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 课件(28张PPT)
• 中心论点: C
分论点:A.B.D
9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 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 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 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了。《怀疑与学问》 自己归纳,结合文中关键语句
上文的论点是: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
13
(二)怎样分析、补充论据
14
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
1.辨别论据的类型
事实论据 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
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概括:人+事)
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 道理论据 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
事理等
中心论点: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12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 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 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 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翻开中外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 索”结下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 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创立了震惊世界科坛的 “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上千次的失败, 终于,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晶。很难想象,他在每一次 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还能发明电灯来造福人类。 《论语》 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通用最新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议论文专项练习(30篇)
2020语文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议论文专项练习(30篇)一、阅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回答1-4题。
(12分)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
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
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从容淡定,表现为“八风吹不动”。
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称赞还是诽谤,都能泰然处之。
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中华民族的先贤志士为我们做出了诠释。
正因为有远大的理想,诸葛亮才能做到淡泊宁静;正因为有豁达的胸襟,范仲淹才能做到宠辱不惊;正因为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文天祥才能从容面对生死。
做到从容淡定,还需要有专注的精神。
面对军阀混战,社会变革,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现实,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这个世界乱纷纷,先把自己铸炼成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
他排除干扰,从容淡定,潜心治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使自己成为一位文化巨匠。
(选文有改动)1.(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2.(2分)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2)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3.(3分)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答:4.(4分)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从容淡定?答:一、1.(3分)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
2.(2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3分)这个世界很混乱,我们不要为其所扰,应先致力于把自己做到铸造锤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中考专题8议论文阅读(考点串讲)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常考题型
考点梳理
1.准确把握文 段的观点
2.确题型
1.为文章拟标题,或阐述标题的内涵。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别概括各段的分论点 或段意,或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1.开头有什么特点?2.文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据?3.解释使用某个论据的理由4.把某论 据换为另一个论据好不好?从与论点关系角度进行解释。5.列举某个例子或引用某句话 有什么作用?6.某个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请举例分析7.某段或画线部分证明了什么 论点?8.这则材料放在哪一段合适?
7.8段杨志与韩信对比,提出假设,立出驳论,说出自己观点:大丈夫,能出能伸
⑨相让,只有占理一方率先鸣金收兵,才更有意义。无理一方先收兵,是承认失败,反而很难做到。 相让,是一种自觉,一种修养。只分先后,不分对错,甚至不论是非。 ⑩还是古人说得好:“敬君子 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 遥。
1-5段共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事例1和事例3是古今互不相让的事例,事例2是古 代相让的事例。无作者观点的语言。
方法技巧
⑥所谓相让,从来不是双方同时各退一步。就是国人津津乐道的“六尺巷”故事,也是那位张英大 人 发扬风格,先“撤让三尺”,感动了邻居,邻居亦照猫画虎,退后相同距离,这才成就了一则美谈。
首先提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的观点;接着列举 生活中的三种表现来论证缺乏恒心一事无成;最后引用古人的话指 出有恒和无恒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强调要做成事情贵在有恒心。
方法技巧
1.用一句话概括观点;联系生活实际阐明怎么做;总 结重申观点。 2.链接材料主要观点,结合观点阐述,得出结论。
方法技巧
②由此联想起古代的两个故事。
③西汉功臣韩信年轻时,吃过一次哑巴亏。他在老家淮阴城里,遭受一个地痞无赖的挑衅, 要他 从无赖的胯下爬过。令无赖和围观者没有想到的是,韩信一声不吭,竟然“嗖”地一下钻过去 了。无 赖和围观的人都嘲笑韩信的胆小怕事。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议论文综合知识点梳理
初三年级语文学习材料教学内容技巧点拨【概念理解】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的基本要求: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真实可靠,充分典型,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论证的基本要求: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答题思路】1.提取论点题题型表述的方式:本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说说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寻找范围: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分析全文结构,找总结性段落。
答题表述要求:简洁明了;直白明确;表意完整;正面概括。
2.论证方法作用题论证方法运用的目的:论证论点(分论点——中心论点)答题思路:明确论证方法+效果词+论证了(句)+进一步论证了分论点(段)+更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章)。
举例论证——具体直观、权威有力引用论证——权威有力、生动形象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对比论证——鲜明突出3.开头语段作用题手法:运用……的手法(修辞手法/疑问句/化用诗句、成语、典故/举例子/引用等)内容:写了……(概括内容),体现出事物特点……;结构:上文——与前面的内容或标题呼应、首尾呼应;下文——为下文具体论述……做铺垫主旨:暗示/点明/引出文章的论证中心:……(篇)情感:表达对……的……情感。
效果:作为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设悬激趣,增加文章的文学性、生动性、趣味性;引发读者对……的思考4.论证思路题解析思路:先分层,逐层分析,层次间的联系。
