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成功背后的经营与管理方案计划理念
华为企业管理模式
华为企业管理模式华为企业管理模式华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其独特的企业管理模式。
华为企业管理模式包括了公司文化、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一、公司文化1.1 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第一、进取精神、团队合作、敬业精神”,这四个价值观是华为企业文化的基石。
其中,“客户第一”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它体现了华为对客户需求的高度关注和尊重;“进取精神”则代表了华为在创新和发展上永不停歇;“团队合作”强调了团队协作和协同工作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性;“敬业精神”则代表了员工对于职责和使命感的认同。
1.2 华为的创新文化创新是华为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因此,创新文化也成为了华为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华为内部,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提供了各种支持和资源。
华为还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参与创新,例如举办创新大赛、设立创新奖项等。
二、组织架构2.1 华为的分层管理模式华为采用了分层管理模式,将公司分为多个层级,每个层级都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
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流和决策流的畅通,并能够更好地控制公司的风险。
2.2 华为的“内部市场”制度华为还采用了“内部市场”制度,即将公司内部看作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每个员工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岗位,并根据表现获得相应的奖励。
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人才培养3.1 华为的“三重培养计划”华为采用了“三重培养计划”,即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和领导力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计划,华为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并逐步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3.2 华为的“海外派遣计划”华为还通过“海外派遣计划”培养员工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该计划将员工派往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让他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结语华为企业管理模式以其独特的公司文化、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方式成为了业内瞩目的范本。
华为企业文化分析
华为企业文化分析华为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以其出色的技术和创新能力而闻名。
本文将对华为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成功的背后。
1. 使命和价值观华为的使命是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创新,为全球建设数字化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其价值观包括客户至上、团队合作、持续创新、诚信和奉献。
2. 领导力和管理风格华为强调领导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培养和激励员工来实现领导力的发展。
华为的管理风格注重结果导向和高效执行,同时倡导开放、透明和平等的沟通。
3. 创新和研发华为在创新和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并致力于推动技术进步。
公司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提供资源和支持来实现创新。
4. 员工发展和培训华为重视员工的发展,并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公司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并通过晋升和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的潜力。
5. 全球化和多元化华为的企业文化强调全球化和多元化。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员工和客户,并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团队和文化。
6. 社会责任华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来推动社会进步。
公司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并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可持续的社会。
7. 激励和奖励机制华为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公司设立了多种奖励和认可制度,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机会和员工福利。
8. 客户导向华为将客户放在首位,并致力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公司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9. 企业文化建设华为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通过各种活动和培训来传达和弘扬企业文化。
公司鼓励员工参与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10. 成就与荣誉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许多成就和荣誉,包括技术创新、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等方面的认可。
总结:华为的企业文化以客户至上、团队合作、持续创新、诚信和奉献为核心价值观,注重领导力和管理风格的发展,致力于创新和研发,重视员工发展和培训,强调全球化和多元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以客户导向为导向,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华为的管理模式[全文]
华为的管理模式[全文]华为的管理模式创新华为系列 2 全方位解码华为经营管理智慧2007年畅销读本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管理进步。
——华为总裁:任正非为什么要学习华为,一、华为令人震撼的成功。
18年前,华为只有6名员工、20000元注册资金;18年后的今天,华为年销售额达到453亿元,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研究所。
一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
即使是在世界通信巨头思科,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二、华为的自主创新精神。
在华为,这种根本性因素就是自主创新,华为的巨大成功其实就是创新精神的成功。
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的:“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华为以它在市场上的巨大成功,验证这一论述。
因此,研究和剖析华为现象,无疑可以折射出中国通信行业现代化的路标。
三、华为的这种震撼人心的成功已经不单纯是行业内学习的范本。
2007年畅销读本13></a>.管理制胜华为在管理上大力吸取西方的管理原理的精髓,创造出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2007年畅销读本独特的华为式应用管理模式:2007年畅销读本2.组织架构华为一直致力于组织管理中有关制度建设、组织结构设计、集权分权、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建设,最终打造出一个成功的现代化企业。
2007年畅销读本华为的组织架构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对于搞好企业管理,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大意义2007年畅销读本3.文化建设“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这是华为人的信念,也正是这一文化体系在不断引导着华为走向成功,成为华为不断发展的灵魂。
2007年畅销读本华为的文化建设2007年畅销读本4.内控机制市场驱动型企业管理驱动型企业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华为基本法中明确地指出华为要“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控制系统和必要的制度,确保公司战略、政策和文化的统一性”。
华为的成功是偶然的吗?
