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名著导读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高级英语教案:文学名著导读与讲解

高级英语教案:文学名著导读与讲解

高级英语教案:文学名著导读与讲解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的文学名著,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读和讲解活动,学生将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以及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案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英语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主题、情节和人物发展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批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热情。

教案内容单元1:《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导读部分:1.介绍作者简历及该作品背景;2.解释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复杂而引人注目的关系;3.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涉及到的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

讲解部分: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发展;2.解读关键场景和对话,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3.讨论小说中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对其写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

单元2:《1984》导读部分:1.介绍乔治·奥威尔并探讨他的观点和价值观;2.梳理小说中的重要角色,描述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情节发展。

3.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反映的政治恐怖主义和权力滥用等问题。

讲解部分:1.分析小说呈现出来的社会、政治和心理面貌;2.解读作者运用技巧(如语言运用、象征手法等)达到表达意图的目的;3.探究小说中所传达出来的警示和批判精神,并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

单元3:《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导读部分:1.简要介绍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以及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2.描述主要人物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折射出的社会阶层和道德问题。

讲解部分: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2.解读作者所刻画的角色形象、情节发展,并分析其含义;3.探讨小说中对于追求美国梦和现实世界之间冲突的思考。

教案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课堂互动讨论,检验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 - 学生书面作业,包括结构化问题、评论性文章等形式; - 小组或个人项目,鼓励学生通过演讲或展示方式分享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特观点。

初中英语名著导读教案模板

初中英语名著导读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英语名著导读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教学内容:- 名著简介- 人物分析- 故事情节概述- 主题思想探讨- 词汇、语法知识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名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导入:针对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主题。

二、名著简介(10分钟)1. 介绍作者: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及代表作。

2. 概述内容:概述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3. 作品特色: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文化背景和价值意义。

三、人物分析(15分钟)1. 角色介绍:详细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

2.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四、故事情节概述(10分钟)1.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

2. 重点情节分析:分析故事中的关键情节,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3. 总结概括: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提炼故事的核心价值。

五、主题思想探讨(10分钟)1. 主题提炼: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主题思想。

2. 观点阐述:组织学生阐述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主题思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拓展思考。

六、词汇、语法知识点(10分钟)1. 词汇讲解:讲解故事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2. 语法分析:分析故事中的语法结构,帮助学生提高语法水平。

3.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原著,进一步了解名著。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阅读原著,撰写读书笔记。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名著阅读前适切的导读教学能为学生开启愉悦的阅读之旅.。

通过基于文本主题的任务驱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畏难情绪,产生持续的阅读动机;基于阅读初体验的策略实践,能内化阅读方法,开启多元的思维视角;项目式阅读形式引領阅读活动,优化阅读组织形式,实现高效阅读,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名著阅读英语名著代表着世界文学艺术高度,是师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首选文学读物.。

但现行的课时规定和教材任务下,名著阅读效果不尽人意.。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学生阅读动机不强,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

受功利主义影响,英语名著阅读对英语成绩的提高短时效果不明显,导致部分学生不认真阅读.。

其次,学生阅读策略单一,迁移能力欠佳.。

由于课内习得的单篇短文的阅读方法在名著阅读中无法普适,让不少学生感到困惑.。

最后,学生读的方向不明,思维品质有待提升.。

学生在阅读名著时不知读到何种程度、如何思考、如何品味,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英语名著阅读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有效的促进和发展作用,但阅读实效的达成离不开教师适切的“导”.。

笔者基于英语名著导读的教学实践,提出基于文本主题的任务驱动、基于阅读初体验的策略实践、基于目标引领的项目式阅读启动三步设计.。

一、基于文本主题的任务驱动王笃勤在《初中英语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缺乏动机,阅读可能视而不见[1].。

要取得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学习的内驱力.。

导读意在引发学生面对一本新的名著时能积极思考,提出疑问,产生主动阅读的学习动机.。

1.图式驱动,激活原有认知根据图式驱动理论,缺乏必要的图式往往是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

阅读不是解码的过程,而是利用自己已有图式进行预测、验证、修正的过程[2].。

可见,图式驱动能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能为阅读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英语名著导读

