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语文每日一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1.A (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

C 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

D 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
2.“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

(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1点2分,2 点3分,3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3.(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

(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

(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相近即可)
每日一练(2)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1.D (原文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
2.A (应是“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以族类划分,而不是以地域划分。


3.B (错。

文中没有说江统被收在哪里。

另外,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也不对,太子是被贬到了许昌。


4.翻译
( 1 )(东宫原来的属臣)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或:不畏重刑),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

(应该将主语“东宫原来的属臣”补充出来;大辟:大辟是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在这里直译应当是:不畏杀头之类的重刑;“不顾重罪”属意译。


( 5 分,得分点:路次,于路次,在路上,状语后置;辟,刑,法,罪;乃,反而;彰,彰显;释,放,释放。


( 2 )(王子师)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

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 5 分,得分点:“下车”:到任;“辟”:征召;“贵州”:“堪”:能够;“应此者”,直译应当是“符合(像他们一样优秀)这个标准的人”,应,符合,适应,顺应。


附译文:
江统,字应元,是陈留国圉镇人。

江统性情沉静寡言,志向远大。

当时人们给他的评价是“高峻少言的江应元。

”与同乡蔡克一样闻名。

成年后继承他父亲江祚的爵位,被任命为山阴县令。

当时,陕西、甘肃边境不断遭到氐、羌族的侵扰,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亲自擒拿氐族统帅齐万年。

江统深入思考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扰乱中原的现象,认为在萌芽状态时就应该杜绝,于是作《徙戎论》上奏:“这些人都可以发令派遣,让他们回到本土,以安慰他们羁旅在外怀念故里的情思,解除我们华夏民族的小小忧患。

惠及中国,安抚四方,德泽延及永世,这才是长久之计。

”但皇帝没能采用。

不超过十年,夷狄这些蛮族侵扰中原,当时的人敬服江统的远见卓识。

他改任太子洗马。

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

等到太子被
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别。

江统和太子的属官
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

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的监狱。

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

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

东宫原来的属臣冒着罪名拜别,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

”贾谧告诉洛阳县令曹摅,因此被抓获的官员都免除牢狱之灾。

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时候,江统作诔文悼念,叙述悲哀之情,被世人敬重。

后来担任博士、尚书郎等官职,再后任大司马齐王司马冏参军。

司马冏骄奢荒淫,(在讨伐他的战争中)将要失败,江统恳切劝谏,文章大多没有记载。

调任廷尉正,每每遇到州郡里有疑点的案件,都从轻判断处理。

成都王司马颖请江统担任记室(掌管章表书记文檄的官职),江统对司马颖多有劝谏。

上疏评论陆云兄弟,语言很切要精到。

因为母亲病故,他去职奔丧。

服丧期满后任司徒左长史。

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长官,让江统担任别驾,把兖州的事务交付给江统,给江统的信说:“过去王子师到豫州当官,还未到任,就征召了荀慈明;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

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江统推荐高平的郗鉴为贤良,陈留的阮修为直言,济北的程收为方正。

当时的人认为江统有知人之能。

不久他被提升为黄
门侍郎、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

永嘉四年( 310 )避乱逃到成皋,不久病逝。

每日一练(3)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 2 题。

1.解析: B D ( B 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

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D 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

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


2.(1)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2)用典(或对典结情)。

“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每点 3 分,共 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3. B (①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

②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符合语境;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

④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也作“蔚为大观”。

感情色彩错。

⑤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

⑥不合语境。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
4. B ( A 逻辑错误,应该是先个人再国家民族; C 错,语意重复,“妇孺”中的“孺”即“儿童”之意。

D 杂糅。

“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去掉“下”字)
5. A (这是一则类比论证。

原文以“文化发展的动力”来类推“教育进步的关键”。

题干论述:文化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

题干把独立的学校类比为独
立的文化,那么学校的发展应该跟文化的发展类似,即学校只有独立并由内部首创精神取代外部压力才能发展, A 项表达的正是这个观点。

独立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B 项排除;具体做法如何题干没有涉及, C 项排除。

D 项从反面来说,不如正面表述的 A 项到位)
每日一练(4)
一、名篇名句默写
(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答题时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根据名词、动词,或句中表停顿的词,来判断即可。

“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D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说法错误。

3.B
4.(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却不能经受攻击倾轧,大多没有安身的地方。

(2)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

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

政绩最好,升为御史。

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

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

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

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

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

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

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

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

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

”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

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

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

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

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

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

”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

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

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

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

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

不久之后就死了。

每日一练(5)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 B 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查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B项,“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强加因果,老人避开别人的原因与出身、性格无关,他只是想在这个幽静的地方重温被人遗忘的舞步,享受这份独特的快乐。

故选B。

2.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3.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

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二、作文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青春记忆,一代代青年的奋斗荣光。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蓦然发觉,五四精神已经深深刻印在我们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成为青年绽放爱国主义青春光芒的不竭源泉。

雨果曾经说过:“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青春始终洋溢着一种催人奋进的激情,等着我们绽放自己的个性与光芒。

时值五四青年节,虽五四运动已与我们遥远,但是,那些不畏强权、誓死捍卫祖国的青年们的精神,一直激发、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断向前奋斗。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曾经有这样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他们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但他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永续不灭。

回望五四,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枪林箭雨,荆棘满布的艰难险阻,什么是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形势,什么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志豪情。

正是100年前的“五四”觉醒与呐喊,为中国人唤起了沉沦已久的民族精神,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现代意识。

一脉相承、历久弥新的五四精神激发出不同时代的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梦想的源源动力。

