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广东民办职业教育的新动力
广东民办职业教育的新动力作者:赖俊辰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年第07期【编者按】近几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办职业教育事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规范全省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截至2012年,我省民办职业教育院校一共有164所,占职业院校比重近19%,其中民办高职院校31所,民办中职学校133所;招生人数146050人,占比重14%,其中民办高职院校招生82274人,民办中职学校招生63776人;在校生人数424737人,占比重14%,其中民办高职院校在校生201393人,民办中职学校在校生223342人。
广东民办职业学校注重内涵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水平有新的提升。
民办职业学校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成为我省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近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18年基本建成民办教育强省的目标。
《意见》分别从发展目标、分类管理、法人登记、税收优惠、规费减免、用地优惠、教师待遇、自主办学、资产过户、风险防范、办学层次、特色发展等方面对民办教育发展提出意见。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年以来,我省民办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为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民办教育在全国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办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为促进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2012年底,全省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不含教育培训机构)11711所,占全省学校数37.64%,在校学生516万人(比上年增加23.81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22.7%。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办教育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2年。
奋进中的学校
奋进中的水霖万世师表孔圣人之《论语·雍也》有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在揽珠江奔涌、临南海滔滔的毓秀之地,就有这样一个“以水为媒,以水为崇”的规模型、创新型产业集团正迎朝霞而降生,立潮头而壮大。
这就是广东水霖集团。
一个由潮汕子弟,自小热爱水、尊崇水、更敢搏击风浪的时代弄潮儿许水林先生一手创办并历经三十余载辛勤耕耘,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而成为集教育、建筑、贸易、投资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
2013年2月,广东水霖集团正式批准成立。
她,像一支庞大的舰队,在迅速发展的道路上,劈波斩浪,突飞猛进。
水霖教育是水霖集团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龙头板块。
从2003年9月创办东莞市塘厦水霖学校起,短短的12年间,创办了东莞市大朗水霖学校,东莞市水霖实验学校、广东河源水霖外国语学校、塘厦水霖幼儿园、塘厦西湖水霖幼儿园、塘厦水霖新丽幼儿园、塘厦水霖新龙幼儿园、大朗水霖幼儿园、清溪水霖胜皇幼儿园和东莞市智信职业培训学校,师生达三万多人。
水霖教育秉着“着眼长远发展,注重社会效益”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事业和人生添彩”的办学宗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创造了小学抽考科目高出公办学校平均分,中考成绩高出市平均分74分,高考连创佳绩的好成绩。
艺体特色已成为水霖教育的品牌。
集团办学无论是规模、投入、层次、质量等都远远走在了东莞市同档次民办学校的前列,水霖教育业已成为东莞民办教育的一面鲜艳旗帜,为东莞市缓解基础教育优质学位压力、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5年9月,集团董事长许水林先生荣获“广东当代民办教育举办人突出贡献奖”。
这是广东水霖集团值得骄傲的荣誉,也是水霖集团上下求索,团结奋斗的结晶。
奋进中的水霖集团秉承“上善若水,传统传承”的文化,坚守“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的信仰,体现“水润桃李,霖泽芝兰,学在水霖,快乐成长”的教育情怀,追求“稳健前行,厚积薄发,如水柔绵,源远流长”的投资理念,在珠三角这片投资沃土上,继续做大做强,谱写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篇章!。
民办高中创新之路
> -
2提供 发展 空 间 。教师 们 不会 . 满足 于生存 问题 的解 决 ,还要 求 实
现 人生 的价值 ,特 别是 对锐意 谋求 发展 的一族 ,必须 给他们 创造 更 大 的空 间 、更多 的机会 。我校 坚 持 因 需设 岗 ,因 岗定 编 ,任人 唯贤 ,公
一 疋 HJ 头 珧 舣 赢 。 、朋
o Z 实 现 利 润 的 最 大 化 。 因 此 ,我
开 招 聘 ,择 优 录 取 ,避 免 任 人 唯
亲 、意气 用事 ,以保 证不 屈才 、不 窝 才 、不误 才 ,让 真正 的人 才敬业
0 凸 办伊始 ,便 明确办 学宗 旨 :立 《 Z 会 ,奉 献教 育 ,培育英 才 。确
o 利 润最大 化和 教育质 量最 好是 《
气 的 ,只有 做到 教育质 量最好 才
0
三 、 关 键 : 建 设 一 支 高 素 质 的 师 资 队 伍
建立 一支 高素 质 、能 力强 、相
对稳 定 的教师 队伍 ,尤其 是班 主任 和科 组长 队伍 至关重 要 。 1 决后 顾 之忧 。东华 高级 中 . 解
维普资讯
到 不 少 问 题 ,如 部 分 学 校 收 费 过 高 ,超过 当地 普通 居民 的经济 承受 能 力 ;师资 队伍不 稳定 ,影响 教育 质 量 的 提 高 ;高 中 阶段 办 学 规 模 小 ,与国家 提倡 民办教 育要重 点发 展非 义 务 教育 的 要求 有 较 大 差距 , 等等 。如何 解决好 这些 问题 ,东莞 市教 育部 门与东 莞市东 华综合 开 发 有 限公司进 行 了探 索 。在 当地 政 府 和有 关部 门 的支 持下 ,一 所 由东 华 综 合 开 发 有 限 公 司投 资 1 亿 元 , . 3 占地 l 公 顷 ,建 筑 面 积 98 平 方 O .万 米 ,高起点 建设 ,高标 准配 置 ,民 办公 助性质 的东华 高级 中学应 运 而
东莞市华南师大嘉玛学校
东莞市华南师大嘉玛学校华南师大嘉玛学校于2004年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嘉玛国际集团创办的民办公助学校。
