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PPT9上部编
合集下载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 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只有白居易、刘禹锡 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 活气息。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 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豪放 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 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 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 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 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 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3、颈联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原意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其中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 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
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 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 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辛酸愤懑、坚定乐观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悲痛、怅惘
感叹身世 比喻
展望未来
豁达、进取 富有哲理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 代而极盛于宋代。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 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豪放 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 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 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 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 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 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3、颈联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原意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其中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 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
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 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 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辛酸愤懑、坚定乐观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悲痛、怅惘
感叹身世 比喻
展望未来
豁达、进取 富有哲理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 代而极盛于宋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 文化历史的结晶,历经千百 而经久不衰,仅一轮就造就 了多少文人墨客,让后人为 之感叹、为之陶醉。那么, 你能说出一些吟咏的诗句吗?
解题
水调歌头 ▪几时有
词牌名(规定一首词 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题目
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不同 于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每种 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欧阳修对苏轼的豪迈、敢为创 新极为称赞,预见苏轼他日文章必 独步天下。曾写信对梅尧臣说: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据说欧阳修曾对儿子感叹: “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 不道著我也”。
No Image
背景简介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 者被贬至密州,与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他们已有七 年不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上阕:望月问天(写景)
梳理词意
动词用作名词,不能入
朱红色的楼阁。 雕花的窗户。 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 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人们都能健康 长寿,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朗读课文
配 乐 朗 读
梳理词意
水调歌头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 文化历史的结晶,历经千百 而经久不衰,仅一轮就造就 了多少文人墨客,让后人为 之感叹、为之陶醉。那么, 你能说出一些吟咏的诗句吗?
解题
水调歌头 ▪几时有
词牌名(规定一首词 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题目
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不同 于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每种 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欧阳修对苏轼的豪迈、敢为创 新极为称赞,预见苏轼他日文章必 独步天下。曾写信对梅尧臣说: “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据说欧阳修曾对儿子感叹: “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 不道著我也”。
No Image
背景简介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 者被贬至密州,与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他们已有七 年不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上阕:望月问天(写景)
梳理词意
动词用作名词,不能入
朱红色的楼阁。 雕花的窗户。 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 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人们都能健康 长寿,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朗读课文
配 乐 朗 读
梳理词意
水调歌头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 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 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 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019/7/17
1329138109@
18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 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 实现的豪迈气概。
2019/7/17
19
课堂练习
名句积累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酬乐答天谢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怀怀旧念空老吟朋闻友笛赋,到乡翻似烂反柯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歌Biblioteka 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精品课件(共23张PPT)
• 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 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 人生价值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三.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四. 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篇,
。
,大醉,作此
明月————?把酒————。 不 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起 舞————,何似———?
•
2.不 论 读 名 家 名篇 ,还是 自己创 作,你 会更清 楚地认 识到自 己,每 次学习 语文, 其实都 是对自 己的一 次审视 ,你不 仅仅懂 的更多 ,而且 文学素 养也随 之提高 。这便 是语文 ,需要 你与之 心灵相 通。
•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
8.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新材料作文最 为常见 且最为 稳妥的 审题立 意方法 。写新 材料作 文时, 如果能 准确地 提炼出 材料的 中心, 并以其 作为文 章的主 旨,一 定会使 所写文 章既切 题又有 深度。 所以, 写新材 料作文 时这种 方法来 立意最 多。
•
9.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 料中心 的作用 。所以 ,有些 新材料 作文材 料中的 关键性 语句可 以作为 选择立 意角度 的突破 口。在 新材料 作文的 材料中 ,关键 句常常 是命题 者或材 料中的 人物的 评议性 语句。
3.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 子?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内容.修辞. 感情)
示例:我喜欢“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因为这句话写 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 的姿态和心情,用对 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 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 往。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二.初读感知,疏理文意。 三.精读品味,欣赏佳句。 四. 熟读成诵,感悟诗情。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篇,
。
,大醉,作此
明月————?把酒————。 不 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起 舞————,何似———?
