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名词介绍
水处理常用的180个名词
水处理常用的180个名词化学水处理、循环水处理、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名词汇总。
化学水处理1.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
2.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包气带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质介质)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
3.原水:是指采集于自然界,包括并不仅限于地下水,水库水等自然界中能见到的水源的水,未经过任何人工的净化处理。
4.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pH=-lg[H+]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5.总碱度: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
6.酚酞碱度:就是用酚酞作指示剂所测得的碱度(滴定终点pH=8.2~8.4)。
7.甲基橙碱度:就是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所测得的碱度(滴定终点pH=3.1~4.4)。
8.总酸度: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等。
9.总硬度: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它离子含量很少,通常以水中Ca2+和Mg2+的总含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10.暂时硬度:由于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可把硬度去掉,这种硬度称为碳酸盐硬度,亦称暂时硬度。
11.永久硬度:由于水中含CaSO4(CaCl2)和MgSO4(MgCl2)等盐类物质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也不能去除,这种硬度称为非碳酸盐硬度,亦称永久硬度。
12.溶解物:以简单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在水(或其它溶剂的)溶液中存在,粒子大小通常只有零点几到几个纳米,肉眼不可见,也无丁达尔现象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
13.胶体:若干分子或离子结合在一起的粒子团,大小通常在几十纳米至几十微米,肉眼不可见,但会发生丁达尔现象小的胶体粒子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看到,大的可以看到。
14.悬浮物: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结合而成的肉眼可见的小颗粒,大小通常在几十微米以上用光学显微镜可以清楚看到悬浮物颗粒较长时间静置可以沉淀。
20个水处理常用名词解释
20个水处理常用名词解释BOD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是一种环境监测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状况,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
通常情况下是指水样充满完全密闭的溶解氧瓶中,在20℃的暗处培养5d,分别测定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浓度,由培养前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之差,计算每升样品消耗的溶解氧量,以BOD5形式表示。
其单位ppm或毫克/升表示。
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为了使检测资料有可比性,一般规定一个时间周期,在这段时间内,在一定温度下用水样培养微生物,并测定水中溶解氧消耗情况,一般采用五天时间,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做BOD5。
数值越大证明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因此污染也越严重。
COD化学需氧量(COD或CODcr)是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这些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但一般水及废水中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数量相对不大,而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COD可作为有机物质相对含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水中的有机物在被环境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如果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殆尽,水里的厌氧菌就会投入工作,从而导致水体发臭和环境恶化。
因此COD值越大,表示水体受污染越严重。
SS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
TN总氮,简称为TN,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氮的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
水处理名词解释(全)
A按比例采样 proportional sampling从流动水中采样的技木。
在不连续采样时,其采祥次数或连续采样的流速与所采水的流速成正比。
a系数 alpha factor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设备中,混合液与清洁水中氧传递系数之比。
氨的气提 ammoniastripping通过碱化和通气去除水中氨化合物的一种方法。
岸滤 bank filtration为了改善水质,引导河水透过岸边砂砾层而进行的过滤(集水并中把水抽到砂砾层,形成水力梯度)。
氨化作用 ammonification细菌转化含氮化合物为铵离子的过程返回顶部--------------------------------------------------------------------------------Bβ系数beta factor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设备中,混合液中溶解氧饱和值与同一温度和气压下清洁水中溶解氧饱和值之比。
半致死浓度(LC50)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在一特定接触时间内,使受试生物半数致死的毒物浓度。
通常是连续接触毒物,以LC50表示。
