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
管理经济学讲义-华中科技大学张克中博博士anti 案例
MBA管理经济学阅读材料及案例分析从迪斯尼到壳牌:大公司“新分权浪潮”在经历了公司丑闻的风潮之后,不仅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在市场投资者心中大打折扣,而且以往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日益为投资人所诟病,并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股东投下不信任票,甚至要求改变现行的公司治理架构、予以股东更大权力以制约管理层的行为。
最近的例子就是,迪斯尼(Disney)的股东就在股东大会上组织了一场“逼宫”,以43%的不信任票迫使麦克尔·埃斯纳(Michael Eisner)辞去董事长职务,从而结束其十几年身兼董事长和CEO的独大局面;而在同一天,壳牌石油公司的股东也迫使涉嫌虚报公司可开发石油储备的菲利浦·沃茨爵士辞去了董事长职务。
毫无疑问,较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公司丑闻教训的股东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上升,并且对管理层构成了一定的制约甚至压力。
所以得罪甚至激怒股东的管理层,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股东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在事后制约的意义上发挥作用。
迪斯尼业绩不理想众所周知而且已有时日,股东们一直到公司面临沦为康卡斯特(Comcast)低价收购的对象之后才组织“逼宫”。
壳牌的股东更是一直被行政管理层蒙在鼓里,一直到局面不可收拾时才被告知实情。
虽然股东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向公司和负有责任的管理层人员要求赔偿(事实上也已经有股东在美国对壳牌公司提出了高达50亿美元的集团诉讼),但那毕竟属于亡羊补牢,而且赔偿本身还会给公司带来更大损害。
因此,要较好地解决问题,恐怕还是需要由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入手,改变股东只能在事后用脚投票的局面,提供一定的机制允许股东(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股东)在一定条件下更大程度介入公司治理,特别是在选择董事会人选和审查行政管理层的薪酬安排这两方面。
在经典的公司治理理论下,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成员来行使其作为所有者对公司的管理权力,而董事会行使管理公司的一般权力并雇佣专业管理人员作为行政层,对公司进行日常管理,从而实现了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这也是公司民主的分权安排。
中国大飞机研发历程与技术突破
中国大飞机研发历程与技术突破作者:李丽雅田云来源:《中国工业评论》2015年第02期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 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一次航程达到3000公里的军用或100座位以上的民用客机。
国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座位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在我国,一般把150座以上客机称为“大型客机”。
大飞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航空工业水平的体现。
曲折研发历程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研发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
2001年4月,两院院士王大珩等20多位院士向中央建言,希望国家重视对大飞机的研制。
2003年春,王大珩再次上书温家宝总理,恳切陈词,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2003年6月,国家正式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并陆续成立了国家重大专项论证组。
“大飞机专项”是第一个也是论证最为艰苦的一个“重大专项”。
“大飞机专项”论证组赴上海、西安等地考察后,经过近8个月论证,最终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上马大飞机。
在这份报告的推动下,在国务院2006年2月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大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在随后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郑重宣布,中国将启动大飞机研制项目。
为此,国务院成立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组织了专家论证委员会独立开展论证,经过6个月的工作,形成了《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
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至此,争论多年的“大飞机项目”终于尘埃落定。
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大飞机”研制工作开始实质性启动。
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第一次启动大飞机项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发展可谓一路坎坷,为后续大飞机项目的研发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和经验教训。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构成估算与确定
2、现金流出量
(1)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办费上的投资—— 建设投资;
3、建设期投入全部资金假设。不论项目的原始 投资额是一次投入还是分次投入,假设它们都 是在建设期内投入的。
4、经营期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假设项目主要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或使用年限与经营期相同 。
5、时点指标假设。
为便于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形式,不论现金流量具体 内容所涉及的价值指标实际上是时点指标还是时期指 标,均假设按照年初或年末的时点指标进行处理。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
所谓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寿 命期内(从筹建、设计、施工、正式投产使用 至报废为止)因资本循环而发生的现金流入量 和现金流出量的统称。
