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篇】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0aa70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3.png)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全【6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 秦朝末年,各地⼈民纷纷举⾏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接着有项⽻和刘邦。
下⾯,讲⼀个项⽻破釜沉⾈的故事。
有⼀年,秦国的三⼗万⼈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强⼤,⾛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兵⽤蔬菜和杂⾖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举⾏宴会,⼤吃⼤喝的。
这⼀下可把项⽻的肺⽓炸啦。
他杀了宋义,⾃⼰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先派出⼀⽀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率领主⼒过漳河,解救巨⿅。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楚军⼠兵见主帅的决⼼这么⼤,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亲⾃指挥下,他们以⼀当⼗,以⼗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败。
秦军的⼏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仗不但解了巨⿅之围,⽽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篇2】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势如破⽵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全中国的愿望。
他召集⽂武⼤⾂们商量灭⼤计。
多数⼈认为,吴国还有⼀定实⼒,⼀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够的准备再说。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5e0ba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1.png)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是一个源自古代中国的成语,形容做出了不可收拾的决心,一旦做出了决定就毫不犹豫地去做,断绝后路,不容退步。
这个成语的典故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是关于一位叫做项羽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战国时期活跃于江东地区,是刘邦的对手。
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项羽率领楚军与刘邦的汉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楚军大败刘邦的军队,刘邦被迫退守荥阳。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项羽做出了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决定。
他下令将所有的船只焚毁,破釜沉舟,以表示决心。
他告诉士兵们,“今天,我们只有生存下去,没有退路可言。
我们破釜沉舟,誓死与敌人周旋,只有取胜才能生存。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感染了所有的士兵,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与项羽并肩作战,誓死不退。
这个决定最终成为了项羽军队的转折点。
在士气高昂的鼓舞下,楚军连战连胜,最终攻克了荥阳,刘邦只得败走。
项羽的军队士气高昂,一路追击,最终将刘邦逼入了垓下。
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项羽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他放过了刘邦,结果导致了后来的巨鹿之战失利,最终导致了楚汉相争的失败,项羽自刎而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破釜沉舟虽然可以激发斗志,但也需要谨慎考虑后果。
在做出决定的时候,需要充分评估形势,不可草率行事。
同时,也需要在决心之后,坚定不移地执行,不可半途而废。
只有在决心和行动的结合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破釜沉舟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那就是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也需要有破釜沉舟的精神。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毫不犹豫的行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毫不犹豫的行动,但同时也需要谨慎考虑后果,不可草率行事。
只有在决心和行动的结合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希望我们都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破釜沉舟的精神,勇往直前,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ecee96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f.png)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破釜沉舟很久以前,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破釜沉舟。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中国,齐国的将军景骞在卫国之战中,率领齐军成功击退了强大的卫国军队。
但当他战敌追击到了一江边时,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景骞下令部下破坏齐军的船只,同时破了烹食的大锅,让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直到此刻景骞跟他们解释这种行为背后的含义,他说:“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如果我们有了船,就会有很多士兵畏战而逃,因为他们可以用船作为逃生的工具。
但现在我们已经切断了后路,只有用心一致才能夺取胜利。
”景骞的这一做法成为了历史上的经典。
此后,“破釜沉舟”这个成语也因此产生了。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一旦做出了决定,就没有回头的余地。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决策的时候果断果断,坚持到底,结果取得了胜利。