英语名著导读

《英语历史名著选读》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1070139012.课程中文名称:英语历史名著选读3.课程英文名称:The Arts English Reader4.课程总学时数:325.课程学分数:26.授课对象: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英语历史名著选读》为英语本科高年级的一门英语语言文化系列的专业限选课。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政治传统和文化精髓,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在毕业后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阅读西方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经典英文译著和英文原著,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欧美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和宗教;通过教学,学生不但可以接触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风格的文史哲作品,包括演说、对话、传记、论文、剧本、文件和通史,而且对西方政治传统和文化的演变有一定的了解。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本课程按教学大纲和进度授课,一般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

三、学时分配章节(序号)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作业总学时第一单元Thucydides 修昔底德 2 2第二单元Sophocles 索福克勒斯 2 2 第三单元Plato 柏拉图 2 2 第四单元Aristotle 亚里士多德 2 2 第五单元Cicero 西塞罗 2 2 第六单元Pico della Mirandola 米兰多拉 2 2 第七单元Niccolo Machiavelli 马基雅弗利 2 2 第八单元Francis Bacon 弗兰西斯·培根 2 2 第九单元Hobbes 霍布斯 2 2 第十单元V oltaire 伏尔泰 2 2 第十一单元Goethe 歌德 2 2 第十二单元John Stuart Mill 约翰·米勒 2 2 第十三单元Karl ·Marx 马克思 2 2 第十四单元Darwin 达尔文 2 2 第十五单元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 2 2考查 2 2 合计30 2 32四、课程内容第一单元 The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by Thucydides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节选【本章教学目的、要求】:学习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节选。

英语名著导读备课讲稿

英语名著导读备课讲稿

英语名著导读Unit 2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选读作品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

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姐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杰出经典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穷人和富人,教堂和学校,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者马克·吐温以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

汤姆·索亚是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

他讨厌教堂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他不喜欢整天在学校里干燥无味的生活,他向往成为绿林好汉,他希望加入海盗,过新鲜刺激的生活。

他总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子”,体面的“优秀生”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

Tom Sawyer tried to cut the cupboard with the knife. Then, it was the time for him to dress up.First, he must wash his faces and hands in a tin basin of water. But Tom Sawyer didn’t want to take the trouble to1 wash them. So he just poured out2 the water onto the ground. Then, Mary uncovered his secret3 and he had to use soap to wash his faces again. This time, his faces were not completely cleaned yet. The clean part was just like a mask4 on his face. Mary brushed his hair neatly and Tom Sawyer put on unhappily the suit of his clothes. With the efforts of his own cousin Mary, Tom had become a different person. Finally, he got into his shoes.Then, they went to the Sunday school. Tom Sawyer hated the school very much. The school hours were from nine to half past ten and then church service. When the children came to the gate of the school, Tom Sawyer walked slower and asked another boy, “Bill, have you got a yellow ticket?” After they bargained5 for a while, they reached a deal6. Tom gave him a fishing hook and he got the yellow ticket from Bill. In the same way, he exchanged for some red tickets and some blue tickets.In this school, the teacher had set a rule7 to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recite the Bible: if hecould recite two verses8, the teacher would give him one blue ticket;ten blue tickets were equal to one red ticket; ten red tickets could beexchanged for a yellow ticket; if anybody could get ten yellow tickets,the teacher would give him or her a new Bible. Getting the thick bookwas the greatest honor for the children. So many children were busyreciting every day. They just wanted to get a Bible. In Tom Sawyer’s memory, it was impossible to get a Bible. So he thought of an easy way. He exchanged his small things for cards in other children’s hands. In this way, he got man y cards.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thirty-five-year-old teacher made a habitual9 speech. Tom Sawyer was playing with the boys around him. He pulled a boy’s hair and pinned another, but when they turned around, Tom just read the book carefully, but the children began to talk noisily in the latter one third of the talk. Some children even began to fight.Suddenly, the room turned silent because some visitors came into the room. Three adults and one young girl entered. To Tom Sawyer’s surprise, the l ittlegirl was just the “angle”. Tom Sawyer thought of his meeting withthe girl and the adventure in her garden. Among the visitors, theold man was somebody and all the teachers, men and women,made up to him in many different ways.Then it was the time to give prize to those children who hadgot ten yellow tickets. The room was quiet. Nobody had enough tickets. When hope was dead, Tom Sawyer stood up with nine yellow tickets, nine red ones and ten blue ones. Tom Sawyer stood in the front of the room, and all the children looked at him with eagerness. Then, thechildren all of a sudden realized that they were cheated by Tom Sawyer. The teacher didn’t believe Tom Sawyer could get so many tickets, but the number of tickets was exact. The prize was given to Tom Sawyer and he was introduced to the old man.作者简介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