半静态毒性试验 semi-static toxicity test(定期更换受试液的毒性试验toxicity test with intermittent renewal)按比较长的间隔时间(如12或24小时)分批更换大部分(大于95%)试液;或定期(一般每隔24小时)将生物转移到与该毒物试验开始时相同浓度新配制的试液中。
保守性物质 conservative substance (持久性物质persistent substance;难分解物质质recalcitrant substance; 难分解物质质recalcitrant substance; 难处理物 refractory substance)自然过程中化学组分不变化,或者变化极缓慢的物质。
例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能生物降解酶物质。
水处理纯水污水药剂学名词解释大全
水处理纯水污水药剂学名词解释大全水处理水处理法(Biological Process)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这一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氧化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分为好氧和厌氧两大类。
好氧生物处理的进行需要有氧的供应,而厌氧生物处理则要保证无氧环境。
纯水纯水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O,具有一定结构的液体,虽然它没有刚性,但它比气态水分子的排列有规则得多。
在液态水中,水的分子并不是以单个分子形式存在,而是有若干个分子以氢键缔合形成水分子簇(H2O),因此水分子的取向和运动都将受到周围其他水分子的明显影响。
对于水的结构还没有肯定的结构模型,目前被大多数接受的主要有3种:混合型、填隙式和连续结构(或均匀结构)模型。
[1] 污水就是指水的浑浊程度,它是因水中含有一定的悬浮物(包括胶体物质)所产生的光学效应。
单位用NTU表示。
浊度是在外观上判断水是否遭受污染的主要特征之一。
浊度的标准单位规定为1mgSi02所构成的浑浊度为1度。
药剂学1、药剂学(英语:Pharmaceutics)全称:药物制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合理应用以及药物制剂剂型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关系的综合技术科学。
这一概念的内涵实际上可以分成如下三个层次:第一,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第二,药剂学的研究内容是关于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等;第三,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2、在某些地区(例如香港),中文“药剂学”一词通常是指“药学”(Pharmacy),含意与本条目内容有所不同。
药剂学为药学的一门分支,只专门研究药物制造的部分,而药学本身主要是利用各种医药知识为病人提供更高质素的医药治疗及服务。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水处理名词解释
水处理名词解释1、曝气:使空气中O2转移到混合液中而被微生物利用的过程。
目的是提供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保障微生物代谢过程的需氧量。
2、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规定时间、规定温度、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在分解、氧化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通常所用时间为5天,温度20℃,简记BOD5,单位mg/L。
3、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
废水检验标准一般采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单位mg/L。
4、水锤:又称水击。
水(或其他液体)输送过程中,由于阀门突然开启或关闭、水泵突然停止、骤然启闭导叶等原因,使流速发生突然变化,同时压强产生大幅度波动的现象。
5、吸附:是指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回收或去除某些污染物,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方法。
6、酶:是生物细胞中自己制成的一种催化剂(生物催化剂)。
其基本成分是蛋白质,是促进生物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
7、污水:污水是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要使用大量的水,这些水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被污染的水称为污水。
8、污水处理:就是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
9、污水回用:将污水或废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被称为污水回用。
当处理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并以回用时,也可称为再生水。
10、水垢:即由于锅炉水水质不良,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在受热面与水接触的管壁上生成的固态附着物。
11、水渣:是指在炉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和沉积在汽包、下联箱底部等水流缓慢处的沉渣。
于水垢区别:水渣比较松散,呈悬浮或沉渣状态,且有一部分易随锅炉排污排掉;而水垢能牢固地粘结在管壁上,不易排掉。
12、铁、锰、铝:微量的铁和锰即会造染色,结垢和味道等问题,铁在还原状态之环境下是以水可溶性的二价铁形式存在,当和空气接触后会逐渐氧化成黄棕色胶体状的三价铁,最后沉淀为棕色的氢氧化铁。
纯水处理各专业名词详细解析
纯水处理各专业名词详细解析一、基本概念1. 电导:在两片面积各一平方厘米,相隔一厘米距离的极片间可移动的离子数目,称为电导率,单位:μs/cm。
2. 电阻:电导的倒数,单位:MΩ/cm。
3. 硬度:指水源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4. pH值:溶液中酸和碱的相对含量。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log)的度量单位。
pH值分0~14挡,pH值为7.0则水为中性;pH值小于7.0,则水为酸性的;pH值大于7.0。
则水为碱性的。
5. 总溶解固体量(TDS):是指溶解于在水的总固体含量,通常指矿物质含量。
6. 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够接受[H+]离子与强酸进行中和反应的物质含量。
水中产生碱度的物质主要由碳酸盐产生的碳酸盐碱度和碳酸氢盐产生的碳酸氢盐碱度,以及由氢氧化物存在而产生的氢氧化物碱度。
7. 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碳(TOC)是以mg/L为单位的水中有机物污染的度量单位。
TOC是可氧化的有机物的直接度量单位。
8. 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用于去除水中的异味、气味、氯气、氯胺及一些有机物。