而且这个故事与生活中的我们也密切相关。
今天的社会,人们往往追求轻松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很少有人愿意去付出艰辛、困苦,才能够取得成功。
多少做事的人在做到一半时犹豫不决,结果往往让人遗憾不已。
曾经有一位古代的帝王,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得以成为了一国之君。
但是起初的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将来的帝王只是个平民,他不可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只有这位古代的帝王自己深信已然,坚定不移。
于是,他就一如平时地与人交往,继续做自己的本分工作,直到最后终于能够称霸一方。
再做事之前,我们可以资讯、了解、分析、再决定,但一旦做了决定,就需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地回头,不要半途而废。
我们更应该学习那位古代的将军景骞,面对困难和困苦,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正如中山大学的蔡元培校长所说:“当你一定信心,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够真正获得成功。
对于我们来说,破釜沉舟不止仅仅在生活和工作上。
我们需要破旧立新,沉舟侯车,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现在我们的技术日新月异,有很多原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不再适合我们的这个时代,我们也需要将旧有的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全部抛却,重新选择适合这个时代的阅业和生存方式。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原文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1f49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0.png)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原文
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两位将领在垓下展开了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斗,这场战斗被称为垓下之战。
刘邦军队在战斗初期遭遇了重大挫折,士兵们纷纷想要撤退,而项羽军队则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刘邦意识到,如果继续打下去,他的军队将会溃败,自己也将身陷绝境。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破釜沉舟。
刘邦下令将军队的锅一齐打破,船只一同焚烧,以示决心。
他告诉士兵们,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有胜利,我们要么战胜敌人,要么死在战场上。
这个决策让刘邦的士兵们感到震惊和恐惧,但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决心。
士兵们明白,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与敌人拼死一战。
他们决心为了胜利而奋斗,不畏艰难困苦。
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刘邦军队顽强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多年的汉代。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源于刘邦在垓下之战中的决策,它形容的是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毫不留情地断绝退路,以显示出对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表示为了达到目标,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52ffaa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c.png)
项羽带领两万楚军,前往巨鹿营救赵王歇,对抗秦国四十万精锐主力
破釜沉舟
过程:
项羽率军到达巨鹿县,过河之后命令全部将帅士兵只留够三天旳口粮,剩余粮 食全部扔掉。而且破釜沉舟,也就是扔掉做饭用旳炊具和凿穿过河用旳军船。 这么做一方面能够减轻装备,轻装上阵,增长了军队旳机动性。但更主要旳是 让全部人意识到:这次战争有进无退,只能赢输不起,没有任何退路,所以才 干做到置之死地而后生,奋力一搏、死中求生
我们旳潜意识会无形中发达我们对困难旳恐惊,但其实困难并没有我们想象 旳那么强大和不可一世,即便它看起来有秦军主力四十万那么多,而我们目 前旳能力只有西楚军队两万人这么多,但只要相信自己,破釜沉舟,到最终, 百二秦关也终会归楚,我们也终会战胜困难,取得最终旳胜利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成果:
项羽领导旳楚军与秦军交战,将帅士兵奋力厮杀毫无惧色,九战九捷,秦将 苏角被斩杀,王离被俘,章邯狼狈而逃,秦军主力彻底崩溃
项羽领导旳楚军声势大燥,令各路诸侯闻风丧胆,项羽自此有了西楚霸王旳 称号,也在各起义军中攫取了绝正确霸主地位和权力
破釜沉舟
启示:
不要畏惧眼前旳困难,他们虽然看似强大,但只要你自己下定决心,全心全 意旳努力和付出,即便置之死地,也能死中求生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背景:
秦朝末年,酷法苛政,人民苦不堪言,陈胜、吴广领导之下,各地旳农民起 义和贵族复辟活动相继暴发
楚国贵族项羽在其叔父项梁账下担任副将,趁势崛起,并历练出反对秦国暴 政旳起义军中实力最强旳一支军队
项羽自小臂力过人,有“力拔山兮气盖世”和“彼可取而代之”旳惊世之语, 为世人所称奇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课件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186d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1.png)
破釜沉舟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我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而破釜沉 舟的学习方法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好方法。通过自主 规划学习任务、安排学习时间,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 主学习能力。
在生活中的启示
破釜沉舟的生活态度教会我们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 折和困难,如果我们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就很难克服这些困难,过上更好的生活。
06
总结与思考
对破釜沉舟的理解和反思
