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不易预见、有害于公共健康、需要紧急采取防控和处置措施的突发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生物安全事件、化学危害事件等。

第四条本预案的核心原则是及早发现、快速报告、科学防控、协同处置、社会参与。

第五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要依法进行,重要决策要依法依规作出。

第六条本预案实施单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司负责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感染性疾病的应急预案第七条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以下为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第八条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的目标是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九条当发现可能存在传染病疫情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疫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第十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情况,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和隔离,同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疫情防控意识。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及时收治和治疗。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组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研判,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并指导各地区的实施。

第三章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第十四条生物安全事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较为复杂和高风险的一类,以下为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第十五条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目标是迅速识别、拦截和处置危险物质,保障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十六条当发现可能存在生物安全事件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封控现场,确保危险物质不进一步扩散。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是指在国家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为有效防控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的应对措施和行动计划。

以下是国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 预警与监测:建立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进行监测、分析
和评估。

2. 紧急响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成立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和协调各级部门和机
构的应急工作。

3. 防控措施: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加强对疫情传播途径的管控、控制病源传播、隔离疫情暴露人员等。

4. 医疗救治:保证病患及时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人力
资源支持。

5. 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受疫情影响的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食品、物资供应和防护用品的调配。

6. 信息公开与国际合作:及时公开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主动分享
防控经验和技术,积极与国际组织和各国开展合作。

7. 评估与总结: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为今
后类似事件做好准备。

此外,国家还会依据具体情况以及疫情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预案,确保针对性和实
施效果。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以下四级:1. 特别重大(级):涉及多个省份,危害程度高,影响范围广,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重大(级):涉及一个或多个省份,危害程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大,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3. 较大(级):涉及一个省份,危害程度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4. 一般(级):危害程度较低,影响范围较小,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轻微威胁。

四、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协调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2. 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3. 市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置和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1.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加强对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2. 及时收集、分析、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3.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1. 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止疫情扩散。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在一个县(市、区、旗)范围内发生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疫情,并有扩散趋势;
(2)发生新发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在一个县(市、区、旗)范围内有扩散趋势;
(3)发生一般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涉及范围有限,危害较轻;
(4)其他影响公众健康,需进行县(市、区、旗)级层面应急处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1定期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应定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12.2专项督察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十三、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3.1修订周期
本预案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预案内容。
七、应急保障
7.1人力资源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7.2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储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和医疗设备,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
7.3经费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资金需求。
八、宣传教育与培训
2.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在一个省(区、市)范围内发生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传染病疫情,并有扩散趋势;
(2)发生新发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在一个省(区、市)范围内有扩散趋势;
(3)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涉及范围较广,危害严重;
(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需进行省级层面应急处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1为了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市一中(益智中学)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学校师生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2、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的指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立应急公共卫生知晓事件处理办公室——医务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应在10分钟内赶到常设办公室,研究制定应急措施,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3、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学生收听季节传染病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杜绝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4、建立严格的校园环境卫生、教室卫生、办公室卫生、学生宿舍卫生、饮食卫生等检查制度。

5、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遇有学生突发群体性(1个班3人以上同时出现)公共卫生事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医务室;医务室必须及时向学校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报告市教育局体卫工作站及市、区两级疾病控制中心;不得瞒报、漏报和谎报;并积极采取救治措施: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学校迅速联络医院进行诊治,医务室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7、在群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学校在疑似症状未确定时,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做好隔离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8、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预案自行启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2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各种隐患,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五篇)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五篇)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一、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成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由于人类不能预测新的传染病何时出现,所以我们必须作好迎接它们的充分准备,___架构和运行机制。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据《___传染病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收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制定本预案的指导思想是。

强化领导,统一指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科学预防,有效实施;畅通信息,快速反应,目的是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三、预案启动的条件:在本镇内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站应立即___有关人员,对事件的性质进行评估,如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县卫计委,并立即启动本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说,是不易预测的事件。

例如我国一些地方发生的非典型肺炎。

2、具有公共卫生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它的范围包括重大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是指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集中的地点发生,导致大量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平常的发病水平,如本辖区出现的鼠疫、___和肺___首发病例;连续出现___例以上的鼠疫和肺炭殖疫情;___的暴发疫情。

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通过预防为主、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原则,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概率,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积极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进行。

(2)建立统一的领导指挥体系,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协调、高效。

(3)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合力。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物资、设备、人员及时到位。

