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一)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之一:夜雨寄北

古诗词鉴赏之一:夜雨寄北

古诗词鉴赏之一: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书湖阴先生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书湖阴先生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书湖阴先生壁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茅舍庭院由于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

注释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净:一说“静”。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排闼(tà):推开门。

闼:小门。

送青来:送来绿色。

鉴赏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1082年)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本首诗是其中一首。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

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古诗鉴赏之主客移位

古诗鉴赏之主客移位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超乎寻常的“对写法”(主客移位法)。 前两句是“直写法”,写自己独自一人在他乡,每每到 了节日(这里指重阳节),就尤其思念家乡。 后两句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今天“兄 弟”们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一人” (我),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述说, 反倒是兄弟的缺憾更需体贴。巧妙而含蓄地烘托出诗人 对兄弟深深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出于常情。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 味”。请就本诗第三句作具体分析。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 之外的自己。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 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 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 的一种表现。此处采用“主客移位”,作者不直接写自 己思念故乡,而写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思念自己, 巧妙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深挚的思乡之情。
古诗常用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有: 主客移位(对写 ),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以乐衬哀, 小中见大, 对比映衬, 抑扬结合, 多角度描写,包括上下(或远近、俯仰、声色、 视听)结合...... 后面的课你还想老师重点给你讲
解的表现手法是?
(一)梦微之 唐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释:唐宪宗元和十二年三月,元稹贬通州 (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 西九江)。“微之”是元稹的字。 诗的第三、四句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二)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双调殿前欢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

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

有丹青画不如。

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

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木兰花宋祁(2004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为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村行王禹偁(2004年成人卷)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2004天津卷)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002年全国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附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附录:《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江南逢春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2004上海春考卷)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1)——古诗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一)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整理一、诗歌的概念:狭义:仅指唐诗,不包括词、曲。

广义:包括诗、词、曲在内。

二、诗歌的体裁:(诗歌的外在形态)1.广义的诗歌分为:诗、词、曲。

2.诗的体裁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的体裁分类:(别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等)(1)按字数分类: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2)按段数分类: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三段为三叠、四段为四叠(3)词牌和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为词牌,赤壁怀古为题目。

识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注意:题目有时可以省略,但是词牌不可省略4.曲的体裁分类:(别称词余、乐府)(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曲)(2)杂剧(3)宫调、曲牌与题目:如《[南吕]四块玉闲适》《[双调]大德歌冬》南吕,双调是宫调,四块玉和大德歌是曲牌,闲适和冬是题目三、诗歌的题裁及常见思想感情:☆1.送别诗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字眼:折柳、长亭、西楼、南浦、斜阳、酒、劳歌、骊歌等(古人常: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2.思乡怀人羁旅诗总体情感:对家乡及家人的思念之情。

常见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思想情感精细分类: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常见字眼:月、雁、笛、柳、清秋、黄昏、征蓬、游子、浮萍、浮云3.边塞战争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一)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一)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

高中阶段常考古诗词鉴赏高中常考诗词鉴赏11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3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高中常考诗词鉴赏2木兰诗/ 木兰辞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唯一作: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高三语文专题备考——文言断句与文言翻译题备考——古诗鉴赏之一——鉴赏形象与思想内容

高三语文专题备考——文言断句与文言翻译题备考——古诗鉴赏之一——鉴赏形象与思想内容

高三语文专题备考——文言断句与文言翻译主讲:黄冈中学高级教师郭建设一、考点解读《考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在这句话中,“理解”是指能读懂文言文表达的内容。

理解文意是断句和翻译的基础。

文言断句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确定无标点的文言语句的停顿,有时也要求加标点。

文言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把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并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断句和翻译关系密切——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准确的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则是运用现代汉语对文言文意的精确表述;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译是解读文言文的高层次能力。

二、文言断句的常用方法1、三步骤先读后断再检查。

2、四环节学生给文言文标点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注上标点,看完了,也就标完了。

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却又无法改正。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此,在给文言断句时,有四个环节。

