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轮椅》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怀念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先生》阅读答案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怀念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先生》阅读答案《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怀念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先生》阅读答案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怀念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先生①20XX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消息传来时,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
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
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便决定活下去试试。
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
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
”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人可以让你写成小说……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
”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
《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③史先生说:“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史铁生《我与地坛(一)(七)》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6-9题。
材料一我与地坛(一)①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3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②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③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选自《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有删改。
)材料二我与地坛(七)①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轮椅中的追问——读史铁生及他的作品
轮椅中的追问——读史铁生及他的作品你用轮椅为自己撞开了一条路写作,你用沉思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世界心灵,这世界不是逼仄,而是通向无限。
你追问的对象是你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找到出路。
最初的追问在地坛里,是生死的问题,确切点说是人为什么要活着的问题,想了十几年,当你想通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后,你轻松了一半,因为终于不必去想死的事情了,只剩下活的事情。
可怎么活?这依然是个分量不轻的问题。
你的母亲在到处奔走为你找工作,工作是一个人活下来的依托。
后来你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路活着的理由写作,这是最适合轮椅中的你做的工作。
这条路与其说是你自己找到的,不如说是轮椅为你撞开的。
在找到这条路之前的十几年,你脚下的天地是地坛,这是一个逼仄的世界,你手中也捧着一个世界书的世界,这是一个无疆的世界。
你喜欢一句诗我打开一本书/一个灵魂就苏醒。
你打开一本书,同时也打开了一个世界。
那十几年你是孤寂的,只有草虫,只有黄柏树,夏天会有雨燕,公园里不时有穿过的行人他们几乎是你外面的全部世界,而一个广阔的世界正在形成。
十多年的阅读与思考,为你积攒了撞开一条路的力量,终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出现了一条路,这条路仍需要跋涉。
如果一个人不是这么绝望地被圈在轮椅中,他寻找世界的路就不会这么执着地被锁定在文字里。
你且行且问,且问且行。
你要问命运这个亏待了你的主儿。
为何偏偏,你不停地在问。
问的多,想的多,得到的也就多。
不该认为命运欠了你什么你想通后对自己说。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你竟能如是去开解。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因为任何灾难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你在参悟中懂得了原来上帝爱我,上帝让我终生截瘫就是让我从目的转向过程,是的,他知道你迷恋过程,所以给了你一个艰难的心灵之旅。
如果有来生,你愿意为自己设计怎样的人生?当然是健康的智慧的幸福的人生。
