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电路理论教学大纲
合肥工业大学电路分析章PPT学习教案

第10页/共59页
二.换路定则
A. 线性电 容和线 性电感 的uC ( 0+) 和 iL (0+) 的确 定 1)、 线 性 电 容 :
i
+
uc
-C
若 (0– ~ 0+)流 过 电容的 电流iC (t)为有 限值 , 则有
t=0+时 的 等 效 电路的 作法: 电容用 电压为 uC(0+)的 电压 源替代 ,电感 用电流 为iL(0+)的 电流 源替代 ,电路 中的独 立电源 取t = 0+时的值 。
( 4) 根 据 t=0+时 的等效 电路求 其他变 量的初 始值。
第14页/共59页
补例1
(1) 由 0-电 路 求 uC(0-)或 iL(0-)
也 有 例 外 : 参照习 题4- 7
换 路 后 , 描 述电路 的方程 是一阶 (常系 数)微 分方程 。~一 阶电路 定义。 当 电 路 中 仅含 有一个 电容和 一个电 阻或一 个电感 和一个 电阻时 ,称为 最简RC电 路 或RL电 路。如 果不是 最简, 则可以 把该动 态元件 以外的 电阻电 路用戴 维南定 理或诺 顿定理 进行等 效,从 而变换 为最简 RC电 路或RL电 路。
iL (t)
iL (t0 )
1 L
t
t0 uL ( )d
令 t0= 0–
, t = 0+
L (0 ) L (0 )
0 0
uL
(
)d
iL (0 )
iL (0 )
1 L
0 0
uL
(
(完整版)《电路》教学大纲

《电路》教学大纲Electric Circuits课程编号:041C3032 适用专业:自动化学时:112 学分:7(上学期68学时,4学分;下学期44学时,3学分)一、内容简介本《电路》教学大纲适用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内容有: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非线性电阻电路,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相量法,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拉普拉斯变换,网络函数,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执行大纲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它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着重讨论集中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必要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分析计算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修过下列课程:·高等数学(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傅立叶级数部分)·复变函数(拉普拉斯变换部分)·普通物理以上课程为本课程奠定了数学基础和基本的电学知识。
本课程修完之后,学生才能进入下列课程的学习:·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机与拖动本课程理论性强且与专业课有密切关系,学生应重视本课程的学习。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但具体内容的理解或掌握的程度应加以区分。
1.关于基本概念要求充分理解或熟练掌握的有: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电感(互感)、电容、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及伏安特性;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电功率。
电路教学大纲.docx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理论英文课程名称:Circuit Theory 适用专业:物理、光信学分数:3理论教学吋数:45执笔者:袁臣虎 一.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的性质:《电路理论》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课程目的:1. 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及电路定理,为后续课打下良好 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提高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1.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讲课6学时)了解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参考方向的选取; 掌握电阻元件的伏一安特性方程;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的电路模型及伏 —安特性方程;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和电流定律(KCL ),熟练运用基 尔霍夫定律解决简单屯路的计算;掌握受控源的四种形式。
2.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讲课4学时)掌握电阻串联、并联以及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方法;掌握电阻的星形连接、 三角形连接以及相互Z 间的等效转换;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电压源 与电流源Z 间的等效转换,学会应用等效转换的思想解决相关题目;掌握输入电 阻的概念及输入电阻的求法。
3.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讲课6学时)掌握KCL 、KVL 独立方程的个数及独立冋路、独立结点的选择方法;了解支 路电课程编号:10940114总学时数:45 实验教学吋数:单-设课 编写(修订)日期:2007/9/1流法及方程的列写过程;重点掌握回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的思想及对应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学会运用三种方法分析一般电阻电路,难点是当电路屮存在无伴电压源、无伴电流源及受控源吋电路方程的列写方法。
4.电路定理(讲课4学时)了解替代定理的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重点掌握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内容,学会利用这些定理解决复杂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掌握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及其使用过程;难点是当电路中存在受控源时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使用。
合肥工业大学电路分析02章.ppt

Y接: 用电流表示电压
+ i1Y 1 –
u12Y
– i2Y R2 2
+
R1
u31Y
u23Y
R3 i3Y +
3–
u12Y=R1i1Y–R2i2Y
u23Y=R2i2Y – R3i3Y (2) i1Y+i2Y+i3Y = 0
由式(2)解得:
i1Y
u12Y R3 u31Y R2 R1R2 R2 R3 R3R1
G1
G12
G 31
G12G 31 G 23
G2
G 23
G12
G 23G12 G 31
或
G3
G 31
G 23
G 31G 23 G12
R1
R12
R12R 31 R23
R 31
R2
R12
R 23R12 R23 R31
R3
R12
R 31R 23 R23 R31
注: 受控源和独立源一样可以进行电源转换。 BACK
+-
+-
例5.
