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武器装备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精选文档
6、为什么说当时蒋介石是“假和平,真内战”,你能举例说明吗? 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面对国民党的进攻,人民解放军 采取什么作战原则,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战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 三大口号,力图用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 国的进步和发展;
返回
美军把日本军舰送给国民党军队
返回
周恩来慰问马叙伦(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
返回
6、全面内战的爆发
看时请 你注意:
全面内 战爆发 的时间 和标志。
三、全面内战的烽火
1、时间: 1946年6月 2、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 解放区反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由此 爆发。
(4)、蒋介石对要求和平的民主人士进行血腥镇压。
国民党的暴行说明了什么?
答:假和平真备战;反共反人民的本质 及必然失败的命运。
返回
蒋介石编写的《剿匪手本》
返回
美帝国主义的支持:
1.美国为国民党训练部队与军事 人员15万人。 2.装备国民党军队45个师。 3.美国用飞机、军舰运送国民党 军队54万人。 4.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中国9万人。 5. 美援蒋591,400万美元。
3、作战原则: 4、作战方法:
一、谈判桌上的较量——重庆谈判 1、原因(蒋为什么不立即发动?): (1)、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情绪高涨 (2)、国民党运兵占地需要时间 (3)、解放区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强大; 2、目的(蒋介石发动重庆谈判的目的) (1)、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把内战的责任推卸到共产党身上。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原因(目的): 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飞重庆, 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三、全面内战的烽火
第19课解放战争的胜利素材
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被歼。
三大战役的意义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三、渡江战役
1、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
湖口
500多公里
江阴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 22 年 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 上海 解放。
第19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7年7月29日,刘伯承、邓小平率 部渡过黄河,收到一份毛泽东亲自起草 的AAA级(最急的)绝密电报,得知“陕 北情况甚为困难”。刘、邓立即复电中 央,表示用10天做千里跃进的准备,把 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刘邓大军跃进 大别山,对整个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 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发起了辽沈战 役。东北解放军先攻占锦州,截断了东北敌人关内的退路。图 为东北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
东北敌军卫立煌集团共55万人,分别被我分割包 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其中, 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共30万人,防守沈阳地区, 作为防御中枢集团,以确保沈阳并伺机增援长春、锦 州;万人,防守长春的有10万人,锦州、锦西地区有 15万人,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联系。敌军企图集中兵 力,重点守备,以牵制东北我军于关外,如形势不利 即撤至关内。当时,国民党军既想撤出东北,又不甘 心丢失东北,正处于举棋不定。
一、挺进大别山
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突破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揭开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为部队夜渡黄河。
解放战争时国共兵力与战略对比
解放战争时国共兵力与战略对比一、国民党夸口“五个月之内打垮中共产党”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为430万。
其中包括:“正规军陆军86个军(师)、248个师(旅)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方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所属部队以及其他军事机关和院校共约101万人。
以上正规军总共约356万人。
非正规军74万人。
”此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没有海、空军,只有陆军,其总兵力约127万人。
其中野战军约61万人,辖有纵队及相当于纵队的师共22个,旅及相当于旅的师共94个。
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约66万人。
对比国共两党总兵力,不难看出,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
不仅在数量上具绝对优势,国民党军装备也大大超过中###队。
以国民党主力整编第11师和中共部队装备最强的东北第1纵队(兵力相当于国民党军整编师)相比较:整编第11师有各种枪11520支(挺),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火炮440门,其中105毫米口径榴弹炮8门、火箭炮(筒)120门;汽车360辆。
第1纵队有各种枪13991支(挺),其中冲锋枪92支;各种炮46门,其中口径最大的是75毫米山炮,只有12门。
