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模板
初中历史教案知识目标
初中历史教案知识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和事件,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等。
2. 掌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基本特点。
3. 认识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孔子、孟子、秦始皇、刘备、诸葛亮等。
4. 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反思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和事件,掌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基本特点。
难点: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能够将历史中的教训和经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述历史事件、朝代的发展、重要人物等,向学生介绍历史知识。
2.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讨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 看图说话: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或文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理解历史。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深入感受历史背景和环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介绍一些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人物,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讲述古代中国的各个朝代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四、看图说话:展示历史图片或文物,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认识历史。
五、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古代中国的一些重要人物,体验历史故事和情境。
六、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历史知识,反思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资源:1. 教科书《中学历史教科书》2. 历史图片或文物3. 角色扮演道具教学评估:1. 口头回答问题: 老师提问学生关于历史朝代、事件、人物等方面的问题,学生能够口头回答。
2. 书面作业: 布置一些与古代中国历史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
3. 角色扮演表演: 要求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角色扮演表演,评价表演效果。
七年级历史教学目标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目标和要求一、七年级历史教学目标和要求1.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能力。
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样的、共同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学会从历史的视角看待现实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预测历史的发展趋势。
1.2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欣赏和传承能力。
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参观、讲座等途径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生应学会运用历史文化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学生应学会运用历史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1 内容安排七年级历史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2.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示历史文物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氛围。
(2)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例如,可以针对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全班进行评议,达到共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方法。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教案万能版模板
初中历史教案万能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
2. 难点: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古代文明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学习新知识:介绍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几个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夏
商周时期、尧舜禹等。
3. 活动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历
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梳理知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今日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留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写一个关于古代文明的小论文或制作一个关
于古代文明的PPT。
四、板书设计:
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 夏商周时期
- 尧舜禹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入古代文明的主题,结合历史
事件和人物的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让学生思考历史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初中历史课程为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2.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3.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搜集、分析与归纳等,提高历史探究能力。
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历史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创设历史情境,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历史。
3.组织课堂讨论、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价值观。
3.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历史课程的教育资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教学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中学生奠定基础。
以上是关于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示例,供您参考。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一、例题简介例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简介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例题教学中的应用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搜集史料:学生分组搜集关于抗日战争的史料,包括历史书籍、文章、视频等。
初中历史教师的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
初中历史教师的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深刻意义。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注重整体性、多样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的方式来感知历史,掌握历史知识。
一、学习目标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使他们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鼓励学生学会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和归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重视历史实证研究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寻找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原因。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兴趣和能力。
通过设计个案和小组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进行历史调查和实地考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注重整体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1. 中国古代历史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中,可以通过讲授典籍和名人故事,启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地理,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2. 世界历史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讲述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
3. 当代社会问题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与当代社会问题相关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他们审视社会问题的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和讨论,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4. 文物保护与考古发现在教学中引入文物保护与考古发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考古发现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因此,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的学习目标,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的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历史基本概念:学生能准确理解历史时期的划分、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分析历史现象: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探讨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提高历史素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培养史料实证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3.学会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环节中,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历史的正义与邪恶、进步与落后。
2.培养爱国情怀:学生能够从历史人物、事件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
3.增强历史责任感:学生应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互动性。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调研等形式,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学习目标设定1. 引言在教育领域,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合理的学习目标设定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设定初中历史教学的学习目标,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2. 学习目标设定的原则2.1 符合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的学习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相一致,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2.2 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目标设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与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
2.3 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评估性学习目标应具备明确、具体、可操作与可评估的特点,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测与反馈。
3. 学习目标的设定内容3.1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
同时,学生应具备查阅资料、分析史料、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如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历史思维能力,如时空观念、历史观念、变迁观念等。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历史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的重要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态度,尊重历史事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4. 学习目标的实施与评价4.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2 教学评价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5. 结语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学习目标设定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遵循学习目标设定的原则,明确学习目标的内容,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案目标设定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史实。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辨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史实。
(2)本节课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本节课的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
(2)历史知识的跨学科应用。
(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史实。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教师举例说明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总结案例分析结果。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讲解练习题的正确答案,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思路。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学生合作学习的表现。