(3)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

三、组织管理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1)成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1)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2)地方应急指挥部要服从国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3、专家咨询组(1)组建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对和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专家咨询组要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4、应急处置队伍(1)建立专业化的应急处置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救援、防控和处置工作。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预案
2023-11-10
目录
• 预案概述 • 组织体系与职责 • 预警级别与响应 • 应急处置与救援 • 信息报告与分析
目录
• 应急物资与保障 • 培训与演练 • 预案修订与更新 • 预案实施与监督
01
预案概述
目的和依据
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 定和经济发展。
评估内容
评估的内容包括参训人员在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组织协调、信息报告等方面的表现,以 及演练的场景设置、参与人员的表现和演练效果等。
评估结果反馈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 和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08
预案修订与更新
修订周期与程序
修订周期
工作原则
0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
组织协调。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应急处置
工作。
02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
应急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
培训内容
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包括应急法 律法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技能、信息报告和发布等。
培训效果评估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采取问卷调查、考核等方式,了解 参训人员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提升情况,为后续 的培训提供参考。
演练组织
1 2
确定演练目标和场景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和应对需 求,确定演练的目标和场景,模拟事件发生和应 对过程。

(完整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预防、控制、救治和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预防工作。

(2)加强公共卫生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及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的合法性。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3)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职责,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2)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提高应急物资和人员调度效率。

(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速度。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

2、设立专家咨询组,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3、成立应急处置组,负责现场处置、协调和指导工作。

4、设立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资金和人员保障。

5、建立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四级应急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6、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7、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管。

(2)定期开展卫生检查,确保卫生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卫生状况良好。

(3)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通用6篇)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通用6篇)

202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通用6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工作预案:一、建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孙伟伟副组长:王琳刘静组员:莫亚娜、尹丽伟、吕永建、孟森娜职责: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主要负责对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指挥与协调、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突发事件及时上报等工作。

二、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的各类卫生安全卫生组织、制度。

2、实行场所内的各级岗位责任负责制。

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3、严格落实本单位定期督导检查的考核制。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突发事件报告范围:(1)微小气候或空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4)意外事故处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等;(5)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6)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7)发生或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等;(8)其他重大突发事件等。

四、应急措施:(1)单位负责人或卫生负责人等事故报告责任人,应立即并向所在的__X 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按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立即停止经营活动。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妥善处理现场,防止事故继发,确保不扩大危害范围和不继续恶化环境,并保护好现场。

(3)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现场调查、处理工作。

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4)按照卫生要求及时做好环境、公共物品、水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消毒工作,以及其他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为了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三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三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了增强我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有效预防、迅速控制并彻底消除此类事件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我们依据___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紧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此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___领导架构及职责界定本院特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高层领导及关键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旨在实现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与指挥,确保各项应急措施得以高效、有序地执行。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核心职责涵盖:领导、组织、指挥并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统筹调配人员、药品、物资及车辆等资源;并对参与应急工作的人员实施奖惩机制。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治组,具体分工如下:第一梯队:队长:队员:第二梯队:(具体成员略)应急救治组主要负责:迅速响应,为因___致病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护与现场救援;制定科学合理的伤病员救治方案,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救治进展。

二、信息报告与监测机制(一)构建高效的信息报告体系,确保信息流通无阻,同时维护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以便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___。

各科室除需遵循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等既定要求外,在遭遇以下情形时,应立即向医务处(非工作时间则向总值班)报告:1. 传染病暴发、流行的迹象或确认;2. 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出现或疑似;3. 饮用水污染、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事件的潜在风险;4. 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丢失;5. 生化___事件的发生;6. 免疫接种引发的异常反应;7. 医源性感染暴发的确认或疑似;8. 其他任何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医务处或总值班在接获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并由相关领导或部门在___小时内将情况上报至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二)所有与疫情相关的权威信息发布,均需经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并向上级___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请示。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3篇)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3篇)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一、前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系指突发性、广泛传播且具有传染性的疫情或突发性大面积卫生事故,此类事件对公众健康及社会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鉴于____年度内可能遭遇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特制定此处置应急预案,旨在确保应对工作的高效、有序与科学性,力求最大限度遏制病情扩散,降低死亡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二、突发事件的预警与报告机制1. 构建并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体系,设立专项监测与预警部门,强化与相关机构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2.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激活预警机制,迅速收集疫情信息与数据,进行精准研判,并遵循既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1. 成立指挥部,由政府高层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全面协调与指导。

2. 设立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承担信息报告、指挥调度、资源调配等核心职能。

3. 组建多个临时工作组,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宣传教育组等,各组内再设细分小组,以应对不同需求。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强化疫情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监测的精准度与时效性。

实施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上报卫生部门,并依据规定程序进行调查核实,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2. 疫情调查与报告对发现的疫情迅速开展调查,追溯病例来源与传播途径,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通报。

