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纲要复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线索; 2、现代文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产生发展的背景和动因;3、具体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阶段和特点 (一)内容思想 上编:第一个十年(五四文学·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中编:第二个十年(左翼文学·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下编:第三个十年(抗战和解放文学·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艾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等。
考核题型分析 试题按能力层次分为三种,即识记性试题、领会和简单应用性试题、综合运用性试题. 命题一般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题(2题,每题4分)、简答题(3题,每题8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等。
1《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陈独秀提出“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 A ) A.《新青年》 B.《新潮》 C.《小说月报》 D.《现代评论》2.《故事新编》是一部( A ) A.历史小说集 B.散文集 C.现代小说集 D.杂文集3.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B ) A.郭沫若 B. 冯至C. 徐志摩 D. 刘半农 4.在文学研究会作家中,作品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作家是( D ) A.叶绍钧 B. 王统照 C. 王鲁彦 D. 许地山 5.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 C ) A.1917年1月 B.1917年2月 C.1918年5月 D.1920年3月 6.认为诗仅仅是“个人灵感的记录”的诗人是( D ) A.冯至 B.汪静之 C.冰心 D.李金发 7.下列哪一组作品是田汉1920年代所作( B ) A.《获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B.《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新儿女英雄传》 C.《火之跳舞》《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 D.《新儿女英雄传》《火之跳舞》《风云儿女》 8.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是( A ) A.《家》中的觉新 B.《灭亡》中的杜大心 D.《家》中的觉慧 C.《寒夜》中的汪文宣 9.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时创作作品有( A ) A.《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B.《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C.《月牙儿》、《微神》、《断魂枪》D.《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 D ) 10.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观念与创作倾向是( A.表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B.表现农民的命运与前途 D.表现理想的“人性” C.表现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211.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C )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 性苦闷的情绪 C. 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12.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 B )A.《踪迹》B. 《 毁灭》C. 《 火把》D. 《 北 游》13.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 A ) A.柔石的《二月》 B.蒋光慈的《短裤党》 C.丁玲的《梦珂》 D.艾芜的《故乡》 14.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 D ) A.《李家庄的变迁》 B.《李有才板话》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15.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 C ) A.《光荣》 B. 《麦收》 C. 《荷花淀》 D. 《芦花荡》 16.何其芳获1932年《大公报》文艺奖的《画梦录》,属于( D ) A.长篇小说 B. 短篇小说集 C. 诗集诗集 D. 散文集散文集 17.抗战初期的街头剧不包括( A ) A.《终身大事》 B. 《最后一计》 C. 《放下你的鞭子》 D. 《三江好》 18.方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出自( B ) A.《倾城之恋》 B.《围城》 C.《长河》 D.《塔里的女人》的女人》 19.《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A ) A.马峰、西戎 B. 孔厥、袁静 C. 欧阳山 D. 柳青 20. 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A.《翡冷翠的一夜》 B.《志摩的诗》 C. 《猛虎集》 D. 《云游集》 21.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是( C ) A.《雷雨》 B. 《北京人》 C.《原野》 D. 《农村三部曲》 22.张爱玲笔下带着黄金枷锁、人性被严重扭曲的人物是( B ) A.白流苏 B. 曹七巧 C.长白 D. 葛薇龙 23.《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B ) A.丁玲 B.周立波 C. 孙犁 D. 赵树理 24.被称为“泥土诗人”的作家是( B ) A.田间 B.臧克家 C. 艾青 D. 李季 25.以写作爱情诗为特色的“湖畔诗社”成员是( B ) A.冯雪峰 潘漠华 胡适 应修人 B.汪静之 冯雪峰 潘漠华 应修人3C.应修人 刘大白 冯雪峰 潘漠华D.应修人 刘大白 汪静之 潘漠华 26.林语堂主张幽默文学的命脉是( D ) A.“语言” B .“闲适” C. “笑料” D. “性灵” 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C ) A.《丈夫》 B. 《长河》 C.《边城》 D.《湘西》28.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 D ) A.创作社 B. 新潮社 C. 新月社 D.鸳鸯蝴蝶派 29.洪深的话剧代表作是( D ) A.《五奎桥》 B. 《香稻米》 C. 《青龙潭》 D.《农村三部曲》 30.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新儿女英雄传》的故事背景地是(D ) A.吕梁山地区 B. 陕北地区 C.胶东地区 D.白洋淀地区 31.现代“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 A ) A.鲁迅的《故乡》 B.许杰的《惨雾》 C.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D.沈从文的《边城》沈从文的《边城》 32.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C )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 诗歌 33.关于陈白露这个人物的准确概括是( B ) A.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贫民 B.骄横自尊、堕落放荡,但善良富有同情心 C.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时代的女性 D. 自作多情、俗不可耐的富孀 34.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B ) A.抒情散文集 B.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 传记 D. 杂文集杂文集 35.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属于鲁迅《呐喊》小说集的作品是( C ) A.《伤逝》 B.《在酒楼上》 C.《阿 Q 正传》 D.《祝福》 36.叶圣陶的小说中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的是( C ) A.