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九章酶免疫技术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十五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第十五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第一节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免疫细胞是指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能识别特异性抗原,主要指淋巴细胞群,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K细胞等;另一类能捕获抗原,处理抗原,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淋巴细胞功能测定可分为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体内试验主要是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借此间接了解淋巴细胞对抗原、半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体外试验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对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增殖反应、细胞毒性试验及淋巴细胞分泌产物的测定。
一、T细胞功能检测(一)T细胞增殖试验1.原理:T细胞在体外受到有丝分裂原或抗原的刺激后,细胞增殖,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因此,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又称淋巴母细胞转化。
2.刺激物: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A(ConA)和美洲商陆(PWM)、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和白色念珠菌等。
3.方法学: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方法有:(1)形态学检查法: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便易行。
缺点是依靠肉眼观察形态学变化,判断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
(2)3H-TdR掺入法:敏感性高,客观性强,重复性好,但需一定设备条件,及存在放射性核素污染问题。
(3)MTT比色法:本方法的敏感性虽不及3H-TdR掺入法,但操作简便,无放射性污染。
较常采用。
(二)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通过对于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含量、生物学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以反映T细胞功能。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常选用可传代的已建株的人肿瘤细胞,与待检淋巴细胞混合,观察肿瘤细胞杀伤的情况。
是评价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常用指标,特别是测定肿瘤患者CTL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常作为判断预后和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
(四)体内实验1.特异性抗原皮肤试验:常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其他皮试抗原还有白色念珠菌素、皮肤毛癣菌素、腮腺炎病毒等。
若受试者从未接触过该抗原,则不会出现阳性反应,因此阴性者也不一定表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件:章酶免疫技术
特點:
➢靈敏度高、特異性強、 準確性好 ➢酶標記試劑能夠較長時 間保持穩定 ➢操作簡便、對環境沒有 污染。 ➢易與其它技術偶聯 衍生出適用範圍更廣的
新方法。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
標記酶的要求:
活性高 性質穩定 專一性強 酶催化底物的顯色信號易於判斷和測量 方法敏感,重複性好,簡單易行 酶的底物易於配製保存,酶及底物價廉
4、加酶標抗體 無抗原結合, 加底物不顯色
-
第四節 酶免疫測定的應用
均相酶免疫測定主要用於藥物和小分 子物質的檢測。非均相免疫測定中的 ELISA 應 用 更 為 廣 泛 , ELISA 廣 泛 用 於傳染病的診斷,病毒如病毒性肝炎 (甲肝抗體、“乙肝三對”、丙肝抗 體、丁肝抗體、戊肝抗體)、風疹病 毒、皰疹病毒、輪狀病毒等;細菌如 結核桿菌、幽門螺桿菌等。也用於一 些蛋白質檢測,如各種免疫球蛋白、 補體、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癌胚 抗原、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等)。
克隆酶供體免疫分析 CEDIA
cloned enzyme donor immunoassay
EMIT示意圖
CEDIA示意圖
二、非均相酶免疫測定
與均相不同 之處
需分離游離與結合的酶標記物
➢ 分類:液相酶免疫測定 固相酶免疫測定
以聚苯乙烯等材料作為固相載體的酶聯免疫吸 附試驗(ELISA) 是目前最為常用的固相酶免 疫測定
純化及鑒定
標記完成後應除去反應液中的游離酶、 游離抗體或抗原、酶聚合物以及抗體 或抗原聚合物,避免游離酶增加非特 異顯色,以及游離抗體或抗原起競爭 作用而降低特異性染色強度
常用的純化方法:
葡聚糖凝膠G-200/G-150過柱層析純 化
50%飽和硫酸銨沉澱提純
三、固相載體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概述讲义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免疫学简介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排出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过程。
其生理过程对机体有益,其病理性应答对身体有害。
2.免疫应答的过程(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辅助细胞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殖、分化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
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
另有少量T细胞和B细胞在增殖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作为记忆细胞。
当其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而持久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
3.免疫功能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会导致A.恶性肿瘤B.反复感染C.自身免疫病D.免疫缺陷病E.免疫耐受『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免疫的现代概念是A.机体消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细胞B.机体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C.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防御能力D.机体清除衰老、变异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发生一系列反应,并以排出或分解该抗原为目的的反应过程。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一)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和胸腺组成。
1.骨髓:在出生前后,主要承担造血功能(多能造血干细胞,HSC),是各类免疫细胞以及T细胞的前体细胞的发生场所。
为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胸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迁入的淋巴样干细胞(LSC)在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下,最终成为功能性CD4+、CD8+T细胞。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一)酶免疫技术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一)酶免疫技术[单选题]1.酶免疫技术用于样品中物质的定量测定(EIA)是基于A.酶标记物参与免疫(江南博哥)反应B.酶催化免疫反应,复合物中酶活性与样品测值呈正比C.含酶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中的酶可催化底物成色,其色泽与待测物量相关D.固相化技术的应用,使结合和游离的酶标记物能有效的分离E.酶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结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酶免疫技术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单选题]2.下列对血清中酶活力的测定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可测定产物生成量B.可测定底物消耗量C.需最适pHD.需最适温度E.与底物浓度无关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酶促反应中需要最适pH、温度及过量的底物,反应速度可用一定时间内产物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来反映。
