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_第三周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0 课时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会计算0的有关加减法。
2.能看懂图意,表达图画意思。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难点:不借助图直接口算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图、彩色粉笔。
学生准备:若干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既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
二、学习新知1.出示课本第30页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出示: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4)要求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板书:3-3=0)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2.出示课本第30页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
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板书:4+0=4)问: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4+0=4,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原数。
三、巩固练习1.老师左手拿5枝粉笔,右手一枝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枝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课本第30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3.完成课本第31页“练习六”第4题。
此题是有关0的加法的练习。
通过看图,使学生理解3+0和0+3的含义相同,结果一样。
2024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
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 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 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 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 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 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 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
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 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 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 ( 数 一 数 ) 教学目标: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备课
一、复习复习6、7、8、9、10的加减法。
复习10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2、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3、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摆学具中发现计算方法并写出4个算式。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9+1=10 10-1=9 1+9=10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一、复习旧知。
复习有关10的加减法。
二、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3题、第4题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第四题只是变换了练习的方式,用踢球的情境呈现,意在调动起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2、“自主练习”第5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知道可以先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3、“自主练习”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给出小猴吃香蕉的情景,通过数得出一共有几个香蕉要吃几个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然后列式算出还剩几个。
4、“自主练习”第7题是口算练习的一种变式练习,给不倒翁涂色,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5、“自主练习”第8题是小组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
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算式,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算式。
6“自主练习”第9题是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图中提示用数学语言描述,提出问题并用减法解决。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2.能够掌握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1至5的数字书写和认识。
2.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至5的数字卡片。
2.小贝壳:用于辅助加法和减法运算。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1至5的数字。
2. 认识1至5•教师展示1至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3. 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比较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4. 数字游戏•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1至5的认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前一课内容•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1至5的数字有基本认识。
2. 1至5的加法•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加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
3. 1至5的减法•继续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减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4. 练习•针对加法和减法分别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1至5的数字认识、大小关系,以及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回家继续练习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1至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知识应用于实 际,培养团队合
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环节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搭建经验,讨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总结搭建要点:强调立体图形特性在搭建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思考:提问:“我们如何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
回顾搭建过程,分享体会。
总结学习内容,思考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
2、演示搭建技巧:展示如何利用长方体的稳定性和平放球体来增加高度。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不同积木形状的潜在用途和搭建策略。
听取搭建要求,理解任务目标。
观察演示,学习搭建技巧。
参与讨论,共同构思搭建方案。
通过讲解、演示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立体图形在
搭建中的潜在用途和搭建策略。
环节三:实践操作
通过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提高
自我反思能力,
激发对知识的
深入思考和创新应用。
5: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在家中寻找不同形状的物品,尝试搭建一个结构,并记录其稳定性和高度。
提升性作业:设计一个创意搭建方案,使用家中物品代替积木,下节课分享。。
6.板书设计
搭建要点:稳定性、高度
立体图形特性:长方体一稳定性,球体一增加高度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搭建活动,创造性地使用不同形状的积木。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应用立体图形特性时存在困难。
改进措施:在未来的课程中,将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帮助学பைடு நூலகம்加深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组织搭建比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相同数量和类型的积木进
参与搭建比赛,运用所学知识搭建结构。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加法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方法。
2.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3.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加法?2.加法的运算规则。
3.加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数字卡片、计算板、彩色笔等。
3.教案:教师备课内容、学生课后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实际物品来展示加法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加法的意义和实际运用。
2. 讲解加法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是对物品的数量合理计数方法,并介绍加法的运算规则。
3. 进行加法计算练习老师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加法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计算板上进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4. 拓展加法知识通过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将加法运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加深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说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悟,并进行互相交流和反馈。
六、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加法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学生对加法的初步认识情况,考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加法,掌握简单的加法计算方法。
感谢大家的聆听!愿大家在数学的世界里越走越远,谢谢!。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1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
