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企业管理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式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学院邓瑶02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和平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更加关注。“中国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正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中国式管理”面临的三大矛盾,为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式管理”的研究也对外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管理实践的改进提供了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中国式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特点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peaceful rise,other countrie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China.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area in recent years. On one hand, we conclud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styl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tri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y on Chinese management model offers a guideline to foreig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adjust their management conducts when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Key words:Chinese-style management;modern enterprise;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一、关于“中国式管理”理论的研究回顾
一般我们认为,管理(Manage)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4个含义: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而“中国式管理”是指基于中国企业文化和管理背景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它具有独特的自身体系和特点。
在众多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中,主要分为四种研究学派:第一种是以杜维明、成中英、余英时、许倬云等著名学者为代表,从哲学、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思考亚洲奇迹的文化根源。第二种是以萧新煌、李亦园、杨国枢等社会人类学者为代表,从中国人的心理、行为特性来思考管理问题。第三种是以徐淑英为代表的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企业管理问题,带有一定的对策研究性质。第四种是以曾仕强和苏东水为代表的学者,以发掘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来启发现代管理。前三种都是纯学院式的研究路径,后一种是咨询式的路径。
二、“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根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互相渗透,我国企业借鉴美国的法人治理结构、流程再造、六西格玛管理,借鉴日本的质量管理、精益生产方式。我们认为,中国式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包含三个来源:1、继承中国传统(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2、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3、中国企业最近几年的创新。中国式管理是三者的相互融合。
三、“中国式管理”模式的突出矛盾
中国企业在结合自身文化背景下学习西方优秀管理方法,逐渐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但这种学习模式又困于自身的局限性,在融会贯通过程中又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矛盾。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基础上,大体归纳了“中国式管理”模式产生过程中的以下三对矛盾。
(一)理性管理思想与伦理型管理思想的矛盾
探究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各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我们可以看出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重视对管理的理性分析;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强调专业化、规范化、严密化、制度化、高效化;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不断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等。也就是说,在西方管理中,法律条文重于道德教化,经济绩效重于直觉情感,职责分解重于整体效应。无论是整个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还是以明确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为内容的具体管理活动过程中,理性精神都是西方管理的核心精神。
中国管理重视感觉和经验,轻视理性和规则。这种伦理型管理思想是在长期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它一方面缺乏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缺乏市场经济的土壤,因而没有能够形成现代的科学形态。中国企业喜欢讲“大道无术”,在制度化、规范化、定量化上始终不甚积极,由于中国处于转型期,既欠缺科学管理的历史铺垫又缺乏成熟和完善的机制支撑企业发展,因此,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做长久,必须越过运行层面去关注更深层的管理问题。
迄今为止,对于中国广大普通民众来说,支配他们行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主要不是由科学、哲学等自觉的理性精神成果塑造的,而是由传统日常生活的自在的、自发的、重复性的图式和方式,潜移默化地形成的经验式的和自发的文化模式。这种自在自发的文化模式和传统的价值观念至今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人们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习惯于以经验对抗理性,以人情对抗契约和法律,这已经成为中国式管理模式构建中最大的羁绊之一。
台湾著名管理学者曾仕强曾评论道:“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因此其管理中强调专业性,重视专业知识。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其管理关注一致性,重视团体精神;而中国式管理是‘交互主义’,注重事物的变动性,即‘一切看着办’……中国式管理强调变动性,或者说是弹性,这很适合中国人的特性,但它已经具有通用价值,超越了文化与传统。由于不确定性和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完全没有弹性的科学管理或制度化管理难以适应,西方也不断出现了弹性较大的管理理论,如情境领导、权变理论等等,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不是固守单一的方式或预先确定的制度。”中国式管理的变动性体现在,中国管理思想更加倾向于一种弹性的、灵活的管理方法,而非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活动。不少学者认为,这种中方伦理型管理思想应该与西方理性管理思想相结合,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二)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矛盾
彼得·德鲁克在谈到中国的管理体系时候曾预言:“日本人的秘诀在于把现代企业变成一个家族;而中国人的秘诀是把家族企业变为现代企业——中国人正在发明自己的管理体系。”
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带有家族色彩,创业者个人风格助长了“能人经济”,其表现为两个明显的特征,强烈的控制欲望和以增加并巩固家庭财富为特征。家族企业更多是败在“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