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笔记_应用文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读了《国富论》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经济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用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为我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经济画卷。
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的许多观点,让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
比如说分工,以前我只是知道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分工,但从没想过这背后的深层原因。
书中说,分工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让我想起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工厂。
那是一家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工厂,我有个朋友在里面工作。
有一次我去参观,才真正见识到了分工的神奇之处。
一进车间,首先看到的是一条长长的流水线,工人们像排列整齐的士兵,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那一小块“阵地”。
有的工人专门负责安装螺丝,他们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手里的工具仿佛和他们的手融为一体,每一个螺丝都能精准快速地拧到位;有的工人负责质检,他们的眼睛就像显微镜一样,任何细微的瑕疵都逃不过他们的目光;还有的工人负责搬运零部件,他们就像不知疲倦的大力士,在车间里来回穿梭。
我朋友跟我说,在没有分工之前,一个工人要独自完成整个零部件的生产,效率非常低,质量也参差不齐。
但分工之后,每个人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那一小部分工作,不仅速度快了,质量也有了保障。
而且,由于长期从事同一项工作,工人们的技能越来越熟练,创新和改进的点子也越来越多。
就像负责安装螺丝的工人,后来发明了一种新的手法,能让安装速度提高了不少。
再说说书中提到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以前我对市场的理解很模糊,觉得它就是个买卖东西的地方。
但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市场有着强大的调节力量。
就拿我们小区门口的菜市场来说吧。
有一段时间,青菜的价格突然涨了很多。
我好奇地问卖菜的阿姨怎么回事,阿姨说因为前段时间下雨太多,好多青菜都烂在了地里,供应少了,价格自然就涨了。
后来,天气好了,青菜的产量上来了,价格又慢慢降了下来。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它就像一个神奇的调节器,在不知不觉中让供需达到平衡。
关于《国富论》的读书笔记_作文3000字_读书笔记_
关于《国富论》的读书笔记《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国富论》的,希望您喜欢!《国富论》的读书笔记篇一当读了这本书的速读之后,我了解了很多很多,就是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
这本书十分微妙地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
他并不是一个把自己关在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作者,而是经过大量的调查实践论证分析,所以,我们在少年阶段必须要,抓好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学习专业做辅助。
1、分工合作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在开始就讲了分工,所以读了这本书之后,对劳动分工的印象比较深。
劳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劳动分工是劳动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们在社会中感受非常深刻。
针对分工的好处,我认为工作时间会缩短很多,工作效率也便提高了,还可以扩大影响力,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懂得分工合作,取别人的长处来补充自己,这样才能在以后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立足。
2、劳动价值我认为这本书比较受重视的还有劳动价值,在这里作者基本阐明了资本家和工人自己的劳动关系就是吸收工人身体里面的体力,当工人自己的创造的价值和他们的劳动所得持平或者低于自己所创造的价值的时候,资本家肯定会裁员,作者把这种劳动关系理解成衡量一切商品的尺度,这也最贴切不过了。
3、三个阶级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人一般分为三个阶级,工人阶级,地主阶级,资本家,他们构成了工业时代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劳动收入——工资,资本的收入——利润,地主的收入——地租,三个阶级是一个生产力统一的整体里面肯定是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
首先资本家雇佣工人都想减少劳动价格,加大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但是工人希望标准的工作时间和丰厚的利润,资本家和地主之间地租的相互磋商,这看似是独立的整体无形中有了矛盾。
4、资本、劳动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的生产价值来积累自己的资本,加上劳动用的土地,工厂,机器等等,这个资本就叫固定资本,有类资本有野心的资本家还会“侵略”更多的资本,就这样循环往复,只有不断的生产,来吸收资本。
国富论的优秀读书笔记
国富论的优秀读书笔记国富论的优秀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富论的优秀读书笔记(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富论的优秀读书笔记1第一次看到《国富论》这本书,只看了第一章的论分工,身受震撼。
相恨见晚。
200多年前就有这思想,使我对西方国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
影响人类文化100本之一果然名不虚传。
原来我们现在所学的很多内容几百年前西方就有了。
以前看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价值劳动\\市场的一些概念,对马克思真是佩服。
呵呵。
原来很多的思想在《国富论》里就已经提出来了。
我想马克思是吸收了亚当—斯密的思想。
17世纪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亚当—斯密写这本书的时候。
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了人类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社会,步入了现代社会。
其之前普遍是靠人的双手及简单的工具劳作,生产力非常极其低下。
整个社会发展及生活节奏非常缓慢,而人的思想相对也是呆滞不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典型的代表就是蒸汽机,才有比较现代的工具。
如火车,轮船,蒸汽抽水机等大幅度提高生产率。
大批的工厂开始出现。
至此世界的发展节奏明显加快,大踏步的发展。
而人的思想也大踏步的进步,也才有牛顿等那个年代的很多伟大人物。
亚当—斯密提出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就在这大背景下产生了,他的观点跟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相当大的影响。
所谓生为逢时。
自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其当时的思想水平及生产率远远高于其他各国。
综合国力无人能敌。
也难怪称日不落帝国。
单纯的说英国的财富完全建立在掠夺殖民地人民血汗的基础之上,那是片面的。
那时候我们的中国呢?正是清朝,谈不上发明。