初中历史的说课稿万能模板
初中历史的说课稿万能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初中历史课,课题为《封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封建制度的特点、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封建社会的定义及其起源。
2.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3. 封建社会中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4.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教育。
5. 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矛盾及变革。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递基本的历史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封建社会的定义、起源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阶段,重点介绍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社会影响。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封建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后世的影响。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如“王安石变法”,引导学生分析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矛盾和变革尝试。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封建社会的短文,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明确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明确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明确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的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既是对小学生历史观念的延续,又是高中阶段历史深入学习的基础。
因此,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历史基本概念:初中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历史基本概念,包括历史人物、事件、时期、地域等。
例如,了解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影响;掌握唐朝、明朝等历史时期的特点;明确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结果。
2.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一个朝代的兴衰原因。
3.运用历史知识: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以历史经验为借鉴,探讨国家和社会发展道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研究性学习: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培养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历史,了解各国文明的发展轨迹,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珍惜和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应全面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为我国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初中历史课程为基准,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任务包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分析历史背景、理解历史人物的贡献以及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
此外,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此外,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期的特征等;(2)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重点掌握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关键事件;(3)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年表等工具,提高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4)培养史料阅读、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5)提高历史论述和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历史课题研究。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参与度;(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开展实践活动,如历史场景再现、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真相的欲望;(2)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3)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4)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态度,使他们具备求真务实的品质;(5)通过历史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精神动力。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范文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历史课程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细致的设定。
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上部分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了解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和解题能力,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如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历史资料和文献进行自主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
同时,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价1.教学目标的实施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等。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目标的评价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等评价方式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历史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特点和价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历史知识点,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惜当下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本节课的主要历史知识点。
2. 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 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历史知识点,包括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 结合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
3.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讨论。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合理性、表达的清晰度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相关视频等。
2. 历史书籍:推荐适合初中学生的历史读物。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知识面。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7篇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7篇第1篇示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他们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明白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懂得尊重历史,珍惜和平。
二、教学内容:根据《中学生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围绕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等内容展开教学。
重点包括但不限于: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三代、秦汉两代、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2. 世界史:古代文明、现代历史、世界各国历史等内容;3. 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影响、英雄人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视听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讨论教学:设立历史问题讨论小组,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3. 实地教学:组织历史考察活动,到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历史知识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复习;2. 组织历史主题作文比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环境:1.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2.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场景,借助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六、教学总结: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为建设美好未来奠定良好的历史基础。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5篇)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5篇)学校历史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包括农业生产的进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富强及对外贸易进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索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进展的主要成就,培育同学综合归纳的力量;通过思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缘由,提高同学理解分析问题的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进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增加同学的民族骄傲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进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富强”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进展的缘由。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斗,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快速进展,并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进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同学看图,并回答:认真观看《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状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夫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夫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消失,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暖和。
总结南方农业的进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同学思索:江南农业快速进展的缘由?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阅历;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相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初中历史教学模板及范本
初中历史教学模板及范本引言: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模板和范本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初中历史教学的模板及范本,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古代中国四大发明》这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 理解四大发明的定义和历史背景;2. 掌握每个发明的具体内容和发明者;3. 分析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 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的布置在教学内容的布置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历史课程的要求,选取适合的内容,并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
以《中国古代历史》为例,教学内容的布置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夏、商、周历史;2. 春秋战国时期;3. 秦汉时代;4. 魏晋南北朝时期;5. 宋元明清时期。
在每个阶段内,教师要选择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和时代的演变。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历史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1. 讲解法:教师通过详细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片展示法: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相关的历史场景或文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
3. 视听教材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幻灯片、视频等,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历史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5.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模拟情境,感受历史人物的决策和思考方式。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评价,并及时给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万能模板初中历史电子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列举具体知识点)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增强学习兴趣。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相关历史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2. 讲授新课(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2)结合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