任氏华为的成功是偶然的吗?“华为何以从一个几个人的公司发展成现今的国际级航母?”“任正非作为华为的领袖是如何引领华为成功的?”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全书,发现一切迎刃而解:一、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目标。
任正非在华为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口号上。
作为总裁,任正非出差去外地,下了飞机后自己打车去酒店,从不安排接送。
因为他认为,当公司上上下下都在想着怎么招待领导讨好领导的话,又有多少精力会放在客户身上呢?当老板都如此“不拘小节”,员工们怎么会不在客户身上卖力呢?于是我们看到华为会在北极建立信号站,会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为客户服务,会在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修建通讯设施。
如此忘我的为客户服务,怎么会步走向成功呢!二、善待员工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华为能做到,与他们善待员工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任正非在华为的股份只有1.47%,而剩下的股份被7万多名员工所持有。
员工都会为公司出力,因为公司是自己的。
能把股份出让和稀释到如此地步,全世界估计也就任正非一人。
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华为变的越来越强大,强大到令思科汗颜,令爱立信为之颤抖。
同时任正非提出让“听得到炮声”的一线员工参与决策,使得决策的有效性大幅提升。
最关键的是,采用了CEO轮值制度,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平和减少派系斗争。
三、追求有“狼性”的团队华为从成立至今,共进行过两次大换血。
这两次大换血的原因都一样,就是员工的“狼性”消失了。
试想当一个年轻人在华为工作数年后,有房有车有股票了,那他还能有多少进取心和奋斗的动力呢?因此,要保持员工的进取心,就必须对团队进行换血,而换进来的员工,一定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是均有“狼性”的团队。
四、有高度的危机感华为的企业文化,或者说任正非的管理哲学,最强调的就是有高度的危机感。
他无时无刻在强调华为离倒闭不远。
当华为被福布斯评为世界500强企业时,华为的高管没有一个人为此高兴,相反,他们都在为这种情况担忧。
华为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华为的经营理念是什么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不断成长,国内市场开始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国际化的趋势也迫使企业走出国门,投资海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华为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华为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华为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只是一种“现象”,对于中国企业,其模仿与借鉴价值并不太大,但是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企业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的经营管理可归结为均衡的思想。
自2001年起,在任正非总结的华为“十大管理要点”中,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一直放在第一条。
可以讲,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企业管理哲学。
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
在经营模式方面,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把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公司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在管理模式方面,华为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企业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在内部核心价值观方面,相应地构建以高绩效为特征的企业文化。
正如任正非所言:“在这20年的痛苦磨难中,我们终于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它使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
”同样不难看出,华为所提倡的企业管理哲学核心价值观,同样将内部价值导向(艰苦奋斗)与外部价值导向(客户)有机地和均衡地结合在一起。
从整体上看,这一模式将客户价值、企业效益、管理的效率和工作的高绩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一种有效的和谐,一种动态的均衡。
可以说,华为提出的宏观商业模式与微观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经营管理动态均衡变成了有实践意义的“华为模式”。
华为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将企业管理哲学的重点定位于经营,对于一个还十分弱小的公司来讲,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公司要活下去,对以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讲,要成长壮大必须将企业的效益放在首位。
简述华为成功的因素
简述华为成功的因素每一个企业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企业主干辛勤的奋斗,但这还不够,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着他们依赖生存的成功的要素以下是店铺分享的华为成功的因素并简述,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华为成功的因素的简述1“创新”促使华为从一个弱小的、没有任何背景支持的民营企业快速地成长、扩张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过去三年以来,全球通信行业呈现出一种萎缩、低迷的状态,但华为2015年将比2014年收入增长30%以上。
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在28年里,呈现出这样几个阶段:1987年-1992年,这个阶段的华为是一个贸易类的公司。
华为的创业资本金只有21000人民币,五年时间,从3名员工发展到1992年的200多名员工。
这时候主要从事的是通信交换机产品的贸易代理。
1990年开始华为有了自己的交换机产品,但是技术和产品质量都比较低端,当时中国的通信市场主要被西方公司所占据,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华为的产品主要用于中小企业内部通信方面。
1997年-2000年,华为进入到了中小城市市场,即地级市以下的市场。
1996年开始向中国之外市场开拓,但是持续多年屡战屡败,然而华为却屡败屡战。
2000年-2004年,华为在全球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市场有了重大突破。
到今天,华为已经全面进入全球各大市场,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过去七年,华为65%以上的销售收入来自中国之外的海外市场,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未来几年的发展预测:2015年收入预期3900亿人民币,2019年收入预期1000亿美金以上。
