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一)

合集下载

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

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

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在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到来之际,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这是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简短的话语表述完整。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因此,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必须在控制和提高审计质量上下功夫。

审计质量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法治环境、决策和管理水平、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素质等。

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有三点必须明确:第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报告——复核——公告等各个环节。

第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体系,包括审计人员、审计组、业务司局、审计复核部门和决策机构在内的相关机构和人员。

第三,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是分清责任,责任明确才能很好地对审计全过程和各个层次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也便于进行责任追究。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把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概括为:以责任为核心,按照审计作业程序,规范各个环节的作业标准和方法,分层次实施审核、监督和责任追究。

这些构成审计质量控制系统。

审计项目立项和编制计划,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环节。

这个环节质量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审计项目立项的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所谓重要性,是指立项的项目必须是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

所谓针对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二是立项审计的目的明确。

所谓可行性,是指审计立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适合审计人力资源的现状。

审前调查与编制方案,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第二个环节。

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方案的基础。

审计署颁布的准则对审前调查的内容和编制方案的方法都有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年年审计或者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法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纵然是年年审计也不会一成不变;二是虽搞调查但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资金总量,而具体到资金来自哪些渠道,资金安排到哪些二级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是哪些单位,哪些单位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最多,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等等情况,则了解得不够。

浅论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

浅论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

浅论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求不断增长,而企业的经营管理通常需要依赖统一化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保证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审计项目作为一种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部门提高管理质量和监督力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然而,审计项目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质量管理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困难。

审计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概述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的目的是确保审计工作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从而保证审计项目能够达到既定的目的。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旨在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从输入到输出全过程的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审计项目中,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计划在审计开始前,需要制定和实施一个质量计划,包括确定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等,同时制定相应的可操作的质量指标和标准。

所有相关的质量要求、标准和指标必须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得到实施和监控。

2. 质量控制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确保审计人员按照质量计划进行工作,进行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分析,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质量控制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审计方法的规范化:审计人员需要按照相关的方法进行工作,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组织规律的监督:审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监控,确保审计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工作。

•质量标准的执行: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结果符合预期的质量标准。

3. 质量改进在审计项目中,质量改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改进工作可以通过对过程、方法、技术、文档、人员等因素进行审查,确定重要的因素以及改善的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在质量改进方面,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理念方面的改进:通过不断完善的思想理念,认清审计项目的优势、限制和发展前景,从而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方向。

关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

关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
对职业教育提 出要求 。
四、 束 语 结
综上所述 , 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应协调发展 。只有 这样 , 才能满足一个 国家 、 一个地 区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 近期和中长期发展需要 , 实现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一方面需要区域社会( 包括政府 、 社会 团体 、 个人 ) 为其提供 充足的人力 、 物力和财 力 , 另一方
良好 的沟 通交流技能 、 分析 能力和 写作能力等 , 些素质 综合 这
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审计 的质量 。 2加 强项 目审计的全程性 。 、 在执行具体的项 目审计业务时, 审计组应从 审前 、 审中 、 审后等各环 节人手 , 采用科学 、 当的 适 方 法来加强 质量控 制 , 克服 目前过 于关注审中控制的弊端。对 审前调查 、 审计方 案编制 、 审计实施及 审计报 告等一 系列环节 加 强管理 , 强化审 计计划与方案 的质量管 理 ; 强审计项 目质 加 量 控制 , 在重视现场审计取证 、 审计工作 日记 、 审计工作底稿等 的事中控 制同时 , 加强审计前 、 审计后的质量控制 ; 做好审计复 核 工作 , 及时整理 资料 写出审计报告 初稿 , 在复核 工作 中发现 审计 工作 不足 ,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 防止审计报告失真 , 高审 提 计 质量 ; 做好后续审计 控制工作 , 跟踪 落实审计 决定 的采纳 实 施情况 , 发挥审计监督效果 ; 做好审 计档案管理工作 , 日后的 为
湖 北 武 汉 40 3 ) 3 0 5
计意见 的好坏 , 对审计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二、 影响项 目审计质量控 制的原因

