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

合集下载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1.IT和信息管理投资占比:衡量企业对于IT和信息管理的投资水平。

这个指标可以考虑企业在IT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
入比例。

2.信息化应用覆盖率:衡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包括企业
在销售、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等各个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程度。

3.信息系统效率:衡量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包括用户响
应时间、系统故障率、系统维护成本等指标。

4.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衡量企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
安全等级、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安全培训等指标。

5.信息化管理水平:衡量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项目管理、IT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标。

6.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果:衡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果。

包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信息资源共享和流通等指标。

7.信息化支撑能力:衡量企业信息化的支撑能力。

包括信息技术人员
的素质、信息技术开发能力、IT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重视和侧重点。

在设计和使用指
标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需求和管理体系,以及行
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企业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推动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和落地。


过测量、分析和改进,企业可以不断优化信息化投资,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

企业信息化的完整框架确立和分析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其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进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的提出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构成细胞和命脉,推动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同时,中国巨大的企业信息化市场中也汇聚着行业主管、企业IT厂商和合作伙伴的多方关注,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政府、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困惑,市场也缺乏统一的游戏规则,企业信息化亟待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必要的引导。

针对此种情况,2002年4月,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计算机世界研究中心/ 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进行企业信息化构成要素研究,开展企业信息化深层次的研究工作。

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实际效用和指导意义的框架指南,通过专家研究并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分析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内在规律,以促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判断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发现其中的问题。

例如,不同规模、处于不同信息化实施阶段的企业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应该达到的水平、与成功企业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等。

研究的出发点在于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将推进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加以提炼,形成可以量化的核心要素,进而帮助和引导企业对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

研究的最终成果在于提炼出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核心要素,形成基本的企业信息化框架,为企业提供广泛的指导性建议,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偏差。

构成要素的主体内容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革命性工程,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也力图涵盖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既有战略层次的要素,也有管理层次、操作层次的要素;既有衡量财务性能的要素,又有衡量技术、管理的要素;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又有内部因素;既有较为抽象的一级要素,又有非常具体的二级、三级要素。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作者: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年10月22日本文选自:中国计算机用户-赛迪网2002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以全面评估中国境内各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

该体系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并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本刊从《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摘录了部分内容,以供参考。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旨在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该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部分组成。

基本指标是反映信息化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指标,是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的标准化客观定量分析,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内容如表。

该体系第一次提出把“效益指数”作为评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总分计算方法:I=∑(Pi*Wi),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Pi表示第i个指标的得分,各指标的满分都是100分;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100%。

权重表将基本指标划分成5个大类,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每一类的权重设计为:战略地位:10%;基础建设:20%;应用状况和效益指数:50%;人力资源:15%;安全:5%;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以权重表(另发)形式落实。

二.重点效益指数计算方法:1. 库存资金占用率(%):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的计算方法为:指标分值: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80%以上得100分,降低60%以上得80分,降低50%以上得60分,降低20%以上得20分,降低20%以下得0分。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算方法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测算方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企业信息化功能和技术对企业信息化要求进行衡量和分析的标准,包括信息化投入、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与服务、管理与运营五大方面的指标。

信息化投入方面的指标包括:投资规模比重、资源投入特征等。

基础设施方面的指标包括:网络设施状况、信息安全设施、管理设施文化等。

信息系统与技术方面的指标包括:信息系统使用规模、影响度和平台技术发展水平等。

应用与服务方面的指标包括:业务信息的存储效率、流程信息化的程度等。

管理与运营方面的指标包括: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度、业务运营的质量及信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等。

根据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测算方法,企业首先要定义评价标准,然后利用调查问卷和试验方法来获得被评估部门当前信息化现状,然后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来衡量和分析各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数理统计技术对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获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是指,为了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客观评估、科学规划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进行系统的构成和规划,建立科学、完备、可行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指标评估和管理体系。

本文主要介绍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

一、方案目的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立科学、完备、可行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指标评估和管理体系对于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实现科学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2.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3. 为评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标准。

二、方案范围本方案所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运行;2. 企业信息化人员和资源的配置和管理;3. 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4. 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运营。

三、方案的内容和构成1. 指标分类首先,我们需要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规划类指标;2. 企业信息化系统功能与特性类指标;3. 企业信息化人员和资源类指标;4. 企业信息化安全和风险管理类指标;5. 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运营类指标。

