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预学案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 •学习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

【学习指导】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 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本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作者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政策和一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旗帜鲜明地提出“拿来主义”的口号,主张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本国文化遗产),要采取占有、挑选的态度,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又要作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比论证与比喻论证①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

10 拿来主义 2 八中贺红伟《拿来主义》导学案巩义八中贺红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

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一、时代背景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

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

(综合性学习教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综合性学习教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综合性学习教案[课标导航]学习基本目标1.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提纲。

3.把握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理解“大宅子”这一段比喻论证,感受杂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形象说理的特点。

学习进步目标1.结合以前学过的鲁迅散文,对鲁迅生动、犀利的语言作一点修辞梳理。

2.和同学讨论先占有再挑选好还是先挑选再占有好,感悟鲁迅非凡的气魄与胸襟。

3.阅读更多的鲁迅杂文,思考鲁迅杂文的具体针对性与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追索它超越现实的意义。

4.探讨:我们如何做鲁迅期望的“新人”?5.尝试运用一个整体比喻的方式阐释自己的看法。

建议课时:1.5课时[基础整合]词汇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

自诩给予冠冕吝啬脑髓譬如孱头蹩进1.自诩(xǔ)给(jǐ)与吝啬(sè)脑髓(suǐ)譬(pì)如孱(càn)头蹩(bié)进2.比一比,查一查,用下列各组字组成词语诩()栩()粹()萃()炙()灸()磕()嗑()2.诩(自诩)栩(栩栩如生)粹(国粹)萃(出类拔萃)炙(残羹冷炙)灸(针灸)磕(磕头)嗑(嗑牙)3.解释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一向礼尚往来大度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摩登孱头故弄玄虚国粹3.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礼尚往来:尚,崇尚,重视。

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自诩:诩,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堂皇:很体面,很有气派。

摩登:音译词,“现代的”“时髦的”的意思。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国粹:粹,精华。

修辞积累杂文的语言以幽默讽刺为总体特点。

这种幽默讽刺效果,常通过临时改变语词的感情色彩产生,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反语相刺;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举重若轻;或庄词俚用,俚词庄用,亦庄亦谐。

看看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⑴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导学案(2)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导学案(2)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基础回顾一、基础知识检查作业。

(略)二、阅读引导((一)、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过上一节课,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

(二)、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问题1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9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这里“大宅子”、“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对“”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身体垮了,的白银大量外流,看来不是好东西,但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来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具有相似之处。

明确了“”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启发:吸食时烟枪烟灯是工具,而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

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问题2.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吸收)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读出课文中有关的阐述,不能多读,也不能少读,要恰如其分。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案(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2、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3、学习本文的对比、类比、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学习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学习思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互动过程:一、进入课文A、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谁写的诗?。

B、了解鲁迅(生答)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他在《拿来主义》中横眉的风采。

(板书)《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议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尖锐泼辣。

二、文章研读:1、整体感知《拿来主义》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一「为什么——;怎么办,现在我们就围绕此结构看看:A、什么是拿来主义?B、为什么要拿来?C、怎样拿来?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并同桌交流。

明确: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所以……”,那么拿来的原因是在什么,即为什么要拿来?b、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为乞丐;送来主义,受毒害。

所以,我们要一一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那么我们怎么拿呢?c、占有、挑选,有辨别能力。

2、具体研读①现在我们就具体了解针对不同的事物应持什么态度, 朗读第9段,完成F 面表格。

(朗读)本处用来比喻论证,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的浅显易懂。

使我们明白了如何挑选。

拿来主义究竟怎么拿,根据上面表格,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使用、存放、毁灭。

②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新人,是具有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新人。

那相反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旧人),他对待得到的东西(大宅子)又是什么样 的态度。

:物,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3、集体朗读第10节。

三、 小结:通过对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对外来文化、古 典文化、新新文化要加以区别,加以选择,保留其精华,变成自己的。