可问题又随之而来,如果一切都那么顺利,我还能感觉到幸福吗?谁能保证感觉不因麻木而迟钝?如果一切都顺利,我还能拥有智慧吗?谁能保证智慧不被平庸替代?更主要的是心灵,如果渴望被圆满阻塞,谁敢保证心路不会荒芜?你在不停地自问,这些都是你最怕见到的现象,因为幸福完全是心灵的感受,人生是心灵的事情。
【记叙文阅读06】结尾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06】结尾段落的作用——记叙文阅读——06结尾段落的作用【知识链接思维导图】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
”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
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
期中复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鲍沟中学第二学期期中复习练习题七年级语文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表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①(A.酣然入梦 B.酣畅淋漓)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未,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②(A.捉摸不透 B.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jué()桑叶,像山泉在呜咽,。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节选自陆定一《老山界》,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咀jué( )②呜咽.(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3)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4)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如果你是当时的战地记者,请你结合战地生活,设计两个问题采访我们的战士。
二、句子默写2.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2)《木兰诗》中描写战斗悲壮、惨烈、旷日持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李白思乡思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铁生:轮椅上的文坛硬汉 阅读题 6
史铁生:轮椅上的文坛硬汉作家档案:史铁生(1951—2010),当代著名作家。
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逝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
考题链接: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这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
可自从我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起,好好活,好好活……”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痛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住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轮椅阅读答案
轮椅阅读答案轮椅阅读答案 轮椅是⼀篇短⽂,⼤家是否阅读过呢?了解其中的意思吗?以下是⼩编精⼼准备的轮椅阅读答案,⼤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1)他坐在轮椅上,左轮是⽉亮,右轮是太阳。
他的微笑因⽽显得灿烂,⼜充满温柔。
(2)轮椅向前移动时,他的两只⼤⼿使着劲,像推⾛⼀座⼭。
他静静地微笑,暗暗地使劲,可能还偶尔悄悄咬紧⽛关,这⼀切都属于题外话,眼前要做的事,是登上五台⼭上这所最著名的寺庙。
(3)他是残疾⼈,⼀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他曾有过颀长的双腿,并且⽤这双腿丈量过陕北的⼭村,放牧过⽂静的⽜⽺们。
可是今天他站不起来,尽管他的⾜魂傲然倔平地屹⽴着,⾁体却早在许多年前就可耻地背叛了他。
将他置于这样⼀种进退维⾕的境地,早巳不是⼀次两次了。
(4)他是残疾⼈,但他⼜不是⼀般的残疾⼈。
他的朋友很多,⽽中国这块⼟地上最多。
他的朋友们⼜极好,“仗义”。
不久前他乘飞机⾛了⼀趟海南岛,事后有⼈逗他,说他没了腿之后,⾛的地⽅更多,他笑了,承认这是事实。
从海南岛归来,没多久⼜接到⼀位⽼朋友的信、邀他到外地游览,紧接着⽼朋友来到北京,不容分说把他往背上⼀驮,上了⽕车,有点像绑架! (5)⽼朋友如今正在轮椅旁擦汗,他发誓要让他来五台⼭,他还发誓把他背到五台⼭顶还愿。
究竟谁还谁的愿,待考。
(6)他和他、就这样静静地倚着轮椅,仰望着鲁智深醉打过的⼭门,⼩憩着,微笑着。
轮椅上的他递给他⼀⽀烟,⼜代他点燃:轮椅下的他掏出⼿绢,替他拭去头上的汗珠,⼀派和谐和静谧,在这⽆⾔的动作⾥氤氲成⼏缕温馨。
(7)歇⾜了,他推起轮椅,向漫坡上的寺门挺进。
他坐在轮椅上,⽤⼿竭⼒减轻他的负担,两个朋友,在炎炎夏⽇下,晒成⼀座绝美的雕塑。
轮椅⼀⼨⼨向上移动,⼀⼨⼨接近⼭门,他和他,静⽌者和运动者,仿佛都被这轮椅吸附住⼀样,更像被⼭路黏结在了⼀处,每⾛⼀步,都显出⼏分庄重、严肃。
(8)路旁拐⾓处,坐着⼀位乞讨者,⽤哀怨的声调唱着⾃⼰的苦难。