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不仅包括各种 货币资金,还包括项目需要投入的企业所拥有 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
比如,一个投资项目需要使用原有的厂房、设备、 材料等,则相关的现金流量是指它们的变现价值, 而不是其账面价值。
3、现金净流量
项目的现金净流量是指该项目的现金流入 量扣减现金流出量后的差额。
现金净流量NCF=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1. 区分相关/无关成本
相关成本:会引起企业总体现金流量变动。 假设你现在是自己开车上班。上个月你乘火车
发现没开车那么累。火车月票是140元。
每月与车有关的现金支出: (1)保险费120元(2)公寓停车场租金150元(3)
因此,在衡量方案优劣时,应根据各投资项目 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折现率(资本成 本),结合资金的时间价值来确定。而利润的计算 ,并不考虑资金收付的时间,它是以权责发生制为 基础的。
管理会计学 案例分析 MD90干线飞机项目下马
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 决策中某一既定行动的机会成本有时很难衡量的, 成本估计可能是高度主观和随意的。此外,有关 评价应当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贴现指标为依 据 • (一)变劣势为优势 对一个行业或产业来说,其沉没成本的状况往往 构成进出壁垒的关键,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 沉没成本很高,就会形成进入门槛。的初始投入 和高退出成本则往往使许多市场进入很难这些高 的沉没成本的产业往往同时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 性,“输得起”的一方最终成为市场的赢家。
(三)决策着对分险的态度
任何决策都必须冒一定的风险,组织及其决着 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影响决策方案的选择。
(四)组织文化
在决策层次上,组织文化通过人们对改变的 态度发生作用。成员对这种可能产生的变化 会怀有抵御或欢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美 国(五)时间
美国学者威廉•R•金和大卫• I•克里兰把决策类型划 分为时间敏感决策和知识敏感决策
MD90干线飞机项目下马
•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与美国麦道公 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 机。在1999年和2000年,该公司生产的两 架飞机先后成功试飞,并很快取得美国联 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 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20 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 生产能力。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此时彼伏。
案例分析
------MD90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原因
决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MD90系列简介
波音MD90MD90简介主要型号MD90基本数据MD90在中国MD90系列简介:MD90MD90系列是美国原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从MD80客机发展来的中短程双发喷气客机。
用来替代MD80系列客机。
1989年11月,麦道公司宣布上马MD90项目。
麦道公司原准备在MD90上装超高涵道比桨扇发动机,后仍装涡扇发动机。
理由是,世界石油市场油价一直趋于稳定,致使桨扇发动机的节油效果不太能显示出经济上的优越性。
MD-90客机系列安装两台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的V2500涡轮风扇发动机,采用与MD-80相同的机身横截面、先进高升力机翼和电子飞行仪表系统驾驶舱显示器,并且可互换标准单元体机身部件,这使得MD-90可与MD-80在同一生产线上装配。
MD90于1989年11月14日开始研制,第一架原型机1993年2月22日首次试飞,1994年11月16日获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证,1995年2月24日交付启动用户达美航空公司使用。
由于1997年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MD90与波音产品系列发生冲突,现已停产,共生产117架。
主要型号:MD90-30:最先推出的型号并唯一交付使用的型号,机身在MD-80基础上机翼前部增加 1.45米,并采用MD-87的尾翼。
日本佳速航空MD90MD90-10:基本型,机身较短,长度与MD-87相同。
未生产MD90-50:航程增加1300公里,商载不变,加强了机翼、机身、尾翼、起落架。
未生产MD90-30基本数据:翼展:32.87米机长:46.5米货舱容积:36.8立方米典型两级座舱布局:153人最大燃油量:22104升最大起飞总重:70.8吨最大油量航程:3860公里动力装置:两台涡扇发动机发动机型号: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V2500系列V2525-D5(最大推力:25000磅)MD90-30三视图MD90在中国:截止2002年5月底,我国内地拥有波音MD90-30型飞机22架。
所属航空公司如下:中国东方航空公司9架、中国北方航空公司13架(其中2架为中国组装)我国波音MD90登记注册编号基本规律为:(*代表数字)(本站相关:国内民航飞机注册号详细资料、航空公司飞机机队资料、关于飞机注册编号)B-22**(2250开始)B2100、B2103中国东方航空MD90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航空公司没有MD90系列飞机;中国台湾地区民航仅立荣航空公司运营着13架MD90-30型飞机.1992年6月22日中国上海飞机公司与麦道公司签订合同,在上海总装制造20架MD90-30,由于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等多方面原因,仅制造2架MD90后即中止该计划。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40年变迁记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40年变迁记作者:喻媛来源:《大飞机》2018年第10期1978年5月11日,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哲学思考,为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凝聚了思想,奏响了序曲。
