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艺术化阅读答案
《人生的艺术化》阅读题及答案
《人生的艺术化》阅读题及答案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③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
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④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
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
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
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⑤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
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
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
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
毫厘之差,微妙所在。
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
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米,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
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谈美导读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慢慢⾛,欣赏啊——朱光潜谈美导读⼈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慢慢⾛,欣赏啊——朱光潜《谈美》导读第版【阅读导语】朱光潜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以⾃⼰精湛的研究沟通了西⽅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
让我们跟随着⼤师“慢慢⾛,欣赏啊”,⼀起去发现美,感受美。
【⾛进作家】朱光潜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艺理论家和教育家。
他早年的《悲剧⼼理学》、《⽂艺⼼理学》、《谈美》、《变态⼼理学派别》、《诗论》、《谈⽂学》、《克罗齐哲学述评》等学术著作,就以⽂笔优美精练、资料翔实可靠、说理清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蜚声于海内外学术界。
解放以后,朱光潜同志努⼒学习马克思主义⽑泽东思想,并⽤以指导美学研究,在我国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五⼗年代在全国范围的美学问题⼤讨论中,他起了积极作⽤,出版了《美学批判论⽂集》。
六⼗年代,他撰写的《西⽅美学史》,是我国第⼀部全⾯系统地阐述西⽅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代表了迄今为⽌我国对西⽅美学研究的⽔平,推动了我国美学教育和研究⼯作。
近年发表的⼤量论⽂以及《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专著都凝结着他在此期间刻苦学习和潜⼼钻研的⼼⾎……朱光潜同志视野开阔,对中西⽂化都有很⾼的造诣。
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对中国⽂化作了深⼊研究,对西⽅美学思想作了介绍和评论,融贯中西,创⽴了⾃⼰的美学理论,在我国⽂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他⼏⼗年如⼀⽇孜孜不倦⾟勤劳动,为中国⼈民留下了宝贵的⽂化财富。
(摘⾃年⽉⽇,新华社播发的“朱光潜同志⽣平”)【作品快读】《谈美》是朱光潜先⽣建⽴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
全书以“谈美”为“免俗”、“⼈⼼净化”的⽬标出发,顺着美从哪⾥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家的⼈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标——“⼈⽣的艺术化”。
《生活艺术化》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题)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_______________“道义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艺术世界”。
艺术在“心”“物”之间。
由心透到物,而后有艺术之发现。
譬如音乐,弹琴吹笛,都要物质。
即如唱,也要用桑梓,嗓子是人身一机器,也是物质。
然而唱出声音中有心,要由心发出的声才能感动人。
就听音乐的人来说,受感动的是我的心,并不是我的耳朵。
乐声跑进了我的心,不仅是跑进了我的耳朵,才能使我拜托物质世界的一切,而得到一个艺术境界,使心安乐。
中国人生活上的最长处,在能运用一切艺术到日常生活中来,使“生活艺术化”,便也是一种心生活。
纵使吃饭喝茶,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常人生,中国人也懂讲究。
所谓讲究,不是在求吃得好、喝得好,不是在求饭好、菜好、茶好、酒好,而更要是在一饮一食中有一个“礼”。
中国古人讲的礼,其中寓有极深的艺术情味,惜乎后来人不能再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与发挥。
即在饮膳所用的器皿上,如古铜、古陶、古瓷,其式样、其色泽、其花纹雕镂乃至其他一切,皆是一种极深的艺术表现。
直到今天,此等器物几乎为全世界人类所宝爱。
然而其中却寓有一套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国人心的一种极高造诣,这些都超出于技术艺能之上。
别人虽知宝爱,却不能仿造。
科学上所发明的机器,作用大,但可仿造,而且一学便会。
发明机器诚然要极高的心智,而制造机器则仅是一项技术,在机器中,也并不能寓有人的个性,即使说心生活并不在机器中。
至于艺术便不然,凡属艺术品,必然寓有人之“个性”。
纵使模仿的艺术,依然还见有个性。
使用机器,不要个性;欣赏艺术,则仍寓有个性。
所以机器世界人在外;艺术世界人在内。
机器无生命;而艺术有生命。
要学绘一幅画,要学拉一张琴,须得把自己生命放进去。
因为它是艺术,需要从心得心灵里面再发现。
每一件艺术即使一人生。
须能欣赏艺术,才能创造艺术。
“艺术”与“人生”紧贴在一起。
这是艺术世界与机器世界之大不同所在。
机器世界是偏“物”的;艺术世界是偏“心”的。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满分原题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2015年截图:百分百原题复原粘贴查找保满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1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以上说法都正确我的答案:D2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A、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我的答案:C3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A、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B、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C、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D、美育属于人文教育我的答案:C4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A、静默•B、单纯•C、和谐•D、恐惧我的答案:D5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我的答案:D6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B7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A、优美•B、崇高•C、壮美•D、悲情我的答案:C8“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出自()。
