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903bc5c453610661ed9f491.png)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30分)1.教育目的2.分支型学制3.课程方案4.教学评价5.人文主义教育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4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2.举例说明教学策略的应用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
3.简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实践对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意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三、论述题(80分)1.结构主义教育评述。
2.试论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3.试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分析我国书院教育的宗旨、特点与意义。
4.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30分)1.教育目的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调控、评价的功能。
2.分支型学制答:分支型学制是一种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出现相对较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苏联以及中国为代表。
它试图融合单轨制与双轨制之长,兼顾公平与效益,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单轨制,再往上则实行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分轨,但保留适当的贯通性,允许职业学校毕业生在一定条件下仍可报考大学。
各国在施行分支型学制时,又根据情况有所偏倚,或倾向单轨,或倾向双轨。
如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
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09bee0710661ed9ad51f3e2.png)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致良知2.以吏为师3.实科中学4.学科课程5.发现学习6.要素主义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形成性评价”在教育中的作用。
2.简述颜元的六斋及实学教育内容。
3.简述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的三个过程。
4.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当代价值。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论述《朗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法》的内容及对教育民主化的影响。
2.论述班主任工作对班集体发展和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3.论述课程内容组织中“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的关系。
4.论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致良知答:致良知是由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
他是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的。
“理”存在于“心”中,“心即理”;“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
“良知”不仅是宇宙的造化者,也是伦理道德观念。
“良知”与生俱来,不学自能,不教自会;为人人所具有,不分圣愚;“良知”不会泯灭。
然而,“良知”在与外物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
“学以去其昏蔽”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本心所具有的“良知”。
在王守仁看来,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
基于此,他认为用功求学受教育,并不是为了增加什么新内容,而是为了日减“人欲”。
2.以吏为师答:以吏为师是秦代的教育制度,源自于法家的教育主张。
“以吏为师”中的“吏”不是指“所有”的官吏,而是“专指”法官、法吏。
“以吏为师”即由国君直接掌控法律大权,主持制定律令,让全体官吏都去做施行法制教育的教师,教民学法。
3.实科中学答:实科中学是近代德、俄等欧洲国家实施实科教育的一种普通学校类型,为了适应工商业和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创办。
最新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苏湖教法2.班级授课制3.中体西用4.自由七艺5.绅士教育6.双轨制二、简答题1.“朱子读书法”及其现代价值。
2.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3.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4.社会建构理论对学习的作用。
三、论述题1.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2.课程内容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班集体的培养。
4.从元认知的视角分析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策略。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 【参考答案】苏湖教法是教育家胡瑗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任教近二十年期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
因培养人才成绩显著,声名远播,并在庆历兴学时被推行于太学改革中。
苏湖教法的核心是分斋教学,围绕此形成一套独特做法:首创分斋教学制度,在学校中分经义与治事两斋。
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术等科,实行主修兼修制,以培养国家所需各种专业人才;采取因材施教与相互切磋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据学生兴趣特长而设;提倡课堂外的参观游历,以增长实际见闻;注意读书与休息相结合,教学安排张弛有度。
分斋教学尤其是治事斋的提出并以之与经义斋并列,对以经学为内容、科举为主导的官学教育造成冲击,有助于改变传统教育不求实用的缺陷。
2. 【参考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必须一致。
3. 【参考答案】“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实际上有两组概念:“中与西”、“体与用”,前者为经义之学,后者为治事之学。
到了近代,传统的体用观从一种文化的内外之学发展到两种文化间的体用问题,且贯穿于中国近代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劝学篇》中,张之洞充分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

华师333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XXX333教育综合真题整理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014、2012、2010) p29答:a.狭义的教育中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研究,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知识点)b.狭义的教育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有组织的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试题)2.教育制度(2014) p47答:教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种教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其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诲制度。
3.体育(2013)p46答:体育是指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膂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诲。
膂力和体质的发展非常紧张,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幸福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作基础。
所以,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诲的紧张组成部分。
4.形成性评价(2013) p69答: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
5.教育目的(2012、2010)p42 答: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的总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课程目标;四是教学目标。
2023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解析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答:(1)广义的教育目的:指教育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狭义的教育目的:一般指国家对培养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守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内容结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
(4)层次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依次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5)教育目的的作用:定向、调控与评价。
(6)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终身教育答:(1)简介: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保罗?朗格朗,他在《终身教育引论》里提倡终身教育理念,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向全社会推广终身教育的理念。
(2)含义: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前者是从纵向上讲的,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
