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词实验
实验材料:两套汉语词汇。一套比较简单的,一套比较复杂的。 实验对象:初、高中学生、青年工人、大学都可作为被试。 实验步骤与方法:1、让被试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学习两套词 汇。一是单独一个人;另是和团体其他成员一起学习。2、记录被试 在不同情况下的学习成绩。 实验结果处理:1、统计与分析被试在两种情况下学习不同材料 的成绩,并绘制成学习曲线。2、在比较中寻找其规律性。 实验结果介绍:心理学科特雷尔等人的实验结果:被试在学习比较 简单的材料时,有其他人在场比单独学习效果更好;但当学习比较复 杂的材料时,效果则相反,单独一个学习的成绩又优于他人在场情况 下的成绩。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安排工作时,应考虑到:一般简单 性劳动(如挖沟、挑土等),应在责任制前提下,尽量不让一人单独 工作,这容易增加孤独感、疲劳感,降低效率;如复杂性工作(如创 作,设计等),则应在进行集体讨论以后,尽量让其单独思考。
降低群体思维的办法
监控群体规模 鼓励群体领导者扮演公正无偏的角色。 任命一名群体成员扮演“吹毛求疵”者。 运用联系来激发人们对于各种备选方案的 积极讨论。
群体决策技术 脑力激荡法(头脑风暴):多用于创新活 动 名义群体法 德尔斐法 电子会议法
决策效果评价
决策方法 互 动 群 体 法 低 低 高 低 中等 低 高
参与的标准
质量要求
接受的要求 时间的要求
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群体决策的优点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观点的多样性 决策的可接受性 增加合法 对下属的激励 群体决策的缺点 浪费时间 从众压力 少数人控制 责任不清 群体思维
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的比较
第五讲 群体与团队
北京奥澜文化有限公司
学习问题
个体加入群体后,行为有改变吗?如何改 变?这种改变对个人有利吗?对群体有利 吗?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有什么区别?群体决 策怎样提高质量? 群体是团队吗?如何将群体转化为高绩效 团队?
群体的概念
定义: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 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 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特征: (1)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norms of behavior) (2)群体成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具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 (4)群体成员在群体内各有分工,具有组织性 个体与群体差异有哪些?
在实验中,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施与电击,而且要逐 步加大强度,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 怒骂逐渐到哀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被试表现犹 豫,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实验 者承担。 结果显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电压增加到300V时,只 有5人拒绝再提高电压;当电压增加到315V时,又有4人拒 绝服从命令;电压为330V时,又有2人表示拒绝;之后,在电压 达到345V、360V、375V时,又各有1人拒绝服从命令。共 有14人(占被试的35%)做出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主试的 命令。另外26名被试(占被试的65%)则服从了实验者的命 令,坚持到实验的最后,尽管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 和焦虑,。
协同效应
群体互动的效果不同于单个个体的总和。
潜在的群 体有效性
+
过程增量
—
过程减量
=
实际的群体 有效性
群体决策
参与决策 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决策参与程度
关键字:A=专制,C=咨询,G=集体,I和II表示一个过程的多样性
AI AII 你自己运用现有资料,自己决策,单独解决问题 你从下属获取必要的信息,然后自己决策。他可能让下属知道 要解决的问题,也可能不让他们知道。下属只是提供资料,不 参与分析问题与方案评价 你与有关的下属讨论问题,获得他们对决策的意见。但决策由 你自己作出,决策不一定反映下属的意志。
减少社会惰化的有效途径
不仅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而且还公布每个成 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 的,是可评价的。 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 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 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 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 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
CI
CII
GII
领导者与下属共同讨论问题,让下属提建议,然后由领导者自 己决策,他可能参考也可能不参考下属的意见
领导者与下属共同讨论问题、共同提出和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只起一个主持者的作用,协调讨论,保 证讨论关键性问题,并不强求下属接受他的意见,而是接受和 贯彻整个集体所支持的决策。
从高到 低
脑力激 荡法
名 义 群 体法
德 尔 斐 法
电 子 会 议法
效果标准 观点的数量 观点的质量 社会压力 财务成本 决策速度 任务导向
潜在的人际冲突
成就感 对决策结果 的承诺 群体凝聚力
高
中等 中等 低 低 中等 高 低 高 不适用 高
高 高 中等 低 中等 高 中等 高 中等 中等
高 高 低 低 低 高 低 中等 低 低
社会惰化
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时 努力 Ringelmann 的拉绳实验:3人拉力 是1人拉力的2.5倍。8人拉力不到1人拉 力的4倍
鼓掌实验(B.Latane,1979)
社会惰化的原因
第一,社会评价的作用。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记 名的,他们所做的努力是不被测量的,因为这时测量的结果 是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所以,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 以不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人,因而他的被评价意识就必然 减弱,使得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也就减弱了。 第二,社会认知的作用。在群体中的个体,也许会认为其他 成员不会太努力,可能会偷懒,所以自己也就开始偷懒了,从 而使自己的努力下降。 第三,社会作用力的作用。在一个群体作业的情况下,每一 个成员都是整个群体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一起接受外来的 影响,那么,当群体成员增多时,每一个成员所接受的外来影 响就必然会被分散,被减弱,因而,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就降低 了。
社会助长效应
