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测定

合集下载

血红蛋白测定的质量控制

血红蛋白测定的质量控制

血红蛋白测定的质量控制
1.样本:异常血浆蛋白质、高脂血症、白细胞数超过30×109/L、脂滴等可产生浊度,干扰Hb测定。

2.采血部位:部位不同,结果不同,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低(10~15)%。

3.结果分析:测定值假性增高的原因是稀释倍数不准、红细胞溶解不当、血浆中脂质或蛋白质量增加。

4.HiCN参考液:是制备标准曲线、计算K值、校准仪器和其他测定方法的重要物质。

ICSH公布了制备方法和规格,我国HiCN部级参考品质量标准为:
(1)图形扫描波峰540士1nm,波谷504~
502nm。

(2)Aλ540nm/Aλ504nm=1.590~1.630。

(3)Aλ750nm≤0.002。

(4)无菌试验:普通培养和厌氧培养阴性。

(5)精密度:随机抽样10支测定,CV≤0.5%。

(6)准确度:以WHO HiCN参考品为标准进行测定,测定值与标示值之差≤±O.5%。

(7)稳定性:3年内不变质,测定值不变。

(8)分装于棕色安瓿内,每支不少于10ml。

(9)标签应写明产品名称、批号、含量、有效期、生产日期、贮存法等。

5.质控物
(1)ACD抗凝全血:4℃可保存3~5周,用于RBC、Hb和WBC质控。

(2)进口全血质控物:用于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RBC、Hb和WBC质控。

(3)醛化半固定红细胞:4℃可保存50~60d,用于RBC、Hb质控。

(4)溶血液:用于Hb质控。

(5)冻干全血:可长期保存,用于Hb质控。

血红蛋白测定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重要性

血红蛋白测定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重要性

者的贫血症状。
03
预后评估
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较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可
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
的预后情况。
血红蛋白测定与其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
血红蛋白与炎症指标
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贫血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研究血红蛋白与其他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等)的关系 有助于深入了解贫血的病因和机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血红蛋白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血红蛋白测定的准确性
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 的重要指标,准确的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制 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确保准确性,应采用 经过校准的仪器,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并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血红蛋白测定的稳定性
稳定性对于血红蛋白测定至关重要,以确保 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稳定性,可以采用稳 定性能好的试剂和仪器,减少实验误差,确 保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 贫血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评估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密切相关,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增加 患者的死亡风险。
通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医生 可以评估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为患 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建议和生活指导。
04
血红蛋白测定在血液透 析患者中的挑战与展望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治疗效果
血红蛋白水平是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 相关。通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 质量。
血红蛋白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了解透析治疗是否有效,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还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和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

血红蛋白的检查原理是

血红蛋白的检查原理是

血红蛋白的检查原理是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称Hb)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到肺部进行排出。

血红蛋白的含量和功能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对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血红蛋白的检查原理主要是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来评估红细胞功能和血液携氧能力。

常见的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包括血红蛋白测定仪器、化学发光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红蛋白检查的原理及方法。

1. 血红蛋白测定仪器血红蛋白测定仪器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化学法或生物法测定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这些仪器通常能够在数分钟内进行快速测定,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

其中,化学法主要是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试剂在特定波长下产生颜色反应,并通过光度计测定反应产物的光密度来计算血红蛋白的含量。

生物法则是通过特定抗体与血红蛋白结合,然后通过光度计测定抗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来计算血红蛋白的含量。

这些仪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医生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2. 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是一种新型的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化学物质产生化学发光反应,通过测定发光强度来计算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无需显色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样本中的微量血红蛋白,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和医院等不同场所的应用。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患者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从而评估其贫血程度和红细胞功能状况。

这些信息对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贫血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此,血红蛋白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血红蛋白需要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常用到的测定方法就是血细胞分析仪比色法。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特殊蛋白质,其承担着向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输送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同时,血红蛋白也是让血液呈现出红色的主要蛋白质,主要是珠蛋白和血红素两个成分组成。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检测价值相似,血红蛋白的升高和降低可参考红细胞升高与降低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在人体血液中广泛存在,因此测定血红蛋白指数需要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测,因为是色素蛋白,所以临床常用到的测定方法就是比色法。