破釜沉舟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战争时期的成语,比喻不留退路、决心拼死一战的决心和勇气。这个成 语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破釜沉舟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有决心和勇气,不 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破釜沉舟并不是盲目冒险,而是在深思熟虑后做 出的坚定选择。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的故事背景是项羽在巨 鹿之战中与秦军决战,为了表示 决心,项羽下令破釜沉舟,表示 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决一死战。
来源和传说
《史记》记载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在 决战前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已经没有 退路,士兵们因此备受鼓舞,最终取 得了胜利。
传说故事
除了《史记》的记载外,还有一些传 说故事讲述了破釜沉舟的起源,其中 一些故事还涉及到其他的历史人物和 事件。
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个成语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破釜 沉舟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 决心和勇气。例如,在创业或完成一 项重要任务时,我们可以借鉴破釜沉 舟的精神,全力以赴,不留退路,以 取得更好的成果。
VS
同时,我们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选择。在某些情况下,留有适当的退 路或备选方案是有益的,这样可以更 好地应对变化和风险。因此,在应用 破釜沉舟的精神时,需要结合实际情 况进行权衡和考虑。
破釜成舟成语故事
![破釜成舟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43118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f.png)
破釜成舟成语故事1. 破釜沉舟啊,这可是个超级厉害的成语!就像楚霸王项羽,当年他领兵渡河去攻打秦军,竟然下令把锅都砸了,船也沉了,这是何等的决心呀!这就好比你要去参加一场重要考试,直接把所有退路都断掉,只能全力以赴,不成功便成仁,你说这是不是超有魄力!2. 破釜沉舟的故事那叫一个精彩啊!项羽那是真大胆呀,把一切后路都断了。
这就像跑步比赛,你直接把鞋子扔到终点,不给自己留一点回头的想法,只能拼命往前冲,这不就是破釜沉舟的精神嘛,你能做到吗?3. 想想破釜沉舟,多震撼啊!项羽能这么干,真的太牛了。
这就好像我们追求梦想,把所有能干扰你的东西都抛开,一心一意去实现目标。
就像学画画,把手机电脑都丢一边,专注地画,不画出个名堂不罢休,这难道不是破釜沉舟吗?4. 破釜沉舟呀,那可是超级有勇气的做法。
项羽真有胆识!这就好像你面对一个很难的挑战,咬咬牙,把所有的犹豫和害怕都甩到脑后,直接冲上去,这不正是有破釜沉舟的劲儿吗?5. 哎,破釜沉舟这个故事,真的让人热血沸腾!项羽可太猛了。
就说你想要减肥,直接把家里所有零食都扔了,告诉自己只有瘦下来才能买新的,这就是在实践破釜沉舟呀,你敢不敢?6. 破釜沉舟啊,那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项羽就是那个不一般的人。
这和你下定决心要改掉一个坏习惯一样,直接把和坏习惯有关的东西都清理掉,坚决不回头,像破釜沉舟一样坚决,能行吗?7. 讲起破釜沉舟,那可是让人赞叹不已!项羽的魄力让人佩服。
好比你想去创业,把工作辞了,资金全投进去,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这就是在走破釜沉舟的路呀,厉害吧!8.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背后是巨大的决心和勇气啊。
看看项羽,多强!这就如同遇到困难时,你不退缩,把所有能想到的借口都摒弃,一心克服困难,这就是破釜沉舟的表现啊。
总之,破釜沉舟告诉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地前行,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607bb7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1.png)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它源自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故事,讲述的是赤壁之战时刘备派遣临亭道军张苞,在敌人张允的追击下,不幸落水。
为了刺激战士们,张苞决定破坏自己的船只,用“破釜沉舟”的方式表达与敌人周旋到底的决心,最终成功战胜了敌人。
故事开始于公元208年,曹操带领庞大的北方军队,准备伐吴攻打刘备。
刘备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与曹操相抗衡,决定联合孙权一起对抗曹操。
为了布置天罗地网,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前往荆州,派遣临亭道军张苞与部分部队守卫荆州。
时逢冬季,江水冰冻,不适合大军行动。
张苞便将部队分散在河埠附近各个地方,准备过冬。
曹操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遣大将张允率军来袭。
此时,张苞正好正在河岸边搭建临时船坞,准备过江。
他急忙调集部队准备抵挡敌军进攻。
面对曹军的进攻,张苞和他的部队奋力抵抗,但是敌军实力太过强大,张苞只得带领部分士兵跳入江中,企图脱身。
然而,江水湍急,张苞不幸被水流冲走,落水江中。
张苞沉入江中,他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
面对敌人的追击,大多数人选择的可能是逃跑或者求降。
然而,张苞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他有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在最危急的时刻,张苞在江中下定决心,他决定破坏自己的船只,以表达与敌人周旋到底的决心。
他让人将所有的船只全部烧毁,灰烬漂流入江。
这一举动不仅表达了张苞的决心,更激励了士兵们不退缩、勇往直前。
曹军追到江边时,只见满江飘满了灰烬,没有任何一艘船可以使用。
与此同时,张苞奋力游到江边,狭路相逢,他带领部下奋力抵抗。
士兵们看到他们的船只化为灰烬,无处可逃的情况下,士气高涨,齐心协力,最终打败了敌人。
这个故事中的“破釜沉舟”成语成为了表达决心、豪情壮志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而是要勇往直前,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前行。
有时候,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甚至要放弃某些舒适和安稳,才能够达到更大的成功。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勇敢、坚定的领导者的力量是无穷的。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eb3a6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9.png)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破釜沉舟,是一个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成语,它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是楚国的军事将领项羽,他在与秦国作战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种非常激进的策略,这就是破釜沉舟。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战场上勇猛善战,深得士兵们的爱戴。