英语名著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英语名著优秀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英语名著阅读课程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英语名著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面。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教材选择:《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准备:1. 教材:《傲慢与偏见》原著及电子版。

2. 教学课件:包含课文摘要、人物关系图、词汇表等。

3. 互动讨论环节:准备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傲慢与偏见》的封面、作者及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简要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

二、课文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纠正错误,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以下话题:a. 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

b. 贝内特家的其他成员的性格特点及其与伊丽莎白的关系。

c.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阅读理解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a. 搜集关于《傲慢与偏见》的相关资料,撰写一篇读书心得。

b.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文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纠正错误,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以下话题:a. 分析小说中的爱情观及其对当代爱情观念的影响。

b.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c.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及其对主题的揭示。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初中英语世界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英语世界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英语世界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熟练运用一些常见的英语单词和短语;2.了解和学习一些世界名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一些常见的英语单词和短语;2.了解和学习世界名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世界名著的故事内容,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课本《世界名著阅读》、PPT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世界名著的书籍封面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世界名著的好奇心。

2.呈现并解释一些与世界名著相关的英语单词和短语,如novel、classic、literature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练。

Step 2: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一个世界名著的故事片段,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故事片段,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Step 3:世界名著背景介绍1.通过PPT或其他适合的媒介,向学生介绍一部世界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J.K.罗琳的故事。

2.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增强他们对世界名著的兴趣和理解。

Step 4:名著对比分析1.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世界名著故事内容,进行名著之间的对比分析,包括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等方面。

2.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Step 5:拓展阅读1.提供一些额外的世界名著阅读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2.鼓励学生互相推荐并进行分享,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和深度。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一些世界名著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世界名著,并阅读该书的相关章节,写一篇读后感或书评。

名著英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名著英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名著英语导读课教学设计导读课是指通过教师对名著的整体梳理和解读,帮助学生了解名著的背景、主题和核心思想的一种教学活动。

名著英语导读课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同时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掌握名著的基本背景和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2.理解名著的核心思想和主题;3.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一本经典名著进行导读。

比如,Jane Austen的《傲慢与偏见》。

目前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并进行相应的导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简单介绍《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并引入相关主题和核心思想,激发学生对该名著的兴趣。

步骤二:整体了解教师通过对名著的整体梳理,简要介绍其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和结构,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名著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步骤三:重点章节导读教师选择名著中的重点章节,进行逐一导读。

在导读过程中,教师介绍并讨论每一章节的内容和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步骤四:主题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导读名著的过程,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和讨论,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补充。

步骤五:语言运用教师通过名著中的相关片段和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运用练习。

可以通过填空、改写句子、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式,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六:思考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讨论名著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还可以适时运用小组讨论、问答互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写作等多个方面。

《高中英语课件:世界文学名著导读》

《高中英语课件:世界文学名著导读》

讲述了肯尼亚独立
奇玛曼达·恩戈
齐·阿迪奇的
《半夜的太阳》
刻。
总结和未来推荐
通过世界文学名著的导读,我们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
不同文化,对于培养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希望本课程能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和
探索世界文学的热情。
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入了各大洲的
独特文化。
欧洲文学
但丁的《神曲》
莎士比亚的剧作
探索地狱、炼狱和天堂,体验一场宏大的灵魂
探索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戏剧作品,感受戏剧的
之旅。
魅力。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笑看一个热衷于骑士精神的梦游者的冒险经历。
沉浸在这个充满绅士和优雅女士的英国小镇中。
高中英语课件:世界文学
名著导读
《高中英语课件:世界文学名著导读》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世界
文学经典作品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探索各大洲的文学巨著,深入了
解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课程简介
全球重要性
课程内容
学习世界文学经典作品对于拓展学生的世
本课程将涵盖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的
界观和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通过一位女性奴隶的故事,思考美国历史中的创伤与复仇。
亚洲文学
1
3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
2
鲁迅的《狂人日记》
领略古代日本的宫廷生活与爱情故事,
通过主人公的疯狂思想,揭示了中国早
享受优雅的文学之美。
期现代社会的困境。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感受印度文化和精神的高峰之作。
4
川端康成的《雪国》
沉浸在日本北国的美丽风景中,感受爱
与孤独的交织。