①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②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③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④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予以推断。

3、三办法①文言虚词法就是利用文言文中有断句功能的虚词来断句。

如用于句首的“故”、“夫”、“盖”、“凡”、“且夫”、“无乃”等,用于句末的“也”、“矣”、“焉”、“耳”、“乎”、“邪”等。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为国计者/过矣”#虚词断句标点歌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边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标点位置不能乱。

②修辞断句法就是指利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方法如对偶、排比、顶针等来断句。

示例:对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③语法分析法该法是利用古汉语特殊的组词造句的语法规则来断句。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五步鉴赏山水田园诗 含解析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一)五步鉴赏山水田园诗 含解析

山水田园诗是高考常见的题材之一,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

那么山水田园类诗歌有哪些特点?常见题型有哪些呢?品析炼字和分析意境是考查山水诗的两类主要题型,借景抒情手法是考查山水诗的命题核心点,我们应在备考中给予足够重视。

下面就教你快速赏析山水田园诗,实现山水田园诗轻松提分的梦想。

一、概念解读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二、山水田园诗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三、常见意象与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

注意积累常见意象与寓意。

例如:(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写作手法专题课件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之写作手法专题课件
古 手诗 法鉴 赏赏 析之 题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C l i c k h e r e t o a d d c a p t i o n t e x t
诗意之美
少年撷一卷诗书 伴一盏孤灯 在古诗词的长河里穿梭流 转 沉浸、滋润 像涓涓细流缓缓淌过心田
古诗鉴赏系列之一——手法赏析题


题 型
手 法 赏 析 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以乐景衬哀情
二、各种表现手法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C l i c k h e r e t o a d d c a p t i o n t e x t
4.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把景和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写作者的感情。表现 诗歌含蓄委婉之美。
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一语双关
二、各种表现手法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C l i c k h e r e t o a d d c a p t i o n t e x t
衬托。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 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 月”的表现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 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 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二、各种表现手法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C l i c k h e r e t o a d d c a p t i o n t e x t
1.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 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古诗词鉴赏之一:字词赏析法ppt

古诗词鉴赏之一:字词赏析法ppt
❖ 格式: 作者巧借活用技巧,借助形容词与动词的
词性转换,使该词具有了动词的性质,既传 达出 …… 特点,又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使全诗具有浓郁的……氛围。
-
6
具有情感色彩的叠音词: ❖叠音词能加重诗人的情感表达; ❖叠音词能够渲染环境特点; ❖叠音词能使音律更和谐,更有节
奏感、音乐美。
-
7
叠音词的鉴赏:
该动词运用了……修辞手法,化…… 为……,既突出了……,又表达了诗人…… 情感,起到了……作用。
❖ 哪些方面可化:动静、虚实、高低、远近、 哀乐、色调冷暖浓淡转换等方面。
-
4
具有传神特点的形容词: ❖有些形容词具有动词功能; ❖这些形容词能反映事物情状; ❖这些形容词能揭示诗人心理。
-
5
形容词的赏析:
古诗词鉴赏之一:
——重点字词鉴赏法
-
1பைடு நூலகம்
什么叫重点字词?
❖1、具有表现力的动词; ❖2、具有传神特点的形容词; ❖3、具有情感色彩的叠音词;
-
2
具有表现力的动词:
❖古人炼字的关键是动词之炼,也就 是说动词是古人写诗最用心思的地 方;
❖动词最能反映诗人内心情感,因为 动作是心理的反应。
-
3
字词赏析格式之一:动词 格式:
译文: 春天到了,你看那大江之畔,繁花乱蕊,争妍斗 艳,可是我老了,步履维艰,行动不便,对着眼 前这大好的春光,真有点怕呢!别看我渐渐老矣, 可我还能赋诗饮酒,我并不服老。春光呀,你莫 要欺侮我这个白头人吧!
-
10
格式: 该词既突出了事物(诗人)的……情状,
又表达了诗人……情感,同时使得全诗音韵 和谐,节奏鲜明,具有独特的音乐之美。

