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理行动导向教案
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让学生掌握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血液成分和功能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三、教学难点1. 血液成分的识别和功能的理解2. 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的掌握四、教学准备1. 血液组成和功能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血液模型或图示3.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征和功能的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血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血液的流动和组织特性,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讲解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通过图示或模型展示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4. 实例分析:分析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让学生理解血液各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血液样本或图示,识别血细胞,并说明其功能。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血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特点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血液成分和功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血液的循环系统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4. 血液循环的意义七、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八、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的掌握九、教学准备1. 血液循环系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心脏模型或图示3.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的资料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血液循环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
七下生物 流动的组织—血液 导学案
新华一中生物学科导学案备课人: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上课时间:出席情况:学习目标(重难点)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导学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独立完成自学测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质疑研讨;各小组派代表讲解质疑研讨的题目,教师可给予适当的补充;各小组合作完成知识小结;通过拓展延伸巩固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当堂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
血液包括、、、。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52页第一段)4、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红细胞呈红色,那是因为红细胞富含。
血红蛋白含,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的功能。
(53页一、二段)5、血液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的细胞是。
具有细胞核。
白细胞的作用是。
(53页三、四段)6、血小板的功能是。
血小板是的血细胞,细胞核,形状。
(54页)质疑研讨(合作交流)1、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2、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的数目会增加,你认为这有什么意义?3、某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数目明显偏高,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知识小结拓展延伸1、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有一项检查项目是RBC,其意义是()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计数C、血红蛋白D、血小板计数2、血浆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A、水B、葡萄糖C、无机盐D、蛋白质3、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为________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为血细胞B、中层为红细胞C、下层为红细胞D、中层为血浆4、血液的组成()A、血浆和红细胞B、血浆和血细胞C、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D、血红蛋白和血浆5、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的蛋白质。
PBL生理学血液教案
PBL生理学血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血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 了解血液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二、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2. 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免疫防御3. 血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4. 血液疾病:贫血、白血病、血栓症5.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输血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细胞的特点和作用2. 案例分析:分析血液疾病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液疾病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4. 实践操作:观察血液涂片,识别血细胞形态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教学PPT2. 血液涂片:准备血液涂片供学生观察3. 临床案例:收集血液疾病的临床案例4. 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讨论材料和参考文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血液涂片,引导学生关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讲授: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细胞的特点和作用3. 案例分析:呈现一个血液疾病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病因和治疗方法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液疾病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5. 实践操作:学生观察血液涂片,识别血细胞形态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血液涂片识别:评估学生对血细胞形态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练习题: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血液疾病研究进展:介绍当前血液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治疗方法。
2. 临床病例讨论:组织学生参与临床病例讨论,提高其临床分析和决策能力。
3.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操作课程,让学生亲手进行血液细胞培养等实验。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 掌握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防御和调节体温。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血液的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防御疾病;调节体温。