在与秦国的战争中,项羽率领楚军一路获得了不少胜利,但是秦国的势力依然强大,楚军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也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决定采取一种极端的战略,那就是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的故事发生在楚军攻打巨鹿的时候。
在攻城的过程中,楚军士兵们发现了一条路被秦军封锁,他们的退路被断了。
这时,项羽下令将所有的船只和锅都破坏掉,然后焚烧毁掉。
楚军士兵们看到这一幕,都感到非常惊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破坏自己的退路和补给物资。
项羽看到士兵们的疑惑,便向他们解释道,“我们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战胜秦军,要么死在这里。
既然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那么我们只有拼死一搏,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
楚军士兵们听了项羽的话,都表示愿意与他并肩作战,誓死不退。
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士兵们展开了最后的冲锋,他们奋勇杀敌,终于取得了巨鹿的胜利。
这一战,不仅让楚军士气大振,也给了秦军以沉重的打击。
破釜沉舟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为了生存和胜利,我们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不留退路,全力以赴。
这种精神,不仅在战争中有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不能畏缩退缩,而是要勇敢面对,果断行动,才能取得成功。
破釜沉舟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它告诉我们,只有敢于冒险,敢于拼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令人钦佩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破釜沉舟的精神,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破釜沉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它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不畏艰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这正是破釜沉舟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践行的信念。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及意思道理寓意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及意思道理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bf4884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f.png)
《破釜沉舟》成语故事及意思道理寓意破釜沉舟的意思是:砸锅凿沉船。
比喻战斗到底。
水壶,一种古老的壶;船,船。
破釜沉舟的道理破釜沉舟的寓意告诉我们,公元前207年,秦将张寒派秦军为主力围攻巨鹿,项羽率领楚军前来救援。
由于实力悬殊,项羽率部强渡漳水,破釜沉舟。
结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楚军打败了秦军,赢得了巨鹿之战。
其实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学习工作,都是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只有不断进取,坚定不移地向目标冲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破釜沉舟的拼音破釜沉舟的读音:pò fǔ chén zhōu破釜沉舟的近义词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造句我们遇到关键性问题时,不能拖泥带水,需要拿出~的勇气,全力以赴。
破釜沉舟的出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的故事秦末,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即位。
秦始皇称霸诸侯国,胡亥也想称霸各国。
为此,他一登基就派大将率领大军,先打垮陈胜和的起义队伍,然后渡过黄河攻打赵。
赵不是秦的对手。
结果赵退守巨鹿(今河北萍乡西南),被秦军包围,于是赵王派使者去楚国求援。
赵国的使者到楚国后,就直奔楚宫去见楚怀王,一五一十地哭诉起了秦将章邯攻打赵国的暴行……当时,项羽正好在场。
项羽怒火中烧。
他对楚怀王说道:“我们应当马上发兵救赵,我愿去跟章邯拼一个死活……”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谁知,宋轶领兵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扎营不动。
他连续46天按兵不动,不敢与秦军作战,项羽对此非常不满,要求进入决战,解决赵国的困难。
然而,宋轶希望在秦赵两军交战之后,秦军在进攻之前已经筋疲力尽了。
此时军队粮草匮乏,士卒陷入困境,而宋轶却还在一边喝酒,一边照顾自己。
看到这种情况,项羽忍无可忍,他走进营地,杀死了宋轶,声称他是一个叛徒,反对楚。
于是将士拥项羽为大将军。
项羽杀了宋轶,对楚国震动很大,他以诸侯闻名。
项羽杀了后,立即派大将英布等人率领两万大军渡过漳河,与秦国大将作战。
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破釜沉舟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11546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2.png)
破釜沉舟成语典故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破釜沉舟成语典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这是啥意思呢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这个怎么用呢事已至此,只有破釜沉舟,作最后一搏。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叫做破釜沉舟,破釜沉舟这则成语里面的釜是锅,舟是船,砸破烧饭用的锅,凿成船只,比喻不留后路,拼死一战。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被秦军团团地围住。