2. 指标选取和设计对于每一类指标,我们需要挑选相关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

例如针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功能与特性类指标”,我们可以选取的指标包括:1. 系统性能和稳定性指标;2. 系统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指标;3. 系统用户友好度指标;4. 系统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指标。

3. 指标评估与统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估和统计。

例如在对于“企业信息化系统功能与特性类指标”进行评估时,我们可以根据此类指标所在的具体项目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用户调研,从而得到这一类指标的得分和排名。

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玉环达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草)一、公司信息化现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健康发展、走向长远的必然选择。

近来公司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电脑配备已基本达到100%,员工大都具备使用电脑的基本技能,公司内部已建立局域网,并基本联通互联网,财务部已建设专业应用系统。

然而,目前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真正意义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及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距离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价值实现还相差甚远。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都没有达到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

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

尤其是信息化的综合集成仅停留在进、销、存和这些独立的业务系统上,办公事务处理只是利用零星工具,没有着眼于管理和决策的需求。

2、公司现有网络和网站未有得到充分利用。

如公司内部局域网除提供大家上网之外,内部也只有部分人员习惯于通过QQ或钉钉传送文件和偶尔使用电子邮件;公司网站内容更新周期过长,同时新知识、新信息也不多,缺少吸引力。

3、公司信息化缺乏规划,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倾向和误区。

同时,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围绕项目为核心的前端管理系统与围绕企业运作为核心的后端管理系统)缺失。

使得公司管理各个方面仍脱离不了传统的手工方式。

5、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仍然难以成功。

从我们公司目前情况看,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这对公司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如果把企业信息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工具软件应用阶段、桌面软件系统应用的阶段、网络化软件系统应用阶段和ERP应用集成建设阶段的话,达丰的信息化可以看做是一到三阶段的不完整集合。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是指企业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等方面所需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法。

以下是关于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的一些参考内容。

1. 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明确公司的信息化发展目标、路径和时间表。

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确保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2. 系统集成能力:企业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系统集成能力,能够将各类信息系统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流通。

同时,企业还应具备对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这包括加密技术的应用、访问控制手段的建立、数据备份和灾备措施的落实等。

同时,企业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和员工的隐私权益。

4. 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应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审视和优化,并进行必要的再造。

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和信息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

5.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企业应具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提供对企业经营状况、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建设一支具备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团队,负责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工作。

这包括招聘和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以及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7. 供应链管理: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高效协同。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减少库存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8. 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备、软件平台等。

相关指标包括企业硬件设备覆盖率、网络覆盖率、软件平台覆盖率等。

二、信息资源利用指标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包括企业内部的数据、知识等。

相关指标包括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存储和分发的效率和质量。

三、信息系统应用指标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包括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和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

相关指标包括系统使用率、系统更新速度、系统可靠性等。

四、信息安全指标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保障,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相关指标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等。

五、信息素养指标信息素养是企业员工应对信息化环境的基本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和信息创新等。

相关指标包括员工信息素养的培训率、信息化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六、信息化投资指标信息化投资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包括投入资金、人力资源和时间。

相关指标包括信息化投资的比例、投资回报率等。

七、业务流程优化指标业务流程优化是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标准化和自动化。

相关指标包括业务流程优化的效率、质量和成果。

以上是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一些示例,不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会有所差异。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衡量和评估,以便了解自身信息化水平的优劣,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 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 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在当今社会,信息化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数字化水平的评估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负责指导、协调和管理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行政部门,其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工信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工信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的定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是指工信部为了评估企业数字化水平而制定的一套评估指标体系。

这套指标体系包括了多个方面,如数字化技术应用、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和发展状况。

2. 工信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的构成工信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数字化技术应用:包括企业在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所采用的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如ERP系统、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

2.2. 信息化管理水平:评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完善程度,包括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投入、信息安全保障等。

2.3.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评估企业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网络覆盖范围、网络速度、网络安全等。

3. 工信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的应用工信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适用于制造业、金融业等传统行业,也适用于新兴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

通过对企业数字化水平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数字化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这套指标体系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指导其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数字化产业的撰写者和分析师,我对工信部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颇有感触。