通过血细胞分析仪,就能够自动分析出血红蛋白的浓度。

男性血红蛋白计数为120-160g/L,女性血红蛋白计数为110-150g/L、新生儿血红蛋白计数为170-200g/L。

血红蛋白测定解读贫血状况

血红蛋白测定解读贫血状况

血红蛋白测定解读贫血状况血红蛋白(Hemoglobin)是人体内重要的生化指标之一,它负责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用于诊断贫血的常见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贫血,以及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详细解读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并揭示不同贫血状况的特点和可能的原因。

一、血红蛋白测定结果解读血红蛋白测定结果通常以克/升(g/L)或克/分升(g/dL)为单位进行表示。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在120-160g/L(12-16g/dL)之间,具体数值可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和生理状态而有所变化。

1. 正常范围内的血红蛋白水平如果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显示在正常范围内,那么表示该人物的血红蛋白水平处于正常健康状态。

这意味着氧气可以充分地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维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代谢活动。

2. 过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如果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显示在低于正常范围内,那么可能表明该人物患有贫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贫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 缺铁性贫血:缺铁是最常见的贫血原因之一,通常由于身体无法吸收、利用或储存足够的铁元素引起。

缺铁性贫血常见于孕妇、长期大量出血、缺乏铁元素摄入或吸收障碍的人群。

b. 遗传性贫血:遗传性贫血是由于某种遗传缺陷导致红细胞产生或功能异常。

最常见的遗传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珠蛋白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等。

c. 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是由于大量失血引起的贫血,可以是内出血(如胃肠道出血)或外伤引起的出血。

失血性贫血的治疗重点是迅速止血和补充血液。

d. 慢性疾病性贫血:某些慢性疾病如癌症、慢性肾脏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可导致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

3. 高于正常范围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血红蛋白水平也是一种异常情况,通常与脱水、高海拔环境、肺性心脏病等情况有关。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了解血液的营养状况,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

实验原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它含有铁元素,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实验采用西林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

西林法是一种经典的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它利用了草酸亚铁与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反应,生成淡紫色的铁蓝衍生物。

通过比色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材料和设备:1. 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2. 安全眼镜和手套3. 量筒、试管、移液管等常见实验器具4. 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1. 将血液样本放置于离心管中,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10分钟,获取上清血浆。

2.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将血浆与试剂按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

3. 将混合液转移至试管中,并在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度值,记录下各个浓度的吸光度值。

4. 绘制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作为横坐标,血红蛋白浓度作为纵坐标,绘制出吸光度-浓度曲线。

5. 测量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中测量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为X g/L。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测定的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贫血程度。

同时,血红蛋白浓度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疾病的恢复情况。

然而,血红蛋白浓度只是评估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血液情况。

实验结论:通过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测得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为X g/L,初步判断其贫血程度为(正常/轻/中/重)。

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实训报告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实训报告

####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2. 掌握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

4.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 二、实验原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蛋白质,主要负责氧气的运输。

血红蛋白含量是衡量血液携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该方法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与邻甲联苯胺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通过测定该化合物的吸光度来计算血红蛋白含量。

####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血浆样本- 邻甲联苯胺试剂- 盐酸- 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试管2. 实验仪器:- 邻甲联苯胺试剂- 盐酸- 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试管####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取适量血浆样本,置于试管中,用移液器加入适量的邻甲联苯胺试剂,混匀。

2. 反应:将混合后的样本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60℃,反应5分钟。

3. 冷却:将反应后的样本取出,冷却至室温。

4. 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样本的吸光度。

5. 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红蛋白含量。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根据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浆样本的测定:根据实验步骤,测定血浆样本的吸光度。

3. 血红蛋白含量的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浆样本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4. 结果分析: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正常值,分析受试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

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4. 认识到血红蛋白含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 七、实验讨论1. 影响血红蛋白含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2. 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优缺点是什么?3. 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八、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及临床意义