(3)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角色扮演(1)选取一个历史事件,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历史场景。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5. 总结与作业(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全套课程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历史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我国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我国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时间: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一般每个年级为两个学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根据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4. 布置作业: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素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
3. 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初中学生的历史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 教学目标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文化和历史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归纳总结、推理判断和历史解释等。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2. 教学内容与计划单元一: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掌握各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学习内容:1.考古发现和生活方式2.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进程3.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影响•教学活动:–看视频:《古老的中国》–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关于古代中国的时间轴–阅读:《中华常识》第一章单元二:帝国时代的繁荣与困境•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历程,掌握重要事件和人物。
•学习内容: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和文化变革3.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局面•教学活动:–观看电影:《赤壁》–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和人物–阅读:《中国历史大事记》第二章和第三章单元三:中世纪中国的辉煌与衰落•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中世纪的历史事件,掌握重要中世纪时期的人物和文化。
•学习内容:1.唐朝和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2.进入元朝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变化3.明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教学活动:–参观博物馆:了解唐宋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小组讨论:为什么明朝对外贸易如此繁荣?–阅读:《中国历史朝代与政权》第四章和第五章3. 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导向教学: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图片、视频和互动软件等多媒体工具,增加教学内容的可视化和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以《标准》和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 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特别要注重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到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
(一)知识与能力“内容标准” 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即了解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即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运用,用于解决新的问题。
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历史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是历史科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方面。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往的发展过程,所以要使学生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在知识教学方面,就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如历史的纵横、因果、古今等,以及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不能忽视历史整体性和规律性教学,防止把历史割裂成零碎、孤立的知识。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历史问题不断赋予新的阐释。
由于依托于历史科学,历史知识教学还要注意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知识的获取及呈现都伴随着相应的能力,同样,能力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
从学会学习的角度上讲,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
因此,与知识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发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历史学科能力“指的是学生适应并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是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是否顺利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特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其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指“中学生能够成功地解决历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性的个体心理特征”。
发展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等。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储备大量的历史知识,培养宽阔的思维;引导学生善于提出各种假设,并能虚心地进行自我检查,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还要设计研究性课题或者是问题,要生能够钻研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留有余地,鼓励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要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正确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历史思维品质的训练,离不开历史思维过程的训练。
为加强历史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的训练,在历史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概念的变式,变式提供得越充分,越便于学生科学、准确、透彻地理解历史概念的本质。
历史思维的高级阶段是历史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
创造想象,就是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历史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
形成正确的历史想象,关键在于学生要对历史材料有广泛的掌握和正确的理解,这就是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阅读,除设法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或历史读物;二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就是认读和解读,即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分析信息,从而促进概念的发展。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获得和掌握,可以使其思维和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历史学习中的阅读就是“学习理解书面材料中的潜在的意义,然后把理解到的潜在的意义同认知结构起来,以便领会这种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内容标准”没有对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作出具体要求,师生应根据“课程目标”中有关“过程与方法”的总体目标,参照“教学活动建议”,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关于学习方法,中外专家有多种解释。
我国专家通过归类性的研究指出: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程序,按程序学习,能够节约时间,容易使学习行为达到熟练化、自动化。
所以学习的一般过程离不开学习、运用、巩固、总结等环节,具体可以概括为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不同途径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等基本过程。
因此,学习就是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真正的主人。
要摆脱以往教学中学生只有学习,而没有运用、巩固、总结机会的旧模式,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学习的效果。
学习方法的第二个要素是原则,即人们在学习中应该遵循的准则或要求。
这一要素具有以下特点:较之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式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是人们主观提出的要求,具有规范性、主观性的特点;学习原则既可以涉及整个学习活动,也可以涉及学习活动的某一环节,因而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学习原则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宏观指导,其间接性说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存在某种适用于一切教学任务和对象的“最佳”教学形式,而应提倡多种教学方式。
在历史学习中规定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教学条件而展开。
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特征,建议学习过程能够使知识学习融于形象直观的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权利,有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才更容易被接受。
我国传统的教学法认为,中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就是学习历史知识和理论的方法,而忽视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甚至缩小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功能。
所以应该还中学历史教育的本来面目,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方法,除了有利于掌握历史知识之外,还要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应该是当前历史基础教育的原则。
第三个要素是方式,指的是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具体途径、形式和方法等。
我们建议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应该包括记忆、思维、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实验、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访问、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等等。
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结合时事热点如关于台湾问题、中国加入WTO的利弊等问题进行讨论、辩论;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与访谈,如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市的巨变等;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秦始皇、武则天、拿破仑、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进行评价与讨论;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仿制古代钱币、兵器、农具、服饰等历史文物;鉴赏历史文物,如中国古代陶瓷等;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如西安事变、戊戌变法、雅尔塔会议等;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二战警示录》等,欣赏历史文学艺术;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第四个要素是手段,指学习活动中采用的工具或物质手段,具有物质性、多样性的特点。
教学中学习手段应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完成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 目标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科学知识的方法,所以以上概述的学习方法的四个要素的动作执行者都是学生。
如“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竟争的复杂性”的学习内容,就可以使学生“通过查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从中学习收集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 目标实施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上也作了一定的要求。
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是在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是在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成功感、怀疑感、对成就的欢喜与自豪、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
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等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
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历史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不仅可以从历史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教师还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