•A、苏轼•B、柳永•C、李清照•D、曹雪芹我的答案:D9从一个点去透视,去看一个世界的是()。
•A、中国诗人•B、中西皆有•C、古代诗人•D、西方画家我的答案:D10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A、托尔斯泰•B、屠格涅夫•C、普希金•D、契诃夫我的答案:C11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的体系。
•A、唯美•B、生命•C、唯心•D、意趣我的答案:B12“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蔡元培我的答案:D13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A、美•B、理•C、法•D、情我的答案:D14不能用来代指“美感”的概念是•A、审美经验•B、审美意象C、审美意识•D、感兴我的答案:B1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人生的艺术化
实现人生的艺术化摘要:“人生的艺术化”这一命题理论表述成型于朱光潜,而后,人生的艺术化越来越广泛的被人提起并加以研究。
可是,现实生活中,仍还有绝大多数人被拘禁于这个熙熙攘攘的现世,无法逃脱释然。
那么,真正的“人生的艺术化”的内涵是什么,人们又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本文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情趣"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朱光潜认为,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我们应该在生活的玩索中品味与提升人生的情趣,将人生安顿于情趣的自由升华中,从而达到人生的美化。
一、对“人生的艺术化”解读对“人生的艺术化”解读,应当从多角度出发探求其内涵。
朱光潜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所不同,人生的艺术化是丰满的、多样化的,我们应该用多样的眼光看待“人生的艺术化”内涵,从人出发,从人生出发,感悟艺术,走近人生的艺术化。
首先,“人生的艺术化”兼容真、善、美。
“真、善、美”一直是千百年中华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德。
可以说,从古代开始,就以“真、善、美”作为人生的一种理想,并一直延至现在。
“人生的艺术化”是一种完满的人生理想,而完满的人生则须兼备真、善、美。
【1】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个人的理想又都有所不同,一些人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定位于世俗的物质,如:高档住宅、豪华轿车、数不尽的金钱;而有一部分人却与之恰恰相反,他们的人生理想是精神的升华,是追求“人生的艺术化”,如提高文化涵养、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真、善、美”便包含在这其中,他们通过求真获得知识,求善获得美德,求美获得美感,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自我的升华。
“真、善、美”是理想人格所必备的美好品质,也是“艺术化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其次,“人生的艺术化”意味着人生的情趣化。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而情趣的根源是人生,情趣愈丰富,生活愈美满。
《人生的艺术化[范文模版]》
《人生的艺术化[范文模版]》------人生的艺术化“你有没有听见过雪花飘落在屋顶上的声音。
你能不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的那种美妙的生命力。
你知不知道秋风中常常都带着种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
”古龙小说《陆小凤传奇》中花满楼悠然且从容的词句诗意得让人感动。
而我们生活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快节奏社会,似乎只有一个“忙”字来形容。
从早到晚,忙忙忙,可是当夜幕降临,偶尔问自己都做了些什么的时候,却茫然无知。
而关键的是,我们连这种反思的提问都感到索然无趣,吝啬于提及,一味地沦为环境的奴隶。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过分专一地投身于劳作,心灵世界却不经意地流于平庸,变得空虚。
可幸运的是,“人生的艺术化”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归本心的路,不至于在茫茫漫长的黑夜中,漫无目的而又匆忙地行走。
艺术的亮光能让我们的人生增添一抹抹美妙的色彩。
一那什么是“人生的艺术化”呢。
探讨“人生的艺术化”,先要看看我们的人生。
人生于世,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人生就是由这多方面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若把它分开来看,大致有三方面。
一是实用的活动,关注的是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它受环境的制约,以善为最高追求;一是科学的活动,注重对事物的研究取证,事物有什么性质,属于哪一科哪一类,以真为最高追求;还有一个是美感的活动,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身,无关乎周遭的环境如何,以物的姿态与人的情趣达成一个同一的境界,若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它以美为最高的追求。
这种美感的活动就是艺术。
美感的活动与实用的活动是有分别的,所以艺术和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见出事物的美,就必须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跳出利害的圈子。
但是艺术与整个人生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的。
艺术所需要的情趣由人生所产生的感悟而生成,艺术所依赖的素材根源于人生;而一个人的人生若没有艺术的着色,将会失去生机,失去活力,失去趣味,变成一摊死水,就失去其为人生的意义了。
中国现代“人生的艺术化”命题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核心精神奠基于梁启超,理论表述成型于朱光潜。
朱光潜《谈美(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谈美(节选)朱光潜①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种作品,从伦理的观点看,它有善恶的分别,从艺术的观点看,它有美丑的分别。
善恶与美丑的关系究竟如何呢?②就狭义说,伦理的价值是实用的,美感的价值是超实用的;伦理的活动都是有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则是无所为而为。
比如仁义忠信等等都是善,问它们何以为善,我们不能不着眼到人群的幸福。
美之所以为美,则全在美的形象本身,不在它对于人群的效用(这并不是说它对于人群没有效用)。
