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表格型化学实验选择题(含答案)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化学分项版汇编Word版含解析.doc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化学分项版汇编Word版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e933e29ae2bd960591c67792.png)
2017 年高考试题,1.【 2017 新课标 1 卷】( 15 分)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 3BO3。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
(2)b 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
f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清洗仪器: g 中加蒸馏水;打开 k1,关闭 k2、k3,加热 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 ____________ ;打开 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 次。
( 4)仪器清洗后,g 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
铵盐试样由 d 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3,d 中保留少量水。
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
①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e 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_______。
( 5)取某甘氨酸(2 52 –1的盐C H NO)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 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
【答案】(1)避免 b 中压强过大( 2)防止暴沸 直形冷凝管 ( 3) c 中温度下降,管路中形成负压( 4)①液封,防止氨气逸出② NH+ -△ NH 3↑+H 2O 保温使氨完全蒸出4+OH=====( 5) 1.4cV7.5cV mm( 4)①氨气是气体,因此 d 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液封,防止氨气逸出。
②e 中主要反应是铵盐与碱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 4 +OH ===== NH ↑+H O ;e 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32作用是保温减少热量损失,有利于铵根转化为氨气逸出。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分项训练(新高考解析版)
![高考化学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分项训练(新高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7dfe4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d.png)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1.(2022·广东卷)实验室用2MnO 和浓盐酸反应生成2Cl 后,按照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
下列装置(“→”表示气流方向)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A .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HCl ,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Cl 2可用浓硫酸干燥,A 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 不符合题意;B .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装置能收集氯气,故B 不符合题意;C .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可验证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故C 不符合题意;D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应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D 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 符合题意; 答案选D 。
2.(2022·浙江卷)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其外观、口感与食盐相似,人若误服会中毒。
现将适量某样品(成分为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于水配成溶液,分别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
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A先加入少量3KClO 溶液,再加3AgNO 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B 加到少量4KMnO 溶液中,再加硫酸酸化,振荡若溶液褪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 C 先加到少量2FeCl 溶液中,再加入稀盐酸酸化,振荡若溶液变黄色,则样品为亚硝酸钠D先加入少量23Na SO 溶液,再加入2BaCl 溶液和稀硝酸,振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为亚硝酸钠【解析】A .3KClO 溶于水,电离出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亚硝酸钠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由于AgNO 2沉淀可溶于稀硝酸,滴加硝酸银和足量稀硝酸不能生成白色沉淀,A 错误;B .氯化钠电离出的氯离子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其褪色,B 错误;C .亚硝酸有氧化性,可以把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溶液变为黄色,C 正确;D .稀硝酸可以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可以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D 错误; 故选C 。
突破04 实验选择题(实验操作、操作-目的-结论表格类实验题)(解析版)
![突破04 实验选择题(实验操作、操作-目的-结论表格类实验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d1b590de80d4d8d05a4f16.png)
突破04 突破实验选择题(2)限时:30分钟文字描述型1.(海南新高考模拟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入要慢,并且不断摇动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尖嘴紧贴试管内壁C.分液时,下层液体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D.定容时,加水到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答案】B【解析】A选项,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避免所用试剂过量,超过滴定终点,因此滴入溶液速度要慢,并且不断摇动,A项正确;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要保持垂直于试管正上方,不可触碰到试管内壁,以免污染,B项错误;C选项,分液操作正确;D选项,定容时先用玻璃棒引流,加水距刻度线1到2 cm处,再用胶头滴管吸水滴入容量瓶里,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使其到达刻度线。
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配制FeSO4溶液制备Fe(OH)2,需要把蒸馏水煮沸除去氧气后,再溶解配制FeSO4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来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C.配制1 mol·L-1 NaOH溶液时,称量4.0 g NaOH固体置于1 0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D.在50 mL碱式滴定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放入锥形瓶来量取20.00 mL氢氧化钠溶液【答案】A【解析】Fe(OH)2易被氧化,配制溶液前需除去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A项正确;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降低氯化铵溶液的浓度,使测定结果偏大,B项错误;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溶解固体,且应选用100 mL容量瓶,C项错误;滴定管调整初始读数后,50.00 mL刻度线下方也充满液体,全部放入锥形瓶中,量取的溶液体积大于20.00 mL,D项错误。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都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B.铝丝先放在NaOH溶液中浸泡1 min,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在浓硝酸中浸10 min,最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无铜析出,说明Al常温下与CuSO4溶液不反应C.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D.固体碘单质受热易升华,说明碘单质的热稳定性差【答案】A【解析】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刻度,使用时为避免热胀冷缩,所以标有使用温度,量筒“0”刻度就是底座,容量瓶只有最大容量的一个刻度,所以两者都无“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故A正确;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铝与CuSO4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用浓盐酸来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属于粗略配制,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量筒,不用容量瓶,故C错误;碘易升华是物理性质,与物质的稳定性无关,故D错误。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天津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天津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aa0d15dd88d0d233d46ac7.png)
