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贺知章的友情

合集下载

贺知章的故事

贺知章的故事

贺知章的故事贺知章,唐代非常著名的诗人与书法家,十分擅长写绝句诗体,他的写景诗和抒情诗独树一帜,清新而又洒脱,很多诗作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贺知章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贺知章的故事742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李白被玄宗招进宫中做官。

李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匆匆赶奔长安。

但玄宗却把他撂在一边,没有马上接见他。

只是把他安顿在客房里。

李白来都城的消息传进了贺知章耳朵里,他十分兴奋,当时八十多岁的贺知章对李白的才华,早就略知一二,才华不凡而且十分有情调,但却没有见过本人。

第二天贺知章就迫不及待的去一睹李白的风采。

当一袭白衣的李白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贺知章不禁脱口而出,好一个诗仙啊。

刚一落座,贺知章这个老头就追问李白是否有新作拿出来观赏,倒是一点不客气。

李白就抓紧把自己的《蜀道难》呈给贺知章。

过了不久,很多闻名而来的诗人和李白的朋友都赶来了,贺知章主动提出要为李白接风洗尘。

这顿饭从大约中午时分,一直到晚上很晚才吃完,期间人们吟诗作对好不欢乐。

正当人们酒足饭饱的时候,贺知章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尖叫声“坏了”,他说自己没带钱,该怎么付这顿饭钱呢?灵机一动,想起了自己佩戴的小金龟,就告诉众人:“虽然没有银子,但我有金子”随即取下金龟付了账。

在那个时代,有钱的男人喜欢把小金龟挂在腰间,贺知章的金龟更不用说有多金贵了,可以见得贺知章对李白的喜爱。

后来两人成了忘年交。

贺知章的生平故事贺知章字作季真,晚年自称四明狂客,是浙江杭州人,贺知章年轻的时候,他的诗作就名声远扬了,武则天当政的时候考中了进士,封他为博士。

他的文章语句精湛,是诗作中的佳品,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书法造诣很高,尤其擅长两种字体,草书和隶书。

常常有人给他提供笔墨纸砚,请他赐字,他的书法笔迹每张不超过几十个字,那些人都把它看做珍宝,用来传阅把玩。

他出了名的爱喝酒,醉了之后就来了诗意,出口成章,经常跟张旭等人边喝酒边作诗,比拼作诗的技艺,可谓艺高人胆大。

形容当面揭短不生气还给赏钱的典故

形容当面揭短不生气还给赏钱的典故

形容当面揭短不生气还给赏钱的典故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叫做“李白贺知章”。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而贺知章则是他的好友兼同事,也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

这个故事讲述了李白勇于接受别人公开指责并且不生气,最终赢得了一笔赏金的经历。

故事中,李白与贺知章一同参观了一次文学会议。

会议上,一位文坛新秀由于个人野心勃勃而受到了众人的批评。

贺知章忍不住发表了一番尖锐的批评之后,他站起来质问这位新秀,希望他能够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进行反思。

然而,这位新秀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批评他,于是他毫不客气地回击贺知章,指责他无理取闹,没有资格批评他。

这样的话语让贺知章有些尴尬,但是他并没有退缩。

相反,他继续向这位新秀提出挑战,邀请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比写诗。

这个挑战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兴趣。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李白是如何面对这个窘境的呢?李白与贺知章交情深厚,他深知贺知章的文学造诣,也知道这位新秀并非是贺知章所说的那么差。

然而,他并不想插手争执,而是选择了默默地等待。

随着比赛的开始,贺知章兴致勃勃地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歌。

然后,他转向这位新秀,希望他能够勇敢地接受挑战并展示自己的才华。

而这位新秀却迟迟没有作出回应。

他感到自己无法胜过贺知章,也不愿意丢脸于人前。

于是,他只能选择沉默并低头认输。

面对这个局面,李白立即上前安慰了这位新秀,告诉他并没有输不起。

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优势而参加比赛,而是为了相互学习和交流。

”李白的这番话让这位新秀深感欣慰。

他意识到自己在急功近利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价值观。

他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才华,并向贺知章学习。

很快,这位新秀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比贺知章差多少,他只是在自卑中错过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于是,他主动向贺知章请教,并且努力改正错误。

