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跳伞表演-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跳伞表演》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跳伞表演》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跳伞表演》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一年级上册80――81页跳伞表演。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减8的减法基础上创设了跳伞表演这一情景来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二、探究解题策略
1.11-7=4的4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先摆了11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4个。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教案(精选4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教案(精选4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减8的减法基础上创设了跳伞表演这一情景来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动物们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2.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是蚂蚁队和*降落伞是蜗牛队在比赛;蚂蚁有11只、蜗牛有7只在比赛;大树上有一些小动物在观看跳伞表演……(师板书:蚂蚁和蜗牛的数目)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蚂蚁和蜗牛一共有多少只?)生2:蚂蚁比蜗牛多几只?6.谁多?(生:蚂蚁多)多几只?(多4只)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1-7=4【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1.11-7=4的4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先摆了11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4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的计算。
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开课时,用故事《小糊涂算的对吗》引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快速进入到课堂当中,接下来展示各类跳伞比赛的照片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观察空中跳伞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
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在孩子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展示两种不同孩子画的图,让孩子们评价,使孩子学会要明白怎么解决问题才是完整的,清晰的,大家所喜欢的,怎样才算完美的解决问题。
二、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及推理能力。
让孩子将画图的方法用的淋漓尽致,体现出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最后利用故事《卡片问题》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思索问题解决的方法。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节课在解决14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班级实践:小学一年级数学《跳伞表演》教案教学效果检验
班级实践:小学一年级数学《跳伞表演》教案教学效果检验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数学《跳伞表演》教案是针对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教学方法以跳伞表演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数据,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而设计的。
本次教学主要测试该教学方法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此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的(1)学生能观察、分析并计算数据;(2)学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3)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4)学生能养成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通过跳伞表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表达、分析和计算,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内容:教师将一份跳伞表演的数据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计算每一位跳伞运动员的得分情况,以此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指导式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表演的数据;2. 探究式教学:学生动手实践,自己发现一些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计算;3. 讨论式教学: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计算方法;4. 辅助式教学:教师通过一些实例和提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五、教学结果分析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测试,发现:学生们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成绩。
六、教学过程规划1. 开始前:提前做好教案准备,提供表演数据;2. 教学第一步:让学生观察表演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得分情况;3. 教学第二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计算方法;4. 教学第三步:教师介绍正式的计算方法,并为学生做题;5. 教学第四步:教师讲解表演背后的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6. 教学完成后:学生完成测试并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法在探究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基础上,注重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并注重了细节处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案与反思教学目的:1、经过详细情境和实践操作,进一步体会比拟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厚对减法意义的看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处置相关效果。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络,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践效果。
教学难点: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践效果的方法的进程。
教学进程:一、情境导入同窗们喜欢看特技扮演吗?植物园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跳伞扮演,你们想不想和教员一同去看一看?二、探求新课1、说说从图中你取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红伞14个,黄伞6个。
2、哪种颜色多?多几个?红伞比黄伞多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指点哪种颜色多?a.数一数b.画一画3、为了使我们看得更清楚明白,我们一同用画图的方法来说明图中的信息。
用○表示红伞,用△表示黄伞。
一个一个对齐。
说明:要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只需把红伞和黄伞一样多的局部拿走,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
就是要求14个比6个多几个,也就是从14个外面去掉6个。
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可以用减法来计算,怎样列式?14-6=8〔个〕4、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从图上看一看,少的局部也就是刚才红伞比黄伞多出来的局部。
因此,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和黄伞比红伞少几个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5、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画图,再列式。
14-7=7,并说说各数表示的意义。
追问:蓝伞比红伞少几个?也就是红伞比蓝伞多几个?6、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效果,用减法计算,把大数减小数。
问法虽然不同,但表示的含义一样。
7、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三、稳固练习课本第11页:试一试四、课堂小结明天学习了两数相差的实践效果,知道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跳伞扮演红伞比黄伞多几个?16-6=8〔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14-7=7〔个〕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让先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践效果的方法,并把十几减8、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5、4、3、2、当中去,在教学中创设植物跳伞扮演的情境,引导先生发现数学效果,并在处置数学效果的进程中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学反思-精选学习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他们往往就会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致动。
这堂课由跳伞表演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发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回答。
一般都是先请后进的同学先来试着说一说,他们虽然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我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说话。
后让优生来说,他们所回答的已经能提高一个层次了。
当然我给优等生适当的鼓励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了。
我的本意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让生提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加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跳伞表演?让第二个同学也来提一提时,他说的和第一位同学说的一样,这时,我就想到要求他们提不同的问题了。