•
2.不 论 读 名 家 名篇 ,还是 自己创 作,你 会更清 楚地认 识到自 己,每 次学习 语文, 其实都 是对自 己的一 次审视 ,你不 仅仅懂 的更多 ,而且 文学素 养也随 之提高 。这便 是语文 ,需要 你与之 心灵相 通。
•
3.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 有声音 语言, 还有许 多无声 的语言 ,例如 美妙的 舞姿、 绚丽的 色彩和 芬芳的 气味, 研究这 些千奇 百怪的 语言对 人类有 特殊的 意义。
•
8.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新材料作文最 为常见 且最为 稳妥的 审题立 意方法 。写新 材料作 文时, 如果能 准确地 提炼出 材料的 中心, 并以其 作为文 章的主 旨,一 定会使 所写文 章既切 题又有 深度。 所以, 写新材 料作文 时这种 方法来 立意最 多。
•
9.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 料中心 的作用 。所以 ,有些 新材料 作文材 料中的 关键性 语句可 以作为 选择立 意角度 的突破 口。在 新材料 作文的 材料中 ,关键 句常常 是命题 者或材 料中的 人物的 评议性 语句。
3.
你喜欢词中哪些句 子?说说你喜欢的 理由。(内容.修辞. 感情)
示例:我喜欢“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因为这句话写 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 的姿态和心情,用对 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 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 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精品课件
提示:语言简洁,力求诗意。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中秋欢饮醉 把酒问青天 欲归又恐寒 人间弄清影 辗转却无眠 祈愿共婵娟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 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请同 学们小组合作,探讨词人每个行为阶段的不同心境 。
具体要求:每组任选一个阶段,参考示例,结 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心境。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示例: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词人开篇就向青天发问,好像是在追溯 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问出了词人对宇 宙时空的困惑。同时,又好像是苏轼把青天 当做自己的朋友,举杯邀明月,把盏相问, 在惊叹造化的巧妙。从“把酒问青天”,可 以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显示了 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苏轼把酒问天, 情感是高亢激昂的。
赏月,感受意境之美
《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词。请同学们 诵读全词,圈点标注出写“月”的词句,概括词 人笔下的“月”的特点。
赏月,感受意境之美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悟情,提升精神境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蓑烟雨任平生。”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海南万里真吾乡。”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中秋欢饮醉 把酒问青天 欲归又恐寒 人间弄清影 辗转却无眠 祈愿共婵娟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 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请同 学们小组合作,探讨词人每个行为阶段的不同心境 。
具体要求:每组任选一个阶段,参考示例,结 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心境。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示例: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词人开篇就向青天发问,好像是在追溯 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问出了词人对宇 宙时空的困惑。同时,又好像是苏轼把青天 当做自己的朋友,举杯邀明月,把盏相问, 在惊叹造化的巧妙。从“把酒问青天”,可 以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显示了 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苏轼把酒问天, 情感是高亢激昂的。
赏月,感受意境之美
《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词。请同学们 诵读全词,圈点标注出写“月”的词句,概括词 人笔下的“月”的特点。
赏月,感受意境之美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悟情,提升精神境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蓑烟雨任平生。”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海南万里真吾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14张PPT)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话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 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 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 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 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 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 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 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 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
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
水调歌头
苏轼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习
目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人物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 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 人并称“三苏”。
巩固练习
• 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
魄和浪漫的情怀。 •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涛起伏,含蓄地
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而不想入睡的人。 • 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
合作探究
•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 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 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 (1)词人借与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富有哲理;(2)诗的 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 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合作探究
•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 句的认识。
•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 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本来是 自然的规律。
合作探究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
• 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偏向,我欲乘风归去, 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 豁达。
苏轼
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
学
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
习
目
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
标 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
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
人物简介
•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 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 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 人并称“三苏”。
巩固练习
• 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
魄和浪漫的情怀。 •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涛起伏,含蓄地
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而不想入睡的人。 • 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
合作探究
• 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 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 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 (1)词人借与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富有哲理;(2)诗的 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 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合作探究
•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 句的认识。
•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美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 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本来是 自然的规律。
合作探究
•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
• 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偏向,我欲乘风归去, 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 豁达。
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经受不住
又恐琼楼玉宇③,
高处不胜寒。
又担心那美玉砌成的楼宇,
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清寒。
那美好明亮的月,才是自已的精神家园,所以“欲乘 风归去”。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时,词人又犹豫了, 因为“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处刻画出作者既向 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强化训练
2.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 认识。
答案:这几句话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 的阴晴圆缺,有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 感叹和悲伤了,表达了词人心胸开阔旷达的一面。
课文小结: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李白多次拜见统治者,希望 得到重用,可是始终难以如愿。刘禹锡锐意改革,却因为触犯了其他 达官显贵的利益,被贬到荒凉之地。苏轼43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 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可是在坎坷的 遭遇面前,李白在心底呐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安慰自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们的经历告知我 们,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理想的丧失,跨过眼前的挫折,胜利就 会在前方的路上等着你!