两者枪支数量大体相当,但自动火器拥有量前者是后者的26倍;火炮的数量,前者是后者的倍,且口径大、射程远。
除数量和装备处于劣势外,中共武装在军事训练方面也有不足之处。
作为中共主力部队的野战军,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方武装改编而来,“干部和战士没有经过很好的战术、技术训练。
他们比较熟悉游击战,不熟悉运动战,更没有攻坚战和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
晋察冀野战军的冀中纵队,在编入主力时,每人头上系一条白羊肚毛巾,身上穿的还都是便衣,只是在开进途中才换了军装,补充了重机枪、迫击炮,以营、连为单位,调整了步枪的口径,匆匆完成了战役的准备工作。
由于军事训练方面的种种不足,中###队曾一度被国民党当局讥讽为“毫无军事训练之老百姓”(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语)。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武器装备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类型与编制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武器装备由以下几种类型组成。
日械,美械,国械,并非象有些人所说的“国军的装备有全美械、半美械和杂牌装备三类”。
美械可分为全美械、半美械二类,当时的美械师的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师应辖步兵三团,炮兵两营(榴弹炮、山炮各一营)及工兵、辎重各一营、特务连、搜索连、卫生队、军乐队、无线电队、军医院各一,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战防炮各一连、特务排、卫生队各一;营辖3个步兵连与1个机炮连,每个师应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支,卡宾枪约540支,步枪约4500支(新一军、新六军每师有步枪7000余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六零迫击炮约170门,八一迫击炮约36门,山炮12门,榴弹炮12门。
但这只装备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而后,因为运输困难与为了适应复杂地形起见,新编30师、14师、50师把炮兵改为一营(山炮营),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则因为原准备将第8师空运印缅,但未去,出现了两个师瓜分三个师的装备的情况,新编22师因而辖有2个炮兵营,新编38师则辖3个炮兵营;新编38师即使在解放战争中被歼两个团后,通过将库存的武器补充后,仍能达到团有迫击炮12门与战防炮8门,营有8挺重机枪与4具火箭筒,连有六零炮6门,班有1挺轻机枪与2支冲锋枪的水平。
因此、驻印军的各师(后编成了N1A和N6A)是国民党装备最精良的部队。
而因为运输上的原因,国内的30个全美械师的武器则是三个师只给了两个师的美式装备,由军内自行调整,因此、当时的国内美械部队都没有达到美械轻装备师的编制水准,即使是整编11师与第5军这样的国民党主力部队也有美日装备混装的现象。
当时国内各美械军的编制为:每军一个榴弹炮营,每营配备105榴弹炮12门;每师一个山炮营,每营配备75山炮12门;每团一个战防炮连,配备战防炮4门,每营一个迫击炮排,配备81迫击炮两门;每营一个火箭筒排,配备“伯楚克”火箭筒两具;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森”手提机枪18只,60迫击炮六门(每排两门)及火焰喷射器1个。
潍县战役中国共双方武器装备性能与战术之比较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0期119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计划项目(2019X K T 277)的成果㊂作者简介:马道路(1995-),男,山东德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㊂潍县战役中国共双方武器装备性能与战术之比较研究马道路(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 要:潍县战役是指华野山东兵团在1948年4月间的解放潍县之战,亦是华野山东兵团在山东战场转入战略反攻后首次城市攻坚战㊂此战中,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武器弹药㊁战场战术㊁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较量结果对战役走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㊂为解放潍县,华东野战军努力提高武器装备水平,认真筹划攻城战术和后勤保障工作㊂而国民党潍县守军困守孤城,武器弹药及战术上问题频频,其防御失利绝非偶然因素所致㊂关键词:潍县战役;华东野战军;武器装备;战术中图分类号:D 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3198.2021.20.058 1948年春,华东野战军发起胶济路西段战役,目的是解放国民党军控制下的周村㊁张店㊁潍县等地㊂其中攻打潍县的战斗自4月2日打响,至27日顺利结束㊂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华野部队成功攻克潍县的原因关注不多,经笔者多方查阅,目前所见仅有周宏雁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3卷中略有阐述,但在细节上稍显不足㊂有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从武器装备㊁战术探究国共双方各自在潍县攻防战中优劣之处,以期从多维视角来认识解放军取得潍县战役胜利的原因㊂1 国共双方在潍县战役期间武器装备之对比1.1 武器装备种类㊁数量关于潍县守敌的装备情况,总计有94式山炮15门㊁92式步兵炮7门㊁迫击炮40门㊁六ʻ炮51门㊁火箭筒12门㊁掷弹筒230门㊁重机枪91挺㊁轻机枪725挺㊁冲锋枪200枝,短枪1181枝㊁步枪15369枝㊁卡宾枪55枝㊂中共不是武器决定论者,但并不等同于不重视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㊂解放战争开始后,中共着力为解放军提供各式武器装备㊂到1948年时,解放军的装备水平上较解放战争初期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㊂华野山东兵团攻潍部队就装备有美式榴弹炮12门㊁日式榴弹炮5门㊁野战炮7门㊁山炮22门㊁重迫击炮39门㊁82迫击炮126门㊁81迫击炮9门㊁92步兵炮10门㊁60炮133门㊁战防炮2门㊁火箭筒20具㊁手炮14门㊁掷弹筒46具㊂从上述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解放军攻城部队对国民党守军形成压倒性的火力优势㊂由于此时解放军空军部队尚未成立,国民党军拥有空中优势㊂在潍县战役中,国民党军曾派出过战机前往潍县执行对地攻击与运输等任务,但国民党军弱小的空军力量在广阔的交战地域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㊂所以,国民党军虽有制空权,却对战局无实质性影响㊂在潍县战役最激烈的时候, 