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诗歌部分第四单元略读金黄的稻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散文部分第四单元略读2埃菲尔铁塔沉思
3.本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 [提示] 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形象而细腻地表现 了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这种心理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其实 是作者被铁塔魅力征服的过程,也是作者对铁塔重新认 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从而含蓄而有力地表现了埃菲尔 铁塔的独特魅力和强烈震撼力。
应用体验之旅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整体把握] 一、课文主旨 本文是游记文体。“沉思”是本文的文眼,通过叙述游览经 过(登塔前——登塔中——登塔后),表达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 即任何一种事物,你没有接近,你便没有权利轻视;而任何一种 新生事物在萌生之初都会受到保守势力的排斥憎恶,从而表达一 种深沉的见解:人类啊,不要被自己的无知与偏见束缚住对外界 正确认识的双眼与大脑。
第
四
略
单
读
元
2
助读新课启航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应用体验之旅
略读 1
埃菲尔铁塔沉思
张抗抗,1950 年生,浙江杭州人,1966 年初中毕业,1969 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1977 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 专业,1979 年毕业后,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 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发表 小说、散文共计 500 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集 50 余种。
二、结构图示
[语意分析] 1.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
[点拨] 作者精选的三个词语分别从三个维度展开,高度是真 实可见的,气势是主观感受的,骄傲则是作者的独特体验, 这样的语言结构极大地拓展了读者的审美接受空间。
2.你是一记雷声,一道阳光,一束电波,一条飞船,轻轻飏飏 却又闪电般地穿过大气层,突破大气层,抛开大气层。 [点拨] 作者的感觉神经异常敏锐,感受心理也丰富细腻, 用“雷声”“阳光”“电波”“飞船”等形象多维度地表 现了铁塔的磅礴气势和惊人魅力,把读者的思绪带进了五彩 缤纷的想象空间。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4单元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4单元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内容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诗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第二层写乡情的怅惘,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情感与意象巧妙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比喻贴切自然、语言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识作者]九叶女诗人——郑敏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
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九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
著有诗集《诗集1942-1947》《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
“汉园三诗人”之一——李广田李广田(1906-1968),现代散文家。
字洗岑,笔名曦晨等。
山东邹平人。
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
1930年前后开始发表作品。
1936年,与卞之琳、何其芳合写的诗集《汉园集》出版,以“汉园三诗人”著称。
但他写得更多、成就更高的还是散文。
前期作品或回忆童年故乡生活,或描写备受折磨、无路可走的人物,或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前途的追求。
文风朴实、自然、真挚,呈现出恬淡静美的气氛。
后期随着生活变迁和思想进步,视野较前开阔,题材也更为多样,静美的气氛渐为战斗的锋芒所代替。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灌木集》《西行记》《回声》,诗集《汉园集》(与卞之琳、何其芳合集)、《春城集》《李广田诗选》《日边随笔》等。
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牛汉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汉。
因性格正直率真,故被别人称为“倔强的诗人”“一个被诗神看中的诚实的孩子”。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1
2
3
4
5
5.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出,完成全诗 的创作。要求: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处和第③ 处应保持语意连贯,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 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 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恶之幽灵!
答案
《边界望乡》
6.诗中写到“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
成了/严重的内伤”,该怎么理解?