后者是从横向上讲的,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3)影响: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终身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已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接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作为教育领域活动的指导原则,很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从原则和政策转向实际的应用。
总之,各国教育制度均逐步向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
3.稷下学宫答:(1)简介: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在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创办的一所著名学府。
它是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是闻名于各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中心,也是养士之风制度化的终极表现。
(2)性质:①官家操办,私家主持;②集讲学、著述、育才、咨政议政于一体的高等学府。
(3)特点:①学术自由。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 学校管理2. 学校教育3. 心理发展4. 人的发展5. 课程6. 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2. 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 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 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分析论述题1. 试析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 试述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 【参考答案】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空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其构成要素主要是: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对象和学校管理手段。
2.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3. 【参考答案】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心理发展反应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稳定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4. 【参考答案】“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一是指人类的发展或进化,另一种是指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主要是讨论个体发展问题,个体发展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个体发展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的个体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的分析,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二是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三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2010-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双轨制3.京师同文馆4.活教育5.骑士教育6.《莫雷尔法案》二、简答:1.举例说明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实用性。
2.何谓发展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育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3.举例说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
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三、论述:1.试分析学校转型性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养。
2.阅一下材料,分析和评论其中的教育思想: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试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4.结合学习实例,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6题x 5分)1.教育先行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3.终身教育4.教师专业性发展5.最近发展区6.先行组织者二、简答(4题x 10分)1.活动课程特点2.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三、论述(4题x 20分)1.针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探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2.评述朱熹《师说》中的教师观3.评述赫尔巴特课程理论4.精细加工策略及其教学要求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5题x 6分)1.教育制度2.综合课程3.六艺教育4.产婆术5.绅士教育6.1922年新学制二、简答题(4题x 10分)1.教学模式的结构2. 举例说明道德教育的社会学习模式3. 教师的专业素养4.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三、分析论述题1.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述评2.试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3.试论五四时期新文化思想对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2.试论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201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试卷一.名词解释(30分)1.教育目的2.分支型学制3.课程方案4.教学评价5.人文主义教育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40分)1. 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2. 举例说明教学策略的应用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3. 简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实践队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意义4.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三.论述题(80分)1. 结构主义教育评述2. 试论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影响3. 试以白鹿洞书院揭示,分析我国书院教育的宗旨、特点与意义4. 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014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一、 1.贝尔-兰开斯特制一、 2.城市学校一、 3.自我效能感一、 4.有意义学习一、 5.现代教育制度一、 6.德育过程二、简答题1. 简述《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宗旨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3.评述《国防教育法》4. 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以及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三、论述题1.以张之洞《劝学篇》为例,评价“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2.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应用3.课程内容的组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4.针对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论述如何推进教师发展不同阶段上的成长2015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6题x 5分)1、师说2、三舍法3、生计教育4、设计教学法5、有意义学习6、自我效能感二、简答题(4题x 10分)1、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 教育先行2.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3. 终身教育4. 教师专业发展5. 最近发展区6. 先行组织者二、简答题1. 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2. 简述集体教育原则。
3. 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4. 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1. 试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
2. 评述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
3. 评述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4. 试析精细加工策略的内涵及其教学要求。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 【参考答案】教育先行是一种发展战略,即教育发展先于其他行业或者经济发展的现有状态而发展。
主要是因为人的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而教育又在培养人。
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同时,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所以,很多国家采取了教育先行的发展模式。
但是这里的发展不是教育过度的超前发展,也不是教育的盲目发展,而是一种适度发展。
2.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
他们主张:一是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二是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三是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四是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81c34d65ef7ba0d4a733bcc.png)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1.致良知2.实科中学3.学科课程4.要素教育5.发现学习6.以吏为师二、简答题1.谈谈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3.简述颜元的“六斋”“实学”的教育内容。