朱红色的楼阁
转朱
雕花的窗户
阁, 低
绮 户, 照 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品析“转”和”低”都是指月影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为什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圆时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诗词三首》之《行路难》课件(17张ppt)
•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 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8
2.面对仕途的坎坷,诗人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停杯投箸不能食,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 拔剑四顾心茫然。
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 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 无限的苦闷、怅惘——“举杯 消愁愁更愁”啊!
9
3、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本句照应题目“行路难”,用“冰塞川”“雪满山” 作比喻,说明世途的艰难,自己济世安民的理想无 法实现,蕴含着无限的悲慨之情。
10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姜太公溪边垂钓遇 周文王后一展宏图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 在日月旁经过后被 商汤重用。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
实,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重新得到任用,施
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11
4、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本句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 了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重新得到 任用,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
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
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
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
,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
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
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此诗作于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
路上的艰难险阻。
3
朗读诗歌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15
拓展延伸
面对人生的挫折,你学完这首诗后,得 到了什么启示?
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我们应该学习李 白的积极乐观、自信坚强,学习他永不言败 的精神,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8
2.面对仕途的坎坷,诗人内心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停杯投箸不能食, 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 拔剑四顾心茫然。
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 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 无限的苦闷、怅惘——“举杯 消愁愁更愁”啊!
9
3、赏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本句照应题目“行路难”,用“冰塞川”“雪满山” 作比喻,说明世途的艰难,自己济世安民的理想无 法实现,蕴含着无限的悲慨之情。
10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姜太公溪边垂钓遇 周文王后一展宏图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 在日月旁经过后被 商汤重用。
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
实,表达了希望自己也能重新得到任用,施
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11
4、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本句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 了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重新得到 任用,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
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
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
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
,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
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
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此诗作于
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
路上的艰难险阻。
3
朗读诗歌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15
拓展延伸
面对人生的挫折,你学完这首诗后,得 到了什么启示?
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我们应该学习李 白的积极乐观、自信坚强,学习他永不言败 的精神,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新教材】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ppt课件
13 诗词三首 真题演练
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 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参考答案】
13 诗词三首
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 色优美,宛如仙境; 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 山僧,以践前约; 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 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13 诗词三首
三、《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
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
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词以问月开篇,情感高亢激昂,具有诗性宇宙的意识;接下来写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想象丰富,情感浪 漫而又有近乎幽默的别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抒情热烈, 情感也转为通达、豪放;下片开头写月光的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 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 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的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3.诗词三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
诗杨通柳俗青清青新江,水精平炼含,蓄,善 用闻比郎兴江手上法唱,歌多声有。弦外之音。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 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 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歌赏析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出于对这样一位天 行路难才被弃置的惋惜, 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 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 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 “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 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 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 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 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 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 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 菜肴,收费万钱。
•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 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 我心里委实茫然。
•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 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 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 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 乘船经过日边。
•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 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 我该向北向南?
长期遭贬
辛酸、遭遇坎坷源自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用典
感叹身世 比喻
愤懑 乐 积 怀恋、观 极 怅惘 豁 进 豁达、达 取
展望未来富有哲理进取 、
感谢赠言
积极、
振作精神
昂扬
小结:作者抒发了不能任 由自己放纵,一味消沉下去 他笔锋一转,与友人相互劝 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 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 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 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
诗杨通柳俗青清青新江,水精平炼含,蓄,善 用闻比郎兴江手上法唱,歌多声有。弦外之音。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 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 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歌赏析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出于对这样一位天 行路难才被弃置的惋惜, 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 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 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 “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 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 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 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 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 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 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 菜肴,收费万钱。
•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 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 我心里委实茫然。
•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 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 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 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 乘船经过日边。
•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 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 我该向北向南?