贺知章也非常欣赏这位新秀的勇气和决心,他毫不吝啬地给予了他悉心指导和帮助。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这位新秀终于取得了突破。

他的诗歌不再浮夸和夸大,而是充满真实和内涵。

李白与其他诗人的友谊

李白与其他诗人的友谊

李白与其他诗人的友谊
李白一生与很多诗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孟浩然、贺知章、杜甫的友谊尤为深厚。

李白出蜀后大约游历了3年多,27岁时来到了湖北安陆。

在湖北,李白理解了比他大11岁的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就表达出对孟浩然的钦佩之情。

在孟浩然去扬州时,两人在黄鹤楼依依惜别,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

离开湖北后,李白来到京城长安。

在长安他拜访了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诵读了李白的《蜀道难》后,呼之为“谪仙人”,解下腰配金龟,换酒与之同饮同欢,从此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人把他们二人同奉为“酒中八仙”中的诗人。

在长安过了几年,李白辞官离京,与杜甫在洛阳相遇,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出现了。

当时杜甫正要入京赶考,但他爱慕李白的才华,于是放弃功名,决定和李白游历大山大河。

杜甫在《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中便写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白天携手同行,晚上喝醉了则共一条被子入梦,确实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

李白对杜甫也同样情深意笃,如送别时写的那首《鲁郡东石门送杜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重有金樽开。

”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李白与酒的故事

李白与酒的故事

李白与酒的故事
1、公元752年,当时李白被唐玄宗赏识,封为翰林,随时跟随侍奉在唐玄宗左右,风头一时无两。

李白的这种幸运被当时许多人嫉妒,他们纷纷在唐玄宗面前中伤李白,于是李白就被他们排挤出了朝廷。

在李白外出游历时,碰到了自己的好友岑夫子等人,李白与几人一同饮酒作乐,趁着酒兴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诗歌《将进酒》。

2、李白二十五、六岁出蜀,曾漫游各地,天宝初年,贺知章敬仰其文才,推荐给唐玄宗,后司职翰林,作为侍从草拟公文。

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本来身为翰林的李白在皇帝面前被人诋毁,最终远离了政治中心。

官场失意的李白很是忧愁,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离京途中李白乘着酒意,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月下独酌》这首诗歌。

3、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

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

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

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

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

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做为酒钱。

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今日有幸与仙人结友,可要喝个痛快!区区金龟哪能妨碍我俩一同享乐呢?”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

李白的伯乐、盛唐诗坛老大哥、有趣的诗人--贺知章

李白的伯乐、盛唐诗坛老大哥、有趣的诗人--贺知章

李白的伯乐--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好酒,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关于贺知章的故事一、金榜状元二、四明狂客三、吴中四士四、谪仙人五、金龟换酒六、饮中八仙七、玄宗送行八、草书一绝九、诗一绝一、金榜状元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

贺知章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二、四明狂客四明是一座山的名字,这座山就在贺知章老家附近。

三、吴中四士(张若虚,张旭,包融,贺知章,都是江浙一带的人)四、称李白“谪仙人”他和李白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有一次贺知章偶遇李白,当时李白四十来岁,连份工作都没有,李白把自己的《蜀道难》给贺知章看。

贺知章看完文章后,惊为天人,于是大呼:李太白同学,你简直就是谪仙人啊!谪仙人的意思是:被贬下凡尘的神仙。

从此李白也自称“谪仙人”。

据说诗仙的美号就是这么来的。

李白觉得,贺知章德高望重却没有架子,还很赏识自己,就像自己的伯乐一样,非常高兴。

两人这一看对了眼,就开始商业互吹,最后硬生生搞成了一场名垂青史的互粉。

五、金龟换酒贺知章和李白二人都很爱喝酒,经常一起畅饮。

有一次贺知章又约了李白喝酒,结果发现没拿钱,这就尴尬了。

知己之酒(李白)

知己之酒(李白)

知己之酒大家都知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句话,出自欧阳修,但是今天,老百姓都已经作为口头语了,俞伯牙也曾经因为钟子期的去世,从此摔琴不复弹奏,这一切的为什么呀?因为知音难觅。

