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认识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认识光》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记录单、滴加牛奶的水、水晶泥、烟雾、蜡烛、火柴、带孔纸板、直管、弯管等

2、学生准备:收集资料,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丰富感知

1、谈话:我们的家乡大美滕州是中国百强县,国家卫生城市,她的夜景如何呢?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

2、学生谈感受。

3、是谁把滕州的夜晚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

(学生回答)

4、如果没有光,会怎样?请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5、学生谈感受。

6、师揭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家乡滕州熟悉的真实情境,找准课堂教学的始发点,丰富学生对光的感性认识,激发探究热情。)

二、认识光源,简单分类。

1、提出问题:哪些物体会发光?(点击PPT)

2、学生举例,师随机板书

3、辨析不会发光的物体,并说说为什么?

4、揭示光源概念。(点击PPT)

5、试着给光源分类。

6、教师随机揭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概念。(点击PPT)

7、小结: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设计意图:从经验出发,走向科学建构。学生对生活中会发光的物体有一定了解,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析反光物体,从而正确认识光源的概念。)

三、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提出问题: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2、出示光现象,学生观察。(点击PPT)

3、结合现象,科学猜想。

(师随机板书直线)

4、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板书:?)进行试验探究。

5、试验验证。

(1)介绍不认识的材料,提示注意问题。

(2)PPT出示温馨出示。

(3)开始试验。

(师巡视了解学情)

6、汇报发现。

7、小结:光确实沿直线传播。

(设计意图:聚焦核心问题,开展有根据地猜想。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学生的探究活动从问题开始,通过对典型光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有据的猜想,巧破难点,明确探究方向。)

8、大显身手。

(1)师简介活动要求,点燃学生探究激情。

(2)PPT出示比赛规则。

(3)小组活动。

(4)汇报成果。

①请冠军小组介绍具体做法,并说明为什么做?

②请最后完成的小组介绍,找出慢的原因。

(5)小结:再次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9、学以致用。

(1)提出问题:你知道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吗?(点击PPT出示图片)

(2)学生回答。

(3)小结:影子形成原因。(PPT出示)

10、小吸管,大学问。

(1)提出问题:分别用直管、弯管看电视的光会有什么不同?

(2)学生活动。

(3)汇报发现。

(4)为什么大家在不同的位置上用直管都看到了电视的光?

(学生回答,师随机板书:四面八方)

(5)评价小结:通过刚出道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光原来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设计意图:设置挑战性活动,引爆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精心设置“大显身手”、“你一言,我一语”、“小吸管,大学问”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创造性问题的能力,多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顺利达成了本课的重点目标,使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哪些地方需要光?

1、提出问题:哪些地方需要光?

2、学生交流。

3、师课件补充

4、小结:光的应用广泛。

(设计意图: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光的应用,真切感受到光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五、拓展延伸

1、光是不是越多,越亮,越好呢?

2、出示PPT,认识什么是光污染。

3、课下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持续关注身边的科学,体现了科学教学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点,科学探究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师精心选择“光污染”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对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下面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

为实现“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这一备课目标,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充分调查。

本课是在三年级下册《太阳与时间》单元研究阳光和影子的关系基础上,对光学知识的继续探究。学生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这正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前概念。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科学课的学习,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光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光现象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学生并没有有意识的观察和了解。因此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成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基本只限于照明方面,可提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为课上交流做好准备。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本课将光源的分类列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光源的认识更全面。

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

1、能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科学猜想,会做光的传播探究实验;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的。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认识光源及其简单分类,知道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标对照,分析教学效果:

本次上课共有36名学生,从课堂探究过程和检测练习来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四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生动形象的学习载体。因此,提供充分而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尤为重要。立足学情,课堂上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频、典型的图片,还为学生提供了典型的探究材料,并精心设置挑战性活动,引爆学生的探究热情。所以,整堂课学生探究热情高涨,能针对观察到的光现象进行有根据的猜想,借助教师提供的典型材料进行认真地观察验证,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效促进了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从练习检测看,效果也很好。我为学生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题目,但并没有难住他们,充分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光源概念及其分类,确实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第一课,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物质世界范畴,归为能量的表现形式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