[单选题]3.酶免疫技术中的酶结合物是指A.酶标记抗原B.酶标记抗体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D.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E.酶与底物的结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酶结合物是指用酶标记后的抗原或抗体。
[单选题]4.用于酶免疫技术的HRP,其RZ值应大于?A.1.0B.2.0C.3.0D.4.0E.5.0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纯度用RZ表示,它是以HRP分别在403nm 和275nm处的吸光度比值来表示的。
用于酶免疫技术的HRP,其RZ值应大于3.0。
[单选题]5.在ELISA定性检测中,当弱阳性室内质控物检测为阴性时,以下处理当天的检测结果的方式最为正确的是A.阳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阴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B.先将结果发出,再查找原因C.报告一律不发,找到失控原因后,对所有样本重新进行检测D.阴性结果可以发出,找到失控原因后,对阳性样本重新进行检测E.发出全部报告,下次检测时更换质控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由于是弱阳性结果为阴性,主要存在假阴性反应,即有阳性结果定为阴性的可能性。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二十八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八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被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称移植物,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体或宿主。
根据移植物来源的不同,可将移植分为自体移植、同系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根据移植部位的不同,可分原位移植和异位移植;视移植物种类的不同,又有器官移植、支架组织移植和细胞移植之分。
第一节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不同个体间进行器官或组织移植时发生排斥反应的主要成分,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
此外,与移植排斥反应相关的抗原还有:①其他血细胞抗原,如红细胞血型抗原ABO和白细胞的特有抗原等;②组织特异性抗原:特异地表达于构成某一组织器官的细胞表面抗原;③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男性特有的Y 染色体编码的某些蛋白质。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同种异体移植时,HLA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强烈。
在三类HLA分子中,主要由Ⅰ、Ⅱ类分子触发移植排斥反应,HLA-DR反应最强。
HLA-C与移植排斥反应无明显关系。
移植中,来自供体的强表达HLA的APC 和其他免疫细胞,即作为同种异体抗原介导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也作为过客细胞的重要膜分子参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在移植过程中,受体的免疫细胞对移植物表面HLA的识别存在着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
直接识别:受体T细胞对移植物表面完整的同种异型HLA分子的识别,无须对其加工、处理和提呈。
活化以CD8+CTL为主的T细胞,参与强烈的急性排斥反应。
间接识别:受体T细胞对APC所加工、处理的移植物HLA抗原肽的识别。
识别则以CD4+Th为主,在慢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一)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A在某些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骨髓移植。
此外,在不同性别的个体间进行移植时,由Y染色体上的座位所编码的蛋白,可能是触发轻度移植排斥反应的mHA,这种与性别相关的mHA又称H-Y抗原,为男性所特有,可被HLA-B7分子结合。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第一节免疫原的制备免疫原指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在体内外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细胞、细菌、寄生虫等皆为颗粒性抗原。
细胞抗原(如绵羊红细胞)一般情况下经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洗净,配制一定浓度即可。
细菌抗原多用液体或固体培养物,经集菌后处理。
颗粒性抗原大多用静脉内注射免疫法。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一)组织和可溶性抗原的粗提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酶、补体、细菌毒素、免疫球蛋白片段、核酸等皆为良好的可溶性抗原。
1组.织匀浆的制备(1)高速组织捣碎机法;(2)研磨法:组织匀浆液要离心沉淀,沉淀物为组织和细胞碎片,上清液为提取可溶性抗原的材料。
2细.胞的破碎()反复冻融法:℃冷冻,〜7融化。
(2)超声破碎法(3)自溶法(4)酶处理法:胃蛋白酶或胰酶。
(5)表面活性剂处理法:十二烷基硫酸钠。
3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制备()非共价键解离法:改变环境或用变性剂。
(2)共价键解离法:还原法或氧化法解离二硫键。
(3)溴化氰裂解法:溴化氰裂解蛋白质肽链。
(4)酶解法: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
(二)可溶性抗原的提纯和纯化超速离心法:适用于少数大分子抗原或比重较轻的抗原,不适用于大多数中小分子抗原。
选择性沉淀法:(1)核酸去除法:核糖核酸降解法更简便。
(2)盐析法:常采用硫酸铵使蛋白抗原进行粗筛、提取丙种球蛋白及抗原浓缩。
(3)有机溶剂沉淀法:常采用乙醇或丙酮。
()聚合物沉淀法:常用非离子型聚合物,如聚乙二醇()G凝胶过滤法: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法:利用一些带电离子基团的凝胶或纤维素,吸附带有相反电荷的蛋白质抗原。
5亲.和层析法:与生物分子间不同的亲和性进行分离。
如抗原和抗体、酶和酶抑制物、酶蛋白和辅酶、激素和受体等。
电泳法:蛋白质在同一环境中,分子量和电荷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率不同进行分离。
(三)纯化抗原的鉴定蛋白质含量测定:常用的是紫外光吸收法,该法测定和的吸光度()值。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9)讲义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第十三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指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免疫检测方法。
第一节概述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抗原的提取与纯化;②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③将标志物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④标本的处理与制备;⑤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以及标志物呈色反应;⑥观察结果。
一、标本的处理(一)标本的主要来源1.活体组织:应取材于病变组织及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大小适中。
减少对组织标本的损伤与挤压。
2.体液、穿刺液:可直接涂片或经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
3.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经离心沉淀后做细胞涂片,盖玻片上的单层培养细胞直接固定。
(二)标本的固定与保存1.标本固定的目的: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细胞内分解酶反应终止,以防止细胞自溶,保持细胞形态和结构;保存组织细胞抗原性;防止标本脱落;除去妨碍抗体结合的类脂,便于保存;抑制组织中细菌的繁殖,防止组织腐败和在后续组织制备中的细胞结构和成分的改变。
标本的固定应以不损伤细胞形态,不干扰固定后抗原的识别和结合为原则。
2.固定剂的选择:蛋白质类抗原,可用乙醇或甲醇固定;微生物抗原可用丙酮或三氯化碳固定;如需除去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可使用胰蛋白酶;多糖类抗原用10%福尔马林固定或以微火加热固定;如有黏液物质存在,应用透明质酸酶等处理除去;类脂质丰富的组织进行蛋白、多糖抗原检测时,需用有机溶剂(乙醚、丙酮等)处理除去类脂。
组织标本常规固定液为中性缓冲甲醛。
3.制片方法的评价:冷冻和石蜡切片是免疫组化最常用的制片方法。
首选冷冻切片。
其操作简便,可避免石蜡切片因固定(甲醛)、脱水、浸蜡等对抗原所造成的损失,适用于不稳定的抗原。
石蜡切片是研究形态学的主要制片方法,它不但是观察组织细胞结构的理想方法,而且可用在陈旧石蜡包埋材料免疫组化的回顾性研究。
