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历史第七章试题库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一、单选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20世纪30年代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召开B.井冈山根据地建立C.遵义会议召开D.长征胜利结束2.下图是马星驰在1919年发表的漫画,名为《玩弄于股掌之上》,该图反映出( )A.德国试图强占中国山东B.国民政府出卖国家利益C.国际联盟偏袒日本侵华D.反日爱国运动兴盛背景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提出妇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还支持文化部创办夜校、半日学校、家庭临时识字班、田间流动识字班等扫盲运动。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旨在( )A.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B.推进根据地的建设C.宣传反“围剿”的主张D.完善苏区教育体系4.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有一句歌词是“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
以大历史观对“揭开新篇”所作的理性阐释,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B.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C.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D.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5.1920年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
中国出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潮。
当时,为这股思潮传播作出贡献的人物有( )A.康有为、梁启超B.陈独秀、胡适C.陈独秀、李大钊D.李大钊、鲁迅6.20世纪30年代,安徽岳西红区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打开地主仓,救济我穷人。
大人分一斗,小孩得五升,粮食是我亲手种,今日归还我穷人。
红军来到我潜山,工农掌政权。
”这首民谣反映出( )A.中央苏区政权得到稳固B.土地革命政策深得人心C.游击斗争策略机动灵活D.国民大革命的成果突出7.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共先后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大多都失败了。
但一些起义部队在数省边界地区的偏僻农村坚持下来。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达标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达标检测(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
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主张维护现有国家利益与殖民地,故选A项。
2.1870—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增长4.6倍,法国增长1.6倍,英国仅增长1.3倍;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英国从30%下降到14%,法国从10%下降到6%,德国从13%上升到16%;英国殖民地人口有3.9亿人,法国为6 235万人,德国为1 307万人。
这意味着( )A.英法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B.欧洲局势可能出现重大危机C.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D.广阔殖民地制约了英国发展【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英、法相对衰落,德国快速崛起,但殖民地占有状况却与其相反,这意味着欧洲可能出现列强重新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故B项正确。
3.一战爆发后,法国总理和参众两院主席号召法国人民为“拯救文明、自由、法国和欧洲”而战。
该号召( )A.延缓了战争的进程B.反映了人民的心声C.阐明了参战的目的D.掩盖了战争的性质【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材料中法国号召人民为“拯救文明、自由、法国和欧洲”而战,显然是掩盖了帝国主义争霸的性质,故选D项。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测评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评述某一事件时说:“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起源于这场运动。
”这一运动是指(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土地革命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故B项正确。
2.在6月5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学生,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初步胜利。
可见,五四运动( )A.是北伐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打击了封建军阀的腐朽统治C.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根据。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说明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故C项正确。
3.近代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加入协约国”,可知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但英、美等列强操纵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故C项正确。
4.1919年春夏之交,上海“大世界”娱乐场的跑马生意萧条,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是指( )A.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夺取C.日本强加“二十一条”给中国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答案:D解析: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国人的愤慨,爆发了五四运动,故D项正确。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经典大题例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列宁在1921年冬《关于南方钢铁托拉斯的札记》中把国营企业商业经济的主要任务定为负责“市场销售”。
通过几年努力,商品经济在苏维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表明苏俄A.打开社会主义改革闸门B.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C.效仿西方建立垄断组织D.适时地调整了国家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市场经济存在,使经济得出恢复发展,表明苏俄适时地调整了国家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D项正确;赫鲁晓夫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闸门,排除A项;中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苏俄不会效仿西方建立垄断组织,排除C项。
故选D项。
2、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苏联农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73.7%下降到46%,在农产品出口减少的同时,城市和工业中心地区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
据此可知苏联A.实行余粮收集制以解决供应问题B.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的步伐C.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D.实行粮食税并增加粮食进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十月革命过了11年后”可知是在1928年以后,根据所学可知苏联从1927年底开始在农业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排除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