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营公司,能够在28年内快速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依靠的是什么?在我对华为16年近距离的追踪、考察、研究过程中,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创新驱动。
“创新”促使华为从一个弱小的、没有任何背景支持的民营企业快速地成长、扩张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
2 华为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华为的理念创新最核心的是“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华为辉煌的背后,任正非高明的财务管理思想
揭秘:华为辉煌的背后,任正非高明的财务管理思想2016-03-03袁国辉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华为的财务管理独到、深刻、细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任正非先生对财务工作的期许很高,他在华为内部会议上多次就财务工作发表意见。
任总的意见高屋建瓴,总能说到紧要之处。
更难得的是任总如此说了,华为真这么做了,管理上言行一致大概只有华为如是。
下面让我们一起梳理下任总对华为财务人说过的那些话。
1“IFS是公司层面的变革,不是财经体系的变革。
如果对变革不适应,应该先削足适履。
”任总发现财务成了华为发展的障碍后,他主动给IBM的CEO彭明盛写信,希望IBM帮助华为完善财务管理。
不久,IBM精锐的财务咨询顾问团队进驻华为,启动了IFS(集成财务转型)项目。
华为IFS变革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触动的面大,很多体系和部门对此有不满与抵触。
阻力层层之下,任总站出来力挺变革。
几年后华为因此项变革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2“全球统一的会计核算和审计监控是长江的两道堤坝,只有这两道堤坝足够坚固,财经管理职能才能从容有效的开展。
”这是任总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审计监控三者关系的描述。
这一描述准确而形象,对所有企业集团财经体系建设都可适用,甚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公司财务管理是否规范的标准之一。
目前华为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和账务集中管理。
财务人员与账务处理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度的集中。
这种集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
账务集中处理至少有以下优越性:①有利于总部的监管,②有利于节省成本,③有利于细化财务分工、标准化作业,④有利于实现绩效考核公平。
会计、业务、内审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会计核算是对业务的监督,内部审计是对会计核算的监督。
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石,只有会计核算与内部审计做实了,财务数据才是可信赖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效开展,并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一句话总结,业务制造数据,会计核算数据,审计监督数据,财务使用数据。
华为管理理念精华集
华为管理理念精华集锦1、真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的期望值太高。
但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
2、以贡献定报酬,以责任定待遇。
3、专家一律从工人做起,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内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
4、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如何能做大梁;评价是会有误差的,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
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做高级领导工作。
5、技术市场化、市场技术化。
6、培养工作要实行低重心”战略。
7、繁荣的背后都充满着危机。
8、世界上我最佩服的勇士是蜘蛛,不管狂风暴雨,不畏任何艰难困苦,不管网破碎多少次,它仍孜孜的用它纤细的丝织补。
数千年来没有人去赞美蜘蛛,它们仍然勤奋,不屈不挠,生生不息。
我最欣赏的是蜜蜂,它给人们蜂蜜,尽管它多螫,人们都对它赞不绝口。
不管您如何称赞,蜜蜂仍孜孜不倦的酿蜜,天天埋头苦干,并不因为赞美产蜜少一些。
胜不骄,败不馁,从他们身上完全反射出来。
在荣誉与失败面前,平静得象一湖水,这就是华为应有的心胸与内涵。
9、管理中最难的是成本控制。
生存下去的充要条件是是否拥有市场。
没有市场就没有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低成本。
没有低成本、没有高质量,难以参与竞争,必然衰落。
10、秘书一定要有基本功,必须具备做一个文员的条件。
若一个秘书连文员都做不好,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秘书;秘书是经理的助手,是管理者的助手;秘书是可以发展、走向经理岗位的。
11、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因为围绕商业利益,所以叫企业文化,而不是其他文化或政治。
12、坚定不移地贯彻做实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13、《基本法》;有所为有所不为14、制造系统开展QC及5S活动,坚决推进ISO9000与MRPII,逐步迈向准时制生产方式;实施质量统计过程控制,推行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采购的专业化、职能化分工,推行认证、分散采购;帐务正规化,建立明晰的分层结构的模块管理构架;全面推开干部考核与员工计量工作制,按能力、业绩及贡献,合理地安排员工的报酬。
华为公司思想管理精华
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向他人学习,无论 何时何地都有自我修正与自我批评,每日三 省吾身,从中找出适合前进的思想、方法。
华为的冬天:居 安思危,不是危 言耸听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 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 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我们准备的棉袄就是现金流。冬天里就要消耗 库存的钱。消耗消耗消耗,看谁能消到最后。 就是谁消耗得最慢,谁就能活到最后。
借用这种精神来说明华为 人奋斗的理性; 我们需要热烈而镇定的情 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一切以创造价值为基础。
员工不必为自己的弱点而有太多的忧虑,而是要大 大发挥自己的优点,使自己充满自信。
正确地估计自己,才 能做出正确判断
重视自己优点的发挥, 而非改造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 点,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 人,已经很不错了。 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优 势,也多看看别人的优点, 从而减少自己心理太多的压 抑。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永远 存在的。不要去攀比,关键 是你自己的优势有没有发挥 出来。
2016光纤通讯展览会及研讨会