9. NTU:散射浊度单位—用一束光通过样水,用散射浊度计测出低浑浊水的浑浊度。
10. 渗透:水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自然的流动,直到能量达到平衡。
11. SDI:污染指数—用于测量反渗透系统所用原水中悬浮固体的数量。
12. 树脂:专门制造的聚合物小球,用在离子交换系统中,去除水溶液中的溶解盐。
13. LSI:langelier饱和指数—一种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在规定的条件:温度、pH值、TDS、硬度及碱性下进行碳酸钙沉淀的预测。
14. 臭氧:氧的一种不稳定的、高活性的形式,它是由自然雷电或高压电荷通过空气所产生的,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和消毒剂。
15.余氯: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
16.回收率:指设备出水量占进水量的比率,反映设备自身耗水量的大小。
17. 脱盐率:指反渗透等去除水中TDS的比率。
水处理名词解释
水处理专业各名词解释1、混合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
2、凝聚为了消除胶体颗粒间的排斥力或破坏其亲水性,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
3、絮凝(1)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曾用名反应。
(2)高分子絮凝剂在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之间吸附架桥的过程。
4、异向流斜管(或斜板)沉淀池池内设置斜管(或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或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或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池。
5、机械搅拌澄清池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水池。
6、反冲洗当滤料层截污到一定程度时,用较强的水流自上而下对滤料进行冲洗。
7、气水冲洗采用空气和水共同冲洗滤池的方式。
除盐水系统1、软化水除掉大部分或全部钙、镁离子后的水。
2、除盐水通过不同水处理工艺系统,去除悬浮物和无机的阳、阴离子等水中杂质后,所得的成品水的统称。
3、树脂污染树脂的表面和孔隙中积累污垢或树脂的交换基团上吸附了不可逆交换离子的污染物质。
4、离子交换树脂由高分子化合物和交联剂经聚合反应而生成的离子交换剂。
5、再生离子交换剂失效后,用再生剂使其恢复到原型态交换能力的工艺过程6、混合离子交换器阳、阴两种离子交换树脂,互相充分地混合在一个离子交换器内,同时进行阳、阴离子交换的设备。
简称混床。
7、树脂捕捉器用来捕集随水带出离子交换器的树脂颗粒的装置循环水系统1、冷却塔水冷却的一种设施。
水被输送到塔内,使水和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或热、质交换,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2、循环冷却水经换热而返回冷却构筑物降温,并经必要的处理后,再循环使用的冷却水。
3、直流冷却水在冷却过程中,只使用一次就被排掉的冷却水。
4、直接冷却水与被冷却物质直接接触换热的冷却水。
5、间接冷却水与被冷却物质通过换热设备间接换热的冷却水。
6、机械通风冷却塔靠风机进行通风的冷却塔。
水处理名词解释
水处理名词解释什么是水中的胶体物质?水中的胶体物质是指直径在10-4 ~10-6mm之间的微粒。
胶体是许多分子和离子集合物。
天然水中的元机矿物质胶体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
水中的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的肢体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
其中以湖泊水中的腐殖质含量最多,因此常常使水呈黄绿色或褐色。
由于胶体物质的微粒小,重量轻,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很大,故其表面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常常吸附着多量的离子而带电。
同类胶体因带有同性的电荷而相互排斥,它胶在水中不能相互粘合而处于稳定状态。
所以,胶体颗粒不能藉重力自行沉降而去除,一般是在水中加入药剂破坏其稳定,使胶体颗粒增大而沉降予以去除。
什么是水的总固体、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水中除了溶解气体之外的一切杂质称为固体。
而水中的固体又可分为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
这二者的总和即称为水的总固体。
溶解固体是指水经过过滤之后,那些仍然溶于水中的各种无机盐类、有机物等。
悬浮固体是指那些不溶于水中的泥砂、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悬浮物质。
总固体的测定是蒸干水分再称重得到的。
因此选定蒸干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规定控制在105~110℃。
什么叫渗析?什么叫电渗析?渗析是属于一种自然发生的物理现象。
如将两种不同含盐量的水,用一张渗透膜隔开,就会发生含盐量大的水的电介质离子穿过膜向含盐量小的水中扩散,这个现象就是渗析。
这种渗析是由于含盐量浓度不同而引起的,称为浓差渗析。
渗析过程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差越大,参析的过程越快,否则就越慢。
因为是以浓差作为推动力的,因此,扩散速度始终是比较慢的。
如果要加快这个速度,就可以在膜的两边施加一直流电场。
电解质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地通过膜,进行迁移过程,这就称为电渗析。
渗析膜是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膜,上面有离子交换活性基团。
膜内含有酸性活性基团的称为阳膜;如有碱性活性基团的称阴膜。
从膜的结构上分,又可分为异相膜、均相膜、半均相膜三种。
水处理专有名词
水处理专有名词:COD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简称COD。
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
它和生化需氧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
COD的单位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
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
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总磷是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
总含盐量 total dissolved salt,TDS 单位体积水中所含盐类的总量,即单位体积水中总阳离子的含量和总阴离子的含量之和。