每一个一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在课前写一篇一年级数学教案,那么你知道如何写一年级数学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挂图教学措施: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节电池)生:电池师:准确地说这是节用完了电能的电池,可以说它现在就是一件“废品”。
板书:废品师:你们知道吗?废电池中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少掌柜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师:再看老师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饮料瓶子)。
生:塑料饮料瓶子)。
师:这也是“废品”。
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师: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生想一想。
生:回收师:很好。
(再板书“回收”。
)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
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
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两步解答的,就放到问题银行。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 西南师大版
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和模型,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知这些物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进行简单拼图,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重难点:过实物和模型,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感知这些物体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片。
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咱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录像中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师:在刚才这段录像中,你们认识哪些物体?学生回答。
(略)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物体,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认识这些物体。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探究新知教师:请小组长打开桌子上的盒子,大家看看盒子里的物体,在这些物体中你认识哪个物体,你就把它拿出来,举高一点给大家看。
1.认识正方体教师: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物体,它是正方体。
请拿出正方体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拿出正方体来观察、交流、汇报。
(略)教师:如果我们把正方体画下来,它就是这个样子。
(出示正方体的标准图)2.认识长方体教师举起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也拿出同样的物体,让学生一块儿告诉老师这是什么物体。
教师:仔细观察它是什么样子。
知道它的名字吗?(长方体)想看一看把长方体画下来的样子吗?(出示长方体的标准图)3.认识球教师:(抽认识球的孩子回答)请你告诉大家这是什么物体?学生:这是球。
教师:大家都拿出球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甲:我觉得球摸起来圆溜溜的。
学生乙:我感觉到球摸起来很光滑。
学生丙:球可以滚动。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球?学生甲:玻璃珠是球。
学生乙:我们玩的皮球也是球。
学生丙:我家里的地球仪是球。
教师:想不想看球画下来是什么样子?(出示球的图片)除认识球之外你还认识哪个物体?4.认识圆柱教师:(请认识圆柱的同学回答)这是什么物体?学生:这是我认识的圆柱。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第6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学会简单的整理和复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分享讨论进行有效学习。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5的认识和数学式的教学。
2.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PPT。
2.教具:计算器、教学演示用的玩具。
3.课前布置:请学生提前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做好听课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1.进行小测验,让学生快速回顾1-5的认识,检查他们在上节课的掌握程度。
2.让学生自行整理上节课内容,互相讨论学习,加深印象。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1.展示1-5的相对顺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介绍加法和减法符号及规则,让学生理解数学式的意义。
第三步:示范操作1.使用实际示例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演示,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方法。
2.让学生自行练习,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解题过程。
第四步: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批改答案。
2.教师批改练习题,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与改正方法。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同学们通过课上的练习,掌握了加减法运算的方法,为下节课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2.自主整理笔记,准备下节课复习材料。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为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
数学人教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 第3章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教案01
第三章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立体图形。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分类,来我们一起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二、感知物体的形状1.看一看。
(2)仔细看一看,图片上有哪些东西?2.说一说。
(1)指定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该怎么分类?根据什么来分类?3.分一分。
根据图形形状,分成一类。
三、了解物体的特征1.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体验。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感受。
2.交流反馈。
(1)长方体。
长长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的大小不全是一样大的。
(课件演示)(板书:长方体)(2)正方体。
四四方方的,无法自由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课件演示)(板书:正方体)(3)圆柱。
学生:①这个物体(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
②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可以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
总结: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我们都叫它圆柱。
(课件演示)(板书:圆柱)(4)球。
学生汇报: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会任意地滚动。
(课件演示)(板书:球)四、课堂活动1.认一认,说一说。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拼搭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2立体图形的拼搭【课题名称】第2课时立体图形的拼搭【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0页--71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几何体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一定的要求拼一拼、搭一搭。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你们玩过搭积木游戏吗?看看这两位同学,正在用立体图形玩搭积木游戏呢?仔细观察,他们都用到了哪些图形的积木?(第2页课件展示)师:你们想玩“搭积木”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游戏的规则是“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搭)【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由几种立体图形拼搭成的图形,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一)搭一搭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教师:说一说,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教材第70页例2主题图)预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相互补充。
明确图中信息:有10个积木,其中长方体有7个,形状及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有两组,每组3个,正方体、球、圆柱各1个。
师:这里有两个词特别重要,你发现了吗?这两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而且要稳,还要高。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会先分析题目要求,明白这些要求的具体含义,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0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和起点,并能初步地会书写0。
2、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有关0的加减法的算理,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0的两种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和起点。
2、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桃子卡片、小鱼头饰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出示小猴)大家欢迎吗?(欢迎),老师还准备了他最爱吃的桃子。
桃子的个数比1多,比3少,请同学们帮小猴子猜一猜,桃子有几个呢?(2个)2、师:对,就是这两个桃子,我们现在要请小猴吃桃了,看看小猴是怎么吃桃的?(播放动画小猴吃桃)谁愿意把你看到的说一说。
(指名说)3、师:(出示幻灯片小猴吃桃过程)看!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几来表示?(课件出示2),猴子吃了1个,还剩下1个桃,用几表示?(课件出示1)他又吃掉了1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了,用几来表示呢?(课件出示0)强调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4、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二、探究新知(一)、认识0的含义1、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1)师:刚才小猴子把桃子吃完了,一个也没有了,我们就用数字0来表示。
0可以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也没有。
)(2)猜硬币──多角度感知0表示没有教师手拿装有硬币的盒子,摇动发出声响,学生猜有几个,用哪个数字表示。
师:请你们听一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放了几个硬币,用哪个数表示。
)第一次装2个,用“2”表示。
第二次装1个,用“1”表示。
