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卧床休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发热的患者鼓励多饮水,每天2500~3000mL。
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3.病情观察:体温高于38.5℃时,给予温水擦浴、乙醇浴或冰敷。
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注意保暖。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状况,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4.用药护理:高热患者药物降温前遵医嘱静脉补液,必要时进行血培养及其他血液生化检查,监测血电解质变化。
药物降温后注意观察并记录降温效果。
5.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通风。
注意指导或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确保其舒适,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6.专科护理:评估患者的专科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专科护理。
7.安全护理:患者外出时有人陪同,必要时加床挡,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8.心理护理:应及时给予解释、宽慰,做好心理护理,以消除紧张情绪,促进病情缓解。
【健康教育】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的休息与活动,使其心情愉悦,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2.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与皮肤清洁,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饭、面条、青菜汤等。
3.对于清醒患者,要给予更多关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指导或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确保其舒适,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5.指导患者活动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碰伤。
6.出院指导: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乐观心态,劳逸适度,减少发病。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概念】
本病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类型。
其临床表现为高热、抽搐、头痛、意识及人格改变,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表情呆滞,木僵,缄默或动作增多,行为冲动,智能障碍。
神经症状可见偏瘫,共济失调,脑膜刺激征,嗜睡,昏迷,去皮质状态,癫痫,颅压升高,脑疝等。
【护理评估】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注意发热程度。
(2)头痛、呕吐症状。
(3)精神状态及意识变化。
(4)有无癫痫发作及意识变化。
2、心理状况。
3、自立能力。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病人护理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恢复期病人应协助肢体功能锻炼。
4、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5、高热者,按高热患者护理指南执行。
6、精神失常者,要加强安全护理,防止自伤或伤人。
7、意识障碍者,按意识障碍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8、癫痫发作者,按医嘱及时给药,尽快控制发作,并按癫痫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9、瘫痪者,按瘫痪病人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10、按医嘱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
11、按医嘱执行药物治疗。
12、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交流,讲解有关本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防治及急救知识。
2、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语言训练、肢体运动和功能锻炼的方法。
病毒性脑炎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健康教育一、概述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脑实质则称为病毒性脑炎。
二、治疗原则急性期及时给予支持与对症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1、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卧床休息,维持体温正常及水、电解质平衡,合理供给营养。
2、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严格限制液体入量。
3、控制惊厥发作:惊厥发作时,给予地西泮、苯妥英钠等止惊剂。
4、抗病毒治疗:对疱疹病毒脑炎可给阿昔洛韦治疗,对其他病毒感染可酌情选用干扰素、更昔洛韦,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
5、抗生素应用:对于重症婴幼儿或继发细菌感染者,适当给予抗生素。
三、疾病指导1、及时给予降温处理:保持病室安静,定时通风。
保持舒适体位,监测患儿的体温、热型,有伴随症状,遵医嘱药物降温。
评估有无脱水症状,保证液体量。
2、注意患儿安全:有专人守护,惊厥发作时立即置压舌板或舌垫于上齿与下齿之间,取侧卧位,适当应用约束带。
3、昏迷的护理:侧卧位,定时翻身及按摩皮肤,防止出现压疮。
轻拍患儿背部,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4、积极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1)恢复脑功能:去除影响患儿情绪的不良因素,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患儿存在的幻觉、定向力错误的现象采取适当措施,提供保护性照顾。
(2)恢复肢体功能:保持肢体呈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尽早帮助患儿逐渐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观察瞳孔及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如发现呼吸节律不规则、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提示有脑疝及呼吸衰竭发生。
(2)观察意识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应警惕脑水肿。
四、出院指导1、向患儿和家长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及保护患儿的一般知识。
2、有肢体瘫痪患儿,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及早加强功能锻炼和肌肉按摩,以促进康复, 有语言障碍者,指导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参考文献:《儿科护理学》第6版拟定人:夏** 审核人:童** 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8月。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名称:内科---循环---症状组稿者:审核者:批准者: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执行时间:2014年月一、护理问题/关键点(一)初始评估1. 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前驱感染征象2. 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言语交流能力3. 呼吸系统评估:咳嗽、咳痰、呼吸音等4. 局部皮肤、粘膜情况,有无出现疱疹5. 有无无人格改变、反应迟钝、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或丧失等精神症状6. 头痛性质、部位、程度,有无呕吐、颈项强直7. 有无癫痫发作8. 营养状况9. 活动能力,坠床/跌倒风险评估10. 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二)持续评估1. GCS、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肌力、肌张力、言语交流能力2. 生命体征及主要症状,注意有无头痛、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上升,心率、呼吸减慢等颅高压表现3. 咳嗽、咳痰情况,呼吸频率、节律和呼吸音情况4. 精神症状、心理状况5. 有无癫痫发作及发作时的表现6. 营养状况:进食、进出量情况7. 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和MRI、脑活检等8. 安全措施9. 药物作用和副作用10. 康复的介入及效果(三)护理要点1. 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