答案 当故乡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视线里,诗人心跳加快,故而以“令
人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但故乡却只能在自己的 视线里,可望而不可即,这种可远观而不可亲近的感受比单纯的思念更 让人痛苦。宛如是这眼前之山飞来,狠狠地撞在 “ 我 ” 的心口,把 “我”“撞成”“内伤”,从而形象地显示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 的沉重与悲苦。
①荷
③勒
②虹
彩虹( hónɡ ) 天上出虹了(口语)( jiànɡ )
④禁
n ) 禁止( jì 弱不禁风( jīn )
折了回来( zhé)
⑤折
折腾( zhē ) 折本( shé)
⑥泥
泥土( ní )
泥古( nì )
2.辨清字形 皱( 皱眉) 姆(保姆) 蛰(惊蛰) 蜇(海蜇)
(1)
邹( 姓邹)
(3)
3.结合“树”的形象分析本诗的情感。
答案 “树”因为直因为高而被“雷电”从树尖到树根劈掉了半边,可见天庭
的权威忌恨地面苍生中的出类拔萃者,不容许这些生命有自己的生存意志和发
展的自由与权利。然而生命的自由意志(还有生存智慧)是无法摧毁的,树的外部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四略读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 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 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点拨] 诗人由远距离的观看和联想,转向对表现对象的 直接抒情,进而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 的性质。稻束的“疲倦”被升华了,它的含义不再是体力 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伟大的疲 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疲倦 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 来,成为一座精神的雕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汉园三诗人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 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 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 行集》,“汉园三诗人”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 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 的诗歌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 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 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1936 年 3 月,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创作 丛书之一的《汉园集》的出版,在诗坛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并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汉园三诗人”的名字便确立下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文主旨]
《地之子》通过“母亲”“襁褓”“怀抱”等比喻, “大地”与“天国”的鲜明比照,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 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了诗人不求空华、唯愿踏踏实实地去 寻求人生意义的严肃的生活态度。
郑敏说《金黄的稻束》是这样诞生的:“一个昆明常 有的金色黄昏……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 首闪进我的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 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 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 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 们。”“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我的 诗神也由一个青春的女神变成一位沉思的智者,他递给我 的不再是葡萄美酒,而是一种更浓烈的极香醇的白酒。”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略读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金黄的稻束地之子半棵树边界望乡诗海拾贝黄河颂光未然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1.郑敏,1920年生,诗人、学者。
是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的一位。
郑敏对中国的新诗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她主张诗要含蓄、朦胧;主张诗要有丰富的意象和多样、浓重的色彩;主张写诗切忌平铺直叙,诗要有高潮。
她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合称为“九叶诗人”,作品有诗集《九叶集》《八叶集》《寻觅集》《心象》等。
2.李广田(1906-1968),字洗岑,曾用笔名黎地、曦晨等。
山东邹平人。
他的散文辑为《画廊集》《银狐集》和《雀蓑记》,大多抒写内心感怀和乡土人生,追求恬淡静美的文风和浓厚的泥土气息。
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于西南内地,先后在一些中学和西南联大任教,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随着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进步,所作散文集《圈外》《回声》和《日边随笔》,视野较前开阔,静美的氛围渐为感奋的心曲和警策的理趣所代替,文笔更为练达简洁。
同时著有长篇小说《引力》、短篇小说集《金坛子》和评论集《文学枝叶》等。
3.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定襄人,蒙古族。
现为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
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温泉》《爱与歌》《蚯蚓与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散文集《童年牧歌》《萤火集》,诗论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等。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4.2 金黄的稻束
-1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金黄的稻束》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不给人 凌乱、费解的感觉。试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有着“皱了 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 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做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 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做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 “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联系了起来。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 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所引起的,即为什么劳 动者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 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 的贯串表现了出来。
牛汉
-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中国台湾著名诗人。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 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著有诗集《灵 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诗论集《诗人之镜》等,另有 散文、译著多种。