初级检验士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第九章酶免疫技术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第一节酶免疫技术的特点第二节酶免疫技术的分类第三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四节酶免疫测定的应用第一节酶免疫技术的特点酶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高效催化反应的专一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它是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此结合物既保留了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活性,同时又保留了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
在酶标抗体(抗原)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完成后,加入酶的相应底物,通过酶对底物的显色反应,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测定分析。
它通过利用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生物放大作用,提高了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性。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一)酶的要求1、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
2、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且不影响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性。
3、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受检组织或体液中不存在与标记酶相同的内源性酶或抑制物。
4、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
5、酶、辅助因子及其底物对人体无害,酶的底物易于配制、保存,酶及其底物应价廉易得。
(二)常用的酶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HRP来源于蔬菜植物辣根中,分子量40kD,是由无色的糖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蛋白(辅基)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辅基是酶活性基团,最大吸收峰在波长403nm处;而主酶则与酶活性无关,最大吸收峰在275nm。
2.碱性磷酸酶(AP)AP是一种磷酸脂水解酶,可以从大肠杆菌或小牛肠黏膜提取,但两种来源的AP理化性质有所不同:菌源性AP分子量80kD,酶作用最适pH为8.0;肠黏膜AP分子量为100kD,最适pH为9.6;后一种AP的活性高于前者。
3.β-半乳糖苷酶(β-Gal)β-Gal来源于大肠杆菌,分子量540kD,最适pH6~8。
因人血中缺乏此酶,以其制备的酶标志物在测定时不易受到内源性酶的干扰,从而提高特异性,被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中。
临床免疫学检验-课件-第9章 酶免疫技术1
• 保有酶的催化活性和抗体(或抗原)的活性。 • 结合物有良好的稳定性。 • 标记方法简单、产率高、且重复性好。
制备酶结合物的方法
戊二醛交联法:以双功能交联剂为“桥”,分别 与酶和抗体(抗原)连接而形成结合物。
要求:交联剂至少含有两个可与蛋白质分子通过化 学反应而结合的反应基团。
HRP催化TMB
HRP催化
– 终止反应; –提高显色的稳定性,退色慢!以TMB为例
不加终止液:2小时内反应产物退色,蓝色产物 在450nm有最大吸收峰,但峰值较低
加终止液:反应产物变成黄色,在450nm处具有 最大吸收峰,峰值比蓝色产物峰值高。
–不同显色体系里可能使用的终止液不同(酸或碱)。
– 定义:通过化学反应将酶与抗体或抗原形成结合物 – 作用:酶免疫测定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稳定性
决定EIA试剂盒的有效使用日期。
(一)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制备 (p50)
• 抗原和抗体的要求:
• 抗原:纯度高,抗原性完整; • 抗体:效价高、亲和力强、特异性强,能批量生产,易于分
离纯化。常用单克隆抗体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β-Gal)
辣根过氧化酶(HRP)
• HRP的性质: • 主酶(糖蛋白)+ 辅基(亚铁血红素)蔬菜作物辣根中含 量很高。 • 最高吸收峰:主酶(275nm)与酶活性无关;辅基(403nm)酶活 性基团
• HRP的纯度: • 纯度数(Reinheit zahl, RZ)表示:A403/A275 • 用于标记的HRP, RZ ≥ 3.0。 • 仅表示辅基在HRP中的含量,RZ越大不意味着酶活性越高, 酶变性后RZ不变但活性降低 。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酶免疫技术讲义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第一节酶免疫技术的特点它是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在酶标抗体(抗原)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完成后,加入酶的相应底物,通过酶对底物的显色反应,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测定分析。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一)酶的要求:一个酶蛋白分子每分钟可催化103~104个底物分子转变成有色产物。
用于标记的酶应符合:1.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
2.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且不影响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性。
3.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受检组织或体液中不存在与标记酶相同的内源性酶或抑制物。
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的酶还要求当抗体与酶标抗原结合后,酶活性可出现抑制或激活。
4.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
5.酶、辅助因子及其底物对人体无害,酶的底物易于配制、保存,酶及其底物应价廉易得。
(二)常用的酶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标记用酶。
由无色的糖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蛋白(辅基)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辅基是酶活性基团,而主酶则与酶活性无关,HRP的纯度用RZ(HRP分别在403nm和275nm处的吸光度比值)表示,RZ值应大于3.0。
RZ值仅说明血红素基团在HRP中的含量,并非表示HRP制剂的真正纯度,而且RZ值高的HRP并不意味着酶活性也高,RZ值与酶活性无关。
酶活性以单位U表示:即1分钟将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酶变性后,RZ值不变但活性降低,因此使用酶制剂时,酶活性单位比RZ值更为重要。
2.碱性磷酸酶(AP):大肠杆菌来源的AP分子量80kD,酶作用最适pH为8.0;小牛肠黏膜AP分子量为100kD,最适pH为9.6;后一种AP的活性高于前者。
3.β-半乳糖苷酶(β-Gal):β-Gal来源于大肠杆菌。
因人血中缺乏此酶,以其制备的酶标志物在测定时不易受到内源性酶的干扰,从而提高特异性,被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
临床检验免疫学酶免疫技术课件
色,应避光,致癌性 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 TMB):
反应后呈蓝色,无需避光,无致癌性,但水溶性差 ABTS (2,2'-azino-di-(3- ethylbenziazobine sulfonate-6)
反应后,结合与固相载体上复合物中被测定的 酶标Ag(Ab)的量(酶活性)与样品中非标记 Ag(Ab)的浓度成反比
四)捕获法(capture ELISA ):
主要用于 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的测定 检测IgM抗体最常用方法
原理:
(三) 结果分析:
1、定性
• 间接法与夹心法:正相关 竞争法:反相关
4℃过夜
弃包被液,PBS清洗
保存备用。
三)封闭(blocking)
1、定义:包被之后用高浓度的无关蛋白质溶液再包被 的过程
2、常用的封闭剂:1%~5%牛血清白蛋白
二、酶免疫技术分类
Ag-E + Ab E-Ag Ab + Ag-E
EE
E
E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待测抗原或抗体量与产物量呈负相关
基本原理
测定抗原:
测定抗体
特点:
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性、定量测定,也可对 抗体进行测定
酶标Ag(Ab)与样品或标准品中的非标记Ag (Ab)具有相同的与固相Ab(Ag)结合的能力
反应体系中,固相Ab(Ag)和酶标Ag(Ab)是 固定限量的,且前者的结合位点少于酶标记与 非标记Ag(Ab)的分子数量和
酶免疫技术讲义
激素等)
ELISA检测抗体的方法
间接法:用已知抗原包被,加入待测血清,再加酶标的抗人
IgG(抗抗体或二抗)加底物显色。
双抗原夹心法(也可采用一步法):用已知抗原包
被,加入待测血清,再加酶标抗原,加底物显色。应用:乙 型肝炎表面抗体
竞争法:用已知抗原包被,加入待测血清同时加酶标抗体,
2.双位点一步法