也曾一次来过四架(B-25中型轰炸机),小飞机一次也来过十几架(P-51野马式战斗机),但是一点作用也不起 一点办法没有 ㊂1.2 武器性能为更直观地了解潍县攻守双方的装备性能差异,此处以攻守双方装备的火炮和迫击炮㊁手榴弹作为比较对象㊂火炮是现代城市攻坚战必不可少的技术兵器,在压制敌方火力㊁杀伤有生目标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以交战双方装备的火炮威为例,华野攻城部队装备的91式105榴弹炮射程10900米,榴弹重16k g,国民党守城部队装备的92式步兵炮射程只有2788米,炮弹重3.8k g㊂从上述数据的对比中可知,华野攻城部队不但在火炮数量上超过守军,在火炮射程㊁威力等战术指标上也超越国民党潍县守军㊂迫击炮㊁手榴弹是解放军另一重要火力来源㊂手榴弹㊁迫击炮等武器既可以提供必要火力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造价不高,生产原料易得,易于大批量生产㊂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是国民党军,都重视使用手榴弹㊁迫击炮等火器弥补与日军的火力差距㊂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各兵工厂共生产60迫击炮5000门㊁82迫击炮约7500门㊁迫击炮弹550多万发,手榴弹的产量也有3000多万枚㊂迫击炮与手榴弹成为抗战时中国军队非常倚重的近距火力㊂至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对迫击炮㊁手榴弹㊁机枪等轻武器的倚赖程度有增无减㊂结合作战经验,将上述武器合理组合后,在历次战斗中打出许多优异的战绩㊂在4月24日的攻潍战斗中,79团8连率先登城后即遭敌疯狂反扑㊂8连战士使用机枪㊁手榴弹等武器连续打退守敌10次进攻,保证了后续部队迅速登城㊂反观国民党军,因大量换装山炮与榴弹炮,逐渐轻视迫击炮在战斗中的地位,并陆续削减装备数量㊂结果在近距对决中,国民党军常常被解放军发射的迫击炮弹所杀伤㊂2国共双方在潍县战役期间战场战术之对比2.1 华东野战军的攻城战术在战术运用上,华野山东兵团贯彻解放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优良传统,以 攻关专攻关,攻城专攻城 的原则使用兵力,如清扫潍县周边据点的任务是由9纵26师和西海部队负责,而9纵25师㊁27师则是专用的攻城主力部队㊂其次,提出 稳扎稳打 ,保存有生力量,不拖延时间,有计划㊁有准备地投入战斗㊂不仅如此,华东野战军又根据战斗进程规划了更为细致的战术㊂在突破城防工事阶段,华野的攻城战术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壕作业㊂鉴于潍县拥有坚固的城防工事,政策与商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0期120华野攻城部队选择土工作业挖掘交通壕向前推进, 潍县之战 改造地形下了苦工,仅9纵挖掘了长达145华里的电光型交通沟 使步兵冲锋出发地接到敌至最短距离,予攻击很大方便,且减少许多伤亡㊂第二,爆破战术㊂在重炮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城市攻坚战,解放军主要的应对举措是以大量炸药爆破城墙打开突破口㊂在进攻潍县过程中,79团战士正是在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在坑道(交通壕)中运动至潍县东北关城垣,实施连续爆破,将城墙炸塌后,占领3处突破口㊂第三,炮火集射和步炮协同㊂现代战争普遍采用多兵种协同作战,由于解放军当时没有空军,炮兵就成为潍县战役期间解放军步兵唯一的支援兵种㊂在攻打潍县的战斗中,解放军攻城部队在总攻发起时动用山炮以上重炮80多门轰击西城北城墙的火力点和碉堡,掩护步兵冲锋㊂华野步兵与炮兵配合也十分娴熟㊂华野九纵在战后的总结中称:炮兵炮击行动暂停5分钟后,各主攻部队均有一部越过壕沟,执行爆破城墙与清扫城墙下地堡的任务㊂多兵种协同作战成为潍县战役中解放军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㊂在巷战阶段,华东野战军攻城部队的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利用战斗小组大胆穿插,分割包围守军据点㊂华野山东兵团要求战士多以小群或分队为单位行动, 包围迂回分割敌人,正面可以少数部队牵制,主力从侧翼攻击 ,将城区内的守军分割成数个小据点,割裂其相互间的联系,以达到各个击破之目的㊂第二,以破墙战法向前推进㊂破墙,是解放军为应对国民党军在城区布置火力点和障碍物时打通房屋院落的战法㊂参与攻潍的79团1营营长董万华回忆潍县巷战时曾提到 战士事先备有大铁锤和十字镐,几下就是一个大窟窿,穿墙而过㊂我们迅速向前发展,敌人工事根本不起作用,没有办法阻止我军前进㊂第三,发扬近战火力优势㊂在城市巷战中,山东兵团在‘关于潍县攻城战斗几个战术问题的指示“中着重强调: 在巷战中,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手榴弹㊁冲锋枪㊁汤母㊁卡品㊁刺刀㊁炸药等近战火器的威力㊂ 按照山东兵团指挥员的命令,攻城部队重点加强了手榴弹㊁机枪等火器的配备数量,并在战斗中给国民党守军造成重大杀伤㊂2.2 国民党军的守城战术及问题2.2.1 国民党守军之战术为阻挡解放军进攻,国民党守军主要采取的防御战术有:一是加强东城防御并分兵守卫寒亭㊁坊子等据点㊂在防守重点上,陈金城认为西城防御工事较为坚固,而东城防御相对薄弱,判断解放军可能首先攻击东城㊂为了增加东城防守力量,陈将212旅全部配置在东城防守㊂另外,国民党守军分出部分兵力驻扎潍县周边地区的坊子㊁寒亭等地,以图给解放军攻击潍县时制造麻烦和障碍,拖延时间,阻止解放军直驱潍县城下㊂二是依托防御工事,使用火力逐次杀伤解放军攻城部队㊂在潍县防御战中,国民党守军秉承坚城固垒之原则,不惜花费大量人力㊁物力营造防御工事㊂守军以西城为核心,修建90余座子母堡群工事,周围附有地雷㊁鹿砦等㊂按照陈金城的设想,国民党守军可以依靠防御工事与各型轻重火力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大量杀伤攻潍部队有生力量,还可阻滞解放军的进攻行动㊂三是优先保存主力,梯次分配兵力㊂陈金城将地主㊁还乡团武装布置在潍县外围阵地㊁工事,以保安部队守城关,国民党军45师驻守潍县城㊂意在用地主㊁还乡团武装及保安团等土劣武装削弱解放军的攻击锋芒,保存正规军战力,待机发起反击㊂四是在市区建筑物上配置机枪火力,封锁街道㊂国民党潍县守军在城区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火力点㊂但实际上,潍县守敌将工事建造重心大部放在城外和城墙本身, 东西城内则很少巷战工事 ㊂偏重于外围防御的做法让使得国民党军无法在城区做长久坚持,很快丧失了抵抗决心㊂2.2.2 