中考语文复习练测课件 素养综合练测 古诗词鉴赏(一)

中考语文复习练测课件 素养综合练测 古诗词鉴赏(一)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 丽景象。
▪ 十三、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6分) ▪ 泊秦淮 ▪ 杜牧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这首诗的首句描写了哪些景物?(3分)
▪ 诗的首句写了迷蒙的月色,轻烟笼罩着 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4 分)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 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借此表达了要 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 分)
▪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揭示了 什么哲理?(4分)
▪ 写作手法:景物描写、形象的比喻、拟 人等手法。
▪ 哲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要为眼前 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 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意思对即可)
▪ 十六、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6分) ▪ 约客 ▪ 赵师秀
2.谭嗣同在《潼关》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表达了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九、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6 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2 分)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体现诗人 思想感情的词语有:独坐、弹琴、长啸。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 现的画面。(4 分)

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1)

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1)

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1)1.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曹植(三国·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84首古诗词曲鉴赏(1-20篇)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84首古诗词曲鉴赏(1-20篇)
2.“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从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思想情 感这两方面加以简析。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 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 渴望。
第8首 夜上受降城闻笛
1.这是一首边塞诗,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作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思乡情愫和满心的哀愁。
第9首 秋词(其一)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 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 一鹤?有何深意? 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 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 神。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 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 句做了铺垫(蓄势)。后两句写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是前两句的升华(很自 然地表达了本诗主旨)。
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为什么要用“古道西风瘦马”,而 不用“古道清风瘦马”呢? 词写的是秋季景色,应为西风。西风较寒,使人的心情极度 伤感,用这种景物能很好地衬托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清风给 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和作者此时的心情明显不相吻合。(意 对即可)
第5首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 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第10首 夜雨寄北
1.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雨注秋池的景象,也表现了 诗人的思念之苦。
2.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友人) 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______ ______ 3、解释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 ______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 ______(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______ ______ 作者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蕴含的哲理,表现诗人的情感。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______ ______(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写出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物融为一体的诗句:______ 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 ______ 3、说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中“七八个”、“两三点”的妙处。

______ ______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中“忽见”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______ ______(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十首)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十首)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精选十首)1.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篇一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

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山居秋暝古诗鉴赏

山居秋暝古诗鉴赏

山居秋暝古诗鉴赏山居秋暝古诗鉴赏1《山居秋暝》:王维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释:1、暝:日落,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3、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5、随便: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逝。

6、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诗意: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落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予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抱负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奇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扬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坎坷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抱负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物
病牛 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3、植物
荷花 南宋 陆游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 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4、静物
咏石灰 明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常见意象举例:
月—思乡、思亲、团圆等 柳—离情、初春、女子思春等 竹—气节、虚心、孤高等 菊—清高、隐居、坚强等 梅—高洁、坚强、耐贫寒等 松—坚贞、高洁、不屈等 莲—高洁品格、爱情 梧桐、芭蕉—凄凉、悲伤。 丁香—愁思或情结
6、动与静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7、远与近
题金陵渡 唐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8、用典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四、常见的表现手法
1、渲染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 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烘托\衬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陌上桑》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白描
田家 唐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4、细节描写
行宫 唐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5、虚与实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 眼见为实,想象为虚; 描写为实,议论为虚……
晓出净慈寺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主要流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例: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意象
作者对事物(包括人)赋予一定 的感情色彩,就成了意象。
物(人)+感情﹦意象
1、人物
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9、使用修辞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鹊桥仙》)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
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有情勺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叙事抒情
田家 唐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6、借古讽今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托物言志
蝉 唐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8、移情于物玉楼春Fra bibliotek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 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 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情景交融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用典抒情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 鹧鸪鸟—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鸳鸯—恩爱的夫妇 寒蝉—凄凉 夏蝉—闲适、幽静 秋风—凄凉 落日—暮年、离别 流水—时光流逝、形势衰落 浮云—游子漂泊、自由
……
三、常见的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