在别人面前,个体绩效水平的提高或降低的倾向。 (1)对于普通员工比较熟悉的任务,最好是群体 成员共同工作,许多大公司的办公室之间用玻璃 隔开,大家互相能够看得见即是一例。而研究开 发部门则最好独辟一室。 (2)对于员工的学习和培训,如果一个人对于某 项任务非常熟悉,别人在场时他可能会做得更好; 反之,对于不太熟悉的任务,别人在场会降低他 的操作水平。因此,通过集体训练员工完成某项 简单任务,单独培训员工完成某项复杂任务,群 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会带来最大收益。
有时,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需 要集合众人的智慧、力量。在这种时候,主管人员就要依赖 正式群体来完成目标。
群体行为效应
工作群体内部的互动过程:包括群体成员 用于交换信息的沟通模式、群体决策过程、 领导行为、权力结构、群体冲突等。 社会助长行为(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 社会致弱/惰化行为(social loafing) 从众行为(conformity) 服从行为(compliance) 协同行为(synergy)
从众
定义: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
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 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类型: (1)行为上的顺从 (2)内心真正的接受
社会从众行为试验 S.E.Asch 实验:35%的人选择与群体 成员保持一致,他们知道这种选择是 错误的。
X
A B
C
讨论:
如何解释从众行为?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管理从众行为?
群体分类
命令型群体
正式
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
非正式
友谊型群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什么加入群体
安全 需要 地 位 需要 自 尊 需要 情 感 需要 权 力 需要
实现目 标的需 要
通过加入一个群体,个体能够减小独处时的不安全感。个体 加入到一个群体中之后,会感到自己更有力量,自我怀疑会 减少,在威胁面前更有韧性。 加入一个被别人认为是很重要的群体中,个体能够得到被别 人承认的满足感。 群体能使其成员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也就是说,群体成 员的身份除了能够使群体外面的人认识到群体成员的地位之 外,还能够使群体成员自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 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对许多人来说,这种工作中的人 际相互作用是他们满足情感需要的最基本的途径。 权力需要是单个人无法实现的,只有在群体活动中才能实现。
服从
定义: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 。 与从众的区别 在从众情况下的个体,虽然没有按照自己的本愿去 行动,但却是自愿的;而在服从情况下的个体,则完 全是在不自愿的情况下,应别人的要求去行动的。 服从包括两个方面: (1)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 (2)有一定组织的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
个人决策
速度 正确性 创造性 风险性 快 较差 较大 适合创新 取决于个人
群体决策
慢 较好 较小 适合程序化 若成员(领导)富于冒险性,则 更趋于冒险。 若成员(领导)保守,则更趋于 保守。
群体思维
群体成员把任何与他们假设不一致的意见 合理化 对于那些对群体的共同观点有怀疑的人, 群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那些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 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 性,来尽量避免与群体观点的不一致。 存在一种无异议错觉。
从众的原因
信息压力:人们由他人的行为或的讯息,以 便在暧昧不明的状况中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向。 规范压力:人们希望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 避免被团体拒绝。 群体对持不同意见者所可能相继采取的四种 施加压力的方式。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群体方面 群体的规模。 群体的内聚力。 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群体的权威性。 情境方面 刺激的模糊性。 反应的匿名性。 承诺感。 个人方面 地位。 能力。 性格特征。 生活经历。 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助长实验
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M.Triplett,1897)研究发现, 别人在场或群体性的活动会明显促进人们的行为 效率。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境下,骑自行车完成25 公里路程。第一种是单独骑行计时,结果表明, 单独计时情境下,平均时速为24英里(1英时 =1.61公里);有人跑步陪同,平均时速为31英里; 而与其他骑车人同时骑行,平均时速为32.5英里。 特里普利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让被试完成计数和 跳跃等工作,也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助长现象。
高 高 低 高 高 高 低 高 中 低
高
三、团队
团队是由两人以上组成,各成员互相影响, 并就工作进行协调以完成特定目标。 群体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 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 合。
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差异
工作群体 工作团队
米尔格拉姆(S.Milgram) 的服从实验
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小时付给4.5美元的 价格招聘到40名自愿参加者,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邮局 职员、工人和商人,平均年龄在25~50岁之间。实验者告诉被 试,他们将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要求 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 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 然后教师呈现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正 确的答案,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以电击作为 惩罚。事实上,研究者事先已经安排了每次抽签的结果总是 真正的被试作为教师,而作为学生的却是实验者助手。实验 过程中,当学生的假被试和当教师的真被试被分别安排在不 同的房间里,学生的胳膊上绑上电极,被绑在椅子上,以便在记 忆词汇发生错误时被教师惩罚。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师的操作 台上每个电键都标明了电击的严重程度,从15V的"轻微',到 450V的"致命"。这些电击实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 信整个实验,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V的电击作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