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史复习提纲

1、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和几个盛世。

特点: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思想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特点: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中国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与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

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仍占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

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已产生,但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日益贫困和不自由。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帝国主义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经济上: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阻碍其长远发展,严重破坏了中国近代化所必需的市场关系。

政治上: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迫使中国“开关”并剥夺关税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干预中国内政外交,联合封建保守势力镇压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

思想文化上:西方传教士披着中国外衣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活动,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在思想侵略同时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总之,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变化起了直接作用,但不是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没有造成中国社会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事实,而是使中国沦为了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侵略不可能给中国带来真正的近代文明。

4、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②教育和唤醒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

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忧患意识。

③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④推动了亚洲乃至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

主观原因:①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②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正确的策略和科学的理论指导

③中国农民的阶级局限性

5、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历史作用和失败原因(详见笔记本)

6、戊戌维新的性质、历史作用和经验教训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历史作用(详见笔记本)

经验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7、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基本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详见笔记本)

8、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主要内容、性质及其评价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评价:积极意义: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为人们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创造了条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开辟了道路。

历史局限性:①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性质以及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开端:五四运动

性质: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异同(详见笔记本)

1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特点和历史意义

条件: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

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思想基础)

特点:①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②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结合笔记本“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特色”)

历史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力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

义革命推进。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

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

了客观科能性。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标志、形式、政治基础及对国民革命的影响(详见笔记本)

1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用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统治?

13、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对你有哪些启示?

含义(详见笔记本)

启示:自己发挥

14、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为何由严重对立走向合作抗日?(详见笔记本)

15、如何正确评价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作用和溃败原因)(详见笔记本)

1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能够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原因何在?(详见笔记本)

17、如何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详见笔记本)

18、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历史意义:①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④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

响。

基本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

能创造美好未来。

1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为什么迅速走向崩溃?(详见笔记本)

20、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详见笔记本)

21、第二条战线的内涵和形成

内涵: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形成:1945年底昆明学生一二一运动

1946年12月30日北平学生抗暴运动或一二三O运动

1947年5月20日南京、北平反饥饿、反内战的五二O运动

1947年间工人罢工、城市居民抢米、农民掀起反抗国民党当局抓丁、征粮、征税的浪潮。

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新疆人民革命运动、内蒙古人民斗争

22、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哪三种建国方案?为什么人民民主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详见笔记本)

23、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