故选B项。
3、漫画是时代印记的鲜明镜像。
下图为英国画家于1912年10月创作的政治漫画,此漫画反映的时代状况是A.工业革命激化了列强矛盾B.新的世界性战争不可避免C.巴尔干半岛自然资源丰富D.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尔干半岛由于民族成分复杂、地理位置特殊及大国争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因此根据材料中的“奥匈帝国、沙俄、英法等帝国人物坐在火药桶上”可知当时世界大战一触即发,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巴尔干半岛自然资源无关,排除C项;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家秩序的演变分层训练1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家秩序的演变(一)1.(2021·博野县实验中学高一期中)正是精英与劳工的结合,让中国得以在一战期间谱写了一曲中西交流的辉煌篇章,让世界得以了解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坚强及智慧。
当时,中国与一战“结合”的主要形式是A.以工代战B.精英教育C.劳工移民D.出钱出力2.(2021·浙江高三月考)二月革命之后,列宁回到俄国并草拟了一份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他提出“要缔结真正民主的非强制的和约来结束战争,就非推翻资本不可”,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是要建立能代表工人、雇农和农民的苏维埃共和国。
这份文件A.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B.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C.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D.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3.(2021·广东高三其他模拟)1917年7月,首都街头进行“武装示威游行”的士兵和克朗施塔得水兵没有得到具体的任务,而事件的目击者孟什维克活动家苏汉诺夫也说:“虽然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没有组织,也没有下令在7月3日起事,但布尔什维克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准备了起义,只是。
没有把起义的时间确定在7月初。
”这在侧面上说明,这一“起义”A.缺乏必要的前期准备B.具有明确的斗争目标C.群众的政治觉悟较高D.表明了和平夺权愿望4.(2020·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为实现下图中所示的作战意图(二战期间),德军所付出的军事代价是()A.保罗斯元帅率德军残部投降B.彻底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C.德军的“闪电战”宣告破产D.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5.(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其他模拟)1941年7月2日,日本在御前会议通过的《形勢变化下的帝国国策纲要》中首次使用“英美开战”措辞,并提出为莫定国家“自存自卫”的基础,必须向南洋推进,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圏”,不惜与苏联、英美开战。
这表明,当时日本A.企图扩大侵略范围B.与苏联矛盾非常尖锐C.本土遭到美国威胁D.制定了闪电战的计划6.(2021·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三模)1910年,全俄城市中有电力照明的房屋仅为5%。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基础过关)(含答案)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基础过关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广东佛山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0)中国外交代表曾联名致电政府表示:“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
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答案】C【解析】题干中“中国外交代表曾联名致电政府……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并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未在和约上签字,故选C项;辛亥革命是革命派暴力推翻清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袁世凯政府的尊孔复古逆流,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合力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排除D项。
2.(2020·浙江柯桥区高考科目考试适应性试卷·10)1920年的《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刊登了陈独秀撰写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
文中写道: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每月工资约8元,在上海的生活程度,不至冻饿而死罢了。
工人剩余工值都被资本家一股东用红利的名义抢夺去了,工人照例得不到分毫。
他提出“赶快实行八时制,为穷苦的工人谋点教育”。
要“由个人的工业主义进步到社会的工业主义”,提倡工人入股私有企业的制度。
下列选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该文宣传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②“社会的工业主义”指工业产权的社会公有③陈独秀没有完全排斥私有经济④反映人们普遍要求建立“劳工社会”的呼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题干中“工人剩余工值都被资本家一股东用红利的名义抢夺去了”得出该文宣传了马克思的利余价值学说,故①正确;题干中“由个人的工业主义进步到社会的工业主义”可得出“社会的工业主义”指工业产权的社会公有,由私有变为公有,故②正确;根据“提倡工人入股私有企业的制度”可以看出陈独秀没有完全排斥私有经济,故③正确;题干只是陈独秀的主张,并不能反映普遍性,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新教材2024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4·浙江湖州)“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
……不管怎样,民众对将来斗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
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缘由。
”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 )A.一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B.武力解决政治问题是欧洲的传统C.民族主义思想是一战的主因D.军备竞赛干脆促成一战爆发解析:依据材料“不管怎样,民众对将来斗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
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缘由”可分析出一战的爆发有多种缘由,A项正确;“武力解决政治问题是欧洲的传统”不是材料的主旨,解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主义思想,解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军备竞赛干脆促成一战爆发,解除D项。
2.(2024·黑龙江哈尔滨)1917年4月以后,美洲的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秘鲁等国纷纷对德宣战或断交。
这反映了( B )A.反法西斯同盟阵营进一步扩大B.国际力气对比不利于同盟国C.美洲成为对德作战的重要战场D.美国是世界格局的中心力气解析:在这一时期,随着欧洲战场愈发朝向有利于协约国的一方发展,国际力气对比出现不利于同盟国的变更,这就促使更多的未参战国或中立国纷纷加入到协约国阵营一边,B 项正确;1917年反法西斯同盟还没有建立,解除A项;“美洲成为对德作战的重要战场”表述与史实不符,解除C项;“美国是世界格局的中心力气”表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解除D 项。
3.(2024·浙江期中)1876—1915年间,地球上大约有1/4的陆地是在六七个国家之间被安排或者再安排的殖民地。
英国的领土增加了400万平方英里左右,法国的领土增加了350万平方英里左右,德国取得100多万平方英里。
高二历史第七、八章综合练习题-答案 (1)
