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浅析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浅析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浅析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摘要:在本文中针对现有建筑管理体系中员工的素质现状及其工作表现,指出了若想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必须通过培养员工和考核员工两方面相结合来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员工培养上,不仅要提升建筑管理体系中员工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更要提升员工的个人素养,并配合有效的持证上岗制、绩效考核制、执业资格考试来优化员工的绩效考核,从而真正做到管理层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施工企业;持证上岗;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类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建设体系不断完善,这就迫切需要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需要更多的复合型、技术型人才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相关工程管理人员普遍情况是:有较强的技术素质,但以人文素质和管理素质为代表的综合素质一般较弱。这就导致这类人员的现场经验储备丰富,但其多是欠缺有效的管理素质,因为其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是通过经验处理,因其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这就会使过程管理人员在管理中会出现各类问题,尤其是会出现信服度较差,员工凝聚力较差等问题。为了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执业资格考试已为众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所接纳,但应付考试的问题还很严重,导致出现了一种"挂靠"问题,也就是说往往执业者与岗位管理者是不同的人,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者整体素质较差的情况,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等问题都受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严重制约。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 知识素质。为了顺利实现工程目标,需要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履行自己的工程管理任务,这就需要其业务能力必须过硬,技术水平必须达标,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建筑管理人员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2.2 能力素质。如果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那么这样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合格的,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在具备专业的建筑工程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合作能力。

2.3 人格素质。建筑工程有其特殊性,是质量工程的同时也是良心工程,每一个建筑工程管理者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让他们充分理解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了解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履行其使命,执行好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3.1 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人事部、建设部、劳动部与社会保障部为了更好地贯彻好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提升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推行了一系列的执业资格制度考核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用以更好地把关人才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会发现,还有大量的"挂靠"现象存在,有些年轻人考各类执业资格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挂靠"而非从事,这就大大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如此可见,"挂靠"必须明令禁止,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才能确保各类人才考核和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能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3.2 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类的职业资格考试都是笔试,而且考试的内容多为课本上所有的内容,这类考试皆以理论考试为主,需要记忆,而实践经验则被忽视,这就容易出现流于考试的情况,很多年轻人凭借其出色的记忆力很容易通过考试获得高分,而且其还可以考得多个证书,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员工则因年纪等原因对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较困难,出现疲于应对考试等问题,年轻人有证书无经验,老员工有经验无证书,这就将很多人阻隔在了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门槛之外,建筑工程中真正需要的管理人员应该是二者兼具的,也就是说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还要有实践经验。其实,该类考试可以在原有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大实际问题的管理和分析比例,尽量使备考人员的知识面和工作经验都得到满足,从而确保执业资格人员具备较好的执业能力。

3.3 有效的绩效考核。在确保提高整个建筑施工团队的基础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优胜劣汰的模式淘汰一批不适合建筑施工执业的人员,以此来达到优中选优的态势。所以考核不应是在其获得资格证之前,还应在其获得资格证之后,是应该长久进行下去的,敦促员工时时学习,与时俱进,可以对在职和在岗员工进行职业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在职员工的技术和能力,对于那些经过培训后仍然不具备相关执业能力的人员应该根据规定解除劳动合同,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来不断提高执业人员的执业素质。

3.4 提升管理层综合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在实践中丰

富自己,要学会走到哪学到哪,以为人民服务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完善自己,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上级部分组织的学习和考试。上级部门安排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都有其目的,一般的培训内容都会精挑细选出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建筑施工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可以不断跟进,更新自己头脑中关于建筑施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改变以往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积极向世界先进建筑施工技术迈进。

四、结语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建筑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础条件和内在保障。目前项目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工作不好干,不协调,不顺利、员工成长慢等问题。比如一个不团结不协作的管理人员项目组织结构,最总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探讨,从而找出解决办法,并呼吁建筑行业进行改革,推广标准而专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体系,持证上岗及绩效考核双重并用,达到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希望本文提出的对策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用人方面起到帮助作用,创新机制,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霞.如何提高建筑业工程管理人员的职责与素质[J].科技传播,2011(4):

28-29.

[2]纪晓凤.浅谈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对工程施工的重要性[J].工程管理,

2012(14):145.

[3]蒲小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 2012:54-63.

系统通过创建和完善设备台账及资产数据,在设备主数据中添加对应的资产卡片字段来实现设备和资产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实现设备资产账、卡、物的一致。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实时正确的反映设备运行状态,而且对于设备在运行维护过程中造成的资产价值变化也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到资产的台账中,避免造成设备资产价值的虚增或虚减。

5.2.2 租赁调拨

租赁调拨是设备异动状态之一,这种异动会导致该设备的设备状态、安装位置以及资产使用权的变动。为了更好的跟踪管理设备异动,系统针对矿井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关的调拨和审批流程。在系统中,不但设计了"调出"这种设备状态,还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对应的调拨功能位置,并在调拨过程中对设备的租赁变动进行跟踪,以此来实现设备租赁调拨与资产价值变更的同步处理。通过设备功能位置上的安装和拆卸历史,实现对设备变动历史的跟踪。

5.2.3 维修

为了提高矿井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设备"在用"状态的可用率,跟踪设备资产维护成本轨迹,引用了"工单"这个概念。并通过工单来实现与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模块的紧密集成,确保设备资产全寿命管理周期中的数据质量,实现设备资产检修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检修工作的计划性,物资需求的准确性以及检修费用的可控性。

系统中的工单管理,详细地记录了每张工单发生的物资消耗以及外委服务,并根据修理修缮市场、加工维修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物业服务市场、内部资金市场、通用标准件超市、非标准件超市、工器具租赁超市运行规则结算到对应的成本中心。

5.3 设备寿命周期后期:报废(停用、报废)

为了准确的反映设备的实际状态,在系统中还设立了停用、待报废、报废等状态。这些状态将触发预定义的闲置、报废设备管理平台工作流程,启动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对应资产编码,实现资产账物的全过程管理。设备到了寿命周期后期,需要报废时,先在设备维护功能中将设备置于"待报废"状态,系统中无论在用设备还是停用设备准备报废时都需要一个审批流程,这个流程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的设备状态是一种过渡状态,无论将它归属于哪个明确的状态都不合适,因此系统将这个过渡状态定义为"待报废"。

六、结论

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个闭环管理,因为设备的报废不仅仅是设备寿命的结束,在设备报废后还要根据系统中的相关参数对设备整体使用经济性、可靠性以及管理成本做出科学的分析,分析数据可辅助设备采购决策,通过这些参数还可以提高设

备在"在用"状态时的科学管理,发挥设备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闭环管理。

系统通过各模块的紧耦合关系,对矿井设备资产的日常运行、维修实现了有效的成本管理,可见实施内部市场化的煤矿机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实现成本节约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企业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葆文.与工厂经理谈谈设备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宋辉.京津冀晋蒙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J].基于ERP 系统的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2009(08):89.

[3]韦裕明.市场机制和竞争方略[M].北京出版社,1994.

[4]陈高生.企业内部市场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5]曲修术,赵斌,彭国.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