在我撰写的多篇文章中,也多次提到了数字化水平的发展和评估。

可以说,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工信部的数字化水平测评指标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 (5)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 (5)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 (5)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 (5)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5)2.2 信息化组织架构 (5)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5)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5)3.1 网络基础设施 (5)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5)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 (5)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 (5)4.1 企业资源计划(ERP) (5)4.2 客户关系管理(CRM) (5)4.3 供应链管理(SCM) (5)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5)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5)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 (5)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5)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 (5)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6)6.2 数据质量与分析 (6)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6)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6)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 (6)7.3 人才激励机制 (6)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6)8.1 项目规划与立项 (6)8.2 项目实施与监控 (6)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6)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 (6)9.1 IT运维管理 (6)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 (6)9.3 信息化绩效评估 (6)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 (6)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6)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 (6)10.3 合规与审计 (6)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 (6)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 (6)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6)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6)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6)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6)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6)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 (6)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 (6)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 (7)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 (8)2.1 信息化战略规划 (8)2.1.1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定义与作用 (8)2.1.2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 (8)2.1.3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 (8)2.2 信息化组织架构 (9)2.2.1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构成 (9)2.2.2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设计原则 (9)2.2.3 信息化组织架构的实施与优化 (9)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9)2.3.1 信息化政策的作用与制定原则 (9)2.3.2 信息化制度的类型与内容 (10)2.3.3 信息化政策的实施与监督 (10)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 (10)3.1 网络基础设施 (11)3.1.1 互联网基础设施 (11)3.1.2 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 (11)3.1.3 城域网与局域网 (11)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 (11)3.2.1 数据中心建设 (11)3.2.2 云计算平台 (11)3.2.3 云计算应用 (11)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 (11)3.3.1 计算机设备 (12)3.3.2 服务器设备 (12)3.3.3 存储设备 (12)3.3.4 网络设备 (12)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 (12)4.1 企业资源计划(ERP) (12)4.1.1 ERP系统的核心模块 (12)4.1.2 ERP系统的实施与优化 (12)4.2 客户关系管理(CRM) (13)4.2.1 CRM的核心功能 (13)4.2.2 CRM的实施与评估 (13)4.3 供应链管理(SCM) (13)4.3.2 SCM的实施与优化 (13)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 (14)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 (14)5.1.1 信息化生产计划与调度 (14)5.1.2 信息化质量管理 (14)5.1.3 信息化设备管理 (14)5.1.4 信息化物料管理 (14)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 (14)5.2.1 信息化市场调研 (14)5.2.2 信息化广告传播 (14)5.2.3 信息化客户关系管理 (15)5.2.4 电子商务 (15)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15)5.3.1 信息化招聘与选拔 (15)5.3.2 信息化员工培训 (15)5.3.3 信息化绩效管理 (15)5.3.4 信息化员工关系管理 (15)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 (15)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 (15)6.1.1 数据治理的重要性 (15)6.1.2 数据治理框架 (16)6.1.3 数据标准化 (16)6.2 数据质量与分析 (16)6.2.1 数据质量概述 (16)6.2.2 数据质量提升策略 (16)6.2.3 数据分析 (17)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7)6.3.1 数据安全 (17)6.3.2 隐私保护 (17)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 (17)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7)7.1.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18)7.1.2 提高人才实践能力 (18)7.1.3 培养创新型人才 (18)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 (18)7.2.1 完善培训体系 (18)7.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8)7.2.3 提高培训质量 (18)7.3 人才激励机制 (18)7.3.1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 (19)7.3.2 建立晋升通道 (19)7.3.3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19)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 (19)8.1.1 项目目标与需求分析 (19)8.1.2 项目可行性研究 (19)8.1.3 项目立项 (19)8.2 项目实施与监控 (20)8.2.1 项目组织与管理团队 (20)8.2.2 项目进度计划与任务分配 (20)8.2.3 项目监控与调整 (20)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 (20)8.3.1 项目评估 (20)8.3.2 项目风险管理 (20)8.3.3 项目收尾 (20)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 (20)9.1 IT运维管理 (20)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 (21)9.3 信息化绩效评估 (21)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 (22)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 (22)10.1.1 制定信息安全策略 (22)10.1.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22)10.1.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22)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 (22)10.2.1 网络安全概述 (22)10.2.2 网络安全技术 (22)10.2.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23)10.3 合规与审计 (23)10.3.1 合规概述 (23)10.3.2 合规管理 (23)10.3.3 审计与监督 (23)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 (23)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 (23)11.1.1 创新机制的概念与构成 (23)11.1.2 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4)11.1.3 创新文化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24)11.2 信息化研发项目 (24)11.2.1 信息化研发项目的特点 (24)11.2.2 信息化研发项目的管理策略 (25)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25)11.3.1 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25)11.3.2 创新成果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25)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25)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25)12.1.1 人工智能技术 (26)12.1.2 5G通信技术 (26)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26)12.2.1 数字建设 (26)12.2.2 企业数字化转型 (26)12.2.3 数字经济发展 (26)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 (26)12.3.1 加强顶层设计 (26)12.3.2 建设人才队伍 (27)12.3.3 深化创新驱动 (27)12.3.4 优化发展环境 (27)12.3.5 拓展国际合作 (27)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1.2 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意义与目的第2章信息化战略规划与组织2.1 信息化战略规划2.2 信息化组织架构2.3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第3章信息化基础设施3.1 网络基础设施3.2 数据中心与云计算3.3 信息化设备与硬件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4.1 企业资源计划(ERP)4.2 客户关系管理(CRM)4.3 供应链管理(SCM)第5章信息化与业务融合5.1 信息化与生产管理5.2 信息化与市场营销5.3 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6.1 数据治理与标准化6.2 数据质量与分析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第7章信息化人才与培训7.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7.2 信息化培训与教育7.3 人才激励机制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8.1 项目规划与立项8.2 项目实施与监控8.3 项目评估与风险管理第9章信息化服务与支持9.1 IT运维管理9.2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ITSM)9.3 信息化绩效评估第10章信息化安全与合规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制度10.2 网络安全与防护10.3 合规与审计第11章信息化创新与研发11.1 创新机制与文化建设11.2 信息化研发项目11.3 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第12章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2.1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12.2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12.3 信息化发展策略与建议第1章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概述1.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748335945_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计划试行