《潘先生在难中》 B. 《多收了三五斗》 C. 《倪焕之》 D.《城中》《城中》37.标志老舍创作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是( C )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月牙儿》 38.茅盾在“五四”时期提倡( B ) A.革命文学 B.为人生文学 C.为艺术 D. 表现自我文学 439.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的三部作品是( D ) A.《幻灭》 《彷徨》《彷徨》 《追求》 C.《呐喊》 《动摇》《动摇》 《追求》 C.《幻灭》 《动摇》 《新生》 D. 《幻灭》 《动摇》《动摇》 《追求》 40.巴金的小说《火》三部曲又称( B ) A.激流三部曲 B. 抗战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C. 爱情三部曲爱情三部曲D. 都市三部曲 二.多项选择题1.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有(A B D )A.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B.恬淡从容,真率亲切 C. 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C.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D.构思精巧,虚实并举 2.属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剖析派”的小说家有( B C ) A.张天翼张天翼 、老舍 B.茅盾茅盾 、吴组缃 C. 沙汀、艾芜 D. 叶紫、柔石 E.丁玲、罗淑罗淑3.最早在《新青年》刊物上发表白话文学作品的作家有( A B ) A. 鲁迅、周作人、胡适 B.刘半农、沈尹默、陈衡哲 C. 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叶圣陶、杨振声、汪敬熙4.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 B D ) A.现实主义、口语化 B.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 C.讽刺、浪漫主义 D.象征主义、抒情性5.鲁迅杂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A B C E ) A.形象性 B.抒情性 C.讽刺性 D.闲适性 E.文字简练隽永、机智幽默6.下列各组中作者都曾写作“问题小说”的又( B D ) A.叶绍钧、胡适、鲁迅 B. 冰心、叶绍钧、王统照 C. 冰心、庐隐、张资平 D.许地山、王统照、冰心 E. 冰心、王统照、郁达夫 7.下列沈从文创作的小说有(B C D ) A.《竹林的《竹林的 故事》 B.《柏子》 C.《丈夫》 D.《长河》《长河》 E.《南行记》《南行记》 8.下列属于新格律体的白话诗集有(B E ) A.《昨日之歌》 B.《死水》 C.《繁星》 D.《尝试集》 E.《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的一夜》 9.“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 B C D )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蔡元培元培 E.周作人周作人 10.沈从文小说《八骏图》描述正确的有:(ABCDE ) A 是一篇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的都市题材小说 B 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用了复杂的叙事手法 D 教授丙是哲学教授教授丙是哲学教授 C 达士先生的书信构成一个多功能的独立的叙事声音 5E 是组织一个梦境。
20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期末复习资料(1)
2019《中国现代文学(一)》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发起“小说界革命”,竭力强调小说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的社会理论家是梁启超。
2、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4、批驳林纾对新文化运动大本营北京大学的攻击,申述北大“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的是蔡元培。
5、陈独秀“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的主张出自《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6、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
7、被鲁迅称赞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冯至。
8、以翻译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的新文学社团是未名社。
被鲁迅评价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的是沉钟社。
9、倡导“真正专心致志写情诗”的新文学社团为湖畔诗社。
10、提倡“问题小说”并创作最力的新文学社团是文学研究会。
11、倡导“革命文学”,且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文学社团是太阳社。
12、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
13、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呐喊》。
14、鲁迅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15、《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
16、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7、现代最早对小说结构形式进行重大改革创新,被茅盾称为“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的是鲁迅。
18、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总主题是反封建。
19、茅盾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是叶绍钧!”20、五四时期以创作“教育小说”知名的作家是叶绍钧。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骆驼祥子》虎妞、祥子人物形象分析、理解。
1.祥子:祥子,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代表的一个城市贫民的形象。
初到北平时,祥子是一个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
他正直善良,乐于帮助穷人,顽强拼搏希望实现梦想。
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后,他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祥子连遭厄运。
生活上的“三起三落”使他尝尽了现实的苦难与无奈,在旧社会的逼迫和虎妞的诱骗下,他的生活与最开始的理想渐行渐远。
可以说,无论是买车还是娶妻,他都失败了。
但是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他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抗争。
虽然迫不得已娶了虎妞,但他仍然想自食其力,不愿依靠虎妞的经济优势和受她钳制。
他曾经企图反抗命运却最终屈于命运的安排。
当虎妞身亡,祥子卖车葬妻,而小福子也自尽而死后,祥子的精神支柱崩溃了,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集中暴露,开始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成为了一个吃喝懒赌、打架、占便宜、举止肮脏的一个无产者流氓。
甚至为了钱财出卖人命。
完全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2.虎妞:是一个工于心计,泼辣、粗俗的市井女性。
从小的生活环境使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她诱骗胁迫纠缠祥子,强势进入祥子的生活,设计欺骗刘四爷和祥子,逼迫祥子娶她,婚后仍好吃懒做,对祥子有着强烈的占有欲、支配欲和变态的控制欲。
另一方面,她也是一个勇敢的人,为了获取自由的爱情,敢作敢为,甚至敢于反抗父权的统治。
她对祥子真诚的爱让她即使与父亲闹翻也要义无反顾地嫁给祥子,主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同时她也是封建父权统治的牺牲品。
刘四爷出于私心(想让她作长期的免费劳动力、赚钱机器)而延宕了虎妞的青春,掌控了虎妞的人生和婚恋,在虎妞出嫁后不久就卖掉车厂离开北平,一点后路也不留给虎妞。
他自私自利,一点也不为女儿的幸福考虑,一心为钱。