• 在双抗体夹心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 双位点一步法。该法使用针对抗原分子 上两个不同且空间距离较远的决定簇的 两种单克隆抗体,即包被使用一种单抗 ,酶标记使用另一种单抗。测定时将含 待测抗原标本和酶标抗体同时加入进行 反应,两种抗体互不干扰,经过一次温 育和洗涤后,即可加入底物进行显色测 定。
比色结果的表达以往通用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现按规定用吸光度 (absorbence,A),两者含义相同。
通常的表示方法是,将吸收波长写于A字母的 右下角,如OPD的吸收波长为492nm,表示方法 为"A492nm"或"OD492nm"。
How we will detect: read absorbance at 450 nm
第三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ELISA understanding the acronym
• EL
Enzyme-linked
– An enzyme’s activity is used as a “reporter” to test for the presence/amount of a proteis already adsorbed added to the wells and a second antibody with our enzyme will be added in the type of ELISA we will perform today.
2019 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91408
2019 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大纲-免疫学和检验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一、概论1.免疫学简介(1)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熟练掌握 1(2)免疫组织与器官熟练掌握 1(3)免疫细胞熟练掌握 1(4)免疫分子熟练掌握 12.临床免疫学(1)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掌握 1(2)移植免疫掌握 1(3)肿瘤免疫掌握 1(4)感染免疫掌握 13.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1)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了解 1 (2)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了解 1二、抗原抗体反应1.抗原抗体反应原理(1)抗原抗体结合力了解 1(2)抗原抗体亲和力和亲合力了解 1(3)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了解 1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熟练掌握 1(2)可逆性熟练掌握 1(3)比例性熟练掌握 1(4)阶段性熟练掌握 1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1)反应物自身因素掌握 1(2)环境因素掌握 14.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基本类型掌握 3三、免疫原和抗血清制备1.免疫原的制备(1)颗粒性抗原的制备掌握 3 (2)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和纯化了解 3(3)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掌握 3 2.免疫佐剂(1)佐剂的种类了解 1(2)佐剂的作用机制了解 13.抗血清的制备(1)免疫动物的选择了解 3(2)免疫程序了解 3(3)动物采血法了解 34.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1)抗血清的鉴定了解 3(2)抗血清的保存了解 35.抗血清的纯化(1)特异性 IgG 抗体了解 3(2)单价特异性抗血清了解 3四、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1)杂交瘤技术掌握 3(2)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与冻存了解 3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单克隆抗体的产生了解 3(2)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了解 3(3)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掌握 3(4)单克隆抗体的特性了解 33.基因工程抗体制备(1)人源化抗体了解 1(2)小分子抗体了解 1(3)抗体融合蛋白了解 1(4)双特异性抗体了解 1 (5)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了解 2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检验医学诊断试剂了解 2 (2)蛋白质的提纯了解 2 (3)小分子抗体的应用了解 2 (4)抗体融合蛋白的应用了解 2 (5)双特异抗体的应用了解 2 (6)抗体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了解 2五、凝集反应1.凝集反应的特点概念熟练掌握 12.直接凝集反应(1)玻片凝集试验熟练掌握 3(2)试管凝集试验熟练掌握 33.间接凝集反应(1)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熟练掌握 4(2)间接血凝试验熟练掌握 4(3)胶乳凝集试验掌握 4(4)明胶凝集试验掌握 4 (5)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掌握 4七、放射免疫技术1.放射免疫技术(1)基本类型及原理掌握 3(2)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熟练掌握 3(3)标记物制备及鉴定了解 3(4)抗血清鉴定了解 2(5)方法学评价了解 22.放射免疫分析(1)基本原理了解 3(2)试验方法及测定方法了解 4 3.免疫放射分析(1)基本原理了解 3(2)IRMA 与 RIA 的比较了解 44.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实际应用掌握 4八、荧光免疫技术1.概述(1)荧光的基本知识了解 1(2)荧光物质掌握 12.荧光抗体技术(1)荧光抗体的制备掌握 4(2)标本的制作熟练掌握 4(3)荧光抗体染色与结果熟练 4判断掌握(4)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掌握 43.荧光免疫分析的类型(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熟练掌握 4(2)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了解 4(3)荧光酶免疫测定了解 44.荧光免疫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1)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掌握 2 (2)荧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掌握 2九、酶免疫技术1.酶免疫技术的特点(1)酶和酶作用底物掌握 2 (2)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掌握 2 (3)固相载体熟练掌握 22.酶免疫技术分类(1)均相酶免疫测定熟练掌握 4(2)异相酶免疫测定熟练掌握 4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基本原理熟练掌握 3(2)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熟练掌握 44.酶免疫测定的应用掌握 4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概述(1)化学发光掌握 2(2)化学发光效率了解 22.化学发光剂和标记技术(1)化学发光剂了解 2 (2)发光剂的标记技术了解 4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1)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了解 3(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掌握 3 (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熟练掌握 3(4)临床应用掌握 4十一、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1.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1)活化生物素了解 1 (2)生物素标记蛋自质了解 12.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理化性质与标记(1)亲和素及其活性了解 1 (2)链霉亲和素及其活性了解 1 (3)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的标记了解 23.生物素_亲合素系统的特点(1)灵敏度了解 3(2)特异性了解 3(3)稳定性了解 3(4)适用性了解 3(5)其他了解 3(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了解 3(2)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酶免疫测定中应用了解 44.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3)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荧光免疫技术中的应用了解 4(4)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放射免疫测定中的应用了解 4(5)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了解 4十二、固相膜免疫测定1.