学校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造,现在校学生2800人,集幼儿教育,九年一贯制教育,高中教育,国际中学教育于一体,学校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的著名教育品牌和雄厚教育资源,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专家治校的原则,由华南师范大学全程全方位督导实施教学管理。
全方位督导教育教学质量。
华南师大嘉玛学校位于美丽的东莞市茶山镇,东临茶山镇著名的古代民居——南社,西临东莞市城区,寒溪水、黄沙河玉带横腰,二龙戏珠,校内荔树葱茏,绿草如茵,有浓郁园林生态景观和深厚文化底蕴,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风水宝地。
学校建筑融会建筑生态和教育生态的双重理念,人文设计与外部空间遥相呼应,各种功能场馆设施完善,处处体现出卓越品质和浩然大气。
华南师大嘉玛学校秉承“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实施“小班制、双语制、寄宿制”精致教育。
信息化系统与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密切联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致力培养每一位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行为规范,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因材施教,通过阶段性教育促使每一位孩子加速提高、迅速进步,为每一位孩子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华南师大嘉玛学校自开办几年以来,凭借华南师范大学丰富的管理教学经验和一支爱生敬业、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成功的营造出校风严谨、学风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各项教学指标均大幅超过东莞市的平均水平;品德教育取得了显著可喜的效果,孩子们言行举止、礼貌修养以及健康的心理变化更是令家长们惊喜称赞;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和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全面提升着学生的整体素质,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展翅翱翔的发展空间。
让祖国的花朵在嘉玛舒心写意地生活着,健康茁壮地成长着,充满幻想地期待着,健康平等地发展着,让嘉玛成为孩子们的生态花园、快乐学园、成长乐园、精神家园,是每一位嘉玛教师的神圣使命。
东莞翰林学校:民办学校领跑者
高等教育改革提出,600多所本科高校将转向职业教育, 这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调整,与此紧密关联的基础教育亦将随之变化。
作为以基础教育和差异化特色素质教育为抓手的东莞名校,东莞翰林实验学校以其独特的前瞻性视野跑在前头。
当很多人深陷应试教育观念泥淖,停留在为中高考成绩拼精力时,翰林学校却在一群教育专家的治理下,成为南粤大地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标杆。
英语包打天下是不负责方兆鹏小学就是在翰林学校读的,成绩一直不错,小升初时由于父母工作调动不得已报考了另一所学校。
在那所学校读了一年后,方兆鹏突然提出转回翰林学校。
因为,翰林有第二外语教学中心,可以选学韩语。
最终,方兆鹏如愿以偿回到了熟悉的校园。
翰林学校是东莞唯一拥有第二外语教学中心的学校,除英语外,学校还开设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等多门外语。
这一特殊的优势不仅吸引了东莞的学子,还有许多学生从广州、深圳、惠州等地慕名而来。
该校初中部校长贺迎兵说,不管英语在全世界多么普及,“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现在经济发展了,像翰林这样的高端学校,完全有能力为学生提供第二外语教学。
如果我们还是一门英语包打天下,那就是不负责任!当年,贺迎兵曾在中考中以全市最高平均分、最多单科满分、最多全市前十名的成绩被媒体誉为“最牛班主任”。
现在,他执掌翰林学校初中部也是成绩斐然。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要不是在翰林,我不会有今天!”说这话的是何嘉勇,他是翰林学校高中部2014届毕业生,不久前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
何嘉勇从小学五年级起就在翰林就读,是名符其实的老“翰林”。
8年里,他就像一粒种子,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成长。
他是体育特长生,要想在专业上提高必须有完备的训练设施和方案。
翰林为他量身定制了许多昂贵的体育器材,设计了个性化训练方案,还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他诸多照顾。
翰林学校高中部校长王中辉说,翰林当然非常关注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这已经从近年优秀的高考成绩中得到证明。
再谈民办学校的出路
再谈民办学校的出路作者:张振军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年第07期本人从公办学校跳到民办学校摸爬滚打已接近十年,十年来我不断关注着、体验着民办学校的创办、生存、发展、壮大乃至倒闭。
一个又一个学校兴起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倒闭了。
学校兴盛时,生源爆满;学校衰退时,人去校空,望楼兴叹。
教师们不断跳槽择校而栖,老板们也不断猎头择优而用。
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如今民办学校真的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吗?民办学校的出路在哪里?四则案例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地的10所15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师生被分流。
从“天堂”到“地狱”的坠落,究竟是什么倾覆了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2006年6月29日,山东临沂双月园学校,随着最后一名学生离校,电动拉门徐徐关闭,这个被称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民办学校宣告停办。
双月园学校,山东省首个获得省级规范化称号的民办名校,鼎盛时期,在校生接近5000人,教职工780多人,这是南洋教育集团崩盘后,国内又一所大型民办学校败走麦城。
又一民办教育“航母”,位于江苏徐州经济开发区的金山桥教育集团沉陷。
金山桥教育集团从1995年创办寄宿学校开始到2004年的10年时间里,办起十余所分校,总裁李作君号称要打造金山桥教育“航母”,向国际化的教育产业集团迈进。
但最终还是被资金链断裂拖垮——跟著名的南洋集团一样。
2009年新学年才开始不到一个多月,东莞各大民办学校的招生办就开始张罗秋季招生的事儿了。
“形势那么差,预计秋季招生市场更加恶劣!”各校招生办负责人皱着眉头说。
“如果金融危机持续时间过长,东莞肯定会有一批民办学校被拖垮甚至倒闭!”一位东莞民办学校投资者断言。