四、 练习1、 课后自由阅读文章,体悟文章中幽默讽刺、尖锐泼辣的语言风格。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拿来主义》是一篇讲述“拿来主义”思想的文章。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拿来主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一:“拿来主义”的概念何为“拿来主义”?这就要从“懒汉”的故事说起。

故事讲述一个懒汉,他总是拖延工作,不想自己做事,而是天天跟随别人要饭。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干活儿,他回答:“既然有别人已经为我搞定了,我何必做重复的工作呢?”这便是“拿来主义”的典型表现。

二:“拿来主义”的对错这种价值观对于工作的影响是消极的。

我们做事不能依赖别人,更应该做到勤奋努力,自力更生。

那么,“拿来主义”有什么好处呢?“拿来主义”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吸收各种优秀的经验,发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完成自己的目标。

三:“拿来主义”的时代背景“拿来主义”作为一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也是高中必修四将这篇文章编入教材中的原因。

8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个时期,“拿来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特别是在中国的科技领域,人们开始关注世界上其他先进技术,希望通过吸收这些“西方经验”,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四:“拿来主义”的启示“拿来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们应该学会吸收优秀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并不断地从其他国家、其他领域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拿来"必须建立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勤奋努力、创新求变、以及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竞争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五:引领趋势、勇攀高峰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成为僵硬的机器人,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新精神、以及对人生的一份真切的感悟。

《拿来主义》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课标导航]学习基本目标1.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提纲。

3.把握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理解“大宅子”这一段比喻论证,感受杂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形象说理的特点。

学习进步目标1.结合以前学过的鲁迅散文,对鲁迅生动、犀利的语言作一点修辞梳理。

2.和同学讨论先占有再挑选好还是先挑选再占有好,感悟鲁迅非凡的气魄与胸襟。

3.阅读更多的鲁迅杂文,思考鲁迅杂文的具体针对性与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追索它超越现实的意义。

4.探讨:我们如何做鲁迅期望的“新人”?5.尝试运用一个整体比喻的方式阐释自己的看法。

建议课时:1.5课时[基础整合]词汇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

自诩给予冠冕吝啬脑髓譬如孱头蹩进1.自诩(xǔ)给(jǐ)与吝啬(sè)脑髓(suǐ)譬(pì)如孱(càn)头蹩(bié)进2.比一比,查一查,用下列各组字组成词语诩()栩()粹()萃()炙()灸()磕()嗑()2.诩(自诩)栩(栩栩如生)粹(国粹)萃(出类拔萃)炙(残羹冷炙)灸(针灸)磕(磕头)嗑(嗑牙)3.解释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一向礼尚往来大度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摩登孱头故弄玄虚国粹3.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礼尚往来:尚,崇尚,重视。

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自诩:诩,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堂皇:很体面,很有气派。

摩登:音译词,“现代的”“时髦的”的意思。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国粹:粹,精华。

修辞积累杂文的语言以幽默讽刺为总体特点。

这种幽默讽刺效果,常通过临时改变语词的感情色彩产生,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反语相刺;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举重若轻;或庄词俚用,俚词庄用,亦庄亦谐。

看看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⑴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拿来主义(第2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比喻论证的方法2、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色【自主学习】◆本文题目为《拿来主义》,而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起笔?举出“学艺”上的三个例子有什么作用?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全面理清该文思路的一个关键。

鲁迅从回顾中国历史开始,意在说明从清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的失败与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在推行卖国投降政策上是一脉相承的。

而“到现在”的政府,闭关自守的“关”早就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

1927年,蒋介石上台后,勾结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出卖领土主权。

“九一八”事变后,大片国土沦丧,美英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财政经济命脉,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这些便是“送去主义”的明证。

但本文着重讲文化方面的问题,所以作者用“别的且不说罢”一转,列举“学艺”上的三个例子,说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揭露了反动政府媚外卖国成风,古今反动派由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再到投降的历史,揭示出“闭关”“送去”的危害:“闭关”误国,“送去”卖国,其后果是“送来”了侵略。

在对这惨痛的历史进行批判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即无产阶级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观点。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是对立的,形成鲜明对照,前者弊端越多批之愈深,揭之愈深,就更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