虎妞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深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和压迫,心理也因之变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篇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现代中国文学绪论(1)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1、1917年1月杂志刊出的胡适的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什么是现代文学?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
“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与中国传统文学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型的文学。
绪论(2)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段从1917年开始,到1949年为止,大体上每十年为一个发展阶段1、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文学革命和文化启蒙。
从整体上看,五四文学具有一种活跃、开放的青春气息(第一编)。
2、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0年代文学是20年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
其整体特点是走向成熟。
具体标志有两点:第一点,文学多元化。
第二点,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第二编)。
3、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第三编)。
三个十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背景第一个十年①19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②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二者者互为因果),③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的政治运动)。
由于前两项而形成了文化统一战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封建文化。
后来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深入,这个统一战线逐渐分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整理
1. “五四”新文化运动
- 背景及影响:由于中华民族遭受了许多外敌入侵的痛苦,加上本身的落后和国家治
理的不当,导致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危机。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
重要的历史节点。
-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胡适、陈
独秀等。
2. 文学流派与创作风格
- 短篇小说:主要诠释社会现实,且同事视角多元、描写真实,构思巧妙,写作手法
新颖。
- 诗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陆新诗呈现多元化状态。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
- 小说:20世纪初,欧美现代小说的风格、主题和格调逐渐传入中国。
小说创作初期,写实主义流派占主导地位,后又产生了早期现代主义的浪漫小说、理性小说、叙事小说等。
- 戏剧: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初期,戏剧曾被视为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近代话剧出现时,常常表现一种政治思潮或社会问题,其中代表作有郭沫若《天地不容》、陆小曼《平原上的夜雨》等。
3. 代表作品分析与评价
- 《呐喊》:鲁迅以通过讽刺、诙谐、歌颂等不同手法,广泛地展示了近代中国所面
临的迷茫、自卑和愤怒,深刻地反映出民族历史背景下的一种精神状态。
- 《家》:巴金在描写家庭中的子女的时候,创新地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更
加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一种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困惑、矛盾与问题。
- 《茶馆》:曹禺在描绘茶馆里的各色人物时,着重于展示社会邪恶、人性扭曲和社
会黑暗面,其中《茶馆》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在家庭中的黑暗和荒谬。
中国现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一】难点解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解答见题型梳理,下同)【二】题型梳理第一节概述(一)单选、多选1.“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到的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5.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改革韵文、散文。
使用标点符号。
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6.周作人认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7.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矛头指向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小说的形式完全是现代化的。
8.胡适、沈尹默、刘半农进行了第一批白话新诗的尝试,有(《鸽子》、《月夜》、《相隔一层纸》)等。
9.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人物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10.创造社的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
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
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
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
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
现代文学史(上)复习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00(上)复习资料1、五四文学革命的文学准备p25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介入(如林译小说)培养形成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而接受心理。
2、五四新文化的主要刊物p26《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2卷第1号起改刊名。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也赋予文学以精神核心。
3五四时期重要文章 p26①、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②、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③、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④、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把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其意义超出了文学领域。
⑤、周作人《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灵”与“肉”的统一中去表现“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人的文学,当以人的道德为本。
自觉地运用生物学、人类文化学、道德学、性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去认识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
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
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
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
