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室内空气污染及其环境监测
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检测
• 二、环境监测
环境噪声、电磁辐射、照度
空气检测
• 一、客户检测须知 • 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条件限制如下:江苏
市居民居室新近装饰装修完工 7 天以上; 在检测前居室须封闭(甲醛、苯、氨、 TVOC ) 1 小时,氡检测须封闭 24 小时; 新居室最好不搬入家具尚未入住。
门费(只对西安市周边城市)+加班费+
食宿费(不能在当天完成)
• 7. 加班费:如预约在18:00后上门检测需收加
班费100元/次。 8. 对于不能在当天完成的检测任务,我检测站工 作人员的食宿伙食费由客户安排负责,如由我单 位自己负责,则按300元/人/天的标准向客户收 取。
• 9. 由于TVOC中十项中的苯含量比重大,故一般
实验室及所用的主要仪器
• 2、主要检测仪器: • 气相色谱仪(热解吸/毛细管柱GC-FID)1台--
-测TVOC用;
• 气相色谱仪(热解吸/填充柱GC-FID)1台---
测苯、甲苯、二甲苯用;
• 分光光度计1台---测氨、甲醛、臭氧用; • 测氡仪1台---测氡用; • 大气采样器4台---采集甲醛、氨、苯、TVOC用;
涂刷,每公斤可涂刷四张板。
• 2、在白乳胶中加入胶用除醛剂,以除去胶中
的甲醛。
• 3、在家具及装修过程中用甲醛清除剂对锯口
等进行全面涂刷处理,以清除甲醛。
• 4、在装修油漆工序完工后(油漆干透),用
装修除味剂对苯、甲苯、二甲苯(即油漆味)等 有毒物质进行清除。
• 5、同时在家具中用家具除味剂进行处理。
室内环境治理
• 光触媒 [PhOtocata]是光+触媒[催化剂
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GB/T 18204.15-2000方法验证报告编制: 日期:校核: 日期:审核: 日期:广东XX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验证报告1 方法依据依据《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5-2000》。
2 方法原理采用数字式风速传感器,通过光电控制,数据处理,再送3.5A/D 显示器显示。
3 仪器数字风速表:启动风速≤0.7m/s ,测量精度≤±(0.5+0.05)V4 测定步骤4.1 风速计的校正。
风洞、可调速风机、标准皮托管、微压计、气压表、温度计。
4.2 校正步骤:启动风机,待风机稳定后,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温轴心动压和静压。
将校需校正的风速传感器置于风洞轴心位置,观察并记下测得的风速。
4.34.45 结果计算计算公式: t 实=t 测+d 式中:t 实----实际温度 t 测----测得温度 d-------零点位移值 d=a-b式中:a----温度计所示零点b----标准温度计校准的零点位置 校正温度数据见表:校正结果人员比对测试:室内温度测试结果(单位:℃)6 第二法 数显式温度计法 6.1 原理感温部分采用PN 结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等温度传感器,感温是通过传感器自身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后经放大,送3.5A/D 变换器后,再送显示器显示。
6.2 仪器数显示温度计:最小分辨率为0.1℃,测量范围-40℃~+90℃,测量精度±0.5℃.7 测定步骤7.1 打开电池盖,装上电池,将传感器插出插孔7.2 测量气温感温元件离墙壁不得小于0.5m.7.3 将传感器头部置于欲测温度部位,并将开关置“开”位置。
7.4 待显示器所显示的温度稳定后,即可读出温度值。
7.5 测量结束后,立即将开关关闭。
7.2 温度计校正法7.2.1将要校正的数显温度计感温元件与标准温度计一并插入恒温水浴槽中,放入冰块,校正零点,经5-10min 后记录读数7.2.2提高水浴温度,记录标准温度计20℃、40℃、60℃、80℃、100℃时的读数。
公共卫生50个标准
GB 16153-1996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9663—1996 旅店业卫生标准GB 9664—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5—1996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 9666-199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 9667─1996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8—1996 体育馆卫生标准GB 9669-1996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 9670-1996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1-1996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 9672-1996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 9673-1996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T 17220-1998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8204.1-2000 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2-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3-2000 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4-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5-2000 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6-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7-2000 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GBT 18204.8-2000 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GBT 18204.9-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0-2000 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11-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3-2000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4-2000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2-2000 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15-2000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GBT 18204.16-2000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GBT 18204.17-2000 公共场所辐射热测定方法GBT 18204.18-2000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 18204.19-2000 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GBT 18204.20-2000 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GBT 18204.21-2000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GBT 18204.22-2000 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GBT 18204.23-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GBT 18204.24-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GBT 18204.25-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 18204.26-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 18204.27-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GBT 18204.28-2000 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GBT 18204.29-2000 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GBT 18204.30-2000 海滨游泳水透明度测定方法(已废止)WS 205-2001 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T 199-2001 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WST 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CNAS认证检测内容包括
几何量相关参数
15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 15 偏差、竖盘指标差
