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17期(总第445期)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策思考余永庆(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 西宁 810000)[摘要]加快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对于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保护与建设青海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青海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既有深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也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和限制因素。
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是青海农牧业发展走向环境友好、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青海;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农牧业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占据重要地位,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广大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加快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直接影响到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 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青海以提高农牧业生产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近年来,青海农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初见成效。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并完成了退牧还草、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和祁连山流域等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二是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牧区环境资源整治,广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建立和完善了农田残膜回收机制,广泛开展养殖环节综合污染治理,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2 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引导下,近年来,青海农牧业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考虑区域优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优化和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农牧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引言青海高原是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宝库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草原资源和水资源。
为了加快青海高原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好这片美丽而宝贵的土地,探讨和推动青海高原特色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1. 发展青海特色农业青海高原的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特色农产品。
其中,高原牧场牛羊肉、高原蔬菜、高原草原奶等是青海的特色农产品。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青海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拓宽市场。
另外,农业旅游也是青海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途径。
在农田之间建设农家乐,让游客体验农耕生活,了解青海高原的农业文化,为农民增加收入同时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利用青海矿产资源青海高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矿、铜矿、铁矿等。
要发展青海的特色经济,可以利用这些矿产资源进行资源加工、综合利用。
例如,利用盐矿资源,可以发展盐湖食盐加工业,并开发高端盐产品。
此外,利用铜矿资源,可以发展铜加工业,生产铜制品,提高附加值。
在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科学的矿山开采和尾矿处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青海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特别是牛羊养殖业。
青海高原的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牲畜生长周期长,肉质好。
通过科学养殖管理和优质饲料的使用,可以提高青海高原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发展加工畜产品的冷链物流业也是重要的一环。
将青海高原的优质牛羊肉或奶制品加工成干肉、牛羊肉制品等,并进行远程运输,可以扩大市场,提高附加值。
4.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青海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该地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发展青海特色经济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强对青海高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青海区域特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 文化中心户 文化大院、 、 文化经 纪机构等载 体 , 通过启 动实施非物质 性 , 一旦形成 , 就有其相对 稳定性。文化 除受经济 的根本作 用外 , 受 还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 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节 厌活动 、 参加各种展 示会等 历史积淀 、 传统演化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作为非上层建筑层 面的文化 , 方式 , 不断丰富内容 、 拓展 范围、 创新形势 , 充分 挖掘、 利用蕴 藏 丰厚 的 属 于非正 式规则的文化 , 它经历 了数百年 , 至数千年 , 历了一代 又 甚 经 民族 民间文化资源 , 黄河奇石 、 绣、 便 刺 剪纸 、 唐卡、 根雕 、 民族歌舞 、 民
当今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文 化经济发展 8代 , 寸 文化 在经济发 展中 占 动作用 。保护文化就是促 进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 区域特色文 化也正在
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 文化 与经济的相 互融合 、 互渗透 , 成了经济 成为拉动旅游业的引擎。保 持各地的民间艺术有利于维 持更多 人的长 相 形
涵和独特魅力的文化产业项 目和 文化旅游产 品 , 已经形 成或正在 形成 发展过程中 , 具有稳定 、 平衡、 协调 的作用 。 亮点和品牌 。全省以政府 投入 为主 , 力实施 “ 大 百县 千乡 宣传文 化工 尽管青海文化产业发展有了一个好 的发展 势头 , 探索了路子 , 但也 程 “ 、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 、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 两馆建设项 要看到 , “ 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 一是青海文化产业发展 提供了阵地和场所 , 为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
区域 经 济
青海区域特色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在经济发展方面立足实际,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构筑了电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
特别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随着青海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势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2年,四大支柱产业的资产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57%,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60%、56%和64%。
对青海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1、电力工业。
青海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2537万千瓦,列全国第五位。
其中黄河龙羊峡至寺沟峡段可修建大中型水电站13座,装机1302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
装机128万千瓦的龙羊峡水电站和装机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已建成发电;还有尼那等水电站都将相继开始发电。
在电源结构上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水火电比为84:16。
截止2000年底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95.37万千瓦;变电容量434.48万千伏安,35千伏安及以上输(配)电线路6628.76公里。
2000年全省发电量138.80亿千瓦时,供电量104.73亿千瓦时,用电量98.67亿千瓦时。
2002年全省水电发电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1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001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91553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298万元。
目前青海形成的电力格局有力的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石油天然气工业。