满族是在草原靠骑射的一个民族,相对的起知识很原始。
偶想那时候他们觉的马是最好的交通运输工具了,有马就够用了。
虽然发明了火药也有火炮,这只单单在军事上单纯占有一些优势,但是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是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900字(精选5篇)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900字(精选5篇)国富论的读书笔记900字篇1《国富论》读书笔记一、简介《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主题1.经济发展:斯密认为,经济发展源于劳动分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这种提高是由于市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使得生产者能够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
2.自由市场:斯密主张自由市场,即市场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自由地交换商品和服务。
他认为,这种自由市场能够激励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
3.自由贸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和商品种类,也可以提高生产者的效率和生产水平。
4.政府角色:斯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法律和秩序,以及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活动,因为这会破坏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三、分析《国富论》提出了许多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如经济发展、自由市场、自由贸易、政府角色等。
这些概念和原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斯密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基础。
通过劳动分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能够不断增长和发展。
这种经济增长和发展需要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支持。
其次,斯密主张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
他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可以激励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更低的价格。
这种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观念至今仍然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
最后,斯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法律和秩序,以及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政府不应该干预经济活动,因为这会破坏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这种观点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四、个人观点个人认为,《国富论》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国富论读书笔记摘抄
国富论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呀!在书中,斯密对分工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说呀,分工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就拿制针厂来说吧,一个工人,如果没有分工,让他独自完成一枚针的制造,那简直是难上加难。
可一旦分工,有的人专门拉丝,有的人专门切段,有的人专门磨尖,这活儿干起来可就又快又好了。
还有关于市场的作用,斯密认为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经济的运行。
比如说,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这就会吸引更多的生产者投入生产,从而增加供给;而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者就会减少生产,这样市场就能自动地调节供求平衡。
这让我想起了咱小区门口的水果摊。
有一阵子,西瓜特别受欢迎,价格一路飙升。
结果呢,周边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卖西瓜的摊位。
没过多久,西瓜多了,价格也就慢慢降下来了,那些临时的摊位也就消失了。
这不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嘛!再说说货币。
斯密说货币起源于人们为了方便交换。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的“过家家”。
我们会拿一些小卡片、小石子当作“钱”,来交换彼此的“玩具”和“零食”。
那时候虽然不懂什么经济学原理,但其实也算是一种原始的“货币交换”吧。
书中还提到了劳动工资的问题。
斯密认为,劳动工资取决于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博弈。
这让我想起了我叔叔的工厂。
他总是抱怨工人要求涨工资,可工人们也觉得自己的劳动付出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
有时候双方谈不拢,还会闹得不太愉快。
另外,关于资本的积累,斯密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一辈子省吃俭用,把钱都存起来,为的就是给子女留下一些家业。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不再需要像爷爷那样极度节俭,但这种积累财富的意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读《国富论》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越读越觉得有趣,越读越能感受到经济学的魅力。
它不再是那些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于《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5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关于《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富论》读书笔记(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富论》读书笔记1《国富论》是亚当。
斯密的作品,其中他跟我们一一分析了经济与国家的种种关系,读后笔者觉得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顿的思想,他还撰文赞扬过牛顿,后来他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作为经济体系,造出了一本掷地有声的《国富论》,后来西方就出现大量的所谓经济学名著。
因此,世界就像开设了一个经济文化大赌场,所谓的经济学家就像赌场中一个个旁观他人输赢的马仔,围绕着博弈实体经济学理论凭个人感觉进行猜测,凭个人主观意愿盲目欣赏。
但《国富论》里没有引入输赢与均衡的标准,没说怎样取胜,没有给出一个整体如何对大小的区分,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就是没有边界,都是一些宏观抽象的概念。
无论混沌和有序怎样互相转换,《国富论》中并没有给出任何博弈行为取胜的依据。
全世界经过230多年的研究,没有发现什么有效可示范的依据。
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众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一个词偶然地出现,这不是经济学思想,更不是理论,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