性。因此 , 对审计人员素质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为适应审计发展 的需要 , 加强审计 人员后续教 育与培训 工作 , 培养和吸 收审计 工作复合 型人才 。审计 人员必须在 具备 良好的职业道 德基础 上, 不仅要具 有较 好的专业 知识 , 且要有 广泛 的相 关领 域知 而 识; 不仅要具有一定 的操作技 能 , 而且需要较 为敏锐 的洞察 力、

浅谈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浅谈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浅谈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内容摘要]随着审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保证审计项目质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着重对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剖析,来阐述如何加强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现场实施阶段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得到成长壮大,尤其是职业化和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加强,人们对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理解与认识就更加深刻与丰富,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对规范审计行为、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发挥好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谓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笔者认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就是指内部审计部门为合理保证审计项目的实施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审计的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与方案的编制,审计现场实施,以及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和后续整改等各个环节的活动。

而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是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运用各种审计技术和方法完成审计计划的重要过程,也是能否打造审计精品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

与审计实施过程中其他阶段相比,审计项目的现场实施阶段的规范化、制度化还比较薄弱,质量管理和控制手段尚不够健全和完善。

因此,加强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质量管理和控制,保障审计项目质量是目前内部审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的工作质量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审计项目现场实施阶段的控制点较多,且可利用的审计资源以及审计时间有限,因此,现场实施阶段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难度很大。

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审计现场管理与控制规范欠缺,考核体系尚未健全,缺乏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

一个审计项目可能包括财务审计、造价审计和绩效审计等诸多方面,其审计方式和审计内容逐步向综合化、多元化发展。

国家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研究

国家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研究

国家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现代质量管理的有效模式和科学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和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成效。

因此,针对目前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全员参与意识不强、内容不全面、过程不完整、方法过于简单等缺陷,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究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意义、原则、标准、方法、实施、考核、评价等问题,探讨对审计项目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于保证和不断提高审计成果质量,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社会形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领导决策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基于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的审计质量(一)审计质量之用户满意论1.审计质量用户满意论的提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根据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现代服务理念、现代质量概念的最新发展,我们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委托人对审计产品的满意程度。

审计委托人即审计服务的对象,或者说审计产品的使用者(其实就是产品的用户),审计产品即审计报告。

具体到国家审计来说,审计质量就是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满意的程度。

如此,从第三者的角度,以“用户”满意为关注焦点定义审计质量,我们称之为“审计质量用户满意论”。

我们认为,审计机关应当把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当作用户,要想尽各种办法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运行成本,尽可能让用户对自己的服务质量满意。

审计质量用户满意论的论据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首先,从理论上讲,质量是指产品(服务)“符合规格、适用、满足要求”,其本质在于满足产品使用者(用户)的需要,最终需要由第三者——产品(服务)使用者(用户)而不是审计工作者自己进行评价,关键是产品(服务)使用者的满意程度,而不在于审计工作者自己的“自我感觉”是否满意。

既然审计的产品是一种服务,那么审计质量就应该是审计服务的质量,而真正高质量的审计产品,亦应该是审计服务的“用户”满意的审计产品。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提高审计质量是每个审计师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应该保持独立性、中立性和客观性,运用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和技巧,全面、准确地以发现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首先,加强对审计对象的了解。

审计对象是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的具体对象,只有对其业务、风险、内控环境以及组织文化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才能为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审计师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件、采访相关人员和观察工作现场等方式,获取对审计对象的了解。

同时,审计师还应该加强对审计对象所在行业、法律法规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审计对象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审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通过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和时间,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和高效。

审计计划应该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和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内控环境和核心业务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和深入。

第三,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审计工作通常需要一个团队协作完成,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和沟通非常重要。

审计师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审计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并定期召开例会,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还应该与审计对象的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和解决问题。

只有团队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提高。

第四,提高审计师专业水平。

审计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审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审计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包括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方法,参加培训和研讨会等。

同时,审计师还应该关注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审计理论和实践。

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并提高审计质量。

最后,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思考审计项目质量是指审计业务工作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

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所形成的审计报告的质量。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影响不断扩大,审计项目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和企业高层的关注,成为影响内部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审计项目质量问题虽属“老生常谈”,仍是审计工作的核心。