答题思路:逐层作答,关联词+角度(正面/反面)+论证手法+概括内容+考虑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首先……,然后……;其次……,最后……)5.论证语言题题干表述:加点字词能否删去?为什么?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限定范围、程度或频率的词语)题型表述的方式:某个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题思路:不能,解词,表……(限定、范围、程度、揣测、强调、约数)解句(代入句中)+意味着……/并非……(句子深意);如果删去的句义(不能体现/强调/表达……)【主要强调句意发生的改变】,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XX”一词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7议论文阅读(难点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17 议论文(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二、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的若干思想观点。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论点的特征: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寻找文章的论点。
①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名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即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从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②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的论点,还应该通读整个文段,看这个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句子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③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也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能力。
4. 提高学生中考语文成绩,为中考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的运用,分析、理解、评价议论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议论文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议论文的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实例分析:选取一篇中考真题议论文,让学生独立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及作者的观点。
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议论文的特点。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议论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自主阅读一篇议论文,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及作者的观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阶段性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议论文阅读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议论文案例,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课时:议论文结构与论证方法(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写作思路梳理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八下
第四单元 活动•探究
《庄子》二则பைடு நூலகம்
任务一:(1)要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围绕观点来设计思路、 组织内容的。(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五处批注:一, 开场白,从获奖自然转入教育问题。二,承接传统教育引出 格物致知的话题,并赋予它新的意义。三,注意以上几段是 怎样层层推进的。四,从“学术研究”推而广之扩大到“应 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和“个人行动”;五是点明意义,提出 希望。
【案例5】
参考答案 第一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 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 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第二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 当之书使之顺畅”。是以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归纳策略
(四)重温《谈创造性思维》(九上)四处批注:一,思考问题 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二,知识和创 造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三,用两个疑问句将议论引向深入。四, 归纳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
阅读提示:本文从“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 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最后指出如 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答题模式
文章开头先……,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话题(或观点), 然后围绕着话题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接着……,进 一步阐述了……,最后在文中结尾处总结,得出结论,提 出倡议,发出……号召,可以在适当地方添补上主要的论 证方法。
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一)温习《最苦与最乐》(七上自读课)四处批注:一,以设问开 头,引出“最苦的事”,使人思考。二,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 有什么作用?三,紧承上文,引出“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四, 尽责方能得苦中真乐,照应题目。
2024年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把握中心论点、分论点课件
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 烂的中华诗歌文化。凡中国人,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什 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春眠不觉晓”, 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诗词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考专题复习——议论文 把握中心论点
一、议论文文体知识
概念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 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 三要素(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 主张。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题
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而不是对这个问题 的判断和观点。
作者在文中所摆出的核心观点,就是文
比如诗词类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的 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 示范效应,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在文化艺术领域,诗词文化转化创新大有可为。通过一 声声诵读,唤醒情感记忆;通过美食、服饰和建筑设计, 再造诗词意境;通过一部部专题片,在影像中重温经典; 通过一本本图书,传承文明薪火。纪录片《跟着唐诗去 旅行》挖掘文旅深度融合的可能;在影视剧中,越来越 多的诗词文化元素被引入,丰富着艺术创作的文化质地。
方法 论证 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因为“事
实胜于雄辩”。
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
道理 、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
论证 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分为引用论证和分析论述
论证 方法
比喻 论证
式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 法,即以喻体作论据去论证本体的论证方式。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议论文阅读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包括论点、论据、论证等。
2. 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议论文的阅读策略。
3. 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2. 论证方法的识别及逻辑关系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论证方法及逻辑关系。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识别其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并分析逻辑关系。
第二章:论点的寻找与判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寻找论点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判断论点是否明确、合理的能力。
1. 论点的概念及作用。
2. 寻找论点的方法。
3. 判断论点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寻找论点的方法。