4.简述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课程内容组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的关系。
2.论述《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及其对教育民主化的作用。
3.联系实际论述班主任工作对班集体形成和学生品德发现的作用。
4.论述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其条件。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致良知答: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语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守仁认为,良知即是天理,人人都有良知,且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不会减少,但一般人的良知常被私欲所蒙蔽;从社会政治方面来说,即是封建伦理纲常。
致良知的“致”,是指人们克灭私欲的认识和修养功夫。
通过“致”,使“良知”得以明白或恢复,即“存天理,去人欲”,也就是使得人人都能按照封建伦理纲常去行事。
“致良知”是要实现“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实质就是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封建道德观念的“顺民”,维护封建伦常的社会秩序,以图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2.实科中学答:实科中学是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中等学校,也是一所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实科中学不像文科中学偏重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教学,而比较重视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的讲授。
近代科学革命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科学校开始在德国出现,通常认为1708年德国西姆勒创办的“数学、机械学、径济学实科中学”是最早的实科中学,十八世纪中叶以后,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学也出现了向实科教育发展的倾向。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5e6c6a1a6c30c2258019e9e.png)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一、名词解释1.教育先行【分析】教育思潮之一,解释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是提出的。
不是很重要。
核心内容是教育应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面向未来。
答:教育先行是20世纪70年代教育学者在解释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潮。
教育先行就是指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
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兼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当超前。
教育先行的主要依据是: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超前于经济发展;教育的周期比较长,要求人才培养必须先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分析】教育学最基本理论,非常重要。
教育目的一章的重要考点。
多个学校以多重角度考查过该知识点。
答题把握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以及对这一理论的简要评价。
相关试题为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等。
答: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是解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时的一种观点,与“个人本位论”相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卜,法国的涂尔干等。
他们认为: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③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的作用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终身教育【分析】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之一,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影响,非常重要。
该知识点,既可以出名词解释,也可以出简答论述,要求考生必须熟练掌握。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双轨制3.京师同文馆4.活教育5.骑士教育6.《莫雷尔法案》二、简答题1.简述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
2.简述发展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育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3. 举例说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
4.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三、论述题1.试分析学校转型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养。
2.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论述其中的教育思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教学半”。
其此之谓乎?3. 试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4. 结合学习实例,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参考答案】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要求,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发展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体现了课程或教学方面的特殊要求。
2.【参考答案】双轨制是一种学制类型。
在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弟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分支型学制3.课程方案4.教学评价5.人文主义教育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2.简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实践对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意义。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三、论述题1.评述结构主义教育。
2.试论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3.试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分析我国书院教育的宗旨、特点与意义。
4.试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发展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体现了课程或教学方面的特殊要求。
2. 【参考答案】分支型学制是在苏联发展形成的学制,不同于欧洲双轨制。
因为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
但它和美国的单轨制也有区别。
因为它进入中学阶段时又开始分叉。
就是说,苏联型学制前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
苏联型学制中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是苏联型学制的优点和特点。
3. 【参考答案】课程方案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
普通小学和中学的课程方案,它是指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4. 【参考答案】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最新XX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全国考研-333全国考研真题打印版.doc

2018考研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华东师范大学)来源:文都教育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制度2课程标准3程序式知识4苏格拉底法5道尔顿制6学习策略二、简答题1简述中世纪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2简述颜元的学校改革3简述德育中的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简述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三、论述题1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2联系实际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有人主张依法治校有人主张以德治校评述这两种观点4说明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讨论法资料赠送以下资料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全汇总,考试就能派上用场!很多同学总是特别头疼数学成绩,要知道数学题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够迅速提升。
距离高考还有99天,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数学老师都推荐的数学解题方法,这里面的21种方法涵盖了高中数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大综合,各位同学一定要记得收藏哦!解决绝对值问题主要包括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题,基本思路是:把含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问题。