高考提醒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梳理考纲,进一步明确高考考什么!梳理高考题,进一步明确怎么考!梳理教材和笔记,进一步明确重难点!梳理错题本,进一步明确薄弱点!抓住中低档试题。
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提高复习信心,效率和效益也会双丰收。
少做、不做难题,努力避免“心理饱和”现象的加剧。
保持平常心,顺其自然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NH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42.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
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C.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 mol Br2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3.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 .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除去NaHCO 3固体中的Na 2CO 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B .制备无水AlCl 3 蒸发Al 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D .鉴别NaBr 和KI 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 4萃取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2O >NH 3>SiH 4B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 .图1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 >C >SiD .用中文“”(ào )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6.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
压轴题02 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
![压轴题02 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江苏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f4c3c6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2.png)
压轴题02 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是近几年江苏高考对于实验的重要考查形式,表格型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仍然是2023年江苏高考实验考查的必考重点难点。
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涉及实验操作、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与评价,所以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从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与评价等角度对实验进行分析,注重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探究实验、沉淀溶解平衡等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知识的考查、糖类水解等常见有机物性质实验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的考查,因此建立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注意对实验条件及细节的把握。
1.(2023·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详解】A .酸性227K Cr O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乙醇,若溶液褪色说明227K Cr O 被还原为无色离子,则乙醇表现还原性,否则则无还原性,故A 正确;B .焰色试验只能确定金属元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具体物质,故B 错误;C .所用硝酸银溶液过量,滴入的碘化钾直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I 沉淀,不能说明是AgCl 转化为AgI ,因此不能验证K sp 大小,故C 错误;D .锌比铁活泼,形成原电池时Zn 作负极,Fe 作正极,铁钉不被腐蚀,故D 错误; 故选:A 。
2.(2023·江苏·统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详解】A .向溶有2SO 的2BaCl 溶液中通入气体氨气,三者反应也会出现亚硫酸钡白色沉淀,A 错误;B .向0.11mol L -⋅ 3FeCl 溶液中滴加KI -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碘离子和铁离子生成碘单质,氧化性氧化性:32Fe I +>,B 正确;C .向3NaHCO 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2NaAlO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2A1O -结合了碳酸氢根离子中的氢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则2A1O -比23CO -更容易结合H +,C 正确;D .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后,再通入酸性4KMnO 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含有碳碳双键的乙烯,则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D 正确; 故选A 。
2017年高考海南卷化学试题及答案(已校对)
![2017年高考海南卷化学试题及答案(已校对)](https://img.taocdn.com/s3/m/db252a3e5f0e7cd184253658.png)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蔗糖可作调味剂 B .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 .双氧水可作消毒剂D .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2.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 2S 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 ) A .COB .SO 2C .HClD .CO 23.下列分子中,其中子总数为24的是 ( ) A .18O 3B .2H 217O 2C .14N 16O 2D .14C 16O 24.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3ClO -+ 2M 3++ 4H 2O = 27M O n -+ Cl -+ 8H +,27M O n -中M 的化合价是 ( ) A .+4B .+5C .+6D .+75.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A .用醋酸除去水垢:2H ++ CaCO 3 = Ca 2++ CO 2↑+ H 2O B .硫化亚铁与浓硫酸混合加热:2H ++ FeS = H 2S↑+ Fe 2+C .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Al 3++ 323CO -= Al 2(CO 3)3↓D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NO 2:2NO 2 + 2OH -= 3NO -+ 2NO - + H 2O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 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稀硫酸和铜粉反应可制备硫酸铜B .碘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碘化氢C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制备氧气D .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酒越陈越香与酯化反应有关B .乙烷、丙烷和丁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C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甲烷与足量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可生成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9.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8~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汇编(讲义版)