寻求症结应该说民办教育在近十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有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这本身就说明我们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即政府已给了政策。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8.06.21•【字号】•【施行日期】2018.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的通知各园区、镇(街)宣教文体局(教育局)、财政分局,市直属民办学校: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财政局2018年6月21日东莞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稿)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民办幼儿园(含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中小学(以下简称“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留住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师在我市民办学校长期从教、提高水平,根据《广东省教师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东莞市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总结我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以来的经验,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差异化扶持民办教育的原则。
实行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制度,让更多民办学校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管理、提高教师待遇,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教师从中受惠,激励其安心在民办学校长期从教、提高教学水平、加快专业发展。
教师从教津贴经费支出要合理和适度,利于这项制度持续地实施。
第三条资金来源。
从教津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设立的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和公办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列支。
第四条享受从教津贴对象为现正在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民办学校教学岗位工作,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专任教师:1.在我市民办学校现任职学校连续任教满一周年以上。
从2019年春季学期(对应发放年度为2019年上半年)开始,在我市其他民办学校曾经连续任教满一周年以上的可累计纳入连续任教年限,在民办学校连续任教不满一周年的年限不予纳入(在其他民办学校任教年限,以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周年年限数来确认,周年内12个月需连续缴费);2.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其中,小学教师需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民办学校教育发展情况
民办学校教育发展情况民办学校,一般指的是由私人或非政府组织机构所创办的学校,与公立学校不同,其管理和资金来源都不同于政府的关注和拨款。
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办学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民办学校教育发展情况。
一、近几年民办学校发展情况近年来,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在不少城市,民办学校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据统计,仅从2010年到2018年,民办学校学生总数从4708万人增长到了9734万人,增长了107%。
与此同时,民办教育的教育质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2019年,全国已经有21所民办高校进入最新版《QS世界大学排名》上榜,相比于2018年的16所,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民办学校的优势相比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在教育质量、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
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一)教育质量因为民办学校并不依靠政府补贴,所以在教育质量方面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和家长的满意度。
由于民办学校通常规模较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量身定制教学方案,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相比公立学校的教育方式更贴心、更个性化,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环境相比于公立学校的枯燥环境,民办学校通常注重学校环境的整洁、舒适、美观,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三)师资力量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也优势明显。
由于民办学校不受政府薪资限制,他们可以通过高薪吸引优秀的教师加盟,并在老师的职业发展上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这也让民办学校在教师的素质、教学经验和教育态度方面更加优秀。
三、发展方向和机会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民办学校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它们的发展过程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面对未来的发展,我认为,民办学校主要有以下方面的机会和挑战:(一)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定位以不同的定位满足不同的群体需求,这是民办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
中小学民办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民办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广大沿海地区民办学校由飞速发展期进入成熟平稳期。