这种先破后立,为下文阐释“拿来主义”的原则并对其内涵作具体分析论证打下扎实基础,也显示出作者立论的严谨和周密。

【合作探究】1.《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的显著特点是使用比喻论证。

请找出使用了哪些比喻,并确定是如何做比的。

(重点阅读7-10自然段)(1)第8自然段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的错误态度,这位“穷青年”面对“祖上得来的一所大宅子”,作了哪几种表演?并分析它的比喻义A 不敢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怕)不敢接触B 放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怒)全盘否定C 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喜)全盘接受(2)第9自然段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拿来主义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拿来主义 导学案

拿来主义——鲁迅一、自主学习(10分钟)(一)目标呈现1、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学习比喻论证法,体会其论证效果。

3、鉴赏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4、学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方法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二)自学预检1、整体感知下面几种关于课文段落的划分方法,你认为哪种最恰当?为什么?(1)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段):破“送去主义”第二部分(第5~10段):立“拿来主义”(2)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提出问题,主张“拿来主义”第二部分(第6~9段):分析问题,阐明什么是“拿来主义”第三部分(第10段):解决问题,总结“拿来主义”(3)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我认为(只填序号)最恰当,理由:2、自练自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孱.头( ) 孱.弱( ) 自诩.( ) 脑髓.( )譬.如( ) 蹩.进( ) 国粹.( ) 给.与( )宅.子( ) 冠.冕( ) 残羹.( ) 冷炙.( )(2)解释下列词语。

(1)冠冕:(2)残羹冷炙:(3)礼尚往来:(3)填空。

因为曾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之情,也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显示了作为民主战士、文化旗手的鲁迅先生的不屈精神。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拿来主义(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积累字词基础知识3、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学习】1. 写作背景作品写于1934年,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

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 字词储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对加点的字注好拼音)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尚,崇尚、重视。

仪节:礼节。

大度:气量宽宏。

自诩.(xǔ):自我夸耀。

诩,夸耀。

给.(jǐ)与:给。

残羹.(ɡēnɡ)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

文中借指权贵们的施舍。

冠冕..(ɡuānmiǎn):“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

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吝啬.(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本文中并非贬义。

孱头..(càntou):软弱无能的人。

方言。

蹩.(bi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结构请同学们用框式图绘出文章的结构闭关主义:落后挨打破先送——古画实质:媚外、投降送去主义:举例还有——古董危害:亡国、贻害还要送——活人子孙拿来主义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破怒:放一把火烧光——昏蛋喜:接受一切——废物立“吃掉”立:占有、挑选“荐”“走散”2、归纳文章的主题文章归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一、请认真研读《新课程学习与测评》第57—58页有关作者、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及字音字形等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小题。

1.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_______________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2.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历史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还有《坟》、《热风》、《华盖集》等16部杂文集。

3.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冠冕..(____________)堂皇骨髓.(______) 蹩.(_______) 孱.头(_______)自_____(xǔ)残_____(gēng)冷_____(zhì) _____(lìn)_____(sè)_____(pì)如二、研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4.什么是“拿来主义”?“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是在哪一段开始详细论述的?5.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文章先论述了哪些“主义”?这些“主义”与“拿来主义”有6.阅读第8、9两段,思考:(1)“大宅子”比喻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2)“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7.阅读第10段,思考:(1)要做到拿来主义,需要什么条件?(2)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重要性)?8.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为了把道理说透彻,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因果论证这几种论证方法。

请你结合课文的内容简要赏析其中的一到两种论证方法。

9.运用第8题所列的论证方法的一种,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论证“我们需要‘拿来主义’”的观点。

可以使用以下的一则或多则材料:①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

大约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至今,一些国家的情报人员特别是经济情报人员,相继对我国的宣纸产地进行“探访”,千方百计地搜集我国宣纸生产技艺的情报,仿制宣纸,以获取高额经济利益。

高中语文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含答案)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第一课时)【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基础知识。