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湖畔诗人: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人物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湖畔诗人”,同年八月,汪静之的诗集《惠的风》出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资料题集(含标准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一、填空题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
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
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Ⅰ 复习资料
一、作家、作品、人物1.鲁迅(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①《呐喊》:《狂人日记》、《端午节》(方玄绰)、《孔乙己》、《药》、《风波》、《故乡》、《阿Q 正传》、《社戏》、《头发的故事》(N先生)、《明天》(单四嫂子)、《白光》(陈士成)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吕纬甫)、《肥皂》(四铭)、《孤独者》(魏连殳)、《伤逝》(涓生、子君)、《离婚》(爱姑)③《故事新编》:以“神话、传说和史实”为题材,但并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小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3).散文诗集:《野草》(4).散文集:《朝花夕拾》2.人生派小说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颖铭、颖石两兄弟)、《超人》(何彬)庐隐:《一封信》、《两个小学生》、《灵魂可以卖吗?》、《海滨故人》(露沙)许地山:《命命鸟》(敏明、加陵)、《商人妇》(惜官、丈夫赵萌乔)、《缀网劳蛛》(尚洁)、《春桃》(刘向高、李茂)王统照:《春雨之夜》、《微笑》、《沉思》(琼逸)、《雪后》、《湖畔儿语》、《印空》、《沉船》叶圣陶:《隔膜》、《火灾》、《线下》、《这也是一个人?(一生)》(伊)、《饭》(吴先生)、《校长》(叔雅)、《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3.创造社创作郁达夫:《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茫茫夜》、《春风沉醉的晚上》(陈二妹)、《薄奠》、《微雪的早晨》、《春烟》、《过去》、《茑萝行》、《迟桂花》(老郁、翁莲)张资平:《冲积期化石》、《苔莉》、《最后的幸福》、《新红A字》、《约檀河之水》、《双曲线与渐线》淦女士:《卷葹》、《春痕》、《劫灰》、《旅行》、《隔绝》(镌华)、《隔绝之后》(乃华)郭沫若:(1).诗集:《女神》:《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凤凰涅槃》、《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2).诗歌、散文集:《星空》:《天上的街市》(3).爱情诗集:《瓶》(4).《前茅》、话剧《屈原》(5).早期剧作小说:《喀尔美萝》、《残春》4.乡土田园小说废名:《竹林的故事》(三姑娘)、《桥》、《桃园》(阿毛)许钦文:《父亲的花园》、《一生》、《疯妇》、《鼻涕阿二》、《大水》蹇先艾:《水葬》;许杰:《惨雾》;彭家煌:《怂恿》王鲁彦:《柚子》、《黄金》、《菊英的出嫁》5.“新月派”创作闻一多:《红烛》(《孤雁》、《太阳吟》、《忆菊》、《秋深了》、《色彩》)、《死水》(《口供》、《发现》、《你指着太阳起誓》)徐志摩:《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沙扬娜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朱湘:《草莽集》、《采莲曲》、《夏王》、《还乡》、《月游》林徽因:《别丢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6.现代主义诗歌:李金发:《微雨》(《弃妇》、《有感》)、《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7.革命文学的最初实践蒋光慈:《少年漂泊者》(汪中)、《丽莎的哀怨》、《短裤党》、《田野的风》瞿秋白:《饿乡纪程》、《弃都心史》、《多余的话》9.茅盾(1).《蚀》:《幻灭》(静女士)、《动摇》(方罗兰、孙舞阳)、《追求》(张曼青、章秋柳)(2).《子夜》(吴荪甫、张伯韬)(3).《虹》(梅行素)、《腐蚀》(赵惠民)、《林家铺子》(4).《春蚕》(老通宝)、《秋收》、《残冬》10.老舍(1).《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张大哥、老李、丁二爷)(2).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3).《月牙儿》、《骆驼祥子》(祥子)、《四世同堂》(祁瑞宣、祁瑞丰)(4).建国后:《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11.巴金(1).中篇小说:处女作《灭亡》(社大心)、《新生》(李冷)(2).“爱情三部曲”:《雾》(周如水、张若兰)、《雨》(吴仁民、熊智君、郑玉雯)、《电》(李佩珠、吴仁民)(3).“激流三部曲”:《家》、《春》(淑英、蕙表妹)、《秋》(周枚、淑贞)(4).“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憩园》(杨梦痴、姚国栋)、《寒夜》(汪文宣、曾树生)(5).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将军集》、《抹布集》、《神·鬼·人》12.沈从文《柏子》、《萧萧》、《丈夫》、《边城》(翠翠、傩送、天保)13.钱钟书文论著作:《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小说:《围城》(方鸿渐、孙柔嘉、李梅亭、高松年、苏文纨)14.张爱玲(1).小说集《传奇》:《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金锁记》(曹七巧)、《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花凋》(郑川嫦)、《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王娇蕊、孟烟鹂)(2).散文集《流言》、长篇小说《十八春》15.左联作家群柔石:《二月》(萧涧秋、文嫂、陶岚)、《为奴隶的母亲》(春宝娘)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苇弟、凌克士)、《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南行记》、《山峡中》16.东北作家群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萧军:《八月的乡村》17.“新感觉派”小说施蛰存:《上元灯》、《将军底头》、《鸠摩罗什》、《梅雨之夕》、《春阳》刘呐鸥:《都市风景线》、《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礼仪与卫生》穆时英:《南北极》、《上海的狐步舞》、《白金的女体塑像》18.大河小说李劼人:《死水微澜》19.解放区小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小二黑、小芹、二诸葛、三仙姑)孙犁(“荷花淀派”):《白洋淀》20.曹禺《雷雨》(周朴园、侍萍、繁漪、四凤、周萍)、《日出》(陈白露)、《原野》、《北京人》(曾文清、曾思懿、愫芳)、《家》21.三四十年代诗歌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向太阳》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雨巷》、《我底记忆》22.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泽泻集》代表性散文:《祖先崇拜》、《天足》、《吃烈士》;《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二、名词解释(主要是文学社团、文学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文学社团,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 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布了胡适《文学改进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5 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志》发布其上。
该刊还宽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9 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 19267 月终刊。