VS
药物
某些药物可能对血红蛋白的合成产生影响 ,如影响铁吸收、叶酸代谢的药物等。
03
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异常 的临床意义
贫血
贫血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红蛋白水平低下可能导致患者乏力、头 晕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贫血的发生可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铁缺乏、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 需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治疗。
营养干预
增加蛋白质摄入
控制水分摄入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更多的蛋白质来维 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因此应适当增加 蛋白质的摄入量。
过多的水分摄入会导致水肿和高血压 ,不利于血红蛋白的生成,因此应控 制水分摄入量。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血液透析患者可能缺乏某些维生素和 矿物质,如维生素B12、叶酸、铁等 ,因此应适当补充。
03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平衡 血红蛋白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 险。
死亡率
研究表明,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之间存在相关性,低血 红蛋白水平可能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除了贫血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外,其他因素如炎症、感染、营养不良等也可 能影响患者的死亡率。
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高 危患者应加强监测和干预。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贫血诊断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范围 时,提示贫血,需进一步检查
贫血原因。
血液系统疾病监测
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可用于监测 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系 统疾病的病情变化。
指导治疗
根据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医生 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评估疗效
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红蛋白 浓度,可评估治疗效果,指导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血红蛋白测定主要通过比色法进行,利用血红蛋白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特性,通过比较待测样本与标准品的吸光度,计算出血红蛋白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1.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箱、吸管、试管等。

2. 试剂:血红蛋白标准品、邻甲联苯胺溶液、过氧化氢溶液、醋酸溶液、生理盐水、抗凝剂等。

四、实验方法1. 标准曲线绘制(1)取6个试管,分别加入0、0.1、0.2、0.3、0.4、0.5ml血红蛋白标准品,加入生理盐水定容至1ml。

(2)向每个试管中加入2ml邻甲联苯胺溶液,混匀。

(3)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箱中,37℃水浴10分钟。

(4)取出试管,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混匀。

(5)用分光光度计在53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6)以血红蛋白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本测定(1)取静脉血2ml,加入抗凝剂,混匀。

(2)离心分离血浆,取血浆1ml。

(3)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测定吸光度。

(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y = 0.017x + 0.001。

2. 样本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血红蛋白浓度为120g/L。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2. 血红蛋白浓度是反映人体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试剂应避光保存,避免受潮、污染。

(2)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恒温水浴箱温度稳定。

(3)分光光度计应校正,确保测量准确。

(4)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便于后续分析。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血红蛋白(hemoglobin)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血红蛋白分子由四个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均含有一个铁离子,使得血红蛋白呈现出红色。

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是对血红蛋白分子的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血红蛋白的结构测定对于深入理解其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采用的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NMR)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等。

X射线晶体学是目前最常用的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血红蛋白晶体对X射线的散射进行分析,通过测定散射的强度和角度,可以得到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信息。

X射线晶体学方法可以确定血红蛋白的原子坐标和键长等参数,从而揭示其三维空间结构。

通过比较不同血红蛋白晶体的结构,可以进一步了解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核磁共振是另一种常用的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

它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分子中氢、氮、碳等原子核的共振信号,得到原子核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进一步推导出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

核磁共振方法具有非破坏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在溶液中直接观察血红蛋白的结构,为研究血红蛋白的功能和动力学提供了重要手段。

电子顺磁共振是一种基于电子自旋共振的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血红蛋白分子中的铁离子带有未成对电子自旋的特性,通过测定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可以推测出血红蛋白的结构和电子环境。

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对于研究血红蛋白的氧合和解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血红蛋白结构与氧气结合的机制。

除了上述主要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血红蛋白结构测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中。

例如,质谱法可以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质量和电荷,推测出其序列和结构信息。

光谱法可以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分子对光的吸收和发射特性,了解其分子结构和构象变化。

生物物理学方法可以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分子的动力学性质,揭示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高血红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血红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血红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血红蛋白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病,其主要特点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含量也随之升高,最终导致肝脏、心脏、肾脏等其他脏器系统功能受损,形成机体的慢性病变。

高血红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血红蛋白检测、白细胞计数、血液尿液检测等。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是高血红蛋白血症的一个重要诊断依据,它的检测结果对高血红蛋白血症的类型和病情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血红蛋白测定的标准值为男性120-150g/l,女性120-140g/l,超出该范围即认为是高血红蛋白血症。