2.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与建议:结合时代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现象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冠.军()孱.头()孱.弱()蹩.进()脑髓.()吝.啬()譬.如()国粹.()给.予()供给.()度.日()揣.度()2.辨析字形并组词。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内容】一、文本探究(浏览8——10段)1、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3、阅读第 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二、脉络梳理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2.(3-5段)指出3.(6-7段)指出第二部分(8-9段)阐明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闭关主义——排外拿送去主义——媚外孱头——逃避主义来三种态度昏蛋——虚无主义主废物——投降主义义拿来主义挑选如何拿来创新三、合作探究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

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点拨:举其实例,分析。

)【课堂小结与反思】【课后作业与练习】《拿来主义》同步达标一、基础演练1.下列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董(dǒng)懂礼(dǒng)磕头(kē)溘然长逝(hâ)B玄虚(xuàn)炫目(xuàn)国粹(cuì)鞠躬尽瘁(cuì)C脑髓(suí)隧道(suì)自诩(xǔ)栩栩如生(xǔ)D孱头(càn)潺潺(chán)针灸(jiǔ)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涸辙触动辩别冠冕堂皇B娇弱勇猛蹩进山青水秀C发掘典礼砥砺礼上往来D嘉宾斑驳裨益计日程功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南部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斯坦境内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优秀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唐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阅读全文,解决本课生字词;重点: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难点:4、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并初步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并评价)二、学生诵读课文,师生正音,共同解决【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自主学习】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注音磕碰()残羹 ( ) 冷炙( ) 冠冕 ( )吝啬 ( ) 脑髓 ( ) 孱头 ( )蹩脚 ( ) 纯粹 ( ) 自诩 ( )暴殄天物()高屋建瓴()给与()2.用下列形似字组词。

诩()栩()粹()萃()炙()灸()磕()嗑()3、改正别字辨解()自栩()残羹冷灸()礼上往来()陷井()嘻笑怒骂()针贬时弊()积重难反()暴唳恣睢()祖上荫功()三、重点突破:师生共议,分析文章思路。

(方法指导:题为《拿来主义》,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写“拿来主义”的,提示学生关注课题,合并意思相近段落。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难点突破:学生思考并组内讨论【合作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师生共议质疑,教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1、课文1-4段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

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

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一、课前准备: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且介亭的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写作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着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

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

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预习字词:(1)注音自诩()残羹( ) 冷炙( ) 冠冕( )堂皇骨髓( )吝啬( ) 蹩( ) 孱头( ) 譬如( )(2)理解礼尚往来:自诩:譬如(pì):二、课堂活动(一)通读全文,并为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拿来主义》预学案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预学案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预学案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一)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学习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

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3、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预学案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拿来主义》导学案(一)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学习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

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关于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

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3、探寻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4、、“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预学案】一、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1、注音:自诩()残羹()冷炙()譬如()给与()礼尚往来()脑髓()孱头()蹩进()糟粕()瞌睡()冠冕堂皇()吝啬()国粹()茅厕()徘徊()磕头()故弄玄虚()暴殄天物()高屋建瓴()2、改正别字辨解()残羹冷灸()礼上往来()嘻笑怒骂()针贬时弊()自栩()陷井()积重难反()暴唳恣睢()祖上荫功()【导学案】合作探究(浏览1--7段)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2、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3、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4、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5、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6、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精辟(pì)吝啬(sè)殷红(yīn)B、磕头(kē)炽热(zhì)蹩进(bié)孱头(càn)C、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D、脑髓(suǐ)冠冕(guàn)譬如(pì)给与(j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古董徘徊不前仪节并行不背B、摩登发扬国光大度默守成规C、辩白丧权辱国辨识磕头贺喜D、勃兴勃然大怒慰籍概莫能外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张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在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下的残羹冷炙。

D、如果不加紧治理,南水北调这一造福工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水网,成为贻笑大方的劣质工程。

二、基础巩固1、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四种:A.引用;B.强调;C.讽刺或否定;D.特定称谓。