大长度 精测角度
客户提供样品 角度新增项目,用户自备
20k)Hz]
套
5000
GB/T 20485.13-2007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校准方法 第13部 冲击加速度灵敏度,
分:激光干涉法冲击绝对校准
加速度峰值
15
台 3600~35000
/
密度
15~45
E2等级的费
用为校准价
格5倍,范围
是2500-1250
个
,F1 F2 M等
级砝码为校
JJG99-2006《砝码》
3159-2008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 GB/T 16826-2008
8
转速仪表
台
3500
JB/T 5220-1991 转速数字显示仪
转速
15
9
机动车测速仪表
10
风速仪表
11
振动套组
12
冲击套组
13
密度计
14
砝码
15
天平
16
玻璃量器
台
6000
GB/T 21255-2007 机动车测速仪
速度
15
台
3500
厚度示值误差
20
2000~5000 GB/T4956-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4957-
厚度示值误差
20
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发国家标准
3000~5000 GB/T16921-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
上海济生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能力表
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1 细菌总数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2-2000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4-2000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18204.9-2000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18204.11-20002 大肠菌群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3-2000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5-2000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6-2000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 18204.10-2000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18204.12-20003 金黄色葡萄球菌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GB/T 18204.7-20004 霉菌和酵母菌公共场所拖鞋微生物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GB/T 18204.8-2000限做培养计数5 温度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3-2000限数显式温度计法6 相对湿度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4-20007 风速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GB/T 18204.15-20008 气压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GB/T 18204.16-20009 辐射热公共场所辐射热测定方法GB/T 18204.17-200010 新风量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 18204.18-2000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B新风量检测方法11 换气率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GB/T 18204.19-200012 采光系数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GB/T 18204.20-200013 照度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GB/T 18204.21-200014 噪声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GB/T 18204.22-200015 一氧化碳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GB/T 18204.23-2000限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1 公共场所卫生检测 /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16 二氧化碳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GB/T 18204.24-2000限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法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17 氨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 18204.25-2000限分光光度法18 甲醛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 18204.26-2000限分光光度法19 臭氧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GB/T 18204.27-200020 游泳水温度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GB/T 18204.28-200021 游泳水尿素游泳水中尿素测定方法GB/T 18204.29-200022 可吸入颗粒物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206-200123 溶血性链球菌室内空气中溶血性链球菌卫生标准GB/T18203-200024 绿脓杆菌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绿脓杆菌GB/T 7918.4-1987用于足浴水的检验25 苯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 11737-8926 甲苯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 11737-8927 二甲苯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 11737-8928 总挥发性有机物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06年版)GB 50325-200129 氡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 16147-199530 二氧化硫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6128-1995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31 二氧化氮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GB 12372-90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GB/T 15435-19951公共场所卫生检测 /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32 4-苯基环己烯气相色谱法OSHA07 Organic Vapors有机挥发物限特定客户------本页以下为空白------上海济生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能力表检测项目/参数序号检测产品/类 别 序号名称 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1 新风量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B 新风量检测方法2 可吸入颗粒物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C 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方法3 细菌总数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D 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I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4 金黄色葡萄球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I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5 溶血性链球菌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D 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I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6 