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主要监测血液中的白细胞比例,根据白细胞的改变可以发现血液中的病毒感染,对高血红蛋白血症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正常人的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高于此标准时可能诊断为高血红蛋白血症。

3. 血液尿液检测:血液尿液检测是诊断高血红蛋白血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检测红细胞、尿酸、肌酐等指标,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血尿胆碱酯等指标。

由此可以判断血液中红细胞增加是否和其他明显因素有关,鉴定其他病毒是否影响红细胞的代谢。

以上是高血红蛋白血症的三项主要诊断标准,在血液检查中,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联合其他病变特征以及病史等信息,最终判断是否是高血红蛋白血症,以便对病情作出更加专业的治疗方案。

另外,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发展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血红蛋白的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的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的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起着运输氧气的重要作用。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光学吸收测定。

测定血红蛋白的原理基于血红蛋白与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关系。

血红蛋白分子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不吸收其他波长的光。

在常见的实验条件下,尤其是在546 nm波长处,血红蛋
白会吸收尽可能多的光。

为了测定血红蛋白的浓度,通常会将血样溶解或稀释成一定体积的溶液。

然后,使用一台分光光度计或类似仪器,将光线传递到溶液中。

光经过溶液时,部分光被吸收,其余的透过溶液而达到光电检测器。

检测器通过测量透过溶液的光的强度来计算血红蛋白的浓度。

为了准确测定血红蛋白的浓度,通常会对样品进行空白校正。

这意味着使用一个不含血红蛋白的溶液进行测量,并将其吸光度值从样品的吸光度值中减去。

这样可以消除与血红蛋白无关的干扰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的来说,血红蛋白的测定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来测定其浓度。

通过光学吸收测定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红蛋白的浓度,为临床医学和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及医学意义

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及医学意义

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及医学意义血红蛋白(hemiglobin)测定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血液学检测项目,其最广泛的应用就是判断你是否贫血,虽然它不是血液细胞学检测项目,但常包含在血常规细胞学检测项目里与血液细胞学分析同时测定。

该项目以前也称为血色素测定,该项目的英文缩写是HGB或Hb,正常参考值范围如下:成年男性:120~160 g/L(12.0~16.0 g/dL)成年女性:110~150 g/L(11.0~15.0 g/dL)新生儿:170~200 g/L(17.0~20.0 g/dL)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和减低。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

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

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生理性减低: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到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发育较快,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生成不足,因而出现相对的减低,可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

孕妇在妊娠的中后期因血浆容量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老年人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可能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也称为生理性贫血,此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患有贫血性疾病或疾病导致的贫血。

3.病理性升高:(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4.病理性减低:(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引起的贫血。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原理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及原理

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色法:这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包括目视比色和光电比色两类。

其中,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具有操作简单、显色快、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为国际
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国际标准参考方法。

原理是血液中除硫化血红蛋
白(SHb)外的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和CN-结合生成
稳定的棕红色复合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其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处的吸光度,经换算即可得到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2.测铁法:原理为测定血中铁含量,再按100g血红蛋白含0.347g铁的公式换算出血红蛋白含量。

此法虽然精确,但方法复杂、费时,不可能常规使用,仅用以校正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

3.测氧法:先测定血液结合氧的能力,再按1g血红蛋白能结合1.34ml氧的公式计算出血红蛋白含量。

此法不仅繁杂费时,而且不能测定所有失去结合氧功能的血红蛋白,所以测定结果偏低而不准确。

此法已趋于被淘汰。

4.比重法:把血液滴入系列硫酸铜液瓶中,视血滴的悬浮或沉降,决定血液的比重,再由此推算出血红蛋白含量。

因此法准确性差,现已废弃。

5.特定的测定试纸法:适用于工矿、农村等基层单位使用,但准确性差。

请注意,在进行血红蛋白测定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血红蛋白的测定

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四血红蛋白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和练习沙利氏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2.实验内容或原理血液加入稀盐酸后,血红蛋白转化成不易变色的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可与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人或动物。