PH是水溶液中酸碱度的一种表示方法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一种处理污水的厌氧生物方法,又叫升流式厌氧污泥床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A2O法又称AAO法,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厌氧-缺氧-好氧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可用于二级污水处理或三级污水处理,以及中水回用,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180个环保常用水处理名词
180个常用水处理名词水处理专业名词,涉及化学水处理、循环水处理、污水处理等水处理领域,笔者通过多年的水处理工作经验汇总、编辑而成的180个水处理专业名称解析,有些名称为笔者按经验解释的,仅作参考!化学水处理1、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
2、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包气带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质介质)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
3、原水;是指采集于自然界,包括并不仅限于地下水,水库水等自然界中能见到的水源的水,未经过任何人工的净化处理。
4、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pH=-lg[H+]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
5、总碱度;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这类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等。
6、酚酞碱度;就是用酚酞作指示剂所测得的碱度(滴定终点pH =8.2~8.4)。
7、甲基橙碱度;就是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所测得的碱度(滴定终点pH=3.1~4.4)。
8、总酸度;酸度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等。
9、总硬度;在一般天然水中,主要是Ca2+和Mg2+,其它离子含量很少,通常以水中Ca2+和Mg2+的总含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10、暂时硬度;由于水中含有Ca(HCO3)2和Mg(HCO3)2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可把硬度去掉,这种硬度称为碳酸盐硬度,亦称暂时硬度。
11、永久硬度;由于水中含CaSO4(CaCl2)和MgSO4(MgCl2)等盐类物质而形成的硬度,经煮沸后也不能去除,这种硬度称为非碳酸盐硬度,亦称永久硬度。
12、溶解物;以简单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在水(或其它溶剂的)溶液中存在,粒子大小通常只有零点几到几个纳米,肉眼不可见,也无丁达尔现象.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13、胶体;若干分子或离子结合在一起的粒子团,大小通常在几十纳米至几十微米,肉眼不可见,但会发生丁达尔现象.小的胶体粒子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看到,大的可以看到.14、悬浮物;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结合而成的肉眼可见的小颗粒,大小通常在几十微米以上.用光学显微镜可以清楚看到.悬浮物颗粒较长时间静置可以沉淀。
水处理专业词汇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包括:1.水类型的术语;2.水和废水处理和贮存的术语。
第二部分名词术语包括:1.采样;2.水分析;3.水类型、水处理的附加术语及其他术语。
1.1原水1.1.1 原水raw water未经任何处理,或进入水厂待处理的水。
1.1.2 湖面温水层epilimnion在分层水体温跃层(1.1.10)上面的水。
1.1.3 地下水ground water存于地下水层的水。
通常能从地下水层取出,或者通过地下水层取出的水。
1.1.4 湖底静水层hypolimnion在分层水体温跃层下面的水。
1.1.5 寡营养的oligotrophic用于描述水体,指水体营养物质缺乏且含有种类较多而数量较少的水生生物。
这种水体的特征是透明度高,上层水体中氧的浓度高,底部沉积物通常呈浅褐色并仅含有少量的有机物。
1.1.6 雨水rainwater尚未溶解地面上可溶性物质的大气降水。
1.1.7 暴雨水storm water;暴雨径流水storm water run-off由于降暴雨而排入水道的地面径流。
1.1.7.1 暴雨污水storm sewage由于降暴雨或雪(冰)融化生成的地面径流同污水混合的水。
1.1.8 成层作用stratification在水体中存在或形成的明显的层次。
靠温度、盐分的性质、氧或营养成分的不同来鉴别。
1.1.9 地面水surface water流过或静止在陆地表面的水。
1.1.10 温跃层thermocline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
1.2 废水1.2.1 废水waste water生产过程中使用后排放的或产生的水,这种水对该过程无进一步直接利用的价值。
1.2.2 水底沉积物benthic deposit由于自然侵蚀、生物过程或排放废水,在水道、湖或海底聚集的沉积物。
其中可能含有有机物。
1.2.3 腐质detritus在生物学意义上,指有机的颗粒物质。
在污水处理方面,指密度比水大的能被流动水输送的粗有机物残渣。
水处理专业技术名词解释解析
名词解释——水处理篇1.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20℃),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的活动,可降解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所需的氧量,常以BOD表示,5d生化需氧量BOD5和20d 生化需氧量BOD20。
2.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在酸性条件下,以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以COD cr 表示。
如采用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则写作COD Mn,由于高锰酸钾氧化作用较弱,测出的耗氧量值较低,故又称耗氧量,以OC表示。
3.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简称TOD),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 、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TOD 以燃烧法测定,仅需几分钟。