2.卧床休息,适当抬高床头,瘫痪肢体保持良肢位。
勤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3. 注意患者安全,躁动不安或癫痫发作时防止坠床/跌倒、舌咬伤等意外发生。
4. 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以减轻胃胀,防止呕吐。
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根据医嘱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防止窒息和误吸,必要时插胃管,鼻饲营养液。
5. 高热护理每4小时测体温1次,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出汗多时及时更衣,注意保暖。
体温超过 38.5°C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观察降温效果。
做好口腔护理。
6. 对于精神异常者,教育家属及陪护人员,这是一种病理状态,以获得更多的配合和支持。
病毒性脑炎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是由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大脑组织的炎症和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或死亡。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蚊子或蜱传播的病毒引起的,但也有其他途径传播的病毒,如疱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
为了预防病毒性脑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预防蚊虫叮咬。
尽量避免去蚊虫肆虐的地方,如沼泽地或草地。
出门时可以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并使用含DEET(N,N-二乙基甲酰胺)的驱蚊剂。
在居住区域,可以安装防蚊网和使用驱蚊灯。
2. 预防蜱虫叮咬。
外出时应避免进入草丛或灌木丛,并穿戴合适的衣物,如长裤和长袖衬衫。
使用含DEET的驱蚊剂,并在户外活动后彻底检查身体,特别是头部、腋窝、腰部、腿部和髋部。
3. 定期接种疫苗。
预防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性脑炎的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
4.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饮用未经过滤的水等,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性脑炎的传播。
5.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多饮水、保持充足睡眠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如果出现了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如头痛、发热、呕吐、昏迷、抽搐等,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和护理。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脑炎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观察要点】
1、急性期患儿病情重,变化快,易恶化,必须严密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观察患儿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瞳孔及尿量等变化。
3、观察意识、精神状态,警惕惊厥、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危象先兆。
4、观察后遗症:如肢体瘫痪、吞咽困难、失语、听神经损害、智力减退等。
【护理要点】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
3、遵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昏迷患儿给予鼻饲。
4、定时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坠积性肺炎、窒息的发生。
5、高热者予降温,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注意输液速度、确保药量,防止药液外渗,并观察用药后疗效。
6、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前囟和瞳孔的变化,如出现颅高压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并备好抢救物品。
7、做好口腔、皮肤、眼部护理,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防止
褥疮。
【健康教育】
注意安全,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仍需陪护;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指导家长正确对患儿语言、智力、图文的开发引导,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少去公共场所,寒冷季节增减衣物,预防感冒;一个月后复查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神志、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言语交流能力,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2、评估有无人格改变、反应迟钝、记忆力及计算力下降,有无癫痫发作。
二、护理措施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勤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根据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昏迷或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做好口腔护理。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警惕脑疝的发生。
4、症状护理: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留置尿管者应注意防止泌尿系感染;躁动或癫痫发作时,防止跌倒、坠床、舌咬伤等意外发生;对于精神异常者,关注患者有无伤人或自伤行为,注意保护患者,加强对患者看护,必要时予约束或使用镇静剂。
5、药物护理:使用抗癫痫药物时注意有无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皮疹等不良反应。
使用阿昔洛韦时,注意观察有无头痛、皮疹、血尿、低血压、静脉炎等副作用。
6、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以免诱发癫痫。
2、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四、注意事项1、坚持肢体及言语康复训练。
2、遵医嘱门诊复查。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引言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脑部炎症,严重时可导致严重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介绍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病毒性脑炎的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变化。
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加强休息患者应保持充分的休息,减少日常活动。
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护士可以安排适当的活动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 提供营养支持病毒性脑炎会导致患者的食欲减退,护士应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提供适宜的饮食。
如果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问题,可以通过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病毒性脑炎可能导致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患者的饮水量和电解质补充方案。
5. 控制发热病毒性脑炎通常伴有高热,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并采取措施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常用的降温方法包括物理降温(如冷敷、擦拭)和药物降温(如退烧药物)。
6. 预防感染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较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护理人员应加强手卫生,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预防并发感染的发生。
7. 关注并发症的防治病毒性脑炎常常伴有一系列并发症,如癫痫、脑水肿、呼吸系统问题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