人们对它似懂非懂,几乎所有人的解释都是自圆其说,一传十,十传百,无限的放大,“看不见的手”就成了神话。
今日我们用《博弈圣经》实体与性质的观点解释“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博弈实体法则的威力。
博弈实体法则的瘾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其内在逻辑是道德与博弈的法则,市场经济就是根据一套“博弈法则”使资源配置通过道德协同与博弈协同得到调整,亚当?斯密的“自发秩序”和“看不见的手”都是在观察博弈实体时得到的感觉。
国富论读书笔记三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三篇《国富论》读书笔记看完国富论、美国近代经济发展史、罗斯福新政后,一直想写点嘛。
现在4点多了,也睡不着了,就写点吧。
1929-1933年的美国,是美国经济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这个时期,是美国私人垄断企业发展到最鼎盛的时期,但是这种私人垄断鼎盛带来的,是国民经济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每一个人都把最坏的东西扔在大街上,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跟今天的中国发生的情况一样带来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私人垄断企业的鼎盛。
因为私人垄断企业追逐的就是利润,就是个人利益,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它是不负任何社会责任的就像现在的中石油,中石化。
我垄断了我就是不降价很多商品他宁可囤积烂在仓库里就像现在的囤积房地产,倒在大海里,也不愿销售出去。
因为赔本销售,带来的是不盈利。
私人垄断追逐的是个人盈利。
社会动荡什么的,似乎跟它无关。
但私人垄断忘记了,个人利益虽然最大了,但在一个动荡、黑暗、每一个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折手段的社会里,怎样安全消费,利益再大又有何用。
只有社会稳定,人人富裕,商店顾客盈门的环境里去消费,才能真正实现和体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到处游说,提倡富人要把自己的财富,反哺于社会。
这就是为什么郎咸平在讲座时,一遍一遍问富人们,你们还敢不敢让孩子一个人去上学。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美国富人们为什么去上书国会,主动要求增加自己的税负。
他们这种财富来源于社会,就要反哺社会思想的起源,就源自1933年以后的罗斯福新政。
1933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结束了美国最黑暗的私人垄断企业时代。
最主要的做法,就是由国家拿纳税人的钱,出手收购私人垄断企业部分股份不交出股权的就反托拉斯法解散掉,使私人垄断企业发展成国有私人混合的垄断企业。
美国也由一个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为一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虽然企业还是垄断,但因为股权的改变,导致垄断的受益人变了,垄断赚的每一分利润,都通过国家控股这一部分,返还到每一个纳税人手里。
国富论读书笔记(15篇)精选范文
国富论读书笔记(15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读后感通常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 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 最好是突出一点, 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 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国富论读书笔记第1篇: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 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此书初版于1776年, 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 《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齐的书, 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
说起国富论真的是经济学当中的开山之作, 至今200余年仍有很实际的经济指导思想与教育意义。
先说说这本书产生的时期。
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 我明白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时代较早, 资产阶级革命也相对不够完善, 实现了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妥协, 议会至上, 王在法下的君主立宪制。
在这种情景下, 当时的英国还拥有着很多的封建残余, 很多的封建主还拥有着土地, 仍然能够在经济上和资本家一较高下。
而资本家都是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 仍然看不到商业的发展前景, 也不明白该怎样做。
从微观的资本家的角度来看既是如此, 那么对于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来说, 商业发展的影响更是巨大, 东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开辟出了新航路, 并且经过殖民掠夺的方式夺得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绝大多数殖民地, 也所以获得了很多的资本积累, 东边的法国已经夺得了西欧的陆上霸权, 掌握着西欧的经济命脉, 而长期居住在北欧的以海牧维生的荷兰人, 又霸占着国际的海路贸易。
在这种四周环敌的地理位置与贸易格局之下, 大英帝国如何崛起, 新兴资产阶级如何生存, 在他的面前是一片黑暗。
国富论读书笔记和心得(优秀8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和心得(优秀8篇)国富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我利用寒假时间阅读了由有“现代经济学之父”美誉的亚当。
斯密著作的《国富论》,觉得《国富论》真的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之前我学习马克思理论时,马克思认为:工人每一天的劳动一部分是必要劳动,这是工人的酬劳,是供工人维持自己和家庭生活的;而另一部分劳动是剩余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这部分是资本家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家正是透过不断的增加生产剩余劳动的时间加大对工人的剥削。
其实我当初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会有这么一种思考:工人们生产商品的劳动获得了工资,那么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也监督和指挥工人的劳动不是也就应获得必须数量的报酬吗之后看了《国富论》,其中亚当。
斯密认为:工人在原料增加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支付他们的工资,一部分支付雇主们的利润,这部分又可细分为资本的利润和地租。
资本的利润可假想为支付资本家的某种特殊的劳动即付给监督和指挥工人劳动的工资的别名,而地租呢作为资本家所垫支的原料和空间等资本的报酬。
我觉得资本家在付出自己的劳动同时就应获得报酬,但是所站的立场不同(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获得多少就会因个人的私利心,从而会出现偏移。
而在地租这个问题又会涉及到土地是否私有,与国家的制度有关。
我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富论》中的理论所支持的阶级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个不同的阶级,所以他们的观点也很难决定孰对孰错。
所站的阶级不同,自然所持有的观点就会不一样。
看了《国富论》我对其中印象最深的就应是政治经济学部分。
在国富论中重点介绍了两种富国裕民的政治经济体系:重商主义体系和重农主义体系。