可见有酒还得有朋友,这才是最好的酒局。

说到知己之酒,那不能不提还是李白,因为李白这个人一生潇洒,朋友也多。

他的《拟古十二首》第十首里面说,“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

人有琴有酒,有风有月,这一番相知,就算是今生苦短,也算是莫大的安慰。

这位诗仙、酒仙在朝里也算做了三年官,你说他做官这三年什么样子啊?他也不谈自己有什么名垂青史的功劳,他写的都是在朝中个人的飞扬。

当然,这样的话要说给朋友。

写给朋友辛判官(《流夜郎赠辛判官》)的诗里,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你想他写的这个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最大的光荣是什么呀?不是天子的器重,也不是名垂青史的功勋,而是在长安的潇洒风流,贵胄同席畅饮。

“气岸遥凌豪士前”,气度多么孤傲清高,才能遥遥的超越凌驾的别人之上了。

“风流肯落他人后”,风流倜傥,论起来,我李太白怎么能落在任何人之后呢?这点风骨傲岸,卓尔不群,凭什么呢?凭酒。

所以他接着跟辛判官说,遥想当年,“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那正是少年红颜春风得意的好时光,张开走马,在麒麟殿,妙手挥洒文章,沉醉在歌舞盛宴之上,用今天的话说,有点儿声色犬马,甚至有点骄奢淫逸。

但是李白从来都不去标榜他怎么样超然物外,他可不是那些归隐得了南山的隐士。

他要的就是有酒,有朋友,有豪纵真实的日子。

那么大家会说,除了这个“五侯七贵同杯酒”以外,还真有知己吗?当然有,你不要忘了大唐的长安,天下名士云集如此。

当年接李白入朝的人,贺知章就是他的知己。

当年替唐玄宗去迎接李太白,远远一见此气象,惊呼“谪仙人”,这哪里是人间的人物啊,这简直就是天上贬下来的神仙呀。

当然去接个人嘛,身上也没带银子,想的是接近宫中,踏踏实实的开宴吧,但是这俩人一见之下,觉得不喝长酒不能进宫,所以俩人坐下聊到酣畅,喝到畅快,一摸身上没带钱,贺知章就直接拿出了自己的官印。

李白悼念贺知章的诗

李白悼念贺知章的诗

李白悼念贺知章的诗
李白和贺知章那可是唐朝诗坛上两颗璀璨的明星啊!想当年,贺知章那叫一个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李白对他也是钦佩有加。

贺知章去世后,李白悲痛不已,写下了悼念他的诗。

你能想象那种失去挚友的痛苦吗?就好像你在黑暗中失去了唯一的明灯!
李白的诗里,满满的都是对贺知章的怀念和不舍。

比如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这字里行间,不都是他们曾经相交相知的深厚情谊吗?这就好比咱们和好友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那些回忆刻在心里,怎么也忘不了。

还有“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想起曾经和贺知章一起喝酒畅聊的时光,如今好友已不在,怎能不让他伤心落泪?这就像咱们约好了要一起去看最美的风景,结果那个人却先走了,留下自己满心的遗憾和悲伤。

李白悼念贺知章的诗,是真情的流露,是心灵的倾诉。

这不正是友情的力量吗?能让一个大诗人如此深情款款,肝肠寸断。

我觉得啊,李白的这些诗,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友情,哪怕岁月流转,哪怕生死相隔,那份情永远都在!。

李白诗中的友情(1)

李白诗中的友情(1)

李白诗中的友情【摘要】李白一生恃才狂放,桀傲不驯,不事权贵,嗜酒如命,但他却是个性情中人,一生交友无数,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真挚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友情世界,去品尝他那如酒般醇厚芳香的友情!【关键词】唐代文豪韩愈曾这样盛赞李白:“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试想奇崛、脾气古怪倔强的中唐文坛领袖韩愈他服气过谁?但一提到李白,都禁不住翘起大拇指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我韩愈与李白比起来,那真是望尘莫及啊!的确如此,我们读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那种对人生,对光阴、对世事上的理解是何等的深刻,又是何等的洒脱,百代读来,唇齿留香。

那真是“秀品一吐,就半个盛唐。

而真正给李白带来巨大声誉的是李白的诗歌。

“白诗也无敌,飘然思无群。

”他的好友杜甫曾这样评价李白的诗歌。

“李白、杜甫是大唐诗歌,群星璀璨的星空中,最光彩夺目,最光彩照人的双子星座。

在李白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月和酒,两个意象,而在题材方面写得最多的当数友情。