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就不能有道德的活动,因为有父子才有慈孝可言,有朋友才有信义可言。
但是这个想象的孤零零的人还可以有艺术的活动,他还可以欣赏他所居的世界,他还可以创造作品。
善有所赖而美无所赖,善的价值是“外在的”,美的价值是“内在的”。
③不过这种分别究竟是狭义的。
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
因为伦理的活动也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赏与嫌恶。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讨论伦理问题时都以为善有等级,一般的善虽只有外在的价值,而“至高的善”则有内在的价值。
这所谓“至高的善”究竟是什么呢?他们都以为“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④“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何以看成“至高的善”呢?这个问题涉及西方哲人对于神的观念。
从耶稣教盛行之后,神才是一个大慈大悲的道德家。
在希腊哲人以及近代莱布尼兹、尼采、叔本华诸人的心目中,神却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创造这个宇宙出来,全是为着自己要创造,要欣赏。
在西方哲人想,神只是一片精灵,他的活动绝对自由而不受限制,至于人则为肉体的需要所限制而不能绝对自由。
人愈能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
“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动,所以成为最上的理想。
⑤这番话似乎有些玄渺,在这里本来不应说及。
不过无论你相信不相信,有许多思想却值得当作一个意象悬在心眼前来玩味玩味。
我自己在闲暇时也欢喜看看哲学书籍。
老实说,我对于许多哲学家的话都很怀疑,但是我觉得他们有趣。
我以为穷到究竟,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
朱光潜《谈美(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谈美(节选)朱光潜①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种作品,从伦理的观点看,它有善恶的分别,从艺术的观点看,它有美丑的分别。
善恶与美丑的关系究竟如何呢?②就狭义说,伦理的价值是实用的,美感的价值是超实用的;伦理的活动都是有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则是无所为而为。
比如仁义忠信等等都是善,问它们何以为善,我们不能不着眼到人群的幸福。
美之所以为美,则全在美的形象本身,不在它对于人群的效用(这并不是说它对于人群没有效用)。
假如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就不能有道德的活动,因为有父子才有慈孝可言,有朋友才有信义可言。
但是这个想象的孤零零的人还可以有艺术的活动,他还可以欣赏他所居的世界,他还可以创造作品。
善有所赖而美无所赖,善的价值是“外在的”,美的价值是“内在的”。
③不过这种分别究竟是狭义的。
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
因为伦理的活动也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赏与嫌恶。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讨论伦理问题时都以为善有等级,一般的善虽只有外在的价值,而“至高的善”则有内在的价值。
这所谓“至高的善”究竟是什么呢?他们都以为“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④“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何以看成“至高的善”呢?这个问题涉及西方哲人对于神的观念。
从耶稣教盛行之后,神才是一个大慈大悲的道德家。
在希腊哲人以及近代莱布尼兹、尼采、叔本华诸人的心目中,神却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创造这个宇宙出来,全是为着自己要创造,要欣赏。
在西方哲人想,神只是一片精灵,他的活动绝对自由而不受限制,至于人则为肉体的需要所限制而不能绝对自由。
人愈能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
“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动,所以成为最上的理想。
⑤这番话似乎有些玄渺,在这里本来不应说及。
不过无论你相信不相信,有许多思想却值得当作一个意象悬在心眼前来玩味玩味。
我自己在闲暇时也欢喜看看哲学书籍。
老实说,我对于许多哲学家的话都很怀疑,但是我觉得他们有趣。
我以为穷到究竟,一切哲学系统也都只能当作艺术作品去看。
李银河《人的生活应当是艺术品》阅读习题及答案
李银河《人的生活应当是艺术品》阅读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人的生活应当是艺术品李银河① 生命偶然,人生短暂,人应当怎样度过一生,这是每一个有灵魂的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必定会思考的问题。
在人生大部分的时间,人忙忙碌碌,很少会去想这个问题。
只有偶然独处时,或在无眠的静夜,这个令人惆怅的问题才会突然来到我们心中。
② 福柯的人格魅力之一在我看来就是他极力倡导并一生不懈实践的“生活美学”。
有一次,福柯对友人说:“使我惊讶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艺术只与物体发生关联,而不与个体或生命发生关联,每一个体的生活难道不可以是一件艺术品吗?”福柯的一生,洁净,高雅,我行我素,超凡脱俗。
对于生活,福柯充满审美的热情,他力图使自己的生活具有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
他不仅使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件美不胜收的艺术品,也倡导人们将他们的生活塑造成艺术品。
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创造艺术品成了一种职业性的活动——由画家作画,由雕塑家雕塑,由音乐家作曲,由文学家写小说,由摄影家拍照。
而这些人只占人口的极小一部分,也许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变得与艺术无缘。
福柯却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不但可以而且应当成为一件艺术品。
这是多么美好呵。
仅仅想到有这样的可能性,就令人兴奋不已。
④ 当福柯说生活可以是一件艺术品时,他提供了什么样的依据呢?他的依据首先在于自我并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由我们每个人用一天一天的生活创造出来的。
不能否认,我们的生活和自我正是我们自己做出的一系列选择的结果。
无论我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无论我们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无论我们是智慧的还是愚昧的,在很大程度上,这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都是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塑造。
因此,福柯说:“从自我不是给定的这一观点出发,我想只有一种可行的结果:我们必须把自己创造成艺术品。
”⑤ 按照福柯的看法,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出来的。
发现是去找到一个已经存在的东西,而发明却完全是无中生有。
论人生的审美艺术化
论人生的审美艺术化人生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个人都是这幅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而人生的审美艺术化,正是一种对人生美好的追求与创造。