![2018~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汇编(讲义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1191e6a216147916112826.png)
2018~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表格图象型)1.[2020江苏卷]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 .加入碘水后,溶液呈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并不能说明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故A错误;B.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镁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此时溶液温度上升,可证明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故B正确;C.BaCl2、CaCl2均能与Na2CO3反应,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沉淀可能为BaCO3或CaCO3或二者混合物,故C错误;D.向H2O2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发生化学反应2KMnO4+3H2O2=2MnO2+2KOH+2H2O+3O2↑等(中性条件),该反应中H2O2被氧化,体现出还原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B。
【点睛】淀粉在稀硫酸作催化剂下的水解程度确定试验较为典型,一般分三种考法:①淀粉未发生水解: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未生成砖红色沉淀;②淀粉部分发生水解: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③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碘单质,溶液不变蓝,然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并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此实验中需要注意:①碘单质需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之前加入,否则氢氧化钠与碘单质反应,不能完成淀粉的检验;②酸性水解后的溶液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化,否则无法完成葡萄糖的检验;③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或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试验中,均需要加热,银镜反应一般为水浴加热。
2.[2020天津卷]检验下列物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待检验物质所用试剂A 海水中的碘元素淀粉溶液B SO2气体澄清石灰水C 溶液中的Cu2+氨水NH 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D 溶液中的+4【答案】C【解析】A.淀粉溶液可以检验碘单质,不能检验碘元素,故A错误;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应该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气体,故B错误;C.铜离子遇到氨水会先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会生成四氨合铜离子,检验铜离子可以用氨水,故C正确;D.铵根离子遇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使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D错误;答案选C。
2017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
![2017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4fd1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5.png)
2017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2017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本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30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S 32,Cl 35.5,K 39,Ti 48,Fe 56,I 127.一、选择题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答案:A。
解析: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其他三个选项均为天然纤维。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答案:B。
解析:升华是将固体直接从固体态转变为气态,再从气态转变为固体态的过程,符合文中描述。
9.已知(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B。
解析:根据苯环的共轭性质,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③中依次盛庄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
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 C。
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
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氧气答案:C。
解析:结束反应时,应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避免产生危险。
11.支持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突破04-实验选择题(实验操作、操作-目的-结论表格类实验题)(解析版)
![突破04-实验选择题(实验操作、操作-目的-结论表格类实验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069e3526fff705cd170a0d.png)
突破04 突破实验选择题(2)限时:30分钟文字描述型1.(海南新高考模拟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入要慢,并且不断摇动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尖嘴紧贴试管内壁C.分液时,下层液体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D.定容时,加水到容量瓶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答案】B【解析】A选项,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避免所用试剂过量,超过滴定终点,因此滴入溶液速度要慢,并且不断摇动,A项正确;B选项,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滴管要保持垂直于试管正上方,不可触碰到试管内壁,以免污染,B项错误;C选项,分液操作正确;D选项,定容时先用玻璃棒引流,加水距刻度线1到2 cm处,再用胶头滴管吸水滴入容量瓶里,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使其到达刻度线。
2.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配制FeSO4溶液制备Fe(OH)2,需要把蒸馏水煮沸除去氧气后,再溶解配制FeSO4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来测定氯化铵溶液的pHC.配制1 mol·L-1 NaOH溶液时,称量4.0 g NaOH固体置于1 0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D.在50 mL碱式滴定管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放入锥形瓶来量取20.00 mL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A【解析】Fe(OH)2易被氧化,配制溶液前需除去溶解在水中的少量氧气,A项正确;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降低氯化铵溶液的浓度,使测定结果偏大,B项错误;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溶解固体,且应选用100 mL容量瓶,C项错误;滴定管调整初始读数后,50.00 mL 刻度线下方也充满液体,全部放入锥形瓶中,量取的溶液体积大于20.00 mL,D项错误。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都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B.铝丝先放在NaOH溶液中浸泡1 min,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在浓硝酸中浸10 min,最后放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无铜析出,说明Al常温下与CuSO4溶液不反应C.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通常需要用容量瓶等仪器D.固体碘单质受热易升华,说明碘单质的热稳定性差【答案】 A【解析】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刻度,使用时为避免热胀冷缩,所以标有使用温度,量筒“0”刻度就是底座,容量瓶只有最大容量的一个刻度,所以两者都无“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故A正确;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铝与CuSO4溶液不反应,故B错误;用浓盐酸来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属于粗略配制,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量筒,不用容量瓶,故C错误;碘易升华是物理性质,与物质的稳定性无关,故D错误。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化学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化学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61806fdd3383c4bb4cd2c0.png)