沙利氏血红蛋白计、酒精棉球、0.1mol/L盐酸、蒸馏水等。

4.实验步骤(1)先检查血红蛋白计的测定管和吸血管是否清洁,如不清洁则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3次)、95%酒精(2次)和乙醚(1~2次)清洗。

(2)将0.1mol/L盐酸加入测定管中至刻度“2”或“10%”处。

(3)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以采血针采血,用吸血管插入流出的血滴深处,吸血至刻度20ul处,拭净外壁,将血液立即吹入测定管的盐酸中。

反复吸吹,使吸血管中血液全部进入盐酸液中(避免起气泡)。

混匀,10min后,逐滴加入蒸馏水使液体颜色变浅,边加边混匀并与标准比色板比较,至二者颜色相同止。

(4)读出测定管内液体凹面最低处的刻度,即为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

另一方面刻度表示百分率,可参照血红蛋白计的说明换成克数以核对读数。

实验五红细胞脆性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测定红细胞膜对不同低渗溶液的渗透抵抗力.亦即测定正常动物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了解红细胞沉降率并掌握其测定方法。

了解红细胞凝集现象,并掌握测定血型的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内容:实验室可完成红细胞脆性实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的实验内容。

做到改变某些因素时的检测内容,结合实验理解红细胞脆性的概念,分析论证产生的结果。

原理:(1)通过实验了解正常的红细胞悬于等渗的血浆中,若置于高渗溶液内,则红细胞失去内部液体而皱缩,反之,置于低渗溶液内则水分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两面凹陷的圆盘型变为球型,如继续膨大,即发生破裂溶解,形成溶血。

(2)红细胞膜含有凝集原,血浆内含有凝集素。

当相应的凝集原和凝集寨相互作用时,就产生红细胞的凝集现象。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电子天平、水浴箱、电子称、低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标准枪架等。

血红蛋白 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 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血液健康状况。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它能够携带和输送氧气到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中,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血红蛋白的浓度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原理、步骤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基于血红蛋白与一种叫做氰化物的化学试剂的反应。

氰化物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一种稳定的配合物,其吸光度与血红蛋白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通过测定这种配合物的吸光度,我们可以间接地确定血红蛋白的浓度。

血红蛋白测定的步骤大致包括标本采集、血红蛋白与氰化物反应、吸光度测定以及结果计算。

首先,需要采集被测者的静脉血标本。

常用的采血部位为前臂的静脉,通过无菌的一次性针头和采血管进行采血。

采血过程中,注意要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确保样本的纯净度。

采集到的血样需要立即进行处理,避免血红蛋白在样本存放过程中的分解。

将血样置于试剂盒中,与一种叫做氰化钾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

这是因为氰化物与血红蛋白结合后,会形成一种稳定的红色配合物。

接下来,使用光度计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吸光度测定。

测定波长选择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一般为540纳米(nm)。

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值,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公式来计算血红蛋白的浓度。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血红蛋白测定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并根据仪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操作。

比如,在采血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无菌操作,避免样本被污染。

在氰化物与血红蛋白反应的步骤中,要控制反应的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反应的充分和准确性。

在测定吸光度时,还要根据仪器的要求进行波长的选择,避免干扰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血红蛋白测定可以用于评估贫血的程度,了解患者的贫血状况。

贫血是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导致供氧不足的疾病。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医生可以判断贫血的轻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光度法、电化学法、荧光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几种方法。

光度法是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血红蛋白与特定波长下的光的吸收关系,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血红蛋白的浓度。

常用的波长为540纳米,这是血红蛋白的最大吸收波长。

电化学法通过血红蛋白的电流响应来测定其浓度。

这种方法基于血红蛋白的电化学特性,当应用特定的电位和电流时,血红蛋白会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电流信号与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

电化学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

荧光法是利用荧光分子与血红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荧光分子激发后的荧光强度或寿命来推断血红蛋白的浓度。

荧光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但对仪器和操作条件要求较高。

此外,还有一些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的特殊方法。

例如静态和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血红蛋白溶液中粒子的光散射强度,从而计算血红蛋白的浓度。

还有基于质谱法的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利用质谱仪测定血红蛋白分子的质量光谱,从而推导出其浓度。

