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5
要点摘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及应用

要点摘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及应用目录1.主要特点: (1)2.汇总设计审查验收常见问题 (1)1.主要特点:1)协调专业规范;2)注重实际应用;3)解决应用误区;4)处置规范争议;5)常用资料查询。
2.汇总设计审查验收常见问题涉及技术要点数千项,部分摘要如下:102要点:建(构)筑物功能分类及规范适用原则(P1)104要点:同一建筑内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P5)2.1.1 要点1:建筑防火及高度分类(P7)2.1.2 要点2:“高层建筑”在部分条文中的特定含义(P8)2.1.3 要点1:裙房属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P8)2.1.4 要点2:某些情况下,裙房可视为单、多层建筑(P8)2.1.5 要点3:本规范裙房条款,主要适用于公共建筑(P9)2.1.6 要点:重要公共建筑的概念(P9)2.1.7 〜2.L7要点:怎样确定地下(半地下)室的“室外设计地面” (P9)2.1.8 要点: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时,作为地上层的条件(P10)2.1.14 要点1:安全出口的概念及形式(P11)2.1.15 点2:何谓“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P11)3.1.2要点1:包含多个楼层的防火分区,怎样确定火灾危险性类别(P17)3.1.2要点2:同一厂房中,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防火分区的规范适用原则(P17)3.1.4要点1:同一仓库中,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防火分区的规范适用原则(P20)3.1.4要点2: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定性,仓储物品的若干防火原则(P20)3.2.11要点:灭火系统全保护并非针对屋顶承重构件本身(P24)332要点1:怎样计算地上建筑的占地面积(P27)332要点2:怎样计算带地下(半地下)室的仓库的占地面积(P28)3.3.2要点3:怎样计算中间仓库的占地面积(P28)3.3.2要点4:怎样计算地下(半地下)仓库的占地面积(P28)332要点5:仓库与汽车库合建时,怎样计算仓库的占地面积(P28)333要点1:甲、乙类生产或仓储场所,不宜采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方式增加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和仓库占地面积(P29)3.3.3要点2:厂房局部增加防火分区面积,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P29)335要点1:厂房附属办公室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P30)335要点2:丁、戊类厂房的办公休息室等,仍应为相对独立的区域(P30)336要点1:中间仓库不能作为成品仓库和原材料仓库(P31)336要点2:甲、乙、丙类中间仓库防火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4.00h,尚应考虑防爆措施(P31)3.3.8要点:专用变、配电站的概念(P32)339要点1:仓库附属办公室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P33)3.3.9要点2:戊类仓库的办公室、休息室等,仍应为相对独立的区域(P33)341要点1:敞开式外廊、阳台、窗台、室外疏散楼梯等应纳入防火间距计算(改造项目中的室外疏散楼梯可酌情处置),不燃材料的雨篷、挑檐、门头等可不计入防火间距,具体要求,参附录B要点(P37)341要点2:不同功能建(构)筑物防火间距的适用规范,参附录B-1(P37)341要点3: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的建筑屋顶部分,可开设洞口(P38)3.4.2要点:何谓明火和散发火花地点(P38)345要点: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的建筑屋顶部分,可以开设洞口(P41)3.4.6要点:化学易燃物品设备的防火间距要求及适用条件(P42)352要点1:敞开式外廊、阳台、窗台、室外疏散楼梯等应纳入防火间距计算(改造项目中的室外疏散楼梯可酌情处置),不燃材料的雨篷、挑檐、门头等可不计入防火间距,具体要求,参附录B要点(P47)352要点2:不同功能建(构)筑物防火间距的适用规范,参附录B-1(P47)365要点:厂房通风良好的判断标准(P54)373要点:开设安全出口的防火墙,防火墙上不得采取替代措施(P57)374要点:厂房疏散距离,直线距离的含义(P58)376要点:直接开向车间或房间的楼梯间,属于专用楼梯间(P61)3.8.2要点:仓库的不同防火分区,怎样共用安全出口(P62)3.8.7要点:直接开向库房或房间的楼梯间,属于专用楼梯间(P64)4.1.1要点:最小频率风向的概念(P65)5.1.1要点1:怎样确定“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的楼层"(P84)5.1.1要点2: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的含义(P84)5.1.1要点3:满足一定条件的单层建筑附属用房,不影响单层建筑定性(P85)5.1.5要点:屋面防水及保温,不同构造的防火处置措施(P89)522要点1:敞开式外廊、阳台、窗台、室外疏散楼梯等应纳入防火间距计算(改造项目中的室外疏散楼梯可酌情处置),不燃材料的雨篷、挑檐、门头等可不计入防火间距,具体要求,参附录B要点(P92)522要点2:不同功能建(构)筑物防火间距的适用规范,参附录B.1(P92)5.2.2要点3:确定高层建筑防火间距时,裙房可视为单、多层建筑(P92)522要点4: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的建筑屋顶部分,可以开设洞口(P94)5.2.2要点5:同一建筑不同主体或构造部位的防火间距(P96)522要点6:民用建筑与其他建(构)筑物防火间距主要适用规范(P97)523要点1:何谓终端变电站,防火间距确定原则(P98)523要点2:何谓预装式变电站,防火间距确定原则(P98)523要点3:锅炉房的建筑防火分类,防火间距确定原则(P98)5.3.1要点1:住宅建筑是否需要划分防火分区(P102)5.3.1要点2:民用建筑局部增加防火分区面积,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P102)5.3.1要点3:裙房防火分区面积和疏散楼梯形式,按单、多层建筑处置的条件(P103)532要点1:回廊可划入各楼层防火分区,也可划为中庭防火单元(P105)5.3.2要点2:中庭(回廊)应按建筑功能确定疏散人数,并应控制人员疏散距离(P105)5.3.2要点3:中庭(回廊)中,存在火灾风险的部位应采取防火处置措施(P107)5.3.2要点4:中庭(回廊)规模的限制,主要是安全疏散距离的限制(P108)532要点5:两步降落防火卷帘不能替代疏散设施(P108)5.3.2要点6: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可参考中庭要求设置防火分隔设施(P108)532要点7:特例情况下,中庭下沉至地下室的处置措施(P108)5.3.4要点:裙房按单、多层建筑处置的条件(P109)536要点1:步行街两侧商铺的自然排烟窗(口),不得开向有顶棚的步行街(P113)5.3.6要点2:步行街回廊、天桥的开口部位应上下对应(P114)536要点3:步行街直通室外疏散走道的防火要求(P115)5.3.6要点4:步行街街IX应纳入疏散人数计算(P115)5.3.6要点5:步行街主力店的概念及防火要求(P115)5.3.6要点6:步行街不宜设置高层建筑(P115)536要点7:步行街回廊应纳入疏散人数计算(P116)536要点8:步行街长度要求及规模控制(P117)5.4.4要点:“儿童活动场所”的主要范围(P120)5.4.7 要点1:剧场、电影院和礼堂独立疏散楼梯的处置原则(P126)547要点2:电影院和剧场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应作为独立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墙分隔(P126)5.4.9 要点1:不允许多个房间组合为同一厅、室(P130)549要点2:相邻厅、室隔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P130)5.4.10 要点1:建筑总高度、各自建筑高度的确定方法(P132)5.4.11 要点2:上人屋面和平台作为室外设计地面的基本条件(P132)5.4.12 要点1:商业服务网点外墙上相邻开口之间的实体墙宽度不应小于1.0m (P134)5.4.13 要点2:除规范规定外,哪些业态可以设置在商业服务网点(P134)5411要点3:设置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封闭楼梯间,可视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P136)5.4.14 要点4:敞开楼梯、夹层楼梯、室内和户内楼梯等的疏散距离计算(P137)5.4.15 要点1: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怎样设置锅炉房和发电机房(P138)5.4.16 要点2:何谓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P139)5.4.17 要点3:民用建筑内不应采用油浸式变压器(P140)5413要点:储油间总储油量大于1∏√的处置措施(P141)5.4.18 要点:贴邻建造要求及防火间距要求等,应依《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调整(P145)552要点1:弯折走道按折线长度计算疏散距离的条件(P147)5.5.2 要点2:弧形走道按弧线长度计算疏散距离的条件(P147)5.5.3 要点3:安全区域内的不同疏散出口,不严格限制最近距离(P147)552要点4:两个安全出口5m间距的实质及常见错例(P148)552要点5:直通室外的楼梯间出口,无需严格限制最近距离(P148)5.5.4 要点6:疏散楼梯间出口与相邻房间门、窗、洞口,应保持一定间距(P148)5.5.5 要点7:同一房间的多个疏散门,两两相邻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P149)5.5.6 要点:不能通至屋面的楼梯间,应有明显标识(P150)5.5.7 要点:人防、地铁等的自动扶梯,可部分计作疏散设施(P150)555要点:房间内部的金属竖向梯,应设置于相对封闭的梯井内(P151)5.5.8 要点:防护挑檐可兼作防火挑檐(P153)5.5.9 要点1:两个安全出口的实质目的,主要误区(P156)558要点2:专用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要求(P158)5.5.10 点1:安全出口实际宽度,大于“计算借用宽度”的取值原则(P159)559要点2:哪些类别的公共建筑允许借用安全出口(P159)5.5.11 要点:10m距离即使设置自喷也不得增加,弧形走道以弧长计(P160)5511要点1:适用建筑类别及疏散楼梯间形式(P161)5.5.12 要点2:上人屋面的安全疏散要求(P161)5.5.13 要点1:宿舍、教学建筑和托幼场所等的适用原则(P163)5.5.14 要点2:部分敞开的外廊,可分段适用本规定要求(P163)5514要点:老年人照料设施候梯厅的防烟措施(P166)5.5.17 要点1:同时符合多个条件时,疏散距离增减原则(P170)5.5.18 要点2:疏散距离是指室内任意一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P171)5517要点3:应用于敞开式外廊的敞开楼梯间,无需减少疏散距离(P171)5.5.19 要点4:扩大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前室直通室外的最大距离(P172)5517要点5:扩大封闭楼梯间防火处置措施(P172)5.5.20 要点6:扩大前室防火处置措施(P172)5517要点7:直通室外的门距楼梯间15m,适用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P173)5.5.21 要点8:不同功能房间和房间内部扩大疏散距离的适用原则(P175)5.5.22 要点9:房间内部单向、双向疏散区域的概念及应用(P176)5517要点10:怎样确定T形(丁字形)走道的疏散距离(P177)5.5.23 要点1:疏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等的净宽度计算及测量方法(P179)5.5.24 要点2: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应考虑开启后对走道净宽度的影响(P180)5.5.25 要点3:楼梯及梯段净宽度等,怎样协调与《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的关系(P180)5519要点1:本规定主要针对特指范围的人员密集公共场所(P181)5.5.26 要点2:本规定的疏散门,包括通向楼梯间的门(P181)5.5.27 要点1:本条文的适用范围及处置原则(P182)5520要点2:表5520∙2中,对应较大座位数范围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相邻较小座位数范围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P186)5.5.28 要点3:表 5.5.20-2列示了体育馆观众厅座位数3000座及以上的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对于观众厅座位数少于3000座的体育馆,计算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时,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5.20-1的规定(P186)5.5.29 要点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疏散人数计算的面积范围(P190)5.5.30 