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比例第2课时比例的应用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9~20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叫做比例尺?2、说一说(1)1:800是什么意思?(2)400:1是什么意思?二、做一做(1)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在一幅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5.2厘米,求两地的实际距离。

(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两城相距50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长?(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并讲解,集体订正。

)三、能力提升(1)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的平面图上,量得某小学长方形阅览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这个阅览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2)在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到达。

(3)一种机器零件长6毫米,画在设计图纸上是8.4厘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0厘米,如果在另一幅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四、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2)评价:你认为哪一位同学或哪一个小组表现最棒,好在什么地方?五、作业练习二第5、6、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小提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比例课时1 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比例。

2、掌握比例各部分名称。

3、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內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

1、教师提问什么是比?2、教师组织学生写出几个不同的比。

二、教学新课。

1、教师出示教材第16页例题,让同学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2、同学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

如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

12:6=8:4。

3、认一认。

教师板书:12:6=8:8 6:4=3:2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4、认识比例。

在12:6=8:4中,6和8是比例的內项,12和4是比例的外项。

5、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內项之积等于两个內项之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2题。

课时2 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100∶0.2和10∶0.002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二、导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4:10=14:x 或14:4=x:10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再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知识起源于比,应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比例,研究比例的意义。

这个单元既体现了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又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够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平面图形的比例尺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数学领域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义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教学时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要以大量的便于学生理解的实例为主,从感性认识开始,使学生逐步理解“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自主获得知识,鼓励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交流的学习方式。

3.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比例的认识1课时2比例的应用1课时3比例尺1课时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课时5练习二1课时比例的认识。

(教材第16~18页)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课件。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1.比较发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材分析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材分析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材分析9篇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材分析 1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百分数的进一步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体现时代性。

“百分数的应用(一)”和“百分数的应用(二)”所涉及的情境,是我国种植杂交水稻的真实情境。

教材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研究成果,将这个小知识与问题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百分数的应用(三)”中,教材提出了“比较这个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比较这些数据,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这一课还特别让学生了解“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在国际上应用非常广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材在最后安排了百分数在“储蓄”中的应用,还安排了小调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百分数的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中,本套教材非常注重使学生理解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理解。

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学生具有数学的眼光,能识别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与其他学科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它们提炼出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因此,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教材总是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202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二比例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复习比的知识。

(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2.7∶4.56∶10自学感悟:阅读课本P16主题图,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合作探究:1.请分别写出每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2.阅读课本第16页认一认3.交流:说一说什么是比例?除此之外,你还学到了什么?汇报点评:(1)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2)尝试写一个比例,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观察我们写出的比例,你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请学生说。

小结巩固练习:独立完成第17页“练一练”第1--6题课本第18页第7题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12:6=8:412×4=6×8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会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难点: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请写出一个比例,并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的认识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的认识 教案

2.1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课题 比例的认识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 六年级学习 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与比例的区别,并能正确地书写出比例的内外项。

2. 通过探索、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难点 懂得区分比与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1、他们在吵什么?谁 说 的 对 ?2、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说一说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争吵,引出本课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1)出示P15情境图,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利用比的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怎么样的两张图片像,怎么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认一认。

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3)比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612=48 (4)比与比例的区别:比是一个除式,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是一个等式,是表示两个(1)比相等的像,比不相等的不像。

(2)认识比例的意义与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比例也可用分数表示出来。

(4)清楚比与比例的不同出示情境图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同时还能引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表达方式以及比与比例的区别,方便了小数的理解。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6、(1)写出右图中图A 和图B 的周长的比,这个比和长的比能组成比例吗?(2)写出两个图形面积的比,长的比和面积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五、拓展提高1.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2.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4,如果一个外项是41,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

3. 写出两个比值是31的比是( )和( ),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 )。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起立总结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比例的认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单元概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数学领域的综合性教学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并培养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单元将涵盖分数的深化理解、小数的应用扩展,初步涉及圆的几何属性,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分析与概率初步认知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单元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

1. 教学内容简介数的认识:回顾和巩固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包括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基础知识。