具体转化方法有:①分类讨论法:根据绝对值符号中的数或式子的正、零、负分情况去掉绝对值。
②零点分段讨论法:适用于含一个字母的多个绝对值的情况。
③两边平方法:适用于两边非负的方程或不等式。
④几何意义法:适用于有明显几何意义的情况。
因式分解根据项数选择方法和按照一般步骤是顺利进行因式分解的重要技巧。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提取公因式选择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拆项添项法配方法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式子或部分化为完全平方式就是配方法,它是数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配方法的主要根据有:换元法解某些复杂的特型方程要用到换元法”换元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设元—换元—解元—还元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在已知对象形式的条件下求对象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求点的坐标、函数解析式、曲线方程等重要问题的解决。
其解题步骤是:①设②列③解④写复杂代数等式复杂代数等式型条件的使用技巧:左边化零,右边变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历年真题(2010-2021年完整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历年真题(2010-2021)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目的2、双轨制3、京师同文馆4、活教育5、骑士教育6、《莫雷尔法案》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举例说明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2、何谓发展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育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3、举例说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分析学校转型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养2、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评论其中的教育思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教学半。
其此之谓乎?3、试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4、结合学习实例,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先行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3、终身教育4、教师专业性发展5、最近发展区6、先行组织者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活动课程的特点2、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3、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针对班级授课制优缺点及探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方向2、评述韩愈《师说》中的教师观3、评述赫尔巴特课程理论4、精细加工策略及其教学要求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制度2、综合课程3、产婆术4、绅士教育5、六艺教育6、1922新学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教学模式的结构2、举例说明道德教育的社会学习模式3、教师的专业素养4、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评述2、评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3、试论五四期间新文化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4、试论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分支型学制2、教育目的3、课程方案4、教学评价5、人文主义教育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2.举例说明教学策略的应用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3简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时间对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意义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结构主义教育评述2.论述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影响3.试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分析我国书院的宗旨、特点与意义4.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析(每题5分,共30分)1、贝尔-兰开斯特制2、城市学校3、自我效能感4、现代教育制度5、德育过程6、有意义学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白鹿洞书院》的教育宗旨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3、评述美国的《国防教育法》4、简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及培养方法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例,评述“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2、试论述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应用3、试分析课程内容的组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4、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怎样帮助教师成长?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析(每题5分,共30分)1、师说2、三舍法3、生计教育4、设计教学法5、有意义学习6、自我效能感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陈鹤琴的活教育2、班主任的素质要求3、《学记》中“善喻”的教育意义4、简述德育过程中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作用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评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2、比较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和泰勒的“目标模式”对课程开发的意义。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及解析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师说》2.三舍法3.生计教育4.设计教学法5.有意义学习6.自我效能感二、简答题1.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2.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3.《学记》中“善喻”的教育意义。
4.简述德育过程中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作用。
三、论述题1.评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
2.博比特和泰勒的课程编制理论。
3.根据创造力的心理结构,说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措施。
4.教师素养及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的转化。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 【参考答案】《师说》是韩愈论师道的重要论著,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既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师生相互尊重与学习,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观,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1)肯定教师的重要性:《师说》在认识论上倾向唯物主义,人非生而知之,因而人人都有学习的必须,学习就需要老师的指导。
(2)提出教师的任务:传道:传儒家仁义之道;授业:授儒家经籍之业;解惑:解学生道、业之惑。
其中,传道是首要任务,是目的,授业与解惑只是过程与手段。
(3)提出教师标准:学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4)提出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即: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这一思想不仅说明教师不是万能的,而且也有教学相长的含义。
2.【参考答案】“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
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
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
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
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
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3. 【参考答案】生计教育是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一种教育。
他提出,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回忆版)【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334203569eae009581becae.png)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目的2.双轨制3.京师同文馆4.活教育5.骑士教育6.《莫雷尔法案》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
2.何谓发展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育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3.举例说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
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三、论述题1.试分析学校转型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养。