真菌总数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D 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I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2集中式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7 风管内表面 积尘量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附录H 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检验方法------本页以下为空白------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1 色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8538-20082 浑浊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3 臭和味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8538-20084 肉眼可见物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8538-20085 pH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6 电导率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电极法7 总硬度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8 溶解性总固体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9 挥发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4-氨基安替比林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10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亚甲蓝分光光度法11 硫酸盐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12 氯化物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硝酸银容量法13 氟化物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限用离子选择电极法14 氰化物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异烟酸-吡唑酮分光光度法15硝酸盐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16 磷酸盐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磷钼蓝分光光度法17 氨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18 亚硝酸盐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5-2006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19 耗氧量(以O计)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GB/T5750.7-2006限用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20 游离余氯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5750.11-2006限用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21菌落总数(细菌总数)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3 饮用水水质检测22 总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3 饮用水水质检测23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20061 二氧化硫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6128-1995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2 二氧化氮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GB 12372-90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GB/T 15435-19953 氮氧化物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4 臭氧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504-20095 氨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4679-936 甲醛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5516-19957 氨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14668-19938 氯气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30-19999 氟化物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 67-2001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480-200910 苯系物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析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六篇第二章一、(一)11 铅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五篇第二章六、(一)12 镉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4.1-200113 镍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63.1-200114 丙酮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六篇第六章六、(一)15 氯化氢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 27-199916 硫酸雾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铬酸钡比色法 GB/T 4920-19854 环境空气与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17 烟尘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5468-199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6157-199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397-2007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18 工业粉尘工业炉窑烟尘测试方法 GB/T9079-198819 烟气温度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5468-199120 烟气含湿量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5468-199121 烟气压力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5468-199122烟气流速和流量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GB/T 5468-199123 非甲烷总烃气相色谱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HJ/T 38-199924 酚类化合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32-199925 林格曼黑度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HJ/T 398-200726大气飘尘(PM10)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6921-198627 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4环境空气与固定污染源排放监测28 硫化氢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本页以下为空白------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1 pH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 6920-862 浊度水质浊度的测定GB 13200-91 分光光度法3 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 GB 11903-89 稀释倍数法4 悬浮物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 11901-895 