3I1 I
2A
I1
+
2
U_
U=3I1+2I1=5I1=5(2+I)=10+5I
方法2
+ 10V
_
5
I
++ U _
方法1 3I1=3(I+2)
+ 4V_
2
3(2+I)I +
U _
U=3(2+I)+4+2I=10+5I
合肥工业大学电路分析课件(刘健版)第3章

IS 解 由叠加定理可得
+ Us
–
N
U U
(1)
U
(2)
K1Us K2 Is
代入已知条件得
+ U –
80 5K1 12 K 2 0 5K1 4 K 2
解得:K1=4, K2=5
I
(2)
R2 4 Is 4 1.6 A R1 R2 64
I I (1) I (2) 1 (1.6) 0.6 A
讨论
(1)若R2处再串接一个4 V的电压源,如图(a) 所示,再重新 求支路电流 I。 I
+ –
R1
6Ω 10V
I(1) R1
+ – (a)
A
复杂
Rx
i
b
1.端口概念
(1) 端口( Port ) i
端口: 流入的电流一定等于从另一端钮
流出的电流。 a
A
i b
(2) 一端口网络 (Network) (亦称二端网络)
网络与外部电路只有一对端钮(或一个端口)联接。 (3) 含源(Active)与无源(Passive)一端口网络
网络内部含有独立电源的一端口网络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用A表示) 网络内部不含有独立电源的一端口网络称为无源一端口网络。 (用P表示)
R2 4Ω
I(2)
R2
4Ω
R1
6Ω
US
IS
4A
+ –
6Ω 10V
R2
4Ω
US
IS 4A
4V
+ – (c)
合肥工业大学电路分析章PPT学习教案

①
+
us1
–
R2
R1
以 支 路 电 流 为变量 的支路 电流方 程为
0 (a)
①
+
– us3 1
23
12 R
3
0
us1 R1i1 R2i2 0 R2i2 R3i3 us3 0
方 程 数 减 少 一半!
第8页/共55页
对 结 点 ① 列 KCL方 程 对 网 孔 列 KVL方 程 有
-i1 + i2 + i3 = 0
第14页/共55页
电 路 变 量 遵 循的 3个规 律KCL、 KVL、 VCR是 构成 电路方 程基本 约束。
但是:
上 述 支 路 法 列写方 程时, 发现方 程很多 ,且时 刻要运 用这些 规律, 十分繁 琐。
问?
可 否 采 用 别 的电路 变量, 而使这 些电路 变量的 运用中 ,有自 动符合 KCL、 KVL等 规律, 从而在 列写方 程是不 要再考 虑所有 的3个 规律了 呢?
u1 u2 0 u2 u3 0
列 VCR方 程 有
中间的变量 u1u2u3
都被消去了 最 后 的 方 程 组中
只有 i1i2i3 为变量
u1 us1 R1i1 u2 R2i2 u3 us3 R3i3
例.