全面提升审计项目质量,是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树立先进理念,培养“精品”意识当前,国际与国内的审计组织和专家提出了许多新的内部审计理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指出:内部审计的落脚点是“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审计目标由原来的“监督财政和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扩大到“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2007年亚洲内部审计大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管理+效益’”;2008年3月,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指出:审计的本质就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制的工具。

这些理念集中体现了现代审计思想和知识体系,符合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的要求。

如何用科学的审计理念引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笔者认为,内部审计要瞄准领导关注的、企业关心的、群众关切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以风险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树立“四大理念”,在“五个方面”下工夫,实现“六个转变”,全力打造“精品”项目,促进企业加强管理、规范经营、防范风险、提高效益。

1、树立“四大理念”。

针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总体目标、审计策略、工作方式等方面分别树立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念、增加价值理念、“大审计”理念、“监督与服务并重”理念,形成理念体系,指明审计方向。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摘要] 审计质量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根本途径。

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在查处和揭露问题、审计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 审计质量揭露问题成果利用审计管理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的影响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

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

本文着重从揭露问题、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等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一、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打假治乱,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国务院领导要求审计要成为"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讲,揭露和查处问题是审计的立足之本,是审计的第一要务。

查不出重大问题,审计质量就无从谈起,特别是有问题查不出,按李金华审计长的说法,那就是审计人员的失职,是犯罪。

当前,我国财经领域里的许多管理还不够规范,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腐败等各种不真实、不合法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在一些方面甚至还很严重。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严肃查处经济领域里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仍然是审计工作第一位的职责,是审计的第一要务。

具体来讲,要把好三关:(一)把好审前调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现在的审计项目往往是一个行业、一个集团、一个项目、一类资金,点多面广,情况十分复杂,如果不搞审前调查就仓促上阵,审计就会打败仗。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

如何做好审计质量控制的心得体会

如何做好审计质量控制的心得体会

如何做好审计质量控制的心得体会汇报人:2024-01-02•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如何做好审计质量控制目录•审计质量控制实践经验分享•未来审计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和展望01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要求,做好审计质量控制能够减少误差和失误,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审计质量控制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审计程序和标准,对审计证据进行充分、适当的收集、整理和评估,从而确保审计结论有充足的支持和依据。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优化审计流程,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审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审计工作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提高工作效果。

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提升审计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构专业能力和责任感的体现,能够增强社会公众对审计机构的信任度,为审计机构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审计机构的声誉和公信力02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审计程序规范性审计程序规范性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它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规定的审计程序,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在审计程序规范性的实践中,审计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计工作,避免出现程序违法或遗漏的情况。

审计证据充分性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它要求审计人员在收集和整理审计证据时,必须保证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实践中,审计人员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获取充分的证据,如实地调查、函证、抽样检验等,并对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保证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审计证据充分性审计工作底稿完整性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和见证,其完整性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

它要求审计人员在编制工作底稿时,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地记录审计过程和结果,确保工作底稿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强化内部控制
高质量的审计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 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 范能力。
未来提高审计质量的努力方向和展望
强化审计独立性
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审计的独立性,确保审计机构和人员能 够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
推广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先进的审计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发 现和控制企业风险。未来应进一步推广风险导向审计,提 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现场督导的内容
现场督导应包括对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工作底稿的编制、证据的 收集和评价等进行监督和指导。
管理与培训
对现场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对相关人员 进行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落实审计结果的处理和跟踪
审计结果处理的重要性
落实审计结果的处理和跟踪是提高审计质量 的必要环节,可以确保发现问题得到及时整 改,降低风险。
处理流程
审计结果应包括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等 环节,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 有效解决。
反馈与改进
对审计结果应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将结果 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吸取经验教训,以便在今 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05
CATALOGUE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培训效果评估
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进行 ,确保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完善审计程序和方法
1 2 3
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 、审计时间等,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 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和 方法。

对实施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几点认识

对实施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几点认识

对实施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几点认识王利平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作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受到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视,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于今年出台后,各地方审计机关都在按照该办法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审计机关的实际逐步试行,并于近一两年逐步推行。