要点2:商店库房等场所的防火分隔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P191)5.5.31 要点3:营业厅疏散人数计算的面积范围(P191)5521要点4:营业厅扩展区域和商业综合体等,应按营业厅功能计算疏散人数(P191)5.5.32 要点5:商店建筑规模的确定,与营业厅人员密度的关系(P192)5521要点6: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的人员密度,不能随意折减(P192)5.5.33 要点1:怎样确定避难层的设计避难人数(P194)5523要点2: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P194)5.5.34 要点3:避难区应至少有一面面向消防救援场地并设置救援窗(P195)5.5.35 要点4:避难层设备间的火灾危险性要求(P195)5.5.36 要点5:避难区的疏散通道不应计入避难面积(P195)5.5.37 要点1:两个安全出口的实质含义,应用误区(P202)5.5.38 要点2:前室穿套不应许可(P204)5.5.39 要点:仅1个单元的住宅,只需将疏散楼梯通至屋顶(P205)5528要点:10m距离的控制原则(P208)5.5.40 要点1:袋形走道的概念(P211)5.5.41 要点2:疏散距离同时符合多个条件时的增减原则(P211)5529要点3:应用于敞开式外廊的敞开楼梯间,无需减少疏散距离(P212)5.5.42 要点4:房间附设的敞开式阳台,可不计入疏散距离(P214)5531要点:避难层用于其他功能的基本要求(P216)5.5.43 要点1:即使设置避难层的住宅建筑,也应依本规定要求设置用于人员临时避难的房间(P217)5532要点2:外窗宜采用防火窗(P217)6.1.3 要点:防火墙两侧洞口,一侧采用甲级防火门、窗,间距不限(P220)6.1.4 要点:防火墙内转角两侧洞口,一侧采用甲级防火门、窗,间距不限(P221)6.1.5 要点:防火墙作为减少防火间距的措施时,不应开设门、窗、洞口6.2.1 要点:数字影院放映室的观察孔和放映孔可不采取防火分隔措施(P224)6.2.3 要点1:剧场后台的辅助用房,可不含化妆间(P226)623要点2:厨房防火分隔的常规处置措施(P226)6.2.4 要点1:防火单元的概念(P227)6.2.5 要点2:防火单元隔墙两侧相邻洞口的实体墙宽度(洞口最近边缘距离)(P227)624要点3:防火墙的防火构造要求(P228)6.2.6 要点4:防火隔墙的防火构造要求(P228)6.2.7 要点5:楼梯间(前室)隔墙的防火构造要求(P228)624要点6:住宅单元隔墙、住宅分户墙的防火构造要求(P228)6.2.8 要点7:疏散走道隔墙的防火构造要求(P228)6.2.9 要点8:房间隔墙的防火构造要求(P228)6.2.10 点:汽车库和民用建筑合建时的防火构造要求(P230)627要点:开向室外安全区域的门、窗,无需采用防火门或防火窗(P232)6.3.1 要点:何谓冷摊瓦屋面(P238)6.3.3 要点1:怎样确定“每个防火隔断范围” (P239)633要点2:怎样确定闷顶入口数量(P239)6.3.5 要点1: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应顺气流方向关闭(P241)635要点2: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P241)6.3.6 要点3:设置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处,要设置单独的支吊架(P241)635要点4:防火分隔墙体两侧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距墙端面不应大于200mm (P241)6.3.7 要点:屋顶开口与邻近较高部分之间,怎样采取防火措施(P243)6.4.1 要点:楼梯间与前室洞口间距可以减少,但仍应保持一定间距6.4.2 要点:许可采用非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可采用具备自动关闭功能的其他门(P245)643要点: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能否设置管井(电井)检查门(P247)6.4.4 要点1:楼梯间通过次危险区域转换,不应许可(P248)6.4.5 要点2:楼梯间通过危险区域转换,不应许可(P248)6.4.6 要点3:埋深的概念及计算原则(P249)6.4.7 要点4:建筑地下地上部分共用楼梯间,应设置挡烟设施和明显标识(P250)6.4.8 要点1:室外楼梯应采用防护挑檐保护(P251)6.4.9 要点2:室外疏散楼梯的首层区域(周围2m以内)不宜开设门(P251)6.4.10 点3:疏散楼梯不能采用防火涂料保护(P252)6.4.11 点4:室外疏散楼梯可视为防烟楼梯间(P252)6.4.12 点:敞开楼梯和金属梯应有利疏散,避开高温、火灾等危险部位(P253)6.4.13 要点1:疏散走道上不应设置卷帘、门等影响疏散的设施(P255)6.4.14 要点2:疏散走道在不同防火分区连通部位的防火分隔措施(P255)6411要点1:疏散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P257)6.4.15 要点2:非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P257)6411要点3: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开启过程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P257)6416要点4:疏散门的开启方向(P258)6413要点1:除非特别规定,防火隔间不能作为疏散通道(P260)6.4.16 要点2:防火隔间的防火隔墙耐火极限要求(P260)6.4.17 要点1:避难走道的主要功能,常见应用(P261)6.4.18 要点2:安全出口应直通室外,尽量避免采用避难走道(P261)6.5.1 要点1:常开防火门应具备报警联动关闭和温控自闭功能(P262)651要点2:防火门应安装防火门闭门器(P262)6.5.2 要点3:双扇、多扇防火门应安装顺序器(P262)651要点4:防火门的变形缝处置措施,防火封堵要求(P263)6.5.3 要点:有耐火完整性或隔热性要求的窗户,宜采用防火窗(P263)6.5.4 要点1:防火卷帘应用长度,计算示例(P264)653要点2:中庭、扶梯等部位的防火卷帘,不受防火分隔部位宽度限制(P265)6.5.3要点3:两步降落防火卷帘不能替代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等疏散设施(P265)664要点1:通向天桥(连廊)的安全出口,可视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P267)664要点2:天桥(连廊)连接的两座建筑,不得采取减少防火间距的措施(P267)664要点3:敞开式天桥的疏散门,可采用普通疏散门(P267)6.7.1要点1:燃烧性能的概念和分级原则(P268)6.7.1要点2:本条规定的基层墙体或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即为本规范第3.2 节和第5.1节对建筑外墙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要求,不考虑外保温系统的影响(P268)6.7.3要点:符合本规定的复合保温结构体,不受本节其他规定限制(P270)7.1.7要点1:消防车通过取水井取水的保障措施(P281)7.1.7要点2:消防车从天然水源直接取水的保障措施(P281)7.L7要点3:消防车从地上消防水池取水的保障措施(P282)7.1.8要点1:消防车通道应实行标志和标线管理(P283)7.1.8要点2:消防车转弯半径的确认,示意图(P283)7.1.8要点3:百分比坡度法和度数坡度法(P284)7.1.8要点4:消防车道与建筑外墙的距离要求(P284)7.1.8要点5:消防车道可否作为消防救援场地(P285)7.1.9要点:环形消防车道设置,应满足不同方向救援要求(P285)7.2.3要点:是否所有疏散楼梯均需直通登高操作场地(P290)7.2.4要点:住宅建筑、商业服务网点,应合理设置救援口(P290)7.2.5要点:满足一定条件的首层外门和阳台、敞开式外廊的外门,可作为救援口(P291)7.2要点1:举高消防车结构分解,作业示意图(P292)7.2要点2:支腿跨距对操作场地尺寸的影响(P293)7.2要点3:消防车安全工作范围(P293)7.2要点4:消防车最大工作高度(P293)7.2要点5:消防车最大工作幅度(P294)7.2要点6:消防车的有效灭火救援高度(P295)7.2要点7:救援口设置要求(P295)7.2要点8:确有困难时怎样设置救援口(P295)7.2要点9:怎样确定高层建筑的周边长度(P296)7.2要点10:怎样确定设置登高操作场地的建筑底边长度(P296)7.2要点11:操作场地与外墙救援面长度的确立原则(P297)7.2要点12:高层建筑的附属建筑及构件,是否需要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P298)7.2要点13:登高操作场地边缘与建筑外墙的距离(P298)7.2要点14:裙房是否需要设置消防车道,怎样控制与消防车道的距离(P298)7.2要点15:举高消防车的侧向保护跨度(P299)7.2要点16:两座塔楼可分别设置登高操作场地(P299)7.2要点17: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的关键要素(P299)7.3.1要点:高层建筑的裙房无需设置消防电梯(P300)7.3.5要点1: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主要形式(P301)735要点2:首层应直通登高操作场地或消防车道(P301)7.3.5要点3:消防电梯前室,直通室外通道的防火要求(P302)7.3.5要点4:进入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应向前室内部开启(P302)7.3.5要点5:前室最小净宽度、净面积计算,及走道宽度要求(P303)7.3.5要点6:公共建筑的客货电梯不应向消防电梯前室开启(P303)7.3.6要点:电梯机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或甲级防火门(P304)7.3.7要点:消防电梯排水及排水井设置要求(P304)738要点:消防电梯应能每层停靠是指在其服务的楼层每层停靠(P305)8.1.8要点:消防水泵房,防水淹的常见技术措施(P310)8.1.9要点:送风机房、排烟机房、补风机房、空调机房,以及系统送风口、排烟口等的设置要求(P310)8.1.11要点: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与建筑物的间距要求,以及特殊墙体下的保护措施(P311)8.3.11要点1:厨房自动灭火装置不能替代厨房区域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P322)8.3.11要点2:厨房自动灭火装置的设置形式(P322)851要点1:一定条件下的避难走道,可仅在前室设置防烟系统(P328)851要点2:应设置防烟设施的场所及部位【汇总】(P330)8.5.2要点:丁类厂房是否设置排烟设施,以车间建筑面积为单位确定(P330)852〜854要点:应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及部位【汇总】(P331)9311要点1:防火阀、排烟防火阀、排烟阀、排烟口、补风口、加压送风口的区别及应用(P335)9.3.11要点2:何谓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P335)9.3.13要点1:怎样确定防火阀的动作温度(P336)9.3.13要点2: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应顺气流方向关闭(P336)9.3.13要点3: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P336)9.3.13要点4:设置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处,要设置单独的支吊架(P337)9.3.13要点5:防火分隔墙体两侧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距墙端面不应大于200mm (P337)10.3.1要点:除本规范规定的场所外,以下场所也应设置疏散照明(P343)10.3.6要点:不应采用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P344)附录A要点1:建筑防火建筑高度和层数,与其他行业标准建筑高度的区别(P353)附录A要点2:怎样确定室外设计地面标高(P353)附录A要点3:平屋面的屋面高度,应为屋面面层高度(P354)附录A要点4: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建筑高度,可不计入女儿墙高度(P354)附录A要点5:分别计算各自建筑高度的台阶式地坪建筑,分隔防火墙上的门不能作为疏散门(P355)附录A要点6:底部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高度和室内外地面高差同时满足不计入建筑高度的条件,怎样确定建筑高度(P357)附录A要点7:同时满足两项不计入建筑层数条件的建筑,怎样计算建筑层数(P359)附录B要点:室外疏散楼梯、敞开式外廊、阳台、窗台、雨篷等,是否要纳入防火间距计算(P361)B.0.4要点:当储油柜、高低压套管等突出变压器外壁时,应从突出部件的外缘起算(P362)附录B-1:不同功能建(构)筑物防火间距适用规范一览表(P364)附录29要点1:怎样确定无防火保护层的钢梁、钢柱、钢楼板和钢屋架的耐火极限(P424)附录29要点2:钢结构有哪些防火保护措施,主要优缺点和选用要求(P424)附录29要点3:怎样确定防火涂料的施涂厚度(P42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51.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的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节选3.民用建筑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本日志内容很长,多图慎入)--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娱乐餐饮场所设计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连层小商铺的设置要求(含商业服务网点)6.防火卷帘的使用不再“随心所欲”7.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将要求设置避难层、喷淋入户8.关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要求9.