第41届美国光通信展OFC 2016 在世界著名的迪斯尼乐园所在地 美国阿纳海姆隆重举办,华为在 此次产业盛会上展示了骨干网、 T-SDN和新网络架构等多个光通 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 引起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满足客户需求的技术创新和积极响应世界科学进步 的不懈探索,以这两个车轮子,来推动公司的进步。
1
不能搞形式主义, 让员工聚焦工作。 ---要减少会议、
减轻考核。会议多, 是因为主管自己不 知道怎么办,心中 无主意。
2
要苦练基本功, 强化量化管理。 ---生产系统基本
华为成功的管理之道
华为成功的管理之道华为成功的管理之道一、非物质鼓励主要要管理好时机鼓励、思想鼓励。
非物质鼓励应该是让多数人变成先进,让大家看到有时机,拼命去努力。
如果只有少数人先进,被孤立起来,其实他内心是很恐惧的。
我认为金牌奖比例还是太少,华为绝大多数人是先进人物和优秀分子,愿意发钱就发钱,即使发个奖章也好。
思想鼓励不仅是指建立正确思想,还要听得进批评,否那么将来公司都听不进批评,都以“世界老大〞自居,这是不行的。
二、要攻下战略时机点,不仅靠物质鼓励,更重要是要培养战略系统思维。
未来信息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还没有想象明白,我们也没有想明白。
当年我们提出“太平洋管道〞,仅仅是在技术上领先了别人一步,获得了战略地位;在企业市场等其他方面,我们还没有获得战略地位。
ICT大数据一定有很多时机,我们一定要占据应该占据的重要时机。
现在我们攻不进“莫斯科大环〞,仅靠提高奖金包没有用,最重要因为没有建立起系统思维结构。
所以,我让大家看看诺曼底登陆,涉及三百万盟军渡过英吉利海峡,还要造港口等这么多系统工程,才表达战略胜利。
但是华为缺少思想家、战略家,很多人都想去作战,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猛打猛冲。
我们梳理出战略沙盘68个战略时机点时,就发现缺少攻占战略时机点的指挥官。
因此战略时机点拿不下来,其实跟我们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组织结构等没有做战略定位有关。
华为要产生越来越多的大思维家、战略家,今天假设不培养,到大数据时,战略时机点就可能会一个个丢掉。
我们公司为什么缺少系统性思维?因为是从小的游击战打过来的,提拔的都是务实的人,没有对务虚的人给予肯定,我们要转换,慢慢从人力资源机制中也要形成培养战略家、思想家的土壤。
三、落实获取分享制,管理好员工的分配结构,关注到公司的每个角落,让人人都能分享到公司成长的收益。
第一,薪酬鼓励的对标分析要提高合理性,要管理好拉车人和坐车人的分配比例,让拉车人比坐车人拿得多,拉车人在拉车时比不拉车的时候要拿得多。
浅谈华为的企业文化和管理
MANAGEMENT综合管理(1)风险资本投入之前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资本投入之前的风险主要是由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风险。
因此,这一时期的风险防范措施的形成应建立在如何保证风险投资商能够尽可能得到来自风险企业家和风险企业的完整、准确的信息。
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手段:①分析商业计划书;②借助中介机构推荐;③依靠专业队伍评估;④采取辛迪加投资方式;⑤采取组合投资方式;⑥采取分段投资方式;⑦采取专业化的投资方式;⑧确定风险选择原则。
(2)风险资本投入之后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资本投入之后的风险主要来自事后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同时,风险投资商还要考虑风险企业本身所面临的风险。
面对可能的风险,风险投资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风险企业形成一个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来降低风险。
主要方法有:①利用双方认可的投资契约防范风险。
包括:·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要求;·股权安排的要求;·表决权的要求。
②通过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来防范风险。
(3)选择较好的市场环境风险投资市场环境的好坏决定着风险投资防范措施实施的效果,因此,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选择一个好的市场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要看以下两点:①法律保护环境;②当地政府的鼓励政策和补偿机制。
◆[作者简介:王燕,贵州遵义人,苗族,1980年出生,黔西南民族师专教管系教师,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何谓华为文化?其实对于这个题目任正非在一篇讲话里已经给出了答案:“华为十几年来的成就只有两个字:诚信。
对客户的诚信,对社会、对政府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
诚信文化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这应该是华为文化的灵魂,诚信推动着华为的昨天,也推动着华为的今天不断向前行进着。
华为始于几个人倾囊力凑两万元钱搭伙建班,在“两间简易的平房”内运筹起了帷幄。
任正非曾说:“父母侄子与我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里”,这正是把大庆“干打垒”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地窝子”的精神移植到了深圳。
华为的治理结构:大平台管理和三权分立
华为的治理结构:大平台管理和三权分立改革开放30年,30年盛世,涌现出无数善于捕捉机会的成功企业家,也有很多昙花一现的英雄。
中国5000年的历史并没有积累任何大企业治理的经验,在2000年前,任总的讲话,大段大段的引用战争的语言,其中也有很多毛泽东思想的影子。
因为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中国有大把经验可学,如何治人,经验更是汗牛充栋。
要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企业,在中国找不到师傅,就必须眼光向外,华为请了IBM 这个师傅,也结合华为的特点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完成多次转身,一次次蜕变,迎来一次次新生。
在华为工作12年,见证和参与了华为从几亿规模的企业成长为千亿规模的国际化企业的历程,每每回忆起,心潮澎湃。
任正非就像一个战神,带领我们打赢了一个接一个的战役,扩展了一片片疆土。
历史上的战神只有两种归宿,一种是遇到大的挫折,被迫隐退,如IBM的老沃尔森;大多数的归宿就是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华为的成功除了任总的企业家精神以外,就是每个关键的转型时刻管理的进步。
持续的高速增长的张力,企业的资源似乎用到了极限,但是管理进步的拉力,两种力量拧成麻花,交织在一起,以及企业家对未来准确判断的牵引力,企业没有像德隆系、三九等那样被绷断,而是形成了完美的合力,静水潜流,总是平静地完成了一次次管理的变革,完成了一次次漂亮的转身。
多少次,外界传说华为要跨了,华为的表现又一次次让这些人失望。
1000亿收入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代表一个企业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从成立到1亿收入,华为花了5年时间;从1亿到10亿,花了3年时间;从10亿到100亿,花了4年时间;从100亿到1000亿,花了8年时间。
而中国大部份企业在这几个区间里,困顿不前,因为每个区间的突破都需要管理的进步。
华为之所以能实现飞跃,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进步和治理结构。
其核心是大平台管理和三权分立。
大平台管理中国企业一般到了100亿的规模,就会形成一个个子公司或事业部,因为高速发展的中国机会很多,企业往往选择多元化发展,进入一些似乎充满机会其实是陷阱的新领域。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华为崛起的案例分析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的华为崛起的案例分析刘凯 4016070080摘要:伴随着科技化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智能手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对于竞争极为激烈的智能手机行业而言,有一家异军突起的品国产牌,那就是华为。