绝密★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S32 K39 Cr52 Mn55 Fe56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 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 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 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9.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操作A.取20.00 mL 盐酸在50 mL 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 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C.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 试纸上D.配制浓度为0.010 mol·L-1 的KMnO4溶液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 的11B 中,含有0.6N A个中子B.pH=1 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 键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 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 2S 6+2Li ++2e -=3Li 2S 4B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 0.02 mol 电子,负极材料减重 0.14 gC .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 a 的导电性D .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 Li 2S 2 量越多12. 短周期元素 W 、X 、Y 和 Z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纸盒为 21。
2017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7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e96e4ac281e53a5902ff15.png)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C1 35 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H0kZM7gQx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读: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
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
H0kZM7gQxV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读:此题为基础题。
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
H0kZM7gQxV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答案:D解读:此题为基础题,尤其C选项平时学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至少做个3-4次。
(精校版)2017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精校版)2017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d57359fad6195f312ba66d.png)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学科.网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17 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3115PB.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 CaCl2的电子式:D.明矾的化学式: Al2(SO4)3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B. 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 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4.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且相邻,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表格型 【经典】
![高中化学实验选择题表格型 【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25d6c54025c52cc58bd6bed0.png)
征服高考化学选择题之化学与生活(二)、实验表格型,叙述型,混合物计算型(1).一、化学教材中化学与生活(二)【希望同学们认真读教材,牢记教材上的细节知识】26、利用合成气(H2+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气也可转化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②改变合成气中CO与H2的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产物③合成气的转化反应需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④从合成气出发生产液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⑤以合成气有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稀烃或水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③④⑤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B 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C 银制品久置干燥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使表面变暗D 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28、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饥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B 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C 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 CO2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30、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31、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A 0.9%氯化钠溶液B 0.9%氯化铵溶液C 1.25%碳酸氢钠溶液D 5%葡萄糖溶液32、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A.熔点比生铁的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3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34、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35、久置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因被氧化而呈黄色的是()A.浓硝酸 B.氯化亚铁溶液 C.溴苯 D.溴化银3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胶体徽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I化学实验题T26赏析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I化学实验题T26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b5ab1bb52acfc789ebc988.png)
原理 原反应方程式及其配平/ 定量测定与误差分析 实验方案的设计/铁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 及其化合物/铝及其
衡的影响因素/元素化合 式/标准溶液的配制/ 化合物/产率计算/平
价、过氧键及计算/溶解 氧化还原滴定/溶氧
衡移动
平衡、Ksp及其计算
量计算
3. 近三年·国I卷·T26比较
②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即:铵盐+碱→新碱+新盐
NH
4
OH
=△ ==
NH3↑ H2O
回答下列问题: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 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
质量分数为
%, 样品的纯度≤
NH3
ω(N)
H3BO3
NH3
草酸的分解及产物 CO的检验/实验现象 描述/产物判断、装 置作用/装置选择与 连接/性质实验方案
设计.