概述(1)常用的固相膜了解 3(2)固相膜的技术要求了解 32.免疫金标记技术(1)胶体金的制备了解 3(2)免疫金制备了解 33.膜载体免疫测定的种类与原理(1)免疫渗滤试验熟练掌握 4(2)免疫层析试验熟练掌握 4(3)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了解 4(4)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了解 4(5)免疫印迹法掌握 4(6)放射免疫沉淀试验了解 4(1)标本的处理了解 2(2)抗原的保存与修复了解 21.概述(3)抗体的处理与保存了解 2(4)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了解 3(5)质量控制了解 22.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1)组织处理了解 4(2)荧光抗体的标记及染色了解 4十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组织处理了解 4(2)酶标记抗体免疫组化染色了解 4(3)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了解 4(4)酶免疫组化染色中常用的酶及显色底物了解 34.亲和组织化学染色(1)生物素-亲和素法了解 4(2)葡萄球菌 A 蛋白法了解 4(3)凝集素法了解 4(4)链酶亲合素-生物素法了解 45.免疫标记电镜技术(1)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了解 1(2)免疫标记电镜技术标本制备的要求了解 2(3)常用的免疫标记电镜技术了解 46.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1)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掌握 3(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拓展了解 2十四、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免疫细胞的分离(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掌握 3(2)淋巴细胞的分离熟练掌握3(3)T 细胞和 B 细胞的分离了解 3(4)T 细胞亚群的分离了解 3 (5)不同细胞分离方法的综合评价了解 2(6)分离细胞的保存及活力测定掌握 32.淋巴细胞标志及亚群分类(1)T 细胞表面标志及其亚群熟练掌握 4(2)B 细胞表面标志熟练掌握 4(3)NK 细胞表面标志掌握 43.其他的免疫细胞(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了解 2(2)树突状细胞了解 24.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应用(1)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了解 4(2)淋巴细胞表面标志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 3十五、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1)T 细胞功能检测掌握 4(2)B 细胞功能检测掌握 4(3)NK 细胞活性测定了解 42.吞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了解 3(2)巨噬细胞功能检测了解 33.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掌握 4十六、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的测定1.生物学测定方法(1)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增殖测定法了解 3(2)细胞毒活性测定法共同特性了解 3(3)抗病毒活性测定法了解 3 (4)趋化活性测定法了解 3(5)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学评价了解 22.免疫测定方法(1)ELISA 方法了解 4 (2)流式细胞分析法了解 4 (3)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了解 4 (4)免疫学测定方法学评价了解 43.细胞因子与细胞粘附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1)临床应用了解 4(2)特定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了解 4(3)评估疾病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了解 4 十七、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1.概述(1)工作原理了解 1 (2)散射光的测定了解 2 (3)荧光测量了解 2 (4)细胞分选原理了解 12.数据的显示与分析(1)参数了解 2(2)数据显示方法了解 2(3)设门分析技术了解 23.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1)免疫检测样品制备了解 4 (2)免疫分析中常用的荧光染料与标记染色了解 2(3)免疫胶乳颗粒技术的应用了解 4(4)流式细胞免疫学技术的质量控制了解 24.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1)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掌握 4(2)淋巴细胞功能分析了解 4 (3)淋巴造血系统分化抗原及白血病免疫分型了解 4(4)肿瘤耐药相关蛋白分析了解 4(5)AIDS 病检测中的应用熟练掌握 4(6)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A 抗原分析熟练掌握 4(7)移植免疫中的应用了解 4十八、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1.血清 IgG、IgA、IgM测定(1)血清 IgG、IgA、IgM测定熟练掌握 4(2)血清 IgG、IgA、IgM测定的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42.血清 IgD 和 IgE 测定(1)IgD 测定及临床意义掌握 4 (2)IgE 测定及临床意义掌握 43.尿液及脑脊液 Ig 测定(1)尿液 Ig 测定及临床意义掌握 4(2)脑脊液 Ig 测定及临床意义掌握 44.血清 IgG 亚类测定及临床意义了解 45.M 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熟练掌握 46.轻链测定及临床意义掌握 47.冷球蛋白的检测掌握 4十九、补体检测及应用1.概述(1)补体成分的含量与理化特性熟练掌握 1(2)补体的活化途径熟练掌握 12.补体总活性测定掌握 23.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1)免疫溶血法了解 3 (2)免疫化学法掌握 34.补体结合试验(1)试验原理了解 4(2)试验方法了解 4(3)方法评价了解 3二十、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1.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1)免疫透射比浊法掌握 3 (2)免疫胶乳比浊法了解 3 (3)免疫散射比浊法熟练掌握 3(4)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掌握 42.自动化发光免疫分析系统(1)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掌握 3(2)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了解 3 (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掌握 3(4)在临床免疫检测中的熟练 4应用掌握3.自动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掌握 3(2)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了解 3 4.自动化酶联免疫分析系统掌握 31.概述(1)与质量保证相关的定义熟练掌握 1(2)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熟练掌握 32.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1)标本的正确收集及处理熟练掌握 3(2)标准化操作及流程了解 3 (3)标准品和质控品的应用熟练掌握 3二十一、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4)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和设备了解 33.质量保证、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之间的关系了解 3 4.常用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1)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中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熟练掌握 3(2)定性免疫检验掌握 3 (3)定量免疫检验掌握 3 (4)半定量免疫检验掌握 3 5.免疫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处理(1)室内质控数据的评价和管理了解 3(2)室内质控的局限性了解 3 (3)免疫检验质量保证的意义了解 3二十二、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1)链球菌感染熟练掌握 3(2)伤寒沙门菌感染掌握 3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熟练掌握 32.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1)深部真菌感染掌握 3 (2)类真菌感染了解 33.