高二历史第七、八章综合练习题答案和解析【答案】1.C2.B3.B4.D5.B6.C7.C8.A9.D 10.D 11.A 12.A 13.A 14.B 15.B16.C 17.A 18.A 19.A 20.A 21.C 22.A 23.B 24.A 25.D 26.C 27.B 28.B 29.A 30.B 31.B 32.C 33.B 34.C 35.B 36.D 37.C 38.B 39.B 40.D 41.A 42.C43.C 44.D 45.D 46.D 47.B 48.A 49.D 50.D 51.D 52.B 53.D54. (1)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领域,机械等领域成果少;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是经验技术总结。
(2)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长期领先世界;大量科技成就传入西方,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原因:僵化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回答闭关锁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也可得分)(4)变化:70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
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55. (1)变化: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16世纪以后落后于西方。
原因:以儒学为主的封建教育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自然经济,重农抑商阻碍科技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重经验总结、轻理论探究的影响。
西方经历了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了生产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的促进等。
(2)特点:增设了近代西方教育内容;经学仍居首位;读书以求取功名为目标。
原因:培养人才立足于做官,不是满足社会需要;封建教育根深蒂固。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检测题(含答案)
准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必要准备。
16.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还在城市
D.中国尚未找到合乎国情的革命道路
5.5.孙中山在《关于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中说:“现尚有一事可为我们模范,即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我们现在并无国可治,只可说以党建国,待国建好,再去治他。”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C.国民党一大D.北伐战争
A.帝国主义放松对华侵略B.政府工业经济政策的推动
C.中日矛盾尖锐,军需增长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13.1964年董必武来到浙江某地,挥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地是
A.绍兴东湖B.杭州西湖C.嘉兴南湖D.宁波东钱湖
14.1930-1932年期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除部分地区遭受水灾外,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增加2~3成,有些地方增产5~6成。这主要是因为根据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重点知识归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其中,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A.争夺欧洲势力范围B.争夺乌克兰C.争夺巴尔干半岛D.争夺北非殖民地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矛盾尖锐,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争夺巴尔干半岛,C项正确;A项是英国和德国矛盾的体现,排除;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争夺巴尔干半岛,而非乌克兰,排除B项;D项是英国和意大利矛盾的体现,排除。
故选C项。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其发展到全球阶段的标志是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德国突袭波兰C.太平洋战争爆发D.德国入侵苏联答案:C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紧随其后,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项正确;ABD项不是其标志,排除ABD项。
故选C项。
3、美、英、日、法、意五国代表于1922年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美英日法意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条约对各国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做出限制(见下表)。
由此可知,这一条约A.消除了海上殖民霸权的矛盾B.推动了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C.结束了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D.成功限制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英日法意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签订重新划分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这样推动了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B项正确;“消除了”、“结束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C项;这一条约没有成功限制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排除D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集锦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集锦单选题1、1918~1930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这些陶瓷的设计带有立体派、未来派风格,常用的装饰图案如图所示。
这A.体现政府重视居民的生活资料生产B.适应了新政权展示国家精神而貌的需求C.反映两极对峙之下文化竞争的激烈D.推动了传统艺术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为适应新政权的需要,并向世界展示新国家的精神面貌,1918~1930年,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国家瓷厂生产了主要用于国外巡展的系列陶瓷艺术品,B项正确;材料中的陶瓷艺术品主要用于国外巡展,不是居民的生活资料生产,排除A项;两极对峙局面形成于二战后,排除C项;“推动了传统艺术与革命意识形态的结合”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2、1885年6月20日,在《Harper′s Weekly》刊登了一幅名为“THE WORLD′S PLUNDERERS(瓜分世界)”的漫画(如下图),并配文“It′s English,you know(你知道,这是英国人的)”。
漫画反映了A.英德俄联合重新瓜分世界B.一战前列强间的殖民争夺C.英国在俄德争夺时保持中立D.英国支持俄国与德国对抗答案:B解析:依据漫画的题目:“THEWORLD′SPLUNDERERS(瓜分世界)”及配文“It′sEnglish,youknow(你知道,这是英国人的)”,德国、英国、俄国的袋子。
反映了后起的德国、俄国人瓜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了德国俄国的挑战,B项正确;A、C、D三项错在与材料主旨不符,由材料文字瓜分英国人的世界,可知是俄国和德国共同瓜分英国的殖民地,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一位十月革命的目击者曾说,“(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他们实现了人民群众最下层的那种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练习题(含答案)1. 右边图片是一战时欧美主要国家的征兵宣传海报,由此可以看出英美德三国()A. 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B. 同为协约国军事集团C. 维护了世界和平与民主D. 积极参加帝国主义战争2. 下图为英国漫画家拉温·希尔1912年10月创作的漫画《沸点》。
该漫画意在表明()A. 欧洲列强激烈争夺巴尔干B. 列强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C. 世界大战的危机不可避免D. 巴尔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3. 列宁认为:“凡尔赛条约不过是高唱凯歌的帝国主义者的表面胜利”。