748335945_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计划试行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

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

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1. 信息化重视度(分)(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a) 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 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a) 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b) 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和量化的一种方法。

一个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策略和建议,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提升。

1.战略支持力度战略支持力度评估指标包括信息化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信息化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信息化项目管理和实施、战略执行效果和绩效评估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制定清晰的信息化战略,并加强对战略执行的跟踪和评估。

2.组织结构和流程组织结构和流程评估指标包括信息化组织的建设和运作、信息化流程和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人才队伍和培训等。

企业应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同时重视信息流程的优化和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创新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创新评估指标包括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信息化技术合作与运营等。

企业应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并积极与外部技术伙伴开展合作与运营。

4.IT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IT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评估指标包括企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等。

企业应关注IT基础设施的健全性和可靠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和客户隐私。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评估时,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行业的特殊需求,定制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应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和实用性,能够量化和精确判断企业信息化的进展和水平,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合理建议。

最后,企业信息化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信息化策略和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断提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与效能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与效能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与效能指标构成方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指标和效能指标构成方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方向,有助于企业评估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的有机结合。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1.信息化投入占比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程度,包括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占比。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总投入与企业总投资额的比例,来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程度。

2.信息化设备配备指标:该指标衡量企业信息化设备配置情况,包括电脑、网络设备、办公设备等信息化设备的数量和质量。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信息化设备的数量和设备配置的质量指标来评估企业信息化设备的配备情况。

3.信息化应用覆盖面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覆盖面,包括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情况和信息化应用的范围。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覆盖面来评估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覆盖程度。

4.信息化技术应用指标:该指标衡量企业在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包括ERP、CRM、OA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可以通过比较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质量来评估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成熟度。

二、企业信息化效能指标构成方案1.信息化成本效益指标:该指标衡量企业信息化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包括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成本、收益和绩效的比例。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的信息化ROI(资本回报率)、ITIL的TCO(总成本占比)。

以反映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成本效益比例。

2.信息化决策效能指标:该指标反映企业信息化决策的有效性,包括信息化项目决策和方案的制定、实施效果的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

可以通过评估企业信息化决策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等来反映企业信息化决策的效能。

3.信息化管理效能指标:该指标衡量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流程的设立、管理规范的制定、应急和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进行整合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其进展和成效。

下面是一份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的试行版本,供参考。

一、基础设施类指标:1.硬件基础设施投入比例:指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硬件设备投入的比例,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计算机等。