三、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观察血液涂片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观察血液涂片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利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3. 观察血液涂片: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
第二章:血液的类型和特点一、教学目标1. 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 掌握各种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内容1. 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
2. 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
3. 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2. 血型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1. 血型的遗传规律。
2. 血型在临床上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血型的分类和特点。
2. 讲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3. 分析血型的相互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血型在临床上的应用:讲解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及预防措施。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血型的遗传规律图。
第三章:血液的产生和调节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骨髓的分布和功能。
初中生物初一生物下册《血液》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血液的重要性,如运动员受伤流血、献血救人的事迹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使他们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6.增进学生对我国生物科技发展的了解,增强国家自豪感,激发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意愿。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初一生物下册《血液》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生物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对血液这一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在血液相关知识方面,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功能及血液循环过程的认识尚浅,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血液的奥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价值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教案:流动的组织,血液课程名称:生物学年级:高中生物课课时:1课时(45分钟)主题:流动的组织,血液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教学难点: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教学方法:讲授结合互动、案例分析、实验演示教学资源:PPT、实验器材、幻灯片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血液相关的图片或实验装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血液的思考,并提出问题:“我们小时候被割伤后为什么会流出血?血液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血液的组成(15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究血液的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每个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将自己的探究结果整理出来。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血液的组成。
3.血液的功能(15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究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代谢产物、激素等。
-每个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将自己的探究结果整理出来。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血液的功能。
4.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15分钟)-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装置,展示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
例如,用胶管代表血管,将不同颜色的液体分别放入相应的容器中,演示血液通过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运输过程。
-学生互动讨论:观察演示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血液运输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
5.总结和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血液的组成、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教师布置学生课堂作业,例如补充完善已有的教学内容,并搜集相关案例和新闻报道等。
教学评价方法:-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等,进行课堂表现评价。
-针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书面评价。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外出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人群的血液特点,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_血液教案 新人教版(1)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课前准备教师: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学生: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2、结合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3、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过程、血液循环的发现等。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结合简短的说明。
由宏观到微观,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展示课件,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成分作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运输。
引入课题同学畅谈对血液的认识。
观察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结合讨论提纲,小组交换认识,派代表发言。
结合实际展开交流讨论。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识别各种血细胞。
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教师引导,理顺学生认识,对不同观点分别处理。
设疑,引入血液的组成。
提供相关资料并组织分析,讨论。
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血细胞的显微图片及电镜下的形态。
教学过程导言(大屏幕展示录相)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2021七年级生物下册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七年级生物下册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48e2ab8b-6ea1-11ec-b02c-7cb59b590d7d2021七年级生物下册4.4.1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节流动组织血液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讲解血常规检查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和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小组实验和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血液干细胞及其研究过程,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成分及其主要功能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难点突破:课前,学生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检查表,研究一些异常的血细胞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血细胞的功能来解决他们的疑问,将枯燥的血细胞功能融入生活中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及内容介绍:我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营养,通过呼吸系统获得氧气。