8. 心理护理病毒性脑炎患者常常伴有精神和情绪的改变,如头痛、失眠、焦虑和抑郁等。
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关注其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结论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病情观察、提供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发热、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和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病毒性脑炎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脑部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该疾病通常由蚊虫叮咬传播,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尤其危险。
因此,了解病毒性脑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预防是关键。
首先要注意避免蚊虫叮咬。
在蚊虫活跃的时间去户外时,可以穿长袖衣服、长裤和带有昆虫喷雾剂的鞋袜。
同时,可以在居住的区域内清除蚊虫滋生地,如清理水池和排水沟。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重要手段。
如果感染了病毒性脑炎,及早治疗非常重要。
首先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并按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
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治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治疗可能需要长时间。
患者还需要密切监测并定期进行复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加关注自身卫生,尽量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病毒性脑炎的因素,如接触病毒携带者的体液和粪便。
另外,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总之,健康教育对于病毒性脑炎的预防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对于该疾病的认识,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并及时进行治疗,我
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预防病毒性脑炎的发生。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
【护理常规】1.建立静脉通路,对症支持治疗,及时遵医嘱用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特别是昏迷患儿取平卧位,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
3.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观察伴随症状。
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4.注意患儿安全,躁动不安或抽搐发作时,防坠床、跌倒、舌咬伤等意外,对于精神异常的患儿,加强看护,必要时给予镇静、约束。
5.昏迷患儿,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及呼吸道的护理。
如有痰液堵塞,立即行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
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量供应。
6.颅内压增高症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凶门、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提示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可能。
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血压升高,应注意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存在。
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给予急救处理。
7.瘫痪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排尿、排便及个人卫生等。
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
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健康教育】1.环境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
明确环境中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
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护理。
2.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家长陪伴,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发生,恢复期可适量运动。
3.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婴幼儿母乳和配方奶优先。
4.用药指导按医嘱及时准确服药,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服用方法、剂量、作用、注意事项。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03
急性期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的护理
确保按时按量服药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病毒性脑炎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 示服用药物,护理人员需要监督患者 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服或错服。
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需要同时服用多 种药物,护理人员应注意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意药物副作用
不同的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的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头晕等,护理人员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 报告医生。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疾病概述 • 护理评估 • 急性期护理措施 • 康复期护理措施 症状
•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疾病。其主要症 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时可导致 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
料。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指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焦虑。
保持良好的社交距离
指导患者在疾病流行期间注意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接触传染源。
病毒性脑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好复查工作。
04
康复期护理措施
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针对记忆、注意、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功能进行训练,可采用认知 训练游戏、阅读、写作等方式。
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环境调整
食和休息时间。
并发症预防的护理
预防跌倒和外伤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护理常规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护理常规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均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根据累及部位不同,分为脑膜炎或脑炎。
【病情评估】1、结合季节(夏秋季高发),了解有无接触动物及蚊虫叮咬史。
测量生命体征;2、有无前驱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3、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颅压增高、抽搐、运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等;4、有无伴随症状:如皮疹、腮腺肿大、水痘、口唇周围疱疹等。