初中必读英语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必读英语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必读英语名著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傲慢与偏见》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变化。

3.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性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及其作品特点。

2. 分析故事背景,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作品主题。

4. 设计相关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简·奥斯汀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让学生阅读《傲慢与偏见》的部分章节,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

3. 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作品主题。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练习:设计相关阅读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设计阅读练习,检测学生对《傲慢与偏见》的理解程度。

3. 学生感悟: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他们对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傲慢与偏见》英文原著或改编读物。

2. 相关背景资料、人物关系图等。

3. 英语阅读练习题。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作品主题,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方便课堂讨论和思考。

3. 针对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本教案,希望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傲慢与偏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英语名著优秀教案范文模板

英语名著优秀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简·爱》名著阅读课程二、教学对象:初中三年级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简·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小说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名著中传递的独立、坚强、勇敢等积极价值观。

- 学生能够培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增强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简·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 掌握并运用小说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 深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 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简·爱》小说文本及相关资料。

- 影视作品片段、图片、PPT等辅助教学材料。

- 教学活动设计,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小说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

- 准备相关词汇和句型的笔记。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PPT展示小说封面、作者简介等,激发学生对《简·爱》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简·爱》有什么初步的了解?引发学生思考。

(二)阅读与讨论(40分钟)1. 分组阅读小说片段,学生汇报阅读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简·爱的坚强、独立等。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4. 小组讨论:讨论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拓展活动(20分钟)1. 观看《简·爱》影视片段,对比小说和影视作品的不同之处。

2. 举办“假如我是简·爱”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3.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英语名著优秀教案模板

英语名著优秀教案模板

英语名著优秀教案模板教案标题:探索英语名著:《傲慢与偏见》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傲慢与偏见》这部英语名著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故事情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傲慢与偏见》的主要故事情节。

2. 学习和运用相关词汇和短语。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投影仪。

2. 《傲慢与偏见》的原文或摘录。

3. 相关词汇和短语的列表。

4. 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傲慢与偏见》这部英语名著的背景、作者简介和主要故事情节。

2. 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思考,例如:你认为这个标题中的“傲慢”和“偏见”指的是谁?为什么?阅读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傲慢与偏见》的摘录或原文给学生。

2. 学生阅读文本,并标记出他们认为重要或有趣的部分。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标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分享并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4.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词汇与短语学习(15分钟):1. 教师呈现相关词汇和短语的列表,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2. 学生进行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练习,例如:填空、造句等。

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例如:爱与婚姻、社会阶级、个人成长等。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合作学习与表达(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摘录或原文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在表演中加入一些改编的内容。

3.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反馈。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

初中英语名著朗读教案设计

初中英语名著朗读教案设计

初中英语名著朗读教案设计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能够听懂、朗读并模仿文章中的对话。

(3)学生能够了解名著《小妇人》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流。

(2)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培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2)学生能够培养对名著《小妇人》的喜爱,感受其中的人物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理解文章大意,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文章中的情感,感受名著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名著《小妇人》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展示文章标题和图片,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2)教师分段朗读文章,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3)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学生进行口头练习。

3. 对话练习(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文章中的对话。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4. 听力训练(10分钟)(1)教师播放文章录音,学生闭眼聆听,尝试跟读。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大意,回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推荐其他名著,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和短语,加强记忆。

2. 再次朗读文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其他名著,培养阅读兴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和名著的喜爱。

英语小说导读教案初中

英语小说导读教案初中

教案:英语小说导读——初中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英语文化的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简介: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2. 小说主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

3. 小说人物:伊丽莎白·班纳特、达西、简、玛丽、凯蒂、莉迪亚、 Bennet 夫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说作者简·奥斯汀及其作品《傲慢与偏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小说主题。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小说情节,创作一段对话或短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阅读活动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和兴趣的增强。