40年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作为中国商用飞机研发重点单位之一,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发展变迁,见证了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发展和崛起,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由弱走强的辉煌历程。
从708院到640所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是伴随着运10的研制而诞生的。
1973年6月,为进一步推动运10的研制工作,有关部门对若干重大问题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其中,关于设计队伍,“同意上海市以现有的三机部、六院、空军的设计队伍为基础,组建大型客机设计院。
”同年12月,上海市708设计院正式成立。
此后,来自五湖四海的设计人员陆续汇聚在上海,成为708设计院的第一批商用飞机设计师。
那个时候,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不过重点主要放在军用飞机方面,民用飞机基本都是测绘仿制的,因此大家对于加入运10飞机的研制都抱有极高的热情。
设计师们大多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可以说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为了让蓝天上有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大型客机,他们以赤子之心挥洒着智慧和汗水。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会上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同年10月,上海市708设计院改名为640设计所,翻开了型号研制和设计所发展的新篇章。
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1980年9月26日,运10飞机首飞成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运10飞机的研制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其最大使用速度大于0.8倍音速,远远超过当时其他的国产民用飞机,最大巡航高度12000米,可以在对流层高速、平稳地巡航。
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
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摘要】本文为《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的报道,首先介绍了该项目的背景,包括历史和背景信息。
接着介绍了项目取得的成果,包括技术突破和市场表现。
然后分析了项目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竞争压力和技术难题。
在项目总结部分,回顾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并提出了一些结论。
最后展望了项目的未来发展,包括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通过对该项目的全面报道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MD90干线飞机项目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项目背景、项目成果、项目挑战、项目总结、项目展望、总结、展望1. 引言1.1 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是一项重要的航空工程项目,旨在对现有的MD90干线飞机进行补充和完善。
通过对MD90干线飞机的性能、结构和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可以提高飞机的性能表现和飞行安全性,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运输需求。
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现有飞机的改进,更在于推动航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这一项目,我们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升我国在航空领域的研发实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的背景、成果、挑战、总结和展望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探索,可以为航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期待它的成功和辉煌!2. 正文2.1 项目背景MD90干线飞机项目是一项重要的航空工程项目,旨在推动航空产业的发展和飞机制造技术的创新。
该项目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民用航空市场对中型干线飞机的需求逐渐增长,而美国麦道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市场机遇,决定研发一款全新的干线飞机,即MD90。
MD90干线飞机项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MD80系列的升级机型。
MD80系列飞机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麦道公司意识到需要推出一款更加先进和节能的飞机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别让沈没成本误导决策
別让沈没成本误导决策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
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成本案例
案例1: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衡量投资项目成本,只能包含因进行或选择该行动方案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行动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包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
非相关成本则指在决策之前就已发生或不管采取什么方案都要发生的成本,它与特定决策无关,因而在分析评价和最优决策过程中不应纳入决策成本的范畴,如过去成本、账面成本等。
从决策的相关性看,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若决策时计入沉没成本,将使项目成本高估,从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工业之花”含苞待放
海豹(海狗)海豹,又名海狗,系深海哺乳动物,生活在加拿大北部北极圈内最低零下50℃高寒水域,以名贵的鳝鱼为食,体内聚集厚厚的脂肪。