国民党守军战术之问题虽然国民党军为守住潍县费尽心机,但仍然在战斗中暴露出很多漏洞㊂首先,潍县守军最高指挥官陈金城战术素养拙劣,在研判解放军攻城重心时出现重大失误㊂陈判断解放军会先攻击防守较弱的东城,故把212旅全部增派至东城,将战力较弱的45师直属部队及张天佐部的一个团部署在西城㊂此举造成了守军兵力分散,解放军借此良机率先在西城实现突破㊂其次,潍县守军指挥官内部对于是否弃守昌乐㊁坊子等地意见不一㊂陈金城力主对昌乐㊁坊子㊁安丘㊁寒亭等据点驻兵防守,必要时再行集中㊂而45师参谋长李友尚等人主张将兵力全部加强于潍县㊂正当陈金城等人在此问题上犹豫不决时,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昌乐㊁田马等地万余地方武装,截断了其退往潍县的通路㊂最后,潍县守敌自知战力堪忧,故将所有希望寄托于防御工事㊂陈金城曾对部下吹嘘说 共军不足畏 我们有这样坚强的城堡工事,又有优势的空军 就是打上一年半载也是不成问题的㊂ 但在解放军以掘壕㊁炮火轰击㊁近距爆破等手段轮番打击下,驻守在潍县外围工事的国民党军及土顽武装很快抵抗不支,纷纷溃逃回城或者向解放军投降,国民党守军妄图凭借坚城固守的幻想全部化作泡影㊂3 结语综上所述,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武器装备㊁战场战术㊁后勤保障等战争要素的比拼对此战胜负产生了不容小觑之影响㊂在武器装备层面,华野的武器装备质量不但与国民党军的整体差距逐渐缩小,到潍县战役时,在武器装备数量㊁性能上反超国民党守军㊂在战术层面,解放军在攻城不同阶段实施了行之有效的战术,较好地达成了各阶段的作战目标;国民党守军对城防工事过度自信,其战术欠缺灵活性,正规军和杂牌武装之间互相提防,使守军战力大打折扣㊂从上述维度而论,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潍县战役中一胜一败的战役结局,亦在情理之中㊂参考文献[1]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中共潍坊市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潍县战役[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178.[2]政协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委员会学宣文史委员会.潍城文史资料第13辑[Z ].[3]徐平.侵华日军通览1931-1945[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235.[4]姜廷玉.解读抗日战争[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225.[5]程维达.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事实力新探[J ].军事历史研究,1996,(2).[6]曹东亚.潍县战役[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124-125.[7]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10全面内战中[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10.[8]中国军事史编写组编.中国历代军事装备[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385。
中国现代史(1945.8——1946.6)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时期
对陕甘宁的进攻(47.3.13 — 8.20) 胡宗南20万人进攻,3 月19日占领延安。
毛泽东率中央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西北野
战军三战三捷(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
1947年,毛泽东在 转战陕北途中.
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转战 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1948年3月,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结束了在陕北的转 战,东渡黄河,前往华北解放区。图为毛泽东在渡船上。
对山东的进攻(47.4 — 7) 顾祝同指挥45万人进攻沂蒙山区,陈毅、 粟裕华东野战军进行了泰安、孟良崮、临沂 战役,粉碎了国军进攻。 经过 4个月作战,敌占领城市95座,我军 解放城市153座,歼敌 40余万。使国民党军 降至373万,解放军195万,为实现外线作战 创造了条件。
政治上,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建立广 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 灭敌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经济上,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做持久打算。
2、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46.6—47.2)
中原突围(46.6—9)李先念、郑位三中原解放军分 三路突围,到达陕南和陕甘宁。
苏中战役(46.7—8)粟裕、谭震林华中野战军 7战 7 捷,后撤往山东。
1946年6月1日国民党改组军委会为国防部以白崇禧为部长陈诚为参谋总长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陈诚兼海军总司令日国民党改组军委会为国防部以白崇禧为部长陈诚为参谋总长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陈诚兼海军总司令3国民党军事建制周至柔为空军总司令
第二节 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时期 (1946.6—1947.6)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
定陶战役(46.9)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野战军。 莱芜战役(47.2)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创造一 次歼敌6万人的好成绩。
内战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
中 国 人 民 站 起 来 了 ”
中 国 人 民 从 此 站 起 来 了 ”
“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参与者: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 内容: (1)制定《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共产党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全国各族人民
设计者--曾联松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你能说 说国徽的象 征意义吗?