乞讨者年纪不⼤,可是分明也伤残了腿脚,⾯前还铺⼀块写满了字的⽩布,⼀见到他们⾛来,乞讨者停⽌了吟唱,呆呆地盯住轮椅上的他,他还给乞讨者以同样的凝视,继⽽是微笑;轮椅下的他摸索着⾐袋,代表⽼朋友,向乞讨者表⽰了物质上的同情和慰藉。
史铁生《老海棠树》原文及阅读答案
史铁生先生因为身体的原因大辈子都坐在轮椅上,然而他却完成了许多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他的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的。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史铁生《老海棠树》原文及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文章在作文栏目下的散文栏目,希望您关注与阅读。
《老海棠树》原文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
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来主动扫院子,“刷拉——刷拉——”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
曲令美《史铁生和他的“地坛”》双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史铁生和他的“地坛”曲令敏未见到史铁生的时候,一直把他想象成一个面带忧戚的朝圣者,一个刚毅得连额角都峥嵘起来的硬汉,甚至带一点洞彻人心的冷傲。
今年三月二十五日,我按照朋友的指点,乘115路电车去他婚后的新家,终于在林立的楼群里找寻到了那座楼,那个号。
敲开房门,大爷很和善地告诉我:“铁生到外面写东西去了。
”听人说他正在写长篇,不由心里一凉,又听见老人说:“你七点钟再来吧,他一准回来。
”再次登门,史铁生和他的妻子已经等在那里。
这位坐轮椅的小说家比我想象的要显大一些,很魁梧、很健朗,绝无半点病态。
他平常又谦和,像个知心知性的兄长,你简直可以伸手给他,听凭他引领你走遍天涯,那种宽厚与担待,是这般可以凭托,都教你无须担心途中的风雨坎坷,这一点使我惊讶。
史铁生说他正在与人合作,侃一个电视剧本,目的是挣稿费。
全家都是老弱病残,他每月的收入只有民政部门发给的一百五十元,和作协发给的一百二十多元,挣钱养家,是他作为一家之主的责任。
他说:“一个人如果让别人养着,只管自己去清高,这清高本身就值得怀疑。
”他现在写电视剧,就是想挣个万二八千的,赢得的时间就可以不着急地去写小说和散文了。
他写小说、散文很认真,说:“急不得,只能等它们从心里流出来,一年写出六七万字就很满意了。
由于身体条件不好,每天只能工作五个来小时。
长年在床上干活,腿部不能活动,去年出现了血栓,如果让血栓跑到心、肺部,将危及生命……”他说这些时很平静,就像是讲述一个普通的故事。
曾有评论家把史铁生称作东方的西西弗斯。
这话也许是对的,但似乎不全面。
交谈中,他时时蹦跳而出的充满哲理和禅意的语言,结结实实地打在我心上,叫我感到那个“废弃的园子”——地坛,不是现实存在的地坛公园,是史铁生用他的苦难人生浸透了的心灵的家园。
在那里,他借助历尽数百年岁月的殿宇和老树,借助周而复始的晨辉与夕烟,借助生生不息的草木,在一派元气淋漓中完成了他对人生的了悟:“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轮椅》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史铁生《轮椅》阅读题阅读附答案轮椅史铁生①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
1980年秋季,“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夺再活十年。
”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慌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
十年,如今已然大大逾额了。
②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
可等到有一天,家人挽劝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
又有同窗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种动静,心就越发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也算不得甚么丑事。
因而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
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
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
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双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甚至吧台就都齐备了。
③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一夜大雪未停,事前已探知手摇车不许入场(电影院),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雪花纷纭地还在飘动,在昏黄的路灯下恍如一群飞蛾。
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棱,母亲推得繁重,但母亲心里快活……母亲晓得我正打算写点甚么,又晓得我跟长影的一名导演有着通讯。
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