长期遭贬
辛酸、遭遇坎坷源自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用典
感叹身世 比喻
愤懑 乐 积 怀恋、观 极 怅惘 豁 进 豁达、达 取
展望未来富有哲理进取 、
感谢赠言
积极、
振作精神
昂扬
小结:作者抒发了不能任 由自己放纵,一味消沉下去 他笔锋一转,与友人相互劝 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 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 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 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1张PPT)
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 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 今青少年心中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
走近作者
走 近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
作 者
川眉山人,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对后
世影响很大。苏门父子三词客,与苏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新课导入:
八月中秋,月圆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夜空,星星几 颗,清风习习,甚是凉爽。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诗 人或是词人,在这个中秋之夜,你独自一人携一壶酒 ,捧一卷书,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这时,你有 什么感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节奏。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朗
读 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词
qu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zhuǎn
q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合作探究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饮酒问月——矛盾徘徊 写景
下阕:对月怀人——哲理思考 抒情
旷达情怀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 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 今青少年心中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
走近作者
走 近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
作 者
川眉山人,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对后
世影响很大。苏门父子三词客,与苏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新课导入:
八月中秋,月圆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夜空,星星几 颗,清风习习,甚是凉爽。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诗 人或是词人,在这个中秋之夜,你独自一人携一壶酒 ,捧一卷书,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夜。这时,你有 什么感想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节奏。
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
朗
读 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词
qu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zhuǎn
q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合作探究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饮酒问月——矛盾徘徊 写景
下阕:对月怀人——哲理思考 抒情
旷达情怀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 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2019秋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3诗词三首(共92张PPT)
13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栏目索引
1.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
首联,是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悲
凉低沉的基调。颔联,是诗的第二层,通过写对受害的朋友的悼念,以及
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进一步深化悲凉情感。颈联,是诗
的第三层,将自己比作“沉舟”“病树”,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而
前面悲凉之情至此发生转变。尾联,是诗的第四层,诗人表示并不消极
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本诗各联
安排有序,情感、内容均在结构中融为一体,体现了诗歌的结构之美。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2.巧用典故。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另一个是“烂柯人”。“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 朋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13 诗词三首
栏目索引
[注释] ①太行:太行山,在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评析] 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 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蕴含着无限的悲怆。这两句诗以形象化的 语言写出了诗人受到重重阻力,理想无法实现的愁苦。 闲来垂钓碧溪上①, (还是像姜太公那样)闲来在碧溪边上垂钓, 忽复乘舟梦日边②。 也许会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注释]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 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②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 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此处暗指作者希望自己会得到重用。
3.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本词实写中秋月景,虚写天上宫阙,又感叹世事无常,最后以对人间美好 的祝愿收笔,可谓集景、情、理于一身,不愧为千古绝唱。
部编版语文九上诗词三首课件
写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 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 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 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 悲愤中不乏豪迈气势。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 “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夸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意: 内心抑郁,心情激荡
金酒杯里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 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 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知识备查
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 现词这一情势,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 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词还有曲、杂 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词一般都分 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 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精读细研
欢乐 宴饮场景
情感的起伏变化
自信 乘风破浪
苦闷
希望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神游千古
迷惘
失望 展望未来
回到现实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赏析这首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方法。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找出诗句中的动词,说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停、投、拔、顾”,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内心
2.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 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 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 着、自信 ,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 悲愤中不乏豪迈气势。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 “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夸张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诗意: 内心抑郁,心情激荡
金酒杯里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 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 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知识备查
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 现词这一情势,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 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词还有曲、杂 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谓。词一般都分 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 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精读细研
欢乐 宴饮场景
情感的起伏变化
自信 乘风破浪
苦闷
希望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神游千古
迷惘
失望 展望未来
回到现实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赏析这首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方法。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找出诗句中的动词,说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停、投、拔、顾”,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 有很深的造诣。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并称“三苏”。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 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 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 写下了这首名篇。
第十三课 诗词三首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
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 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
的内涵呢?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4、齐读下阙,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句
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 旷达乐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没有离别的悲伤,
哪来相逢的喜悦?更何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哪里月不圆,何处 月无光。即使天各一方,但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的是同一
轮圆月。
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自由放声朗读三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 同学们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2.朗读节奏划分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此句揭示了 什么道理?
明确: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
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三)品析《水调歌头》
1、读课文,小组交流,这首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请 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望月
思乡
2、望月乃写景,思圆乃抒情。齐吟上阙:写了哪些景物?
抒情
5、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
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明确: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
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二)品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
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 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 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
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 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2、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谁? 明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明月、青天、酒、“我”、风、清影(实
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
3、月圆中秋之时,作者把酒临风,形单影只,想到月亮上 嫦娥居住的宫阙、琼楼玉宇,虽高虽豪华,却同样是孤身 一人,独怆然而涕下,此情此景与作者“我”是何等相似
啊!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 孤寂、苦闷,与“高 处不胜寒”的嫦娥同是天涯 沦落人。
明确: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张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 心 情如何? 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 明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极度苦闷、抑郁。
停、投、拔、顾
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是实写吗? 明确:不是,是想像、是虚写 。 4、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 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
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
生成能力
深入了解
步骤三
(一)品析《行路难》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
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二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行路难》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 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 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 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 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 ,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 了此篇《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