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华为手机已经坐稳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的位置,成功跻身“第一集团”。
同时,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在爱立信、诺基亚大踏步后退时,华为逆势上涨。
因此,本文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别从需求、成本、效用、定价角度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崛起进行分析,从而揭开了华为集团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华为集团;智能手机一、华为崛起的原因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开发、生产电子设备与通信设备为主的公司,定位于高性价比智能手机。
华为集团主要采用互联网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了其特点,通过互联网与实体店相结合的策略,集宣传、开发、销售、售后为一体,大量削减了成本,从而获得了快速发展。
华为集团从2006年开始转向手机市场,首先,华为是做通信产品起家,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公司,进入手机市场后,同样重视研发,并且不断推出新功能的手机,有成本优势。
其次,华为销售也采用今年来火热的互联网营销,加上实体店控制,渠道广泛.除了研发和营销,其他方面华为也是进行着有利控制,以过硬的品质得到消费者认可。
特别是在同质化时代,也就是手机硬件发展难以再迅速上升,大家的配置都可以差不多的情况下,华为进行的更多实用的创新。
再加上是国产,国人支持国产,口碑相传,销量当然节节高升。
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极大提高了华为品牌的影响力。
如今,华为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成为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霸主。
二、华为崛起的管理经济学角度分析1。
需求分析(1)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导致需求增加。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其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正数,也就是消费者收入增加会加大对此类商品的需求。
华为管理体系分享
华为管理体系分享华为的管理核心思想就是尊重常识、尊重科学,首先介绍一下华为遵守的三大常识和三大理论:第一个商业常识,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常识,客户愿意买你的产品一定是你的产品好,一定是你的服务好,你围绕客户为中心开发产品,客户一定会喜欢你,一定会让你生存和发展。
第二个人性常识,就是以奋斗者为本。
给钱给多了人人都是人才,给钱给多这就是尊重人性。
我们要尊重人性,所以要让奋斗者获得合理的回报,企业自然有凝聚力。
第三个常识是组织常识,你要把它串起来,组织内部的活动要有规则和流程,这样的组织才比个人更有战斗力,这就是组织常识。
把一堆人放到一起没有逻辑、没有程序就叫乌合之众。
华为的组织体系就是靠很好的逻辑、规则方法把它串在一起了,所以组织才有战斗力。
而三大理论呢?第一个是物理学,华为经常讲压强原则,同样一个压力,极小的面积上产生极大的压强,这就是华为的专注策略。
第二个是系统论,华为用到很多系统论的方法术语,系统只有开放才能够不断更新,一潭死水很快会腐败,大海永远不会腐败的,所以才有一杯咖啡吸出世界能量,组织要靠熵减……第三个是进化论,适者生存。
企业是一个有机体,你如果产品、组织、流程、管理体系不能够不断地变化和适应的话,你的生存周期肯定会短。
所以华为1999年开始有了专门的变革组织,从1999年开始学习IBM,变革常态化,我们还有几百人上千人变革管理的队伍,不断更新公司的流程和组织。
这样公司才能够持续的发展,这三大常识三大科学就是华为管理思想的基础。
而在这个管理思想指导下建立的这套管理体系,在任总眼里就是华为公司最宝贵的东西。
“华为公司最宝贵的是无生命的体系,以规则的制度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争夺大数据流量的时代胜利”。
“我们留给华为公司的财富只有这两样,一是管理架构、流程与IT的管理体系,二是对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管理体系是什么东西?大的方面我们可以把它列五到六个。
首先是做什么?就是战略到执行体系。
年度的战略怎么样变成从上到下能承接的具体任务?就是战略到执行。
华为公司经营理念(优质参考)
华为公司经营理念华为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只是一种“现象”,对于中国企业,其模仿与借鉴价值并不太大,但是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企业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的经营管理可归结为均衡的思想。
自2001年起,在任正非总结的华为“十大管理要点”中,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一直放在第一条。
可以讲,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企业管理哲学。
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继续坚持均衡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和改良。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
通过持之以恒的改进,不断地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不断地提高人均效率”,这是华为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20年的成长与发展之路,是建立在动态地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基础之上的,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改良与改善,华为不断强化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华为的成功,也再次以中国式的案例说明,均衡的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伴随着华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华为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
其战略定位于:1.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3.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4.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从上述战略不难看出,华为的战略既关注经营(第一条),又关注管理(第二条);既关注企业外部(第一条与第四条),同时也关注企业内部(第二条与第三条)。
可以说基于其企业管理哲学的华为战略,是一个充满了均衡的战略。
在经营模式方面,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把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公司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在管理模式方面,华为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企业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在内部核心价值观方面,相应地构建以高绩效为特征的企业文化。