4.总有机碳(Total Oxygen Carbon,简称TOC),总有机碳TOC是目前在国内外使用的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它所显示的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碳量。
5.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在缓慢流动的湖泊、水库、内海等水域,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多,促进了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
大量繁殖的藻类会在水面形成密集的“水花”或“红潮”。
藻类的死亡和腐化又会引起水中溶解氧的大量减少,使水质恶化,鱼类死亡,严重时会使水体消亡,这一过程称之为富营养化。
6.水体自净(Water Self-Purification):污染物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层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
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7.氧垂曲线(Dissolved Oxygen Sag Curves),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中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又会使溶解氧得到恢复。
水处理知识
水处理知识水处理是指对水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加工,使其达到特定的水质要求的过程。
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杂质、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同时保留或改善水中的有益物质,提供安全、卫生的用水。
下面将介绍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处理方法以及水处理的重要性。
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水泵、水质检测、水处理剂和设备等几个方面。
水泵是水处理过程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它用于将水从水源地输送到处理厂或向用户供水。
水质检测是用于监测水质指标的操作,通过对水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和特性进行检测,可以确定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方法。
水处理剂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如消毒剂、絮凝剂和除垢剂等,它们可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
水处理设备是用于对水进行过滤、净化和消毒等处理的设备,常见的有滤水器、软水机和紫外线消毒器等。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包括净化、杀菌和软化等。
净化是指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常用的净化方法包括过滤、絮凝和沉淀等。
过滤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常见的过滤材料有沙子、活性炭和陶瓷等。
絮凝是指将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聚集在一起,使其变成较大的颗粒,便于沉淀和过滤。
沉淀是将聚集在一起的悬浮颗粒通过重力作用沉到水底,从而清除水中的污染物。
杀菌是指消灭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常用的杀菌方法有物理杀菌和化学杀菌两种。
物理杀菌是通过高温、紫外线和超滤等物理手段杀灭细菌和病毒,化学杀菌是通过加入消毒剂或氧化剂对水进行消毒。
软化是指去除水中的硬度物质,即钙和镁离子,常用的软化方法有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
水处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无论是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还是工业用水,都需要经过处理才能确保水质安全。
其次,水处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再次,水处理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水处理是保障供水安全和卫生的重要环节,对维护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水处理名词解释
1. 废水调节池生活污水和生产制程的生产废水,分别通过生活污水管和生产废水管,进入废水处理厂的废水调节池。
因为不同制程及同一制程不同时间的废水水量不同,水质也不一样。
因此,废水调节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量和水质,犹如蓄水池,保证废水在流出调节池时的流量比较稳定,便于后面的操作控制。
同时,我们将空气注入调节池中,利用曝气的搅拌作用,使水质混合均匀,防止废水中的泥砂沉淀。
2. 混凝池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既有颗粒状又有溶解状。
混凝池的作用之一,便是使颗粒状的污染物从废水中沉淀出来,以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
但是,固体颗粒有大有小,小的颗粒物不能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沉降。
另外,这些小颗粒都带有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彼此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就阻碍了小颗粒互相凝聚成大颗粒。
因此,我们会在水中加入一些絮凝剂,把小颗粒所带的电荷中和掉,促使它们凝聚成"块头较大"的颗粒,以利于沉降。
3. 初沉池从混凝池出来的废水在初沉池内进行沉淀。
废水中的粗大颗粒物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沉降,实现固液分离。
除去大颗粒的废水流入下一个处理单元,沉淀下来的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再处理。
4. 氧化塘(生物处理系统)生物反应一般在氧化塘内进行。
氧化塘内有曝气设备,用来补充氧气。
因为造纸废水中缺乏氮、磷等营养元素,需向废水补充一定量的磷酸和尿素。
微生物就是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把有机物分解,一部分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另一部分转化成自己有机体的一部分,同时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从而达到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目的。