短暂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值得我们欣喜,但是鉴于其所属教育行业的重要位置,牵涉到相关家庭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关系到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的民办学校教育,我们必须关注其发展,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指出并改正。
【关键词】中小学;民办学校;发展;对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中国民办教育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
民办学校[1]的出现极大缓解了劳务输入地教育资源不足现状,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问题,同时对于探索、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但现阶段民办学校发展也突显了教育的公益性和赢利性的之间的巨大矛盾。
由于民办教育行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与盈利性有着天然的联系,以至在办学过程中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政府机构有力的监管、导向的情况下,异化了教育的应然位置,对现代教育的崇高性造成巨大冲击。
本文旨在对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试探性对策。
一、民办学校概念及特点民办学校即私立学校,主要由私人独资、私人合资、政府私人兴办,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举办的企业法人[2]。
民办学校兴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地区尤指深圳、广州、珠海、东莞、惠州等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吸纳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同时也吸纳了千万劳动力,为了解决部分劳动力子女的就学问题,缓解当地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当地政府从政策上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办学。
民办学校办学特点。
首先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广、入学程序简单。
民办学校以中小学民办学校居多,并且大部分具有学前班、小学、中学招生资格,招生范围3-18岁。
同时私立学校都提供校车接送服务,因此学校20公里范围以内学生都可以就读。
其次,学校管理机构精简、办事效率较高。
过多工作人员会增加学校支出,因此私立学校人员精简,人浮于事的现象很少出现。
具有分工明确,办事效率较高等特点。
民办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第2 4卷第 11期 1
20 0 8年 2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fH n nFn nil n cn mi C lg o ra u a iac dE oo c o ee o aa l
l 2 、 . l f 4 Jl 1 1 . 7 7 0 F b 2 o e. 0 8
年全市教育 总投人 为 2 . 0 6亿元 ,20 0 3年 为 3 .5亿元 , 36
学校 已改 变了其 “ 民办 ” 的性 质 ,剩 下新世 纪英才 学 纯
的速度增 长 ,民校 学生 规模 也从 2 0 0 1年 的 2 2万猛增 至 .
月 ,东莞市第 一所 民办学校——新世纪英才学校在东莞 市 风岗镇雁 田落成 ,预示着 东莞迈 出 了民办教育 的第一 步 ; 19 94年上半年 ,东 莞市西 南 角落 的沙 田和西部 的 中堂两
镇 ,先后建成东方 明珠 学校和东莞群英学校 ,其 中东方 明 珠 学校于当年 9月开始招生 ,东莞群英学校则 于次 年 8月 面向全省招生 ,从而逐 渐形 成了东莞市早 期民办学校的雏 形 。东莞市早期 民办学 校的一个共同的办学特点便是采取 “ 备金 ”方式办学 ,即学校 向家长承 诺只要 交纳一定 数 储 额 ( 一般在 十万元 人 民币 以上 ) 的教 育储 备金 ,便可 让 子 女享 受 “ 费 ” 教育 ,学生 离校 即 向家长 全额 返还 教 免 育储备金 。早 期 民办学 校之 所 以采取 “ 储备 金 ” 办学 方
民办 学校 发 展 面 临 的 问题 及 对 策 研 究
以东莞 市为例
周 巍 安少华 何秀青
( 东莞理工学院 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30 ) 2 16
广东民办教育发展的新创举及政策创新回顾(1979—2011年)
广东民办教育发展的新创举及政策创新回顾(1979—2011年)作者:张铁明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3年第12期广东民办教育为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顾我省民办教育发展,将有利于我们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民办教育一定会为“把广东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省,打造成为我国南方的教育高地”,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广东是我国民办教育第一大省广东是我国民办教育规模最大省区。
1994年我省各类民办学校489所,在校生6.5万人;到1999年占全国的份额竟高达1/6。
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1.05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和幼儿教育在校(园)学生达452.01万人,占全省各类学历教育和幼儿教育在校(园)学生总数的21.48%。
广东的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占全国民办教育在校生总数3392.96万的13.32%,为总量的1/7.5。
比之2008年占了全国的11.11%(1/9),又增加了2.21%。
全省民办教育吸纳的社会资金每年高达到350亿元以上,相当于贡献了一个“广州大学城”。
有关部门2007年统计,广东民办教育解决了340万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约占全国的1/3;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工子女高达244.08万人,占了全国的56.8%。
二、广东民办教育创造了多个“第一”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用自己的宽容、务实,给民办教育营造出了良好的人文氛围,有着不少可圈可点的历史足迹,在我国创造了多个“第一”。
(一)民主党派群起办学率先全国。
1979年4月,由曾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的民进会员廖奉灵等“七老”办起了广州市政协业余外语学校。
1984年民主党派办学成新风,曾任广州市人大副主任的范兴登一马当先,以民进市委名义办起了广州市民进培才高中。
(二)广州率先启用统一的非学历教育结业证书。
