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论述
在我国环境形势较为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就把保护环境提到了新高度。目前,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比较严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因此,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破解环境保护难题,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顾长远发展而对资源过度开发,就会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破坏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应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给环境、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所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是环境经济学的中心课题,而且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并不否定环境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经济的发展只有与环境的发展保持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就能使两者协调发展。为此,中国要正确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环境协调
发展的发展战略。
传统观点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若要保护环境则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本文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当,导致两者的相克,通过对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进行改革,并进行环境制度的创新,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相关联,就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本文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并在结论部分提出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一种新战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进行模型分析,并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对我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国环境状况正在由环境质量总体恶化、局部好转,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转变。但是,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还很大,污染程度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中国在达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赢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中国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
控制,有些还变得更加严重。对“蓝天白云”能否常态化这个问题,中国仍不能过于乐观。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是说。
中国已提前完成上述“十三五”规划的节能减碳目标,正在努力确保兑现对国际社会作出的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和强度大幅下降的承诺。
如果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国际公认的成就可作为某种预测的话,那么有理由期待中国最终赢得反污染斗争胜利的这一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