这是一个古老国家重新屹立的精神底蕴,更是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磅礴力量。

青春短暂,梦想不灭。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值青年一代的中国人,踩着改革开放的脚印一路走来,要把握好当下,奋进新时代,努力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继承先辈的精神和勇气,拥有他们的情怀,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一代。

就让我们一起,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以此,才不枉我们是华夏儿女。

每日一练(6)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诗歌鉴赏
5.今夜京城,月色明亮,放眼望去,皎洁如雪。

(今夜,长安城中的月色,远远望去,月光好似白雪铺满大地。


6.首联实写诗人在长安遥望如雪的月色,中间两联虚写,颔联想象白居易身处洛阳的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颈联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元稹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镜湖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并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

三、基础练习
7.B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十分出众。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①句强调明代宣德炉真品珍贵而稀少,应选“凤毛麟角”。

②句强调从众多中选出优秀的,应选“百里挑一”。

③句强调日本退回的核材料只是其储量和产量的很少一部分,应选“九牛一毛”)
8.A解析(B项高等院校、网络系统不应修饰部门;C项语序不当,“两款”应在“新产品”前;D成分残缺,“落实”后没有宾语。


9.D③中的“处处”对应首句“息息相关”;⑥与①构成因果关系,①中的“口彩”对应⑥中的“人丁兴旺”;①的“过去”和⑤的“今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⑤中的“这种习俗”指代前文;②是在灯笼中突出“元宵节的花灯”的特殊地位;④承接上句的“元宵花灯”加以展开。


10.A(B项“孤帆”代指船;C项“长安”代指朝廷;D项“红颜”代指美女)
每日一练(7)
一、基础知识练习
1.D解析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虫类蜕皮,比喻腐化堕落。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常用于褒义。

积非成是:错误的东西流传久了,也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珍惜:珍重爱惜;珍视:珍惜重视。

2.D(A“深坑”和“夷为平地”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B“互联网部分新词”语序不当。

C “诸”为“之于”之意,成分赘余。


3.A(考虑内容衔接和对联仄起平落的押韵。


4.B(A书信中起首称呼不用“家”“令”,只是转述时的尊称。

C问好和“此致”有两种写法,但“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

D信封上应该用社会称谓,而不宜用家庭称谓,这是因为信封既是给收信人看的,让收信人确认自己是不是收信对象,又是给邮递员看的,让邮递员明白邮件应该交谁。


二、古诗文填空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7.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三、小说阅读
11.B [由“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可知,“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错误。

]
12.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职业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13.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每日一练(8)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不是医学方面的问题”曲解文意。

原文说“这不是简单的医学问题”,并非不是医学问题。

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让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的实例”“目的是为游戏开发者指明方向”错误。

举出的例子是教育游戏让课本知识更生动直观,并非为了说明其让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再者举出这类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游戏本能是可以被借助用来转化为创造功力的。

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能主动进入虚拟空间,自我操纵游戏的结局”说法片面,原文认为游戏成瘾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项表述不妥当。

B项,“只要……就……”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高强度而又较为单一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态,进而在游戏中寻求逃避。

社会流动和竞争压力又会产生父母与孩子分离的现象,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更容易向游戏寻找心理安慰”分析可知,除家庭外还有教育的因素,因此这种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C项,“如果能将游戏与需要专注和想象力的严肃工作进行结合”错误。

原文的意思是“这些大脑的高效状态”与严肃工作结合起来,而不是游戏与严肃工作结合起来。

故选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万众瞩目:表示大家十分关注。

引人注目:指吸引人的注意(一般指在现场或当场)。

现在资讯发达,对重大案情关注的人基本都不在现场。

此处是说大家十分关注“昆山反杀案”,选用成语“万众瞩目”。

第二处,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真相大白)。

文中是指案件的法律判决,即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终认定而不是指案件的调查结果,选用成语“尘埃落定”。

第三处,动辄得咎:指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处分。

咎由自取:指所受到的责备、惩处或祸害都是自己造成的。

后者有明显的批评意味,不符合作者的观点态度,选用成语“动辄得咎”。

第四处,惩恶扬善:惩处邪恶,褒扬善行。

除暴安良: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

前者表达的是一种信念、愿望和价值取向,后者侧重实际行为。

此处是说将这起案件认定为正当防卫,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惩处邪恶,褒扬善行的良好氛围。

再说对于全社会的人来说,不是都有“除暴安良”的实力和条件。

选用成语“惩恶扬善”。

故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昆山市公安机关以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由,对该案作出撤销案件”,划线句子成分残缺,“作出”后面缺少与之呼应的宾语中心语。

再来看选项,A项,“不负刑事责任”主语不明;C项,句式杂糅,“昆山市公安机关认为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由”句式杂糅;D项,前一个句子结构不完整,“以……”是介宾结构,不能担任句子的谓语,应组成“以……为……”结构。

故选B。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境和选项,只有D项的语序比较恰当地对应了前面的三句话逻辑,范围由小到大,性质从正面到反面,符合一般的逻辑思路。

故选D。

7. 【参考答案】①“贵校”改为“我校”;②“鼎力”改为“诚挚”;③“到时候”改为“届时”;④“期许”改为“期待”;⑤“惠顾”改为“莅临”。

每日一练(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根据理解原句,“温问去意”的意思是“桓温询问他离去的本意”,“温”做主语前面要断开。

所以可以排除BC两项。

根据理解原句,“温笑曰”的意思是“桓温笑道”,“温”作主语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D。

故选A。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选项A,“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错,中央机关和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

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