励志_华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华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华为成功的秘诀就是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你问我成功的原因,应该有三个。
第一是我们重视研发投入、技术和创新。
过去10年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达到250亿美元。
我们非常重视管理。
当华为还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的时候,我们的首席执行长和创始人任正非说道,我们可以学习,我们应该从其他公司学习管理经验。
因此我们对管理的投入很大。
第三个成功的因素是我们的员工持股机制。
这使得员工可以分享公司的成果。
我们有84,000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
最大的持股人是我们的创始人任正非。
他只持有公司1.4%的股份。
华为成功的秘诀——文化员工艰苦奋斗能使公司更具竞争力,这一理念并不难理解。
但华为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每位员工都能接受这一价值观却并非易事。
华为将价值观的落实纳入员工激励体系。
华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是由员工持股。
华为年报显示,任正非拥有公司接近1.4%的股份,82,471名员工持有剩余股份。
这种员工持股机制被称为“银手铐”,它与更常见的“金手铐”——期权制度有所不同。
员工持股制度背后的理念是任正非想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让大家“一起做老板,共同打天下”。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绩效优异的员工才有资格获得股票。
有学者认为,上市将导致小部分人变得非常富裕,而大多数员工会失去工作动力。
华为坚持不上市,并长期实行目前的员工持股制度,有助于确保公司始终坚持以集体奋斗为导向的价值观。
高瞻远瞩员工持股制度不仅能助力华为吸引并留住艰苦奋斗的.员工,还能使公司作出长远规划。
任正非认为这一制度也能让员工朝着他们的目标和公司长远愿景不断努力。
例如,华为通常制定5至10年发展方案,而爱立信和摩托罗拉等大多数华为友商则按照财政季度或财政年度制定计划。
民营企业的身份让华为可以制定10年发展规划,而其友商则需竭力应对资本市场的各种短期变动。
例如,华为引入了轮值CEO制度,在此制度下,由3名副董事长轮流担任CEO,轮值期为6个月。
关于华为集团经营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
关于华为集团经营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关于华为集团经营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关于华为集团经营管理模式的一些思考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工01班陈龙202*010224在华为公司近几年奇迹般的急速崛起中,华为总裁任正非依靠华为资产的大量积累和资本的快速增值,于202*年以11亿美元的身价首次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
同时在202*年7月最新发布的《财富》全球公司500强中,华为位列第351位,在202*年397位的基础上显著跃升。
透过华为业绩的大幅提升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系列的崛起的背后,必定存在着一些适用可行的“华为准则”。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大方面对我们所提到的“华为准则”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注:即对案例后面三个问题的个人看法和思考)。
(一)华为的经营管理体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华为公司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形成了既设有公司总裁,又下设公司董事会董事长的管理模式。
按照华为的管理架构设置,任正非担任公司总裁,主管公司内部事务;口才和风度俱佳的孙亚芳则担任华为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和高级副总裁,主管华为的外部工作,从此形成了“左非右芳”,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的经营管理架构体系。
在这个独特的经营管理架构体系中,任正非是委托人的身份,而孙亚芳则是一个代理人的身份,以这样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构建起了华为高层。
这种打破常规的管理架构,虽然在一些人看来有悖于“一山不能容二虎”的思维常规,但是正是这种任人唯贤,“引狼入室”的管理思维才使得华为在如此大规模的运行模式下还井井有条。
在华为总裁任正非看来,他自己不善于交流,也不喜欢出现在公共场合;而孙亚芳则风度口才颇佳,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2*年10月6日公布的“最有权势女性”年度榜单,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荣居榜首,唯一上榜的中国女性正是华为董事长孙亚芳。
《福布斯》评价说:世界的电信领域正在从西方向东方倾斜,而孙亚芳将同华为一起引领这一潮流。
华为最让竞争对手胆寒的是它严密的市场体系,而不完全是技术优势,与对手在技术上差不多的情况下,华为能通过市场获得更大的优势。
华为的治理结构:大平台管理和三权分立
华为的治理结构:大平台管理和三权分立改革开放30年,30年盛世,涌现出无数善于捕捉机会的成功企业家,也有很多昙花一现的英雄。
中国5000年的历史并没有积累任何大企业治理的经验,在2000年前,任总的讲话,大段大段的引用战争的语言,其中也有很多毛泽东思想的影子。
因为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中国有大把经验可学,如何治人,经验更是汗牛充栋。
要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企业,在中国找不到师傅,就必须眼光向外,华为请了IBM这个师傅,也结合华为的特点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完成多次转身,一次次蜕变,迎来一次次新生。
在华为工作12年,见证和参与了华为从几亿规模的企业成长为千亿规模的国际化企业的历程,每每回忆起,心潮澎湃。
任正非就像一个战神,带领我们打赢了一个接一个的战役,扩展了一片片疆土。
历史上的战神只有两种归宿,一种是遇到大的挫折,被迫隐退,如IBM的老沃尔森;大多数的归宿就是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华为的成功除了任总的企业家精神以外,就是每个关键的转型时刻管理的进步。
持续的高速增长的张力,企业的资源似乎用到了极限,但是管理进步的拉力,两种力量拧成麻花,交织在一起,以及企业家对未来准确判断的牵引力,企业没有像德隆系、三九等那样被绷断,而是形成了完美的合力,静水潜流,总是平静地完成了一次次管理的变革,完成了一次次漂亮的转身。
多少次,外界传说华为要跨了,华为的表现又一次次让这些人失望。
1000亿收入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代表一个企业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从成立到1亿收入,华为花了5年时间;从1亿到10亿,花了3年时间;从10亿到100亿,花了4年时间;从100亿到1000亿,花了8年时间。
而中国大部份企业在这几个区间里,困顿不前,因为每个区间的突破都需要管理的进步。
华为之所以能实现飞跃,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进步和治理结构。
其核心是大平台管理和三权分立。