青海石油天然气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到目前已发现地面构造140个,潜伏构造94个,探明油气田2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备1574.96亿立方米,建成了年加工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的格尔木炼油厂;涩北至格尔木、涩北至敦煌、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已投入使用。
青海高质量发展心得
青海高质量发展心得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青海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在这个过程中,青海探索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
青海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筹。
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自然资源宝库,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青海发展的重要基础。
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青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青海积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青海注重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
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青海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青海还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通过科技创新的支撑,青海不断提升产业水平和技术含量,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第三,青海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发展的统筹。
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青海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同时,青海注重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青海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第四,青海注重对外开放和合作共赢。
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对外开放。
青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青海还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青海,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通过对外开放,青海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心得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这些经验不仅对青海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青海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建议
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建议在高原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增长,还能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优秀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1.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高原地区的特色产业应该注重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通过对当地特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整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品牌。
同时,注重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推广,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2.加强科技创新:高原地区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应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在高原地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集聚相关产业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特色产业园区可以提供企业融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支持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的集群发展和壮大。
4.引导农民就业创业:高原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应注重农民就业创业问题。
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引导农民通过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手工艺品制作等领域的创业,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就业。
同时,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5.加强合作交流:高原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借鉴他地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可以举办特色产业展览、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6.注重环境保护: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避免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和消耗,保持生态平衡和文化传承。
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注重绿色产业的培育和推广,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总之,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创新实践和社会的参与共建。
青海省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
青海省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作者:王乾马鸿波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24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也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发展壮大青海高原现代农业,必须立足实际,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通过机制创新,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农业。
一、青海省建设现代农业的优势(一)具备一定的投资能力和较好的生产条件“十一五”期间青海全社会农牧业累计投资335.98亿元,资金的有力投入,促进了农牧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资金投入的转变,农牧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促进了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化升级。
至2010年,全省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7.43万栋、新增设施面积6774万平方米;建成牲畜暖棚3.3万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47个。
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力地带动了一大批特色产业的发展,2010年马铃薯、油料、蔬菜面积较2005年均有较大增长;薄皮核桃等小杂果16万亩;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牛羊肉、蔬菜等特色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78%。
(二)科技推广能力较强,产业化水平较高“十一五”期间青海省累计推广各类农牧业实用技术175项,取得科技成果225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的23项。
具有本地特色的油菜杂交育种和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杂交油菜、牦牛复壮、藏羊品种选育、全膜双垄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得到普遍应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0.2%,牲畜改良及本品种选育面提高到205.6万头(只);累计举办各类农牧业技术培训班5.12万期,建成了一支能力较强的农牧业技术员队伍。
全省州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4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省级50家。
省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出口创汇8220万美元,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化率由2005年的17%提高到27%。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论文关键词]青海特色经济思考[论文摘要]特色经济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
作者就青海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和分析。
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工作部署,青海省确定了“ 加强两个建设,发展四大特色经济” 的基本思路。
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特色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
一、特色经济的基本特点特色经济中的特色是针对区域而言的,特色经济是指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且较高竞争优势的经济。
特色经济的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指只有本区域才有条件、才能发展的经济,即“人无我有”的经济,也就是具有明显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专利制度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指本区域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经济,即“人有我廉”的经济,也就是具有明显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经济,这主要是由于管理、历史等因素形成的。
