这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
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2、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
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
3、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4、创新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5、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
乐观时,投资和消费增加,繁荣。
6、政治周期论政府的交替扩张和收缩。
经济上受政治因素影响。
7、太阳黑子论太阳的周期造成农业产出的变化。
8、乘数-加速原理在国民经济中,投资与国民收入是相互影响。
乘数原理是说明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加速原理是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
乘数和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形成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周期性运动。
投资增加引起产量倍数(乘数)增加,产量增加又引起投资加速地增加,结果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两者的作用使经济进入萧条。
第二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1、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
美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不断增长。
这种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相应调整基础之上。
三层含义:①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即GDP的增加;②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③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①人均产量和人口高增长。
GDP的增加是最基本特征。
•②生产率本身的迅速增长。
数量特征•③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产业结构升级)•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城市化)结构特征•⑤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运输和通讯)•⑥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3/4处于落后)国际扩散特征二、经济增长的源泉1、资本物资资本(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与健康状况等。
亚当·斯密曾把资本的增加作为国民财富增加的源泉。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一般的规律是资本的增加要大于人口的增加。
许多经济学家都把资本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15%作为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
2、劳动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表现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有三个来源:①人口的增加;②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③劳动时间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则是文化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经济增长的开始阶段,人口增长率也高,而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工时缩短,此时要靠提高劳动力质量来弥补。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要素投入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①资源配置改善主要指人力资源配置的改善——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
②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引起的成本下降和收益增加;③知识的进展:包括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制度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
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也提供激励。
人类社会出现过多种经济制度,但历史证明最适合于经济增长的是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是一个制度体系,包括保护个人财产的产权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货币制度、规范人们行为的合约制度、组织经济活动的公司制度等。
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三、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提出。
1、基本假设条件• 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③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④不存在技术进步;2、模型公式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S ——储蓄率,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C ——资本-产量比率。
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CS G 根据模型假设,资本与劳动的配合比率是不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是不变的。
这样,经济增长率实际就取决于储蓄率。
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①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增长率。
它由实际储蓄率S 和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 决定。
CS G = ②有保证的增长率,又称合意增长率,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
它由合意的储蓄率Sd 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 决定。
rd w C S G = ③自然增长率: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它由最适宜的储蓄率S0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 决定。
r n C S G 0=哈多德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即n W G G G ==。
• 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波动。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背离,会引起经济中的短期波动。
如果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引起累积性扩张; 如果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企业家会减少投资,引起累积性收缩;与有保证的增长率比:“实大高,实小萧”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背离,也会引起经济波动。
如果自然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不会达到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繁荣;如果自然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停滞;与有保证的增长率比:“自大高,自小萧”(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等人提出。
1、基本假设•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③生产规模收益不变;•这几点与哈罗德模型相同,差别在以下两点:•④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⑤存在技术进步;2、模型公式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a ——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b ——经济增长中劳动的贡献率。
K指资本,△K指资本增量;L指劳动,△L指劳动增量;A指技术,△A指技术增量。
模型的含义:①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②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是可变的。
③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
如果资本量大于劳动量,则利率较低、工资率较高,可通过增资减劳的资本密集型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资本量小于劳动量,则利率较高、工资率较低,可通过增劳减资的劳动密集型技术来实现经济增长;3、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在长期中实现均衡的条件是储蓄全部转达化为投资,即凯恩斯储蓄等于投资这一短期均衡条件的长期化。
如果储蓄倾向不变,劳动增长率不变,则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就是经济增长率(△Y/Y)与资本存量增长率(△K/K)必须相等,即: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不发达经济的意义: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和降低人口增长率来提高人均收入量。
(三)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由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卡乐多等人提出。
1、基本假设•①社会成员分为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两个阶级;•②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是不变的;•③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2、模型公式G ——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C ——资本-产量比率。
Sp、Sw分别表示利润收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储蓄率,且Sp> Sw;P/Y是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W/Y是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且P/Y+W/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