怎么的大事呢?咱们一块儿在那条快活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掌控,唯朦胧地都怀着但愿。
”④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⑤下一辆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双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
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
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
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父亲年轻时在东北林区待了好些年,所以沿途的大地名听着都耳熟。
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说:下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吓得他只好请我去了趟沈阳。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临江镇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临江镇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分)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1月4日,是作家史铁生的六十岁生日。
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一天。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永远离开了他的亲人、朋友与读者。
4日下午3点,他的亲人、朋友、同学在北京的798“时态空间”为他举行追思会。
“请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带花圈、挽联,而是带着回忆与鲜花,在我们准备好的留言卡上写下对铁生的追忆和思念。
”这是大家与史铁生的最后一次聚会。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缅怀一位伟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复旦大学举行了史铁生追思会,由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担任主持人,纪念这位“用生命书写生命”的作家。
曾与史铁生有过多次合作的《天涯》杂志社也宣布,将举行“铁生之夜”烛光追思会,以表达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他一生追求文学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二十年前,史铁生就在《我与地坛》中平静地叙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但这个“节日”真的来临时,不少人依然泪如雨下。
按照史铁生的遗愿,他的心脏在去世当天便紧急送往天津,大脑和腰椎也捐献给了武警总医院,不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史铁生的夫人陈希米说,以前家住地坛公园附近,他一直很喜欢那里,“所以我想应该有所表达”。
据悉,陈希米目前正与有关方面商量,有意将史铁生的骨灰撒在地坛的树林里,不过不留任何的地上标志。
说起地坛,人们总会想起那篇著名的《我与地坛》。
正如韩少功所言:“《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事实上,不仅是那一年,《我与地坛》已成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参加了北京的追思会。
他说,在两个半小时的追思活动中,每一个场面都很感人。
大家对史铁生的所有热爱,都是因为读了他的作品而产生的。
史铁生:《墙下短记》
阅读一日一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墙下短记(节选)史铁生我家附近有一座荒废的古园,围墙残败但仍坚固,失魂落魄的那些岁月里我摇着轮椅走到它跟前。
四处无人,寂静悠久,寂静的我和寂静的墙之间,膨胀和盛开着野花,膨胀和盛开着冤屈。
我用拳头打墙,用石头砍它,对着它落泪、喃喃咒骂,但是它轻轻掉落一点儿灰尘再无所动,天不变道亦不变。
老柏树千年一日伸展着枝叶,云在天上走,鸟在云里飞,风踏草丛,野草一代一代落子生根。
我转而祈求墙,双手合十,创造一种祷词或谶语,出声地诵念,求它给我死,要么还给我能走路的腿……但睁开眼,伟大的墙还是伟大的矗立,墙下呆坐一个不被神明过问的人。
空旷的夕阳走来园中,若是昏昏睡去,梦里常掉进一眼枯井,井壁又高又滑。
喊声在井里嗡嗡碰撞而已,没人能听见,井口上的风中也仍是寂静的冤屈。
喊醒了,看看还是活着,喊声并没惊动谁,并不能惊动什么,墙上有青润和干枯的苔藓,有蜘蛛细巧的网,死在半路的蜗牛身后拖一行鳞片似的脚印,有无名少年在那儿一遍遍记下的……在这墙下,某个冬夜,我见过一个老人。
记忆和印象之间总要闹出一些麻烦:记忆对我说未必是在这墙下,但印象总是把记忆中的那个老人搬来这墙下,说就是在这儿。
……雪后,月光朦胧,车轮吱吱唧唧轧着雪路,是园中惟一的声响。
这么走着,听见一缕悠沉的箫声远远传来,在老柏树摇落的雪雾中似有似无,尚不能识别那曲调时已觉其悠沉之音恰好碰住我的心绪。
侧耳屏息,听出是《苏武牧羊》。
曲终,心里正有些凄怆,忽觉墙影里一动,才发现一个老人盘腿端坐于墙下的石凳,黑衣白发,有些玄虚。
雪地和月光,安静得也似非凡。
竹箫又响,还是那首流放绝地、哀而不死的咏颂。
原来箫声并不传自远处,就在那老人唇边。