特色经济一般具有可持续、外向性、名牌性等特点。
首先,特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其兴也忽、其亡也忽”的产业和不是特色经济。
其次,特色经济具有外向性。
即其销售主要是面向区外市场,而不是仅仅面向地方市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销售范围越广、销售量越大、创造的效益越好,其经济就越有特色。
第三,特色经济具有名牌性。
品牌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产品一旦成为名牌产品,身价就会大幅度提高,它就有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它就会成为区域经济的象征,有了特殊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名牌产品,产品都是大路货,区域经济就没有特色。
二、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自然、人文资源独特,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具体为:(一)青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
青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高原牦牛、藏羚羊等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野生动植物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中以沙棘等为代表,中藏药材、牛羊肉及副产品等颇具竞争优势。
青海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日渐突出,石油、天然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开发潜力巨大。
青海省经济发展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分析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该省地处高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对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对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挑战。
一、青海省经济现状青海省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导,兼有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和新能源产业等支柱产业。
农牧业是青海省的传统产业,由于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牧业资源丰富,养殖业成为农牧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青海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等,尤其是稀土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这些资源的开发对青海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带动了相关的产业链发展。
此外,青海省的旅游业也在近年来快速崛起,得益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青海省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青海省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特别是风电和太阳能产业。
由于地理条件的独特性和丰富的风能和阳光资源,青海成为中国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之一。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为青海省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青海省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青海省地理位置优越。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青海省与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毗邻,地理交通便利。
这为青海省与周边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
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为青海省的农牧业和矿产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青海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对农业灌溉和水电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青海省生态环境优美。
青海省拥有广袤的草原和湖泊,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显著。
这为青海省的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最后,青海省政府注重创新和科技发展。
青海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技术和资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比较优势理论浅析及青海经济发展思考
1 、要 素 丰 裕 一 要 素 供 给 量 大 一要 素 价 格 水 平 低 ,所 生 产 的 产 品 成 本 低 一 专 业 化 生产 、出 口获取 贸 易利 益 ( 有成 本 具 优 势 ,有 较 强 的 竞 争 力 ) ; 2 、要 素稀 缺 一 要 素 供 给 量 小 一 要 素 价格 水 平 高 一 所 生 产 产 品成 本 高 ( 成 无 本优 势 ,无 价 格 优 势 , 无竞 争 力 ) 。 上述 分析 ,可 以 知 晓 ,要 素禀 赋 理 论 是 禀 赋 比较 优 势 理论 。这 在现 实生 活 中有 很 多 现 象 ,如 表 现在 我 们 的地 区分 工格 局 中或 者 由 于 资源 或 要 素 的 丰裕 度 不 同而 导 致 生 产 产 品 的 品种 和 成 本 有 所 差 异 。 随 后 ,产 品 生命 周 期 理 论 又从 动 态 上 解释 了比较优势理论 : 1 在 产 品 创 新 阶 段 一 创 造 先 进 新 技 、 术一技 术密集型产 品一拥有 技术优势 、 竞 争 优 势 ;获 得 利 润 。
比较优势 理 论浅析
及青海 经济 发展 思考
马丽 雅 中共青 海省委党校 经济学部 青海西宁
【 章摘 要】 文 在 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 东北 老工业基地所形成的东中西部 互动互补 的 发 展 大 格 局 , 根 据 青 海 省 的 自身 特 点 ,选 择 正 确 的 比较 优 势 ,在 发挥 好 比
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 型 产 品 出 口为主 的 经 济 发 达地 区和 国 家 的 贸易中 ,虽然能获得利益,但 贸易结构不 稳定 ,产业结构不合理 ,使其总是处于 不 利地 位 ,从 而 落 人 “ 比较 利 益 陷 阱” 。 “ 比较优势陷阱”有两种类型 : l 初级产 品比较优势陷阱。 是指执 、 它 行比较优势 战略时 ,发展 中地区完全按照 机 会成 本 的大 小 ,运 用 劳 动 力 资源 和 自然 资源优势 ,从而只能获得相对 较低 的附加 值 。这 样 就 容 易 使 发 展 中地 区 长期 陷入 低 附 加 值 环 节 。 由于 初 级 产 品 的 需 求 弹 性 小 ,加 上初 级 产 品的 国 际 价格 易下 滑 ,发 展 中地 区 的贸 易 条 件 不 断 恶 化 。 2 制成品 比较优势 陷阱。由于初级产 、 品 出 口的形 势恶 化 ,发展 中地 区开 始 以 制 成 品 来 替 代 初级 产 品 的 出 口 ,利 用 技 术进 步来 促进产 业升 级 。但 由于 自身基础薄 弱 ,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 接 受技 术 外 溢 和 改进 型 技 术 等 作 为手 段 来 改 善在 地 区分 工 体 现 中的地 位 ,并 有可 能 进入高 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改 良型 的比 较优势战略 由于过度的依赖技 术引进 ,使 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 ,无法发挥 后 发优 势 ,只能 依 赖 发 达地 区 或者 国家 的 技术进步 。
“十三五”青海经济转型发展思考
“十三五”青海经济转型发展思考作者:才仁多杰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当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变。
做为西部资源型省份的青海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有待提高。
尤其是一些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必须通过变革和调整来适应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本文对青海省经济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发展的路劲和措施。
关键词:青海经济转型发展产业一、转型发展的内涵转型发展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是指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从根本上说是发展动力、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的转变。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有所不同。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的转变,其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
二、青海转型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1.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全球发展看,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和变革期。
从我国发展看,经济发展从以GDP为中心、以投资为主导的旧常态开始转向以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等为特征的新常态2.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亟待改变。
长期以来,青海一直存在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问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和净出口拉动较为乏力,尤其是净出口带动一直为负拉动,从而使全省经济面临结构性失衡问题。
3.产业层次和水平急需提升。
从农业发展看,农业机械保有量低,土地产出低,现代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从工业发展看,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业低度化特征显著,低附加值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原材料工业比重大。