总体而言,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众多,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对测量精度、灵敏度和成本的需求。

不同的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例如临床诊断、生物学研究或质控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样本类型和处理过程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血红蛋白浓度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红蛋白,这个听起来就像是科学家们在做魔法,实际上却是个相对简单的过程。

先别被名字吓到,咱们先来聊聊血红蛋白。

大家都知道,血红蛋白是咱们血液中那个运输氧气的小英雄,简直是身体的快递小哥,跑遍全身,把氧气送到每一个角落。

没有它,咱们可就真得喘气喘得难受了。

说到分光光度法,简单来说,就是用光来“探测”咱们血红蛋白的数量。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很亮的地方,阳光照在你身上,光线透过你的身体,分光光度计就像个调皮的小朋友,拿着光线来测量,看看你身体里的血红蛋白到底有多少。

这个过程其实有点像玩游戏,光线是游戏里的道具,而咱们的血液则是关卡,只有通过“关卡”才能获得分数,嘿,分数就是血红蛋白的浓度!在实验室里,咱们先要准备一些样本。

找点血,没事儿,别紧张,这只是个小小的针扎,跟蚊子叮咬没什么区别。

然后,咱们把这些血液样本放到一个小小的试管里,接着加入一些特殊的试剂。

这些试剂就像是血红蛋白的“玩伴”,会和它发生反应,形成一种特定颜色的溶液。

此时,咱们的分光光度计就派上用场了。

分光光度计可厉害了,能通过分析颜色的深浅来判断血红蛋白的浓度。

颜色越深,说明血红蛋白越多,像是调色板上的红色逐渐浓烈,让人看着就心情愉悦。

要是颜色淡淡的,那可得注意了,可能是缺少了点什么营养,或者生病了,身体的小警报可能会响起来。

真是像是在玩“谁是卧底”,你得根据颜色的变化找出真相。

这种方法又快又方便,绝对是现代医学的小帮手。

在医院里,医生们可忙了,时间就是金钱,分光光度法就像是一道快速的捷径,让他们能迅速得到结果。

看着那些小小的试管,就像在看着一部悬疑片,谁会是“凶手”?是贫血还是其它问题,颜色告诉你一切。

结果出来之后,医生就能根据这些信息给你制定一个“战斗”计划,看看需要补什么,吃什么,让你重回健康的轨道。

咱们也不能只依赖这个方法,毕竟身体是个复杂的系统,像一部精密的机器。

光靠一项测试可不能全面了解咱们的健康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血红蛋白测定
一、氰化高铁血红பைடு நூலகம்白测定法
【目的】 掌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HiCN) 测定方 法的原理及操作。 【原理】 在HiCN转化液中,红细胞被溶血剂破坏, 各种血红蛋白(SHb除外)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 氧化成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 化钾提供的氰根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复合 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 )。棕红色的HiCN在波 长540nm处有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处的吸 光度,再换算成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或 用HiCN参考液进行比色法测定制作标准曲线供查 阅。
二、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目的】 了解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Hb) 测定法的原理及操作。 【原理】 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具有轻度氧化作用;血液中除SHb以外的所有 血红蛋白均可与低浓度的SDS作用,亚铁血红素被 氧化成稳定的棕红色高铁血红素样复合物(SDSHb)。由于SDS-Hb的毫摩尔消光系数尚未确认, 故不能根据标本吸光度直接计算结果;需用HiCN 法及本法分别测定多份不同浓度抗凝血或溶血的 血红蛋白浓度和吸光度,以此绘制标准曲线,间 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操作】 1.加转化液 2.采血与转化 3.测定吸光度 4.计算 5.报告方式:XX g/L
【注意事项】 1.分光光度计校正。 2.HiCN转化液应以蒸馏水配制(不能用去 离子水),pH稳定在7.0~7.4;HiCN转化 液中氰化钾是剧毒品,配制转化液时要按 剧毒品管理程序操作;HbCO转化为HiCN的 速度缓慢,可适当延长转化时间或加大试 剂中K3Fe(CN)6的用量。
【操作】 1.制备标准曲线 2.测定 【注意事项】SDS液可破坏白细胞,因此对 某些血液分析仪不宜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