这些系统是唯一需要营养或氧气的系统吗?那么这些营养物质和氧气是如何输送到全身的呢?学生活动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检查表,研究一些异常的血细胞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自己的血细胞功能来解决他们的疑问,并将枯燥的血细胞功能融入生活。
学生们思考并回答:全身需要氧气和营养,体内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
1、创造问题情境,介绍新课程,列举例子:1。
血库未能及时送血,产妇失血过多死亡(新闻)。
当我们生病时,医生经常让学生看血流,并让患者先进行血液测试。
(书的情况,意识到它的功能——插图)问问题:运输材料。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学生死亡并震惊他们的心脏。
死去的学生们感觉到了。
(2)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为什么要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
你需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吗?学生们回忆起他们以前的知识,并指出血液是(3)为什么通过检测一种结缔组织中的血液,它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环的流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在体内运输物质。
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理解并阐述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主要功能,进而概括出血液的整体功能。
(2)通过观察血涂片,能够识别并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理解血液作为流动的组织的特点。
(3)培养对血液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掌握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的方法,理解血液属于组织的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开篇设问:从现实生活中急救场景引入,为何在紧急医疗救援中,输血被视为挽救生命的必要措施?引出血液对于维持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情境模拟:展示一段视频或故事,讲述一位野外探险者受伤后,如何通过简单的自救措施减缓失血,让学生思考血液流失对人体的具体影响,并引出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问题引导,知识构建】直观呈现: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分层图,引导学生观察血液静置后的分层现象,引导学生探讨分层原因及各层主要成分。
合作学习:分组发放血常规化验单样本、血浆成分示意图及血细胞显微图片,每组负责解析一个部分,并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如血细胞的类型、功能及血浆成分的重要性。
互动问答:(1)引导学生讨论:血液为什么被称作“流动的组织'?(2)利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血涂片,学生需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并讨论血小板难以直接观察的原因。
三、【深入探究,实践体验】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下的血细胞观察实验,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胞形态、数量以及血红蛋白的特性,加深对血细胞功能的理解。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贫血和发炎病例化验单,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理解血液成分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低血红蛋白含量与贫血的关系,高白细胞计数与炎症的关联。
角色扮演:模拟血液成分缺失与补充情境,学生扮演不同血细胞,通过情景剧形式展现血细胞在不同情况下的作用,如血小板的凝血机制。
血液如何全身流动教案
血液如何全身流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血液如何全身流动教案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在全身的循环过程。
3. 理解血液循环对身体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教学板2. 血液循环模型或图表3.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红色水彩颜料、水、吸管、橡皮筋、剪刀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的图像,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血液循环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知道血液如何全身流动吗?血液是如何从心脏流到全身的?”知识探究:3. 向学生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4. 解释血液在全身的循环过程,包括心脏的工作、动脉和静脉的区别以及毛细血管的作用。
5. 展示血液循环模型或图表,让学生通过观察加深对血液循环的理解。
实验探究:6.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需要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红色水彩颜料、水、吸管、橡皮筋和剪刀。
7. 学生将透明塑料袋填充水和红色水彩颜料,然后用橡皮筋将袋子封口。
8. 学生将吸管插入袋子中,用橡皮筋将其固定在袋子上。
9. 学生将袋子挂在墙上或其他高处,并轻轻按压袋子底部,观察红色液体如何通过吸管流动。
10.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血液可以在身体中流动。
总结与评价:11. 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血液如何在全身流动的关键步骤。
12.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解释为什么血液可以在身体中流动。
13. 教师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4.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血液循环系统的其他方面,如心脏病和循环系统的疾病。
15. 学生可以设计其他实验来探究血液循环的不同方面,如血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速度。
教案评估:1. 学生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血液循环过程的描述准确性。
3. 学生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的发展情况。
4. 学生在总结和解释实验结果时的表达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怎么帮助我们止血和凝血呢?
播放血小板帮助伤口愈合的视频。
[思考]血小板量少会怎样?多了呢?
观察
思考
回答
观看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的常见现象。
【小结】
组织学生归纳本节所学内容,总结血液功能。
思考
回答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学以致用
【学生活动】角色扮演:我是小医生
思考
分析
思考
回答
知识的扩展延伸有助于学生了理解血浆的功能,并与之前对血液的认识联系起来。
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出示人血永久涂片显微放大图。
讨论1:视野下观察到了几种血细胞?
2:大多数是什么细胞?
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
出示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图,介绍血红蛋白分子的结构特点。
解释血液是红色的原因。
引导学生推测红细胞的功能?
学情分析:
学生对血液大多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知道人的血液是红色的,有腥味,血液与健康相关,体检或者去医院看病时需要验血等。但血液到底由哪些成分构成,这些成分有什么功能,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对于经常用到的血常规化验单不会进行科学的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说出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如果比正常值高一定好吗?