【护理措施】1、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对症护理:2.1发热:物理、药物降温,清淡、高热量饮食2.2抽搐:吸氧、药物止惊2.3头痛: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抬高头肩15—30°,正确按时使用脱水剂2.4密切观察病情:如意识、瞳孔、呼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协助紧急处理,预防脑疝和呼衰2.5呕吐:平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呕吐物,观察呕吐物色与量。
2.6疼痛:腰穿术后3天内避免剧烈活动,卧床休息,予止痛药、热敷等缓解疼痛;3、精神行为异常者:专人守护,加用床栏,必要时予约束;遵医嘱予镇静剂心理疏导;4、促进功能恢复:提供保护性照顾,病情稳定及早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主动向患儿家属介绍病情、用药原则,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及保护患儿的一般知识,消除焦虑心理,为恢复期患儿制定相应的功能训练计划耐心帮助,予以鼓励,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附: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相对粗的静脉并确认输液针在静脉内,避免药物漏出血管;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待结晶完全溶解并冷却2小时后再使用;3、此药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轻者出现疼痛,重者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肾损害、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注射过快时可引起一过性头疼、眩晕、视力模糊;4、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个别严重者14±3天。
病毒性脑炎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的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导致脑部的炎症和损害。
以下是关于病毒性脑炎的一些建议和健康教育:
1. 了解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毒包括乙脑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它可以通过蚊虫叮咬、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进行性接触传播。
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可以帮助预防感染。
2. 预防蚊虫叮咬: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脑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使用蚊虫避开水、清理周围环境中的积水,穿着长袖和长裤,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3.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重要方式。
勤洗手,避免触摸脸部、口鼻和眼睛等黏膜部位,尤其在接触动物或进行性接触之后要注意清洁。
4. 接种疫苗:对于某些由病毒引起的脑炎,接种相应的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根据疫情和医生建议,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5.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感染源也是预防病毒性脑炎的重要方法。
尽量避免与感染了病毒的人密切接触,避免食用生或未熟食物,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等。
6. 密切关注病毒性脑炎的传播情况:在疫情流行或暴发疫情的地区,特别需要密切关注病毒性脑炎的传播情况。
听从当地卫
生部门的建议和指导,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之,预防病毒性脑炎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脑炎的认识和了解,相信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本病大多呈良性过程。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卧床休息,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有吞咽困难者插胃管行鼻饲流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
3.用药护理应用脱水药时,注意观察尿量变化,以防水、电解质紊乱;抗癫疴药物,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以及肝、肾功能损害;镇痛药物,注意药物使用的剂量、频次及用药效果的观察。
4.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恐惧、焦虑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以及头痛的性质、程度和伴随的症状,警惕脑疝的发生。
癫疴发作者,观察并记录发作的部位、时间(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自伤及外伤。
6.基础护理高热患者要行物理降温和适当的药物降温,做好患者的口腔及皮肤护理;头痛时,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降颅压药或口服镇痛药;抽搐患者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用床档,避免坠床,床旁备好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牙垫,避免发作时发生舌咬伤,以及舌后坠造成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顺畅,避免引起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日常注意生活规律,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防止感冒。
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荤素搭配。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3.用药指导根据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4.心理指导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减轻心理负担。
5.复诊须知出院2周门诊复诊。
【实用】-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
1.护理问题1.1体温过高。
1.2肌体需要量摄入不足,营养失调。
1.3躯体移动障碍。
1.4有潜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2.护理措施2.1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
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鼓励患儿多饮水。
2.2耐心喂养防止呛咳,对有吞咽困难或昏迷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保证热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做好口腔护理。
2.3促进脑功能恢复2.3.1减少刺激,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护理。
2.3.2控制惊厥,保持安静,减少烦躁与哭闹,减轻脑耗氧。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3.3遵医嘱输注能量合剂,促进脑功能恢复。
2.2.4遵医嘱应用镇静药,抗病毒药、激素等。
2.3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2.3.1卧床期间加强患儿生活护理及个人卫生。
2.3.2协助患儿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
2.3.3保持患儿肢体的功能位,病情稳定后,及时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并注意循序渐进,加强保护,防止受伤。
2.3.4昏迷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抬高上半身20-30度,有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一次,轻拍背部,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3.5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神志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呼吸频率和节律,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及时发现并发症先兆,并通知医生处理。
3.健康指导3.1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情,减轻其焦虑及不安。