李广田
-4-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略读《金黄的稻束》优秀课件 (共29张PPT)
深受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和西方音乐、绘画熏陶的 郑敏,具有诗人的敏感和 哲人的气质的郑敏,善于 从客观事物引发对宇宙和 生命的思考。《金黄的稻 束》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语 言的突破一种将“诗” (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 与“思”(对人类存在的 思索)融为一体的可喜的 努力。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 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用实际行动去感恩那份 “伟大的疲倦”
谢 谢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 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在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心等待,就可以每一个人都具有特殊能力的电路,但大多数人因 为不知道,所以无法充分利用,就好像怀重宝而不知其在;只要能发掘出这项秘藏的能力,人类的能力将会完全大改观,也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我这一生不曾工作过,我 的幽默和伟大的著作都来自于求助潜意识心智无穷尽的宝藏。那些最能干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仍不断传送成功意念的人。他们不但鼓舞自己,也振奋他 人,不达成功,誓不休止。灵感并不是在逻辑思考的延长线上产生,而是在破除逻辑或常识的地方才有灵感。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 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对于不屈不挠的 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 否无怨什么叫做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要成功不 需要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把你能做的小事做得好就行了。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只有胜利才能生存,只有成功才有代价,只有耕耘才有收获。只有把抱怨环 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 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第四单元 3 金黄的稻束
料
研究》,译著《美国当代诗选》等。与陈敬容、唐湜、 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诗人合
称为“九叶诗人”
姓名 生卒年 字号称谓 籍贯
相关资料
李广田 1906-1968 字洗岑,曾用笔 名黎地、曦晨等 山东邹平 散文家。与何其芳和卞之琳合称为“汉园三诗 人”。 著有诗集《汉园集》(与何其芳、卞之琳 合著)、《春城集》《李广田诗选》,散文集《灌木 集》《西行记》《画廊集》《银狐集》,短篇小说集 《金坛子》,长篇小说《引力》,文学评论集《诗 的艺术》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诗海拾贝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 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首句写枝条 之盛,舞姿之美;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第二 句中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 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 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其生动。
姓名 生卒年 字号称谓
牛汉 1923-2013 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
籍贯
山西定襄
相关资料
蒙古族。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海上的蝴蝶》《温 泉》《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 《牛汉诗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萤火集》,诗 论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等
姓名
洛夫
出生年 字号称
◎语林撷英 一、名篇名句 1.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选读ppt(课件+分层训练单元检测) 人教课标版17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2.整合·整治 两个词都有整理组合的意思。“整合”,着重于几种关系 的调整、组合;“整治”,着重于整理、修理。 例句:①中国装备制造业重组和________的计划被迫再次 修改。 ②公司为了给广大业主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近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各小区进行了________改 造工作。 答案 ①整合 ②整治
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 祖国面前》《温泉》《爱与歌》《蚯蚓和羽 毛 》《 牛 汉 抒 情 诗 选 》 , 散 文 集 《 童 年 牧 歌》《萤火集》,诗论集《学诗手记》《梦 游人说诗》等。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湖南衡阳人。 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73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 系 。 1954 年 与 张 默 、 痖 弦 共 同 创 办 《 创 世 纪 》 诗 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 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多种文字,并收 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 诗人选集》。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三、审美视窗 怀念洛夫
想到了你,如咀嚼五香蚕豆般想起他的诗句。最初的记忆 是在边界,你们说着说着,就跨越了几十年来到落马洲,边界 望乡,望深圳的福田与水围,你无法越界,像一朵在四月仅存 的杜鹃在界碑后面咯血。故国的山水在望远镜中放大,伸手之 时却幻成了一掌的冷雾。诗的年代已经过去,满怀生存的欲 望,我曾走过深圳,走过福田,走过水围,却看不到你诗中的 那只白鹭飞过水田。
昂首是天,天似草场。白驹万千,逐日追月;绵羊成群, 牧童何在?所谓高人,所谓韵士,正可以跨神骏,乘长风,翩 翩然一展鸿鹄之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略读《金黄的稻束》优秀课件 (共20张PPT)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静默”有什的;
• 另外,它们静默,是因为这种母 亲的疲倦、美丽和坚忍已超越 了一切言说。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伟大的疲倦”,如何理解?
• 诗人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忍。
• 超越一切的伟大品质,是一种肯 定和赞赏。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 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我想起”“我看见”有什么作用?
• 由诗人产生联想,“我想起”把“稻 束”和“母亲”的形象联系了起来,
也就连通了这两个意象的内涵。
• 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象征。
“疲倦的母亲”,它们与“皱 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
• 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 的意象中凝结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 建国前写的《金黄的稻束》就是这样的作品。
含英咀华 诵读诗文
1.作者借稻束来赞美什 么? 2.本诗在语言表达上有 什么特点?