列 写 下 图 所 示含受 控源电 路的支 路电流 方程。
u2 R4
+
–
i1 R1
2.6.1 网孔电流法
1. 网 孔 电 流 ——沿 网 孔流 动的假 想电流
i1
+us1 – im1
R1
i3 i2
R2
im2
+
–us
合肥工业大学电路分析(刘健版)第5章

例2
已知 I 5015o A, f 50Hz .
试写出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解: i 50 2cos(314 t 15o ) A
相量的图
I i (t ) 2 I cos(ω t i ) I i
U u(t ) 2U cos(w t u ) U u
初相位 φi
φi 是正弦量在 t =0 时刻的相位, 称为正弦量的初相位(初相角),简称初相,即
(w t i ) t 0 i
i
i(t)=Imcos(w t+φi)
Im
i
00
wt
φi
波形图
0
0 φi =
t
φi =
-900
φi φi =0
一般
| φi |
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Phase Angle Difference) 设 u(t)=Umcos(w t + u) i(t)=Imcos(w t + i)
已知两正弦量的相位关 系: i1超前i2的角度为 , 4
则有两种方式描述: 1)令 i1为参考正弦量
i1 I m cos wt 则 i2 I m cos(wt
2)令 i2为参考正弦量
4
)
i2 I m cos wt 则 i1 I m cos(wt )
4
这两种描述并没有改变二者的相位差。
5.2.1 复数的表示形式及运算
1. 复数F表示形式:
Im b
F
Im b
F
|F|
0 a Re
0ajRe来自F a jb代数形式
F Fe
| F |
合工大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合工大模拟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2. 学习并识别常见的模拟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并了解其特性及应用。
3. 掌握电路分析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分析,并解读模拟电路的原理图。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模拟电路进行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课程设计项目,独立完成小型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并优化模拟电路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模拟电路及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课程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学会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合肥工业大学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模拟电路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电子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课程设计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同时强调实践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基础理论- 放大器原理及其分类- 滤波器、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模拟电路中常见的反馈类型及作用2. 模拟电路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应用- 二极管、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参数- 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集成电路的功能与应用3. 电路分析方法- 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交流、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模拟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4. 课程设计项目- 小型放大器电路设计- 滤波器、振荡器电路设计- 模拟电路综合设计案例5. 教学大纲与进度安排- 第1周:模拟电路基础理论- 第2周:模拟电路元件及集成电路- 第3周:电路分析方法- 第4周:课程设计项目启动,分组讨论- 第5-7周:课程设计项目实施与调试- 第8周:课程设计项目验收与总结教学内容关联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1-3章,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内容;《电子线路》第4-6章,涉及电路分析方法和模拟电路元件;《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指导书》作为课程设计项目参考。
合肥工业大学课件电路分析01章

1.1.2 电路模型及其意义
电路模型:
意义
电路模型
反映实际电路部件的主要电磁 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及其组合。
理想电路元件
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理想 元件。
5 电路理论中涉及 种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
9
5种基本的理想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
电感元件:表示产生磁场,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
U1 - + 1
-
U4 4
-+ + U3 - I2
3
注意
U6 -
解
6
+
U5 5 -
I3
P 1 U 1 I1 1 2 W 2 W ( 发 ) 出 P 2 U 2 I 1 ( 3 ) 2 W 6 W ( 吸 收 ) P 3 U 3 I1 8 2 W 1W 6 ( 吸 ) 收
P 4 U 4 I 2 ( 4 ) 1 W 4 W ( 吸 收 ) P 5 U 5 I 3 7 ( 1 ) W 7 W ( 吸 收 ) P 6 U 6 I3 ( 3 ) ( 1 )W 3 W ( 吸 )
1. 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功
能
电
灯
池
泡
2.实现信号的传递、加工与处理
话筒
放 扬声器 大 器
5
电源: 提供 电能的装置
电
结
池
构
中间环节:传递、分 配和控制电能的作用
灯 泡
负载: 取用 电能的装置
6
信号源: 提供信息
信号处理: 放大、检波等
或
话筒放 扬声器结来自大构直流电源: 提供能源
器
负载
直流电源
负载大小的概念: 负载增加指负载取用的电流和功率增加。
电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电路理论英文名称:Circuit Theor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建筑电气工程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复变函数》、《大学物理》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首先引入电路模型的概念、电路的描述变量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元件模型的伏安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路的两类基本依据。