2.软件基础设施投入比例:指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软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投入比例。

3.信息化设备使用率:指企业信息化设备在工作时间内的使用率,可通过设备运行时间和工作时间进行计算。

二、信息资源类指标:1.信息资源统一管理程度:指企业信息资源统一管理的程度,包括数据标准、数据分类、数据集成等方面的指标。

2.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指企业信息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程度,包括信息共享、信息查询、信息利用效果等方面的指标。

三、业务流程类指标:1.业务流程优化程度:指企业信息化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的程度,包括业务流程简化、业务流程自动化等方面的指标。

2.业务响应速度:指企业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请求的响应速度,可通过业务处理时间、业务排队时间等指标进行衡量。

四、人员管理类指标:1.信息化人员比例:指公司信息化人员占总人员的比例,包括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等。

2.培训覆盖率:指企业对员工进行信息化培训的覆盖率,包括培训人数、培训课时、培训内容等方面的指标。

五、安全保障类指标:1.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指企业信息化系统对信息安全进行的防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2.应急响应能力:指企业信息化系统对意外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包括备份恢复、灾备恢复等方面的指标。

六、成本效益类指标:1.信息化投入产出比:指企业信息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比等指标。

2.成本节约程度:指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的成本节约情况,包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录入人: cosoo 发布日期:2005-4-26 来自:转载/ 浏览140次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

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

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1. 信息化重视度(分)(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的级别设置:a) 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 CIO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a) 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b) 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山西省信息化建设项目指标体系

山西省信息化建设项目指标体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深化山西省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编制及财政投资评审规范、合理、公开、公正的原则,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提高投资效益, 制定本指标体系。

第二条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评审, 主要目的是为政府有关部门确定项目的财政性预算提供依据;为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建设资金实施监督提供依据。

第三条本指标体系适用于使用山西省省级财政性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

第四条本指标体系主要是对电子政务网络、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库等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评审依据。

第二章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第五条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主要分为项目建设费和其他费用两项费用, 项目建设费包括建筑工程费、硬件设备购置费、软件购置研发费、系统集成费等费用;其他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服务咨询费、工程监理费、招投标费、培训费、运行维护费等费用。

信息化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表第六条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编制内容一、项目建设费(一)建筑工程费预算编制内容包括: 建设或改造面积, 建设和改造的工程量, 配套动力和支撑设备的选型和清单。

(二)硬件设备购置费预算编制内容包括: 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图, 按照各个系统分别列表。

并明确硬件设备参考型号、生产厂家、单价、数量、总价。

(三)软件购置研发费软件购置研发费预算编制内容:编制网络拓朴图, 详述系统的结构、技术特征。

其中,应用软件开发预算内容包括需求报告、概要文件、工作量测算明细,并详述应用系统的结构(细化到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技术特征等。

二、项目建设其他费用(一)其他费用预算编制内容包括详述培训费测算标准、服务咨询费费率、招标费费率、监理费费率、项目管理费费率等测算依据。

(二)运行维护费预算编制内容包括设备维护、网络维护、安全系统维护、应用系统维护的机制和建设方案, 明确自维或代维方式, 提出年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工作量和费用测算依据。

第三章信息化建设项目费用评审指标第七条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筑工程费主要由机房建设费和配套设施建设费组成。

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及方案

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及方案

企业信息化实施路径及方案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市场上的需求与日俱增。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重要性,因此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市场竞争、技术创新、数据安全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在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时,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信息化手段。

还需要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组织变革管理,以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路径涉及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的实施路径,以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将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在制造业中,信息化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将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在金融业中,信息化与金融科技的结合将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特征(一)快速发展的科技1、科技的快速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特征。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应用的挑战。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化可能性。

(二)全面的信息化需求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特征是全面的信息化需求。

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管理、销售、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

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满足全面的需求,不仅仅是IT系统的建设,还需要与业务深度融合。

(三)复杂的系统集成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三个特征是复杂的系统集成。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将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使其能够相互协作,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动。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doc 19页)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doc 19页)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doc 19页)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