5. 二沉池废水在氧化塘内经充分处理后,进入二次沉淀池。
在二沉池内,含有微生物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沉降,实现固液分离。
实验室的化验人员会对经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进行化验。
如果发现水质不达标,就通知废水操作人员,调整工艺流程,直至达标。
6. 污泥回流氧化塘内的废水流入二沉池时,带走了大量的微生物,同时,氧化塘内的微生物也会因死亡而减少数量,最终导致氧化塘内没有足够的有活性的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水处理名词和解释
1.总溶解固体 (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称T.D.S)指水中溶解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总量,使用单位为ppm,或毫克/公升(mg/l),目前使用测试仪器均是由导电度计算转换而来。
总溶解固体是测量进水和产水水质最方便快速的方法,而且它和渗透压及离子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是很重要的水质项目。
2.导电度与电阻值 (Conductivity and Resistivity)导电度与电阻值均用来表示水中导电物质的多寡。
导电度的单位是 microSiemens / cm或 micronmhos/cm (前者为早期使用,今多用后者),电阻值的表示单位是ohms.cm。
导电度与电阻两者二者互为倒数。
一般处理水的导电度较高因此水质可以用导电度来表示;至于纯水,尤其是超纯水,由于导电度极低,因此以电阻值来表示较方便。
纯水和超纯水并无明确的定义上通常一公升的水中其杂质含量低于一公克(1mg/L)即可称为纯水,至于超纯水,则通常指电阻值在1OM.ohm.cm (=1x106ohm.cm) 以上的纯水。
理论的纯水在25℃时的电阻值为18.24M Ω.CM。
习惯上以18.24Mega(百万)称之,该位对温度变化相当敏感,如温度在35℃及15℃时,其电导值分别为 11.08及31.87MΩ.CM。
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若为非导电溶质如胶体,微生物,淤泥等悬浮物这些成分通常不会影响导电度或电阻值,除非是非常高纯度的水。
蒸馏水虽不含溶解性无机物,但因水中仍有溶存二氧化碳,因此电阻值并不高。
3.碱度(Alkalinity)碱度是指水中可以和酸中和之成分的含量,主要成分为氢氧根(OH-),碳酸根(CO3,)及重碳酸根或称碳酸氢根(HCO3-),由于碳酸钙是最主要的结垢来源,因此分析水中的碱度对结垢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4.硬度 (Hardness)传统上,硬度是指水样对肥皂消耗难易程度的一种指标。
硬度最主要来源为钙和镁,因此在水质分析上钙硬度和镁硬度两者的总和称为总硬度,常用的硬度单位为ppm as CaCO3,或喱 / 加仑。
水处理名词解释
电阻率:可以提高电阻率的设备和水的电阻率是指某一温度下,边长为1CM立方体水的相对两侧面间的电阻,其单位为欧姆*厘米(Ω*CM),一般是表示高纯水水质的参数.电阻率越高表明盐份越少,绝对纯水在25℃的理论值为18.3MΩ*CM,测定值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率越低,反之越高。
电导率:可以降低电导率的设备和电导率为电阻率的倒数,单位为西门子/厘米(S/CM),由于单位较大,一般用微西门子/厘米(μS/cm),是与水中盐份的多少成一定的关系统,盐份越多,电导率越高.测定值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导率越高,反之越低。
电导率(μS/cm)=1/电阻率(MΩ*CM)。
TDS:〖↑〗总溶解固体指水中全部溶质的总量,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者的含量。
一般可用电导率值大概了解溶液中的盐份,一般情况下,电导率越高,盐份越高,TDS越高.在无机物中,除开溶解成离子状的成分外,还可能有呈分子状的无机物.由于天然水中所含的有机物以及呈分子状的无机物一般可以不考虑,所以一般也把含盐量称为总溶解固体。
TOC:〖↑〗可以部分降低TOC的设备有机化和物都是含炭化合物,所以测出水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也就能代表水中的有机化合物含量。
BOD :〖↑〗用于表示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机物浓度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是水中有机物在生物化学需氧氧化过程中(即需氧细菌生长的过程中)所必须吸取的氧量。
标准实验的温度为20度,时间为5天,称5日生化需氧量(BOD5)。
COD :〖↑〗用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是企图把通过氧化剂(标准试剂为浓硫酸为重铭酸钾的沸腾混合物)在短时间(2H以内)内对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所需的氧量,用来表示有机物的含量。
由于下列原因,COD 值一般高于BOD值:(1)无机物的氧化;(2)耐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氧化。
浊度:〖↑〗可以降低浊度的设备浊度也称浑浊度。
从技术的意义讲,浊度是用来反映水中悬浮物含量的一个水质替代参数.水中主要的悬浮物,一般也就是泥土.浊度这一概念既能反映水中悬浮物浓度,同时又是人的感觉对水质的最直接的评价,这两点特点,使浊度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水质替代参数。
水处理知识
水中杂质和处理方法水中杂质包括挟带的粗大物质、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粗大的物质如河中漂浮的水草、垃圾、大型水生物、废水中的砂砾以及大块污物等。
给水工程中,粗大杂质由取水构筑物的设施去除,不列入水处理的范围。
废水处理中,去除粗大的杂质一般属于水的预处理部分。
悬浮物和胶体包括泥沙、藻类、细菌、病毒以及水中原有的和在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溶解物质等。
溶解物有无机盐类、有机化合物和气体。
去除水中杂质的处理方法很多,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可以大致按杂质的粒度来划分(图1)。
由于原水所含的杂质和成品水可允许的杂质在种类和浓度上差别很大,水处理过程差别也很大。
就生活用水(或城镇公共给水)而论,取自高质量水源(井水或防护良好的给水专用水库)的原水,只需消毒即为成品水;取自一般河流或湖泊的原水,先要去除泥沙等致浊杂质,然后消毒;污染较严重的原水,还需去除有机物等污染物;含有铁、锰的原水(例如某些井水),需要去除铁、锰。
生活用水可以满足一般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但工业用水有时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如进行软化、除盐等。