4. 2017.国I国I.T26] (15分)凯氏定氮法 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 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 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 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 滴定测量。已知:
为
%, 1.4cV
m
样品的纯度≤ 7.5cV %。
m
化学原理(离 子方程式)
回答下列问题:
(3)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 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 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c,中原温因度是下降,管路中形成;负打压。 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
c中温度下降后, 水蒸气凝结成水 ,导致系统内气 压减小,即管路 中形成负压。因 此,在外界大气 压的作用下,g中 的蒸馏水就会倒 吸入c中。
高考表格型化学实验选择题 含答案 汇总
![高考表格型化学实验选择题 含答案 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6750708d0d233d4b04e6967.png)
1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
将苯和浓硝酸混合后加热
B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钠杂质 向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制备 Fe(OH)3 胶体
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D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
淀粉在此条件下未水解
C.向盛有足量 Zn 和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形成锌铜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D.鸡蛋清溶液遇乙酸铅溶液会产生沉淀
蛋白质发生盐析
9、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 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选项 A
实验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 后滴加 KSCN 溶液
现象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B 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 CO2
有晶体析出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 C 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D
将 10mL ·L-1NaOH 溶液滴入 1 mL ·L -1MgSO4 溶液中,再滴加·L-1?CuSO4
1.下列有关 NH3 的实验正确的是
A
Ca(OH)2 和 NH4Cl 固体
表格型化学实验选择题
B
C
NH3
水
实验室制 NH3
证明 NH3 极易溶于水
2.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收集 NH3
D
水
2024届高考化学【100题精练+答案+解析】 表格型化学实验基础题(解析版)
![2024届高考化学【100题精练+答案+解析】 表格型化学实验基础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7d003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b.png)
【100题精练+答案+解析】表格型化学实验基础题1. (2023年全国乙卷)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A B C D制备CO2分离乙醇和乙酸验证SO2酸性测量O2体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Na2CO3固体比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所以不能采用加热碳酸钠的方式制备二氧化碳,A错误;B.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能采用分液的方式分离,应采用蒸馏来分离,B错误;C.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验证其漂白性,不能验证酸性,C错误;D.测量氧气体积时,装置选择量气筒,测量时要恢复到室温,量气筒和水准管两边液面高度相等时,氧气排开水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相等,即可用如图装置测量氧气的体积,D正确;2. (2023年新课标卷)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 常温下将铁片分别插入稀硝酸和浓硝酸中,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强B 取一定量Na2SO3样品,溶解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浓HNO3,仍有沉淀此样品中含有SO2-4C 将银和AgNO3溶液与铜和Na2SO4溶液组成原电池。
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Cu的金属性比Ag强D 向溴水中加入苯,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答案:C解析:A.常温下,铁片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导致现象不明显,但稀硝酸与铁不发生钝化,会产生气泡,所以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比较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A错误;B.浓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生成硫酸根,仍然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判断样品中含有硫酸根,B错误;C.铜比银活泼,在形成原电池过程中,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铜离子,导致溶液变为蓝色,所以该实验可以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性强弱,C正确;D.向溴水中加入苯,苯可将溴萃取到上层,使下层水层颜色变浅,不是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D错误;3.(2023年北京卷)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实验室制Cl2实验室收集C2H4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A B C D答案:D解析:A.MnO2固体加热条件下将HCl氧化为Cl2,固液加热的反应该装置可用于制备Cl2,A项正确;B.C2H4不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收集,B项正确;C.