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分析病原体传播特性,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疫情隔离与治疗对确诊病例立即实施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死亡率。

协调医疗机构,加强医疗物资储备与消毒防护工作。

4. 人员防护与卫生宣传加强人员防护,提供必要防护装备与培训,确保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加大卫生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卫生意识,通过有效宣传手段传播正确防控知识,减少恐慌与谣言。

5. 资源调配与支持建立疫情应急物资与资源储备体系,确保医疗设备、药品及人员等资源的及时调配。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4)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4)
10
03
监测、预警与报告
2024/1/30
11
监测机制建立
2024/1/30
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
01
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实现全
面覆盖和实时监测。
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和利用
02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迹象和
趋势,为预警和应对提供依据。
强化监测能力建设
感谢观看
2024/1/30
31
专家组组成及职责
专家组的设立
应急指挥部应设立专家组,由相关领 域的专家组成,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 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持。
职责
专家组负责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 问题进行科学评估,提出针对性的解 决方案和建议,协助应急指挥部制定 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2024/1/30
9
现场指挥部设立及职责
2024/1/30
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效果
制定演练计划
定期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协同 作战能力。
模拟实战场景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实战场景,检验预案的 可行性和有效性。
总结评估经验
对演练过程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 案。
2024/1/30
30
THANKS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预案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应急预案概述 • 组织机构与职责 • 监测、预警与报告 • 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 • 后期评估与总结改进 • 保障措施与支持体系 • 宣传、培训与演练
2
01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2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CATALOGUE目录•预案概述•预案体系与组织•预警与响应机制•重大疫情防控措施•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预案的评估与修订•国际合作与交流01预案概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其影响和危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和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目的和意义背景和必要性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增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社会发展和进步对公共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编制过程调查、分析、评估、论证、制定、发布;编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公共卫生政策、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编制过程和依据02预案体系与组织预案体系框架各层级预案分工明确,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预案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体系由国家、省、市、县四级预案组成。

各级政府根据上级预案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级预案。

预案制定与修订国家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和修订。

省、市、县三级预案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和修订。

预案制定和修订需经过充分调研、科学评估和专家论证。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组织领导与职责国家层面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应急处置工作。

省、市、县层面牵头制定预案、协调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卫生行政部门国家层面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协调。

省、市、县层面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辖区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协调。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03预警与响应机制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体系,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迹象和苗头进行监测和预警。

监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级别监测与预警标准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根据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研判确定预警级别。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6篇)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6篇)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范文一、背景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员与物资的跨境流动日益频繁,这一趋势显著增加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为有效应对潜在风险,特此制定应急预案,旨在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

二、目标设定与基本原则1. 目标:本预案旨在通过及时、高效的应对策略,有效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得到有效保护。

2. 基本原则:紧急响应:面对突发事件,需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实现快速响应,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其危害。

统一指挥:构建统一的指挥体系,确保指挥决策的科学性、高效性及协调性。

协同合作:加强各部门间的紧密合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应对挑战。

信息畅通:建立健全的信息流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有效遏制谣言传播。

三、应急预案详细内容1. 事件防控举措:建立并完善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掌握疫情动态。

根据不同疫情类型及预警级别,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防控措施。

强化对入境人员的健康筛查,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加大对公共场所及交通工具的消毒力度,确保防护用品供应充足。

加强社区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居民教育与宣传,有效组织排查与隔离。

2. 应急响应流程:一级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卫生部门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应对。

二级响应:根据事件发展态势,如需提升响应级别,由卫生部门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升级至二级响应,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准备。

三级响应:在突发事件持续扩散、危害加剧的情况下,启动三级响应,全面执行应急预案中的各项措施。

3. 指挥体系构建:成立指挥部及多个工作组,由卫生部门担任总指挥,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高效协同的指挥体系。

指挥部下设领导小组、指挥组、信息组、后勤保障组等多个职能小组,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组织架构。

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统一决策与指挥,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

4. 信息流通机制:设立信息发布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并发布关于突发事件的权威信息。

2024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2024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2024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2024年,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员流动频繁,人口密度高,因此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概率也相应增加。

为了提高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预案,明确预案范围、任务、责任和措施。

二、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2024年全国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传染病疫情、化学物质泄漏、生物恐怖袭击等。

三、预案内容3.1 预警与监测(1)建立全国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疫情、病原体、病毒等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加强与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的合作,及时获取国际疫情信息,加强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快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建立并完善指挥系统、信息报送渠道和应急救援队伍。

(2)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启动警示系统,提醒民众注意防护措施,加强公众健康教育。