当废水的排放或再用的水质要求较低时,只需用筛除和沉淀等方法去除粗大杂质和悬浮物(常称一级处理);当要求去除有机物时,一般在一级处理后采用生物处理法(常称二级处理)和消毒;对经过生物处理后的废水,所进行的处理过程统称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如当废水排入的水体需要防止富营养化所进行的去除氮、磷过程即属于三级处理(见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
当废水作为水源时,成品水水质要求以及相应的加工流程随其用途而定。
理论上,现代的水处理技术,可以从任何劣质水制取任何高质量的成品水。
相关概念采用合理的水处理工艺,配合水的深度处理,处理水可达到GB5084-1992、CECS61-94中水回收用水标准等,可以长时间循环使用,节约大量水资源。
水处理(water treatment )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生物接触氧化法 (2)2、化学需氧量(COD) (2)3、生化需氧量(BOD) (3)5、活性污泥法 (13)6、污泥指数 (13)7、曝气生物滤池 (14)8、SBR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15)9、CASS工艺 (15)10、厌氧发酵工艺分析 (16)12、CCAS工艺 (23)13、A/O生物除磷工艺 (23)14、铁碳微电解原理 (24)15、UASB (30)1、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
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2、化学需氧量(COD)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
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
但主要的是有机物。
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
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时,可以采用。
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有机物对工业水系统的危害很大。
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水在通过除盐系统时会污染离子交换树脂,特别容易污染阴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交换能力降低。
有机物在经过预处理时(混凝、澄清和过滤),约可减少50%,但在除盐系统中无法除去,故常通过补给水带入锅炉,使炉水pH值降低。
有时有机物还可能带入蒸汽系统和凝结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统腐蚀。
在循环水系统中有机物含量高会促进微生物繁殖。
因此,不管对除盐、炉水或循环水系统,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没有统一的限制指标。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COD(DmnO4法)>5mg/L时,水质已开始变差。
在饮用水的标准中Ⅰ类和Ⅱ类水化学需氧量(COD)≤15、Ⅲ类水化学需氧量(COD)≤20、Ⅳ类水化学需氧量(COD)≤30Ⅴ类、水化学需氧量(COD)≤ 40。
COD的的数值越大表明水体的污染情况越严重。
3、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又称生化耗氧量,英文(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缩写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它说明水中有机物出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其单位以ppm或毫克/升表示。
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加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生活污水和制糖、食品、造纸、纤维等工业废水中的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均为有机污染物,可经好气菌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故亦称需氧污染物质。
若这类污染物质排人水体过多,将造成水中溶解氧缺乏,同时,有机物又通过水中厌氧菌的分解引起腐败现象,产生甲烷、硫化氢、硫醇和氨等恶具气体,使水体变质发臭。
污水中各种有机物得到完会氧化分解的时间,总共约需一百天,为了缩短检测时间,一般生化需氧量条以被检验的水样在20℃下,五天内的耗氧量为代表,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简称BOD5,对生活污水来说,它约等于完全氧化分解耗氧量的70%。
一般清净河流的BOD5不超过2毫克/升,若高于10毫克/升,就会散发出恶臭味。
工业、农业、水产用水等要求生化需氧量应小于5毫克/升,而生活饮用水应小于1毫克/升。
我国规定,在工厂排出口,废水的BOD;的最高容许浓度为60毫克/升,地面水的BOD不得超过4毫克/升。
4、什么是污泥膨胀?都有哪几种类型?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针对各种原因都有什么解决对策?污泥膨胀问题是活性污泥自产生以来一直伴随并常常发生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其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浑浊;二次沉淀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
污泥膨胀是生化处理系统较为严重的异常现象之一,它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并危害整个生化系统的运作。
污泥膨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我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
基本上目前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都会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不但发生率高,发生普遍,而且一旦发生难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调整。
针对污泥膨胀,各方面的理论很多,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这给水处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烦。
本文将从污泥膨胀的内在因素着手,整理出几种较为成熟且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并归纳一下污泥膨胀控制的一般方法。
1、污泥膨胀的原因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的时候,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很难沉淀压缩。