数的运算:重点掌握四则运算(加、减、乘、除)的方法和运算顺序,包括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技巧。

运算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基本的运算定律,加深对数学运算规律的理解。

性质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折扣问题、利息问题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定义、性质及特征;理解二维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初步认识三维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技能与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及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时
安排
7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內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校解比例。
2.会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比例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教材还特别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大量学生以前学过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比例尺是本单元学习的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两个为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让学生不断加深对这来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在画图或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活动中,体验比例尺的应用对于比例尺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如地图上的比例尺等。尽管如此,比例尺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如,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让学生初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再如,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设计巨人的教室,进一步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中的知识,了解比例尺的另一种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二课《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二课《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二单元第二课《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二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比例知识,对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对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比例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比例问题,并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列出比例式等。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画一画》新授课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画一画》新授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画一画》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正比例反比例《画一画》。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正比例的特征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

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正比例要满足哪两个条件?生:要满足两个条件: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2、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不变。

师: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吗?为什么?生:成正比例,因为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x的变化,y 也在不断变化,y和x的比值始终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师:看来对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掌握,下面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图画的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画一画)(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

)活动二:动手画图,理解含义。

1、填表,说一说表中两个量的关系。

(1)、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量的关系。

这两个量在不断变化,并且一个数增大,它地5倍也不断增大,但他们的比值不变。

所以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2、老师这里一张统计图,请大家在图中画出表格中的各点。

3、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什么?4、请你在图上汇出表格中的数据所对应的点。

5、谁能说出各个点的含义?(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带领学生看懂图,明确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各点所表示的含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教案张华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教案张华

教案表课题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上课班级六(1)主备教师张华副备教师朱玉华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操场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了互助合作、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运用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复习导入:二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

1、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是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学生思考、回答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初学新课(初步探究)2、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二、探索新知:出示课本情境图:我家的房屋平面图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探究教师讲解、组织学生讨论引导释疑(合作学习)1、什么是比例尺?2、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四人大组讨论解决学生讨论、探究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拓展学习(深入探究)1、完成P23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化成相同的单位后再计算2、指导完成P23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当堂检测(学习诊断)三、巩固练习:独立完成P22页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练习,以此来巩固比例尺的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分析及教学建议

二比例单元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

2.经历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学习比例、比例尺等相关知识。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充分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的理解比例和比例尺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

教科书重视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教科书呈现几张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写出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思考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找到相等的比,从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的意义。

再如,比例尺的教学,教科书呈现了淘气和笑笑画的两幅平面示意图,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引入比例尺的必要性,并自然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比例尺。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解读地图上的比例尺,理解和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创设有趣情境,以“设计巨人教室”等具体任务驱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知识的学习教科书注重通过创设有趣情境,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比例”等知识学习的价值。

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学习,教科书设计了为“巨人”设计教室的任务,根据“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思考如何为“巨人”设计教室、课桌、三角尺等,以具体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体会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实际意义,并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基本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二)《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单元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平面图形的认识,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能识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图形的特征。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图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具:平面图形的模型,彩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桌面、电视屏幕、衣服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中的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发现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平面图形的图片,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图形的特征,如三角形的三个角,四边形的四条边等。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第19页。

【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比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也是本节课重要的学习基础。

这节课的学习既要帮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思维过程,也要引导学生理解“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物物交换”是人类使用货币的开端。

“物物交换”的情境蕴含着按一定的比例交换的数学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中的内容。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等内容。

五年级时已经学习过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学生对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形式也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这也是学习解比例的重要基础。

通过近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对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思维方式已经很熟知,并习惯于进行小组内和班级内的讨论和交流,在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中,读懂他人的解决方法,体会他人的思想和智慧,取长补短,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教学目标】1.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重点】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教学难点】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课件、练习本【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物物交换”,提出问题。

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2.2《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 (7)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2.2《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 (7)

20首关于月亮的古诗《静夜思》作者:李白(唐)诗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唐)诗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月下独酌》作者:李白(唐)诗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宋)诗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唐)诗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诗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泊秦淮》作者:杜牧(唐)诗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 • • • • • • • • • • • •作者:杜甫(唐)诗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望月有感》作者:白居易(唐)诗文: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八月十五夜月》作者:杜甫(唐)诗文: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月》作者:苏轼(宋)诗文: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夕》作者:杜牧(唐)诗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唐)诗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能够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