重工业对轻工业的“挤出效应”明显,轻重工业结构严重失衡。
从服务业发展看,服务业的规模较小,传统服务业所占比例依然较大。
对当前青海经济发展几点思考
对当前青海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针对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青海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断破解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通过综合施策,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
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形势,明确工作的着力点,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抓好“第一要务”。
【关键词】青海;经济发展;思考“在去年的发展基础上,实现了稳中有进;放到全国大局中,多数指标增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我省全年预期增长目标相比,虽有一定差距但环比向好。
”在前不久召开的青海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这段话,客观分析、准确把握了青海省当前经济形势,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形势,明确工作的着力点,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抓好“第一要务”。
一、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成绩值得肯定。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针对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全省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不断破解制约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通过综合施策,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
一季度全省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财政、金融、进出口等关键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处于西部地区前列,全省经济开局总体呈现良好态势。
问题需要重视。
与我省全年预期目标和去年同期增幅相比,地区生产总值、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等指标不够理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不快,原材料行业生产经营困难,消费势头不够旺盛,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其表象是受到宏观大形势的影响,其实质源于我省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制约。
有利因素增多。
我省除享受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藏区跨越发展等多重政策的扶持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加强调控、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城镇化、改善民生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政策效应正在释放;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类企业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驾驭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二季度进入生产建设的黄金期和旅游商贸旺季,必将推动投资、消费、收入等指标增长,经济会进一步回升。
青海高质量发展心得
青海高质量发展心得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也纷纷加大了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
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省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青海注重资源优化配置。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源、矿产等。
但是,青海并没有盲目地大规模开发,而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在能源领域,青海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不仅满足了自身的能源需求,还向外输送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这种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不仅确保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青海注重产业升级。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青海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在农业领域,青海发展了特色农业,如青稞、藏药等,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制造业领域,青海加大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这种产业升级的策略,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青海注重科技创新。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青海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科研机构的支持下,青海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了科技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在企业方面,青海加强了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这种科技创新的策略,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青海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青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青海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工业发展过程中,青海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了环保投入,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青海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高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种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不仅保护了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还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青海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得益于青海注重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
21世纪青海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考
21世纪青海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考摘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推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青海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
青海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既需要国家的大力帮助,也需要民族自治地方自身的努力。
具体作法有四:加快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新世纪;青海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青海省地处青海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市、区)第四位,全省辖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地、1市、46个县(市、区、行委),其中,包括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及28个少数民族乡。
共有53个少数民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独有的少数民族。
2010年底,全省总人口562.6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4.32万。
新世纪以来,青海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全面进步,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发展中面临不少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本文就此谈谈粗浅认识。
一、青海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21世纪以来,青海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有了进一步改善。
呈现出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进入了建国后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快、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据有关数据,青海省6个民族自治州的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117.01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530亿元,增长了2.43倍,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2001年的38.9%提高到2010年的39.3%。
人均GDP由2001年的7205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00元,是同期全省人均GDP 的1.15倍,全省6个民族自治州地方的一般预算收入保持着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5.1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0亿元,增长了6.75倍,占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由26%提高到36.3%。