1950年9月20日国徽诞生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 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研读教材P123 《三大战役》
试设计一 份表格,概括 三大战役的简 况。
《三大战役简况表》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歼敌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47万
55万
东北全境
长江以北的 华东和中原 地区 华北全境
解放战争时期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内战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
军队数量 武器装备 拥有人口 拥有地区 外援 国民党 430万正 接收100万日军 3亿多 规军 的装备,有飞机、 坦克等先进武器 共产党 120万正 基本上是步枪 规军 1亿多 大城市、绝 美国 大部分铁路 交通线 小城镇、乡 无 村、偏远地 区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史 解放战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之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 三大战役B. 渡江战役 C. 北平和平解放 D. 南京解放2.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直接相关()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的抗战胜利④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4.“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与此描述相符合的战略部署是()A. 百团大战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淮海战役5.八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 敌强我弱,避实就虎是正确的选择B. 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C. 发挥我军善于运动战的优势 D. 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6.“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蒋介石此电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西安事变B. 卢沟桥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7. 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A. 北伐战争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8.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
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 《马关条约》、淮海战役C. 《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 《辛丑条约》、辽沈战役9.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
国民党军事力量的内战失败原因
军事力量的内战失败原因误解以往各种著作中述及解放战争时,大多认为1946年夏拥有430万军队、几百架飞机、几百艘舰艇的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及个人的研究,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讨的。
国民党当时的确是有较为强大的人力物力、有美国的支持、有日军的遗留装备,但这只是战争的强力而不是直接的实力,国民党军事实力被远远高估。
46年夏季的国民党军事实力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在从战略思想到战役战术、从后勤补给到军制训练都有很多严重的问题,甚至在历来被认为最占优势的武器装备方面也并不适应这场战争的需要。
可以这样说——在1946年夏季内战全面爆发时,国民党方面没有将其大部分战争潜力转化为实际的作战实力,其在军事上的某些方面实际处于劣势,而另一些方面未能发挥其优势,国共双方战争实力的天平一开始就倾向共产党方面,战争的结局在开战时就已经定论。
一、军事力量军事力量的拥有并非是指军事人员和装备的多少,更重要的还有人员的士气与训练程度,武器装备对战争的适应性及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等等。
作战人员质量堪忧正规部队少国民党方面虽然拥有430万军队,但它包括了近百万后方人员,一百多万的作战能力很差的非正规部队,其实际可用于野战的正规部队不过二百余万。
部队裁员不合理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既大肆裁军(并不单指杂牌军,也包括非同一系统的嫡系部队),将大批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赶出军队。
仅以第1战区为例:在1945年末至1946年初,就将78军裁撤,嫡系10军与89军编并为整3师,陕军38军与96军合并成整38师等。
同时有收编战斗力很差的伪军,例如在山东收编伪军吴化文部,裁减抗日有功的东北军)。
更为严重的是按派系、按实力、按关系裁减部队,更加重了国民党军队惯有的保存实力的风气。
不是将得到的补充人员和装备编入缺编的老部队,而是将其组成新的部队(包括使用老的番号),就是五大主力中的整74师在孟良崮战役时,仅步兵就缺员三千余,应有的36门美制山炮只有28门。
德械美械师
解放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
蒋介石把战役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 10月底,蒋介石以“迟疑不决,坐误军机,致失重镇”为由, 下令将卫立煌撤职查办,并软禁于南京。这实际上是蒋“一 意孤行,下令死守到底”,“胡乱越级指挥”,逃脱“战败 责任”的一贯伎俩罢了。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
↙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辽沈战役
•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 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 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 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 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战领南京
1949.10
进军全国
读图:指出对应年代重大事件,说出内战的阶段
解放战争:1946.6——1950.6
时间 1946.6
1947.3 1947.6 1948.9 1949.4 1949.10
国民党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全面防御 重点防御 统治覆灭 退守台湾
共产党 全面防御 重点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2、经济上:抗战后的“大劫收”、法币严重贬 值、金融券风潮等,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搜刮 民脂民膏,严重丧失了民心。
3、军事上:发动内战,打破了人民渴望和平的 愿望,使和平建国成为泡影,认清了蒋介石“假 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法币严重贬值
民国三十六年法币
国民党统治区法币100元购买力
1937年
可买两头牛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解放军进入上海