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检测(1)流感病毒感染掌握 3(2)轮状病毒感染掌握 3 (3)肝炎病毒感染熟练掌握 3(4)冠状病毒感染掌握 34.先天性感染的免疫检测(1)弓形虫感染掌握 3(2)风疹病毒感染掌握 3 (3)巨细胞病毒感染掌握 3 (4)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掌握 3 5.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检测(1)疟原虫感染掌握 3(2)血吸虫感染了解 3(3)丝虫感染了解 3(4)华支睾吸虫感染了解 3 (5)猪囊尾蚴感染了解 31.I 型超敏反应(1)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掌握 1(2)常见 I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掌握 3(3)I 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熟练掌握 42.Ⅱ型超敏反应(1)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掌握 1(2)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掌握 3(3)Ⅱ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熟练掌握 4二十三、超敏反应3.Ⅲ型超敏反应(1)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掌握 1性疾病及其免疫检(2)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掌握 3测(3)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熟练掌握 44.Ⅳ型超敏反应(1)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掌握 1(2)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掌握 3(3)Ⅳ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熟练掌握 4二十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掌握 32.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免疫损伤(1)自身抗原掌握 1(2)免疫调节异常了解 1 (3)遗传因素了解 l3.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了解 3(2)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了解 3(3)T 细胞对自身抗原应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了解 3 4.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自身抗体检测(1)自身抗体的特性掌握 3 (2)抗核抗体的检测与应用熟练掌握 4(3)抗 ENA 抗体谱的检测与应用熟练掌握 4(4)与小血管炎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与应用了解 4(5)与 RA 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掌握 4(6)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掌握 4 (7)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了解 4 (8)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与应用了解 45.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1)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了解 2(2)实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了解 26.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实验检测(1)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及临床意义掌握 3(2)淋巴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了解 3(3)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了解 3(4)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临床意义掌握 3二十五、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概念及分类了解 22.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1)浆细胞异常增殖了解 2 (2)正常体液免疫抑制了解 2 (3)异常免疫球蛋白增生造成的病理损伤了解 2(4)溶骨性病变了懈 23.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1)多发性骨髓瘤掌握 3 (2)巨球蛋白血症掌握 3 (3)重链病了解 3(4)轻链病了解 3(5)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了解 34.免疫球蛋白异常增殖常用的免疫检测(1)血清区带电泳熟练掌握 4(2)免疫电泳熟练掌握 4(3)免疫固定电泳熟练掌握 4(4)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熟练掌握45.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测定(1)M 蛋白的检测熟练(2)尿液轻链蛋白的检测掌握 4 (3)异常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应用原则掌握 4二十六、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1.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和特点(1)免疫缺陷病分类掌握 3 (2)免疫缺陷病特点掌握 2 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 B 细胞缺陷了解3(2)原发性 T 细胞缺陷 3 (3)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3 (4)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 33.继发性免疫缺陷病(1)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常见原因掌握 3(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4.免疫缺陷病检验(1)B 细胞缺陷的检测掌握 4 (2)T 细胞缺陷的检测掌握 4 (3)吞噬细胞缺陷的检测了解 4 (4)补体系统缺陷的检测了解 4 (5)获得性免疫缺陷的检测熟练掌握 4二十七、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1.肿瘤抗原(1)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了解 2(2)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了解 22.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1)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了解 1(2)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了解 13.肿瘤免疫学检验(1)肿瘤标志物熟练掌握 3(2)肿瘤患者免疫状态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掌握 4二十八、移植免疫及 1.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了解 1其免疫检测原(2)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了解 12.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机制(1)超急性排斥反应了解 3(2)急性排斥反应了解 3(3)慢性排斥反应了解 3(4)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了解 33.HLA 分型(1)血清学分型法了解 4(2)细胞学分型法了解 4(3)分子生物学分型法了解 4 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1)肾脏移植了解 3(2)肝脏移植了解 3(3)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了解 3(4)骨髓与其他来源的于细胞移植了解 35.排斥反应的预防与治疗(1)组织配型掌握 2(2)移植物与受体的预处理了解 2(3)免疫抑制措施了解 26.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 4 (2)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 4(3)急性时相反应物质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 4 (4)免疫抑制剂体内药物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 4。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培训课件
SLE是一种多系统自身免疫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RA):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 主要累及关节,引起疼痛和畸形。