也许是气力不济,也许是这古曲一路至今光阴坎坷,箫声若断若续并不高亢,老人颤颤的吐纳之声亦可悉闻。
一曲又尽,老人把箫管轻横腿上,双手摊放膝头,看不见他是否闭目。
我惊诧而至感激,一遍遍听那箫声和箫声断处的空寂,以为是天喻或是神来引领。
史铁生《足球》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足球》阅读原文:史铁生那支法国足球队来这儿比赛的时候,正是八月里最热的一天。
离七点半还有两个多小时,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
体育场离他们住的地方太远,不这么早动身不行。
单从上半身看,两个小伙子长得都很健壮,胳膊都很粗。
山子的车上挂了两支拐杖。
小刚连拄拐也拄不了。
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
有些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望望他们那萎缩得变了形的腿。
直到走了差不多一半路,小刚看了看表,两辆车的车速才慢了下来。
小刚用两个手指撑开上衣兜,看看那张票。
山子的目光立刻跟过去,说:“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
”小刚没回答,脸上的笑容慢慢变得僵硬,心想:什么叫“统共”?反正一张票不能你我都进去。
不过又想:出来的时候说好了。
山子不至于说话不算话。
“带着没有?”山子又问,很着急的样子。
小刚还是不回答,把票掏出来,托在手里看,心里有点后悔:这事真不该到处去瞎显摆,二华送来了票,自己就应该悄悄地走……小刚觉得这是个机会,得说句话了:“你真不如趁早上你姨家去呢,别把转播也耽误了。
”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
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关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
问题是法国队!他这几天总想起十二届世界杯赛的场面;想起普拉蒂尼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样子;想起佐夫鱼跃扑球时的样子;还有鲁梅尼格,那小子真是浑身都长得漂亮,人要是长得漂亮也真是福气;马拉多纳不漂亮,可那小子跑起来真好看,摔倒了又蹿起来,永远也摔不坏似的,真长得结实,人要是长得结实也行,也漂亮……见山子不言语,小刚又紧叮一句:“是你自己非要跑一趟不可的。
咱们可有话在先,我要是进得去,你可就得乖乖滚回来。
”他尽量使语气显得像是开玩笑。
“噢噢,那当然。
”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
“我是说,要是你的车进不去,这么难弄到的票别糟蹋了。
【小升初语文讲义】第14讲: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词意理解(部编版,含例题,答案)
小升初阅读之分段并概括段意+理解词意(基础版)知识点一:分段并概括段意一、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文章里有两种段,一种是“自然段”,一种是“结构段”或意义段。
分段是为了理清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
即逻辑段,又叫意义段。
二、文章分段的几种方法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结构段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分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段的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减少学生分段的盲目性,特地介绍几种方法。
(一)时序法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二)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有的文章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课外阅读】轮椅哲人史铁生他的作品最可以放心推荐给儿女
【课外阅读】轮椅哲人史铁生:他的作品最可以放心推荐给儿女本来我们已经备好了稿,打算给2011年北京日报人物版一个喜庆的开头。
没想到,2010年最后一天,作家史铁生逝世,我们别无选择。
新年的开篇似乎略显沉重。
但生与死、逝去与永恒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物”,不管自觉与不自觉,无时不在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何谓生?何谓死?史铁生的一生为我们做出了深刻探究与精彩阐释。
我们相信,摆脱了肉体苦难的美好心灵会在人间得到永恒。
他走了……今天,1月4日,恰逢他的花甲之寿。
在此我们为他的远行祝福。
他永远与我们同在。
想到2010年的最后一天竟是这样到来的。
12月31日清晨,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电话的另一边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史铁生去世了。
这天注定将成为2010年最寒冷的一天。
因为,最让我们感到温暖的铁生不在了。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儿来。
我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这么急着要把他找去,莫非上帝又造了什么楼,请他去写文章祝贺?但我知道这不是他所擅长的。
我把史铁生去世的消息发在微博里。