化学需氧量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6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猛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892-897 氨氮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 7481-87水质铵的测定钠氏试剂比色法GB 7479-878 生化需氧量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 7488-87非计量认证项目9 阴离子洗涤剂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8710 电导率便携式电导率仪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电导率的测定GB/T 6908-2008第三篇第一章九、(一)11 氟化物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7484-198712 总氰化物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13 五日生化需氧量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 HJ 505-200914 水温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 13195-199115硫酸盐(以SO42-计)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HJ /T 342-200716 甲醛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3197-199117 氯化物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 11896-1989工业循环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中氯离子的测定GB/T 15453-200818 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 11894-198919 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3-198920 碱度酸碱指示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三篇第一章十二(一)21 酸度酸碱指示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三篇第一章十一(一)5 环境废水水质监测22 亚铁邻菲罗啉比色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三篇第四章十二(二)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23 挥发酚水质挥发酚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 503-200924 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三篇第一章七、(一)25 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三篇第一章七、(二)26 矿化度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三篇第一章八27 总硬度水质钙和镁的测定 EDTA滴定法GB/T 7477-198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硬度的测定GB/T 6909-200828 易沉固体城市污水易沉固体的测定体积法CJ/T 53-199929 溶解性总固体称量法《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 附录D30 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7489-198731 亚硝酸盐氮水质亚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7493-198732 硝酸盐氮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 7480-198733 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附录M)5环境废水水质监测34 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2)第五篇第二章六、(一)------本页以下为空白------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6 环境噪声监测1 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 12524-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5-90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 90-2004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 9661-8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置噪声限制及测量方法GB 4569-2005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7环境电磁辐射监测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 ------本页以下为空白------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1 镉工作场所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5–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 氧化镉工作场所空气中镉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5–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 氧化钙工作场所空气中钙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 氰氨化钙工作场所空气中钙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20045 三氧化铬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7–2004限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6 铬酸盐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7–2004限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7 重铬酸盐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7–2004限盐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8 铜工作场所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9–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9 铅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10–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0 镁工作场所空气中镁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12–200411 氧化镁工作场所空气中镁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12–200412锰(以二氧化锰计)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13–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3 镍及其无机物工作场所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16-200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4 氢氧化钾工作场所空气中钾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 T 160.17–200415 氯化钾工作场所空气中钾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 T 160.17–200416 氢氧化钠工作场所空气中钠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18–200417 碳酸钠工作场所空气中钠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18–200418 锡工作场所空气中锡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2–200419 二氧化锡工作场所空气中锡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2–2004限二氧化锡的栎精分光光度法20 氧化锌工作场所空气中锌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5–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1 