在庆祝上海解放大会上, 从左至右:陈毅、饶漱石、粟裕、宋时轮
【精品历史课件】412解放战争(共31张PPT)
战战 战 渡 略略 略 江 防进 决 战 御攻 战 役
粉粉 碎碎
刘邓 大军
三 大
全重 面点 进进
挺进 大别
战 役
攻攻 山
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土
土地改革
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地
改
革
时间:1947年6月
与
战略反攻
三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大
战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役
三大战役 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从1947年3月撤出延安起,以毛泽东为首 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坚持转战陕北,在物 资供给极端艰苦和与敌周旋十分险恶的环境 下,从容地指挥着全国各战场的作战。中共 中央这一决策和胆略,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 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人民解放军在第一年度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97.5个旅共78万人,平均每个月歼敌8个旅,连同非 正规军,共歼敌11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第一线的突击 兵力,已下降到只占开始进攻解放区时的总兵力的34%, 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在战斗中不 断发展壮大,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并积累了大兵团 作战的经验总兵力。
二、时空观念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与现实的重要性。
中国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国军最精锐二十个军
南京解放
战役 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 人数
历史意义
共计歼敌 发起时间 历史意义 人数 国民党的 辽沈战 1948年9-11 主力基本 月 役 歼灭和改 上被消灭, 淮海战 1948年11月 编敌人 大大加速 役 至1949年1月 150多万 了人民解 人 放战争在 平津战 1948年11月 全国的胜 役 至1949年1月 利。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18
课
教学设计:
1条主线:战略大决战的历史情境
2个重点:三大战役、解放南京 2个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
的意义 3个亮点: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过程、角色 扮演 1个高潮: 对国民党政权垮台原因的讨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组织活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分析、体验解说
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渡江战役: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
板书设计: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1948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捍卫领土完整 渡江战役 1949.4 维护祖国统一 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放南京 1949.4.23 (原因)
返回
战役 名称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 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 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 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 的范例。
1948年底的国内外形势
三 大 战 役 的 展 开 中 共 国民党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缴获国民党装备(5张)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
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
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
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二十二个军部,五十六个师、一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
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
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
主要缴获有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
解放军阵亡31006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
敌我损失比为4.06:1。
武器装备损失计有坦克1辆,山炮、野炮、榴弹炮共34门,迫击炮、步兵炮共219门,掷弹筒26具,轻重机枪1884挺,长短枪14588支,各种炮弹679943发,各种枪弹2014.9万发,炸药(缺双堆集战场统计数字)97025斤。
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各种武器的损耗和弹药的消耗也最大,其中火炮损耗占总损耗的48.6%;长短枪损耗占总损耗的69.4%,轻重机枪的损耗占总损耗的61.8%,炮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8.7%,子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2.7%,炸药的消耗占总消耗的57.4%。
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
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于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进行的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六百二十五万余人,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被消灭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被彻底推翻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解放南京基本信息解放战争日期:1946年6月-1949年6月地点:中国结果: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自那以来,台湾海峡一直处于对抗状态。
参加者国民党: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蒋介石、李宗仁、唐、顾、张、廖耀祥、胡宗南、杜、白崇禧等共产党:毛泽东、朱000(1948年6月)1,490,000(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7月1日,XXXX) 2,800,000(1948年6月)4,000,000(1949年6月)历史背景4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医治创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个口号,表示愿意在建国问题上继续同国民党合作。