2.能够通过画图和运用比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比例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比例的概念,并掌握比例的基本运用方法。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

2.比例的性质•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练,学习比例的性质。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3.比例的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比例符号表示比例关系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比例的性质通过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用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第三步:拓展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并通过比例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能够定义比例、掌握比例符号表示方法。

2.能够掌握比例的运用方法,能够通过画图和运用比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比例题目。

3.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关系,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等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也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知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1)

8:9=16:18 0.6:0.7=6:7 3:2=12:16 3/4=6/8,生1:第一个是比例,因为16:18化简后是8:9,所以是比例。

生2:第二个是比例,因为0.6:0.7同时扩大十倍就等于6:7.它是比例。

生3:第三个不是比例,3:2比值是1.5,12:16比值明显小于1,所以不是比例。

生4:第四个是比例,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就变成3:4=6:8,是比例。

3. 加深理解 认一认师:同学们非常棒,还把比和分数与比例联系了起来,同学在以后学习中要注意比例的分数形式。

12∶6=8∶4 在中间的两项叫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外项。

那这个比例的外项12和4,内项是6和8,是交叉的。

4. 写一写。

师:右图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基于以上练习,同学们应该很快根基表格写出比例。

2:3=10:15 3:2=15:10 10:2=15:3 2:10=3:155. 想一想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呢?生:买文具。

我买一支笔是两元,买四支笔是8元。

48612=1.(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长之比:3∶9 宽:2∶6 能组成比例 生:3∶2 9∶6 能组成比例2. 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16 4:8和5:20生: 第一个和第四个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 15∶18=30∶36 111139618 ::2:5.0161:41和181619131:和:。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案

2.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掌握放大与缩小过程的特点,并能正确地将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能正确将图形放大与缩小。

难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丶出示一幅很小的中国地图,你有什么方法能看清楚图上的地名?从而引出新课题。

2、谈话:今天天我们就来研究把图形放大和缩小。

可将地图按一定比例放大。

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念。

讲授新课(1)放大。

你能为“巨人”设一间教室吗?与同伴交流合作,并在下图中画一画。

比是4:1,“巨人”教室的长宽高同时放大4倍,注意图形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2)缩小。

按1:4的比缩小“巨人”的三角尺,请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

同样的,注意图形缩小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3)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特点?想一想(1)“巨人”教室的长宽同时放大4倍,也就是长占20格,宽占12格。

(2)“巨人”的三角尺的边同时缩小41,即两条直角边占2格。

(3)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大形状不变。

“巨人”的例子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理解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通过话出的新图形与原图的对比,令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比例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本单元最大的特点是把“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以及比例尺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认识比例的现实素材,而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的实际问题要应用比例的知识。

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认识放大或缩小现象,会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单元学习重难点: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2、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单元课时安排:(共5课时)比例的认识1课时比例的应用1课时比例尺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课时练习二1课时比例的认识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了解比例各部分名称。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习重点: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掌握比例组成的条件,并能正确写出比例。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像2 : 3 , 5 : 8 这样的式子叫什么?什么是比?什么是化简比?你会化简比吗?2、化简下列的比,你发现了什么?3 : 5 6 :10 9 : 15 15:25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化简后相等的比。

(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二、探索新知(一)认识比例1、引导发现,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16页“图片像不像”的情境图)(1)同学们还记得这张图片吗?这是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学生回忆过去的内容,对照情境图思考照片像与不像的特点。

(2)学生汇报预测2、归纳定义,分清概念。

(1)像12 : 6 和8 : 4、6 : 4 和3 : 2,化简后相等的比,可以用“=”连接,就是比例。

现在谁能总结出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定义,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2)照样子写出两个比例,并分别指出每个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并订正错误。

(3)小组讨论并交流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例,明白了比例是有比组成的,比和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和比例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师小结:比和比例有联系也有区别,大家一定不要把比和比例等同对待。