金属锌工作场所空气中锌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5–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2 氯化锌工作场所空气中锌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5–2004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3 一氧化碳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8–2004限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8职业卫生(化学毒物)24 二氧化碳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8–2004限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25 一氧化氮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9–2004限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26 二氧化氮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9–2004限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27 氨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9-200428 氰化氢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9-200429 氰化物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29-200430 磷化氢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磷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0-200431 磷酸车间空气中磷酸职业接触限值GB18531-2001钼兰比色测定法32 砷化氢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1-200433 臭氧工作场所空气中氧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2–200434 过氧化氢工作场所空气中氧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2–200435 硫化氢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3–200436 二氧化硫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3–200437 硫酸及三氧化硫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3–2004限比浊法38 氟化氢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6–2004限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法39 氟化物工作场所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6–2004限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法40 氯化氢及盐酸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37–2004限分光光度法41 正戊烷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8-200742 正己烷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8-200743 溶剂汽油工作场所空气中混合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0–200444 液化石油气工作场所空气中混合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0–200445 石蜡烟工作场所空气中混合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0–200446 非甲烷总烃工作场所空气中混合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0–200447 环己烷工作场所空气中脂环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1–2004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8 职业卫生(毒物)48 甲基环己烷工作场所空气中脂环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1–2004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49 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50 甲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51 二甲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52 乙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53 苯乙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54 联苯工作场所空气中多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3–200455 萘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4–200456 三氯甲烷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757 1,2二氯乙烷工作场所空气中卤代烷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5–2004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58 二氯甲烷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759 三氯乙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烃类化合物GBZ/T160.45-200760 四氯乙烯工作场所空气中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6–2004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61 氯乙烯工作场所空气中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46–2004限热解析-气相色谱法62 甲醇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0763 异丙醇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0764 乙二醇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160.48-200765 正丁醇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7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66 苯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T160.51-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67 乙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T160.52-200768 苯基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基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53–200469 甲醛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T160.54-20078 职业卫生(毒物)70 丙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5-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71 丁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T160.55-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72 异佛尔酮工作场所空气中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56–2004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73 环己酮工作场所空气中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56–200474 环氧乙烷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58–2004限气体解析-气相色谱法75 乙酸工作场所空气中羧酸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59–200476 