重农主义是把土地看做国家收入主要****的一种政治学体系。
为了增进农业重视农业发展,并主张限制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最后往往作用与目的背道而驰。
在封建中国,曾长时间实行重农抑商,实行海禁,闭关锁国,禁止商业发展,最后到了清朝农业也落后,几乎百业俱废的地步。
而重商主义则鼓励制造和对外贸易多于农业。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国富论>的读书笔记》《国富论》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作者亚当·斯密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对当时的经济现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在书中,亚当·斯密首先强调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
他通过制针工厂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分工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个没有分工的制针工厂,一个工人可能一天连一枚针都做不出来,而在分工明确的工厂里,每个工人专注于自己的工序,一天可以生产成千上万枚针。
这种分工不仅在制造业中发挥作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分工使得人们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和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亚当·斯密还探讨了价值和价格的形成机制。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但在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却受到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会上升。
这种价格的波动会引导资源的配置,使得生产要素流向更有需求和更有效率的领域。
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亚当·斯密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其高低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关系和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利润是资本的回报,受到行业竞争和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地租则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所获得的收入,其高低取决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因素。
在论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亚当·斯密强调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他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例如,一个商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努力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这种自发的市场调节机制比政府的干预更有效率。
然而,《国富论》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书中,亚当·斯密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可能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例如,他对于劳动阶级的待遇和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
国富论读书笔记(15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15篇)国富论读书笔记1《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由亚当·斯密于1767年开始著作,历时6年,终于完成《国富论》第一稿。
之后3年,又进行重新修订,于1776年正式出版该著作。
十年磨一剑,《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构建了第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学体系,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的当下,反思经济危机爆发的来龙去脉,很多人开始从传统经济学著作中找寻蛛丝马迹。
可见《国富论》等经典著作对现代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非同一般,对引导人们走出经济危机大有裨益,这也正是经典的永恒魅力。
《国富论》一书分别由:论劳动分工及分配,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论各国财富增长的方式,论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论国家的财政这五大部分组成。
在“第一章:论劳动分工及分配”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着手,经过深入研究后他认为劳动分工能使生产力得以成倍提高,而且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这一重要概念。
同时,劳动分工也促使劳动生产专业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打破,劳动产品的交换迫在眉睫,而交换所需的媒介——货币也是呼之欲出。
产品的最终归宿为:劳动资本、资本利润和土地地租三项。
在“第二章:论财富的性质、积累和使用”中,亚当·斯密开创性地把资产细分为用于消费的资产(维持日常生活的产品)、固定资本(机器和设备)和流动资本(食料、材料、成品和货币),这样深刻透彻的见解史无前例。
另外,亚当·斯密还划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剖析了人们的借贷行为,分析了资本运用方法的不同对生产性劳动产生推动作用的差异。
在“第三章:论各国财富增长方式”中,亚当·斯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给欧洲各国带来的社会结构上的巨大变革出发,研究其财富增长方式的变化。
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第一,生活的基本需要刺激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农村的兴起推动城市的进步,最终加速国家财富的增长;第二,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致使大片土地不利于改良,更不利于生产方式的改革,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地主不愿意改革,以致失去自己的权利、地位和财富);第三,都工商业的增加与富裕,对农村的改良与发展有三大贡献——首先,为农村的土地生产物提供一个巨大而便利的市场,从而鼓励了农村土地的开发与进一步改进。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合集(3篇)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合集(3篇)《国富论》的读书笔记1老子曾经说,“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一种放任无为的政治,最好的政府(统治者)应是一个无为的政府,老百姓知道他的存在就可以了。
好政府是很少发号施令的,但又能“功成事遂”。
今天说的并不是老子,而是有经济学之父誉称的亚当﹒斯密,他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