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叠加方法、等效方法和规范化分析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贯穿于课程始终。
按照电路分析对象,本课程讲解电路的直流分析、动态分析和正弦交流稳态分析。
直流分析求解包含电阻,独立源、受控源和运放的电路,引入一般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讨论含有电感和电容电路的动态特性,一阶电路简化分析法,二阶电路的固有频率等。
正弦稳态分析讨论利用相量法分析,并讲解谐振电路、三相电路、互感与变压器电路的特点及其正弦稳态分析。
英文简介:Describe the concept of variable voltage circuit of the course, first introduced thecircuit model, current reference direction. The volt ampe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nent model and Kirchhoff's law are two basic basis of circuit analysis. The basic analysis method of linear circuit analysis method including superpositionmethod, equivalent method and standard is the key content of this course,throughoutthe course.According to the circuit analysis object, dynamic analysis and sinusoidal steady state analysis is introduced in this course, the DC circuit. DC analysissolutioncontains circuit resistance, independent source, controlled source and amplifier,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eneral analysis method. Dynamic analysis to discuss the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rcuit containing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of first-order circuit, the two order natural frequencyandother circuit. Sinusoidal steady state analysis using phasor metho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nusoidal steady state and explain the resonantcircuit,three-phase circuit, transformer and transformer circuit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注重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的分析,力求做到内容精炼、论证严密、重点突出、适用面广,使教材兼顾强电和弱电类专业的共同教学需求。
合肥工业大学电路分析课件(刘健版)第6章

2. 时域波形图
u
uA
uB
uC
3. 相量表示
O
U C
t
U0 U A U 120 2U U B A U 120 U U
C A
120°
120° 120°
U B
1120
4. 对称时
+
IA
a
Ia
Z Z n Z
–
UB
UC
A
IB
b Ib c Ic Y–Y
+
N
–
B
IC
+
C
对称的三相电路, 三相电流是对称的。 U an U A U IA ψ φ I a Z Z |Z | 计算电流
U bn U B U IB ψ φ 120o 2 I a Z Z |Z |
,I ,I 线电流:Y和接:I A B C
,I ,I 和接的I ,I ,I 相电流:Y接的I a b c ab bc ca
2. Y联接的线电流与相电流
X Y –
UA
+
显然: Z Z Z
IA
A Ia
B Ib C Ic
和相电流 线电流I I A a 是同一支路上的电流 =I (或I =I ) 即:I
例 已知Y联接对称三相电源的线电压 UAB 3800V
求各线电压和相电压,并作相量图。
X – – –
UA
合工大集成电路本科大一学的课

合工大集成电路本科大一学的课篇一:合肥工业大学集成电路本科大一学的课程设置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数字电路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的设计和分析、数字电路的运算和编码等。
学生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学生学习模拟电路中的放大、滤波、稳压等基本电路,了解各种模拟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3. 微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微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学生学习微电子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半导体材料和工艺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微电子器件的制备和测试方法。
4. 电子实验技术: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进行各种电子实验,学习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设备,提高电路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除了以上的基础课程,合肥工业大学还为学生提供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器件模拟仿真、射频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进一步扩展自己的技能和知识面。
此外,合工大集成电路本科大一学的课程设置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课程中将有机会进行一些小型的电子设计项目,如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等,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合工大集成电路本科大一学的课程设置全面而系统,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合工大集成电路本科大一学的课程设置包含了一系列与集成电路相关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能力。
首先,大一的学生将学习到基础的电路理论和分析方法,如电路分析、电路定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目录课程教学大纲 (2)实验教学大纲 (6)《电路理论》教学大纲总学时:128 课堂教学:98 实验/上机:30 学分:8教学大纲的说明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电路是电类(特别是强电类)诸如电气工程、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各个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