在理想条件下提炼加工的海豹油,其DPA(二十二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的含量高达25%,加之北极洁净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海豹成为大自然中最好的奥米茄三型(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
海豹体内含有7种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血红蛋白含量是牛肉的20倍;含铁量是鱼类的100倍;含磷量是鱼类的2倍;含锌量是鱼类的4倍;其它微量元素含量是鱼类的50倍,且所含微量元素均为有机结合形式,易为人体吸收利用;同时,海豹体内还含有大量的粘性蛋白。
因此,海豹被国际医学界视为一种有相当价值的珍贵资源。
海豹油成分与功效海豹油是以北冰洋的竖琴海豹为原料、采用现代最先进的超微过滤技术、严格按GMP 制药标准精炼而成。
成品符合加拿大和中国的保健食品质量标准。
海豹油中最具保健功效的成份是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角鲨烯(Squalene)和脂溶性活性物质。
海豹油的Omega-3脂肪酸由三种不饱和脂肪酸所构成,分别为EPA,DHA,及DPA。
其功效分别是:(1) EPA:俗称“血管清道夫”,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心脑血管栓塞,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及胆固醇,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
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和血栓,脑中风、脑溢血、脑血管障碍,高胆固醇、高血脂、高血压,手脚麻痹,心悸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2) DHA:俗称“脑黄金”,是脑组织和视神经发育及功能发挥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可用于增强记忆力,促进婴幼儿智力开发及提高智商,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
(3) DPA:在人乳和海豹油中含量最高,是鱼油及其他食品所缺乏的。
它可促进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对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气喘病,溃疡性大小肠炎等均有治疗作用。
(4) 角鲨烯:天然抗氧化剂。
有助于防癌和抗癌及滋润皮肤使其光滑而富弹性。
有关认知实习报告模板9篇
有关认知实习报告模板9篇认知实习报告篇11月14日,天气依然还是那么冷,可是我们却早早的在7点20分就赶到了学院楼集合,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去上海飞机制造厂进行了一次亲身体验的认知实习。
参观游览了飞机制造厂,首先我们到了上海飞及制造厂的图书馆听取工作人员对中国飞机发展历程的讲解,之后参观了两架退役飞机并到飞机驾驶室里体验了一回,最后令起我非常激动的是,看到了中国自己的大飞机的装配车间。
现在我就此次实习活动作如下总结,把自己的亲生经历还有一些对本专业的感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还有交流,以便,我们共同进步,增进我对本专业的了解。
一、实习目的实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实践中学习。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
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
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
认知实习是我们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机械然我们为课学习提识和实践时,实习于开拓我培养生产究、观察、决问题的我们对机认知实习,日后的专业供感性的认的基础。
同的目的还在们的视野,实际中研分析、和解能力。
加强械制造专业感性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实践环节。
通过实习中接触实际的加工还有装配过程,从而达到对所学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机械设备,加工工艺有更多的更具体的认识,为了解和工作专业思想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
通过实习,让我们能在学习与实践中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为成为一个专业技能更加过硬,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更符合一个当代大学生的技术及理论的要求的工程技术人员奠定必要基础。
二、实习地点上海飞机制造厂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飞机总装制造中心,国有大型企业。
公司坐落在国际金融资本集聚、信息发达、交通便利、人才集中、科技领先、人文素养儒雅、地理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北郊。
公司始建于1950年,从飞机修理起步,为空军、海军、中国民航修理、改装了30多种型号的飞机3400多架。
(历史学)管理会计案例分析-MD90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原因
MD90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原因
案例内容: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 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该公 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 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 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 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在各种支持或反对 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 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 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 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事实上,中干线项目下 马完全是“前景堪忧”使然。从销路看,原打算生产150架飞机,到1992年 首次签约时定为40架,后又于1994年降至20架,并约定由中方认购。但民 航只同意购买5架,其余15架没有着落。可想而知,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 继续进行该项目会有怎样的未来收益?