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率军去救援赵国,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曹县东南之后,接连46天停滞不前,项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的赵军来个里应外合,但宋义另有所谋,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筋疲力尽,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
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人,不管是谁都要被杀。
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在忍饥挨饿。
项羽忍无可忍,冲进营帐,杀了宋义,并且称他勾结齐国反楚,楚王有密令杀他。
将士们马上就拥护项羽当上了大将军。
项羽把杀宋义的事情报告了楚怀王,楚怀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正式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宋义的事惊动了楚国,并在各国有了威名,他派出将军率2万军队渡河去救巨鹿。
在获悉取得小胜并且接到增援的请求后,他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他把所有的船只都凿沉了。
孩子们,你们想想,船只都凿沉了,是不是就再也没有回去的希望了?另外它击破了烧饭用的锅,烧掉宿营的屋子,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要决心死战,没有留一点后退的打算。
这支有进无退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立刻包围了秦军,经过九次激战,截断了秦军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捉,另外一名投火自焚。
在这之前来援助赵国的各路诸侯,虽然有几路军队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与秦军交战。
楚军拼死决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大大的提高了项羽的声望。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f63a8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5.png)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范文一】破釜沉舟是一句成语,意为不留退路,豁出去拼了,它来自一个古老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有位叫做吴起的军队统帅,在战斗中,率领士兵困于敌营,狠心下令破釜沉舟,让士兵同归于尽。
这样一来,士兵们都打了狠心,竭尽全力反击敌人,最终全军胜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紧急情况时,千万不要害怕困难,更不能光想着退路,唯有敢于破釜沉舟,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写作中,着重展现故事的情节和精神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描述人物的行为着手,如吴起破釜沉舟的举动,表现出对将士勇气的尊重和感激。
同时也需要着重表达出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勇气和魄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的概念和寓意。
用词方面,需要在书写时考虑句型的运用,选用恰当的形容词、副词和动词,以便更好地解释故事的情节。
同时也需要避免语言的激烈性,以免过于强调这种勇气和破釜沉舟的精神将学习者带偏。
【范文二】“破釜沉舟”是华夏文化中的一句成语,它包含着许多的哲理和道理。
这个成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一个叫作吴起的将军,他在一场刚开始不利的战争中,机智地采取了“破釜沉舟”的方法,用一种没有退路的冒险方式,鼓励士兵拼尽全力,最终获得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宜留有逃跑的心态,必须有勇气面对突发的困难,敢于破釜沉舟。
就像这个故事描绘的那样,只有毫不留情地进攻,才能取得惊人的胜利。
在写作中,要突出故事中表现的主要思想,强调破釜沉舟不是多情、冒险无度的精神,而是一种勇往直前、不惧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是树立信心、提高自尊的表现形式。
同时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词汇,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可以用比喻、对比等技巧进行描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的逻辑严密性和文字的整洁清晰度,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精练准确。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_成语故事大全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_成语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f17de3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6.png)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做事情不要空谈理论,要付出行动,根据实际去做,不然只能一事无成。
关于破釜沉舟的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希望大家喜欢!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赵括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赵括的简介:赵括(?-前259年),嬴姓赵氏,名括。
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熟读兵书,但不晓活用。
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由于指挥错误而使得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冲阵战死,赵军四十万人尽数被秦将白起活埋。
纸上谈兵的典故: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
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
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
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
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