一、以诗会友,广交名流李白当年初入京,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贺知章。

贺知章当时已是名满京华的达官显贵人,而李白却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无名之辈。

《旧唐书·文苑》真实地记录李、贺二人相逢、相识、相知、相交的经过。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应诏初至长安,一时未得进见,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

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赏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这就谪仙“谪仙”的由来。

贺知章爱才、惜才、赞才、溢于言表,喜形于色。

贺知章与李白一见如故之情,他被李白的杰出的才华所倾倒,解下象征着自己官位、御赐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一见如故,这就是英雄相惺。

后来,李白写了两首诗来深情回忆自己与贺知章的这次难忘的相逢。

这就是《对酒忆贺盛·二首》其一是: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贺知章和李白的故事

贺知章和李白的故事

贺知章和李白的故事嘿,咱今天来讲讲贺知章和李白的那些事儿啊!贺知章那可是大唐诗坛的一颗璀璨明星啊!他活了一大把年纪,在诗坛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这老爷子性格豁达,超级爱喝酒。

有一天,这贺知章在长安的街头溜达,就碰到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那就是李白啦!李白当时初到长安,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呢。

贺知章一读李白的诗,哎呀妈呀,惊为天人呐!这诗写得也太好了吧!就像咱平时发现了啥绝世珍宝似的。

贺知章立马就拉着李白去喝酒,你说这老爷子多有意思。

到了酒馆,一摸口袋,哎呀,忘带钱了!这可咋办呢?贺知章也不含糊,直接把身上佩戴的金龟解下来换酒喝。

你想想,那金龟可是他的身份象征啊,就这么给当了,只为和李白痛痛快快喝一场,这是对李白多大的认可呀!李白呢,那也是个性情中人,和贺知章这一老一少,喝得那叫一个痛快。

他们一起谈诗论道,就好像多年的老友一样。

贺知章就像李白的伯乐,一下子就把李白给捧起来了。

这就好比咱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那个懂你的人,那感觉,倍儿爽!后来啊,贺知章还多次在皇帝面前举荐李白,让李白有机会在朝堂上施展才华。

贺知章对李白的这份情谊,那真是没话说。

你说这贺知章和李白的相遇,是不是很奇妙?就像两颗星星在夜空中交汇,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忘年之交,什么是对才华的尊重和欣赏。

这大唐的诗坛啊,因为有了贺知章和李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他们的诗,流传千古,让我们这些后人能领略到大唐的风采。

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纯粹的情谊。

咱想想,要是没有贺知章,李白的才华会不会被埋没呢?要是没有李白,贺知章的人生会不会少了一些精彩呢?这谁也说不准。

但他们的相遇,就是这么刚刚好,就像命中注定一样。

贺知章和李白的故事,不就是咱们生活中的一个美好榜样吗?告诉我们要珍惜那些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让我们陶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啊!。

送贺宾客归越_诗词赏析_唐_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_诗词赏析_唐_李白

赏析
这首诗基本是李白信手拈来之作,但
他一下就抓住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绍兴的 镜湖,另一个便是王羲之当年写字换鹅的 故事。全诗实际上所写的也就是这两件事。 但它们却都恰能表现出友人故乡即山阴的 地方特色,同时也都能显示出贺知章这个 人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李白当时并未 去过山阴,因此诗中所谓的“镜湖”、 “山阴道士”之类,实际上还都是赠别友 人时的一种想象之词。由此可见诗人炉火 纯青的诗艺。
赏析
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
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 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 的。镜湖是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 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 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 的。为了突出贺知章的性格,诗中不再以宾客 或贺监的官衔称呼他,而干脆称他为“狂客”, 因贺知章晚年曾自号“四明狂客”。“宾客” 到底沾上些官气,与道士的气息不相投合,而 “狂客”二字一用,不仅除了官气,表现了友 人的性格,而且与全诗的基调非常吻合。
注释
贺宾客:即贺知章,他曾任太子宾客之职。 狂客:指贺知章,其号为“四明狂客”。
“山阴”二句:用王羲之故事赞美贺知章 的书法。山阴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非 常喜欢。道士要王羲之为其书写《黄庭 经》,换其群鹅。贺知章善草隶,深得时 人珍爱。
译文
镜湖水面如明镜,您四明狂客
归来荡舟尽豪情。古代曾有王羲之 写黄庭经向山阴道士换鹅的韵事, 您到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逸兴。
送贺宾客归越
唐 李白
镜湖流水漾yàng清波, 狂客归舟逸yì兴xìng多。 山阴道士如相xiāng见, 应yīng写黄庭换白鹅。
创作背景
这是李白赠送给贺知章的一首 七绝,创作时间与《送贺监归四明应 制》大约同时。贺知章与李白可以说 是忘年交。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 正月,贺知章以道士的身份辞京回乡, 玄宗诏令在长乐坡饯别贺知章。李白 当时正在长安待诏翰林,就赠给了他 这首诗。