这主要是因为它()A. 未能消除大国之间矛盾B. 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 使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D. 导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4. 下图是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现为圣彼得堡著名旅游景点。
与该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北美独立战争B. 攻占巴士底狱C. 普法战争爆发D. 俄国十月革命5. 下图立足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审视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一系列革命。
从中可推知()A. 战争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因素B. 革命是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C. 反战是俄国革命的核心课题D. 民心是统治兴亡的重要基础6. 20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除尼加拉瓜抗美斗争外,还有()A.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C.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D.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7. “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
”甘地“非暴力”的特殊力量,实际上就是()A. 政治的力量B. 军事的力量C. 外交的力量D. 道德的力量8. 某同学搜集了有关“桑地诺”“甘地”“墨西哥宪法”“埃塞俄比亚独立”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他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A.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 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C. 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D.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9. 之所以说苏联模式对生产力发展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因为该模式使苏联()A.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B. 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C. 建立了单一公有制D. 经济实力超越了美国10. 据统计,从独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拉丁美洲各共和国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共发生了115次成功的“革命”,颁布了一百多部宪法,执政者大多代表大地主和教会的利益。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总结(重点)超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日本法西斯为了顺利实施向东南亚扩张的计划,发动了如图所示战役,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此次A.使中国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B.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C.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导致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答案:C解析:从地图所示地名可知,这次战役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这次战役让美国卷入了二战,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间为1938年,题干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时间为1941年,排除A项;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是中途岛海战,排除B项;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意大利投降,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一战后,国际联盟成立,其盟约指出,“委任统治地人民的幸福和发展,是文明世界的神圣责任”,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是“把委任统治地人民的监护工作委托给发达国家”。
这一设计A.旨在重新划分殖民地B.削弱了殖民主义的力量C.反映出帝国主义本质D.体现了对世界和平的维护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委任统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其体现出帝国主义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掠夺本质,C项正确;委任统治不是要重新瓜分殖民地,排除A项;材料中的这一规定只是将殖民地进行了转移,并没有削弱殖民主义的势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帝国主义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掠夺,不是对世界和平的维护,排除D项。
故选C项。
3、下表所示内容为苏俄(联)列宁、斯大林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这些探索A.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都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C.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D.都与苏俄(联)的国情相适应答案:C解析:表格中所涉及的苏俄(联)列宁、斯大林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政权,C项正确;战时共主主义政策不利于调动积极性,排除A项;B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加快推广农业集体化是脱离国情的,排除D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名师选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名师选题单选题1、1927年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用“工农剪刀差”理论刻意降低农业品价格: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欧美迫切需要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向国外输出资本和技术。
苏联政府大力引进技术,跳过漫长的发展周期。
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B.缓解了西方严重经济危机C.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D.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答案:D解析:根据“刻意降低农业品价格”“苏联政府大力引进技术,跳过漫长的发展周期。
”可以看出,苏联通过牺牲农业为工业发展进行积累,同时利用西方的资本及技术发展工业,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建设,D项正确;苏联与西方的关系并不会因此而有实质性的缓和,A项正确;苏联的做法不能起到缓和危机的作用,排除B项;苏联农业停滞不前,排除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2、在20世纪20年代的俄共(布)党内,尽管在-此理论问题和具体政策上有分歧,但许多人在加速发展上具有一致观点。
托洛茨基提出了“超工业化”发展的思想,而斯大林更进一步提出,要用10年时间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了50年至100年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据此可知,当时的一些领导人A.主张平衡各产业间的关系B.忽视农民利益以巩固国防C.具有急于求成的赶超心理D.赞成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根据材料中“超工业化”和“要用10年时间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了50年至100年所经历的发展过程”,结合当时苏联的工业发展水平,说明当时一部分领导人具有急于求成的心理,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片面发展工业的思想,不是平衡各产业间的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农民利益,故排除B项;斯大林上台后,1928年废除新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