可以说,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其思路是通过严格的项目质量管理,改变过去项目质量大多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的状况。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持不以为然态度的审计人员还是为数不少,在观念方法上,传统审计观念、审计方法与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妥当解决“两难”问题,即:制度管理过细,束缚审计人员手脚,制度管理过粗,往往就又回到原来的起点。

从目前推行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角度出发,各级审计机关在今后一个时期应重视提高审计人员对项目质量管理的认识,并应结合实际,逐步解决实施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观念创新,提高对实施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审计项目质量是整个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

涉及项目质量高低的因素很多,审计人员的因素、管理制度的优劣、审计环境的好坏等等,项目质量管理是审计体系完善的客观需要,是确保审计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促进审计项目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当前,影响项目质量的原因很多,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看,如前期调查不充分、内控测评的利用率不高、现场审计深度难以控制、现场审计信息资料不能全面反映、审计程序不够规范等等,多年来,上述问题因人而异、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各个审计项目中,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审计要求不明确、责任不到位的情况下,审计质量的高低只能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了,然而,这种依赖的风险是很大的。

因此,需要建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审计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通过制度减少行为的随意性,减少行为的不作为,减少行为的不到位,促进项目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对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思考

对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思考

对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自1983年建立以来,审计工作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摸索出一些基本的审计工作规律和方法,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队伍,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但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加之有些单位、部门“反审计”的手段多种多样,审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都使得审计风险日趋增大,审计工作如何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是摆在每个审计人员面前十分紧迫的突出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是审计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发展审计事业的关键。

下面试就审计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制约审计工作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几点建议谈一些粗浅认识,以抛砖引玉。

一、正视当前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1、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

一些审计人员往往注重审计的过程,而对于审前调查、审前准备工作重视不够,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太少,掌握不够全面,尤其是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管理状况、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内部组织状况、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关系及其内部控制制度等未作详细深入的调查分析,其审计方案往往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指导工作。

2、审计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和效果。

一些审计人员受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所限,在审计工作中不能运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方式方法上,泛泛而审,很难找准揭露问题的最佳切入点。

对容易产生弊端的薄弱环节也难以发现,使审计的结果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发挥不了审计应有的作用,既降低了效率又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3、审计结论不严谨,审计定性、处罚依据不准确。

有些审计人员只是满足完成审计项目任务,而无暇对审计结果进行综合、透彻的分析,缺乏审计证据意识,审计程序不到位,没有取得充分、恰当的证据支持其审计意见,往往造成对违纪违规的问题定性不准,或法规运用不准确,最终导致审计结论缺乏说服力,出现复审等质量问题。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审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
03
建立多层次的复核机制
对审计结果进行多层次的复核,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善审计质量的奖惩机制
设立审计质量奖励制度
对在审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 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质量。
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对因个人疏忽或故意行为导致质量问题的人员进行问责和 处罚。
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以提高企业的 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助于树立企业的 良好形象。
降低财务风险
通过审计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错 误和舞弊,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 险。
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01
02
03
提供决策依据
投资者依赖审计后的财务 报告进行投资决策,高质 量的审计能够提供更可靠 的信息。
降低投资风险
准确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投 资者评估投资风险,做出 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解决方案
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 确性。同时,加强与国际审计标准的接轨,提升我国审计的国际竞争力。
审计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总结词
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质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业务复杂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加,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公 众对审计的期望和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审计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
02
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
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定期开展审计业务培训
确保审计人员掌握最新的审计方法和技能,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 性。
培养跨领域知识
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务知识,还应了解法律、信息技术等领域 的相关知识,以应对复杂的审计需求。