挤压胶头滴管,水进入烧瓶将NH3溶解,烧瓶中气体大量减少压强急剧降低打开活塞水迅速被压入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红色喷泉证明NH3与水形成碱性物质,C项正确;D.Na2CO3与HCl、CO2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该选用饱和NaHCO3溶液,D项错误;4. (2023年湖南卷)取一定体积的两种试剂进行反应,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试剂浓度均为0.1mol·L-1),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的是选项试剂①试剂②A 氨水AgNO3溶液B NaOH溶液Al2(SO4)3溶液C H2C2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D KSCN溶液FeCl3溶液答案:D解析:A.向氨水中滴加AgNO3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氨水过量,振荡后没有沉淀产生,发生的反应为AgNO3+2NH3∙H2O=Ag(NH3)2NO3+2H2O;向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振荡,开始时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发生的反应为AgNO3+NH3∙H2O=AgOH↓+NH4NO3;当氨水过量后,继续滴加氨水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发生的反应为AgOH↓+2NH3∙H2O=Ag(NH3)2OH+2H2O,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A不符合题意;B.向NaOH中滴加Al2(SO4)3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NaOH过量,振荡后没有沉淀产生,发生的反应为8NaOH+Al2(SO4)3=2NaAlO2+3Na2SO4+4H2O;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并振荡,开始时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发生的反应为6NaOH+Al2(SO4)3=2Al(OH)3↓+3Na2SO4;当NaOH过量后,继续滴加NaOH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发生的反应为NaOH+Al(OH)3=NaAlO2+2H2O,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B不符合题意;C.向H2C2O4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H2C2O4是过量的,KMnO4可以被H2C2O4完全还原,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溶液褪为无色,发生的反应为5 H2C2O4+2 KMn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向KMnO4溶液中滴加酸性H2C2O4溶液并振荡,由于开始时KMnO4是过量的,KMnO4逐渐被H2C2O4还原,可以看到紫红色的溶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有明显差别,C 不符合题意;D.向KSCN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同样立即变为血红色,因此,改变两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后反应现象没有明显差别,D符合题意;5. (2023年浙江1月选考)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方案现象结论A 往FeCl2溶液中加入Zn片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Fe2+的氧化能力比Zn2+弱B 往Fe2(SO4)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K2SO4固体溶液先变成血红色后无明显变化Fe3+与SCN-的反应不可逆C 将食品脱氧剂样品中的还原铁粉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浅绿色食品脱氧剂样品中没有+3价铁D 向沸水中逐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持续煮沸溶液先变成红褐色再析出沉淀Fe3+先水解得Fe(OH)3再聚集成Fe(OH)3沉淀答案:D解析:A.FeCl2溶液中加入Zn片,Fe2++Zn=Zn2++Fe,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Fe2+的氧化能力比Zn2+强,A错误;B.溶液变成血红色的原因,Fe3++3SCN-Fe(SCN)3,与SO2-4和K+无关,B错误;C.铁离子可能先与单质铁生成亚铁离子,则溶液呈绿色,C错误;D.向废水中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胶体,继续加热则胶体因聚沉变为沉淀,D正确;6.(2023届T8联考)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配制50.00mL0.1000mol·L-1Na2CO3溶液除去Cl2中的HCl 制备少量O2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AB C D答案:B解析:A .配制50.00 mL0.1000 mol·L −1Na 2CO 3溶液,需要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5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A 错误;B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 2中的HCl ,B 正确;C .实验室一般使用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钠和水反应速率太快,一s 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C 错误;D .生成乙炔中混有硫化氢等气体也会使溴水褪色,D 错误;7.(2023届T8联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结论与实验操作相互匹配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向NaBr 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 溶液溶液先变橙色,后变蓝色氧化性: Cl 2>Br 2>I 2 B 将铁锈溶于浓盐酸,再滴入KMnO 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铁锈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 C室温下,用pH 试纸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 溶液和CH 3COONa 溶液的pHNaCN 溶液对应的pH 更大酸性:HCN <CH 3COOH D两支试管各盛4mL0.1mol·L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 -1草酸溶液和2mL0.2mol·L -1草酸溶液加入0.2mol·L -1草酸溶液的试管中溶液褪色更快其他条件相同,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答案:C解析:A .向NaBr 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KI 溶液,氯水过量,也会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说明氧化性Br 2>I 2,A 错误;B .浓盐酸也会和高锰酸钾反应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错误;C .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 溶液和CH 3COONa 溶液的pH ,NaCN 溶液对应的pH 更大,可以说明酸性HCN <CH 3COOH ,C 正确;D .