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小说《傲慢与偏见》纸质版或电子版。

2. 相关电影或电视剧版本,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 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的信息。

六、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其他英语小说,提升阅读水平。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英语文化元素,提高对英语文化的认识。

3. 定期组织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

4.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英语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口语和写作能力,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英语文化。

初中单词名著导读教案

初中单词名著导读教案

初中单词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王子》中出现的一些重要单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阅读《小王子》,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小王子》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单词学习:desert(沙漠), refuge(避难所), flower(花), unique(独特), tame(驯服),sincere(真诚), sadness(悲伤), maturity(成熟), civilization(文明), departure(离开),asteroid(小行星), attach(附加)。

2. 名著阅读:《小王子》第一章至第四章。

三、教学过程:1. 单词学习:(1)教师出示单词,引导学生跟读,讲解单词的含义和用法。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所学单词造句,巩固记忆。

(3)教师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单词。

2. 名著阅读:(1)教师简要介绍《小王子》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主阅读《小王子》第一章至第四章,注意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4)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3. 寓意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王子》中出现的各种角色和现象,如小王子与玫瑰花的关系、小王子与狐狸的友谊等。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小王子》中的寓意,如珍惜眼前人、勇敢面对困难等。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小王子》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和道德观念。

四、课后作业:1. 学生继续阅读《小王子》后续章节,记录下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或段落。

2. 结合所学单词,写一篇关于《小王子》的短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 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过程,关注孩子的阅读进展,与孩子共同探讨《小王子》中的寓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同时,能够喜欢上名著阅读,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名著美语朗读教案模板范文

名著美语朗读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 通过美语朗读,提升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名著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对象:初中英语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名著文本(如《哈利·波特》、《简·爱》等)2. 名著背景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美语朗读技巧指导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名著封面、作者简介等,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提问:你对哪部名著感兴趣?为什么?二、名著背景介绍1. 简要介绍名著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分组讨论:你认为这部名著有什么价值?三、美语朗读技巧指导1. 播放美语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

2. 讲解美语朗读的技巧,如:重音、停顿、节奏等。

3. 学生跟随示范朗读,教师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四、分组朗读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进行美语朗读。

2. 小组内互相纠错,提高朗读质量。

五、课堂小结1. 各小组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学生朗读上节课选择的章节,教师点评。

2. 复习美语朗读技巧。

二、深入阅读与讨论1. 引导学生根据名著内容,提出问题。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三、角色扮演1. 学生根据名著内容,选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演技巧。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体验,教师点评。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在美语朗读中的表现,如语音、语调、语速等。

3. 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选择名著的一个章节,进行美语朗读,并录制视频。

2. 完成一篇关于名著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美语朗读名著,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八下英语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八下英语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 法
了解英语名著的文化背景和历 史背景
掌握名著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 方式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英语名著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通过英语名著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英语名著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能够通过英语名著阅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业批改:教师对学生的读后 感进行批改,给出评价与建议
Part Six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测试与考试: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自我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提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加阅读材料:提供更多适合学生 水平的英语名著阅读材料,以丰富 学生的阅读体验。
及时反馈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表现 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情境式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游戏化教学:将游戏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提供丰富 的学习资源,如课本、课件、 网络资源等。
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帮助学生 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的重 要性和意义。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达成度: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教学方法的有 效性。