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数据构成12 3 45网络性能水平(分)反映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企业网络的出口带宽6计算机联网率(%)反映信息化协同应用的条件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机的比例7应用状况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反映企业有效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采集政策法规、市场、销售、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信息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状况8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反映企业在网络应用基础上办公自动化状况是否实现了日程安排、发文管理、会议管理、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等9决策信息化水平(分)信息技术对重大决策的支持水平是否有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方案优选系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10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的深广度主要业务流程的覆盖面及质量水平11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反映企业资源整合状况服务对象覆盖的范围;可提供的服务内容12网络营销应用率(%)反映企业经营信息化水平网上采购率;网上销售率13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反映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状况管理信息化应用覆盖率及数据整合水平14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指数(分)反映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总体人力资源条件大专学历以上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15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反映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掌握专业IT应用技术的员工的比例;非专业IT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16学习的电子化水平(分)反映企业的学习能力和文化的转变电子化学习的员工覆盖率;电子化学习中可供选择的学习领域17安全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反映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包含软件、硬件、培训、人力资源支出18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反映企业信息化安全水平信息备份、防非法侵入、防病毒、信息安全制度与安全意识培养等措施的应用状况19效益指数库存资金占用率(%)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与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20资金运转效率(次/年)反映企业信息化效益状况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21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反映企业信息化响应水平从决算指令的发出到完成一次完整的企业决算所需的最短时间22增长指数反映企业绩效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构成方案(试行)一、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目的性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出发,旨在引导企业信息化建立在有效益、务实、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指标体系为政府了解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和进行相关决策服务,为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服务,从领导、战略、应用、效益、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引导中国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简约性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3、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4、可延续性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基本指标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

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

得分不向社会公示。

三、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可以根据指标加权获得无量纲化总指数,反映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

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基本指标具体填报内容,见《企业信息化基本数据采集表》(另发)。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1.信息化重视度(分)(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的地位:最高领导者是一把手,得100分;是二把手,得70分;是三把手,得50分;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 )职位的级别设置:a) 正式设置CIO 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

b) CIO 的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计算方法:a)项得0分,则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将a)和b)的得分相加。

(3)信息化规划和预算的制定情况a) 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得0分b) 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和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的得分相加除以3。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件、网络、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 技术人员发生的直接费用、通讯设备、维护费用投入。

本指标的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10050%产投资比重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近3年平均的本企业信⨯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的,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计算机拥有量的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的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和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 (含)以上的PC 机。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100员工总数运转的计算机总量本企业拥有的能够正常⨯4.网络性能水平(分)企业网络的出口带宽小于128K (含)得30分,在128K 和512K (含)之间得50分,在512K 和2M (含)之间得70分,在2M 和10M (含)之间得80分,在10M 和100M (含)之间得90分,在100M 以上得100分。

通过调制解调器(ISDN )和普通电话上网,带宽在128K (含)以下,即使可以同时开辟多个联接通道,得分依然按30分计。

5.计算机联网率(%)计算机的统计口径与指标3相同。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100运转的计算机总量本企业拥有的能够正常机总量接入企业内部网的计算6.信息采集的信息化手段覆盖率(%)企业在进行政策法规、市场、销售、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的信息采集时,信息化手段占有重要位置的,每覆盖一个领域得16分,全部覆盖,得100分。

7.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分) 本指标计分方法:如果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 的企业网,得0分。

在具备基于Intranet/Extranet 的企业网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的得5分,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的得5分,每实现一个其它功能(见下列举)得1分,总分乘以3.85,满分为100分。

其它功能包括:文档共享、收文管理、发文管理、会议管理、签报管理、周报(月报)管理、信息集成、信息发布、业务讨论、电子邮件、个人数据管理、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日程安排、决策支持(具备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等。

8.决策信息化水平(分)本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初级水平为50分,中级水平为80分,高级水平为100分。

级别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水平: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支持。

中级水平:能开展数据分析处理,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

高级水平: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进入管理决策智能化。

9.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本指标为综合考核指标,初级水平为50分,中级水平为80分,高级水平为100分。

级别划分标准如下:初级水平:信息化覆盖部分主要业务流程,业务流程自身及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在主要业务流程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中级水平:信息化覆盖8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并能实现及时充分的数据共享。

高级水平: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最优控制。

10.企业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分)指标得分计算方法:a)对以下服务对象覆盖一个得1分,总分乘以7.2,满分50分服务对象列表:企业员工、招聘对象、管理者、决策者、最终客户、供应商、其它合作伙伴b)对以下服务功能覆盖一个得1分, 总分乘以6.25,满分50分服务功能列表:信息发布、网上采购、网上销售、客户网上自助服务、员工入口、移动商务、消息自动传送、业务报警功能指标总分为两者之和。