综合鉴赏
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岗位竞聘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代表: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同事,给了我 这个锻 炼自己 、提高 自己的 机会 ! 一、我要竞聘的职位是教务处副处长 !选择这 一岗位 是基于 以下几 方面考 虑: 9年前,我从哈尔滨来到了交专,从上好 每一门 课开始,我渐渐 融入到 交专这 个大集 体, 随后我参与到了公路学会日常工作当,通过对 外联系,我深刻 体会到 ,交专 在交通 系 统的地位;同时,作为专家组的联络员,参与了 两次学 校人才 培养工 作水平 评估,见 证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件:诗歌4-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定 襄人,蒙古族。现为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国名 誉委员。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温 泉》《爱与歌》《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散文集 《童年牧歌》《萤火集》,诗论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 诗》等。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淡江大学 英文系毕业,1973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张默 、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 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多种 文字,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 大诗人选集》。 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亡》《众荷喧哗》《因为风 的缘故》《月光房子》《漂木》等,诗论集《诗人之镜》《 洛夫诗论选集》,译著有《雨果传》。
氤氲书香篇
二、辨形组词
壤 攘
蛰 蜇
挺 铤
答案
土壤
攘除
惊蛰
海蜇
挺立
铤而走险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三、近义辨析 1.抵御·防御 “抵御”与“防御”二者在抵挡、抵抗这点上词义是一 样的。不同点在于,“抵御”着重于抵抗,“防御”着 重于防备。 例句:①我们无法________甜蜜的诱惑,就像白雪公主注 定会接过那只苹果。 ②一般说来消灭敌人是主要的,进攻对战争起决定作用 ;但是,当保存军力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时, ________也起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 ①抵御 ②防御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四单元金黄的稻束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皱”和“美丽的脸”是否矛盾?请说出理由。
3、“没有一个雕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这更静默”,“这”指什 么?“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运用的艺术表 现手法?想表达什么?
品味鉴赏
第二节(小组合作讨论)
4、为什么用“伟大”修饰“疲倦”,如何理解?
5、“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你们”是谁?这句话的艺术表现手法?请赏析好处。
6、如何理解“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 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深入挖掘
九叶派诗人郑敏:不老的最后一叶
“良心是白天的星星,灵魂是黑夜的太阳。 同样是那看不见的永恒。”
“鸟儿的翅膀为什么不沉重?它的身躯为什 么不知道疲劳?它没有浸在快乐里,它的眼 睛永远在寻找。”《寻找》
金黄的稻束站在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高耸的树巅上,
而你们,站在那儿,
暮色里,远山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品味鉴赏
第一节
1、开篇第一句,写“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 里”。“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站” 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略读《金黄的稻束》教学设计
《金黄的稻束》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想象便是灵魂的眼睛。
(为学生播放一组开阔的稻田,金黄的稻束的图片)。
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看了这组图片后,你会联想到什么?(找4-5个学生回答)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
我国现代诗人郑敏面对一片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金黄的稻束,她又想到了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一首诗歌《金黄的稻束》。