液氧储罐的防火设计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0.地下仓库在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防火设计要求11.消防登高救援车救援高度的局限12."电缆"在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条文及其解释汇总13.“防火隔断”有关消防设计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4.有顶棚的步行街消防设计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5.“防火封堵”在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含强制性条文16.供暖设计中应考虑的消防规范要求--含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7.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含地下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8.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设置防烟设施的场所要求(前室、合用前室的开窗设置要求又提高了)-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厂房内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的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1.疏散楼梯(含室外楼梯)的设计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2.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3.疏散楼梯禁止平面转换--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4.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间)的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5.《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等三部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相继发布实施26.配电线路敷设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7.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尺寸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8.消防车满荷载重量及扑救需要的场地尺寸范围29.消防用电设备的防火安全和使用的可靠性--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0.消防用电设备/备用消防电源的设置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1.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等连续供电时间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2.消防供电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供电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3.高层病房楼应设置避难间--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4.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5."天桥"在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36.剧场、礼堂、体育馆等疏散门的消防设计要求37.公共建筑内房间疏散门的设置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8.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隔墙耐火极限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9.厂房外附设化学易燃物品的设备,其外壁与相邻厂房室外附设设备的外壁或相邻厂房的防火间距---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0.轻便消防水龙/消防软管卷盘的设置场所--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1.住宅内设置火灾报警的要求从严了--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2.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3.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均应设置灭火救援窗--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4.疏散门的设置都是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5.建筑内设置上下联通的开口时,防火分区如何划分?--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6.划分防火分区的,除了防火墙,还有啥?--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7.设备用房防火分区面积最大可以扩大到2000m2了48.体育场、剧场的观众厅,防火分区可适当增加49.建筑中重点场所的防火分隔要求(手术部、产房、儿童游乐厅、胶片室、老年人活动场所)--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住宅设置“剪刀楼梯”的要求(“三合一”前室的使用有了前提条件)--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1.27-54米的“住宅”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52.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记作安全疏散设施53.250m以上的建筑,防火设计思路更明确了54."安全出口"的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55.【裙房】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6.汽车库内的候梯厅又多了新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7.建筑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的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8.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置辅助逃生设施有了具体操作指示--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9.民用建筑内的附属库房必须要设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场所分隔了(有图示)-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0.安全出口的分散布置有讲究--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1.消防电梯必须下地下室了--强制性条文62.冷库、单层、多层丙类仓库将要求设置喷淋(强制性条文)63.厨房设置自动灭火装置的要求64.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一类高层住宅,要设置“避难间”了65.住宅户内也要计算疏散距离了(强制性条文)--别墅和复式肿么办66.浅谈连层小商铺层高5.4米的设计67.建筑中防止火灾上下层蔓延的设计--强制性条文68.幕墙-防止火灾上下层蔓延的设计--强制性条文69.户外广告牌的设置也要考虑【消防安全】70.建筑内的电梯井消防设计要求--强制性条文71.冷库的防火分隔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2.物流建筑的防火分区要求适当放宽了--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3.幼儿园、老年人建筑设置喷淋,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4.灯具的安装与选择是强制性条文了75.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如何计算76.木质结构建筑耐火极限要求77.高层公共建筑设置剪刀楼梯有明确要求了78.防火阀的设置要求--有强制性条文79.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活动场所消防设计要求进一步严格80.防火卷帘的设置要求进一步细化,没有漏洞可钻81.住宅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的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2.建筑全部以高度划分,不再有通过【楼层挑高】偷面积的机会83.消防电梯设置要求-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84.直升飞机停机坪要求8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可以3000平米-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6.建筑层数计算方式87.建筑高度计算方式有改动88.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89.排烟窗有效开启面积的计算方法-上悬窗不可以作为排烟使用90.消防车道、救援场地的规定,含图示91.消防登高车操作场地、消防救援窗口的要求92.天桥有关消防要求93.下沉广场、防火隔间、避难走道的具体做法图示94.高层病房楼避难间设计图示95.超高层公共建筑避难层做法图示96.商业服务网点做法图示--来源13J811-1《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97.步行街有关设计图示--来源13J811-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目录1总则2术语3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4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4.1一般规定4.2防火间距4.3消防车道5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5.1防火和防烟分区5.2防火墙、隔墙和楼板5.3电梯井和管道井5.4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5.5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6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一般规定6.2疏散楼梯间和楼梯6.3消防电梯7消防给水和灭火设备7.1一般规定7.2消防用水量7.3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7.4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7.5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泵7.6灭火设备8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8.1一般规定8.2自然排烟8.3机械防烟8.4机械排烟8.5通风和空气调节9电气9.1消防电源及其配电9.2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9.3灯具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广播和消防控制室9.5漏电火灾报警系统附录A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附录B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附: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361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高层民用建筑没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1年版)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1、3.0.2、3.0.8、4.1.2、4.1.3、4.1.12、4.2.7、4.3.1、6.1.1、6.1.11(1、2、3、5、6)、6.1.16、7.4.2、7.4.6(1、2、7、8)、7.6.1、7.6.2、7.6.3、7.6.4、9.1.1、9.1.4(1、2、3)、9.4.1、9.4.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GB500620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

6.2.9建筑的电梯井等竖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
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