它的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路理论、及其基本分析方法、并锻炼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学习,可以加强能力培养和严谨的学风训练。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电感、电容以及独立源、受控源等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牢固掌握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2、充分理解并能运用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结点法、支路法、回路法和迭加定律、替代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有源和无源的等效电阻、输入电阻以及Y-⊿变换。
3、掌握电感、电容的动态特性的概念熟练掌握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方法,掌握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方法,并能列写其状态方程。
充分理解时间常数、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全响应、自由分量、强制分量等概念。
理解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与单位冲激响应。
能掌握和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分析和计算一阶、二阶电路。
4、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频率、相位和初相位及相位差的概念,相量的概念、相量图的作法、复阻抗、复导纳及其相互变换。
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相量法分析计算正弦电流电路(包括磁耦合电路、三相电路)。
了解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
5、掌握现代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大型网络和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6、了解非线性电路的一些基本特点和分析方法。
7、能正确的使用国际单位制。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前期课程主要为: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线性代数,大学物理。
本门学科是后续电子技术(数电、模电)、微机原理的重要前提。
四、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五、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对象:课程为技术基础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与电路的模型,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能量,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提示:本章是电路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集总电路的模型元件的电压电流约束方程和基尔霍夫定律。
第2章:电阻的分析方法:等效定义,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Y变换,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等效模型及其等效变换,分压、分流及电位的计算,输入电阻的计算。
电路的拓扑图的概念,图知识中图、回路、树、割集等概念;KCL、KVL方程独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法、回路法,结点法。
教学提示:本章要求熟练掌握建立等效的概念,熟练掌握等效电阻计算;熟练掌握电源的两种等效变换;熟练计算输入电阻。
握电路的树(T)、基本回路、基本割集概念;了解支路法;熟练掌握网孔法、回路法、结点法分析电阻电路。
第3章:电路定理及应用迭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定理。
教学提示:熟练掌握迭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的应用,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其中重中之重的是迭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
一般了解替代定理、*对偶定理。
第4章:动态电路:动态电路方程,过渡过程等概念、换路定律和电路的初始条件的确定,零输入响应:无源RC、RL电路的分析;时间常数;零状态响应:RC、RL与直流电源接通的电路分析,三要素法、全响应、暂态与稳态、自由分量与强制分量、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及其关系。
单位阶跃响应与单位冲激响应。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固有频率、振荡频率、谐振频率、RL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RLC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冲激响应。
状态变量及状态方程知识。
教学提示:熟悉储能元件的初值的求解;熟悉过渡过程、换路定律、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暂态与稳态、自由分量与强制分量、单位阶跃响应、单位冲激响应等基本概念。
一般掌握二阶电路过渡过程的零状态、零输入、阶跃、和冲激响应的基本概念,熟悉和理解典型RLC元件串联和并联时的二阶电路的过渡过程解的欠阻尼、临界、过阻尼的三种情况,基本掌握临界电阻的计算。
充分掌握电路状态方程的编写,熟悉采用特有树方法。
第5章:正弦稳态电路*复数的复习,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相量法基础。
KCL、KVL、VCR的相量形式。
复阻抗、复导纳及其等效变换和串、并联和相量图;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功率因数、复功率;最大功率的获得。
教学提示:正确了解相量法基础的基础,熟练掌握复阻抗、复导纳的计算及等效分析;充分掌握相量图分析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复功率以及电量的求解;熟悉功率因数提高的物理意义及相关计算;最大功率匹配的条件。
第6章:三相电路: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线值与相值的关系,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的功率。
教学提示:充分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单相归一分析;一般了解四种三相电路的组成掌握采用相量图分析三相电路的电流、电压以及其相位的关系,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二功率表测量方法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分析。
一般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第7章:耦合电感电路:互感、同名端、具有互感电路的计算;空心变压器电路分析和反映阻抗、理想变压器和折合阻抗,实际变压器的模型。