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
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
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
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3748d1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c.png)
破釜沉舟:项羽的霸气一搏嘿,小伙伴们,今儿个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燃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这故事啊,讲的是古代一位大英雄项羽,他为了打胜仗,那可是下了血本,连锅都砸了,船都沉了,你说狠不狠?故事得从秦朝末年说起,那时候天下大乱,老百姓苦不堪言,各路英雄好汉纷纷揭竿而起,想要推翻秦朝的暴政。
咱们的主角项羽,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力大无穷,武艺高强,天生就是当将军的料。
他带着一帮子兄弟,也加入了起义的大军。
项羽他们啊,一路打到了一个叫巨鹿的地方。
这巨鹿可不是一般的地方,秦朝的军队在这里驻扎了大量的兵力,守得跟铁桶似的。
项羽一看,这仗不好打啊,但是呢,他也没怂,心里头那股子劲儿上来了,说啥也要把这巨鹿给拿下来。
为了激励士气,项羽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召集了所有的将士,站在大营前,扯着嗓子喊:“兄弟们,咱们这次面对的可是秦朝的精锐之师,但咱们怕过吗?没有!咱们要的就是这股子不怕死的精神!现在,我项羽有个主意,咱们把做饭的锅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全沉了,只带三天的干粮,誓死与秦军决一死战!咱们没有退路了,只有胜利一条路!”将士们一听,这哪是打仗啊,这简直是玩命啊!但是呢,他们看项羽那坚定的眼神,听他那慷慨激昂的话语,心里头那股子热血也被点燃了。
是啊,横竖都是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了!于是,大家纷纷响应,砸锅的砸锅,沉船的沉船,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就这样,项羽带着这支“破釜沉舟”的军队,向巨鹿的秦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他们知道,这一仗输了,那就是死路一条,所以每个人都拼尽了全力。
项羽更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一刀一枪,所向披靡。
秦军的士兵们哪里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最终,项羽以少胜多,大破秦军,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这一战,不仅让项羽名声大噪,更让所有的起义军看到了希望。
他们知道,只要有项羽这样的领袖在,推翻秦朝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后来啊,“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了。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0243331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2.png)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意思是决心不回头的意思。
下面是一个关于破釜沉舟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国家,叫做楚国。
一天,楚王决定要攻打邻国齐国,以扩大自己的领土。
他派出了大军,希望能够征服齐国。
楚王的大军很快就到达了齐国的边境,开始了激烈的战斗。
楚军虽然勇猛,但是齐军战斗经验丰富,兵力强大,一时间楚军处于劣势。
楚王见状非常担心,他知道如果楚军建设不好,战争失败将会带来灭国之灾。
楚王决定使用一种叫做“破釜沉舟”的策略。
他下令烧毁了大军所带的所有釜,沉没了船只。
士兵们看到这一幕,都十分吃惊,觉得楚王是在杀鸡取卵,把自己逼到了绝境。
楚王让士兵们知道,他的目的是让大家明白,现在我们只有背水一战,绝不放弃的决心。
楚王告诉士兵们,只有破釜沉舟,才能唤起我们内心的强大勇气,使之战无不胜。
士兵们听了楚王的话,都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
他们互相激励,发扬着不怕牺牲的精神,奋勇向前。
楚军士气高涨,奋勇杀敌,终于战胜了齐军,取得了胜利。
楚王得知胜利的消息后,亲自去见士兵,感谢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故事传开之后,破釜沉舟这个成语便流传了下来。
它表示的是一个人不怕困难,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置于绝境,从而激发出内心的强大力量。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有时候只有将自己逼到绝境,才能激发出内心的坚定决心和毫不留情的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各种挑战,取得最终的胜利。
破釜沉舟也教导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怕困难的勇气。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不能退缩或半途而废,而是要坚定地向前,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
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怕付出牺牲,就能取得成功。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毫不留情的努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像楚王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勇往直前,最终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优秀6篇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9d6c2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0.png)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优秀6篇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6篇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希望在破釜沉舟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篇一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成语故事,都是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战术!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