MD90项目下马的思考
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 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 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报弃,从而产生相当一部分“沉没成本”。 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确保交易的连续性便显得格外重要, 因为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从减少沉 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 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 减少投资风险。现代企业经营中,技术合作、策略或战略联盟 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其内在原因,其实就包含了分散技 术开发和市场拓展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的考虑。
中国民航工业的现状及其问题——以MD90干线飞机项目为例
中国民航工业的现状及其问题——以MD90干线飞机项目为例前言 2000年2月24日两架MD90飞机顺利试飞并且很快拿到FAA适航证它的重要意义远非其他民机项目可比。
这是90年代由“中航总”制定、国务院批准的发展民机“三步走”战略中唯一实实在在走到底、并取得了圆满成果的项目。
该项目充分显示了中国在干线飞机的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获得巨大的进步达到了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尤其验证了上航作为干线飞机主制造商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总装能力。
具备干线飞机的制造和总装能力是真正能够体现一国航空工业水平的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
MD90项目的命运又与当年上航自行研制Y10一样在进行中被终止。
今年春节后第二架MD90顺利上天即最后一架麦道飞机的生产圆满结束同时也宣告中美十几年合作组装/生产干线飞机历史的终结。
中国航空界十几年拼搏所达到的水平和能力再次面临被搁置的命运。
项目的由来中国的民机工业历尽坎坷。
早在70年代就开始了大型民机的研制80年代Y10试飞成功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国际干线飞机俱乐部”(美、欧、苏、中)但由于市场和资金两大问题没有落实Y10中途下马。
既然已经进了“国际俱乐部”轻言退出是谁也不会甘心的。
80年代中期在上海市的组织下上航公司走上了中美合作组装MD80飞机的路子。
业内对脱离自行研制干线飞机的路线有很多意见但既然自己造的大飞机不易打开销路中美合作生产也不失为一条现实的路子。
另一方面美方愿意与上航公司合作也是看中了它有研制干线飞机的基础。
以“市场换技术”不失为缩小与国际水平差距的一种策略来自全国的优秀人才也能通过项目得到稳定和提高。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上航共组装了35架MD82/83飞机其中30架卖给国内航空公司。
上航在合作过程中取得了效益同时技术、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1994年《航空航天报》报道说返销美国的4架MD83“质量在美引起轰动”。
美航空当局指出“长滩生产的客机每架平均试飞8小时排除故障20多个才能合格而中国上飞厂总装的MD83平均试飞5小时排除4个故障就能合格…532项检查项目上海的一次检查合格率为95%麦道只有51%”。
沉没成本效应: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沉没成本效应: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转变的成本,如已经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
沉没成本效应是指,依据经济规律的法则,沉没成本与制定决策应是不相关的,但是在人们的实际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顾及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
沉没成本:难以割舍的“鸡肋”不论消费购物,或是做决策、投资,都应考虑可变成本和沉没成本,将两项成本纳入成本预算综合考虑、权衡利弊。
假如你看到一则广告说:在离你家10公里远的地方,有家店铺在降价出售衬衫。
可当你来到这家店铺后,却发觉这家店铺的降价衬衫没有一件适合你,而适合你的衬衫只比在你家四周店铺购买的衬衫廉价一点儿。
这时你该怎么办?你的唯一合理选择是购买衬衫!本节的目的就是向你证明购买衬衫是合理的。
为到这家商店购买衬衫而一路驾车的各种支出就是沉没成本—— 一旦发生,就不会恢复。
假如你在离开家门之前就知道那里的实际状况,那么你就不会跑这趟冤枉路了。
但是,既然你已经来了,不管你是否购买衬衫,你必需为跑这一趟路付出肯定的代价。
人们在打算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行收回的成本。
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转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转变。
经济学上认为做决策时仅需要考虑可变成本,假如同时考虑到沉没成本会被认为是错误的,那样的话结论就不是纯粹基于事物的价值得出的。
同样,在这里就买衬衫而言,也会存在这样的错误熟悉。
有的人会拒绝买衬衫,他们认为衬衫的价格不足以弥补这一趟的费用,即便已经跑了这一趟。
这种想法明显是不把沉没成本作为无法收回的支出来看待,在生活上的态度是活在过去,活在圆满中,永久不会欢乐。
明智的做法是买件衬衫,这总比空手而归强,算是花钱买教训吧。
关于沉没成本经济学上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例子是看电影。
成本管理经典案例(doc 9页)
成本管理经典案例(doc 9页)案例1: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衡量投资项目成本,只能包含因进行或选择该行动方案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行动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包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
非相关成本则指在决策之前就已发生或不管采取什么方案都要发生的成本,它与特定决策无关,因而在分析评价和最优决策过程中不应纳入决策成本的范畴,据。
这些都应引起决策者的注意。
微观经济学 第4讲 成本理论.