教师版高一英语名著课外读写指导教案

教师版高一英语名著课外读写指导教案

教学 1.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难点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2. Writing guidance( B. Strengthening)教法 1. Task-based method 2. Mutual teaching methodMulti-media 2. Blackboard 1.教具 1Stepl Lead-inIntroduce the novel David Copperfield by a Chinese song 男儿当志强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似铁打骨似精钢胸襟白.千丈眼光万里长誓发奋自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热血男子热胜红日光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劈地为我理想去闯看碧波高壮乂看碧空广阔浩气扬既是男儿当自强昂步挺胸大家作栋梁做好汉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做个好汉子热血热肠热热胜红日光The Chinese song tells us: A man should be strong, ambitious and教constant-striving. Never be afraid of any difficulty. Never give up. That f s just the theme of the novel named David Copperfield.Step2 About the author and his works1). Charles Dickens was 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novelist in the 19th century. He wrote 14 novels and many other shortstories in his lifetime. His style was realistic and humors . He gave us a vivid picture of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His works shows sympathy for the poor. 2). About his works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Oliver Twist《雾都孤儿》)A Christmas Carol《圣诞颂歌》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Pickwick Papers《匹克威克外传》Step 3 About the novel David Copperfield1) The type ---------- a utobiography 自传体2)The clue -------- thefirst half of David' s life from an orphan to becoming afamous writer and having a perfect marriage.12 3) The themes ----- ?. constant striving (自强不,息)?. human nature (人性)No cross, no crown. 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善有善报2Adversity makes a strong man. Harm set, harm get. 逆境出强人害人害己Misfortune is a fortune. Justice has long arms.学不幸是一种财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Step4. About the main characters , their relationship and theircharacteristics.1.David Copperfield ----- the hero of the story who was not only kindand sincerebut also intelligent and upright. Above all, he was ambitious andconstant-striving.2.Clara ------ David' s mother who was pretty and kind but weak in character.3.Miss Betsey ------- David* s father* s aunt who was a rich but stern andstrange-looking woman. In fact she was very kind and helpful.4.Peggotty ----------- David' s servant and friend, as well who was kind anddevoted.5.Emily ------------- David' s childhood* s friend who was prettyand kind but notmature enough.6.Dora -------------- David' s first wife who was very pretty but simple-minded andchildish.7.Agnes ------------- David* s childhood* s friend and his secondwife who was notonly pretty and tender but also sincere and mature. In thepinion of David she was a perfect wife.8.Mr. Micawber --- D avid" s friend who was poor but kind and optimistic.9.Mr. Wickfield --- a lawyer who was David' s friend as well as hisfather- in- law.He was kind but not careful enough.10.Daniel -------- a sailor, David' s childhood' s friend who waspoor but verykind and tolerant. 11. Ham ------------- a sailor, Daniel , s adoptedchild who was friend. He was poorbut kind, brave and tolerant.12.Mr. Murdstone -- David* s stepfather who was cold, cruel and evil.13.Mr. Creakle ---- David* s headmaster who was as cold and cruel as Murdstone.14.Uriah Heep ------- assistant of Mr. Wickfield and the enemy ofDavid who wasfalse, cunning and evil.15.Steerforth ------- David' s childhood, s friend who was handsomeand helpful3but later he became very bad. He ran away with Emily whowas engaged to Ham. However, when he felt tired of Emilyhe abandoned her, which made Daniel, Ham and David very angry.过Who do you think influenced David Copperfield most?It was Miss Betsey who influenced David Copperfield most because Miss Betsey not only adopted David but gave him good education. Three sentences, Never be mean.(永不卑贱)Never be false.(永不虚伪)Never be cruel.(永不残忍)became David' s life motto which made him get his career success and familyhappiness.Step 5 Writing Guidance1.David Copperfield ------ my idol at heart 要点1) Summary2.David* s unlucky childhood3.David was adopted by his aunt and given good education.4.knowing Agnes5.working in Mr. Spenlow* s firm and falling in love with Dora6.Getting married to Dora and starting writing7.Success in writing8.Getting married to Agnes after Dora' s death9.living happily with Agnes, Betsey and Peggotty. 2) Fine qualities of David Copperfield?3). Such is David Copperfield….(总结归纳回应主题)42.Cherish everything we have.1)请你给David Copperfield 写封信。

初中英语名著朗读教案模板

初中英语名著朗读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名著,培养学生对英语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名著的阅读,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名著内容的理解、朗读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名著中复杂情节的理解、朗读时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名著文本、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名著,了解名著背景、人物、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名著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

(2)播放名著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训练(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

(2)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3)学生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3. 情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名著中的情节。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总结讨论要点,加深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准备台词。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评价表演效果。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改编名著情节。

5. 课后作业(1)学生复述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2)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初中名著英语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英语阅读教案

初中名著英语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1.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小妇人》,学生能够了解美国19世纪的文化背景,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个性,以及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 教学内容:- 书名:《小妇人》- 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主要人物:马奇家的四姐妹 - 梅格、乔、贝丝和艾米- 背景:美国内战时期- 主题:成长、家庭、爱情、梦想## 教学安排:1. 教学时长:15周,每周一节,每节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角色扮演、写作练习。