故选C项。
3、列宁在1921年说:“在最近这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从宗法制度、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经典知识题库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经典知识题库单选题1、列宁指出,我们的国家资本主义自成其为一种,不与通常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相同。
对列宁所用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理解正确的是A.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资本主义成分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发展资本主义D.以商品、市场、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答案:B解析:列宁所用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能够限制和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故选B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欧美等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故排除A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可能有资本主义,故排除C项;以商品、市场、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发展手段,不能反映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故排除D项。
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2、二战后初期的柏林,在美军交易商店,一名普通士兵可以用一美元买到两盒好彩烟。
而一名苏联士兵则要为此在黑市上付出100美元。
一只卡通手表本来只要3.95美元,苏联人买就要500美元。
一部相机是14.95美元,苏联人可能要花多达1000美元才能买到。
该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苏联轻工业相当落后B.美国商品更受苏联人欢迎C.苏联人消费能力惊人D.苏联对美国贸易逆差巨大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苏联士兵花高价购买美国轻工业品,从侧面反映出苏联国内轻工业相当落后,A项正确;B项只是表象,并非实质问题,排除B项;苏联人花高价购买是因为本国轻工业产品缺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并不能说明苏联人消费能力强,排除C项;贸易逆差与两国间贸易有关,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3、瞿秋白曾有一段派驻苏俄(联)的经历,他对于俄国农民问题的历史发展和前景这样写道:“资本主义中“最初积累的发展,必定令农民为阶级的分化;国家工业的发达,必定一面吸收无产阶级化的农民,一面扩充财政……”据此推断,苏俄(联)当时A.践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消除了与西欧各国的分歧C.实施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D.揭开了工业化建设的序幕答案:C解析:根据“资本主义中“最初积累的发展,必定令农民为阶级的分化;国家工业的发达,必定一面吸收无产阶级化的农民,一面扩充财政……”可得出反映出当时苏俄已经存在了资本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进行生产的恢复,C项正确,排除A项;B项太绝对,排除B项;D项是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试(七)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单元测试(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75分)1.1919年5月5日,某某《大公报》刊登“特约通讯”,标题为《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某某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C.学生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 C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五四运动,“某某问题之力争”体现了外争主权,“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体现了内惩国贼,故C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学界,此时运动还未初步胜利,排除A、B、D三项。
2.马勇在《超越革命与改良》中记述:“在世纪初国人精神迷失而不知所措的特殊背景下,五四的选择为当时苦闷的思想文化界带来了一线希望,因而很快成为新派知识分子的普遍认识。
”材料中“五四的选择”是( )①某某科学②工农联盟③爱国主义④马克思主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的延续,所以某某与科学也是“五四的选择”,故①正确;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思想,故③正确;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故④正确;工农联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后的产物,故③错误。
D项正确。
3.1919年,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
”在此认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 )A.实行君主立宪 B.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C.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D.走十月革命道路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的进步期刊,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因此所说的大潮就是指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故D项正确。
实行君主立宪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X,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证明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主X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而是强调挽救民族危亡必须走十月革命道路,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等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与材料时间“1919年”不符,排除C项。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点汇总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变为了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媒体对德国的宣传态度转变为中立或肯定。
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A.《布列斯特和约》使苏德关系有所缓和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始实现和平共处C.《拉巴洛条约》推动了苏德的经贸往来D.苏联为谋求自身安全调整了对德国关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该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但也使波兰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因此这一时期苏联媒体上德国的形象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该条约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A项;当时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并未实现和平共处,是欧洲战争阴云下的特殊产物,排除B项;《拉巴洛条约》签订于1922年,与材料时间明显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小提示:2、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