谪仙人是谁给李白的称号

谪仙人是谁给李白的称号

谪仙人是谁给李白的称号
谪仙人是贺知章给李白的称号。

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相传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

当时的贺知章已年逾古稀,李白的《蜀道难》却激起了心如古井的贺知章的感情狂澜,评价说:“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谪仙人”。

关于贺知章呼其为“谪仙人”一事,孟棨在《本事诗》中的描述更为细致,“白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请所为文。

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

期不见日,由是称誉光赫。


李白与贺知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作《对酒忆贺监二首》: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经贺知章的赞誉之后,“谪仙人”的称号传闻天下。

贺知章的诗词3篇

贺知章的诗词3篇

贺知章的诗词3篇诗歌是指以古诗、新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这也是汉字文化圈的特点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贺知章的诗词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送来贺知章进道》若非尧运及垂衣,肯许巢由脱俗机。

太液始同黄鹤下,仙乡已驾为白云归属于。

还披旧褐辞金殿,却追捧玄珠向翠微。

展开全文2[唐]李隆基《送贺知章归四明》遗荣期法号,言旧竟扣簪。

岂不择手段社会贤达,其例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3[唐]温庭筠《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废为砖翳薜荔,枯湖并无菰蒲。

老媪饭藁草,愚儒赢逋租房。

4[宋]晁说之《和资道念贺知章传》少陵爱贺公,爽气不可致。

宁向水底眠,不作尘中士。

展开全文5[宋]徐钧《贺知章》身外生涯总是虚,狂游一梦进明都。

有家不住犹为观,底用区区觅鉴湖。

6[宋]喻良能《贺知章祠》车师王君王一曲湖,笑他三迳就荒凉。

欲知千古高风在,月落寒山影自孤。

1《咏柳》碧玉妆变成一树高,万条头顶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回乡偶书》初恋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打发。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3《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大哥回去,乡音并无改为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大哥回去,乡音并无改为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荒憬天下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打虽久攻不下,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进行全文6《奉和圣制送张说道巡边》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打虽久攻不下,五月尚持戎。

展开全文7《题袁氏别业》主人不相恋,偶挤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8《太和》肃我更立,於昭徐祇。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进行全文9《太和》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展开全文10《采莲曲》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并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11《寿和》惟以明发,存有怀载殷。

李白给杨贵妃写了三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诗歌再现了盛唐气象,却让他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

李白给杨贵妃写了三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诗歌再现了盛唐气象,却让他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

李白给杨贵妃写了三首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诗歌再现了盛唐气象,却让他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清平调》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杰作,至于诗歌好在哪里?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这三首诗是赞美杨贵妃的,诗歌展现了盛唐气象,也成为了李白人生的高光时刻。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三诗也给李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他在体制内更近一层的追求彻底化为泡影,于是乎,他被“赐金放还”,人生轨迹也由此急转直下。

为什么会有这样反转的结局呢?且听小话诗词细细道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源远流长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诗歌又是这条长河中一朵璀璨,耀眼、惊艳的浪花。

在诗的国度里自然而然地孕育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唐诗又是这个国度里的高峰。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里,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那一颗。

杜甫盛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还褒扬李白的诗歌“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的诗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

他将超凡的想象力,流转自然的清新飘逸的语言,华丽的辞藻,和谐多变的音律融合交织在一起,织就了一首首色彩瑰丽绚烂的篇章,谱写了一曲曲雄奇豪放的诗歌。

不管从李白的诗歌成就来说,还是从他的人生际遇来说,在长安的时日里,都是他的高光时刻。

李白从青年时期就离开家乡安州,开始漫游名山大川,饱览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游历行程。