再提问时,第三位同学提出了减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蚂蚁比小蜗牛多几只?这时,我还不满足,再次提问还有谁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 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蜗牛比小蚂蚁少几只?低年级学生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按以往的教学,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计算。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是解题方法,知道这一类型用减法,那一类型用加法,根本无数学的对应思想而言。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如11只小蚂蚁和7只小蜗牛,让学生先用物体来表示物体的数量,然后一起结对子,最后学生发现多出了4个。
在学生对大量的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我们把这些实物直接抽象成线段图,再让学生讨论哪一部分的线段之间是对应的;最后可以出示一组线段图,让学生根据线段图来举例说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物的对应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伞表演》教案
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减8的减法基础上创设了跳伞表演这一情景来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动物们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
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2.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3.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是蚂蚁队和*降落伞是蜗牛队在比赛;蚂蚁有11只、蜗牛有7只在比赛;大树上有一些小动物在观看跳伞表演……(师板书:蚂蚁和蜗牛的数目)4.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5.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蚂蚁和蜗牛一共有多少只?)生2:蚂蚁比蜗牛多几只?6.谁多?(生:蚂蚁多)多几只?(多4只)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1-7=4【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1.11-7=4的4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先摆了11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4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案与反思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教学反思:
7、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1页: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6-6=8(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动物园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精选12篇)《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在解决“比多比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的计算。
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开课时,通过观察空中跳伞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
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
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
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
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开课时,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时,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2在“买铅笔”的情境活动中,重点解决的是十几减9、减8的减法,而本课时教学重点解决的是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在“跳伞表演”的情境中,主要安排的是两种动物进行的跳伞表演。
教学时,我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展示了两只动物进行表演的情境,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分别数一数两种小动物的'只数,如后请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2023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跳伞表演》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跳伞表演》是位于北师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5课时,本节课是退位减法的第五节课,教科书创设了“跳伞表演”的情境,情境中有丰富的可以比较的内容,同时呈现了两个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比较的教学。
1.红伞比黄伞多几个?这是解决红伞比黄伞多几个的问题,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解红伞比黄伞多几个的意义,并学会列式计算。
2.蓝伞比红伞少几个?这是解决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的问题,仍然是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解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的意义,并学会列式计算。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四、说学情经过前5节课的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集中精力探索,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了算法,对算理有了一定的认识再进行本次课,以“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为背景学习减法。
其中,本节课重在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巩固前面学到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师准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角星纸片,学生每人准备14个三角形纸片,6个圆形纸片和1根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启迪思维。
(1)○○○○○(2)□□□□□□□□△△△☆☆☆☆比一比,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多少?少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一对应比较)【设计意图: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一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板块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出示跳伞课件)师:这是什么表演?生:跳伞表演。
2019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反思语文
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他们往往就会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致动。
这堂课由跳伞表演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发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回答。
一般都是先请后进的同学先来试着说一说,他们虽然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我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说话。
后让优生来说,他们所回答的已经能提高一个层次了。
当然我给优等生适当的鼓励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了。
我的本意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让生提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加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跳伞表演?让第二个同学也来提一提时,他说的和第一位同学说的一样,这时,我就想到要求他们提不同的问题了。
再提问时,第三位同学提出了减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蚂蚁比小蜗牛多几只?这时,我还不满足,再次提问还有谁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蜗牛比小蚂蚁少几只?低年级学生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按以往的教学,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计算。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是解题方法,知道这一类型用减法,那一类型用加法,根本无数学的对应思想而言。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如11只小蚂蚁和7只小蜗牛,让学生先用物体来表示物体的数量,然后一起结对子,最后学生发现多出了4个。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跳伞表演》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理解“从简单情境中体会同一物体或现象在不同角度或时间的形状、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某些属性(如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不变,由此积累有关物体或现象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相对性的经验”。
同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物体或现象在不同角度或时间的形状、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某些属性(如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不变。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或现象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相对性的经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同一物体或现象在不同角度或时间的形状、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某些属性(如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不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在观察和交流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同一物体或现象在不同角度或时间的形状、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某些属性(如位置、远近、形状和大小)不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交流,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交流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