11. 网络营销应用率(%)经电子商务产生的销售额/采购额占总销售额/采购额的比例计算口径:以下两点满足其一,即认为是经电子商务产生的销售额/采购额:- 线上沟通并达成交易 - 采取在线支付方式%全年总销售额售额当年电子商务产生的销网上销售率=%当年全部采购额购额当年电子商务产生的采网上采购率=指标得分=网上采购率×50+网上销售率×5012.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分)a) 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覆盖率,计分方法:覆盖1项加1分,结果乘以6.25。

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领域包括:财务管理、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

b) 管理信息化的数据整合水平,计分方法:以下数据库,有2个实现共享为2分,3个实现共享为3分,依次类推;结果乘以6.25。

数据库包括:财务、购销存、生产制造、分销、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

指标总分为 a)和b)的分数相加13. 人力资源指数(分)指标分值=有大专(含)以上学历的员工数占员工总数的百分比×10014. 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分)指标由2部分构成,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如下:a) 掌握专业IT 应用技术的员工的比例,指掌握专业IT 技术得员工占全部正式员工的比例。

计分方法: 该比例大于15%,得35分,10%-15%,得28分,5%-10%,得24分,3%-5%,得17分,1%-3%,得10分,1%以下,得5分。

b) 管理层非专业IT 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统计口径为:管理层包含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需接受过2小时以上的正式培训,方可进入培训覆盖的范围。

计分方法:管理层非专业IT 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覆盖率(%)×65指标总分为以上两部分分值之和。

15. 学习的电子化水平(分)a) 电子化学习的员工覆盖率,计分方法:50企业全部员工的数量量子化学习项目的员工数正式参与企业组织的电b) 电子化学习中,可供选择的学习领域的覆盖率,计分方法,以下各选项有1项加1分,总分乘以7.2,满分50分。

选项包括:管理、营销、财务、企业文化等、生产及工作技术、技能、规章制度等。

指标总分为以上两部分分值之和。

16.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计算口径: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包含安全软件、安全硬件、信息安全培训、信息安全人力资源支出。

指标分值计算方法:该比例大于30%,得100分,20%-30%,得90分,15%-20%,得80分,10%-15%,得70分,5%-10%,得50分,5%以下,得20分。

17.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本指标计分方法: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及制定严格的员工信息安全制度,得2分,每采取一个其它安全措施,加1分,结果乘以7.6,满分100分。

其它安全措施包括:-本地实时备份-本地定时备份-异地实时备份-异地定时备份-拥有2个(含)以上的ISP-安装了防火墙-安装了企业级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全面安装了单机版杀毒软件,并严格按照供应商要求按时升级-安装了邮件加密系统-建立了虚拟专用网-档案服务器、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流量相关的设备有备份18. 库存资金占用率(%)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的资金/全部流动资金 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的计算方法: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后库存资金-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指标分值: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80%以上得100分,降低60%以上得80分,降低50%以上得60分,降低20%以上得20分,降低20%以下得0分19. 资金运转效率(次/年)数据采集的跨度不得超过3年。

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增长幅度的计算方法: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信息化实施前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信息化实施后企业流动指标分值:企业流动资金每年的周转次数是原来的5倍以上得100分, 3-5倍得80分, 2-3倍得60分,1-2倍得20分。

20.企业财务决算速度(日)此项指标考察企业实现一次完整的虚拟财务决算所需要的时间。

指标得分计算方法:实现24小时以内完成决算为100分;1日至10日为80分;10日至20日为60分;20至30日为30分,30日以上为0分。

21. 增长指数本指标为综合考核指标,是根据现阶段对信息化的认识制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本指标考察企业自身销售收入的增长比率、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行业平均利润增长比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企业自身发展变化的考察,以及与同期行业状况的比较,判断企业信息化在相关方面带来的影响。

计算方法:增长指数=K 1×+-比率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比率企业自身销售收入增长K 2×+-率行业平均利润的增长比率行业平均利润的增长比率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K 3×企业自身的销售收入增长比率+K 4×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比率 K 1、K 2、K 3、K 4为各项的系数,具体数值以另发的形式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