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平会议
通道会议以后,经过毛泽东的努力说服,许多领导者转变了观点,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 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决议还指出:“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决议最后说:“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会后,中央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为执行新的战略方针,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八军团并入五军团,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12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定的决定》,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12月31日,军委纵队到达猴场。为确定红军进入黔北地区以后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日又在猴场(草塘)召开会议。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了红军渡过乌江后新行动方针,这就是彻底粉碎五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
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具体表现在:
第一,决定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
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从江西中央苏区突围出来之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央全会闭幕后,这是党内最高级别的会议,决定了当时红军长征战略转折的大政方针。因此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等至关重要,决定着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
第二,否定错误军事路线
第一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错误战略方针。长征开始时,中央错误路线有两个“念念不忘”:一是不肯扔掉“坛坛罐罐”,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时才解决;二是不肯改变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的不切实际的战略方针。一路争吵没休没了,通道会议没解决,是在黎平会议上才第一次明确解决,并以中央政治局名义,以决定的形式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已经过时的错误军事路线。
第三,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路线
第一次结束了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层受排斥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包括过去反对他的人),赞同、支持、拥护他的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国革命重新走上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避免中国革命再走弯路,减少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的摸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坚定信心
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虽然因后来的情况变化不能实现,但它提出的前进方向、任务、目的,对于团结全党全军力量,鼓舞斗志,消除失败主义和游击主义的危险倾向,坚定红军革命信念,树立胜利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从逆来顺受到自作主张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尝试,开创了我党历史上否定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对中国革命错误指导的先例,是我党对共产国际从盲从到独立思考,从逆来顺受到自作主张的转折点。
我眼中的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占领湖南省通道县城后,蒋介石集结了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并筑起了五
道防线的“口袋阵”,以逸待劳的等待着中央红军与二、六军团。
在这危险的紧急的关头,毛泽东同志根据敌我双方情况,纵观全局,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进而向敌人防守薄弱的贵州进发。这一建议让从长征以来饱受失败之苦和顾问李德的独断专横的红军指挥员们多数人的赞同。在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攻克了黎平县城。于是,红军总司令部、干部休养连、教导队和中央的高级领导周恩来、博古、朱德、毛泽东、邓小平等人驻进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黎平老城区——翘街。
18日在老城区(二廊坡)的52号胡家店铺内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军事顾问李德列席会议。会议的焦点是关于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据说连具有儒家风范的周恩来在与李德等人争执时几度拍案而起,把桌面上开会的马灯都震熄了几次,可想而知会议争论的激烈程度。如果没有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人的坚定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很难想像中国革命将出现什么样的结局。经过争论后会议取得了三个重要成果。一是中央以决议形式否定了左倾错误的进军路线,政治局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在湖南的湘西创立革命根据地是不可能的。二是再次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正确进军路线,中央认为新的根据地应以贵州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区。三是初步改变了李德包办军事的不正常现象,加强了政治局对军事的领导,从而恢复了党对红军的领导权和指挥权。会后,中央军委为执行中央新的战略方针,于当日决定紧缩机关,充实战斗部队,下令将严重减员的八军团撤销,并入红五军团;军委的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并要求各部队减轻辎重和士兵的负担,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20日,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方向转移。
“黎平会议”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党的第一次会议,并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组织上都作了必要的准备,奠定了基础。陈云同志说:“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湖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召集的。”胡锦涛同志在1986年说:“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黎平会议在党和军队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老红军何长工强调指出:“黎平会议是政治局会议,决定了行动方向,四渡赤水说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黎平会议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不要小看它。没有黎平会议就没有遵义会议,就没有长征和革命的胜利。黎平会议也是星火燎原,要好好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