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3建筑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6.3.5 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及防火墙处时,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围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9.1.2甲、乙类厂房的空气不应该循环使用。
丙类厂房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9.1.3为甲、乙类厂房服务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应分别布置在不同通风机房,且排风设备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
9.1.4 民用建筑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9.2.2 甲、乙类厂房(仓库)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
9.2.3 下列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1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2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生产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9.3.2 厂房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9.3.5 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
对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
GB 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新旧对比

2023年1月,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自2023年6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废止了781项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那么GB 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和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相比,有哪些条款内容发生较大变动呢,我们来看对比清单:
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的防火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5条的规定;
合建建筑的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楼板最低耐火极限统一定为2.00h,不再区分高层、非高层
6.4.4电气竖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井井壁上的检查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埋深大于10m的地下建筑或地下工程,应为甲级防火门;
1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2一层和一层半式民用机场航站楼;
3总建筑面积大于1500m²的单、多层人员密集场所;
5.1.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消防车道的坡度由“不宜大于8%”改为“不应大于10%”
放宽到车道长度大于40m时,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3.4.6高层建筑应至少沿其一条长边设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未连续布置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保证消防车的救援作业范围能覆盖该建筑的全部消防扑救面。
建筑消防14年阳台规定

建筑消防14年阳台规定
一、阳台的概念及要求:
阳台是附设于建筑物外墙设有栏杆或栏板,可供人活动的空间。
阳台是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过渡空间,不应放置可燃物。
二、阳台建筑防火要求:
1、建筑防火要求:
建筑的阳台设置部位,形成了上下层开口,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即窗槛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
(6.2.5)
通常情况下,阳台伸出部分的楼地面可以满足上述防火挑檐的要求,因此上下层房间的阳台开口之间,并不需要设置实体墙(窗槛墙)。
2、引发争议原因:
实际应用中,很多封闭阳台直接做为室内空间使用,存放可燃物的阳台存在上下层火灾蔓延风险。
因此,有观点认为,封闭阳台应采用实体栏板,且栏板的设置高度、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应满足规范有关窗槛墙的要求。
三、窗间墙、窗槛墙和防火挑檐的概念及要求:
1、窗间墙和窗槛墙是指建筑外立面开口部位之间的实体墙,通常情况下,水平(左右)方向的分隔墙体称为窗间墙,竖直(上下)方向的分隔墙体为窗槛墙。
2、防火挑檐是挑出建筑外立面,具有一定宽度和长度的防火分隔措施,防火挑檐可以防止火灾通过建筑外立面的开口(从建筑外部)在上下层间蔓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 建筑构造6.2 建筑构件和管道井6.2.5A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在建筑外墙的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防火挑檐,防火挑檐的出挑宽度不应小于1.0m,长度不应小于外墙上开口的宽度及开口两侧各延长0.5m的和;当采用高度不小于1.5m的不燃性实体墙替代时,实体墙在楼板上的高度不应小于0.6m。
【条文说明】本条是在相关实验和模拟分析及综合分析国内外规范及国内部分超高层建筑层间防火措施的基础上,作出的规定,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外立面防止火灾蔓延的可靠性。
6.2.9 建筑内的电梯井等竖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
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2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
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3 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4 建筑内的垃圾道宜靠外墙设置,垃圾道的排气口应直接开向室外,垃圾斗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应能自行关闭;5 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完整性不应低于1.002.00h,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梯层门耐火试验完整性、隔热性和热通量测定法》GB/T 27903的规定的完整性和隔热性要求。
【条文说明】本条第1、2、3款为强制性条文。
由于建筑内的竖井上下贯通一旦发生火灾,易沿竖井竖向蔓延,因此,要求采取防火措施。
电梯井的耐火极限要求,见本规范第3.2.1条和第5.1.2条的规定。
电梯层门是设置在电梯层站入口的封闭门,即梯井门。
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梯层门耐火试验》GB/T 27903的规定进行测试,并符合相应的判定标准。
建筑中的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管井是烟火竖向蔓延的通道,需采取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等防火措施分隔。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2.9 建筑内的电梯井等竖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
电梯井的井壁除设置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设置其他开口;2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
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3 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6.3.5 防烟、排烟、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的管道及建筑内的其他管道,在穿越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处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及防火墙处时,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 2.0m 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该防火分隔体的耐火极限。
9.1.2 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该循环使用。
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9.1.3 为甲、乙类厂房服务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应分别布置在不同通风机房内,且排风设备不应和其他房间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同一通风机房内。
9.1.4 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9.2.2 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
6.2.10 下列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1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2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生产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6.3.6 厂房内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9.1.5 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民用建筑防火规范防火门规范防止有消防要求的井下或建筑火灾蔓延和控制风流的安全设施,通常分为钢质和木质防火门。
防火门其实有很多种类的,比如按材料分,有木制防火门、钢制防火门等; 按使用功能分:有门禁防火门、室内防火门、防爆防火门、快锁防火门,遇火灾快开防火门、多功能防火门等;按技术分:有电子防火门等;按闭门器安装位置分:外置防火门和内置防火门;一般来说,机房,走道,车间,办公室,化工室,这些地方都是要设置带观察窗的防火门。
观察窗不超过门面积的15%,15%-30%要单独做检测报告,超过30%以上称为防火玻璃门A类防火门---完全隔热防火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同时满足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耐火等级分别为0.5h(丙级)、0.10h(乙级)、1.5h(甲级)和2.0h、3.0h。
B类防火门---部分隔热防火门,其耐火隔热性要求为0.5h,耐火完整性等级分别为1.0h、1.5h、2.0h、3.0h。
C类防火门---非隔热防火门,对其耐火隔热性没有要求,在规定的耐火时间内仅满足耐火完整性的要求,耐火完整性等级分别为1.0h、1.5h、2.0h、3.0h。
英国BS标准中,就有非隔热防火门的内容。
5.4.2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
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
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5.4.3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消防规范喷淋安装间距在门窗口处设置喷头时,喷头距洞口上表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15 厘米;距墙面的距离不宜小于 7.5 厘米,并不宜大于15 厘米。
一般情况,两个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6米不小于2.4米。
如果4个喷头平面按矩形布置,视实际情况,两喷头间最大距离不超过4.2米。
喷头一般最大间距不大于3.6米,半径不能大于1.8米。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新版规范重点学习整理

关于共用疏散楼梯
1,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疏散楼梯不得共用。 2,若要共用,前室不能共用。如图
3,疏散楼梯,宽度不能超过2.4米。超过2.4米的楼梯需要做护栏
有关建筑外墙的规定
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0m;小于1.0m时, 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0.6m的隔板。【6.2.5图示3】 实体墙、防火挑檐和隔板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均不应低于相应耐火 等级建筑外墙的要求。