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说法,至少300年内,人们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不会有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经济理论学家,他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准确的数字,确实做到了“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的治学态度,而这种治学态度正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所缺少的态度。
所以,熊彼得说亚当﹒斯密注重实际,将各种不同的数字与因素一并考虑,对以后作为抽象的理论奠立了基础。
《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交换时的经济行为,认为经济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
茅于轼先生曾举《镜花园》里君子国里的故事加以说明人的利己行为,小说第十一回里描写了君子国里一名隶卒买物的情况:隶卒﹒﹒﹒手中拿着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低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
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己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
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增加,如此克己,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道。
试问哪个腹中无盘算,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
”谈了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
隶卒赌气,照数讨价,拿了一半货物。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
《国富论》的读书笔记《<国富论>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要说这《国富论》,那真不是一般的厉害。
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智慧宝藏的大箱子,每打开一层,都能发现让我惊叹不已的东西。
书里讲的那些关于经济的道理,初看的时候,感觉有点复杂,但是仔细琢磨琢磨,又觉得特别在理。
比如说分工这个事儿,亚当·斯密说分工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他举了好多例子来证明。
就拿制针厂来说吧,要是让一个工人从头到尾独自完成制针的所有工序,那一天估计也做不出几根针来。
但是把制针的过程分成好多小步骤,让不同的工人专门负责其中一项,那产量就能蹭蹭往上涨。
这就好比我自己在家打扫卫生,又要扫地又要擦窗户还要整理东西,忙得晕头转向,可能半天也弄不干净。
但要是分工明确,我专门扫地,你专门擦窗户,他专门整理东西,那很快就能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还有关于市场这一块,书里说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默默地调节着经济的运行。
这可太有意思了!以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们平常买东西、卖东西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居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
就像我去菜市场买菜,我想买便宜又新鲜的菜,卖菜的想多赚点钱,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讨价还价,最后居然能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让买卖双方都能接受。
这只“看不见的手”可真是太神奇了,不知不觉中就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再说说货币吧,以前我对钱的理解就是能买东西,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货币的作用远不止这么简单。
它是一种交换的媒介,让交易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货币,我们每次买东西都要拿自己的东西去换别人的东西,那得多麻烦呀!而且货币的出现还促进了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这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
就拿我家附近的那个小超市来说吧,老板总是很精明地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进货。
夏天的时候,冷饮、蚊香、凉席卖得特别好,他就会多进一些;冬天的时候,热水袋、保暖内衣、火锅底料就成了畅销货。
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国富论》读书(一)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间一直被视为至圣先师。
但是,斯密在天堂过得并不开心,人们崇拜他,谈论他,但是却并不了解他的思想真谛,只是用他的一些思想来为自己服务。
《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
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把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编,亚当.斯密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
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
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
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
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
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
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
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
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
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
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
可见,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读书笔记篇1《国富论》读书笔记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的圣经,是现代经济学的开端。
本书以人类行为原则为开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分工与市场、资本与收益、自由贸易、劳动分工、资本积累等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自由市场的完整经济科学体系。
读完《国富论》,我对斯密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现代经济学的深远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斯密对经济市场的理解:斯密主张以市场作为调节社会生产与分配的主要手段。
他认为,经济市场是社会生产与分配的调节器,其运作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使得每个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
斯密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让市场机制自由运作。
他强调自由贸易,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
此外,斯密还提出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的理论,这些理论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2.斯密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