2. 判断论点的明确性与合理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论点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寻找论点的方法及判断论点明确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找出其中的论点,并判断其明确性与合理性。
第三章:论据的筛选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筛选论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论据是否可靠、有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据的概念及作用。
2. 筛选论据的方法。
3. 分析论据的可靠性及力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筛选论据的方法。
2. 分析论据的可靠性及力度。
1.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论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筛选论据的方法及分析论据可靠性、力度的标准。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筛选其中的论据,并分析其可靠性及力度。
第四章:论证方法的认识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论证方法进行有效论证的能力。
初三专题复习 议论文知识点汇总
初三专题复习议论文知识点汇总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是作者要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句型: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一般不用比喻句、反问句);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的若干思想观点。
主要题型:(一)找论点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二)归纳论点方法:概括段意——概括层意——归纳中心论点(或找出分论点——归纳中心论点)从字数、句型、修辞等方面模仿已给分论点二、论据: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理论论据分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数字、图表等证明论点的依据。
理论论据: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如经典性的著作、名言、科学原理、定律、公理、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证明论点的依据。
(一)论据的作用:论证了……观点(就近原则)(二)论据能否互换位置(删)方法:1、概括论据2、分析是否证明论点3、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三、论证:是作者阐明观点、分析观点的过程。
论证方法分为: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说理、比喻说理、类比说理论证结构:总分、并列、层进、对比等四、议论文中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果修辞手法句子是论据,要加上论证了……)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引用,引用古诗文、名言,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五、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5 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五议论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22河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本一谈青年的责任担当张建林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②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
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③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
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④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之。
”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
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就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议论文:论据辨析及补充 教学PPT课件
③从某种意义上看,“文化地标”既是城市文脉的见 证,又是地域活力的象征。我们应当立足于城市的人文 历史底蕴,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颜值 担当”兼具“内涵气质”的文化地标。
④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 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 升温,各类文化地标化身网红建筑,成为热门参观地、 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 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城市的特色底蕴和年轻活力”,可为第④段做正面举例。 B.“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
绳’,强调建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可充当第⑤段的道 理论据。 C.第⑥段先后举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和福州的古厝间为例, 从不同角度证明改造旧建筑必须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 D.“兰州‘黄河母亲’雕塑表达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一例子 替换第②段“珠海大剧院‘日月贝’”的例子,对论述没有影响。
⑤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 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 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 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 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 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 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 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分)
【筛选信息:理解判断】
A.第①段列举社会中某些文化地标建设乱象,既吸引读者,
又起到引出论点的作用。
B.第②段举例论述时,所用动词“见证”“讲述”等都是拟人化
的手法,表达生动。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2. 学会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并能判断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
3. 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中考语文阅读部分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 难点: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议论文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3. 讲解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到关键信息。
4.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一致性,让学生学会判断论据是否支持论点。
5. 举例说明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 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判断论据与论点是否一致。
3. 判断文章中使用的论证方法,并解释其作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中心论点的提炼方法等。
2. 布置一篇议论文阅读练习,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题。
3.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质的议论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议论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特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方法:1.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互动与提问: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八、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议论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议论文阅读的知识和技能。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2. 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 培养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议论文内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议论文语言的把握,判断其准确性和鲜明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论证方法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议论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议论文的三个部分——引论、本论和结论,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论证方法的学习:讲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并进行示例分析。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篇议论文,指出其论点、论据和所用的论证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阅读一篇议论文,分析其结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对议论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议论文中的主要论据。