关于屋顶天窗面积
建筑屋顶外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居住建筑,教学建筑,办公建筑和旅馆建筑外,其他民用建筑的屋顶应设置天
公共阳台。
关于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1,敞开楼梯,防火分区需叠加。且敞开楼梯不是安全出口,其疏散长度应从楼层计 算到地面层,其中敞开楼梯的疏散长度应按建筑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
2.设计地面,只在建筑周边做一个标高的台,当做设计地面是不允许的。
3,其他情况可设置开敞楼梯间。
关于裙房
1、建筑分类 裙房——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 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
2,公众聚集场所 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 场航站楼,会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关于重要公共建筑的定义 查看《加油加气站防火设计规范》附录C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
关于防火分区
1,设备用房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可增至2000平米一个防火分区
关于防火分区
关于最小疏散净宽度的计算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构造要求

6.1.5 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 禁穿过防火墙。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
6.1.6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必须 开设时,应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 的甲级防火门、窗。
除本规范第6.1.5条规定外的其他管道不宜穿过 防火墙,必须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 墙与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防火墙处 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当管道为 难燃及可燃材料时,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 采取防火措施。原为强制性条文。除考虑缝隙 外,还应考虑热传导的危害。
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底面基层。 当高层厂房(仓库)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的耐 火极限低于1.00h,其他建筑屋顶承重结构和屋 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0.50h时,防火墙应高出屋 面0.5m以上。其他情况时,防火墙可不高出屋面, 但应隔断至屋面结构层的底面。
6.1.1防火墙砌至屋面基层底部 防火墙应高出屋面0.5m
住宅建筑外墙上户与户的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 小于1.0m;小于1.0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 墙不小于0.6m的隔板。
防火挑檐和隔板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均不应低于 相应耐火等级建筑外墙的要求。
Performance based requirements – Example facades
6.2.3 建筑内的下列部位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 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墙体上 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或符合本规范 第6.5.3条规定的防火卷帘:
1 甲、乙类生产部位和建筑内使用丙类液体 的部位;
2 厂房内有明火和高温的部位; 3 甲、乙、丙类厂房(仓库)内布置有不同
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 4 民用建筑内的附属库房,剧场后台的辅助
注意:4米,2米是同一建筑,不同 防火分区之间为限制火灾蔓延而采 取的措施,不同建筑之间要满足防 火间距的要求。同一防火分区内, 没有要求,但楼梯间、住宅户与户 间例外,1米。楼梯间与前室没有明 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16-2014(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16-2014(2018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ac9bf1af45b307e9719790.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8月27日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和《关于调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项目计划的函》(建标[2009]94号),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的基础上,经整合修订而成。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3A、5.4.4(1、2、3、4)、5.4.4B、5.5.8、5.5.13、5.5.15、5.5.17、6.2.2、6.7.4A、7.3.1、7.3.5(2、3、4)、8.2.1、8.3.4、8.4.1、10.1.5、10.3.2、11.0.4、11.0.7(2、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7.补充了地下仓库、物流建筑、大型可燃气体储罐(区)、液氨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的防火要求,调整了液氧储罐等的防火间距。
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公安部负责日常管理,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天津消防研究所、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0.4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4.1.5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4.1.5.3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6.1.5的规定。
高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医院病房部分 24 12其它部分 30 15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30 15其它 40 20安全疏散距离表6.1.56.1.6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修订版)全文现批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1.3A、5.4.4(1、2、3、4)、5.4.4B、5.5.8、5.5.13、5.5.15、5.5.17、6.2.2、6.7.4A、7.3.1、7.3.5(2、3、4)、8.2.1、8.3.4、8.4.1、10.1.5、10.3.2、11.0.4、11.0.7(2、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注明:修订处已标亮1 总则1.0.1 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 厂房;2 仓库;3 民用建筑;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6 可燃材料堆场;7 城市交通隧道。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1.0.4 同-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
1.0.5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建筑及其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6 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1.0.7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高层建筑 high-rise building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需要重点记忆的强制性条文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需要重点记忆的强制性条文各位消防考生都知道:一级消防工程师备考必备的四个消防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这四个规范非常重要,许多内容需要考生掌握,今天优路教育整理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需要考生重点记忆的强制性条文。
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6.1.1 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框架、梁等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
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
当高层厂房(仓库)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1.00h,其他建筑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低于0.50h时,防火墙应高出屋面0.5m以上。
6.1.2 防火墙横截面中心线水平距离天窗端面小于4.0m,且天窗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
6.1.5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确需开设时,应设置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
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
6.1.7 防火墙的构造应能在防火墙任意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破坏时,不会导致防火墙倒塌。
6.2.2 医疗建筑内的手术室或手术部、产房、重症监护室、贵重精密医疗装备用房、储藏间、实验室、胶片室等,附设在建筑内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活动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分隔,墙上必须设置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6.2.4 建筑内的防火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
住宅分户墙和单元之间的墙应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6.2.5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间的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修订版全文现批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3A、5.4.41、2、3、4、5.4.4B、5.5.8、5.5.13、5.5.15、5.5.17、6.2.2、6.7.4A、7.3.1、7.3.52、3、4、8.2.1、8.3.4、8.4.1、10.1.5、10.3.2、11.0.4、11.0.72、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注明:修订处已标亮1 总则1.0.1 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1 厂房;2 仓库;3 民用建筑;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6 可燃材料堆场;7 城市交通隧道..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标准时;宜从其规定..