朋友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被早晨这巨大的不幸感染了,很快,转发、评论、留言就达到了四位数,大家纷纷表示,史铁生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他是我们精神上的兄长,我们都曾从他那里得到过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他总是热情地、大方地、尽其所能地帮助我们。
1铁生的书,支撑了我们生的信念我于是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2001年的春天,我收到一封寄自山西大同的读者来信,写信的人叫牛和根,是大同一家军工企业的职工。
他的妻子得了不治之症,给妻子治病,不仅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而且负债累累,真到了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程度。
经济上、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使他艰于呼吸,倍感痛苦,如果不是为了陪伴病中的妻子,他甚至想到了死。
这时,他从《北京晚报·书香》版上读到了史铁生谈论生死的文章,从中感受到一种活下去的精神支持,便萌生了要读他的书的愿望。
但没有料到这本书竟如此难买,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托过出差的同事,都没有买到,所以,给我写了这封信求助。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生命的禅阎纲社会只对承受痛苦的人表示同情,但唯有对战胜痛苦和命运的人才会表示敬意。
对于那些微笑面对死神的人,死神不过是一个引渡者和黑衣使者。
史铁生以他独特的文字魅力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以轮椅和文学为方舟,泅渡了自己也普度了众生。
凡人,必死,又得活着,这是一道生命哲学的尖端命题。
人活着,靠的是精神;死了,留下精神;死,也得有点精神。
史铁生虽然不能拒绝最残酷的命运,却仍然可以选择有尊严的生活。
他被逼到命运的悬崖上,突然发现自己还有一双可以迎风展开的翅膀。
他越来越不满足于外世界的伪善和现实主义的模式化,与其说“艺术高于生活”,不如说“艺术异于生活”,因为艺术中有“我心中”的生活,正应了王阳明的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越到后来,史铁生越是转身内世界,解剖一己之私,揭示人的灵魂,在地狱的无边煎熬中,在人性善与恶、爱与憎、生与死的不同视角的轮番拷问中,忍痛为鲜活的生命问路。
宁静的孤独,受刑般的病痛,孤独与病痛,是史铁生世俗地狱里附加的地狱。
他一边承受双重地狱,一边感悟人的心经。
他说:“死神就坐在门外的过道里,坐在幽暗处、凡人看不见的地方,一夜一夜耐心地等我,不知什么时候,它就会站起来,对我说,嘿,走吧。
我想我大概仍会觉得有些仓促,但不会犹豫,不会拖延。
”死神掳走了史铁生的生命,无法没收他的灵魂;灵魂在人们的内心点燃长明灯。
贯穿于文品中的人格,是史铁生长明灯永生的精灵,冥冥中呼唤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有如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所言:“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在探究灵与肉悲欣交集的课题中,至善至美是史铁生深刻的内涵,是他终其一生艰难参悟的禅。
“从炼狱到天堂”“你的身体似一座炼狱,而你的灵魂光明如天堂”“不疯魔,不成活”不在炼狱里疯魔受难,洞穿世俗,澄怀悟道,哪能明彻本心度化升天?在史铁生看来,人世沧桑,生来就是孤独的;无法赶上欲望时,又是痛苦的;不想死又不得不死时,是恐惧的。
「叙事人称转换」史铁生《老屋的贝大爷》小说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湖南郴州质检)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8分)老屋的贝大爷史铁生我坐着轮椅来到这两间破旧的老屋,后来,旁边又用碎砖垒成了几间新房。
贝大爷正蹲在屋顶上,给漏雨的屋顶铺沥青。
贝大爷七十多岁了。
砌砖和泥、立柱架梁、攀墙上房,他都还做得。
贝大爷当过兵打过仗,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竟奇迹般没留下一点儿伤残。
“那会儿不懂不是?”贝大爷说,“心想当兵吃粮呗,给谁当还不一样?我看枪子儿找不找你的麻烦。
饥荒来了,就出去当两天兵,还能帮助家里几个钱。
年岁好了就溜回来,种地,家里还有老娘在呢。
”有人问:“您当兵,抢过老百姓么?”⑥“苍天在上,可不敢。
冲锋陷阵,闹着玩的?缺德一点儿枪子儿也找你。
都说枪子儿不长眼,瞎说。
枪子儿可是长眼。
当官儿的后头督着,让你冲,你他妈还能想什么?你就得想咱一点儿昧良心的事儿没有,冲吧您哪。
不亏心,没事儿,也甭躲,枪子儿知道朝哪儿走。
电影里那都是瞎说。
要是心虚,躲枪子儿,哪能躲得过来?咣当,挺壮实的一条汉子转眼就完了。
我四周躺下过多少呀!当了几回兵,哪回我娘也没料着我能囫囵着回来。
我说,娘,你就信吧,人把心眼儿搁正了,枪子儿绕着你走。
”“贝先生,枪子儿会拐弯儿吗?”“会,会拐弯儿。
”你惊讶地看着贝大爷,想笑。
贝大爷平静地看着你,让你无由可笑。
“这辈子我就信这个,许人家对不起你,不许你对不起人家。
”在基建队,贝大爷随时护着三子,不让他受人欺侮。
冬天的末尾,冻土融化,变得温润松软时,贝大爷在门前那块空场上画好一条条白线,砖瓦木料也都预备齐全,老屋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但阵阵笑声不单是因为新屋就要破土动工,还因为贝大爷带来的“基建队”中有个傻子。