(二)学写比例出示教材第16页“调制蜂蜜水”的表格。

1、根据比例的意义用表格中的数据写出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师小结:根据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写比例,也可以用化简的方法来写比例。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1)观察下面几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12 : 6 = 8 : 4 6 : 4 =3 : 23 : 2 = 15: 10 10 : 2 =15:3(2)你发现的规律是普遍现象吗?你能写几个比例验证码?(3)引导学生吧发现的进行归纳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比,并作出判断,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7题。

学生独立写出比,并作出判断。

小组交流并说清楚自己的判断方法。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比例的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经历探究解比例的过程,能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都怎么处理?2、同学们有没有用书或玩具和小伙伴进行过“物物交换”?如果有,你们是如何交换的?3、很多同学在交换的时候都是采用一件换一件的方法,淘气班上的同学也在用“物物交换”的方法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交换的吧。

(板书课题:比例的应用)二、探索新知出示第19页“物物交换”的情境图1、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图上两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交换的?(用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2、用对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1)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2)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1)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有的方法有些繁琐。

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用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那么我们可以写出哪些比?请同学们写出相应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3)我们写出的这些比中,哪些能组成比例?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并尝试列出比例,再反馈汇报。

(4)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也列出了比例。

你们会解比例吗?先尝试着解“4 : 10 =14 : x”这个比例。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是10×14=140,两个外项的积是4x,所以4x=140,可以用方程解出x=3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 : 10 =14 : x解:4x=140x=35(5)想一想“14 : 4 = x:10 ”这个比例的解法和“4 : 10 =14 : x”的解法相同吗?(6)小结:在解比例时,我们常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方程的形式,再解方程。

4、解比例出示第19页下面的比例(1)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解比例,再和同桌交流解比例的过程。

(2)如何判断我们解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曾经学过验算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验算比例。

请大家把算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验算,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2题(1)学生先独立完成两小题,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比例的应用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4 : 10 =14 : x解:4x=140x=35比例尺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以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比例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信息:超市在学校的正北方向200米,邮局在学校正西方向100米,书店在学校正东方向300米。

你能根据这段话画出超市、邮局、书店和学校的示意图吗?学生尝试根据信息画出示意图,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你们所画的示意图是不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呢?咱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画的示意图(出示淘气和笑笑的示意图),他们画的示意图合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寻找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笑笑画的示意图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来的,所以合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二、探索新知(一)认识比例尺1、刚才大家都觉得笑笑画得示意图比较合理,原因是笑笑是按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来画的。

其实这种表示方法就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引导学生齐读比例尺的定义。

2、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谁能说说笑笑所画的示意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是1 : 100吗?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一定要统一,所以笑笑是按1 : 10000画的示意图。

3、谁能说一说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呢?师小结:掌握了比例尺的特征,我们就能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以后在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也就不容易出错。

(二)比例尺的应用1、出示笑笑画的示意图(1)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米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你们能根据笑笑采用的比例尺,算出在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吗?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请同学们算一算,然后在笑笑画的图中标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图中标出社区活动中心的位置。

全班展示,画错的学生订正。

师生小结:求图上距离,先把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换算统一后,再用实际距离除以比例尺。

2、出示台湾省地图(1)同学们请看这幅地图的比例尺,说说他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后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厘米。

师解释:笑笑画示意图采用的比例尺是1 : 10000,这种比例尺叫作数值比例尺,而这幅图中所用的比例尺叫作线段比例尺,它们都是常用的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自学第23页“你知道吗?”认识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感受图形的相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学习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视频播放:孙悟空把身体变大变小的情境。

画中的人物是谁?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可以把自己变大或变小,那同学们想不想拥有这样的本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便就把自己变大或变小。

但我们可以把看到的一些景物、图片等放大或缩小。

那么如何放大或缩小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探索新知(一)感受图形的放大1、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图上都有谁?看了以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图上有“巨人国”六年级的一个学生,还有淘气。

通过观察,我们感觉到巨人比淘气大多了。

2、“巨人”的身高和普通人的身高比是4 : 1,所以他们读书的教室要比我们上课的教室大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