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1.0.4 同-建筑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该建筑及其各功能场所的防火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相关规定确定..1.0.5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建筑及其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6 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严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设计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1.0.7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高层建筑 high-rise building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注: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2.1.2 裙房 podium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的附属建筑..2.1.3 重要公共建筑 important public building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2.1.4 商业服务网点 commercial facilities设置在住宅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每个分隔单元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商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2.1.5 高架仓库 high rack storage货架高度大于7m且采用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2.1.6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且不大于1/2者..2.1.7 地下室 basement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2者..2.1.8 明火地点 open flame location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2.1.9 散发火花地点 sparking site有飞火的烟囱或进行室外砂轮、电焊、气焊、气割等作业的固定地点..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性墙体..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含水并在燃烧时可产生热波作用的油品..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注: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从水枪喷嘴起至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380m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2.2 符号A——泄压面积;C——泄压比;D——储罐的直径;DN——管道的公称直径;ΔH——建筑高差;L——隧道的封闭段长度;N——人数;n——座位数;K——爆炸特征指数;V——建筑物、堆场的体积;储罐、瓶组的容积或容量;W——可燃材料堆场或粮食筒仓、席穴囤、土圆仓的储量..3 厂房和仓库3.1 火灾危险性分类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1.2 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1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2 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表3.1.3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1.4 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3.1.5 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3.2 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表3.2.1 不同耐火等级厂房和仓库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注: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 3.2.2 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3.2.3 单、多层丙类厂房和多层丁、戊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使用或产生丙类液体的厂房和有火花、赤热表面、明火的丁类厂房;其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当为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的单层丙类厂房或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单层丁类厂房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3.2.4 使用或储存特殊贵重的机器、仪表、仪器等设备或物品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2.5 锅炉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为燃煤锅炉房且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大于4t/h时;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3.2.6 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等标准的规定..3.2.7 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3.2.8 粮食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粮食筒仓可采用钢板仓..粮食平房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二级耐火等级的散装粮食平房仓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承重构件..3.2.9 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4层及4层以下的一、二级耐火等级丁、戊类地上厂房仓库的非承重外墙;当采用不燃性墙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屋面防水层宜采用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当采用可燃防水材料且铺设在可燃、难燃保温材料上时;防水材料或可燃、难燃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作为防护层..3.3 厂房或仓库的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表3.3.1 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 除麻纺厂房外;一级耐火等级的多层纺织厂房和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纺织厂房;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0.5倍;但厂房内的原棉开包、清花车间与厂房内其他部位之间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分隔;需要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3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造纸生产联合厂房;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5倍..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湿式造纸联合厂房;当纸机烘缸罩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完成工段设置有效灭火设施保护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筒仓工作塔;当每层工作人数不超过2人时;其层数不限..5 一、二级耐火等级卷烟生产联合厂房内的原料、备料及成组配方、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辅料周转、成品暂存、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等生产用房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工艺条件许可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其中制丝、储丝和卷接包车间可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工艺要求确定;但制丝、储丝及卷接包车间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进行分隔..厂房内各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之间的开口应采取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6 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10人时;平台的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内..7 “—”表示不允许..表3.3.2 仓库的层数和面积注:1 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甲、乙类仓库内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相应类别地上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2 石油库区内的桶装油品仓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规定..3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煤均化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2000m2..4 独立建造的硝酸按仓库、电石仓库、聚乙烯等高分子制品仓库、尿素仓库、配煤仓库、造纸厂的独立成品仓库;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时;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5 一、二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m2;三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2..6 一、二级耐火等级且占地面积不大于2000m2的单层棉花库房;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2..7 一、二级耐火等级冷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的规定..8 “—”表示不允许..3.3.4 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3.3.5 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内..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类厂房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 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3.3.6 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甲、乙类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其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2 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3 丁、戊类中间仓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3.3.7 厂房内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量不应大于5m3..设置中间储罐的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房间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3.8 变、配电站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时;可一面贴邻;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等标准的规定..乙类厂房的配电站确需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 3.3.9 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仓库内..办公室、休息室等严禁设置在甲、乙类仓库内;也不应贴邻..