它派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与蒋介石举行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议”。
为了应对已经发生的武装冲突,签署了停战协定,全国各政党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并为战后建设和平作出了积极努力。
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在谈和平的时候,以“投降”的名义,派军队夺取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要地辽西,侵占第八、新四军从日军手中夺回的解放区,镇压进步民主力量,坚持专政,准备内战。
美国在调解国共冲突的同时,向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希望通过国民党把中国变成其唯一的殖民地。
到1946年6月26日,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终于爆发了全国内战。
起初,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处于自卫的地位,所以称之为自卫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第一艘起义军舰——黄安舰
黄安舰起义1949年2月12日,国民党海军“黄安”号军舰在青岛胜利起义。
这是国民党海军第一艘起义的军舰,而且完好无损地归入人民解放军行列,为国民党海军官兵树起了弃暗投明的一面光辉旗帜。
黄安舰起义后,参加了解放沿海城市的战斗。
在解放一江山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击国民党“反攻大陆”的作战中,与兄弟舰艇一起,击伤击沉了国民党大型驱逐舰“太平”号等舰船,又立下了新功。
新中国人民海军成立后,该舰被命名为“沈阳舰”。
一黄安舰原系日本制造,是国民党当局于1947年7月26日接受日本战后赔偿的一艘护航舰,排水量8100吨,最高航速16.5节,舰员编制126人(起义时实有64人,其中军官12人,士兵52人);接收时仅有航海和动力设备,没有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
国民党海军将该舰编为“接22号”,送青岛海军造船所修理并安装武器;1947年下半年开始组建,调配人员,命名为“黄安”号,隶属国民党海军第二军区。
该舰的起义,是中共青岛市委、中共胶东区委统战部、胶东军区联络部等所属地区工作人员坚决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开展策反工作的结果。
1948年春,中共青岛市委领导得知在青岛铁路中学从事地下工作的王志进的胞兄王子良在国民党黄安舰担任副枪炮官,思想进步,可作为争取的对象,即令王志进回解放区汇报王子良的情况。
市委书记宋子成、社会组组长衣吉民等领导经研究决定,由王志进承担争取王子良反正的任务。
王子良在王志进的帮助、教育下,于同年7月被发展为地下工作者,由市委社会组具体掌握。
市委旋即派情报干部陈坤全进入市区,建立青岛铁路地下党支部;同时,直接领导王子良开展工作。
陈坤全化名周永祥,以上海商人及王子良同学的名义住在王子良的父亲家(今杭州路93号)。
起初,王子良的任务是掩护陈坤全的安全,获取敌海军情报。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陈坤全、王子良按照市委的指示,将组织策动黄安舰起义当作首要任务,全力以赴。
胶东区党委统战部地下工作者鞠庆珍是1948年9月由“汾阳”号炮艇调上“黄安”舰的。
国共内战两的斗争与解放战争
国共内战两的斗争与解放战争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国共两党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斗日益激烈,争夺国家的控制权变得异常残酷。
本文将就国共内战和解放战争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展开论述。
一、国共内战的背景国共两党的斗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国共两党都以推翻帝制、建立新中国为目标,然而它们在政治理念和组织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国共内战的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清朝的统治逐渐衰败,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时期。
各种政治派别纷争不断,给国共两党斗争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2. 北洋政府的建立:袁世凯建立了北洋政府,但其集权思想和威权主义政治作风引起了各方反对。
国共两党在反对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3. 国共合作与分歧:在国共合作的初期,两党合作共同抵抗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的侵略,尤其是在“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随着国共两党在军事、经济、组织等方面的利益矛盾逐渐加深,合作逐渐瓦解,斗争逐渐激化。
二、国共内战的过程国共内战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45年到1949年,共计持续了四年之久。
下面分别就其中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阐述。
1. 重庆谈判的破裂: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战场之外进行和平解决斗争的一次重要尝试。
然而,由于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上的分歧,重庆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国共内战再度爆发。
2. 人民解放军的反攻: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国共内战的重新打响提供了契机。
人民解放军充分利用战场的平稳局势,展开了积极的反攻行动。
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战斗中,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有效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
3. 长征的胜利: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在1934年进行了著名的长征。
长征的胜利培养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和纪律,为日后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论西柏坡精神的转折性
论西柏坡精神的转折性从军事、政治、经济以及七届二中全会来论证西柏坡精神是形成与中国革命转折期的精神,从而它必不可少地具有转折性,进一步说明它的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是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
西柏坡时期,这个特定的阶段是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到西柏坡,至1948年5月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此地,一直到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到北平,总共1年零10个月的时间。
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中国共产党却在此奏响了铿锵乐章,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一时期,处处都彰显出了转折的新气象。