大平台管理中国企业一般到了100亿的规模,就会形成一个个子公司或事业部,因为高速发展的中国机会很多,企业往往选择多元化发展,进入一些似乎充满机会其实是陷阱的新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成功背后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商业周刊》杂志评选出了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公司中,华为是中国唯一上榜企业。
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
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经营与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一、把握住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底线企业是什么?最简单的答案:企业是功利组织。
什么是功利?最通俗的定义是:利益。
如果上述两点成立,就可以界定:企业是追求组织利益的特定组织。
对于所有企业来讲,持续地对利益的追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创立、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基因。
在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企业是持续亏损的企业,最失败的企业家是长期为企业带来赤字的企业家,因为他们违背了企业和企业家最根本的本质。
不能赚钱的企业是被异化了的企业。
每一个企业都想赚钱,但愿望永远代替不了现实,市场经济永远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愿望,它永远垂青于那些拥有实力和功力的企业。
企业靠什么来实现自身对利益的追求?靠企业自身的“功”,即依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功力、实力和业绩,来实现对利益的追求,即以企业内部之“功力”,求外部市场之“利益”。
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在非垄断的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必须拥有内部自身的能力,才能持续地获取来自外部的利益。
也就是说,企业当前的获利水平,是由其目前所拥有的自身能力所决定的;企业未来的获利水平,是由其未来所拥有的自身能力的所决定的。
当企业缺失自身的能力而追求外部利益时,必然走向投机或机会主义。
在中国企业发展的三十年历程中,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确实为企业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机会,也有许许多多的企业确实因抓住了机会主义而获得了暂时的高回报。
但暂时的获利永远不是企业终极的目标,残酷的现实是许多企业因投机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陷入衰落,有的归于沉寂,有的走消亡,也有的因抛弃投机弥补自身的能力而重生。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性所在。
这也决定了企业不得不作出理性的选择:保持内部“功”与外部“利”的均衡。
企业内部的“功”,即企业的内部能力又可以区分为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
经营与管理是企业两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人们最熟悉的常用语,但常常被人将其等同或者混同;在实际中,我们很多的迷惑,起源于对这些基本概念及常识的错误理解。
把握经营与管理的本质,也是正确把握公司政策的重要前提。
经营,对于任何组织来讲,都是组织目的的最大化。
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赋予经营本身以下主要特征,并使得经营与管理有了本质性的差别。
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
企业的效益并不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未进入市场之前,仅仅存在理论上的效益,只有通过市场,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并被客户所认可之后,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效益。
华为提出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为客户服务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因为它是企业效益的源泉。
唯有保持经营的持续扩张,才有可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而管理的目的服从于经营的目的。
企业内部的管理并不能解决企业赚钱的课题,但它能为企业赚钱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管理就意味着高效率,管理就是与低效率作斗争的工具与手段。
实现效率最大化的目的,赋予管理本身以下主要特征,并使得管理与经营有了本质性的差别。
管理必须以工作绩效为核心。
企业的效率在内部表现为工作绩效,它包括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绩效。
效率来自于工作绩效,管理的高效率,是通过工作的高绩效体现出来的。
企业强化管理的目的,就是持续地提高组织内部每一个环节和每个人的工作绩效。
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
管理必须保证工作有效率。
管理起源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的目的,管理的使命应服从于经营的使命。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管理定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这是管理的目标,同样也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华为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聚焦于功利,在商言商,是任正非先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信条。
基于企业基本的和朴素商业逻辑,在理性和智慧的思考基础上,构建企业的发展成长理念,并始终如一地敬畏、坚守和执行之,是任征费及其领导下的华为成功的基因和内在动力。
二、经营与管理的动态均衡经营与管理在目标指向、定位与功能上是有区别的,但两者于是统一的,统一于企业这一功能组织中,作为企业的两种职能,相互依赖,共同作用,进而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客户导向下的效益是经营的核心价值观,而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
两者无疑是有差异的,但也有共性存在,两者最重要的共性在于它同属企业的两种职能。
效益与效率的共同基础是绩效。
因而它们具有共同的价值主张,这就是高绩效。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为了组织的绩效而存在,是使一个机构能够产生外部绩效的工具”。
不论是经营的高效率,还是管理的高效率,其基础都来自一个共同的价值链:外部绩效是企业效益的前提条件。
从客户角度来看,其价值观非常朴实务实,低价、优质和完善的服务。
他在选择企业时,实际上是对企业效率和绩效的选择。
因为只有实现高效率和高绩效的企业,才能符合其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客户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与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也由此而定。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就如太极八卦图,两者在其中实现了完美结合,这也就是一种均衡,这种均衡就是一种“有灰度”美。
所谓的均衡,在经济学意义上讲,就是指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每一方都同时达到了约束条件下可能实现的利益最大化目标,因而这种状态可以长期持续存在。