人生的艺术化,并不是要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繁复的修饰,而是要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
无论是人生的起点还是终点,都应该是艺术化的、美好的。
人生的审美艺术化在于心态与态度。
要让人生变得充满艺术感,无疑需要一个积极的心态和态度。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要有一颗豁达的心,以一种美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在忙碌的工作中,要学会停下脚步,感受身边的美好。
在令人疲惫的日子里,要学会给自己一些美好的时光,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音乐的魅力、阅读文学作品的情感。
只有用美好的心态和态度去对待生活,才能让人生真正变得美好而艺术化。
人生的审美艺术化在于人际关系。
人生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与他人的相处。
一个艺术化的人生,需要有美好的人际关系来点缀。
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美。
在与朋友相聚时,要学会分享喜悦,感受友情的温暖;在与家人团聚时,要学会包容,感受亲情的甜蜜;在与同事合作时,要学会协作,感受合作的快乐。
只有用美好的情感和行为去对待他人,才能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美好而艺术化。
人生的审美艺术化在于情感与体验。
情感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体验,也是最美好的一部分。
要让人生充满艺术感,需要不断地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情感。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学会感受爱情的浪漫,感受友情的真挚,感受亲情的温暖。
只有通过感受和表达情感,才能让人生充满美好的体验,使情感变得更加美好而艺术化。
人生的审美艺术化在于追求与创造。
追求和创造美,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追求美的途中,需要有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
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要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和创造。
只有通过追求和创造美好,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而艺术化。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很难找到生活的美好。
如果我们能够从心态与态度、人际关系、情感与体验、追求与创造这四个方面来审视人生,就会发现,人生其实是一幅充满艺术感的画卷。
16春学期《美学原理(尔雅)》在线作业 5
ExamTaskId:e621c5ec-e36b-458f-8c77-6c9b5fd5d4ce
16春学期《美学原理(尔雅)》在线作业
1:下列不属于近代美学史上代表人物的是:
A:梁启超
B:王国维
A:儒
B:善
C:道
D:法
正确答案:C
36:社会文化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个人身上的集中体现为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37: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8:《四分三十三秒》因钢琴优美的旋律受到众人赞扬。
A:错误
A: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B:美在于自然物的属性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A
31:审美的人生不包括:
A:诗意的人生
B:功利的人生
C:爱的人生
D:创造的人生
正确答案:B
32:中国“审美心胸”的理论发源于
A:孔子
B:庄子
C:美感是体验
D:美感能够产生生理上的快感
正确答案:A
18:( )不仅是美感活动的特征,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
A:直觉性
B:传达性
C:愉悦性
D:超越性
正确答案:D
19: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谁的观点?
A:朱光潜
B:蔡仪
C:李泽厚
D:高尔太
正确答案:C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
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①只终日拼命地像蝇蛆一样争私利。
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
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②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③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18. 选出和文中“觉得有趣味”引号作用相同的一句()A.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 从山脚往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 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
“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D. 云就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9. 请各用一个成语来替换文中①②③处的内容。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18. B 文中“觉得有趣味”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A.表示反讽。
B.表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特殊含义。
19. ①蝇营狗苟(追名逐利)①车水马龙①风驰电掣(走马观花)20. 构成:本体“世界”,喻体“囚牢”。
表达效果:将“丰富华丽的世界”比作“囚牢”,说明不懂得欣赏,不善于慢慢品味生活的诗意与美好,人生就没有任何情趣。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其终极旨归应为“诗”。
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
作家要艺术化地去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
过度地沉迷于故事性,便会遮挡或者丢失其诗性,而堕入通俗性的歧途。
如何合理地掌控故事性和诗性之关系,应当成为小说家的第一要务。
综观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现状,诗性的缺失,正使其在背离葆有更高艺术含量的“纯文学”轨道上渐行渐远,而堕入了通俗性、庸俗化的平凡之境。
小说是当下最为旺盛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地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试验,沉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呈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建。