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
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兵力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
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
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兵就会不战自溃。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7a1f50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f.png)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成语,它的故事源于中国战国时期。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3年,当时,秦国的将领赵高率领一支强大的秦军攻打赵国。
赵国的统治者——赵王赵武呼吁全国上下一心抵抗入侵的秦军。
赵国的部分官员十分畏惧秦军的强大,他们对抗战表示怀疑并建议放弃。
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国的将领——韩信做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决定。
韩信指挥全军,在深夜前往长平的秦军营地,他在秦军前方隐蔽地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实际上是一种表示决心的举动,它的意思是破坏自己的逃跑工具,表示无论如何都不打算后退。
当秦军第二天发现赵军破坏了船只以后,知道赵军是毫不退缩的。
这让秦军倍感震惊,他们感受到了赵军的决心和勇气。
于是,秦军开始对赵军感到畏惧,不敢轻易发动进攻。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韩信采用了一系列奇袭和诱敌深入的战术,赵军大获全胜,成功地击溃了秦军。
在这场战斗中,韩信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谋略,他以少胜多,战胜了秦军。
破釜沉舟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我们要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只有保持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我们才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做出决定之后毫不动摇,不退缩的决心和勇气。
破釜沉舟也成为了一种激励人们迎难而上的精神,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不畏困难,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决心和勇气能够改变命运。
正如韩信通过破釜沉舟的举动激发了赵军的士气,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坚定的决心和勇敢的行动改变自己的生活。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只要我们拥有破釜沉舟的精神,我们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破釜沉舟的典故
![破釜沉舟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e89d1e70af1ffc4ffe47acc5.png)
破釜沉舟的典故【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约法三章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
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
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
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
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
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
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2]鸿门宴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
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舟](https://img.taocdn.com/s3/m/1362651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0.png)
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那么下面是小编和你们分享的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破釜沉舟秦二世三年,秦军数十万攻打赵国巨鹿很急,赵国向楚怀王求救。
怀王派宋义和项羽带兵数万去解围。
大军走到安阳,忽然停止不前。
停了四十六天了。
项羽忍不住去问宋义:“现在秦军猛攻巨鹿,我们应该火速渡漳水,和赵军一起里应外合,打败秦军啊。
”宋义说:“不对!如果秦军打败赵军,我就可趁他们疲惫攻打。
如果赵军打败秦军,也用不着解什么围了。
打仗听你的,出谋划策听我的。
”这时巨鹿已经危在旦夕,宋义仍然无动于衷。
项羽大怒,杀了宋义。
军队立刻渡漳水。
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所有的渡船,打碎所有的锅,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火速赶赴巨鹿。
在巨鹿城下与秦军连续大战九次,秦军大败,赵国之围就解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破釜沉舟”的典故。
肩负解围帮困只之使命,宋义却按兵不动,欲坐收渔翁之利,实属不义。
而项羽急巨鹿之所急,在强大的秦军面前,项羽不是消极等待,而以必胜之心,断绝退路以励军心,势不可挡,实乃大勇可叹也。
后人则以此形容义无反顾的决心李泌赋棋唐朝的李泌从小非常聪敏,喜欢读书。
他有个表哥叫员椒,也非常聪明。
两个经常在一起比试学问。
员椒9岁,由于才华出众,参加童子试,被举为神童。
唐玄宗召见他说:“还有哪个神童能赶上你”员椒说:“我舅舅的儿子李泌,他的才能比我高”唐玄宗把李泌召进宫,命与自己下过棋的大臣张说考考李泌。
张说出了“方圆动静”的题目并解释:“方就是棋盘的形状,圆就是棋子的形状,动就上一象棋活了,静就是象棋死了。
”李泌不加思索:“方就是做正义要有原则,圆就是运用学问要灵活变通,动就上一施展自己的才能,静就是如愿以偿后的满意。
”唐玄宗听后大惊奇。
许多大臣对李泌发问,李泌对答如流,当时才7岁。
李泌曾经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执政时期任过高官,至宰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
以下的破釜沉舟故事欢迎参阅!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
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