浅议青海省优势产业发展5100字
浅议青海省优势产业发展5100字摘要:青海作为资源大省和经济穷省,其经济特征不适宜搞大规模产业,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青海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这是符合青海实际的、符合资源禀赋特色的、符合社会发育程度的、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
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青海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青海省的特色经济所依托的就是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
毕业关键词:特色经济;优势资源;深度开发近年来,青海把“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作为联合协作、吸引省外资金的重点,按照壮大支柱产业、扶持优势产业的要求,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经济构建得到稳步发展。
青海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已在吸引着外省资金稳步驻入,引领着西部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水电?产业优势青海目前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发展特色经济应以优势资源为基础。
要使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关键是要对某些关键性资源深度开发利用,青海面积大、人口少,资源富有而经济落后,青海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这对于利用水资源作为再生资源进行工业电解铝生产的产业来说是一大优势,就使得青海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中,将日益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青海应发展壮大水电工业并逐步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形成竞争能力,形成以水电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水电-铝产业开发和定位是从电能看,国内电力供应不足,未来几年仍有扩大趋势,发展水电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也能充分利用青海水力资源的突出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铝金属产业的生产在中外历史上有百年发展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铝金属一直作为国家重要的军用物资,在使用方向上各国主要以军用为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铝金属开始大量使用于电力、汽车、建筑和包装,铝金属使用由军用为主转为以民用为主,大大拓宽了铝的使用范围,使铝的消费量和生产量获得较快增长。
我国传统铝生产为电解铝,由于铝产业是需要电力保障的,特别是电解铝工业是耗能大户,而且消耗的是二次能源――电力,是典型的电力密集型产业。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
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行业及其区位研究青海是我国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青藏高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藏区是青藏高原经济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过去的几年里,青海藏区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基本行业以及区位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情况1.1 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青海藏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边缘地带,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藏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推进。
特别是2006年海西州建州60周年之际,青海“十一五”规划完成投资2000亿元。
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使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2 经济发展的现状青海藏区地处高原,气候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相对匮乏,这对其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但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
目前,青海藏区的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其次是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业。
农牧业是青海藏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产方式。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盐矿、铜矿、金矿等。
旅游业也是青海藏区的重要产业之一,青海省内的青海湖、塔尔寺、藏区民俗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3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资源环境的压力。
青海藏区处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地形复杂,水资源紧缺,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其次是基础设施的欠缺。
青海藏区地广人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限制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再次是产业结构的单一。
青海藏区的经济依然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不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
青海藏区的经济规模小,市场需求有限。
这些问题制约了青海藏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背景介绍青海高原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之一,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其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然而,当前青海高原经济中存在着一些难题,如经济单一、贫困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域的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特色经济的发展青海高原具有丰富的矿产、水产、草原等资源,且独具民族文化特色,这些资源既是青海高原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也是打造青海高原的最大优势。
1. 旅游业青海高原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发展旅游业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播,增加文化软实力。
2. 草畜业青海高原在牦牛、羊等牲畜上拥有天然的优势。
合理规划草畜业可以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为当地方民的生计提供保障。
3. 矿产资源青海高原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有色金属、钾肥、天然气等。
露天及地下矿山有成千上万,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发展的思考上述几点特色经济的发展都可以为青海高原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1. 市场化定位市场化定位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对产业进行规划和布局,发挥资源优势,谋求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合作,稳步推进高原特色经济的发展。
此时,应该引导地方产业结构向市场需求倾斜,实现资源的有效把握,开拓新兴市场。
2. 提高技术含量发展青海高原的特色经济需要具备高质量的技术和工程技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形成差异化经营的基础。
同时,还需要培养用于发展未来技术的人才。
3. 扩大销售渠道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销售渠道的拓宽尤为重要,它可以创造新的消费和需求,进一步刺激市场中的资本流动,为青海高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铺垫。
4. 加强管理特色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因此加强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具体到企业上,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以达到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效果。
新时代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新时代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新时代的青海那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呀!就好比一辆飞速奔驰的列车,正带着青海冲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咱就说青海的经济发展,那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啊!以前提起青海,可能大家想到的就是那茫茫草原和成群的牛羊。
可现在呢,各种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你看那些高科技园区,里面都是一群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他们就像一群小精灵,在为青海的经济腾飞贡献着力量!比如说,那个搞新能源研发的小伙子小周,整天埋头在实验室里,他研发的成果说不定哪天就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呢!
再说青海的社会发展,也是让人惊喜连连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人们看病不再是难事。
还有那基础设施建设,路越来越宽,桥越来越多,就像给青海这个大巨人搭建了更坚实的骨架。
咱们小区的张大爷就经常感慨:“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呀,我们那时候哪能想到有这样的日子啊!”