2. 培养学生分析论据与论点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评价议论文的方法,包括论证的严密性、论据的可靠性等。
4. 提升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议论文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据的识别、逻辑关系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评价议论文时的批判性思维运用。
八、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理解。
2. 新课内容:讲解如何识别议论文中的主要论据,并分析它们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评价方法:介绍评价议论文的方法,如论证的严密性、论据的可靠性等,并进行示例分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复习专题
议论文复习专题学习目标:1.明确考试要求。
2.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3.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4.能够较顺利地完成议论文阅读。
考点说明: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温故知新:1. 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2.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按要求增删论据。
3.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
4.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论证思路的理解。
5.词、句含义的理解和体味6.议论文的严密性。
7.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章观点作出判断。
例题详解:警句徐懋庸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
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
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
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
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上用金线绣花绝不会佳。
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
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
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含答案)
第三讲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议论文的论证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二、即学即练【例题1】请判断下面的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 《谈骨气》)A.比喻论证B. 举例论证C. 对比论证D. 道理论证【例题2】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120字左右。
【例题3】请用西游记的例子证明“逆境有利于人才成长”。
【例题4】请根据题目《青年人应当勇立潮头》和苏洵“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论述,写一段论述。
【例题5】按要求写作。
方孝孺在《指喻》中说“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意为:“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段 25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举出事例,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不得抄袭、翻译原文。
三、论据的基本知识指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例题6】苏格拉底认为:“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柏拉图说:“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这些是什么论据?A. 事实论据B. 道理论据四、论据从哪里来课内(1) 理想·信念·追求·奋斗①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与宏伟的政治抱负。
②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作者追求高洁人格和高雅情趣。
③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少年杜甫的壮志豪情与宏伟抱负。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复习课件
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首先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 的不二法门,再分要有业、要敬业、要 乐业进行论证,有序地阐明其重要性, 最后指出责任心和兴趣是解决问题的方 法。
体育课不应该取消
B 立论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01
寻找或提炼论点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 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一是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 二是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 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敬 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 什么”)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
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 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 题,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
《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 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4、将论据置入最佳位置,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1)仔细阅读提供的论据材料,对其内涵进行分析,把握其所表达的思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5议论文写作(难点)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原卷版)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专题25议论文写作(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议论文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作文类型之一,从同学写作议论文的现状看,有两种情形比较普遍:一是太“杂”,思路不清,表达混杂;二是太“死”,典型的三段式,中间部分是事例的堆砌。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没有?有。
那就在于掌握议论文两种基本结构形式,从规范的议论文写起。
一是横式结构。
就全文而言,是非常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开头引出观点,结尾总结照应,而中间(主体)部分则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分论点支撑,即从几个方面(或几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来证明作者在文中所要阐明的观点。
这里要说明的是主体部分用来论述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它们是并列的关系,中间没有主次之分。
所以,这种横式结构,我们又通俗地称它为并列式结构。
譬如,我们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如果以横式结构来写一篇议论文,我们可用“幸福在哪里?”的设问开头;主体部分则从“幸福在劳动者的汗水里”、“幸福在有志者的追求里”、“幸福在无私者的奉献里”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最后以“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手中”来作结。
由此看来,以横式结构行文,全文的层次显得非常清晰。
二是纵式结构。