教学提示:了解同名端的物理意义以及判断方法;充分掌握两个具有互感的线圈连接在稳态正弦交流电路中电路的电量、功率等的分析计算;掌握空心变压器的分析方法充分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阻抗、功率等分析计算。
第8章:非正弦周期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周期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
*傅立叶级数的指数形式、*傅氏积分、*高次谐波。
教学提示:了解谐波分析的概念,初步了解奇函数、偶函数、镜对称函数的傅立叶展开级数的特点;充分掌握有效值、平均功率的计算;熟悉采用迭加方法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过程。
第9章:频率响应与谐振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串联电路的谐振、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品质因数、选择性、并联电路的谐振。
*耦合电路的谐振。
教学提示:充分了解电路的频率响应概念,一般了解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品质因数、选择性等知识,充分了解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分析与计算。
第10章:拉氏变换及应用: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运算形式,基尔霍夫定律的复运算形式,运算阻抗或运算导纳、运算分析法分析动态电路。
网络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网络函数的零、极点;零点、极点与冲激响应;卷积知识。
教学提示: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性质,以及拉普拉斯反变换;熟练掌握采用运算方法分析过渡过程;特别是分析非恒定直流激励下的一阶、二阶等过渡过程。
掌握网络函数的定义和的计算;一般了解网络函数的零、极点;零点、极点与冲激响应的关系;了解网络函数的零点、极点与频率响应的关系,运用网络函数的知识计算冲激响应。
第11章:二端口网络及多端元件:二端口网络及其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Y参数、H参数、T参数;二端口网络的转移函数;二端口网络的联接;互易的二端口、含源二端口、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掌握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的分析。
了解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教学提示:熟悉二端口网络的定义,并且能够计算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Y参数、H参数、T参数;一般了解转移函数;二端口网络的联接等知识;了解多端元件、含源元件、一般了解运算放大器的等效电路及端口特性,掌握分析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的传递函数。
并且能够分析回转器或含有回转器元件的线性网络的分析了解负阻抗变换器知识。
第12章: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非线性电阻元件,简单的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负载线、分段线性化方法;非线性电容元件的库——库伏特性;非线性电感元件的磁通链——电流特性;非线性电路方程的编写;小信号分析法;含有二极管的电路教学提示:充分掌握非线性电阻元件,简单的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析;充分掌握小信号分析法分析含有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电路的方法;本章的其他知识一般了解。
第13章:电路分析的计算机方法初步:电路拓朴矩阵及KCL、KVL方程;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教学提示:充分熟悉关联矩阵列写、一般了解(基本)割集矩阵的列写、(基本)回路矩阵的列写;熟悉结点分析法列写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一般掌握回路电流分析法列写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初步了解电路方程矩阵形式的计算机方法中输入、求解、程序的大致结构。
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电路分析》刘健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4月。
主要参考书:《电路》(第四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电路原理》(第三版),江泽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5月。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李瀚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
实验内容见:《电路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电路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电路理论》实验为电气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技术基础实验课。
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加深书本知识的理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二、实验基本原理《电路理论》实验主要介绍电路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依据相应课程的基本知识设置,通过学生自主地实验,运用电工和电子仪器、仪表,掌握基本的电气测量和调试手段,获取相关的实验数据,处理后再结合必要的计算机仿真和理论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实验基本要求实验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相关知识之后进行,同时要求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对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会操作使用。
实验时,在教师讲解完实验内容后,对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而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辅导下完成。
四、主要仪器设备直流稳压稳流电源、数字万用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电路实验装置、电工实验装置、计算机等。
五、课程的学时学分总学分:8 总学时:128 实验/上机: 30六、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1、《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
刘良成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9。
2、《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第2版讲义),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