R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免疫 等多种因素。患者通常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 状,治疗需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感染性疾病病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有望用 于更多类型肿瘤的治疗,并提高肿瘤患者的生 存率和生活质量。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
01
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免疫检查点抑
制剂、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
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面临的挑战
免疫细胞治疗的定义和分类
根据来源和功能,免疫细胞治疗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CAR-T细 胞治疗、TCR-T细胞治疗、NK细胞治疗等。
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
免疫细胞治疗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均有 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免疫细胞治疗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免疫细胞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如安 全性、有效性、规模化生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02
PD-1抑制剂是一种免疫疗法,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细胞,对 某些癌症有显著疗效。
03
PD-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来激活患者自身的T细胞,从而攻击 肿瘤细胞。对某些癌症如黑色素瘤有显著疗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产生响应 。
05
临床免疫学发展趋势与挑战
免疫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安全设施配备
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紧急洗眼器、灭火器、安全柜 等,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及答案1、单选容易导致"钩状效应"引起假阴性的测定方法为()A.双抗体夹心ELISAB.一步法ELISAC.间接ELISAD.捕获法ELISAE.竞争法E(江南博哥)LISA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于一步法中固相抗体和酶结合物抗体与待测抗原的反应速率不同,待测抗原含量过高时,容易与酶结合物抗体反应而未能与固相抗体反应,从而导致"钩状效应"。
竞争法主要用于小分子测定或半抗原测定。
捕获法用于检测IgM类抗体,用于区分感染性疾病的病程。
2、单选抗原纰成和两种抗原相关性分析()A.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B.双向免疫扩散C.免疫电泳D.单向免疫扩散E.免疫荧光正确答案:B3、单选肿瘤标志物不包括()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神经元烯醇化酶D.α岩藻糖苷酶E.脂肪酶正确答案:E4、单选不需要组织配型的器官移植是()A.干细胞移植B.皮肤移植C.肾移植D.心脏移植E.角膜移植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角膜组织属于免疫赦免组织,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移植角膜时不需要组织配型。
5、单选与巨细胞病毒亲合力最高的抗体类别是()A.IgGB.IgAC.IgMD.IgDE.IgE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人体感染巨细胞病毒诱导免疫应答,优先产生抗体为IgM类,随着免疫应答不断加强IgG产量增加,含量最高的抗体属于IgG类。
亲合力是指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IgM为5聚体,抗原结合价为10。
因此,与巨细胞病毒亲合力最高的抗体类别是IgM。
6、单选参与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CD8+TcB.CD4+ThC.DCD.BE.NK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急性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细胞免疫应答。
CD8+Tc能直接识别异体MHC分子,是重要的效应细胞。
7、单选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是()A.抗SS-DNAB.抗DS-DNAC.抗TSH受体D.抗变性IgGE.抗血小板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高效价自身抗体或自身应答性T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酶免疫技术第一节酶免疫技术的特点它是将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在酶标抗体(抗原)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完成后,加入酶的相应底物,通过酶对底物的显色反应,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测定分析。
一、酶和酶作用底物(一)酶的要求:一个酶蛋白分子每分钟可催化103~104个底物分子转变成有色产物。
用于标记的酶应符合:1.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
2.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且不影响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性。
3.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受检组织或体液中不存在与标记酶相同的内源性酶或抑制物。
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的酶还要求当抗体与酶标抗原结合后,酶活性可出现抑制或激活。
4.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
5.酶、辅助因子及其底物对人体无害,酶的底物易于配制、保存,酶及其底物应价廉易得。
(二)常用的酶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标记用酶。
由无色的糖蛋白(主酶)和亚铁血红蛋白(辅基)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辅基是酶活性基团,而主酶则与酶活性无关,HRP的纯度用RZ(HRP分别在403nm和275nm处的吸光度比值)表示,RZ值应大于3.0。
RZ值仅说明血红素基团在HRP中的含量,并非表示HRP制剂的真正纯度,而且RZ值高的HRP并不意味着酶活性也高,RZ值与酶活性无关。
酶活性以单位U表示:即1分钟将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酶变性后,RZ值不变但活性降低,因此使用酶制剂时,酶活性单位比RZ值更为重要。
2.碱性磷酸酶(AP):大肠杆菌来源的AP分子量80kD,酶作用最适pH为8.0;小牛肠黏膜AP分子量为100kD,最适pH为9.6;后一种AP的活性高于前者。
3.β-半乳糖苷酶(β-Gal):β-Gal来源于大肠杆菌。
因人血中缺乏此酶,以其制备的酶标志物在测定时不易受到内源性酶的干扰,从而提高特异性,被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
(三)常用的底物1.HRP的底物(1)邻苯二胺(OPD):是HRP最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
OPD在HRP的作用下显橙黄色,加强酸如硫酸或盐酸终止反应后呈棕黄色,最大吸收峰在492nm波长。
OPD应用液稳定性差,易变色,需新配制后在1小时内使用,显色反应过程需避光,而且具有致癌性。
(2)四甲基联苯胺(TMB):TMB经HRP作用后变为蓝色,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最大吸收峰波长450nm。
TMB稳定性好,成色无需避光,无致突变作用,是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
缺点是水溶性差。
(3)其他:5-氨基水杨酸(5-ASA)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2.AP的底物常用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p-NPP经AP作用后的产物为黄色对硝基酚,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05nm。
3.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底物常用4-甲基伞酮基-R-D半乳糖苷(4-MUU),酶作用后,生成高强度荧光物4-甲基伞形酮(4-MU),其敏度性较HRP高30~50倍,但测量时需用荧光计。
二、酶标记抗体或抗原(一)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制备标记方法应符合:技术方法简单、产率高,且重复性好;标记反应不影响酶和抗原或抗体的活性;酶标志物稳定,应避免酶、抗体(抗原)以及酶标志物各自形成聚合物等。
1.戊二醛交联法:同源双功能交联剂。