3.实际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跳伞运动员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用来画一画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跳伞运动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表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跳伞表演》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态度价值观: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热情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跳伞表演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 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11-2=9 11-9=211-3=8 11-8=311-4=7 11-7=411-5=6 11-6=511-6=5 11-5=611-7=4 11-4=711-8=3 11-3=811-9=2 11-2=9三、培养数学技能。
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80页81页跳伞表演。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2、进一步明白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运算,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良好的思维适应教学重点:运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究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预备:铅笔、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激趣导入1、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差不多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如何解决的。
(出示实物:左手拿2枝铅笔,右手拿1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2-1=1)2、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伙儿观看漂亮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杰出的跳伞表演。
(板书课题:跳伞表演)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师:观赏了杰出的跳伞表演,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有7只蜗牛,11只蚂蚁参加跳伞表演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几只动物参加跳伞表演?生:跳伞的蚂蚁比蜗牛多几只?2、解决问题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专门好!现在机警狗想考考你们,参加表演的蚂蚁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你们能算出来吗?试试看。
(板书:谁多、多几)◆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设计①尝试解答依照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子上。
②整理学生汇报列出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整理。
(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那个算式表示什么?)板书:11 7 = 43、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师:你能说说你是如何样运算11-7的吗?(板书:退位减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明白得退位减法的各种方法。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跳伞表演_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跳伞表演_北师大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稳固性不强,他们往往就会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致动。
这堂课由跳伞表演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好,并让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此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发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回答。
一样差不多上先请后进的同学先来试着说一说,他们尽管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我也鼓舞他们在课堂上多说话。
后让优生来说,他们所回答的差不多能提高一个层次了。
因此我给优等生适当的鼓舞性评判也是必不可少了。
我的本意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让生提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加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跳伞表演?让第二个同学也来提一提时,他说的和第一位同学说的一样,这时,我就想到要求他们提不同的问题了。
再提问时,第三位同学提出了减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蚂蚁比小蜗牛多几只?这时,我还不满足,再次提问还有谁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这时,有个小孩站起来说: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蜗牛比小蚂蚁少几只?低年级学生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按以往的教学,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运算。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握的是解题方法,明白这一类型用减法,那一类型用加法,全然许多学的对应思想而言。
假如我们换一种思路,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如11只小蚂蚁和7只小蜗牛,让学生先用物体来表示物体的数量,然后一起结对子,最后学生发觉多出了4个。
在学生对大量的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我们把这些实物直截了当抽象成线段图,再让学生讨论哪一部分的线段之间是对应的;最后能够出示一组线段图,让学生依照线段图来举例说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物的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版数学《跳伞表演》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稳定性不强,他们往往就会被一些无关事物吸引而转移注意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趣致动。
这堂课由跳伞表演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促发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回答。
一般都是先请后进的同学先来试着说一说,他们虽然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我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说话。
后让优生来说,他们所回答的已经能提高一个层次了。
当然我给优等生适当的鼓励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了。
我的本意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让生提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加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跳伞表演?让第二个同学也来提一提时,他说的和第一位同学说的一样,这时,我就想到要求他们提不同的问题了。
再提问时,第三位同学提出了减法问题: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蚂蚁比小蜗牛多几只?这时,我还不满足,再次提问还有谁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有11只小蚂蚁参加跳伞表演,有7只小蜗牛参加跳伞表演,小蜗牛比小蚂蚁少几只?
低年级学生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按以往的教学,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计算。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是解题方法,知道这一类型用减法,那一类型用加法,根本无数学的对应思想而言。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如11只小蚂蚁和7只小蜗牛,让学生先用物体来表示物体的数量,然后一起结对子,最后学生发现多出了4个。
在学生对大量的具体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我们把这些实物直接抽象成线段图,再让学生讨论哪一部分的线段之间是对应的;最后可以出示一组线段图,让学生根据线段图来举例说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物的对应关系。
因为每一线段图都可以表示无数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应,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对应思想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在他们
的头脑之中。
从而得出谁多,谁少。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平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化一化﹑摆一摆)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各小组可以借助学具演示计算方法。
老师分别板书学生的算法。
让学生自己选用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允许是自己想的,也可学他人较为优秀的方法。
三.理解运用,巩固算法
小动物们为谁多谁少“吵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形式丰富的练习,可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并且使练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这堂课上完之后,我发现中下层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