2、《人的文学》 1918 年 12 月,《新青年》登载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足必定了人道主义,重申一种“”的“”,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关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以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足表现“”的人性。
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期间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老百姓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论述“”的主张,重申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声明“”的文学观点,这对“”期间特别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集体,成立于19211 月,倡始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踊跃倡议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特别应描述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倡议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此刻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精密描述、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点,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派别的力作。
4、创建社成立于1921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第一版物有《创建季刊》、《创建周报》等。
创建社的文学主张有显然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特别重申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全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以为于是应除祛全部功利,力争自己之完满,同时,他们又全力反对社会黑暗,创建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基本结构框架(一)1949——1976文学思潮1949——1976年间的中国文学,包括十七年文学(1949——1966)和“文革”文学(1966——1976)两个阶段。
它们都强调文学的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性质,都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为文学的基本目的,重视文学或审美的革命功能和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作用。
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批判、斗争——的交替更移中。
这整个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规范、新秩序的重要部分。
文艺界的批判、斗争,都是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在文艺——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连续不断的斗争,当然每一次运动的政治指向又各有侧重。
文艺无条件地为现实政治服务,是贯穿“文革”文学思潮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
服务于政治被作为文艺的基本属性,“反映革命本质”是完成服务于政治这一目标的基本方式,这些被一同看做文学史审美内同的基本构成。
这些作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通过不同的题材和不同的表现手段,都在努力反映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塑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英雄典型,努力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凸现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主题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
(二)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这一时期小说题材的分类方式与尺度有鲜明的政治性。
小说批评的价值判断,就是以所写的内容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联程度为标准。
工业、农业、军事,是重大的题材领域。
写当前政治运动与中心任务的,如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大跃进,属于“重大题材”,被高度重视;其他是“非重大题材”。
在题材方面,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受到重视。
主要作家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1)独特的戏剧观念。
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3)别出心裁的结构。
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
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
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
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
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体及文学现象街头诗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
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
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
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问题小说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
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
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
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乡土文学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
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
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
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美文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新感觉派小说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
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派诗歌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
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
“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
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
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
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沦陷区文学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
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
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
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
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名文。
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
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