(1)一步法:连接AP。
①优点:操作简便、有效,重复性好。
②缺点:交联时分子间比例不严格,大小不一,影响效果。
(2)二步法:连接HRP。
先将HRP与戊二醛作用,透析除去戊二醛,在pH9.5缓冲液中再与抗体作用而形成酶标抗体。
优点:酶标志物质量较均一,标记效率也较一步法高。
2.改良过碘酸钠法HRP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最常用方法。
(二)酶标记物的纯化及鉴定常用的纯化方法有葡聚糖凝胶G-200/G-150过柱层析纯化和50%饱和硫酸铵沉淀提纯等。
常用免疫电泳或双相扩散法进行鉴定。
1.出现沉淀线表示酶标记物中的抗体(抗原)具有免疫活性。
2.沉淀线经生理盐水漂洗后,滴加酶的底物溶液,若沉淀线上显色,则酶标记物中的酶活性仍保留。
三、固相载体除均相酶免疫测定外,各种非均相酶免疫测定反应最后都需要分离游离和结合的酶标记物。
固相抗体或抗原就是把抗体或抗原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上,是酶免疫技术中将游离和结合的酶标志物迅速分离的最常用方法。
(一)固相载体的要求结合抗体或抗原的容量大;可将抗体或抗原牢固地固定在其表面,经长期保存和多次洗涤也不易脱落;不影响所固定的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反应性,而且为使反应充分进行,最好其活性基团朝向反应溶液,固相方法简便易行,快速经济。
(二)固相载体的种类和选择1.塑料制品:聚苯乙烯塑料最常采用。
抗原或抗体以非共价或物理吸附方式结合到此载体上。
主要缺点是抗体(抗原)结合容量不高、固相抗体(抗原)脱吸附率较高且不均一,孔间变异大,重复性差,从而影响测定的灵敏度、精确度及检测范围。
目前采用非共价和化学偶联共价吸附方法进行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可改善上述缺点2.微粒:易与抗体(抗原)形成化学偶联,且结合容量大。
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反应溶液中,因此反应速度快。
可制成磁化微颗粒。
自动化检测中常用。
3.膜载体:常有硝酸纤维素膜(Nc)、玻璃纤维素膜及尼龙膜等通过非共价键吸附抗体(抗原),广泛用于定性或半定量斑点ELISA的固相载体。
(三)包被与封闭1.包被: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过程。
普遍使用的聚苯乙烯载体,将抗原或抗体溶于缓冲液(常用为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中,加于ELISA板孔中4℃过夜。
包被好的固相载体在低温可放置一段时间而不失去免疫活性。
2.封闭:包被的蛋白质浓度过低,固相载体表面不能被此蛋白质完全覆盖,其后加入的血清标本和酶结合物中的蛋白质也会部分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最后产生非特异性显色致本底偏高,在这种情况下,需用1%~5%的牛血清白蛋白或5%~20%小牛血清再包被一次,消除此干扰,此过程称为封闭。
第二节酶免疫技术的分类包括两种: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于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中抗原的定位。
酶免疫测定技术(EIA):用于液体标本中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和定量。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将结合和游离的酶标志物分离,EIA一般可分为均相和异相两种类型。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利用酶标志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标记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的原理,可以在不将结合和游离酶标志物分离的情况下,通过测定标记酶的活性的改变,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该法主要用于小分子激素和半抗原(如药物)的测定,均相法的优点是适合于自动化测定,但反应中被抑制的酶活力较小,需用灵敏的光度计测定,反应的温度也需严格控制。
(一)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EMIT的基本原理是半抗原与酶结合成酶标半抗原。
当与抗体结合后,所标的酶与抗体密切接触,使酶的活性中心受到影响而活性被抑制。
反应后酶活力大小与标本中的半抗原量呈一定的比例,从酶活力的测定结果就可推算出标本中半抗原的量。
(二)克隆酶供体免疫分析(CDEIA)DNA重组技术可分别合成某种功能酶(如β-D半乳糖苷酶)分子的两个片段,大片段称为酶受体(EA),小分子称作酶供体(ED),两者单独均无酶活性,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四聚体方具酶活性。
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CDEIA)的反应模式为竞争法。
标本中的抗原和酶供体(ED)标记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竞争结合,形成两种抗原抗体复合物。
ED标记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由于空间位阻,不再能与酶受体(EA)结合,而游离的ED标记的抗原上的ED可和EA 结合,形成具有活性的酶,加入底物测定酶活性,酶活力的大小与标本中抗原含量成正比。
二、异相酶免疫测定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一)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极微量的短肽激素和某些药物等小分子半抗原。
酶标志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且无放射性污染。
1.平衡法:将待测样品抗原、酶标抗原及特异性抗体进行一次性温育,待反应达平衡后,测定离心沉淀物(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加入酶底物液后的呈色吸光度值。
2.非平衡法:先将样品(或标准品)与抗体混合反应达平衡,然后加入酶标记抗原继续温育一段时间,测定离心沉淀物(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加入酶底物液后的呈色吸光度值。
(二)固相酶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第三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基本原理把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测定时将受检样品和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去未结合成分;加入底物后,底物被固相载体上的酶催化变成有色产物。
故: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反应的底物三种试剂为反应必备。
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一)检测抗原的方法1.双抗体夹心法:属于非竞争结合,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检测含有至少两个抗原决定簇的多价抗原。
原理是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加入待测标本,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酶标抗体形成双抗体夹心,洗涤;加底物显色,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检测。
如血清标本中有类风湿因子(RF)存在,则可出现假阳性反应,因为RF是一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它能与多种动物的变性IgG的Fc部分结合,因此RF就可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之间的桥接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只适用于二价或以上的较大分子抗原的测定,不能用于小分子半抗原的检测。
2.双位点一步法: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且空间距离较远的决定簇,包被使用一种单抗,酶标记使用另一种单抗。
测定时将待测抗原和酶标抗体同时加入,温育、洗涤,加入底物显色。
若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过量的抗原可分别同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结合而抑制夹心复合物的形成,出现钩状效应,显色降低,甚至假阴性。
必要时可将标本经过适当稀释后重复测定。
3.竞争法用于测定小分子抗原,如药物、激素等。
原理为先用抗小分子的特异性抗体包被固相,然后同时加入待测样本和酶标记的小分子,两种小分子竞争与固相上的抗小分子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温育一定时间后洗涤,加入酶底物显色。
特点是:①酶标记抗原与样品或标准品中的非标记抗原具有相同的与固相抗体结合的能力;②反应体系中,固相抗体和酶标抗原是固定限量,且前者的结合位点少于酶标记和非标记抗原的分子数量和;③免疫反应后,结合于固相载体上复合物中被测定的酶标抗原的量(酶活性)与样品或标准品中非标记抗原的浓度成反比。
(二)检测抗体的方法1.间接法:最常用的方法,属非竞争性结合试验。
原理: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样本形成固相抗原-受检抗体复合物;经温育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常用羊抗人IgG,在固相上即形成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抗体复合物,加入底物后根据显色的深浅确定待测抗体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