他在游览东岳泰山时,结识了道教人士吴筠,李白的才华给吴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吴筠进入宫廷,他便向朝廷举荐了李白,这当然是后话了。

天宝元年,李白的足迹踏上了繁华的都城长安,当时的长安名流如云,全国文化界的名人都汇集在这里。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贺知章,两人意气相投,豪放纵逸是他们共有的气质特征。

他们一见如故,饮酒赋诗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金龟换酒”的典故说的就是贺知章和李白饮酒的故事。

得到好友贺知章、吴筠等人的极力推荐,在文化气息浓厚的长安城里,李白的诗名广泛传播。

诗仙李白的故事(通用14篇)

诗仙李白的故事(通用14篇)

诗仙李白的故事(通用14篇)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

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

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诗仙李白的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诗仙李白的故事篇1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

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

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

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

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

《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

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

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

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

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

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

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

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欲向江东去,白与贺知章的友谊,是唐代诗人中最著名的一段忘年交。唐天宝元年,长安,李白与贺知章第一次相遇,当时贺知章已经八十四岁,李白四十二岁,贺知章年长李白整整四十二岁。
根据唐代人的记载,李白最初到京师长安,客居旅舍,贺知章明白后第一个前往拜访。贺知章首先被李白的英姿所倾倒,之后请李白作诗。李白作《蜀道难》一诗,贺知章未读完,已经赞赏四遍,称李白为谪仙。从此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人称诗仙。两位诗人相逢恨晚,年龄没有阻扰他们成为莫逆之交。
道士塔读后感
如何从生命的角度,定位我们的人
转身相见无期
有爱的网名
步步惊心经典台词
相传,贺知章当日就邀请李白对酒共饮,但不巧,这一天贺知章没带酒钱,于是便解下佩带的金龟(当时官员的佩饰物)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就是著名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两年后,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深情难舍,作《送贺宾客归越》诗道别。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贺知章在朝庭官居太子宾客,故称贺宾客;贺知章是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人,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故云归越。镜湖就是绍兴的鉴湖;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故曰“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学习总结(1):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应写黄庭换白鹅
年代:唐作者: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由整理]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学习总结(2):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
山阴道士如相见下一句是应写黄庭换白鹅。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送贺宾客归越》。全诗如下: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诗的后两句用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典故。王羲之喜爱白鹅,山阴有一道士,请他写道教经典《黄庭经》,以所养的一群白鹅为报酬。贺知章也是书法家,工草隶,亦是山阴人。诗中以王羲之比贺知章,说《黄庭经》换白鹅的故事,又将在山阴发生了。

李白与贺知章

李白与贺知章

李白与贺知章在星光熠熠的大唐,出现过不少“狂人”,比如,“诗仙”李白就曾让高力士脱靴,让贵妃磨墨,还写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狂句”。

但是,一生狂放不羁的李白,却从不会在另一个人面前耍“高傲”,他是谁?一次盛大的送行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正月初五,这一天是个重要的日子,唐玄宗大摆酒宴,皇太子、朝廷百官在长安城站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

他们要送一个人回乡——贺知章。

贺知章老了,八十六岁的年纪,在那个年代已经非常高寿。

为朝廷工作了一辈子,他向唐玄宗请辞,说自己前段时间生了场大病,实在无法再胜任工作了。

面对这位年事已高的老臣,唐玄宗虽然不舍但也答应了,他赐给贺知章镜湖剡川一曲,又赐周公湖数顷为放生池,并打算为贺知章办一场盛大的送别宴会。

这天,送别的场面可谓相当隆重,“吹笙击鼓,尽是仙乐,闻者无不增叹”。

送别的队伍里,有太子、宰相,还有李适之、韦坚、梁涉、何千里、姚鹄、于休烈、卢象等等皇宫贵族和文坛才俊。

不仅如此,唐玄宗还亲自写下赠诗,群臣跟着和作,最后给贺知章送行的诗达到了三十多首,皇帝为此特地写了序。

数遍中国古代文学史,能获得如此荣耀的文人少之又少。

回顾贺知章的一生,可以算得上“低调又圆满”。

37岁那年,贺知章进士及第,为当年的超拔群类科,授职国子四门博士。

他与包融、张旭、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因才华而扬名京城。

不像其他大唐时的诗人,贺知章一生留下的诗作非常少,但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人人都会背的《咏柳》,《唐诗笺注》评价说:“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之后,经陆象先向朝中举荐,贺知章得以升任太常博士。