青海的生态环境那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我们的宝贝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这可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
就像一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北部。
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总之,新时代的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那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
我们要一起为青海加油,为青海喝彩,让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我相信,青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青海发展史心得体会
青海发展史心得体会
引言
青海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
然资源。
本文将就青海的发展史,从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提
出一些心得体会。
经济发展
青海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农耕经济到多元化经济的转变。
过去,青海以农牧业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能源
和旅游等行业也不断壮大。
从这个变化中可以看到,青海积极探索
发展新的经济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
文化传承
青海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藏族、回族、蒙古族等。
这
些民族文化在青海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青海的独特魅力。
而青海还积极推动文化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
在这个过程中,青海注重跨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
了解和融合。
环境保护
青海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着
深刻的认识。
青海通过加强环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努
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同时,青海还保护和开发了众多自然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
结论
青海的发展史展示了一个积极探索、不断变革的省份。
经济的
多元化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环境的保护都是青海取得成功的关
键因素。
未来,青海将继续加强各个方面的发展,为推动西部地区
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发展青海高原特色经济的一些思考
[论文关键词]青海特色经济思考
[论文摘要]特色经济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
作者就青海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和分析。
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工作部署,青海省确定了“ 加强两个建设,发展四大特色经济” 的基本思路。
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特色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
一、特色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色经济中的特色是针对区域而言的,特色经济是指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且较高竞争优势的经济。
特色经济的内涵也有两种:一种是指只有本区域才有条件、才能发展的经济,即“人无我有”的经济,也就是具有明显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专利制度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指本区域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经济,即“人有我廉”的经济,也就是具有明显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经济,这主要是由于管理、历史等因素形成的。
特色经济一般具有可持续、外向性、名牌性等特点。
首先,特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其兴也忽、其亡也忽”的产业和不是特色经济。
其次,特色经济具有外向性。
即其销售主要是面向区外市场,而不是仅仅面向地方市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销售范围越广、销售量越大、创造的效益越好,其经济就越有特色。
第三,特色经济具有名牌性。
品牌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产品一旦成为名牌产品,身价就会大幅度提高,它就有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它就会成为区域经济的象征,有了特殊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名牌产品,产品都是大路货,区域经济就没有特色。
二、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及自然、人文资源独特,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具体为:
(一)青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
青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高原牦牛、藏羚羊等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野生动植物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中以沙棘等为代表,中藏药材、牛羊肉及副产品等颇具竞争优势。
青海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日渐突出,石油、天然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开发潜力巨大。
这些都是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
此外,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
中青海湖、塔尔寺等都是具有垄断性的顶级品牌,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青海省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所拥有的经济、社会资源的有机总和,涵盖了该地区的自然、物质、技术、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
交通运输方面,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和兰青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青海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宁、格尔木为枢纽的铁路交通。
公路运输已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运输络,基本实现了西宁出口道路高等级化。
西宁、格尔木机场完成扩建,三江源机场开工建设,航空运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园区建设方面,全省园区建成面积近14 平方公里,入园600 余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0 余亿元,实现生产总值近百亿元。
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西宁的城市品位和资源配置效率,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人员就业问题,带动了民间投资、技术设备的更新,促进了能源、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了竞争力,带动了产业聚集。
人居环境方面,不断加大城镇建设投资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广场、公园、生活小区,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省会西宁市已摘下省级园林城市桂冠,格尔木市荣获“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实施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一大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高原人民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此外,青海先后开展了三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路,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步伐,收到了良好成效。
经济全球化要求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当前发达国家将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给青海特色经济发展带来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
(三)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基础。
青海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已基本上形成了以盐化工、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铝、高原农牧业、高原旅游业、中藏药业为主的特色经济基础。
以水电、石油天然气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冶金等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高原特色旅游业发展迅速,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较快,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
青海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多,农畜产品数量大,开发前景好。
矿产资源丰富,盐湖资源储量巨大,不少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
柴达木盆地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高原风光、丰富的遗址古迹、古老的宗教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地质储量分列全国的第10 位和第4位,涩- 宁- 兰输气管道建成通气,管道沿线地区已用上了清洁的油气资源。
全省水能储量在1 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08 条,黄河
上游水电产业群正在形成,一批火电厂、水电站、光伏电站正在建设。
三、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一些认识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相结合。
农业综合开发与西部大开发重点生态区域相结合。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继续坚持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继续加大草原建设力度。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可利用的草场亿亩,草原畜牧业是全省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具有明显高原绿色特点。
保护、改良天然草场,加快退化草场治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重视生态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青海省因其是中国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流域的发源地,三江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流域内各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
青海经济发展的难点在科技,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
要真正将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来。
四、结语
发展青海特色经济,观念转变至关重要。
不论是常规还是特色的发展都需要有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力诸要素的强有力的支持,在国家有限的投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我们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理更生上。
因此,在发展特色经济的措施上,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把投资环境的改善,技术的应用,资源的开发配置,体制的创新,结构的优化等重大问题放在全国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来运作。
参考文献
赤旦多杰,迎接西部大开发加快青海特色经济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85):11-13
刘海斌,青海特色经济发展浅析[J]青海社会科学, 20XX,7(4):58-60 郭华,青海特色经济发展途径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 20XX,11(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