下面几句话,分别属于哪一种,依次填写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②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推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③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

2、对“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中“捧”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3、对“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形象的议论,不属于比喻的范畴。

B.用比喻来描述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不构成比喻论证。

C.用比喻来说明沦为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

D.既有形象的议论,又有比喻的成分,属比喻论证4、第3段文字运用的说理论证方法主要是()A、比喻论证B、类比论证C、对比论证D、因果论证5.第5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启,其理由是()。

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与“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6.第3-7段这5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论证B.类比论证C.因果论证D.举例论证【拓展阅读】1、《拿来主义》体现了鲁迅杂文的哪些特点?《拿来主义》是一篇极能体现鲁迅特色的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正如瞿秋白先生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所言:“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它堪称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杂文,在鲁迅著作中所占比例是很大的,大致有十七个集子之多,分别为:《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这些作品使杂文脱离了以往的散文隶属地位,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体。

鲁迅的杂文,文体特点极其明显,即犀利、冷峻、幽默,非常注意形象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

其犀利,则以一击制敌死命,表述简练,不拖泥带水。

其冷峻,则以极度蔑视压倒敌焰,放笔直书,爱憎分明。

其幽默,则以嬉笑怒骂致敌尴尬,妙趣横生,机智灵活。

其形象,则重典型,重细节,重借鉴传说,重运用比喻。

其讽刺,则用反语,借奇想,凭对比,巧设喻,用夸张。

应该说,这些特点在《拿来主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拿来主义》导学案(二)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导学案】一、文本探究(浏览8--10段)1、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

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2、第9段中,作者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做法,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仍用比喻论证法,哪些形象包含着作者细微的体察和揣摩?请指出这些喻体各比喻什么?3、阅读第10段,完成下列四题。

①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②“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③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即“拿来”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限填两字)。

④请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二、脉络梳理三、开放平台鲁迅先生当时对外来文化遗产是持坚决的“拿来”的态度,时代发展到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让人心跳的高新技术,令人目眩神迷的文化生活,更有那花花绿绿的物质世界。

对这些,我们要不要“拿来”呢?拿来什么呢?(点拨:举其实例,分析。

)四、艺术探究“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是个大问题,鲁迅先生用简短的文字就阐述得明白透彻,为什么?(点拨:总结写作特点。

)【巩固练习】1、仔细阅读《拓展阅读》知识,运用探因分析法紧扣论点对下列论据进行分析。

换一种角度思考,将有另一种收获(论点)。

相信大家对“牛仔大王”李维斯并不感到陌生,对他的发迹史也略有所闻:他一开始是想到西部淘金,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和其他所有的淘金者相同的困难。

面对挡住淘金者西行去路的大河这一障碍,他想到了利用替淘金者摆渡赚钱;面对西部缺水的困境,他想到了卖水给淘金者赚钱;面对到西部淘金的人裤子极易磨破的现实,他想到了用破帐篷来制造裤子买给淘金者赚钱。

后来,他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论据)(分析)2、以“学然后知不足”为题,运用类比引论法写一段作文开头。

3、运用比喻论证补充下面一段文字论证部分。

学习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地去学习。

【拓展阅读】几种论证方法①类比论证类比法是把两种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的论证方法。

【类比法通式】A,因为B有C;D,因为B有C;E,因为B有C;┅┅现在,G有B了,G也会有C。

【类比法示例】例如:“信心只有和自己的行动连在一起才有意义,我们决不做空抱信心的观望者。

中国有句俗话“三个和尚没水喝”,说出了一种盲目依赖的生活态度。

它使我们想起这么一种人:他也为国家忧虑,也想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去干;但是看见别人在等待,就灰心了。

他对自己说:“这叫我怎么办呢?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但是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做好准备的。

”于是他走到一架天平前,天平的一端是他将要加入进去为之奋斗的事业,天平的另一端是等待。

他无可奈何地摇着头,把自己的筹码放入等待的盘子。

但是他没有想到,那“当啷”一声筹码落盘的声音,同样也在一个人的心中引起了失望的共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