经营管理的结合就是:依靠管理的高效率,来实现经营上的高效益。
当然,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并不排斥企业在重点上的关注。
企业依据对方向与节奏的把握,在一定时期将重点放在经营或管理上,正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两者的均衡。
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实现这一均衡,即经营与管理是失衡的。
主要表现是过分重视经营,将全部精力聚焦于企业效益,或者将以经营替代管理,先进的经营模式与落后的管理并存。
而在现实中,一些只重经营不抓管理企业的成功或辉煌案例,为很多企业忽视管理问题提供了借口。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管理无疑是一块“短木板”。
结果是,管理蚕食了经营的效益,经营的效益因为失去管理效率的支撑,最后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持续的存在。
在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感觉、经营理念和宏伟的经营战略与经营目标;在中国,也并不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不缺少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潜力,这与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中国企业究竟缺什么?不是经营层面的经营能力,而是管理层面的管理能力,这其中包括企业的业务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知识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
所以从长远来看,仅仅有经营的辉煌永远是短暂的,只有实现了经营与管理动态均衡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三、华为的成功:均衡的发展模式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的经营管理可归结为均衡的思想。
自2001年起,任正非都要为制定“十大管理要点”,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一直放在第一条,这一条从来没变。
可以讲,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经营管理哲学。
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
没有真正领会的人,不可能有灰度的。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继续坚持均衡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和改良。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
通过持之有恒的改进,不断地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不断地提高人均效率。
”这是华为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二十年的成长与发展之路,是建立在动态地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基础之上的,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改良与改善,华为不断强化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华为的成功,也再次以中国式的案例说明,均衡的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伴随着华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华为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
其战略定位于:1.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3.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4.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从上述战略不难看出,华为的战略既关注经营(第一条),又关注管理(第二条);既关注企业外部(第一条与第四条),同时也关注企业内部(第二条与第三条)。
可以说基于其经营管理哲学的华为战略,是一个充满了均衡的战略。
在经营模式方面,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把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公司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
在管理模式方面,华为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企业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
在内部核心价值观方面,相应地构建以高绩效为特征的企业文化。
任正非总裁指出:“在这廿年的痛苦磨难中,我们终于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它使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
”同样不难看出,华为所提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样将内部价值导向(艰苦奋斗)与外部价值导向(客户)有机的和均衡地结合在一起。
从整体上看,这一模式将客户价值、企业效益、管理的效率和工作的高绩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一种有效的和谐,一种动态的均衡。
可以讲华为提出的宏观商业模式与微观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经营管理动态均衡变成了有实践意义的华为模式。
从世界一流企业的实践来看,因经营领域、服务的客户的不同,在经营模式上差异很大,但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都取得了成功,也就是说,在经营上并不存在世界一流。
但同样也会发现,那些世界领先的企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世界领先的一流的管理,并实现与经营的动态均衡。
作为比较与衡量指标,就是人均效率。
世界领先公司在许多方面不具可比性,但高于一般企业的人均效率时其优秀的主要标志。
或者说,世界一流企业的高效益的背后,是由一流管理产生的高效率支撑的。
华为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将企业的重点定位与经营,对于一个还十分弱小的公司来讲,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公司要活下去,对以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讲,要成长壮大必须将企业的效益放在首位。
97年以后,公司依据公司的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转换了战略的重点,强化内部的管理,通过引进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与一流企业接轨,通过管理的效率来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对于华为公司来讲,强化管理,推行IPD、ISC为核心的管理变革,就是补长管理的短木板,因为对华为来讲,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强化管理的目的是正如任总所言是:“变革破坏了过去的平衡,但破坏不是目的,必须要实现新的均衡,并且努力实现不断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