而当氮严重缺乏时,也有可产生膨胀现象。
因为若缺氮,微生物便于工作不能充分利用碳源合成细胞物质,过量的碳源将被转弯为多糖类胞外贮存物,这种贮存物是高度亲水型化合物,易形成结合水,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产生高粘性的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污泥膨胀发生时其生化处理效能仍较高,出水也还比较清澈,污泥镜检也看不到丝状菌。
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着重研究。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
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是活性污泥是一个混合培养系统,其中至少存在着30种可能引起污泥膨胀的丝状菌。
而丝状菌在与活性胶团系统共生的关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
它的存在对净化污水起着很好的作用。
它对保持污泥的絮体结构,保持生化处理的净化效率,及在沉淀中起着对悬浮物的过滤作用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事实也证明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时是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1、污泥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一般认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增长都是符合Monod方程的:式中X----生物体浓度,mg/L;S----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μ----生长限制性基质浓度,mg/L;KS-----饱和常数,其值为μ=μmax/2时的基质浓度,mg/L;μmax-----在饱和浓度中微生物的最大比增长速率,d-1研究证明大多数的丝状菌的KS和μmax值比菌胶团的低,所以,按照以上Monond方程,具有低KS和μmax值的丝状菌在低基质浓度条件下具有高的增长速率,而具有较高KS和μmax值的菌胶团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才占优势。
同样认为低负荷对于丝状菌生长有利的理论还有表面积/容积比(A/V)假说。
这里的表面积和容积,是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
该假说认为伸展于絮凝体之外的丝状菌的比表面积(A/V)要大大超过菌胶团细菌的比表面积。
当微生物处于受基质限制和控制的状态时,比表面积大的丝状菌在取得底物方面要比菌胶团有利,结果在曝气池内丝状菌就变成了优势菌。
低负荷易导致污泥膨胀这一观点无论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有了较为成熟的解释。
但在我国,通常生化反应的负荷设计都是较高的,的大量污泥膨胀却是在高负荷条件下发生的,这引起了人们对该理论的怀疑。
事实上,在高负荷条件下的污泥膨胀往往是由于供氧不足、曝气池内DO浓度降低引起的。
我们下面就针对溶解氧DO对于污泥膨胀的影响。
2、溶解氧浓度对污泥膨胀的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氧的利用过程。
溶解氧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中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曝气池中DO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和活性污泥的生长。
低DO浓度一直被认为是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
丝状菌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氧饱和常数,在低DO浓度下比絮状菌增殖得快,从而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
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反应,DO对于污泥膨胀影响的的临界值并不确定。
DO浓度的要求是与污泥负荷息息相关的,负荷越高,则对应的临界值就越大。
这一值的确定与工艺选择、池型及进水类型都有着密切关系,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验才可以得出。
3、其它方面对污泥膨胀的影响1) 污水种类污水种类对污泥膨胀有着明显的影响。
通常来说,那些含有易生物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份,特别是低分子量的烃类、糖类和有机酸类等类型基质的污水易引起污泥膨胀,例如酿酒、乳品、石化和造纸废水等。
2) 营养成分的不均衡当污水中N、P不足时,易引起污泥膨胀的发生。
通宵认为,N、P的合适比例为BOD5:N:P=100:5:1。
很多研究表明许多丝状菌对营养物质N、P有着较强的亲和力,这可能就是缺乏营养物质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
3) pH值与温度一般认为pH偏低易引起丝状菌的大量繁殖。
而温度的对丝状菌的影响也是很普遍的。
例如,冬天Microthix parvicella在丝状菌群中占优势,而温暖季节时Nocardia form,0041型或Nostocoida limnicda较易大量繁殖。
另外污水在进水处理系统前的早期厌氧消化产生的有机酸和硫化氢也可能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
硫磺菌的的贝氏硫菌、硫丝菌等能从硫化氢氧化中获取能量。
而这么细菌以非常长的丝状性增殖,有时能长达1厘米,从而导致污泥膨胀的发生。
2、污泥膨胀的一般解决办法第一类:应急措施适用于临时应急,主要方法是投加药物增强污泥沉降性能或是直接杀死丝状菌。
投加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可以直接提高污泥的压密性保证沉淀出水。
另外,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氯气,加在回流污泥中也可以达到消除污泥膨胀现象。
投加过氧化氢和臭氧也可以起到破坏丝状菌的效果。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能较快降低SVI值,但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加药,污泥膨胀现象可以又会卷土重来。
而且投药有可能破坏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生长环境,导致处理效果降低,所以,这种办法只能做为临时应急时用。
第二类:改善生化环境污水厂发生污泥膨胀的时候,一般无法从工艺流程、池型和曝气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只能在正在运行的流程基础上通过改变生化池内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来抑制或消除丝状菌的过度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