## 每周教学内容:### 第1周:引入和背景- 介绍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了解美国内战背景- 介绍小说主要人物和情节### 第2-4周:阅读和讨论-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 每周安排一次小组讨论,讨论章节内容和人物关系- 回答与章节相关的问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5周:角色分析- 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角色- 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 第6-8周:主题探讨- 探讨小说的主题,如成长、家庭、爱情和梦想-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9-11周:文学分析- 分析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文学技巧-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尝试模仿小说的写作风格### 第12周:总结和反思- 学生总结阅读体验和收获- 讨论小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13-15周:延伸活动-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与小说相关的延伸活动,如写一篇续集、制作人物介绍卡、举办小话剧表演等。

## 教学评估:1. 学生阅读进度和参与度2. 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度3. 写作练习和角色扮演的完成质量4. 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通过以上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深入理解《小妇人》这部名著,并从中获得成长和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名著导读Unit 2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选读作品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

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姐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杰出经典名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穷人和富人,教堂和学校,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者马克·吐温以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为读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一群小伙伴。

汤姆·索亚是个成长中的孩子,他调皮,喜欢恶作剧,却又善良可爱乐于助人。

他讨厌教堂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他不喜欢整天在学校里干燥无味的生活,他向往成为绿林好汉,他希望加入海盗,过新鲜刺激的生活。

他总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做出那些懦弱的“好孩子”,体面的“优秀生”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展示出自己的魅力。

Tom Sawyer tried to cut the cupboard with the knife. Then, it was the time for him to dress up.First, he must wash his faces and hands in a tin basin of water. But Tom Sawyer didn’t want to take the trouble to1 wash them. So he just poured out2 the water onto the ground. Then, Mary uncovered his secret3 and he had to use soap to wash his faces again. This time, his faces were not completely cleaned yet. The clean part was just like a mask4 on his face. Mary brushed his hair neatly and Tom Sawyer put on unhappily the suit of his clothes. With the efforts of his own cousin Mary, Tom had become a different person. Finally, he got into his shoes.Then, they went to the Sunday school. Tom Sawyer hated the school very much. The school hours were from nine to half past ten and then church service. When the children came to the gate of the school, Tom Sawyer walked slower and asked another boy, “Bill, have you got a yellow ticket?” After they bargained5 for a while, they reached a deal6. Tom gave him a fishing hook and he got the yellow ticket from Bill. In the same way, he exchanged for some red tickets and some blue tickets.In this school, the teacher had set a rule7 to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recite the Bible: if hecould recite two verses8, the teacher would give him one blue ticket;ten blue tickets were equal to one red ticket; ten red tickets could beexchanged for a yellow ticket; if anybody could get ten yellow tickets,the teacher would give him or her a new Bible. Getting the thick bookwas the greatest honor for the children. So many children were busyreciting every day. They just wanted to get a Bible. In Tom Sawyer’s memory, it was impossible to get a Bible. So he thought of an easy way. He exchanged his small things for cards in other children’s hands. In this way, he got man y cards.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thirty-five-year-old teacher made a habitual9 speech. Tom Sawyer was playing with the boys around him. He pulled a boy’s hair and pinned another, but when they turned around, Tom just read the book carefully, but the children began to talk noisily in the latter one third of the talk. Some children even began to fight.Suddenly, the room turned silent because some visitors came into the room. Three adults and one young girl entered. To Tom Sawyer’s surprise, the l ittlegirl was just the “angle”. Tom Sawyer thought of his meeting withthe girl and the adventure in her garden. Among the visitors, theold man was somebody and all the teachers, men and women,made up to him in many different ways.Then it was the time to give prize to those children who hadgot ten yellow tickets. The room was quiet. Nobody had enough tickets. When hope was dead, Tom Sawyer stood up with nine yellow tickets, nine red ones and ten blue ones. Tom Sawyer stood in the front of the room, and all the children looked at him with eagerness. Then, thechildren all of a sudden realized that they were cheated by Tom Sawyer. The teacher didn’t believe Tom Sawyer could get so many tickets, but the number of tickets was exact. The prize was given to Tom Sawyer and he was introduced to the old man.作者简介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

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

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