丙烯酸工作场所空气中羧酸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59–200477 乙酐工作场所空气中酸酐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0–200478 邻苯二甲酸酐工作场所空气中酸酐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0–200479 二甲基甲酰胺工作场所空气中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2–200480 二甲基乙酰胺工作场所空气中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2–200481 甲酸甲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200782 甲酸乙酯工作场所空气中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3–200483 乙酸乙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2007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84 乙酸丁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T160.63-200785 乙酸甲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脂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86 乙酸丙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脂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87 乙酸戊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脂类化合物GBZ/T 160.63-200788 甲基丙烯酸甲酯工作场所空气中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4–200489二异氰酸甲苯酯(TDI)车间空气中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卫生标准GB 16193-19969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工作场所空气中异氰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7-2004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91 丙烯腈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T160.68-2007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92 乙二胺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69–20048 职业卫生(毒物)93 苯胺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族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 160.72–2004限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序号检测产品/类别序号名称检测依据的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限制范围或说明8 职业卫生(毒物)94 乙醇ALCOHOLS I: NIOSH 1400 限特定客户1 粉尘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9 职业卫生(粉尘)2 游离二氧化硅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GB 16225-1996限焦磷酸质量法1 超高频电辐射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189.1-20072 高频电磁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3 工频电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20074紫外辐射(紫外线)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6-20075 高温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 934-20086 噪声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7 照度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照明测量方法 GB5700-20088 新风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卫生部2003年7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附录B新风量检测方法9 辐射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卫生部2003年7月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 934-200810 风速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卫生部2003年7月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B 934-200811 风口通风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卫生部2003年7月12 换气次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卫生部2003年7月13 通风量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199710职业卫生(物理因素)14 控制风速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1997------本页以下为空白------。
环境监测第4章大气监测-2
含量。
(四)监测内容 废气排放量,m3/h 污染物质排放量,kg/h 污染物质排放浓度,mg/m3
注意:在计算废气排放量和污染物质排放浓度时, 都使用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体积。
动压平衡型等速管法采样装置示意图
2、烟尘浓度计算
①计算出采样滤筒采样前后重量之差m(烟尘重量)。
②计算出标准状况下的采样体积:在采样装置的流量 计前装有冷凝管和干燥管的情况下,干烟气的采样 体积按下公式计算:
干烟气与干空气近似时
Vnd 0.003qv
Rs( d pa pr) t Tr
Vnd 0.05qv
监测作用: ➢ 检查排放的废气中有害物质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或地
方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 ➢ 评价净化装置及污染防治设施的性能和运行情况,
为空气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监测目的: ➢ 处理好污染源、环境和人群健康这一大体系; ➢ 了解污染物、排放量、特点、对人的影响等; ➢ 制订排污标准、排放量,提出治理方案。
采样类型:移动采样、定点采样和间断采样。
不同采样速度时颗粒物运动状况示意图
采样类型:
移动采样:为测定烟道不同断面上烟气中烟尘的平 均浓度,用同一个尘粒捕集器在已确定的各采样点上 移动采样,在各点的采样时间相同,这是目前普遍采 用的方法。
定点采样:为了解烟道内烟尘的分布状况和确定烟 尘的平均浓度,在同一断面上每个采样点分别采样, 即每个采样点采集一个样品。
1、温度的测量
对于直径小、温度不高的烟道,可使用长杆水银温 度计。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球部放在靠近烟道中心位 置,读数时不要将温度计抽出烟道外。 对于直径大、温度高的烟道,要用热电偶测温毫伏 计测量。
采样手册(空气废气)2014.11.18.
1
风向
项目类型 /
采样介质 /
采样方法 三杯风向风速表
2
风速
/
/
三杯风向风速表
3
大气压
/
/
气压计
4
温度
/
/
温度计
5
湿度
/
/
湿度计
6
黑度
固定源
/
7
烟尘、烟气参 数
固定源
玻璃纤维滤筒
8
固定源
3L聚酯无臭袋
臭气浓度
9
无组织、环境 空气
3L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采样瓶
10
沥青烟
固定源
玻璃纤维滤筒
烟气监测望远镜 等速采样,10min 固定源负压采样
《地面观测规范 第7部 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QX/T 51-2007
限制范围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 法》GB/T18204.15-2000
只用第一法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 法》GB/T18204.16-2000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 法》GB/T18204.13-2000
只用第二法
《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 法》GB/T18204.14-2000