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溢诗魅的意象,而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而且,过度商业化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这并不是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全面否定。
中国当代小说中不乏富有诗性、艺术水准颇高的佳作,但这类作品似乎正在日益被通俗性的潮流冲刷、侵蚀。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材料二:海德格尔认为,文学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创建出来的崭新的诗意的世界,是借文字展示的诗意生存的生命。
日常生活是非诗意的,我们只有通过文学的引领才能到达诗意,感受无限,领悟神圣。
既然日常生活总是被非诗意遮挡着,是庸常的、缺乏艺术质感的,而文学又必需是充溢诗意的,那么,文学活动的第一步就应当是对生活进行异质化处理,也就是把客观生活改造成能够体现人生的普遍阅历的、心灵化和情态化了的主客观相统一的诗意的生活。
人生艺术化的理解
人生艺术化的理解人生艺术化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它将人的生活视为一幅艺术品,注重细节的打磨和审美的表达。
在这种理解下,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将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意义和美好。
人生艺术化要求我们注重细节。
就像一幅画作中的每一个笔触都是精心描绘的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注重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细节。
无论是做一件小事还是处理一段关系,我们都要用心去做,注重细节的处理。
因为只有细节部分的完美,整体的作品才能更加出色。
人生艺术化要求我们追求内心的美。
艺术品的魅力往往在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样,人生艺术化也要求我们关注内心的世界,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思考和自我反省,我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内涵。
人生艺术化要求我们追求独特与创新。
艺术品往往是艺术家独特的创造和表达的结果。
同样,人生艺术化也要求我们具备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
我们要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只有不断地追求独特和创新,我们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生艺术品。
人生艺术化也要求我们学会欣赏和感受美。
艺术品给人带来的快乐往往源于它所传递的美感和情感。
同样,人生艺术化也要求我们学会欣赏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无论是大自然的风景、朋友间的笑声,还是一杯香浓的咖啡,都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美的表现。
通过欣赏和感受美,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愉悦。
人生艺术化要求我们不断追求卓越。
艺术品往往是艺术家对完美的追求和不断超越的结果。
同样,人生艺术化也要求我们追求卓越。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个人成长中,我们都要勇于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我们才能创造出精彩纷呈的人生艺术品。
将人生艺术化意味着将生活视为一幅艺术品,注重细节、追求内心美、追求独特与创新、学会欣赏和感受美、不断追求卓越。
通过这种理解,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有意义和美好。
《谈美》(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谈美》《谈美》是朱光潜先生________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
(),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家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人生的艺术化”。
该书揭示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缓缓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而其在全书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具________之用,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________之作”。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泰斗和主要奠基者、开创者之一,也是20世纪以来我国为数不多的德高望重的大学者之一。
他一生________,为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竭尽全力,正如他的后任中华美学学会第二任会长王朝闻先生所说,朱先生对中国美学事业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建立振聋发聩经典著作等身B.建立醍醐灌顶经验学富五车C.建树振聋发聩经典学富五车D.建树醍醐灌顶经验著作等身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全书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B.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全书层层展开,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C.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D.全书以“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层层展开,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该书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缓缓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B.该书表达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名著导读《谈美》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 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距离太远和太近,我们都不能看清楚美 的。所以我们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才能真正进入并沉浸在艺术 的美感之中。
首先是美感与快感。 二是美感与联想的区别。 三是考证批评和审美之别。
• (三)对美本身的分析
• (四)本书在艺术与游戏
同游戏一样,艺术创造把欣赏 所得的对象主观化,使它成为一 个具体的情景,然后通过某种媒 介,造出一种具体的作品来。但 艺术终究高于游戏,因为艺术带 有社会责任性。当艺术创造出一 个意象之后,作者还要进一步把 这种意象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而 游戏只需自我满足,自我尽兴而 已。