观察
讨论
回答
观看
回答
回忆
回答
观察
思考
回答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血液是红色的原因。
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利用“贫血”和“醉氧”等现象说明红细胞正常值和生理指标“适度”的重要性。
白细胞形态、种类和功能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教者:年级:七年级(1)班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功能;2、能够简单分析血常规指标;进一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人体炎症、血流不止的现象和原因;三、自主学习:任务(一):1、【演示实验】出示加有抗凝剂的鸡血,观察现象,小组间讨论完成下列任务:(1)血液是否分层?分成了几层?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2、自学课本51页下面到52页第一段的内容,小组间讨论完成以下自学检测;1、血液及其组成: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血液会分层:()()()2、血浆的功能: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运输。
小组展示教者评价:(归纳总结见PPT)任务(二):1、观看视频并根据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尝试说出你所看到的血细胞的数量及形状;2、自学课本P52到 P53页的内容,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三种血细胞1、大家好,我是,我位于血液的层,我的形态特征是,我(有/无)细胞核,我的功能是,当我出现异常时。
2、大家好,我是,我位于血液的层,我的形态特征是,我(有/无)细胞核,我的功能是,当我出现异常时。
3、大家好,我是,我位于血液的层,我的形态特征是,我(有/无)细胞核,我的功能是,当我出选一名学生阅读并理解学习目标观察加了抗凝剂的血液,积极思考讨论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完成自学检测学生回答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自学检测目标引领,重点落实。
通过客观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检测自学效果。
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1分钟10分钟3分钟10分钟现异常时。
小组展示:教者总结评价:(总结见PPT中的表格)四: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贫血患者会表现出那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2、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加的原因是什么?3、身体有了小伤口,伤口流血后会自己止血,为什么?4、以下是张先生的一张血常规化验单,请对照PPT或者课本上的指标,看他的化验结果是否正常,若不正常,他可能患了什么病?小组展示:教者总结评价:五:拓展延伸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这样?而长期在高原生活的人,回到平原,又会有社么反应?六: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2、教者升华: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七:当堂训练1.人体的血液由和组成。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血液的类型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血液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血液各成分的功能和相互作用;2. 血液类型的判断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PPT、显微镜等教学资源;2. 血液样本、输血设备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导入】通过展示血液循环图,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构成,引出血液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讲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介绍血细胞的种类、形态和功能,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血液各成分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加深对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第二章:血液的功能【新课导入】讲解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调节体温、免疫和凝血等方面。
重点介绍血液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作用。
【课堂互动】学生通过观察血液样本,了解血细胞在运输功能中的作用,探讨血液如何调节体温和免疫。
第三章:血液的类型【新课导入】讲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介绍不同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
第四章:输血原则【新课导入】讲解输血的原则,包括同型输血和交叉配血。
强调输血时血型选择的的重要性,预防输血反应。
【课堂互动】学生通过模拟输血实验,掌握输血原则和操作技巧,提高输血安全意识。
第五章:血液的临床应用【新课导入】讲解血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如输血、血浆置换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血液临床应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了解血液治疗的价值。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液组成、功能、类型和临床应用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血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六章:血液循环系统概述【新课导入】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掌握血液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循环途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血液涂片,认识血液的组成;(2)运用模型或图像,演示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3)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增强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血液在体内的循环途径;(3)血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血液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的奥秘;2. 利用模型、图像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循环;3.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的奇妙功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血液涂片、显微镜、模型或图像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3. 教学资源:相关视频、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血液涂片引导学生观察血液的组成;(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分析血液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1)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演示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3)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4. 实践活动:(1)利用模型或图像,模拟血液循环;(2)让学生分析血液成分在循环过程中的变化。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绘制血液循环图;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血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模拟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操作和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血液疾病及其防治知识;2. 组织学生参观血液制品工厂,了解血液制品的制作过程;3. 开展爱心献血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献血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血液》教案
初中《血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知道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2. 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能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5. 了解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6.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3. 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的过程。
2.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人血永久涂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三种血细胞的图片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重点讲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15分钟)1. 教师分发人血永久涂片,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