1980年广州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对社会各类补习班(夜校)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启用统一的非学历教育证书,以规范管理。
广东省农民工二代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东省农民工二代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和现行的义务教育制度等原因的作用下,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
本文针对广东省农民工二代在学位、体制、资源、经济、援助等教育问题,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发展社会企业、发挥民间慈善组织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广东;农民工二代;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率增长迅猛,推动大量农民工中有愿望的人进城务工,带动流入省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城市外来人口增长速度超出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
目前我国对此问题的解决之道主要从法律和政府政策方面入手,本文试图从中国社会发展和民间自发慈善救助这个新的角度上来解决我国农民工二代的教育问题。
1.广东省农民工二代现存教育问题广东省作为全国流动人口的第一大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流动人口已达3667万,约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一。
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适龄读书的外来工子女已达313万人,占据全国三分之一,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三市的义务教育学生之和。
2010年以来,广东省全面实施以居住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流动人员子女积分制入学等政策,颁布了《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等文件,解决了313万外来人员子女义务阶段的教育问题,然而现阶段仍有大量的外来务工子女难以入读公办学校,农民工二代义务阶段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依然严峻。
(1)流动人口大,公办学位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省目前有50%外来工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但珠三角发达地区比例还较低。
据《广东统计年鉴2012》,截至2011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已达10505万人,城镇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而省外流动人员主要迁移到珠三角地区,珠三角省外净迁移率高达92.03%,而东冀,西冀以及山区省外净迁移率数量不大。
而我省外来流动人员主要流动到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机制建设:东莞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抓手——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
摘
要: 在全 国民办高校遭遇“ 寒流” 际 , 之 东莞的 民办教育却别有洞天 , 但也开始 面临如何 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
跨越 的问题 。广 东科技 学院从创 办到升本 , 8年时间跨越 了别的高校通常要更长时 间才能走 完的路 , 其关键在 于扭住
了机 制建设 这个抓手 。机 制建设是 克服人 治的弊端和 实行依法治校的根 本保 障 , 是调动各 方面积极性和整合各种 资
势 下 民办 高校 实行 跨 越 式 发展 必 须 要 解 决好 的重
大 课题 。
( )机 制建 设是 克服 人 治 的弊 端和 实行依 法 一
治 校 的 根 本 保 障
民办高校有 良好的机制 , 可以使 自己的管理系
统接 近于 一 个 自适 应 系统 — — 当 内外 部 条 件 发 生
个抓 手 。
一
领导人个 人 主观意 愿 随意改 变 的。
综合上述观点 , 笔者认为 , 机制就是 由相互作 用 着 的组 织结 构 、 映组 织 内在 规律 的制度 和 制度 反
化 的方 法有 机构 成 的 自适 应 系统 。对它 的理解 要把
5
机制建设 : 东莞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抓手 的现象 ,再到推出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制度 ……这 所制定的制度 、 所遵循 的运行程序和操作规范( 制 样 , 学院逐步走上 了依法治校 的途径 , 向了内涵 转 度化的方法 ) 三大要素有机构成 的具有 自动适应能 式发 展方式 , 通 向了升本 的成 功之路 。 也
基 本 实 现高等 教 育普及 化 。 这一 成绩 离 不开 3所 民
系统 内外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律动或有机联系 , 这种 联系通过一定的互动、 互补和互济作用形式表现出 来, 形成 系统 的整合功能和综合效率Ⅲ 其二 , ; 机制 是规范人们行 为的按照制度和体制 的要求而制定 的运行程序和操作规范 , 它服务于制度和体制的工 作系统 的构建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闭 其三 , ; 机制就
机制建设:东莞民办内涵式发展的抓手——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
一
化 。这 一 成绩 离 不开 3 所民 办 高校 即
东 莞理工学 院城市 学院 、广东亚视 演 艺职 业学 院和广东科 技学 院的巨大 贡 献 。3 校在校 生2 万多人 ,占全市在 校 生 的2 5 。十二五期 间 ,东莞市已批 /强
概念 ,但对 它的理解 不一 。主 要有
制 ,它 由基于 高等教 育和民办 高校 的
发展 规律所 设计 的组织结构 、所制 定 的制度 、所遵 循 的运行程序 和操作规 范 ( 制度化 的方法 )三大要 素有机 构 成的 自适应系统 。
三种观 点 :第一种观 点从 现代 系统论
的角度 切入 , 为机 制是指 系统 内外 认
治 问题和实行依法 治校 的根本举措 通 过 分 析 制 度 和 机 制 的 辩 证 关 系 ,就 能深 刻认识 到机 制建 设对 于民
办高校在规模急剧做大的同时,能否 制度和体 制 的工作 系统 的构建及其 功 从深 层次 上研究机 制建设 问题 ,是 新
能和相互 关 系。I 第三 种观点从 方法 形 势下东 莞民办高 校走 内涵式发展 道 。 J
转 变发展方 式 ,走 内涵式发 展道路 。 广 东科技学 院作为 东莞先发 的民办 高
没 有 相 应 提 升 ,民 办 高 校 的 影 响 力 和吸 引力甚 至还不如 以前 。学生 “ 进 口”萎缩 , “ 出口”受阻 ,民办高 校 遭 遇了史 上最 严 重的 “ 流” ,进 入 寒
综 合 上 述 观 点 ,我 们 认 为 ,机
1机制 的基本 内涵 .