“嘿,三子,什么风把你刮来了?”“你们这儿不是要盖房吗?”“嗬,几天不见长出息了怎的,你能盖得了房?”三子愧怍地笑笑:“这不有贝大爷吗?”三子?这名儿好耳熟。
我正这么想着,他已经站到我跟前,并且叫着我的名字了。
“喂,还认得我吗?”他的目光迟滞又迷离。
高红十《春天忆故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春天忆故人高红十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着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
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
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
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前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瘫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
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
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
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今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
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
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铁生《轮椅》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轮椅
史铁生
①坐轮椅竟已坐到了第三十三个年头,用过的轮椅也近两位数了,这实在让人没想到。
1980年秋天,“肾衰”初发,我问过柏大夫:“敝人刑期尚余几何?”她说:“阁下争取再活十年。
”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这不是玩笑——问答就此打住,急忙转移了话题,便是证明。
十年,如今已然大大超额了。
②两腿初废时,我曾暗下决心:这辈子就在屋里看书,哪儿也不去了。
可等到有一天,家人劝说着把我抬进院子,一见那青天朗照、杨柳和风,决心即刻动摇。
又有同学和朋友们常来看我,带来大世界里的种种消息,心就越发活了,设想着在那久别的世界里摇着轮椅走一走,也算不得什么丑事。
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辆轮椅,那是邻居朱二哥设计的。
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
用材是两个自行车轮、两个万向轮并数根废弃的铁窗框。
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撑起一面木板,书桌、饭桌乃至吧台就都齐备了。
③我在一篇题为《看电影》的散文中,也说到过这辆轮椅:“一夜大雪未停,事先已探知手摇车不准入场(电影院),母亲便推着那辆自制的轮椅送我去……雪花纷纷地还在飞舞,在昏黄的路灯下仿佛一群飞蛾。
路上的雪冻成了一道道冰棱,母亲推得沉重,但母亲心里快乐……母亲知道我正打算写点什么,又知道我跟长影的一位导演有着通信。
所以她觉得推我去看这电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
怎样的大事呢?我们一起在那条快乐的雪路上跋涉时,谁也没有把握,唯朦胧地都怀着希望。
”
④那一辆自制的轮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
⑤下一辆是丑小鸭杂志社送的,一辆正规并且做工精美的轮椅,全身的不锈钢,可折叠,可拆卸,两侧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福”字。
这辆“福”字牌轮椅,开启了我走南闯北的历史。
先是北京作协的一群哥们儿送我回了趟陕北,见了久别的“清平湾”。
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长春领了个奖;父亲年轻时在东北林区待了好些年,所以沿途的大地名听着都耳熟。
马原总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说:下了飞机就有火葬场吗?吓得他只好请我去了趟沈阳。
王安忆和姚育明推着我逛淮海路,是在1988年。
那时她们还不知道,所谓“给我妹妹挑件羊毛衫”其实是借口,那时我又一次摇进了爱情,并且至今没再摇出来。
少功、建功还有何立伟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舰队的鱼雷快艇。
仅于近海小试风浪,已然触到了大海的威猛——那波涛看似柔软,一旦颠簸其间,竟是石头般的坚硬。
又跟着郑义兄走了一回五台山,在“佛母洞”前汽车失控,就要撞下山崖时被一块巨石挡住。
大家都说“这车上必有福将”,我心说我呀,没见轮椅上那个“福”字?1996年迈平请我去斯德哥尔摩开会。
飞机缓缓降落时,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学问的话: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国呀!转年立哲又带我走了差不多半个美国,那时双肾已然怠工。
我一路挣扎着看:大沙漠、大峡谷、大瀑布、大赌城……立哲是学医的,笑嘻嘻地闻一闻我的尿说:“不要紧,味儿挺大,还能排毒。
”其实他心里全明白。
他所以急着请我去,就是怕我一旦“透析”就去不成了。
他的哲学一向是:命,干吗用的?单是为了活着?