量法 HJ/T 56-2000 固定污染 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
定 碘量法 HJ/T 57-2000 固定污染 源排气 SO2的测定 定电
位电解法 HJ 482-2009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
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
第一法
HJ 544-2009 固定污染 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
子色谱法(暂行)
日均瓶,20ml吸 收液
棕色多孔玻板, 5ml吸收液
棕色多孔玻板, 5ml吸收液
CNAS认证检测内容包括
序号被测仪器名称收费单位收费(元)技术文件名称及代号(含年号)检测参数工作日实验室组备注1齿轮渐开线样板件4000~4500GB/T6467-2010《齿轮渐开线样板国标》基圆半径r b18精测室齿轮2齿轮螺旋线样板件4000~4500GB/T6468-2010《齿轮螺旋线样板国标》螺旋角β18精测室齿轮3标准齿轮件5000~5500GB/T10095.1/2-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齿廓,螺旋线齿距Fp,径跳Fr18精测室齿轮4渐开线花键量规件5000~5500GB/T 5106-2006《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量规》齿廓,螺旋线齿距Fp,径跳Fr18精测室齿轮5塞尺件3000~4000GB/T22523-2008塞尺国家标准厚度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6卡尺把2000~4000GB/T21388-2008游标代表和数显深度卡尺国家标准长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7千分尺把2000~4000GB/T1216-2004外径千分尺标准,GB/T20919-2007数显外径千分尺国家标准长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8指示表个2000~4000GB/T1219-2008指示表国家标准长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9测量显微镜台3000~6000JB/T10573-2006工具显微镜国家标准长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0水平仪台3000~5000GB/T20920-2007电子水平仪国家标准分度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1超声波测厚仪台2000~4000GB/T11344-1989接触式超声波脉冲回波测厚厚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2涂层测厚仪台2000~5000GB/T4956-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4957-2003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发国家标准厚度示值误差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3镀层标准块件3000~5000GB/T16921-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方法厚度20精密测量用户自备样品14平面度件8000GB/T 11337-2004 平面度误差检测平面度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5平直度件6000GB 6091-1985 刀口形直尺 ISO/TS 12780-1-2008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平直度.第1部分:平直度词汇和参数平直度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6圆度、圆柱度台/件6000GB-T 4380-1984 确定圆度误差的方法两点、三点法圆度 圆柱度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7直径标准(内、外径)台/件2000~8000GB/T 1957-2006 光滑极限量规技术条件直径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8形状测量台/件2000~8000ISO 1101-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位、位置和跳动公差形状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19光学测量台/件2000~8000ISO 1101-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位、位置和跳动公差 JB/T 5475-1991 网格板尺寸示值15精测申请方提供样品20厚度尺寸测量台/件2000~8000GBT 6093-2001 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长度标准量块阶梯差15精测我院或申请方提供样品21长度尺寸测量件2000~3000GB/T6003.1-1997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标准网格示值15精测申请方提供样品22经纬仪件5000JJG 414-2011《光学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竖盘指标差15精测角度23棱镜件1000/角GB/T7660-2013《反射棱镜》光学平行度15精测角度24正多面棱体件225/面JJG 283-2007《正多面棱体》工作角偏差15精测角度25角度块件250/角JJG70-2004 《角度块》工作角偏差15精测角度26光学角规件2000JJG 850-2005 《光学角规》偏向角15精测角度27自准直仪件4500-15000JJG 202-2007 《自准直仪》示值误差15精测角度28多齿分度台台6000JJG 472-2007《多齿分度台》分度误差、测角重复性15精测角度29测角仪台10000-15000JJG 97-2001 《测角仪》示值误差、侧角重复性15精测角度30水准仪台3000JJG 425-2003 《水准仪》视准线误差15精测角度31经纬仪水准仪校准装置台10000~15000JJG960-2012 《水准仪检定装置》水平准线误差、i角测微器示值误差15精测角度32钢卷尺支2000/2m(20m以上每米加50元)QB/T 2443-1999示值误差15大长度此价格为申请单位提供样机并送到我院的检测价格;如需我院提供样机价格需浮动。
风量风速操作规程可复制(3篇)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风量风速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规范操作流程,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类需要进行风量风速测量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矿井、隧道、通风管道、实验室等。
三、操作准备1. 准备所需仪器:风速仪、风表、秒表、皮尺、温度计、记录表格等。
2. 检查仪器:确保所有仪器工作正常,风速仪、风表、秒表等指针灵活可靠,皮尺、温度计等准确无误。
3. 熟悉操作流程:工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了解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操作步骤1. 选择测风地点: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风地点,确保地点断面规整,无空帮空顶,无障碍物,无淋水和前后10m无拐弯。
2. 测量风速:a. 将风速仪放置在测风地点,确保仪器水平。
b. 启动风速仪,记录读数。
c. 在同一地点,用秒表记录风速仪读取数据的时间。
d. 重复步骤b和c,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地点的风速。
3. 测量风量:a. 在进风巷和回风巷中,分别测量进风量Q进和回风量Q回。
b. 若需计算迎头风量,将风表放置在迎头退回20m处,测量风量Q供。
c. 若需计算局扇吸入风量,用风表测定局扇前后10m的风量差值(Q供-Q回),即为局扇的吸入风量。
4. 记录数据:将测量数据填写在记录表格中,包括测风地点、风速、风量、温度、湿度等。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测量时,避免人为干扰,确保测量结果真实可靠。
4. 测量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整理仪器,确保仪器完好。
六、结果分析1.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矿井通风参数,如有效风量率、外部漏风率、等积孔等。
2. 分析矿井通风系统,发现问题,及时向通风管理机构提出风量、风量调整建议。
3. 检测各用风地点的配风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确保矿井通风安全。
七、附则本规程由通风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各部门、各单位应严格执行本规程,确保矿井通风安全。
工作场所中微小气候操作规程(通风干湿度计,热球式风速仪,气压表盒).
作业指导书编号:BSCDC39029—2012 第C版第1次修订题目:工作场所中微小气候检测技术规范第1页共8页工作场所微小气候操作规程编号:BSCDC39029(1)—2012工作场所微小气候测量规程包括干湿温度、风速和气压。
测量方法参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T 18204-14.15.16 2000执行适用于作业场所及公共场所的微小气候检测。