报告显示,当时的1美元可以在波兰购买1.3千克~1.8千克黄油,可以在法国购买600克~750克黄油,而在苏联只能购买250克~400克黄油。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斯大林模式”已经确立B.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D.政府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甚至在大饥荒的1933年,粮食出口量不降反升,而政府却大幅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粮食大量出口并且政府大量提高日常消费品的价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正在进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通过这种方式设法解决工业化资金,D项正确;“斯大林模式”确立与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排除;苏联当时实行计划经济,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有限,B项排除;这一时期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革,C项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多选题1、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是(ACD)A、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B、共商合作建国大计,实现和平与民主C、诱使中共交出人们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D、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E、商讨国共两党实行划江而治的具体事宜2、抗战胜利后,美国支持国民党反共方针目的是(BCD)A、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B、为了让蒋介石政府成为它在亚洲的主要支持者,以此稳定它的亚洲战线C、从“遏制苏联”这个总的战略考虑和反对人民革命的一贯立场出发,担心“一个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和苏联结成紧密的联盟”,担心中国革命的胜利会对整个亚洲发生深刻的影响D、为了维护美国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即为了便于使战后的中国成为它倾销商品、获取廉价原料和进行自由投资的场所E、帮助中国迅速恢复战后重建3、1945年8月28日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的中共领导人有(ACD)A、毛泽东B、刘少奇C、王若飞D、周恩来D、陈毅4、在解放战争时期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颁布的土地法令有(CD)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E、《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下列不属于八大民主党派的有(BC)A、九三学社B、中国青年党C、中国民主社会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E、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6、淮海战役总前委由(ABCDE)组成A、刘伯承B、陈毅C、邓小平D、粟裕E、谭震林7、下列哪些是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ABCDE)A、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B、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C、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D、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E、毛泽东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不要在这种进攻面前打败仗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ADE)A、统一战线B、群总路线C、独立自主D、武装斗争E、党的建设9、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是指(ABC)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E、济南战役10、平津战役前线总前委由(CDE)组成A、刘伯承B、邓小平C、林彪D、罗荣桓E、聂荣臻11、平津战役的主要作战部队有(AD)A、东北野战军B、华东野战军C、中原野战军D、华北解放军主力E、西北野战军12、渡江战役的人民军队有(BC)A、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B、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C、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D、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E、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军13、第三条道路的主要主张有(ABC)A、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B、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C、在方法上,走和平的改良道路D、在理论上,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E、在文化上,应当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4、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举行全国性的反攻部署,(CDE)A、中共中央撤离延安B、西北野战军保卫延安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陈毅、粟裕率军挺进苏鲁豫皖地区E、陈赓、谢富治率军挺进豫西1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AB)A、重庆谈判B、北平谈判C、南北议和D、西安谈判E、西藏谈判1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有(ABCD)A、党的工作作风问题B、国家建设的总任务问题C、党的工作重心问题D、党的基本政策问题E、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问题17、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是(CD)A、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B、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C、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D、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E、克服大汉族主义18、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AD)A、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B、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D、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E、公开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19、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人有(ABC)A、李济深B、张澜C、沈钧儒D、李大钊E、张闻天20、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ACD)A、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B、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C、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D、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E、国民党正着力开展战后经济恢复工作判断题单选题1、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地点在(C)A、南京B、武汉C、重庆D、上海2、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这里的“这一次”是指(C)A、参加国民党“一大”B、和平解放西安事变C、赴重庆谈判D、参加政协会议3、1946年,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B)A、山东