2. 学生观察后,教师讲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四、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10分钟)1. 教师展示三种血细胞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对比归纳。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血常规化验单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畜禽血液生理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畜禽血液的组成、功能及其生理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畜禽血液生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畜禽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 血液生理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1. 畜禽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血液生理学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血液生理学在畜禽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血液由哪些成分组成?血液有哪些功能?二、讲授新课1. 畜禽血液的组成- 血浆:含有水、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等。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 血液的功能- 运输功能: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
- 防御功能: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
- 内分泌功能:某些激素由血液运输到靶器官发挥作用。
3. 血液生理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畜禽的携氧能力。
- 血红蛋白(Hb):反映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畜禽的免疫状态。
-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凝血功能。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畜禽血液生理异常的案例。
2. 学生分析案例,找出异常原因及应对措施。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血液生理学在畜禽生产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血液生理学在畜禽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 分析某畜禽血液生理指标异常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畜禽血液的组成、功能、生理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使学生了解血液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血液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从情兴趣,感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多媒体演示及图片展示讲授血液样本观察多媒体演示及进行显微镜观察
四、血液的理化特性、血色与血味1血红蛋血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中,白氧结合量高,呈鲜红色;静脉血中,血红蛋血液中由于存在挥白氧结合量低,呈暗红色。发性脂肪酸,故带有特殊的血臭,即血腥气。又由于血液中含有氯化钠而稍带咸味。2、粘滞性由于液体分子间相互碰撞概念:液体流动时,以致流动缓慢并表现出粘着的特而产生阻力,性。、渗透压与红细胞的脆性3 4、酸碱度H,平均p,pH值为7.35~7.45血液呈弱碱性值种间略显差异。机体生命活动所能耐受的之间,严重的失衡会7.80~pH值极限在7.00导致死亡。五、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一)血浆蛋白质、血浆白蛋白1 2、血浆球蛋白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在3、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的催化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起止血和凝血作用。血细胞第二节一、红细胞(一)形态和数量禽类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无核,双面内凹形;的则为有核的椭圆形。(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抗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液1(凝血)中,不易下沉的特性。)渗透脆性和溶血2(抗凝血中红细胞下沉的在实验条件下,血沉:
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现职教特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使其更加新颖实用;注重实践操作,使其更加突出技能。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血液循环生理打好基础。它不仅是家畜生理学的重点,也是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的重点。
教学重点
血液组成成分及血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教学难点
白细胞的种类、形态及功能。
学习用显微镜观察白细胞形态
总结提高
教学准备.
教材、计算机、猪血、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学组织流程图:
开始
导入课题
明确学习任务
组织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总
学生自评
结学生互评结束
教师点评布置作业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及血液样本展示讲授实物样本判断识别
让学生区给学生观看不同血细胞的视频录像,别比较,导出新课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新课内容: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充满于心血实现运管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下循环流动,输物质、维持稳态、保护机体及参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生理功能。因此,血量、血液成分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体液:动物体内所含的水分及其中的溶质,总称为体液。二、血液的组成(一)生物学组成:血液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有形成分—血细胞所组成。血液的组成及主要成分如下:血浆:血浆蛋白、水、钠、钾、钙、铁、磷、镁等离子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上层为微黄色或抗凝处理的血液离心,血浆:无色的液体部分。血浆和血清的区别: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包括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二)血液的化学组成:及溶质中的无机包括水、即血浆的化学组成:盐和有机物。1、无机盐:约占0.9%,多以离子形式存在。、有机物:血浆蛋白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及2其他有机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教务处审批
3、正确操作显微镜的方法。
年月日
能力目标
方法能力:分析能力、评判能力
社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工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自我批评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课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了兽医微生物、家畜解剖学的基础上学习家畜生理学,在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家畜心脏和血管的解剖学知识,为血液生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习逐一观察血液样本,并闻血液气味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图片标本判断识别,并进行显微镜观察多媒体演示讲授总结
速度。2、红细胞的功能1)血红蛋白对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对机体代谢酸产物起缓冲作用(2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1)白细胞数目的正常值:)白细胞的分类: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2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机体的防御功能、(二)白细胞2、单核细胞:吞噬作用3、嗜碱性细胞:吞噬;能中和组胺、嗜酸性细胞:含有组胺和肝素,利于白细4胞的吞噬作用5、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1(2()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B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生理性止血2、参与凝血3、参与纤维蛋白的溶解、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4教师点拨,归纳总结。交流收获,课堂小结。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课程名称
畜禽解剖生理
授课章节
第九章循环系统第五节血液
授课时数
2
授课日期年9月2012
周次
3
教学系审批
2012牧医2班教学班级
年月日
教材名称及版本
《畜禽解剖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启发式、头脑风暴法、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展示法、学生评价教学方法法
教学媒体(含教具)
评价表、评价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