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丁类仓库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1 当建筑功能以分拣、加工等作业为主时;应按本规范有关厂房的规定确定;其中仓储部分应按中间仓库确定;1储存除可燃液体、棉、麻、丝、毛及其他纺织品、泡沫塑料等物品外的丙类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一级;2储存丁、戊类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3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要出入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丙、丁、戊类厂房仓库;其屋顶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3.4 厂房的防火间距表3.4.1 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m4 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确定..5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厂房;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6 当丙、丁、戊类厂房与丙、丁、戊类仓库相邻时;应符合本表注2、3的规定..3.4.2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表3.4.3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3.4.4 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除煤和焦炭场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且不应小于13m..3.4.5 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较高一面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2 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或洞口、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总容量不大于15m3的丙类液体储罐;当直埋于厂房外墙外;且面向储罐一面4.0m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3.4.9 一级汽车加油站、一级汽车加气站和一级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不应布置在城市建成区内..3.5 仓库的防火间距表3.5.1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注: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项物品储量不大于2t;第1、2、5、6项物品储量不大于5t时;不应小于12m;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表3.5.2 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m 注:1 单、多层戊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3.5.3 丁、戊类仓库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仓库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较高一面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2 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或洞口、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表3.5.4 粮食筒仓与其他建筑、粮食筒仓组之间的防火间距m 注:1 当粮食立筒仓、粮食浅圆仓与工作塔、接收塔、发放站为一个完整工艺单元的组群时;组内各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受本表限制..2 粮食浅圆仓组内每个独立仓的储量不应大于10000t..3.5.5 库区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3.6 厂房和仓库的防爆3.6.1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3.6.2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3.6.3 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应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尖锐碎片的材料..泄压设施的设置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的质量不宜大于60kg/m2..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取防冰雪积聚措施..3.6.4 厂房的泄压面积宜按下式计算;但当厂房的长径比大于3时;宜将建筑划分为长径比不大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式中:A——泄压面积m2;V——厂房的容积m3;表3.6.4 厂房内爆炸性危险物质的类别与泄压比规定值m2/m3注:1 长径比为建筑平面几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长尺寸与其横截面周长的积和4.0倍的建筑横截面积之比..2 K尘是指粉尘爆炸指数..3.6.5 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宜采用轻质屋面板作为泄压面积..顶棚应尽量平整、无死角;厂房上部空间应通风良好..3.6.6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和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2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其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3 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确需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应在与相邻厂房连通处采用防火材料密封..3.6.7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3.6.8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3.6.9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贴邻外墙设置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3.7 厂房的安全疏散3.7.1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3.7.2 厂房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1 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5人;2 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10人;3 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20人;4 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30人;5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不超过15人..3.7.3 地下或半地下厂房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独立安全出口..表3.7.4 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m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0m..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表3.7.5 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每100人最小疏散净宽度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3.7.6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3.8 仓库的安全疏散3.8.1 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3.8.2 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出口..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3.8.3 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3.8.4 冷库、粮食筒仓、金库的安全疏散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和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GB 50322等标准的规定..3.8.5 粮食筒仓上层面积小于1000m2;且作业人数不超过2人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3.8.7 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4 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4.1 一般规定4.1.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等;应布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布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等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4.1.2 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存放..4.1.3 液化石油气储罐组或储罐区的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实体防护墙..4.1.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4.2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表4.2.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乙、丙类液体桶装堆场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

5.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5.1.1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 民用建筑的分类注:1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2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
3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裙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
5.1.2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5.1.2的规定。
表5.1.2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注: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以木柱承重且墙体采用不燃材料的建筑,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
2 住宅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的规定执行。
5.1.3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2 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5.1.4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
5.1.5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材料。
屋面防水层宜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当采用可燃防水材料且铺设在可燃、难燃保温材料上时,防水材料或可燃、难燃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5.1.6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难燃性墙体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当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房间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难燃性墙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性墙体.二级耐火等级多层住宅建筑内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修订