东莞市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基本情况
第 2 页
东莞市经教育行政部门批
截止日期:2015年7月
序 32 号 33 34
镇街
办学许可证号 教民144190040001280号 教民144190040001290号 教民144190050001300号
学校名称 东莞市东城朝晖学校 东莞市东城东珠学校 东莞市东城科发小学 东莞市东城佳华学校
东莞市石碣新民学校 东莞市石碣四海学校 东莞市石碣四海之星学校 东莞市石碣丽江学校 东莞市石碣东盈小学 东莞市石碣莞华小学 东莞市石碣鹏诚小学 东莞市石碣佳辉小学
石碣镇崇焕东路 石碣镇四甲黎屋村 石碣镇东风北路西南广场 石碣镇横滘村滘源路 石碣镇涌口村 石碣镇单屋村 石碣镇西南村 石碣镇唐洪村
第 5 页
东莞市万江长江小学
万江区小享村
42 43 44 45 万江区 46
教民144190050000871号 教民144190050000881号 教民144190050001141号 教民144190040001221号 教民144190040001550号
东莞市万江东鹏小学 东莞市万江美江小学 东莞市万江艺林小学 东莞市万江明星学校 东莞市万江华江初级中学
学校地址 东城区桑园社区 东城区牛山社区 东城区主山社区 东城区温塘社区
东城区 35 教民144190040001770号
36
教民144190040002230号
东莞市光大新亚外国语学校
东城区景湖春晓小区内
37
教民144190040002270号
东莞市东城春晖学校
东城区余屋社区
38
教民144190030002631号
东莞市东华小学 东莞市光明中学 东莞市光明小学
东莞市莞长路立新路段33号 东城区光明大道68号 东城区光明大道68号
邓思珍与东莞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教育行政管理(教育)一案行政二审判决书
邓思珍与东莞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教育行政管理(教育)一案行政二审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理法院】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结日期】2020.12.28【案件字号】(2020)粤71行终2739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谭建军金霞余树林【审理法官】谭建军金霞余树林【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邓思珍;东莞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当事人】邓思珍东莞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当事人-个人】邓思珍【当事人-公司】东莞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代理律师/律所】李浩广东佑德律师事务所;宋炜裕广东名成律师事务所;岳民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李浩广东佑德律师事务所宋炜裕广东名成律师事务所岳民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李浩宋炜裕岳民【代理律所】广东佑德律师事务所广东名成律师事务所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原告】邓思珍【被告】东莞市教育局;广东省教育厅【本院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举办者申请筹设民办学校,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包含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内容的申办报告,正式申请设立时还应当提交筹设批准书、筹设情况报告等材料。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合法违法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违法实施罚款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合法性审查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没收财物查封扣押冻结第三人复议机关鉴定结论质证合法性行政复议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经审查,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且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举办者申请筹设民办学校,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包含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内容的申办报告,正式申请设立时还应当提交筹设批准书、筹设情况报告等材料。
由此可知,幼儿园办学规模不仅是申请筹设行政许可,也是申请设立行政许可的审查内容。
东莞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从不够规范到逐 步规 范,从 自发发 展 到有序发展的道路 。庞大的市场 需求和宽松的政策环境是东莞 民办
教育迅速发展的外在 因素 ,要长高
莞市政府对部分 民办学校给予了政 策支持 。以东华高级 中学为例 ,教
师面向全 国招聘 ,由市教育局给政
长大关键还在民办学校 自 身办学质
市批准开办 的民办 中小学 已达 14 9
所 ,民办幼儿 园 32所 ,共接 纳新 3
莞人 子女 2 . 76 4万人 。由于一些 民 办学校办学质量 的提高 ,不少东莞
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华南师范大
学嘉 玛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翰林实 验学校等 。 东莞市各级财政也不断加大投 入 ,每年用于解决新莞人子女接受
户籍学生也选择到民办学校就读 。
增长 ,到 20 0 6年 ,东莞非户籍 中
小学 生 已达到 3 . 8 7万人 ,占全 市
一
政府 支持助 促进
棵树要茁壮成长 ,除了肥沃
义务教育 的经费达 2 多元 。市政 亿 府还将 民办学校的发展纳入市教育
维普资讯
发展规划,只要符合条件 的民办学 校都鼓励开办 。同时 ,教育局设置
了民办学校管理科 ,加强对 民办学 校的管理和引导 。 在教师招聘和学生招录上 ,东
育走 过 了一条从小 规模 到上规模 ,
学校 ,依托了北京师范大学雄厚的 教育资源 ,同时寻求与美国的社区 学校合作 。如合作成功 ,该校学生 可人读美国社区大学 ,其出路将大
向教育 ,东莞 的民办学校一下子猛
增 3 0多所 。一直到 20 年 ,民办 06
学 校 以 每 年 3 所 的 速 度 增 长 ,进 3
2024年度英华学校安全计划样本(五篇)