第三次1个也不装,就是什么也没有,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小结:0和1、2、3、4、5都是数字,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教学难点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教学设计一、初步认识左和右.(一)活动一:认识汉字.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出示汉字:左右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四)活动四:找位置.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1.看见什么了?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五)活动五:找同学家.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1.出示图片:找朋友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一)活动一:讨论.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4.怎么办?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二)活动二:帮一帮.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教师:小明上一年级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学,于是,妈妈欣然同意了,妈妈把上学的路线告诉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难住了,你们能帮帮他吗?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三)活动三:上下楼梯.1.出示图片:少年宫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2.展开讨论.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四)活动四:找球游戏规则:找一个同学被蒙上眼睛,再找一个同学拿好奖品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游戏开始,全体同学开始告诉被蒙眼睛同学的行走路线,如果你们把行走路线告诉得特别清楚,他就能找到球,我就把球送给你们.三、小结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的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第一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围棋棋子教学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板书1~5,进行认读。
二、反馈实践1.给学生发围棋子,要求每人发5个,不够的举手要求,发得多还回来。
2.说一个数字,用围棋子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3、收回棋子。
要求学生数数放进去。
三、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棋子,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11.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2.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3.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 1 2 3 4 5教后记5:这节课创设了一个围棋活动的氛围,让孩子在活动中感悟数量的多少。
尤其是第一个环节,设计让学生观察自己得到的棋子数量,通过数数量的多少思考自己得到的多少,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9-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3第几》9-人教版
一、教案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第3章第3节课,主要围绕“第几”展开。
本课
程内容设计符合人教版教材要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几”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灵活运用“第几”这一概念,能够运用数字进行排列和
定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
维和判断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
度。
三、教学重点
1.理解“第几”概念。
2.掌握用数字进行排列和定位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第几”这一概念。
2.能够准确地使用数字进行排列和定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例题引入“第几”这一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该概念的实际运用意义。
2. 概念讲解
解释“第几”是表示在某个序列中所处位置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该概念。
3. 练习环节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第几”的运用方法。
4. 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第几”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对于“第几”概念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关于“第几”的练习题。
2.自编一些题目,加深对“第几”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
教师应当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第几”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西师)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西师)第一章:认识数字1-5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1-5。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1-5的读写。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数字1-5的意义。
3. 进行数数练习,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1-5的读写。
2. 理解数字1-5的意义。
教学难点:1. 数字5的写法。
2. 理解数字1-5的意义。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学习数字1-5的读写。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数字1-5的意义。
3. 进行数数练习,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第二章:认识数字6-10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数字6-10。
2. 培养学生数数、识数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6-10的读写。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数字6-10的意义。
3. 进行数数练习,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数字6-10的读写。
2. 理解数字6-10的意义。
教学难点:1. 数字10的写法。
2. 理解数字6-10的意义。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学习数字6-10的读写。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数字6-10的意义。
3. 进行数数练习,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第三章:比较大小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2. 培养学生识数、比较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
2. 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2. 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
2. 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
2. 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
2.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024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教案模板5 篇一教案示例捆小棒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
(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并写出1~5这几个数字。
2.掌握1~5的数字大小关系。
3.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念和数学思维。
2.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团体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1~5这几个数字,写出来并掌握它们的大小关系。
2.理解1~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理解数字1~5大小关系的抽象概念。
2.进行1~5的简单加减法运算时理解运算意义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数字卡片、计数棒、玩具等。
3.课件:PPT演示(针对数字1~5的认识和加减法展开)。
4.图表:1~5的数量表、加法表、减法表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数字1~51.教师介绍数字1~5,通过数字卡片或展示图表让学生认识这几个数字。
2.学生跟读数字1~5,练习写出这几个数字。
3.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数字1~5,互相观察、比较。
4.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巩固数字1~5的认识。
第二课时:认识数字1~5的大小关系1.利用游戏或实物,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数字1~5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师演示辅助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数字1~5的大小次序。
3.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1~5大小关系的理解。
4.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加深对数字1~5大小关系的印象。
第三课时:学习加法和减法1.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讲解1~5的简单加减法规则。
2.利用图表或实物,让学生通过视觉化方式理解加减法运算过程。
3.进行加减法练习,让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4.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加减法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使用“>”、“<”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预习
课前预习
新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认识 “=”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 4 = 4 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课 题
快乐的午餐
课时
第(1)课 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
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预习
课前预习
新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当堂
练习
板
书
设
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最多最少
课 题
快乐的午餐
课时
第(1)课 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