2.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评论其中的教育思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教学半。
其此之谓乎?3.试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4.结合学习实例,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目的【分析】教育学最基本概念之一,非常重要。
多个学校从不同角度以这个知识点出过题目。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出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出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意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
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两类:①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本位论;②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为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的都有意义,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总分150, 做题时间180分钟)名词解释欧洲新教育运动SSS_TEXT_QUSTI分值: 5答案:<p>欧洲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又称为新学校运动。
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道德教育上建立与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雷迪、德国的利茨和法国的德莫林等。
</p>教育目的SSS_TEXT_QUSTI分值: 5答案:<p>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的总要求。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的,是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p>学科课程SSS_TEXT_QUSTI分值: 5答案:<p>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的课程。
各科目都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一定的学习期限和各自的逻辑系统。
学科课程是一种基本的课程形式,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优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也易于教师教授。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等。
</p>观察学习SSS_TEXT_QUSTI分值: 5答案:<p>班杜拉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贝尔-兰开斯特制(11陕西12北师)
又名导生制,是一种流行于19世纪初的教学方法。
贝尔-兰开斯特制由两位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分别独立创行。
教师先教会年长或成绩较好的学生(导生)由他们担任教师的助手,将他们刚学会的知识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
解决了师资匮乏问题,但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2.城市学校
西欧中世纪后期兴起的、适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的世俗性的学校。
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例如由手工业行会开办的学校被称为行会学校,由商人联合会设立的学校被称为基尔特学校.从领导权上,逐渐由行会或商会向市政当局转移.从内容上,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这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从培养目标上,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城市学校虽然主要是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的性质。
3.自我效能感(10南京)
4.有意义学习(11东北10中山14北师)
5.现代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教育机构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二是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
管理规则指的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一整套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教育制度正越来越多地向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6.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宗旨(13华东)
(1)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规范了书院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要贯彻明人伦和纲常礼教;
(2)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规定了书院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书院学生指明了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
(4)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书院学生指明了行为处事的基本原则;
(5)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书院学生知名了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世界史上最高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朱熹明确了教育的目的,阐明了教育教学的过程,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的基本要求,用学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使书院教育逐步走上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成为后世学规的范本和办学准则。
它集中体现了书院教育的精神,概括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是南宋书院的教规,而且对元明清三代的书院都有指导作用,并为一般官学所采用。
2.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意大利人文主义,弗吉里奥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注释,引起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昆体良教育思想的普遍重视和广泛热情,从而间接地推动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弗吉里奥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和目的,为人文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指出了方向,从而直接地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教育的发展。
《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一书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的理想。
第二,开创了研究教学法的新时代。
3.评述《国防教育法》(11陕西10曲阜)
4.班集体的形成阶段以及班集体培养方法(11华中13陕西)
四个阶段:集体组织规范的认同阶段、集体心理的优化阶段、发展集体主体性阶段、关注集体成员个性发展阶段,在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往往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且常常会呈现交叉和相互联系状态。
培养方法见11华中
三、论述题
1.以张之洞《劝学篇》为例评价“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11华南)
2.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11北师)
3.课程内容的组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1福建)
课程内容采取何种逻辑形式编排和组织,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结构的性质和形式,制约着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活动方式。
泰勒层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逻辑结构,即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课程内容组织应处理好以下逻辑组织形式的关系。
①线式与螺旋式:1.有的科目就适合直线式,有的科目就适合螺旋式。
科目的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科目的
内容组织形式就不同。
2.对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尤其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螺旋式较合适;对一些理论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直线式较适合。
但即使在同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也可以两种形式并存。
②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纵向组织注重课程内容的独立体系和知识的深度,而横向组织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和知识的广度。
这也许是两种适合于不同性质知识经验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同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一样,都是不可偏废的。
③辑顺序与心理顺序:课程内容的组织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结合起来。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统一。
4.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怎样帮助教师成长?(11首都13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