二、展示教学目标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三分诗,七分读。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强调注意标记节奏和重音)找两名学生读;播放示范朗读;齐读。
2.意象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在这首诗中,诗人都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意象。
明确:主意象:金黄的稻束配合意象:疲倦的母亲;满月;远山;雕像。
(幻灯片展示各个意象)四、合作探究,赏析意象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最喜欢的意象进行赏析,体会其中意蕴。
组内讨论。
(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诗歌意蕴)明确: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象征着收获,一个“站”字将稻束拟人化,写出了稻束挺立秋天田野的身姿。
束,甲骨文像捆绑在木棍上的包囊。
金黄色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疲倦的母亲:诗歌的前两行写了大自然的“稻束”,进而用“我想起”“我看见”跳跃到了“疲倦的母亲”。
金黄的稻束是收获的象征,是劳动者的象征。
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和希望,所以诗人由“金黄的稻束”想到了“疲倦的母亲”。
“疲倦”和“皱”写出了母亲的辛勤和衰老,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从“金黄的稻束”到“疲倦的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
满月、远山:“满月、远山”为“金黄的稻束”创设了静谧、辽阔的背景,而且“满月”还表明创造劳动成果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母亲内心是满足的、欣喜的,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
雕像:通过类似联想,诗人把田野里的金黄色的稻束,想象成疲倦的,有着皱了的美丽的脸母亲的雕像。
因为雕像既具有静默无闻的特征,本身又具有可礼赞的价值。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略读2
略读2埃菲尔铁塔沉思对应学生用书P63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6年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毕业后,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
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已发表小说、散文共计5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学专集50余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分界线》等。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第二届女性文学优秀小说奖”等多项大奖。
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本文是一篇独特的游记。
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游览对象的描写上,而是重点表达由登临埃菲尔铁塔而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主体思考,从而展示了作者笔下埃菲尔铁塔独一无二的审美风采。
埃菲尔铁塔(又译“艾菲尔铁塔”),法国巴黎著名建筑,坐落在塞纳河南岸马尔斯广场的北端。
为庆祝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和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由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负责设计建造,塔名由此而来。
1887年始建,1889年竣工。
塔为铁结构,重9 000吨,原高300米,1959年装上电视天线后为320米。
高57米、115米和276米的平台,可供公众游览,俯视巴黎市容。
第四层平台高300米,上设气象站。
顶部为巴黎电视中心。
1930年前为世界最高建筑物。
对应学生用书P63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铁匣.子(xiá)(2)抽搐.(chù)(3)鞭笞.(chī)(4)轻飏.(yáng) (5)膜.拜(mó) (6)眺.望(tiào)(7)窥.视(kuī) (8)怜悯.(mǐn) (9)逃遁.(dùn)2.多音字(1)咯⎩⎪⎨⎪⎧ 咯.咯响(g ē)咯.血(k ǎ)吡咯.(lu ò) (2)壳⎩⎪⎨⎪⎧地壳.(qi ào )鸡蛋壳.(k é) (3)笼⎩⎪⎨⎪⎧ 笼.罩(l ǒn ɡ)竹笼.(l ón ɡ) (4)挣⎩⎪⎨⎪⎧挣.断(zh èn ɡ)挣.扎(zh ēn ɡ) 二、写准字形(1)⎩⎪⎨⎪⎧ 底b ǎn (版)草b ǎn (坂)b ān (扳)手 (2)⎩⎪⎨⎪⎧ p ēn ɡ(怦)然心动p ēn ɡ(抨)击 (3)⎩⎪⎨⎪⎧ 颤l ì(栗)s ù(粟)米 (4)⎩⎪⎨⎪⎧ 安然无y àng (恙)羊g āo (羔) (5)⎩⎪⎨⎪⎧ 淡m ò(漠)m ó(模)糊 (6)⎩⎪⎨⎪⎧压y ì(抑)y ǎng (仰)视 三、词语辨析1.期望·祈望2.瞻仰·瞻望3.蔑视·轻视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进度。
高二语文课件:第四单元 金黄的稻束(新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襁.褓.
嗅.着 踏
踏.实 踏.着
读音 qiǎng bǎo xiù
tā
tà
加点字
沙壤.
洗岑.
藉
狼藉. 慰藉.