那么形成于此的西柏坡精神一定具有转折性。
首先,从军事上来说,人民解放战争是一路高歌猛进。
人民解放军完成了由劣势向优势、由优势向胜势的转变。
内战初期,国民党军先是全面进攻,后是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地位。
从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歼敌112万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振奋了全国人民,并为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在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虽然国民党军在人数上、武器装备上仍然占优势,而且仍在进行战略进攻的情况之下,党中央毛主席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之上,科学分析和研究了军事、政治等形势,及时决定人民解放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蒋管区。
到1948年秋,全国形势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
国民党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人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人上升到280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战场的机动兵力已优于国民党军,而且这时第一线总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
从士气上说,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昂,国民党军士气低落;从装备上说,人民解放军已拥有了大批的美式武器,同时还建立了强大的炮兵和工兵部队,攻坚能力大大提高。
国民党的任何坚固设防的城市都不能阻挡人民解放军的前进步伐了。
中国革命的高潮来临了!1948年9月8日——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即九月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类型与编制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武器装备由以下几种类型组成。
日械,美械,国械,并非象有些人所说的“国军的装备有全美械、半美械和杂牌装备三类”。
美械可分为全美械、半美械二类,当时的美械师的正式名称为美械轻装备师,师应辖步兵三团,炮兵两营(榴弹炮、山炮各一营)及工兵、辎重各一营、特务连、搜索连、卫生队、军乐队、无线电队、军医院各一,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战防炮各一连、特务排、卫生队各一;营辖3个步兵连与1个机炮连,每个师应装备有冲锋枪约1080支,卡宾枪约540支,步枪约4500支(新一军、新六军每师有步枪7000余支),重机枪72挺,轻机枪约270余挺,六零迫击炮约170门,八一迫击炮约36门,山炮12门,榴弹炮12门。
但这只装备了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而后,因为运输困难与为了适应复杂地形起见,新编30师、14师、50师把炮兵改为一营(山炮营),新编22师与新编38师则因为原准备将第8师空运印缅,但未去,出现了两个师瓜分三个师的装备的情况,新编22师因而辖有2个炮兵营,新编38师则辖3个炮兵营;新编38师即使在解放战争中被歼两个团后,通过将库存的武器补充后,仍能达到团有迫击炮12门与战防炮8门,营有8挺重机枪与4具火箭筒,连有六零炮6门,班有1挺轻机枪与2支冲锋枪的水平。
因此、驻印军的各师(后编成了N1A和N6A)是国民党装备最精良的部队。
而因为运输上的原因,国内的30个全美械师的武器则是三个师只给了两个师的美式装备,由军内自行调整,因此、当时的国内美械部队都没有达到美械轻装备师的编制水准,即使是整编11师与第5军这样的国民党主力部队也有美日装备混装的现象。
当时国内各美械军的编制为:每军一个榴弹炮营,每营配备105榴弹炮12门;每师一个山炮营,每营配备75山炮12门;每团一个战防炮连,配备战防炮4门,每营一个迫击炮排,配备81迫击炮两门;每营一个火箭筒排,配备“伯楚克”火箭筒两具;每个步兵连配有轻机枪9挺,“汤姆森”手提机枪18只,60迫击炮六门(每排两门)及火焰喷射器1个。
每个军部和师部配备设备完善的野战医院一所。
自军
师至每个营连都配有完善的通讯设备,包括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话两用机。
其他还有工兵器材和运输工具。
但整编74师为全美械装备部队,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歼后,则缴获山炮28门,战防炮14门,迫击炮52门,60炮183门,火焰喷射器11具,火箭筒43个,掷弹筒18个,枪榴弹筒43个,各种机枪3468挺(内汤姆式1210支,加拿大冲锋式1272支),步枪6977支,战防枪1挺,卡宾枪4支,手枪365支,与美械部队之编制大为不符。
而半美械装备部队则是蒋介石为了安抚原定在第二期中装备美械的地方实力派部队,除了拿出了第二期的3个师的装备,又把原来的30个师的预备装备拿出组建设立的。
其装备编制并不是所谓的“轻武器是美制,火炮仍旧是小山野,”而是步枪、轻机枪与82迫击炮为国械装备,而重机枪、冲锋枪、六零炮与战防炮、山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为美械,军(整编师)所辖的炮兵营则为日式野炮。
另外,青年军虽然也是美械轻装备师编制,但它是在1944年下半年组建的,原来也不列在美械装备名单上,因此,它的美械轻装备也是从原来的30个师的预备装备中拿出的。
在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又接收了侵华日军100多万人的武器装备,组建了日械部队,其编制也可分为两种,1、日械装备、为全部日式装备,编制为军(整编师)有日式野炮营1个,师(旅)有1个日式山炮营,团有迫击炮与步兵炮(有的为37mm速射炮)各一连,营有6挺重机枪,连有9挺轻机枪与6个日式掷弹筒,2,日美混合械,编制与日械同,但补充了冲锋枪、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并将步兵炮与掷弹筒改换为六零炮与战防炮。
此外、还有国械编制,所谓的国械编制细分起来也可分为两种,1、纯粹的国械编制,其编制与日械装备同,只是步枪为中正式步枪,轻机枪为捷克式,重机枪为马克沁,迫击炮为六零炮与国产82迫击炮,此外,还有美式冲锋枪、火箭筒等,而在重武器方面,由于在抗战中,国民党没有生产过一门山炮以上的火炮,因此,炮兵都是日式火炮(至少在48年以前),2、杂械,以使用抗战之前与之中进口的英、德、苏及捷克式武器和土制枪械为主,无
统一的编制。
虽说有以上的编制,但实际情况仍十分复杂,如定陶之战时的整编第3师,有人说其是美械装备,而有的则说不是,其实、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整编第3师是国械装备编制,但因为整3师师长刘锡田是顾祝同的外甥,因此以补充损耗的名义拨给了整3师大批美械装备。
再如,整编83师,为半美械装备编制,但团所辖的战防炮则变成了步兵炮,六零炮由每连6门变成了4门。
此外、还有青年军部队,为美械轻装备师编制,轻武器虽是美制,但大炮以迫击炮代替,战防炮换成了战防枪,另外在通讯,工兵与辎重器材上多有短缺,而在203、205、207、208师扩编为31、6、57、87军后,轻武器半数以上为美式,重武器则多为日式山野炮。
35军、原为杂械装备,在抗战初期使用晋制枪械,后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补充了一批苏制装备,在傅作义入主北平后,将35军改为美械装备,但是、因装备不足,美械重武器几乎没有补充,而在轻装备中还拥有苏式步机枪。
而胡宗南部的整1师与90师,虽为半美械装备编制,但每旅原应有的一个美式山炮营(12门山炮),,但是却只装备了4-6门。
而且原来应当用卡车拖曳,但却用骡马。
而到战争的后期,一方面由于日式装备的损耗,另一方面,某些美式轻装备(如六零炮)及其弹药已能自行生产,因此,国民党军的美式装备剧增,几乎所有的国械与日械军(师)均装备了不少美械;所以解放军以为所遭遇的都是美械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