增量成本与沉淀成本
n
n
增量成本:指由于某一特定的经营决策而 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沉淀成本:决策前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 成本,与经营决策无关。
总成本函数与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函数间关系
成本
TC TVC
TFC
产量Q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AC):总成本除以产 品的单位数。 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TC/q=AC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AFC):固 定成本除以产量,FC/q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可变 成本除以产量,AVC/q。
如何找出盈亏平衡点的产量?
代数方法求盈亏平衡点 TR=P· Q
TC=VC+FC=AVC· Q+FC
平衡点为 TR=TC
P· Q=AVC· Q+FC
QB=FC/(P-AVC)
盈亏分界点分析图解(几何法)
盈亏平衡分析法适用范围: 1、盈亏平衡分析法只在相关(收入 和成本函数为线性)的产量范围内适 用,超出该范围可能有较大误差。 2、该方法适用于生产一种或固定品 种的产品,若产品众多,且多变,经 常更换,则要谨慎使用。
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决定了成本函数的曲线形状; 投入要素的价格决定了成本函数曲线的位置;
其它关系: 以一种变动投入要素(劳动力)的生产系统为例:
TVC PL L PL PL AVC Q Q Q APL L MC TVC P L PL PL L Q Q Q MP L L
表4-3 各种成本都来自总成本表
我们可以由第(4)栏的TC分解出其他的成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经济论文MD90干线飞机项目补记2000年3月中旬,各媒体在显著位置,报道我国自行研制的、在Y7基础上自主开发的支线飞机——“新舟60”上天的消息。
但是,在发表自己的新支线飞机上天消息之前的20天(2月24日),我国航空界还有一件大事——中美合作制造的第二架MD90-30飞机试飞成功—却很少被注意到。
其实,这两架MD90飞机顺利试飞,并且很快拿到FAA适航证,[1] 它的重要意义,远非其他民机项目可比。
这是20世纪90年代由“中航总”制定、国务院批准的发展民机“三步走”战略中,唯一实实在在走到底、并取得了成果的项目。
六年来,它动员了我国航空工业半数的制造能力,投入了无数的金钱,在它身上倾注了上万人的心血,甚至还有人为它献出了生命。
在它身上,曾寄托了我国航空工业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希望。
两架MD90飞机顺利试飞成功,充分显示了我国在干线飞机的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获得巨大的进步,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这个项目尤其显示了上航作为干线飞机主制造商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总装能力。
不要小看干线飞机的“总装能力”,这和总装一辆汽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具备干线飞机的制造和总装能力,是真正能够体现一国航空工业水平的,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
但是,MD90项目的命运,又和当年上航自行研制运10一样,在进行中被终止。
第二架MD90顺利上天,也就是最后一架麦道飞机的生产圆满结束,同时就宣告了中美十几年合作组装、生产干线飞机的历史的终结。
我国航空界十几年拼搏所达到的水平和能力,再次面临被搁置的命运。
无论如何,MD90项目影响深远,对我国今后民机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十分有必要加以总结和讨论。
生产体制1992年,中航总与麦道公司签定了合作生产40架MD90的合同。
这已不是“组装飞机”,而是美国出知识产权,中国出设备和人工,合作制造飞机。
不论对麦道还是对中航总,这都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