他认为,工资是工人提供劳动的报酬,是工人维持其生存和繁殖后代所需的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总和。
同时,斯密也提出劳动生产力的概念,认为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工人劳动的生产力会随着工资的增加而减少。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观点。
3.斯密对经济发展的理解:斯密认为,经济的发展需要经过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增加劳动力和资本;而在中级阶段,经济的发展则主要依赖于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斯密强调了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
4.斯密对自由企业的理解:斯密主张自由企业,反对政府干预企业内部的生产和分配。
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该仅限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
这种观点为后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所继承和发展。
5.斯密对政府财政的理解:斯密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权利。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在书里,亚当·斯密就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他那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剖析了国家财富的奥秘。
他可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满嘴理论的学究,而是实实在在地从生活中的点滴现象入手,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儿。
比如说分工吧,以前我可从来没想过这事儿能有这么大的影响。
亚当·斯密举了个制针厂的例子,一个工人如果要独自完成制针的所有工序,可能一天连一根针都做不出来。
但要是把制针的过程分成好多道工序,让不同的工人分别负责,那效率简直高得惊人!这让我想起了我家附近的一家小工厂。
那是一家做衣服的工厂,一开始的时候,每个工人都要从裁剪布料到缝纫,再到最后的整理包装,全都自己干。
结果呢,一天下来也做不出几件衣服,质量还参差不齐。
后来老板不知道从哪儿学来了一招,开始搞分工。
有的人专门负责裁剪,那手法熟练得,“咔咔咔”几下,布料就整整齐齐的;有的人专门缝纫,那针脚细密又均匀;还有的人专门做包装,把衣服整理得漂漂亮亮的。
这么一来,产量上去了,质量也好了,生意越来越红火。
这可不就是亚当·斯密说的分工的力量嘛!还有关于市场这一块,亚当·斯密说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经济的运行。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区门口的菜市场。
每天早上,那些卖菜的摊主们早早地就出摊了。
一开始,大家的价格都差不多,可要是某种菜特别抢手,供不应求,那价格就会往上蹿。
反过来,如果某种菜积压得多了,摊主们就会赶紧降价处理,生怕砸在手里。
这可不就是市场在自动调节嘛!而且那些摊主们可精了,他们会根据每天的销售情况,调整第二天进的货。
有时候我都觉得他们虽然没读过《国富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把市场的规律摸得透透的。
再说说劳动价值吧,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村里的那些手艺人。
有个木匠大叔,手艺那叫一个绝!他做出来的桌子椅子,结实又好看。
国富论读书笔记与心得(优秀7篇)
国富论读书笔记与心得(优秀7篇)国富论读书笔记与心得篇1忙里偷闲拜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觉得很受启发,它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并明白了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划时代的巨作,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经济学始祖”的称号。
《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此书共分为五篇,总计三十二个章节,分别讨论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全书基本涵盖了古典经济学派所讨论的所有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了最基本的理论阐述,对后世经济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书中,斯密首先阐述了他的劳动价值论。
他认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节生活必需品的源泉。
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的物品。
而劳动的生产率要受下述两种状况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说,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是怎样熟练,怎样技巧,怎样有决定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是什么比例。
不论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是怎样,它的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必然取决于这两种状况。
紧之后又论述道,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决定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他认为分工有以下的好处: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劳动置换的时间减少;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当论及分工产生的原因时,斯密认为劳动或者说职业的差异并不是分工产生的原因,而是分工所带来的结果。
分工起因于交换的潜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是受交换潜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国富论》读书笔记
《国富论》读书笔记•相关推荐《国富论》读书笔记(通用13篇)《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国富论》读书笔记(通用13篇),欢迎借鉴参考。
《国富论》读书笔记1在国富论中,第四章起名为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可通读全章,看到更多的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限制进口、出口退税、奖励金、通商条约、殖民地等涉及国际贸易的内容,可能在亚当斯密的概念中,凡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就属于政治经济学。
由于我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学更多的是强调国家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国家维持社会稳定及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管理制度,所以在理解上,无法同意亚当斯密将自己所写的第四章纳入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在我看来,重商主义、限制进口等更准确而言应该归属于国际贸易的内容。
