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

师:讲《赤壁赋》不能不讲乌台诗案。(板书)苏轼与王安石同一时代,两人私交甚厚,但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尤其不敢默视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几个监察御史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生1(脱口而出):为什么会叫乌台诗案?

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今天我们要学的前《赤壁赋》正记录了苏轼从失意矛盾中超脱的心路历程。

师:现在同学们一起来看课文标题赤壁赋,同学们对赋

了解多少?

生2:刚学的《诗经》六义有赋、比、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是铺陈排比。

师:说得非常好。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的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汉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至此赋被层层束缚,已无法写了。于是宋朝文人对赋进行改革,产生了文赋,突破声律对仗,自由挥洒,杂入大量散句,故称文赋。但文赋仍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客多是虚拟的,用于流露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主则用于表现作者的主导思想,他们共同反映了作者思想的矛盾困惑。

[第一环节,师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知识导入新课]

师:标题赤壁赋其实可以理解为赋赤壁,用赋的形式写赤壁。假设我们同学游览了赤壁,让你们来写赤壁,你们觉得可以写哪些内容?

生(杂然答道):自然风景、历史人物┅┅

师:那么,《赤壁赋》有没有写自然风物和历史人文?如果有,请找出相关段落。

生(杂然答道):第一段写自然景观┅┅

师:同学们齐读第一段。(生齐读。)那么有没有写历史人文的?

生(杂然答道):第三段前半部分写历史人文┅┅

师:同学们齐读第三段。(生齐读)

师:文学中,写景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3:抒情。

师:还有什么?

┅┅

师:同学们翻看课本第28面的单元提示。

生(齐声):抒情、说理。

师:抒情多是贯穿全文,说理主要在哪些段落?

生(齐声):第三段后半部分和第四段。

师:可见本文是以景-情-理(板书)来谋篇布局,因景生情,缘情悟理。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师:抒什么情?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字,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生(杂然答道):乐-悲-喜。

师:对。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

师:说什么理?古人说这里有客三悲苏子二论,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三悲。换言之,第三段有哪三层意思?可以先找出三个关键句。

生(杂然答道):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

师:而今安在哉是古今对比生悲;哀吾生之须臾是人生苦短生悲;知不可乎骤得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生悲。(板书)

师: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

生4:消极的人生观。

师:对。面对短暂的生命、面对无常的人生流露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同时认为历史英雄人物终归化为陈迹,世间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风流云散。否定历史、否定一切,流露道家的虚无主义思想。

师:同学们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可先将第四段分为两层,该分在哪里?(生齐读第四段)

生5:分在而又何羡乎后。

师:对了。第一层是针对上文的哪一句话展开驳斥,提出何羡论?

生(齐声):羡长江之无穷。

师:第二层在不必羡慕、一切随缘的基础上,提出共适论。不属于你的莫强求,属于你的尽情享用。

师:这两层是什么关系?

生(齐声):递进。

师: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生(齐声):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师: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同学们一起看第四段何羡论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

生(齐声):变与不变。

师:客主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

生(杂然答道):客是从变的角度看问题,主是从不变的角度看。

师: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于是苏子超脱进入豁达的人生大境界。多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心胸开阔,从而进入豁达乐观的人生大境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消极生死观,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试问庄子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王羲之又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

生6:王羲之是从人对社会贡献的角度看生死问题,庄子是┅┅

师:同学能回答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将以有为的积极生死观;庄子仅从生命的生物意义角度看问题,将生命物化,认为生死都只是生命的物理转化过程,它们一样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师:我来个戏说一生死,比如我家母鸡下蛋了,一个生命诞生了,对我的意义就是有蛋吃了;我将这蛋煎了,一个生命结束了,对我的意义还是有蛋吃了。庄子是将人与一切生物混为一

谈,否定了人的社会意义。

师:王羲之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但没有具体说明理由,现在请同学们帮王羲之写一段批驳庄子的文字。限时6分钟。(师巡视、指导。)

师:时间到,请几个同学展示成果。

生7:生命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在它诞生时,人们并不能感觉到什么,但生命是极具创造力的,生命在其存在过程中往往创造出远远超出生命本身的价值。所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生,延续着生命价值的创造;死,终止了生命价值的创造。它们于生命的意义是对立矛盾的,又岂能等同视之。

生8:古有庄子云:一生死,齐彭殇。这得到部分人的认同,但我不敢苟同,生死岂能相等?人生在世,当运用毕生所学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司马迁若不忍辱苟活,又哪有《史记》如日月光芒照耀历史长河?邓小平若经不起三起三落的折腾,又哪有现今的中华盛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样是死,尚且有这么大的区别,更何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