MD-90是具有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新机种,1994年才取得FAA型号适航证。
它是150座级干线飞机,机身长46.5米,航程4402公里。
同MD82/83相比,MD90换装了经济性更好、噪音更低的V2500高涵比涡扇发动机,驾驶舱仪表和系统设备也有较大改进。
MD90合作项目和MD80项目有很大的不同。
·实施了主制造商—供应商生产模式过去,组装是上飞厂一家干,现在是由中航总组织上航、西飞、沈飞、成飞四家企业共同承担。
[2] 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次实施国际通行的主制造商—供应商生产模式。
·工作量差了一个数量级MD82飞机,中方加工零件数只有2000多项。
而MD90机体国产化率要达到70%,中方生产的零件数达到4万多项。
中方四厂不仅要完成麦道自身完成的大部分工作量,而且要承担它的许多供应商所担负的工作。
·主要责任在我方MD82是由麦道公司提供零组件、配套件,按照麦道提供的工艺文件,在麦道的质量控制下组装的。
而MD90飞机,美方只提供图纸和原材料(包括煅、铸件毛坯),中方负责从零件制造到总装试飞的工作,并在质量控制和适航保证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发动机、机载设备及部分系统相关件由美方提供)。
也就是说,美国的知识产权,中国制造。
所以美方提出“一切以中方为主”,“这是中国的干线飞机”。
要由中方负责全机的完整性。
干线飞机是一架精密的巨型机器,质量要求十分严格。
要取得FAA适航证,必须符合西方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和标准。
按合同规定,MD90飞机首架飞机就必须通过检验,达到适航交付的要求。
所有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的软硬件,如工艺文件、工艺装备、加工程序等等,都要达到完善、成熟、可靠的程度。
主制造商—供应商制度适应了这样的质保体系。
上航作为主制造商,直接受控于FAA,在总公司和现场指挥部的领导和支持下,负责整个项目的生产、技术、质量的控制与协调,同时还直接承担40个部件和工位的制造任务。
上航要负责资料的有效性,负责四厂技术资料的发放和跟踪,要负责制造技术协调,要向兄弟厂发放技术状态表、质量控制文件,要评审兄弟厂的质量体系,派驻质量代表,要跟踪四厂的生产进度,帮助兄弟厂完成材料、零件配套等工作。
上航还要面对客户和适航当局,承担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主制造商必须取得美方公司生产许可证延伸的批准,其他三家作为供应商,其质量体系也必须符合适航要求,并符合适航当局(FAA/AAD)评审标准。
美方和FAA当局在对我方四厂制造能力评审通过之后,派出驻厂人员,对管理、工艺各方面实行监督。
换句话说,MD90项目的成功,说明这四厂的质保体系已经通过了FAA评审标准,即四厂制造干线飞机的能力已被国际航空界认可。
技术准备与资料消化项目的实施为了达到“首架飞机就要过关”的要求,对我国航空工业实行了空前程度的动员。
参与项目的四厂花费了巨大努力,购置、制造设备,消化技术资料,培训队伍,组织协作和攻关:——共投入技术改造费用6.35亿元,完成了可用于批量生产的工艺装备和专用测试设备制造,总数达5万项;——上航接收了麦道发来的技术资料1446批约21吨,向四厂复制发放近5万个图号的图纸、技术资料85吨。
翻译、跟踪了工程图纸60万张(A4),功能试验文件700万字、工艺标准860万字,基本上拿到了全套MD90飞机生产技术资料及部分设计资料;——建立了局域网,实行生产、技术、管理信息共享;——四厂共有近万人参加MD90项目的工作,其中国外培训400多人,其他人员都经过国内多次培训,已经形成一支完整配套的队伍。
……参加项目的各厂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攻克了许多重大关键制造难题。
这里介绍上航自力更生研制工装设备的两个典型例子:全机对接方案与工装:MD90飞机与MD82的对接方案不同,它采用模块式(分段)对接。
对接工艺方法是全新的课题。
美方的总装对接,是用自动化设备,通过计算机调节每一个模块的水平位置。
我们没有美方那么大的批量,买设备是不合算的。
上航集中优秀专家自行设计了一套对接方案和工装。
即用“浮动式对接小车”调整飞机模块的位置和姿态,并全部采用激光、光学水平仪检测技术。
这个方案也获得了美方认可。
对接质量完全符合标准。
这种对接方案和工艺在国内属首创,对国内其他厂家也极有参考价值。