这里有一个名词解释一下:“重商主义——18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经济管理体现,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顺差——既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这是16、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者说经济体系,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这个理论目前依然有许多经济学家引用,包括中国国内目前奉行的国际贸易政策。
从具体表现上看就是,为了维持贸易顺差,一国政府会倾向于通过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税(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奖励金(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等手段,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出口大于进口的目的,达到吸收贸易逆差国的资本流入本国,借以提高本国的资源条件,从而增加本国的国民总收入,以实现经济的增长。
亚当斯密由于是坚定的市场经济倡导者,其一直提倡小政府理念,所以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四章几乎每页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意思——重商主义提出的绝大多数的维护贸易顺差的手段,都在某种程度扭曲了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从长期看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国家应该减少监管,应该放手由市场自发调节进出口。
国富论读书笔记摘抄
国富论读书笔记摘抄《国富论》这本书,真可谓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当我翻开它,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考的世界。
书中对于分工的论述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亚当·斯密说,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简直令人惊叹。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
就拿我家附近的一家小工厂来说吧,这是一家生产家具的工厂。
最开始的时候,工人们啥都干,从选材、切割、打磨到组装、上漆,一个人全包。
结果呢,效率低得可怜,质量也参差不齐。
后来,老板开窍了,开始搞分工。
一部分工人专门负责选材,他们整天就研究什么样的木材好,怎么辨别,怎么采购;另一部分工人专门负责切割,他们把工具使得那叫一个溜,尺寸把握得丝毫不差;打磨的工人呢,就一门心思琢磨怎么把表面打磨得光滑如镜;组装的工人则苦练组装技巧,让家具的结构稳固无比;上漆的工人精心调配油漆,把颜色上得均匀又漂亮。
这么一分工,好家伙,效率蹭蹭往上涨。
以前一个月才能做出几套家具,现在产量翻倍都不止。
而且质量也有了保障,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分工的魔力,就像亚当·斯密说的那样,分工能够让人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精进,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还有关于市场这一块,书中提到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经济的运行。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小区门口的菜市场。
每天早上,菜贩们纷纷摆出自己的摊位,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肉类琳琅满目。
一开始,价格可能会有些混乱,有的菜贩想高价多赚点,有的想低价多卖点。
但慢慢地,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如果某种蔬菜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很快就会有更多的菜贩进这种菜来卖,价格也就慢慢稳定下来了。
反之,如果某种蔬菜积压卖不出去,菜贩们只能降价处理,不然就得烂在手里。
我记得有一次,市场上的西红柿特别少,价格一下就涨上去了。
大家都在抱怨太贵,可没办法,谁让物以稀为贵呢。
结果没过两天,好多菜贩都拉来了西红柿,价格立马就降下来了。
这就是市场的神奇之处,它不需要有人刻意去指挥,就能自动实现供需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富论读书笔记《国富论》是具有"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
读者读了这本著作,心得是什么?下面是橙子精心为你整理国富论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国富论读书笔记篇一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
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
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
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
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
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个以农1/ 11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
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
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
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
(第一篇,第九章)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
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
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2/ 11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
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
(3)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
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
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
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
(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
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4)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己的愚蠢。
因此,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
(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如高利贷)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
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贷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
我认为原因是高利贷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洗黑钱、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
3/ 11国富论读书笔记篇二每个国家成员的劳动都是为本国国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或者是用这部分产品换取外国的必需品和便利品。
影响一国成员数量多少的原因,也就是说劳动提供的必需品和便利品数量的多少的原因。