如果说横式结构的主体部分由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支撑,那纵式结构主体部分在展开事理论述时,则是逐层深入的。
很虽然它不是并列推进,而是层层递进。
在论述时,我们既可以按事理的性质,由表及里地展开;也可以按事理的范围,由小到大地展开;还可以按事理的发展,由浅入深地展开。
比如针对学生的“浪费”现象,我们既要跟他们谈谈经济问题,也就是要“算算账”,让他们明白“积小成多”的道理;更要跟他们说说性质问题,一旦“浪费”成习,极易形成“奢侈”的作风,那后果就严重了。
这样的分析,很显然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逻辑进行的。
由此可见,采用纵式结构行文,事理层次清楚,文章的逻辑性强。
掌握了议论文的两种基本结构形式,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些方面:一、一句话开头。
一句话开头,那就一定要考虑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逼使自己从对题目的思考中选取最有份量的话作开头,促使自己对思考的内容作出比较筛选,这样的开头,既简洁,又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假如人生没有磨难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
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
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
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 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
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
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
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
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无伟男”。
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
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
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
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
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
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
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
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
此言似乎不谬。
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
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
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1.通读全文,完成填空,理清文章论证的思路。
①——②提出问题:作者由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这一农事现象,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提出这一论点。
③——⑥分析问题:⑦——⑧分析问题:⑨分析问题: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历尽磨难生命才会精彩。
⑩解决问题: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战胜各种磨难。
2.第⑧自然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
(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3.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4.文章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为题,有何作用?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第⑨自然段“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的理解?另一种珍爱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
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
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
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
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
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
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
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⑧学会爱自己。
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
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
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
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不能没有憧憬①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如果选错目标,将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种呢?是得到了我所要的。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得到我所要的”也算是悲剧呢?这不是“心想事成”吗?非也。
因为许多人达成自己奋斗多时的目标之后,才发现搞错了!原来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自己为这个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太高,根本得不偿失。
然而,人生不能重新来过。
孔子望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为了降低后悔的几率,更为了珍惜未来的时光,我们所能采取的策略是:花一点时间,想一想人生是怎么回事?③首先,我们的生命有“身体、心智、灵性”三个层次。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到我这儿寻求诊疗的心里病人,大都是身体健康、心智正常,但是并不快乐的人。
”我们根据他的说法,可以假定:一个人若想快乐,显然需要考虑身体与心智之外的第三项因素。
这第三项因素可以称为灵性。
④其次,面对身体、心智与灵性,如何正确因应?我的建议是:身体是必要的,心智是需要的,灵性是重要的。
请不要责怪读哲学的人挑剔概念,实在是因为这里的分辨十分紧要。
以身体而言,从身体健康延伸出去,包括一切有形可见、可予量化的成就,如“银子、车子、房子”,以及社会形象。
这些都属于必要的层次,亦即:非有他们不可,但是有了它们还不够。
如果我们把全副精力都投入这个层次,到了中年就会尝到“重复而乏味”的苦果。
⑤再以心智而言,它的潜能包括“知、情、意”三方面。
这三方面都需要一直开发,否则难以化解“重复而乏味”的压力。
在求知方面,每天学一点新东西,是保持心态年轻的好办法;在情感方面,目标是自得其乐与历久弥新;在意志方面,则能提升自主性与自由度,效法孔子的“随心所欲不踰矩”。
至于灵性层次,则是“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人生的意义与目的。
这个层次较为抽象,也较需要个人体验的配合,所以在此暂不多说。
⑥我们不防专就心智层次,来省思人生的憧憬。
心智层次最易取得共识的,自然是“求知”方面了。
2006年9月我在六所大学(依序是浙大、复旦、北大、北师大、人大、清华)作了系列演讲,我提出一个观点,并且引发了正面的回应,那就是:现代人的学习规划,最好是“三十岁以前学习儒家,四十岁以后学习道家,五十岁以后学习《易经》”。
理由是:儒家强调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道家主张敞开心胸与顺其自然,《易经》则引导大家乐天知命与品味人生。
⑦儒家思想的要旨在于“真诚”两字。
人只要真诚,就会觉察内心有一股力量,要求自己与别人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
在判断关系是否是适当时,所考虑的三项要素是:我的内心感受是否真诚,对方的期许是否沟通及了解,社会规范是否遵守。
这三项要素使我们知道如何“择善”,然后由此努力朝着“至善”前进。
⑧即使儒家的处世态度,也无法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因此人到四十岁以后就应该学习道家。
道家的要旨在于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一切(包括自己的遭遇)。
而所谓的“道”即是整体。
在整体之中,得失成败可以消解于无形;在整体之中,很容易孕育一种审美的眼光。
因此,学了道家之后,可以“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享受与道同游的乐趣。
至于五十岁以后,不妨学习《易经》。
《易经》是“依天道以应人道”,要我们明白自己的时势处境与特定位置,对于吉凶祸福可以了然于心,进而在理解了变化的原则与规律之后,可以顺势而行,趋吉避凶,并且致力于修养德行,由改变自己的心性而改变既定的命运。
⑨人生不能没有憧憬,以上所述有关儒家、道家与《易经》,都是我们自身文化的精华,是先人的智慧在千锤百炼后所传下来的珍贵资产。
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是正因为困难,所以值得一试。
面对这样的挑战,就会带来一些憧憬,而这绝不是有形的成就可以提供的。
1.“人生不能没有憧憬”,阅读全文回答“人生的憧憬”指什么?2.请具体分析4、5两段的论证过程。
3.第1段中引用孔子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何作用?4.文章说“儒家思想的要旨在于‘真诚’两字”,如果要给这个论点补充一个道理论据,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B.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