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东北解放区D、陕甘宁解放区4、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市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C)A、山东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陕甘宁解放区D、大别山根据地5、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B)A、粉碎重点进攻B、挺进大别山C、转战陕北D、三大战役6、1947年夏,同刘伯承一起率军挺进大别山的是(C)A、陈毅B、粟裕C、邓小平D、谭震林7、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的是(C)A、孟良崮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8、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A)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淮海战役是国共军队的又一次大决战,其中心是(C)A、南京B、合肥C、徐州D、郑州10、三大战役中最先解放的城市是(A)A、沈阳B、长春C、天津D、北平11、1949年初,华北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取得胜利的战役是(C)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2、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C)A、沈阳B、徐州C、北平D、天津13、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B)之后。
A、辽沈战役B、三大战役C、挺进大别山D、淮海战役14、“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次战役?(C)A、淮海战役B、挺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辽沈战役15、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国人民达(B)A、12年B、22年C、25年D、30年16被陈毅成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B)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孟良崮战役17、下列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C)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已经解决B.国内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惟一的主要矛盾C.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矛盾仍然存在D.反蒋斗争表明中外矛盾仍然存在18、1946年召开的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不包括(C)A.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B.改组国民政府C.结束训政,实施宪政D.实施和平建国纲领19、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C)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C.发动内战准备不足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20、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D)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21、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收复延安是在(B)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期间B.进行战略反攻期间C.三大战役期间D.渡江战役期间22、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D)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23、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A.辽沈、淮海、平津战役B.淮海、平津、辽沈战役C.平津、淮海、辽沈战役D.辽沈、平津、淮海战役24、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A)A.国民党主力部队被消灭B.国民党统治垮台C.渡江战役刚刚开始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25、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D)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26、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这时(C)A.蒋介石被迫实行重点防御B.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基本消灭C.我军已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D.美国已经放弃对国民政府的支持27、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的主要势力是(D)A.民主党派B.无党派人士C.国民党内的反对派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8、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的是(C)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29、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A)①重庆谈判②北平谈判③南北议和④西安谈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9、抗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A)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30、抗战胜利后,国际形势对中国革命非常不利的是(A)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B.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巩固和扩大C.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体系日益瓦解D.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31、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A)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 且要不要和平建国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32、《双十协定》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这主要是因为它(B)A.保证人民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利B.决定召开各派力量政治协商会议C.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D.决定迅速结束训政和实行宪政33、1946年政协会议的决议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主要是因为(D)A. 代表了中共的利益B.妨碍了美国控制中国C.不利于国民党发动内战D.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答案:34、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正在实施的战略是(B)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3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其主要依据是(A)A.国民政府腐败不得人心B.人民解放军具有坚强的战斗力C.人民解放军有巩固的战略后方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答案:A36、解放战争时期,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D)A.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C.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37、中共参加重庆谈判和北平和谈都是为了(A)A. 实现和平,减轻人民苦难B.停止内战,和平建国C.成立民主联合政府D.争取战略主动地位37、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统治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