提供心理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介绍保护性看护和日常生活护理有关知识,指导功能锻炼的方法。
3.3指导患儿家长定期到医院随访,介绍用药方法。
4.护理评价4.1患儿体温正常,营养与水份摄入足够。
4.2患儿意识状态恢。
4.3患儿肢体保持功能位,无窒息、外伤和肌肉萎缩。
4.4患儿的并发症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病毒性脑炎健康宣教-【实用健康宣教】全文编辑修改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病毒性脑炎健康宣教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感染造成的脑
实质病变。
并引起一系列相关临床表现的中
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本病多具有自限
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护理措施】
1、高热的护理:及时给予降温处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
如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可应
用物理降温方法或药物降温方法,降低大
脑耗氧量。
2、惊厥的护理:控制惊厥的发作,
立即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遵医
嘱给予镇静解痉药,氧气吸入,保持呼吸
道通畅。
3、昏迷的护理: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上半身抬高20-30度,每2h翻一次身,预防坠积性肺炎,预防褥疮。
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排尿、排便及做好个人卫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使肢体处于功能位,加强肢体功能锻。
4、饮食护理:保证热量供给,给予高热量,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尽早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电解质和营养需要。
【健康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1-2次,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减少探视。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染。
3、保证休息和睡眠,少看电视少看书,注意劳逸结合。
4、高热时及时物理降温(温水摖浴)或物理降温,保持皮肤,衣服、床褥清洁干燥。
5、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注意饮食调配,增进食欲,保证营要摄入,呕吐轻者应少量多餐,呕吐严重者暂禁食。
6、躁动患儿需加强防护,家属24小时留陪。
7、有后遗症者,早期给予相应的功能训练和康复指导,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
病毒性脑炎护理查房讲课

01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安 静,为患者提供舒适的 休养环境。
02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所需 的基本生活护理,如洗 漱、进食、排便等。
03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
04
定时记录患者体温、脉 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观察病情变化。
病情观察与评估
01
02
03
04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 孔变化、肢体活动等情况,评
病毒性脑炎护理查房 讲课
目录
• 病毒性脑炎概述 •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 病毒性脑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病毒性脑炎康复护理 • 病毒性脑炎健康教育
01
病毒性脑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脑实质炎症,属于感染性脑炎。
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流行性病毒性脑 炎和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疱疹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等 。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血液传播,侵犯脑实质,引起脑组织炎症、水肿和 坏死。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抽搐、偏瘫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病毒分 离等综合诊断。
02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基础护理
对于抽搐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等 。
对于高热患者,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如冰敷、酒精擦浴等,并注意保暖。
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加强基础护理, 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保持清洁 卫生。
03
病毒性脑炎并发症的预防 与处理
估病情严重程度。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 、抽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脑炎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特异性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良性、自限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护理常规】
1.卧床休息,减少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以及头痛的性质部位及程度,意识状态有无加重,给予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警惕脑水肿、脑疝的发生。
3.吸氧3L/min,根据血氧情况可适当调节氧流量,监测生命体征。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抽血化验,遵医嘱用药及时准确快速给予脱水药(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5.癫疴发作者,注意观察并记录发作的部位、时间(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及其他外伤的发生。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7.用药护理
(1)抗病毒药物:易引起血管痉挛,输注时注意速度要慢,不少于1h。
(2)脱水药物: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坏死,大剂量应用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注意观察尿量变化,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3)抗癫疴药物:规范用药,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肝功能、肾功能损害。
8.对症处理
(1)昏迷、意识障碍者,做好眼部、口腔、会阴及皮肤的护理,偏瘫患者按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2)高热患者要行物理降温,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热量。
(3)谱妄躁动者加保护性床档,必要时应用约束带。
(4)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药。
9.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补充足够水分。
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流食。
10.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恐惧、焦虑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劳逸结合,鼓励患者多活动。
2.饮食指导合理膳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3.用药指导根据医嘱按时服药,了解激素及抗癫疴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定时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
4.心理指导树立康复信心,保持乐观积极态度,配合长期治疗。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吞咽、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6.复诊须知出院后2周门诊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