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

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

挑战 , 传统 的审计理念 和技术手段正受到强力的冲击和影响 。 鉴 于此 ,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改革创新成为审计机关 的一项重点 工作 。然而 目前 , 在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 力度 上 , 部分审计机关 尚未从审计战略发展 、全 面体现审计职能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 作用 的高度上认识 到审计技术方法 创新 的重要性计理念 尚
的逐 步优 化 , 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机关 的审计期望值越来越 高 , 审计 的风险问题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目前 , 影响企业审计项 目质量 的因素众多 , 主要表现在 : 1 制 度 因素。审计制度是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前提 , 同时也
是提高审计项 目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 , 国家审计机关虽建立 了
开展。并针对复核 、 审理 中发现 的业务质量 和不规 范问题 , 定期
未形成 , 审计方法仍然停 留最基本的抽样审计 中 , 审计技术仍 以
手工操作对会计凭证 、 账簿 、 报表进行 的审查为主等等 。这些传
0 6 9/ 大陆桥视野
l 行 业管理 / H A N G Y E GU A N L
其次 , 强化复核 、 审理制度的实施 。制定二级 复核制度 , 即审
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成员之间的复核 、法制专职复核人员对 审计
组的复核。明确审理办法和各级复核 、 审理 的内容和责任 , 并根
据企业审计项 目业务的实际需要 , 赋予复核 审理机构 职权 , 把好
复核审理“ 五道关 口” , 即审计程序关 、 审计实施关 、 审计报告关 、 审计决定落实关和审计建议落实关 ,确保复核审理工作的深入
施等方面着手 , 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
1 . 完善 审计制度体 系建设 , 务 实企业审计 项 目质量 管理基础

关于浅论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

关于浅论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

关于浅论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中,通过对项目的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确保审计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进行浅论。

一、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审计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可以确保审计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避免因时间延误而影响客户的利益。

其次,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保证审计项目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可靠的,这对于客户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透明度,防止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影响客户的信任度。

二、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素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四个方面。

1. 计划。

审计项目的计划应该考虑到项目的范围、时间、资源和成本等因素,确保项目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同时,计划中也应包括开展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文件和资料等。

2. 执行。

在实施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此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

3. 监督。

监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并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引发更大的风险。

在监督过程中,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4. 评价。

在完成审计项目之后,需要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以便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要进行全面的评价,需要考虑到项目的执行情况、成果和效益,对项目的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如何实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要实施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坚持客户需求导向。

审计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确保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审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

审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

审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提要:本文通过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理解,针对当前审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审计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详细阐述了审计如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关键词: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现代质量管理的有效模式和科学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产品质量和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质量管理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目前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全员参与意识不强,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方法比较单一等缺陷,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审计工作中,对于保证和不断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人员及各部门齐心协力,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经济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其基本内涵是:①全面的质量管理,即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而且还包括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和人的质量;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即质量管理贯穿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发、制造、检验、储存、销售、安装和维修等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③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即调动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④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即产品质量职能分散在企业各有关部门,各管理层次都应该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⑤运用一切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竞相运用的科学手段和有效方法。

三、审计如何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审计机关的各项审计工作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或环节,需要人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处理,更需要审计机关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只有部门协调、环节高效、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审计工作质量才会提高。

(一)确立质量方针。

审计工作质量方针是审计机关工作质量的宗旨和目标,反映审计机关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总体要求,是统领审计机关及全体工作人员各项活动的指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审计质量的思考

提升审计质量的思考

提升审计质量的思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机关一直高度重视审计质量,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国家审计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来保证审计质量。

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审计质量的制约因素。

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克服这些制约因素,提升审计质量,满足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审计全覆盖的内涵和要求审计全覆盖,是指审计机关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广度。

审计范围要涵盖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

二是要有深度。

审计机关对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审深审透,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各类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审计建议。

三是要把握重点。

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对重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项目、资金等分别采取不同的审计频次,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关注的重点问题。

四是要有计划推进。

要根据审计机关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审计全覆盖。

五是要注重审计成效。

要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在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的同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重视审计整改,推动完善各项政策和制度。

二、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的审计质量控制目标要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提升审计质量,首先要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其已不仅仅局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各项审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还逐渐扩大到审计效率提高和审计成果运用上来。

具体来讲,审计全覆盖背景下的审计质量控制目标就是通过调动各种审计资源和力量,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和技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各项审计工作,通过审计全覆盖发现国家重大策部署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总结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一)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全面质量管理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

它是在企业中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

菲根堡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其基本内容是“三全”,即: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对全过程的管理、由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亦称戴明循环,它把质量管理全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plan)阶段,又叫P 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搞清楚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do)阶段,又称D阶段。

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

第三个阶段为检查(check)阶段,又称C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第四阶段为处置或改进(action)阶段,又称A阶段。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四个阶段循环往复,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通过PDCA循环,使产品、服务或工作质量呈阶梯上升。