同时,建立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及时解读信息,遏制谣言传播。

3.3 紧急救治(1)加强医疗资源配置,保障疫情当地的医疗救治能力。

加强卫生机构的应急准备,提前启动预案,确保人员、设备和药物的储备与调配。

(2)组织专业医疗队伍前往疫情流行区,抢救病患,隔离感染源,并进行疫情的溯源和控制。

(3)强化对疫情的监测与评估,保持透明公开,及时通报疫情发展态势。

3.4 防控措施(1)切实加强边境卫生检疫工作,建立完善的通报机制,及时掌握入境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及时发现患病者。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公众个人卫生意识。

(3)及时启动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机制,保障医用物资的供应。

加强物资供应链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医疗救治所需物资的及时投送。

3.5 协同工作(1)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联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

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放射性物质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1 应急组织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系统,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总体要求1.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迅速、准确、果断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疫情传播范围。

2. 加强国家级和地方级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提高各级应急机构的协同配合能力。

3. 加强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4. 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物资储备量和调配能力,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高疫情监测和防控能力,不断完善疫情防控技术方法。

二、组织机构1. 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根据国家领导安排,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

2. 地方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统筹应急工作,协助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履行职责。

三、人员配置1. 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等相关部门派员组成,包括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防护物资储备、应急卫生救援等专家和技术人员。

2. 地方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按照实际情况配置相关部门和专家人员,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四、预警与监测1.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加强监测和评估能力,及时发现疫情变化,预警风险。

2.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确定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3. 加强疫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输,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五、防控措施1. 加强传染病疫苗研发和生产,确保疫苗供应充足。

2. 强化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 加强医疗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卫生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和通风。

4. 加强进口食品和动植物产品的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5. 限制或暂停人员流动,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6. 全面排查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观察或医学观察措施。

7. 提供充足的医疗救治和防护物资,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三篇)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三篇)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____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建立应急预案组织机构:指定应急预案负责人和组建应急预案工作小组,明确各个责任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2.制定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机制,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及时获取疫情信息并进行预警。

3.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医务人员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4.完善应对设施和物资储备:建立医疗救治物资的储备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设备和物资供应。

5.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应急意识。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措施1.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1)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加强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

(2)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确保隐患及时发现,提早做好应对工作。

(3)健全疾病报告网络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提高疫情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2.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例(1)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和隔离,尽早发现感染者。

(2)设立专门的隔离区域,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观察,防止传播。

3.加强疫情溯源和流调(1)对疫情传播的来源进行溯源调查,确定感染源头和传播途径。

(2)加强流调工作,及早发现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

4.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

(2)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定期清洁空气和物体表面。

(3)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严格卫生消毒操作。

(4)加强环境卫生监测,提前发现污染源,防止疫情蔓延。

5.优化医疗救治体系(1)建立传染病救治中心,统一收治和救治病例。

(2)加强病例救治和药物研发,提高治疗效果。

(3)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储备,保障救治能力的可持续性。

6.社会管控和公众参与(1)加强社会管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范围。

(2)组织公众参与,宣传教育公众如何预防和应对传染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应急预案[1]。

该预案分为总则,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善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预案管理与更新和附则八个部分[1]。

中文名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性质法律法规发布日期2006年02月26日执行日期2006年02月26日目录1 总则▪编制目的▪编制依据▪事件分级▪适用范围▪工作原则2 体系职责3 处置保障▪技术保障▪物资保障▪通信交通保障▪法律保障总则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要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体系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卫生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国家和地方应急指挥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1.1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决策。

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

2.1.2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协调和指挥,作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日常管理机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军队、武警系统要参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责,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指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系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工作。

各市(地)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

市(地)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需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补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处置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国家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技术保障6.1.1信息系统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要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6.1.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国家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各省(区、市)、市(地)、县(市)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6.1.3应急医疗救治体系按照“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包括急救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化学中毒与核辐射救治基地在内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6.1.4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国家建立统一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

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6.1.5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加强管理和培训。

6.1.6演练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6.1.7科研和国际交流国家有计划地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防治科学研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验室病因检测技术、药物治疗、疫苗和应急反应装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等,尤其是开展新发、罕见传染病快速诊断方法、诊断试剂以及相关的疫苗研究,做到技术上有所储备。

同时,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

物资保障6.2.1物资储备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

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6.2.2经费保障应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费,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

应根据需要对边远贫困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给予经费支持。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通过国际、国内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通信交通保障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法律保障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调查研究,起草和制订并不断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科学、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体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

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宣传教育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预案管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和本预案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附则名词术语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