2024年度英华学校安全计划样本本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在过去半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将教研组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深化校内教学交流与诊断机制我们坚持并强化了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旨在通过这一传统做法,促进教师团队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随着教师队伍的持续扩大,语文教研组积极组织公开课、教学诊断及优质论文交流等活动,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鉴,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工作效能的最大化。
二、严格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及条理化,我们持续开展月度教学常规检查,并注重实效,避免形式化。
通过细致入微的检查与及时整改,我们有效促进了教师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确保了各项教学任务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三、完善教研制度,强化常规落实1. 我们加强了业务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及教学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深入钻研教材与教学大纲,精心备课,力求“功在课堂,利在课后”。
3. 我们注重教学质量的调研与反馈,充分发挥调研的导向作用,对部分年级与学科进行了针对性调研,以期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四、科研引领教学,探索实践并重本年度,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语文“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与课堂高效率。
我们深入课堂一线,指导教学实践,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引导教师形成新的教学观念,将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课堂教学评价之中。
我们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通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及课后的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注重团队建设,推动持续发展在学校行政与工会的组织下,我们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通过以老带新、分工负责等方式,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
我们鼓励教师务实进取,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起,积极参与校外教研活动与校内教研组交叉式教研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莞的民营企业呈突飞猛进之势,如今已成为除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外,拉动东莞经济发展的“第三驾马车”。
在东莞教育界,也出现了民办教育的投资热潮,涌现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声誉好的民办学校,为东莞市民以及新莞人提供了优质学位。
庞大需求是土壤
如果把东莞一所民办学校比喻为一棵树,那么新莞人庞大的教育需求就是它生根发芽的土壤;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棵棵民校之树茁壮成长,蔚然成林。
东莞是一个新型的移民城市,人口构成与其它城市相比具有特殊性――外来人口远多于本地户籍人口。
据统计,在1985年到2005年期间,东莞外来人口从13.5万人增加到了584.98万人,20年间增长了43.3倍。
其中,2000年至2002年是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高峰期,外来人口数量从244.84万猛增至426.01万,增长幅度达74%。
到2005年,东莞1000多万的常住人口中,就有800多万外来人口,4倍于本地户籍人口。
在这一群体中,需要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也以每年5-6万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东莞非户籍中小学生已达到38.7万人,占全市普通中小学生比例的54.4%。
面对此问题,东莞市通过公办学校挖潜、拓展学位的方式安排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在公办学校借读,这在2000年之前基本可以解决问题。
但到了新世纪,大量的非户籍人口子女进入东莞,有限的教育资源与非户籍人口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公办学校的接收能力已接近饱和。
于是,东莞市大胆探索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专门招收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的民办学校。
这为民办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契机。
经过几年的努力,东莞市民办教育得到蓬勃发展,有效地满足了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迫切需求,成为东莞市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
东莞市的“十一五”规划也提出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多渠道、多元化办学,支持发展以外来工子女为服务对象的民办学校,解决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据介绍,到2006年底,东莞市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已达194所,民办幼儿园332所,共接纳新莞人子女27.64万人。
由于一些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不少东莞户籍学生也选择到民办学校就读。
政府支持助促进
一棵树要茁壮成长,除了肥沃的土壤,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东莞民办学校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政府的支持。
近几年来,东莞市对民办教育采取了鼓励扶持、规范管理的政策,积极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服务环境。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公布。
在当年召开的第一届东莞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东莞市委书记佟星表示,教育部门一定要改变观念,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要为民办教育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这一年,大量的民间资金涌向教育,东莞的民办学校一下子猛增30多所。