修订公告(建设部公告2018第3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第35号现批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1.3A、5.4.4(1、2、3、4)、5.4.4B、5.5.8、5.5.13、5.5.15、5.5.17、6.2.2、6.7.4A、7.3.1、7.3.5(2、3、4)、8.2.1、8.3.4、8.4.1、10.1.5、10.3.2、11.0.4、11.0.7(2、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条文及具体内容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3月30日5.1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5.1.1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 民用建筑的分类注:1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2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3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裙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
【条文说明】本条对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功能、火灾危险性和扑救难易程度等进行了分类。
以该分类为基础,本规范分别在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灭火设施等方面对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实现保障建筑消防安全与保证工程建设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统一。
(1)对民用建筑进行分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将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其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宿舍建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5
1.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的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行动指南--节选
3.民用建筑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本日志内容很长,多图慎入)--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娱乐餐饮场所设计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连层小商铺的设置要求(含商业服务网点)
6.防火卷帘的使用不再“随心所欲”
7.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将要求设置避难层、喷淋入户
8.关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要求
9.液氧储罐的防火设计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0.地下仓库在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防火设计要求
11.消防登高救援车救援高度的局限
12."电缆"在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条文及其解释汇总
13.“防火隔断”有关消防设计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4.有顶棚的步行街消防设计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5.“防火封堵”在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含强制性条文
16.供暖设计中应考虑的消防规范要求--含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7.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含地下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强制性条文
-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8.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9.设置防烟设施的场所要求(前室、合用前室的开窗设置要求又提高了)-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厂房内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的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1.疏散楼梯(含室外楼梯)的设计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2.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3.疏散楼梯禁止平面转换--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4.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间)的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5.《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等三部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相继发布实施
26.配电线路敷设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7.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尺寸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8.消防车满荷载重量及扑救需要的场地尺寸范围
29.消防用电设备的防火安全和使用的可靠性--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0.消防用电设备/备用消防电源的设置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1.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等连续供电时间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2.消防供电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供电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3.高层病房楼应设置避难间--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4.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要求--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5."天桥"在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
36.剧场、礼堂、体育馆等疏散门的消防设计要求
37.公共建筑内房间疏散门的设置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8.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隔墙耐火极限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9.厂房外附设化学易燃物品的设备,其外壁与相邻厂房室外附设设备的外壁或相邻厂房的防火间距---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0.轻便消防水龙/消防软管卷盘的设置场所--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1.住宅内设置火灾报警的要求从严了--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2.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3.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均应设置灭火救援窗--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4.疏散门的设置都是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5.建筑内设置上下联通的开口时,防火分区如何划分?--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6.划分防火分区的,除了防火墙,还有啥?--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7.设备用房防火分区面积最大可以扩大到2000m2了
48.体育场、剧场的观众厅,防火分区可适当增加
49.建筑中重点场所的防火分隔要求(手术部、产房、儿童游乐厅、胶片室、老年人活动场所)--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0.住宅设置“剪刀楼梯”的要求(“三合一”前室的使用有了前提条件)--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1.27-54米的“住宅”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52.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记作安全疏散设施
53.250m以上的建筑,防火设计思路更明确了
54."安全出口"的概念有了较大的变化
55.【裙房】的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6.汽车库内的候梯厅又多了新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7.建筑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的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8.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设置辅助逃生设施有了具体操作指示--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9.民用建筑内的附属库房必须要设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场所分隔了(有图示)-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0.安全出口的分散布置有讲究--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1.消防电梯必须下地下室了--强制性条文
62.冷库、单层、多层丙类仓库将要求设置喷淋(强制性条文)
63.厨房设置自动灭火装置的要求
64.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一类高层住宅,要设置“避难间”了
65.住宅户内也要计算疏散距离了(强制性条文)--别墅和复式肿么办
66.浅谈连层小商铺层高5.4米的设计
67.建筑中防止火灾上下层蔓延的设计--强制性条文
68.幕墙-防止火灾上下层蔓延的设计--强制性条文
69.户外广告牌的设置也要考虑【消防安全】
70.建筑内的电梯井消防设计要求--强制性条文
71.冷库的防火分隔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2.物流建筑的防火分区要求适当放宽了--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3.幼儿园、老年人建筑设置喷淋,强制性条文-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4.灯具的安装与选择是强制性条文了
75.营业厅的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76.木质结构建筑耐火极限要求
77.高层公共建筑设置剪刀楼梯有明确要求了
78.防火阀的设置要求--有强制性条文
79.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活动场所消防设计要求进一步严格
80.防火卷帘的设置要求进一步细化,没有漏洞可钻
81.住宅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时的要求-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2.建筑全部以高度划分,不再有通过【楼层挑高】偷面积的机会
83.消防电梯设置要求-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84.直升飞机停机坪要求
8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可以3000平米-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6.建筑层数计算方式
87.建筑高度计算方式有改动
88.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
89.排烟窗有效开启面积的计算方法-上悬窗不可以作为排烟使用
90.消防车道、救援场地的规定,含图示
91.消防登高车操作场地、消防救援窗口的要求
92.天桥有关消防要求
93.下沉广场、防火隔间、避难走道的具体做法图示
94.高层病房楼避难间设计图示
95.超高层公共建筑避难层做法图示
96.商业服务网点做法图示--来源13J811-1《2014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
97.步行街有关设计图示--来源13J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