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通常有七种工具: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相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

其中鱼骨图法,也叫因果图法,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

它的每根鱼刺都代表引起问题的根本原因,其中,“人员”指的是造成问题产生人为的因素有哪些;“资源”指基础的准备以及物料;“方法”与事件相关的方式与方法是否正确有效;“机制”通指软、硬件条件对于事件的影响。

作为一种科学管理体系,近年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被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并日益为公共组织所重视。

笔者认为,对于改进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同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人员
1.对实施6号令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一些审计机关领导和审计人员把6号令简单理解成为是增加了审计日记、改审计意见书为审计报告等审计行为外在形式上的一种变化。

对6号令条文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质量控制的真正意图没有深刻地加以认识和理解,喜欢延用过去的老套路、老办法。

2.部分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审计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这些变化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

部分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宏观意识和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

3.缺少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审计深度不够、审计取证不到位、审计建
议没有针对性等问题的发生,一方面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关,更重要的是有些审计人员还缺少一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资源
1.审计力量不够。

繁重的审计任务和审计人员不足依然是当前审计机关的一个突出矛盾。

在基层审计机关,一个审计项目往往只有一两个审计人员,一线审计人员常常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疲于应付,干多于思,没时间去学习、总结和提高。

审计力量不足,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审计质量。

2.缺乏与社会审计组织、被审计对象的沟通和协作。

忽视了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在审计技术方法上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对两者人力、信息资源的利用。

3.基础性保障不足。

项目审计中常常需要查询有关财经法规。

而目前,除了审计署的中央财经法规数据库外,审计机关对地方出台的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审计人员有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法规条款来进行定性和处理。

此外,被审计对象信息、国家宏观经济信息和行业信息等,都是审计人员在日常审计工作中急需而又缺乏的审计资料。

(三)方法
1.立项不科学。

对审计机关全局工作来讲,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属于审计工作质量的范畴;对单个项目来讲,一个审计项目是否决定实施,是审计项目质量的范畴。

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年度项目总量中,经济责
任审计项目占40%左右,上级统一安排项目占20%左右,再加上党委政府临时交办的项目,基层审计机关是忙于应付,无法统筹兼顾,考虑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的协调和平衡。

由于缺少中长期规划的指导,同时一些审计机关不重视立项时的调查研究,年度自定审计项目的选择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难以找准审计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致使审计项目的宏观性不够,重点不突出,难以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发挥服务地方政府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审计方法落后。

不少审计人员没有认识到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对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不管项目大小,不进行重要性水平确定,没有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测评,而采用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直接对会计账薄进行详查。

3.审计技术水平不高。

在信息化建设上,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

大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仅停留在公文处理阶段。

部分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审计人员也只能依靠既定的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对象的财政财务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系统和业务电子数据还较难涉及,更谈不上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财会计算机核算系统进行审计。

对财税、社保、金融、医院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仍难以满足需要。

4.忽视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

审计质量是审计服务对象对审计服务满
足程度的度量。

然而一些审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要从满足党委政府、被审计对象、社会公众这些审计服务对象的需求,便于他们利用、转化审计成果的角度出发,来确定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提出审计建议,往往是就财务谈财务,就数据算数据,导致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成果提升提炼不够,除了处理处罚几个违规问题,审计成果便被束之高阁,远远没有发挥出审计项目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四)机制
1.一二级复核流于形式。

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和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大部分县(市、区)局无法建立严格的三级复核制度,复核人员既要从事项目审计,又要从事审计复核。

审计项目一人“单挑”现象较为普遍,审计组长、审计工作底稿复核、部门复核人员均为同一人,造成审计复核流于形式,6号令规定的三级复核各控制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或作用有限。

2.对6号令关于审计责任的划分在基层审计机关的适用性提出质疑。

6号令明确规定审计人员、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有不同职责,而在基层审计机关,部门负责人一人“单挑”审计项目的现象较为普遍。

理论上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确认和划分质量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都要按照6号令规定的要求去做,审计机关领导、部门负责人不能担任审计组长。

基层审计机关部门负责人一人“单挑”审计项目的现象不符合6号令的要求,审计责任自然不能按照6号令的规定来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