读音 rǎnɡ cén jí ji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地之子》 《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的代表作。在 20 世纪 30 年代,李广田是与何 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但因李广田的散文写得好,其影响掩盖了诗名。 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 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然在这座大城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 下人一样生活着,思想着。”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他的诗《地之子》的风格 ——乡土气息,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2)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3)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略读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法借鉴] 1.意象极具立体感 形象的比喻,使诗歌的意象极具立体感。如,“真的,我看见过 半棵树/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 子挺立着”,树如人侧立于风雨中,动感十足,于不动声色的描写中 见出“半棵树”的抗争姿态,委实巧妙至极。 2.巧用象征,彰显主题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主题含蓄蕴藉,同时更具延展性,增 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深度。诗歌以半棵树为依托,写它与风雨的抗争 及面对厄运的态度,使诗歌的主题在不动声色中得以彰显。雷电是作 为树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歌中的,一共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可怕。 结合写作的时间,我们也不难想象雷电的象征义。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淡江大学英文系毕 业,1973年曾任教于东吴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 《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多种文字,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 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 亡》《众荷喧哗》《因为风的缘故》《月光房子》《漂木》等,诗论 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译著有《雨果传》。
《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诗中的代表作,在 20 世纪 30 年代, 李广田是与何其芳、卞之琳齐名的诗人。但因李广田的散文写得 好,其影响掩盖了诗名。他在散文集《画廊集》的题记中说:“我 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爱住在乡间的人们。就是现在,虽 然在这座大城市里住过几年了,我几乎还是像一个乡下人一样生 活着,思想着。”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地之子》的特色—— 乡土气息,反映了他初期形成的现实主义人生观念。
2.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 [点拨] 这幅画面,采用了特写的镜头来诗意地表现半棵树坚 韧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仍然”这个副词强调它的执 著,“直直”“青青”这两个叠音词细化了半棵树的战斗的 姿态与饱满的自信,一个“满”字,透露出十分乐观、昂扬 的精神。
3.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那样伟岸 [点拨] 在这里,半棵树的象征意味就更加明显了,它象征着 不屈的生命,象征着知识分子不屈的抗争与战斗的传统,这 个意象很有些“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味道。
[课文主旨] 《地之子》通过“母亲”“襁褓”“怀抱”等比喻,以及 “大地”与“天国”的鲜明比照,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炽 热的感情,表明了诗人不求空华、唯愿踏踏实实地去寻求人生 意义的严肃的生活态度。
[语意分析] 1.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的,/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
作为人子的深情。 [点拨] 一开始,诗人以一颗赤子之心,诚挚而自豪地宣称自己 生于土地,是大地之子,表白自己对大地怀着“人子的深情”, 扣紧了诗题。 2.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 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 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 [点拨] 诗人把地面上的沙坑喻作自己的襁褓,把田禾、野草喻 作保姆的怀抱,表明自己长于土地,对土地深切依恋,满怀感恩。 接着,诗人表白自己要安息于土地的心愿,非常诚挚地抒发了对 大地的崇敬和热爱。
[写法借鉴] 1.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塑造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从强烈的主观投 入到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金黄的稻束”“疲倦的 母亲”“收获日的满月”“高耸的树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 官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历史也不过 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 中国古代和西方,但苦难没能瓦解他的 斗志,扭曲他的灵魂,他把苦难升华为诗的美。《半棵树》 就是诗人1972年在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看到同是 “下放”的冯雪峰瘦削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塑造了一个在 苦难中抗争的形象。
情境诗 情境诗,顾名思义,就是特殊情景下或特殊意境要求的诗歌表现 形式。情境诗歌和绘画中的插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插画是根 据文字内容来创作图片,情境诗歌恰恰相反,是根据照片、图片等来 进行文学创作。 情境诗分为很多种,其中有命题创作、摄影配诗、绘画配诗、特 殊场合用诗等。在现代诗歌创作中,情境诗歌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主 要体现在摄影、绘画等领域。例如影楼在婚纱照或个人艺术照片成册 制作上,专门邀请文人墨客根据照片内容、风格、意境来创作诗歌点 缀其中,以提炼照片的思想感情,突出摄影作品的艺术境界,提升照 片的艺术感、原创性。
李广田(1906-1968),作家。字洗岑,山东邹平人。1935 年北京 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校 任教。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 任、云南大学校长等职。早期诗文风格浑厚质朴,笔调亲切而又忧郁, 大都同情社会中平凡和卑微的弱者。著有诗集《汉园集》(与卞之琳、 何其芳合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灌木集》《日 边随笔》,短篇小说集《金坛子》,长篇小说《引力》等。