⑥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手摇车是早就摇不动了,“透析”之后连一般的轮椅
也用着吃力。
上帝见我需要,就又把一种电动轮椅放到我眼前,临时寄存在王府井的医疗用品商店。
妻子逛街时看见了,标价三万五。
她找到代理商,砍价,不知跑了多少趟。
两万九?两万七?两万六,不能再低啦小姐。
好吧好吧,希米小姐偷着笑:“你就是一分不降我也是要买的!”这东西有趣,狗见了转着圈地冲它喊,孩子见了总要问身边的大人:它怎么自己会走呢?这东西给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乱窜,出门可以独自疯跑。
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给条坡道就能上山。
舞我是从来不会跳。
球呢,现在也打不好了,再说也没对手——会的嫌我烦,不会的我烦他。
不过时隔三十几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万寿山。
⑦谁能想到我又上了山呢!
⑧谁能相信,是我自己爬上了山的呢!
⑨坐在山上,看山下的路,看那浩瀚并喧嚣着的城市,想起凡·高给提奥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
⑩坐在山上,看远处天边的风起云涌,心里有了一句诗:嗨,希米,希米/我怕我是走错了地方呢/谁想却碰见了你——若把凡·高的那些话加在后面,差不多就是一首完整的诗了。
⑾坐在山上,眺望地坛的方向,想那园子里“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想那些“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想那些“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想我曾经的那些想:“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⑿有个回答突然跳来眼前:扶轮问路。
但这不仅仅是说,有个叫史铁生的家伙,扶着轮椅,在这颗星球上询问过究竟;也不只是说,史铁生——这一处陌生的地方,如今我已经弄懂了多少;更是说,譬如“经轮常转”,那“轮”与“转”明明是指示着一条无限的路途——无限的悲怆与“有情”,无限的蛮荒与惊醒……以及靠着无限的思问与祈告,去应和那存在之轮的无限之转!尼采说“要爱命运”。
爱命运才是至爱的境界。
“爱命运”既是爱上帝——上帝创造了无限种命运,要是你碰上的这一种不可心,你就恨他吗?“爱命运”也是爱众生——假设那一种不可心的命运轮到别人身上,你就会松一口气怎的?而凡·高所说的“经历生活”,分明是在暗示:此一处陌生的地方,不过是心魂之旅中的一处景观、一次际遇,未来的路途一样还是无限之问。
(选自《2008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
11. 本文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用过的三辆轮椅,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3分)
对作者人生的影响
寄托的情感
第一辆轮椅
开启了作者新的人生
亲情
第二辆轮椅
①
②
第三辆轮椅
给了作者真正的自由
③
12.这篇散文是以①为线索,以作者的②和③为主要内容,按④顺序来安排材料,叙事写人,表情达意的。
(4分)
13.作者第一辆轮椅的诞生过程凝聚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文章第②段的相关内容为例,说说这种亲情是如何体现的。
(4分)
答:
14.三辆轮椅载着双腿残疾的史铁生走出家门,走向世界,爬上高山,走出了一条常人都未曾走过的人生之路。
他从自己的人生之路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4分)
答:
11.①开启了作者走南闯北的历史②友情③爱情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3分。
12.①轮椅②经历③思想感情④时间先后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4分。
13.答案示例:作者在文章第②段中精心描写了父亲和母亲为了尽快做成第一辆轮椅而奔走劳作的感人情景。
“父亲捧了图纸,满城里跑着找人制作。
”一句中,一个“捧”字表现父亲对图纸的珍视。
一个“满”字表现了父亲为促成此事的不辞辛苦。
“母亲为它缝制了坐垫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一句中,“缝制了坐垫和靠背”、“求人在其两侧装上支架”等文字,集中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贴心呵护。
朴实、自然的语言,令人感受到了浓郁的亲情。
评分标准:能够找准描写父亲和母亲的关键动词进行分析,表述条理清楚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14.人的一生就是“扶轮问路”(人生路上充满了无限之问等,意思对即可。
);人应该热爱命运。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各2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