根据5H 2C 2O 4+2KMnO 4+3H 2SO 4=10CO 2↑+2MnSO 4+K 2SO 4+8H 2O ,4mL0.1mol·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需要4mL×52=10mL0.1mol·L -1草酸溶液和4mL×52×12=5mL0.2mol·L -1草酸溶液,故反应中高锰酸钾溶液均过量,溶液不褪色,D 错误;8.(2023届兰州西北师大附中)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目的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A 验证NaCl、Na2SO4、NaOH混合溶液中的C1-取混合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上层清液变浑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格型化学实验选择题1.下列有关NH 3的实验正确的是AB C D实验室制NH 3 证明NH 3极易溶于水 收集NH 3 吸收多余NH 32.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 A .用图1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 B .用图2 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C .用图3设计成铜锌原电池装置D .用图4证明氢化物稳定性SiH 4>CH 4>H 2S 3.利用下列装置分别完成相关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制备并收集氨气B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C .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D .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实验操作目的A 取4 g NaOH 加入96 mL 水中 配置4% NaOH 溶液B 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避免造成误差,使滴定结果偏低C 向CH 3COONa 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 证明升高温度能促进CH 3COONa 水解D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NH 3水水Ca(OH)2和 NH 4Cl 固体6、下表中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7、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8、下列实验现象、操作或反应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9、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10、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向盛有10滴0.1 mol·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1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1 Na2S溶液证明AgCl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B向2 mL甲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向2 mL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验证淀粉已水解11、下列反应中,相关示意图错误的是()A B C D将二氧化硫通入到一定量新制氯水中将氨水滴入到一定量氯化铝溶液中将铜粉加入到一定量浓硝酸中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氯化铁溶液中12、由下列实验事实所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A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Cl2是电解质B 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BaSO3不溶于强酸C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结合H+的能力:CO2-3<AlO-2D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非金属性:P>N13、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 实验结论能组成Zn-Cu原电池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白色沉淀为BaSO3说明反应2NO2N2O4(无色)ΔH>014、下图是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性质的实验图。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15、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D 向试管中的溶液加NaOH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该溶液中一定含NH+41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将苯和浓硝酸混合后加热B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钠杂质向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C 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D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向盛有少量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Y —ZX 1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结论A 将少量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蔗糖变黑体积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 葡萄糖与新制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C 分别点燃集气瓶中的乙烯和乙炔,乙炔产生的黑烟更浓乙炔的含碳量高于乙烯D溴乙烷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产生的气体为乙烯18、右图为实验室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逐滴加入饱和食盐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 B. KMnO 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还原性 C. 用Br 2的CCl 4溶液验证乙炔的性质,不需要除杂D. 将纯净的乙炔点燃,有浓烈的黑烟,说明乙炔不饱和程度高大 19、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正确的是20、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除杂及收集装置如图所示。