• (4)“作为美学家,朱光潜不满足于关在书斋中 研究理论,他花了很多精力把审美眼光推广到大 众之中。他的《谈美》对于把中国人从泛政治化 的畸形视界中解放出来嘉惠实多,而尤以《谈美》 末章中的此篇具有代表性,以至于阿尔卑斯山谷 中的这句旅游广告语‘慢慢走,欣赏啊’,成了 唤醒中国人古老艺术心灵的一时名言。” ——周实 《齐人论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年1月第1版
——《“ 不 似 则 失 其 所 以 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 我”——创造与模仿》
14、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 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 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 厚的修养。鱼跃鸢飞,风 起水涌,以至于一尘之微, 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不 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 影响,但是到挥毫运斤时, 它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 在无形中驱遣它,左右它。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单元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单元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接受美学诞生之前,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段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艺术化
朱光潜
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③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
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④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
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
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
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⑤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
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
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
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变迁而生长发展。
毫厘之差,微妙所在。
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
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
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
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
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
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
“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
“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
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⑦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
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⑧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
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
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
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
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
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
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
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
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
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⑨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
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人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既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
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
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
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
E.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但是在生活上最为随便。
13.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B.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
C.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艺术家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
14.联系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结尾处的赠语的含义。
(4分)
15.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
参考答案
12、BE(B项,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不能错过;E项,文中并未提到艺术家在生活上是最随便的)
13、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像艺术家对待作品一样认真。
)
14、艺术的生活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1分)只有带着欣赏的眼光细心去品味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的情趣。
(2分)所以,作者奉劝读者要放慢生活的节奏,欣赏生活的美好。
(1分)15、①要谐和完整地生活;②要随生活发展而发展;③要自然真实地生活;④要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⑤要严肃认真地生活,不轻易放过细节;⑥要学会欣赏,有情趣地生活。
(4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