[课文主旨] 《半棵树》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全诗以半棵树 作为一个核心意象(或者说典型的形象),通过描绘被斫去了一半 身躯却依然坚韧不拔、生命不息的半棵树,表现了半棵树坚韧的 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 的人格形象。
[语意分析] 1.像一个人/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侧着身子挺立着
[点拨] “像一个人”,架通了“象”与“意”的桥梁,引领 读者去捕捉本诗的言内之意。如果说第一节是对半棵树的远 景式拍摄,那么这一节则是全景了。“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这两句塑造了作为一个“类人”的“半 棵树”的倔强挺立的形象,同时也交代了它对抗风暴的斗争 策略——“避开”“侧着身”。
2.有“声”有“色”的语言 这首诗由于对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语言带 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 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 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 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典诗歌对意 境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默”预 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 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郑敏说《金黄的稻束》是这样诞生的:“一个昆明常有的 金色黄昏……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首闪进我 的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 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 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 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 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我的诗神也由一个青春的女神变成一位 沉思的智者,他递给我的不再是葡萄美酒,而是一种更浓烈的 极香醇的白酒。”
[写法借鉴] 1.直抒胸臆 本诗采用了直抒为主的情思言说方式。诗人表达情思时综合 了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以直抒为主兼及其他,抒发由客观物象 孵化的心灵意绪,创造了融合事物与心灵情思的言说方式。如诗 中以“襁褓”“保姆”作比,渗透出对大地的浓情厚谊;最后还 用“天国”与“大地”的对比,强化了感情的明朗浓烈。这种言 说方式避免了直抒的浅露与纯用意象抒情的迷离,隐显适度,质 感而明朗。
[课文主旨] 《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式的画面。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而静默的母亲与 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展开联想和想象,表现了对历史 和生命的无尽深思。
[语意分析] 1.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
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点拨] 这首诗一开始便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说明 秋天丰收的景况,继而用一“站”字将稻束立了起来;接下 来用“疲倦的母亲”这一意象来作隐喻,秋天的稻束就像是 历经沧桑的母亲,而此时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但这皱纹是 美丽的,这就更增添了作者对母性的赞扬,歌颂她们的伟大 与无私。另外,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 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汉园三诗人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 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 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 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汉园 三诗人”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 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 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 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从诗歌流派整体分 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1936 年 3 月,作为文 学研究会的创作丛书之一的《汉园集》的出版,在诗坛上引起很大的轰 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汉园三诗人”的名字便确立下来。
2.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 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点拨] 诗人由远距离的观看和联想,转向对表现对象直接抒 情,进而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性质。稻 束的“疲倦”被升华了,它的含义不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 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伟大的疲倦”——苦难、磨砺、忍受, 而且挺住了,熬过了。疲倦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 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来,成为一座精神的雕像。
第 四略 单读 元
篇目一 篇目二 篇目三 篇目四 应用体验之旅
助读新课启航 探究文本研读 助读新课启航 探究文本研读 助读新课启航 探究文本研读 助读新课启航 探究文本研读
略读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颗树 边界望乡
郑敏,1920 年生,抗战后期崛起的大后方学院派青年诗人中 的一位。福建闽侯人。她与杜运燮、穆旦等属于昆明湖畔的一组, 被称为和谐的“三重奏”,“杜运燮比较清俊”,“穆旦比较雄 健”,“而郑敏最浑厚、丰富”。郑敏的早期作品《诗集 1942 -1947》内容有抒情诗,对历史及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为一幅画、 一尊雕塑、一首乐曲所写。郑敏对中国的新诗有许多精辟、独到 的见解,她主张诗要含蓄、朦胧;主张诗要有丰富的意象和多样、 浓重的色彩;主张写诗切忌平铺直叙,诗要有高潮。作品有《九 叶集》《郑敏诗集》《寻觅集》《心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