他的仕途走得平稳,一路担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等职,最后授秘书监,人称“贺秘监”。

公元725年,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同时还兼集贤院学士,史载:“一日并谢二恩。

”也在这一年,唐玄宗前往东岳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仪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与贺知章之所以成为挚友,还有 一个原因,是他们两人都豪爽善饮,爱好 “杯中物”。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 对他们两人的醉态有着生动的描绘:“知 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 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 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饮中 八仙歌》中,贺知章名列第一,李白名列 第六。大概是因为李白是唐代最负盛名的 大诗人的缘故,后人把李白称为“酒仙”, 酒家还请人题写“太白遗风”的扁额和酒 旗,以招徕顾客。
朋友交往,有聚有散。天宝三年(公元74 4年),贺知章因病告老还乡,舍宅为观,请 为道士,得到唐玄宗的准许。“少小离家老大 回”的贺知章,在离开长安时,受到唐玄宗非 同寻常的礼遇,不仅诏宅名“千秋观”和赐镜 湖“剡川一曲”,而且亲自赠诗饯行,还令太 子与在朝百官赋诗送别。贺知章之所以受到如 此礼遇,是因为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受人敬重 的风流人物。对于贺知章的告老还乡,时任翰 林供奉的李白不免因挚友的离别而感到惆怅, 但天性乐观的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的诗中 却还是以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贺公的良好祝愿:
李白这次重游越中,是乘兴而来, 本想与贺老欢聚,举杯畅饮的,但闻贺 老已死,他不免悲痛落泪,败兴而归。 在《重忆一首》中,李白记述了当时的 这种心情: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事沧桑。贺知章与李白 这两位唐代著名诗人,早已与世长辞, 化为尘埃。但他们的真挚友情,却因李 白的上述诗篇而得以千古流传,长久地 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在贺知章告老还乡不久,李白因得 罪权贵而被玄宗“赐金还山”,浪迹江 湖。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秋后, 李白复思游越,他告别东鲁诸公,写有 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翌年, 李白至越中探访贺知章,惊闻贺老已于 告老回乡的当年在家中病逝,他怀着悲 痛的心情,赋诗《对酒忆贺监二首并 序》。
李白与贺知章的友情
唐代的李白与贺知章,是一对令人称羡的 “忘年交”。他们两人是在长安相识的,时间 是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当时,李白 奉诏入京,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见到李白,赞 赏李白的诗才,称呼他为“谪仙人”,热情地 邀请他到酒肆中去饮权充酒资,这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金龟换酒”。两人边饮边谈,志同道 合,相酒。由于忘带银两,贺知章取下皇帝赐 给他的金龟,聚甚欢,成为挚友。事后,身为 太子宾客、秘书监的贺知章,在唐玄宗(李隆 基)面前推荐李白,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 授李白翰林供奉。
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中,李白 既回忆了与贺知章相识相聚时的那种惊 喜与欢乐的情景,又回忆了贺知章告老 回乡、荣归故里时的情景,并且深切地 表达了对贺老逝世的悲痛心情。从《对 酒忆贺监二首并序》中,我们可以了解 到,在李白心目中的贺知章,是一个富 有才华的风流人物,是一个难得的知己, 是一个豪爽善饮的忘年诗友。
李白与贺知章之所以成为挚友,一个重要原 因,是他们志同道合,都爱好诗文。贺知章(公 元659年~公元744年),字季真,“少以 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 因丽正殿修书使张说奏请,贺知章入书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迁 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他为人旷达, 不拘礼法,晚年自号“四明狂客”;他善谈笑, 工书法(善草隶),其诗写得清新自然,为时人 所称道。作为晚辈的李白,由衷地敬重贺知章的 为人,欣赏他的诗文。李白(公元701年~公 元762年),字太白,自幼勤奋好学,具有诗 歌的天赋,他才华横溢,志向高远,诗文并茂, 其诗如天马行空、大鹏展翅,气势磅礴,自然奔 放。在贺知章的眼里,李白是一个从天上降下来 的奇才,因而十分器重,称他为“谪仙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