自制电缆导通测试台:部件厂完成各自系统试验后,还要在总装厂对跟导航、自动飞行有关的系统,进行全机电缆完整性导通试验。
全机电缆有12000多个测试点,导线总长300公里,密如蛛网。
因合同原因,美方拒绝提供人工测试设备、图纸和说明书。
上航自己设计了一套测试设备,这套设备得到了美方认可,经过2架飞机试验,说明这个设备是成功的。
另外,还自行设计制造了飞机空调试验设备,建成了导管、钢索生产线,等等。
全机完整性和供应商管理系统4万多项零部件,分到四厂加工分装,并要求美方及时供应材料和零组件,最后合并总装。
工艺流程有上万个节点。
怎样保证按预定进度和工程要求,将所有零件一件不差地安装上去,飞机交付时不允许遗留任何一个问题?动态跟踪又是一个新问题。
我们航空工业原来的规矩是飞机定型后就不能再改动了,但西方的民机定型后技术是不冻结的,允许改进,这叫做“构型管理”。
就像一个菜单,可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更改,每架飞机的零部件组成不是绝对一样的。
所以,直到试飞之前,主制造商都必须进行工程的动态跟踪,保证每个零件必须是最新状态。
这就面临着棘手的管理问题。
这就是全机完整性问题,这个重大责任是由主制造商—上航承担的。
这就要建立“供应商管理系统”。
它的任务,就是对各生产厂进行生产、技术、质量的协调与控制。
为此特设了管理部门,编制供应商管理程序,发出采购指令和相应的工艺状态表,进行供应商质量体系的评审,并向各厂派出质量代表。
这套系统完全由我方规定。
因为麦道的生产安排与我们不同,中美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也有不一致之处。
某个零件,我方认为应该它做,它却认为应该你做,这些扯皮的事情如果到总装的时候才发现,就麻烦了。
编制工艺文件。
总装试飞的工艺文件(AO)由美方提供。
上航根据美方提供资料,编发了工艺技术文件5万多项,以及全机的工艺协调路线,协调方案,跟其他三个兄弟厂共同确定分工界面。
建立分层次零组件数据库(IBOM)。
这是分工、发放图纸、物料供应、质量工艺进度动态控制的依据,所以是保证全机完整性的技术前提。
IBOM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据库,一旦工程指令更改,有关内容都得及时更改。
全机完整性的核查。
项目启动时,麦道刚完成型号适航取证工作,还没有按中国的构型把完整性数据库建立起来,所以,开始美方提供的资料错误不少,甚至图纸也不全。
上航组织专门班子,通过计算机将各兄弟厂的信息全部交流到上海,按照工艺数据库和工程数据库逐项核查、协调、修正、认可,再输入信息库。
第一次按照单架机零件(SSPL)协调,美方与我方编制的工艺文件、零件数相差3000多项。
经与美方反复核对验证,最后取得一致。
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工作量非常大。
上航领导介绍,FAA也认为全机完整性是关键。
他们多次到上飞厂检查,抓住这个东西不放。
“随便挑一个图号的零件出来,要求当场回答,这是在哪份装配大纲里,哪个工艺文件上装的,是什么更改字母,漏装了没有?我们马上从计算机里给他查出来。
他还不放心,要看书面工艺文件。
我们再到现场去拿来给他看。
这才确实放心了。
有时他们一次排了几十个零件的图号,叫你当场拿出这个东西。
这对我们的管理水平是一个相当大的促进。
”经过几年深入消化吸收,加上美方配合,最后两架飞机在发适航证以前,不管是沈阳、西安,还是麦道生产的部件,没有一个零件错装或漏装,达到“全部归零”。
制定工艺状态表,用以明确分工界面。
对每一个部件,上航都要制定一份“33-68C”表,发给供应商。
这实际上是一份技术协议,包括:(1)制造依据,用什么工装加工,是怎么协调的;(2)这个部件必须细化到每一个零件,供应商负责装配哪些,哪些散件由他随部件带给上海。
文件跟着定单一起走,总共发出去280多份33-68C。
执行中还要随着工程的更改不断完善,最多的改了19版。
这也是部件验收的依据。
质量控制。
上航根据评审大纲标准,充实和完整了质量保证体系,修订了质量手册和相应的工作标准和管理程序,重点加强了纠正措施、供应商控制、内部审核控制等三项工作。
自1995年起,上飞质保人员先后对三厂进行了系统评审与工艺评审,通过偏差通知、纠正等措施,使三厂的质量系统逐渐满足了主制造商的要求。
同时,还向三厂派驻了质量代表。
与美方进行实时跟踪协调。
麦道提供了工程管理的整套电子资料,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系统、整个工程资料的动态跟踪、全机零部件的动态跟踪资料。
按照要求应该是实时跟踪,两方联网,但鉴于美方有技术保密问题,最后采取的办法是每月面谈,或者网上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