斯密说有两个:一个是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熟练,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生产力,一个就是从事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的比例。
相对这两点,第一点的影响更大,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文明未开化的种族中,人民有时候必须抛弃或者杀死其中的老弱病残,以保证种族的延续;在许多文明开化的社会中,总是有许多从事无用的劳动的人,比如古代的官员和军队!劳动分工使得同样数量的人,生产的商品大大增加。
这要归因于三种情况:第一,每一个工人只从事一种工作,能提高劳动熟练程度;第二,节约了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第三,发明了一些机器,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那造成分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在人类族群内部是禁止偷盗和抢劫,所以某个人想要获得某种物品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劳动获得,一种通过交换获得。
在族群内,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比如善于制造弓矢的人发现自己专心制作弓矢比自己去打猎更有利;比如善于造房的人发现自己专心造房比种田更有利,于是他们就是专心从事某种劳动了,分工就产生了。
交换引起了分工,分工的程度必然受到交换能力即市场范围的制约。
因为市场太小,劳动者无法用他们自己消费不完的剩余劳动产品来随意换得需要的别人的劳动产品。
最先开化的种族都是在河流附近,因为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相对来说,水运对于陆运有天然的优势:第一,水运风险较4/ 11低,陆运要通过野蛮民族的领地,危险较大;第二,成本相对较低,通过水运需要的人数和交通工具较少。
所以由于水运的好处巨大,工艺和产生的改良出现在水运便利的地方就理所当然,这样改良要很久才会传到内陆地区。
当劳动分工完全确立后,一个人自己的劳动只需要很小部分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他必须拿着自己用不完的劳动产品来换取其他人的劳动产品。
在交换的过程中,有一些物品得到所有的人的公认,可以换取所有的劳动产品。
在这期间,有贝壳、糖很多的物品充当了这个角色,但是最终都被金属所取代。
这是因为金属易于保存,易于分割。
于是金属货币就这样产生了。
一个人是贫还是富,依照他能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的多少和品质决定。
商品的价值分为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
任何商品的真实价格就等于该商品能使他购得或者支配的劳动量,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是尺度。
世间所有财富,最初都是用劳动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
虽然劳动是所有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是商品的价值通常并不是用劳动去衡量的,而是通过商品的名义价格去衡量的。
通常而言,劳动也像商品一样有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
所谓真实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所谓名义价格就是一定数量货币。
劳动者的贫与富,不是与劳动的名义价格成比例,而是与劳动的真实价格成比例。
劳动的真实价格,一年一年的来说货币更容易体现。
一个世纪来说谷物更容易体现。
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之前,劳动是决定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主5/ 11要标准。
比如,两个小时劳动才能获得的物品的直接必定两倍于一个小时就能获得的物品。
如果要让资本投入生产,必须给其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资本利润),这个时候资本也参与了劳动产物的分配,资本的利润与资本的规模有关。
土地私有化之后,地主会要求土地上所有的产物中的一部分会自己(也就是地租),这个时候地租也参与劳动产物的分配。
劳动不仅衡量价格中分解为劳动那一部分的价值,而且衡量价格中分解为地租和利润的那部分价值。
分开来说,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都是由这个是那个部分全数或者其中之一构成。
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商品价格,比如由这三个部分构成,并且财富就是以这三种方式在不同的国民之间分配。
一国财富的劳动产物的普通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还是逐年减少要取决于工资,利润以及地租是以怎么样的比例在国民间分配。
商品的自然价格就是一种商品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商品乃至运送这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这商品就是按自然价格出售的。
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商品通常卖出的价格。
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市场价格。
市场上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称为有效需求者,他们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因为这种需求使得商品的出售可能实现。
市场上任何一种商品的供售量,如果不够满足这种商品的有效需求,那种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就不能得到他们所需求的数量,他们当中有些人,宁愿支付高价格也不愿意得不到商品。
于是竞争便在有效需求者之间发现,市场价格高于自然价格,价格上升程度大小,要看货品的缺乏程度和竞争6/ 11者富有程度和浪费程度的大小。
反之,如果市场上的供售量超过了这种有效需求,这种商品就不能全部卖给愿意支付自然价格的人,其中的一部分必须卖给出价较低的人,市场价格于是低于自然价格。
下降程度的大小,要看卖方怎样急于要把商品卖出,易腐败的物品比耐久性商品在卖方之间竞争更大。
市场价格虽然能长期高于自然价格,但是却不能长期低于自然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自然价格,必然是工资,利润或者地租中某一方或全部都不能达到自然率。
这样这三方肯定抽掉一部分,使商品数量接近有效需要量,向自然价格靠近。
自然竞争的市场价格一般都是卖方能承受的最低价格,垄断的市场价格都是有效需求者能承受的最高价格。
关于劳动工资和利润,如果一个人通过劳动不能获取养活自己,那他必须通过坑蒙拐骗来获取他活下去的必需品。
所以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必须要让劳动者能养活全家人。
最高工资不是出现最富裕的社会,而是出现在最快富裕的社会,也就财富增加最快的社会。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资本具有较低的利润,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工资;在财富停滞的社会资本具有较高的利润,较低的工资;在即将衰退的社会,资本具有最高的利润,最低的工资。
国富论读书笔记篇三《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
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说法,至少320xx年内,人们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不会有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经济理论学家,他7/ 11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准确的数字,确实做到了“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的治学态度,而这种治学态度正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所缺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