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从2000年的《会计法》、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的准则,到2006年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这些都代表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与时俱进。在此过程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事业单位类型复杂化、经济多元化的今天,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再立足现在找出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变革的方向。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展;变革

一、引言

1998年开始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曾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与监督工作都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运作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旧时的会计制度已难以适应现今变化复杂的市场经济活动,其弊端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革是大势所趋,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采取适当的变革方法。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

如前所述,1998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初步建立。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关于会计对象划分的进步性。在旧制度中,是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三大要素,即资金的来源、运用和结存。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改进地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五大要素,即现在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及支出。(2)会计记账方法方面的重大进步。将老旧的资金收付记账法更改为借贷记账法,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规避了旧法下的各种缺陷,同时也积极地与国际相连通。(3)独立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形成。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新制度,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规范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着。逐渐地脱离行政色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化的参与者与竞争者。(4)确立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在1998年的会计准则出台之前,事业单位是以预算的资金活动为会计主体的,这样使得单位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与动力,仅仅是代表国家财政的报销单位。1998年准则出台后,明确了事业单位是会计主体的这一概念,有利于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仍需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会计制度统一性差

自1998年我国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来,后期又陆续颁

布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医院会计制度》等一系列适用不同单位的会计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办学校、社团组织、商会等的的出现和发展,我国又出台了《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用以规范这些非国有的单位组织的会计核算。这样,在国有与非国有的事业单位中所遵循的会计制度就不同,相关的会计信息也就缺乏可比性。

2.会计目标的定位不明确

我们常说的会计目标是要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但现在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及其使用者的定位不全面。包括:对相关信息使用者范围的界定过小;对信息提供的要求过窄。这样就导致事业单位对社会公众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不能够较好较全面的得到反映,同时,单位自身无法很好的了解会计主体的当前营运情况。

3.会计制度滞后、国际化程度低

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到现今已明显不能很好的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使事业单位成为相对独立发展的经济实体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现行的事业单位对事业经费的合理使用尚未有公认的模式,大多数事业单位将工作中心放在跑财政、要公费之中。此外,国际化的大趋势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现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与国际惯例存在较多差异,长期下去,也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经济

大环境。

4.会计科目的设置不规范及相关核算问题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别,加之各类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同,结果便造成各事业单位的科目是千差万别的。这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是个普遍现象,混乱的科目设置,使管理者也很难掌握可有效使用的会计信息。

我国事业单位的有关会计科目核算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相关的固定资产不按其原值及使用年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从收入中按比例提取相应的维修基金。这样就使得固定资产的净值不能在相应的会计科目中得到体现,导致资产的虚增。同时,不计提折旧,也就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盈余,不符合会计中的配比原则。且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不同于普通企业的权责发生制,而是实行收付实现制,也是违背了配比性的原则。

5.会计报表中的缺点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是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和动态的收入支出表。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支出+资产=收入+净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变成了重复反映。同时,我国事业单位的报表不包含现金流量表,不能动态地及时反映单位经营、筹资、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样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尤其是单位管理者决策的确定。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报表附注中也没有反映单位各项收支实际发生额与预

算数的差额及原因,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增加对单位的了解。

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的建议

1.界定会计目标

我国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很深,会计目标也是在“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之间争论。因为“受托责任观”实际包含于“决策有用观”之中,而逐渐在我国会计界中占有主导地位。但考虑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建议采用“受托责任观”。这样有利于反映单位实际情况和预测其现金流量;有利于会计发挥监督的职能,使决策者更好做出决策;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协调各方利益。

2.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时代已经到来,我国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进入国际市场,这也必然要求会计跟上单位发展的脚步。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国际的先进经验和较为成熟的准则。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会计环境,如多种所有制并存、东西部的发展不均衡、会计人员的素质还比较低等。

3.完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会计科目考虑了单位基本的运作状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单位的运作也会有其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会存在某些漏洞。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使得事业单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其经营成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加以改进。一是根据单位的日常事业活动所发生的收入成本来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