一直到2006年,民办学校以每年33所的速度增长,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东莞市区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先后诞生了东华高级中学、东华初级中学、东华小学、宏远外国语学校、光明中学和光明小学;部分镇区的一些机构也纷纷引进外地优质教育资源,催生了一大批新学校,如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嘉玛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翰林实验学校等。
东莞市各级财政也不断加大投入,每年用于解决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达2亿多元。
市政府还将民办学校的发展纳入市教育发展规划,只要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都鼓
励开办。
同时,教育局设置了民办学校管理科,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引导。
在教师招聘和学生招录上,东莞市政府对部分民办学校给予了政策支持。
以东华高级中学为例,教师面向全国招聘,由市教育局给政策,符合条件的教师可调入东莞市,人事关系由教育局统一管理,教师的职称评定、晋级、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均享受市直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工资标准甚至高于当地同级同类教师10%以上。
校区有教师村,购买校区住房的,可提供成本价住房一套;选择在校外购房的则按东莞市公立学校教师购房津贴标准给予购房津贴。
这种机制吸引了大批内地优秀教师涌入,为东华凝聚和稳定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些镇属的民办学校也拥有一部分教师的调入名额。
在招生方面,东莞市教育局将部分民办学校纳入市直属重点中学管理,按市教育局的招生计划统一招收,从而解决了这个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瓶颈。
如2007年东莞市中考招生方案进行了调整。
按照规定,在东莞读满三年初中的本省非莞籍的新莞人子女可以报读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实验中学和东莞市高级中学这5所公办高中。
录取时按其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会考科目成绩和中考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选取25名考生,其中考成绩不得低于这5所学校正取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然后通过抽签分
配到上述5所学校。
质量提升成关键
通过几年的发展,东莞民办教育走过了一条从小规模到上规模,从不够规范到逐步规范,从自发发展到有序发展的道路。
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宽松的政策环境是东莞民办教育迅速发展的外在因素,要长高长大关键还在民办学校自身办学质量的提高。
在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下,有的民校被淘汰出局,有的民校被政府接管或收购,转制为公办学校,也有部分学校凭借雄厚的资金支持和良好的办学成绩赢得了公众
的高度赞誉,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成为东莞的教育品牌。
综观东莞脱颖而出的几所民办学校,不难看出他们成功办学的经验有着共通之处,那就是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
这些学校学习和借鉴了公办学校的长处: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对学生有一个客观选拔标准,为教师提供稳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
如东华“三校一园”、光明中学和光明小学,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和运动设施按照省一级学校的标准配置和建设,通过公办班的模式吸引成绩优秀的学生报考,在每年的中考和高考成绩上与公办学校平分秋色。
针对处于劣势的生源条件,一些学校提出了“低进高出,高进高出”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如
东华高级中学从德育抓起,解决学生的动力系统问题,让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同时实行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取得了突出的成效,首届高考全线告捷,之后年年上台阶,2006年还摘取了两个全省单科“状元”,三届的升学率均在95%以上。
还有一些以特色著称的民办学校,在素质教育上进行了大胆实验和创新,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这些独特的教育理念得到家长的共鸣。
如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依托了北京师范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同时寻求与美国的社区学校合作。
如合作成功,该校学生可入读美国社区大学,其出路将大大拓宽。
在近200所民办学校中,数量更多的还是专门面向新莞人子女的低收费学校,共有170所。
在解决新莞人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它们功不可没。
但多数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简陋、教育质量不高、学校管理不规范,社会认可度较低。
子女入读此类学校是收入较低的新莞人的无奈之举。
实际上,他们不仅希望子女能在东莞读上书,更希望读好书。
一旦条件允许,能提供优质学位的民办学校才是首选。
这类学校在民办教育的竞争链中处于脆弱的一环,从长远发展来看,需要进一步整合和提升。
目前,东莞市教育局已经开始酝酿民办学校的转型升级。
从2007年3月起,暂停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民办学校审批,并加强对现有学校的管理,以促进东莞民
校转型升级。
让新莞人子女从“读上书”到“读好书”,是当前东莞教育部门为民办学校设计的发展方向。
目前,东莞的民办教育将面临新一轮的变局。
教育部门将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针对民校存在的问题提高年审的要求和条件,促进学校改善软、硬件设施和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二是鼓励一批低端民校上市一级学校,推动普通民校的发展。
在上等级这个问题上,一部分低端民校已经表现出了转型升级的愿望。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东莞市每个镇区都要支持1-2所条件较好的低收费学校创建市一级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