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是 选项 a 中物质 b 中物质 c 中物质 d 中收集的气体A 浓氨水 CaO 浓H 2SO 4 NH 3B 浓硫酸 Na 2SO 3 浓H 2SO 4 SO 2C 饱和食盐水 电石 CuSO 4溶液 CH≡CH D浓盐酸MnO 2饱和NaCl 溶液Cl 221、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肯定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结论 A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非金属性:P>N B 往加碘盐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无蓝色出现 该盐为假碘盐 C SO 2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沉淀为硫酸钡D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 2S 2O 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X Y Z 实验现象A 苯酚浑浊液 NaOH 溶液 盐酸浑浊液变澄清,后又变浑浊B FeCl 3溶液 KSCN 溶液 饱和KCl 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后颜色加深C KI 溶液足量氯水乙醇 溶液变为黄色,后溶液分层,上层为紫红色,下层为无色 DNa 2SO 3溶液 Ba(NO 3)2溶液盐酸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有大量气体生成2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试剂提纯方法A BaSO4BaCO3水溶解、过滤、洗涤B CO2SO2饱和Na2CO3溶液洗气C 乙酸乙酯乙酸稀NaOH溶液混合振荡、静置分液D 蛋白质葡萄糖浓(NH4)2SO4溶液盐析、过滤、洗涤23.利用右图实验装置,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①②③实验结论A 浓醋酸CaCO3C6H5ONa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B 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 H2O 电石KMnO4乙炔具有还原性D 盐酸Na2CO3Na2SiO3非金属性:Cl>C>Si2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证明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将乙烯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B 证明NH4Cl溶液能促进Mg(OH)2固体的溶解向两份等量Mg(OH)2固体中分别加入等体积蒸馏水和NH4Cl溶液C 证明Al2O3的熔点比Al高把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熔化D 证明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将Fe(OH)3胶体过滤后所得滤液置于暗处,再用激光笔照射滤液25.完成下列实验,所选装置正确的是A B C D实验目的实验室制备乙烯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沸点:苯为80.1℃,溴苯为156.2℃)分离KCl和NH4Cl固体混合物实验室用纯碱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实验装置26. 在实验室,称取一定量的粗盐经溶解、过滤、结晶等操作,可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27.现有一Na 2SO 3、Na 2SO 4混合物样品ag ,为了测定其中Na 2SO 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 .将样品配制成溶液V 1L ,取其中25.00mL 用标准KMnO 4溶液滴定,消耗标准KMnO 4溶液V 2mL B .向样品中加足量H 2O 2,再加足量BaCl 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bgC .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BaCl 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cgD .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HSO 3的洗气瓶、盛有浓H 2SO 4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I 、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II ,测定干燥管I 增重dg 28.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①可用于除去Cl 2中含有的少量HCl 气体B .按装置②所示的气流方向可用于收集H 2、NH 3等C .用图③所示装置蒸干NH 4Cl 饱和溶液制备NH 4Cl 晶体D .用图④所示装置分离CCl 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29.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A .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 B . 实验室制取氨气 C .配制银氨溶液 D .实验室制乙烯 水滴加2%的硝酸银溶液1mL 2% 稀氨水30.用下列各组仪器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a 组:制备少量乙酸乙酯B .b 组:除去粗盐水中的泥沙C .c 组:用CCl 4提取碘水中的碘D .d 组: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 31.欲检验CO 2气体中是否含有SO 2、HCl ,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气体通入酸化的AgNO 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a ; ②滤去沉淀a ,向滤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沉淀a 为AgClB .沉淀b 为BaCO 3C .气体中含有SO 2D .气体中没有HCl乙醇和浓硫酸气体氯化铵和 氢氧化钙棉花32.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C.用图③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3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物质杂质试剂方法A 甲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B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铁过量铁粉过滤C 二氧化硅氧化铝氢氧化钠溶液过滤D 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3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B将一定量的NaNO3和KCl混合液加热浓缩至有固体析出,过滤得到白色晶体白色晶体为KNO3C 向某FeCl2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得红褐色沉淀原FeCl2已氧化变质D向浓度均为0.1 mol/L 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 sp(AgCl) > K sp(AgI)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 B2 A3 A4 B5D6 D7 C8 C9 B10 D11 B12 C13 A14 A15 B16 D17 D18 C19 A20 B21 D22 D23 B24 A25 B26 C27 D28 D29 C30 D31 C32 D33 B3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