1.干、湿度检测1.1仪器及型号DHM2A型机械式通风干湿温度计1.2检测方法1.2.1 DHM2A型机械式通风干湿温度计使用方法1.2.1.1查算起使用方法电源:查算器使用两节7号1.5v干电池。
查算器按键功能:“on/c”. “off”键, “on/c”是查算器的开机键,也是数据清零键. “oof”为查算器的关机键.“▲”键或“▼”键, “▲”键或“▼”键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查算器各个状态之间的切换.“取消”键,“取消”键主要用于消除错误数据。
“确定”键,“取消”键主要用于确认各种数据输入。
0﹀9、+、–、*、%、=键等0﹀9等数字键及+、–、*、%、=键等数学符合键用具数据输入和计算。
1.2.1.2 干、湿度计使用方法:旋下保护套。
将湿球布套套在温度表头部推紧。
将尾端穿入护管套中心孔。
旋紧护管套。
将尾端插入储水瓶孔内。
用注水瓶将蒸馏水注入储水瓶至4/5处。
待湿球布自然吸水至表头根部即可测量。
1.2.2监测点的确定和要求1.2.2.1布点;室内面积不足16㎡,测室中央一点;16㎡以上但不足30㎡测点(居室对角线三等分,其中二个等分点作为测点);30㎡以上但不足60㎡测点三点(居室对角线四等分,其中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60㎡以上测五点(二对角线上梅花测点)。
1.2.2.2测点要求;离地面高度0.8m~1.6m。
应离开墙壁和热源吧下与0.5m1.2.3实施测量通风器作业时间的校正;将纸条止动风扇,上足发条,风扇转动,开动秒表,待风扇停止转动后,按下秒表,其通风器的全部作用时间不得少于6分钟用吸管取蒸馏水送入湿球温度计套管内,湿润温度计头部纱条上满发条,如用电动通风干湿表则应接通电源,使通风器转动。
空气性能测试操作规程
空气性能测试操作规程空气性能测试操作规程一、测试目的空气性能测试是指对空气质量参数进行测试和评估,以判断室内空气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规范空气性能测试的操作流程,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二、测试范围空气性能测试涉及的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流速等。
测试范围主要包括办公场所、工业车间、餐饮场所、医院、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
三、测试设备1. 温湿度计/仪表2. 氧气浓度测试仪3. 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4. 空气流速计/仪表5. 人体舒适测试仪四、测试流程1. 进行前准备(1)确认测试场所和测试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并获得测试场所的许可。
(2)检查测试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
(3)准备测试记录表格,标明测试参数和要求。
2. 测量温度和湿度(1)按照测试要求放置温湿度计/仪表,一般要求放置在空气流动较好的位置。
(2)记录测试时间,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并记录数据。
(3)通过测量结果判断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
3. 测量氧气含量(1)使用氧气浓度测试仪,根据说明书正确操作。
(2)选择测试位置,通常要求选择离人体活动区较近的地方进行测试。
(3)记录测试时间,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测试,并记录数据。
(4)根据测试结果判断氧气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4. 测量二氧化碳浓度(1)使用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2)选择测试位置,通常选择室内空气不流通或流通条件较差的地方进行测试。
(3)记录测试时间,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测试,并记录数据。
(4)根据测试结果判断二氧化碳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5. 测量空气流速(1)使用空气流速计/仪表,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2)选择测试位置,通常选择空气流动较快或流速较低的地方进行测试。
(3)记录测试时间,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测试,并记录数据。
(4)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空气流速是否符合要求。
6. 测量人体舒适度(1)使用人体舒适测试仪,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及评定标准
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及评定标准1、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A、风量、风速检测必须首先进行。
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风速下获得。
B、检测前检查风机是否运转正常,必须实地测量被测风口、风管的尺寸。
C、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洁净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风量。
(取离高效过滤器0.3m 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按照测试点间距不宜大于0.6m 在截面上设置不少于5 个测试点,所有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地面0.8m~1m 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送风面0.5m~1m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测试点数量应不少于10个,间距不应大于2m,均匀布置;D、对于安有过滤器的风口,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净截面积的乘积确定风量。
(在风口截面或引用辅助风管的截面上按不少于6 个均匀布置的测试点得出平均风速。
)E、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打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
(在出风口前不小于3 倍管径或3 倍大边长度处打孔;)F、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截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大于200mm,测试点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不宜少于3 个测试点;对于圆形风管,应按等面积圆环法划分测定截面和确定测试点数;在风管外壁上开孔,插入热式风速计探头或皮托管。
(通过测动压,换算为风量。
)2、风速和风量的评定标准(1)、对于乱流洁净室:A、系统得实测风量应大于各自的设计风量,但不应超过20%;B、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C、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15%;(2)、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A、实测室内平均风速应大于设计风速,但不应超过20%;B、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3)、新鲜空气量:洁净室(区)内应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量,其数值应取下列风量中的最大值A、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总送风量的10%~30%,单向流洁净室(区)总送风量的2%~4%;B、补偿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值所需的新鲜空气量;C、保证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不小于40m3 ;3、相关标准数据净化空调系统,根据室内容许噪声级要求,风管内的风速:总风管:6~10m/s;无送、回风口的支风管:4~6m/s;有送、回风口的支风管:2~5m/s※为保证空气洁净度等级的送风量,制药洁净室按下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微电子洁净室实例:洁净度等级(ISO14644-1)气流流型平均风速(m/s)单位面积送风量(m3/㎡·h)应用实例2 U0.3~0.5—光刻、半导体工艺区;3 U0.3~0.5—工作区、半导体工艺区;4 U0.3~0.5—工作区、多层掩膜工艺、密盘制造、半导体服务区、动力区;5 U0.2~0.5—6M0.1~0.3—动力区、多层工艺、半导体服务区;N 或M—70~1607N 或M—30~70服务区、表面处理;8N 或M—10~20服务区U:单向流N:非单向流M:混合流(单向流和单向流的组合流型)医院中,采用空调的手术室、产房工作区和灼伤病房的气流速度宜≤0.2m/s;核医学科的通风柜应采用机械排风,排风口的风速应保持1m/s 左右;生物实验室用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得连接方式:生物安全柜级别工作口平均进风速度(m/s)循环风比例(%)排风比例(%)连接方式Ⅰ级0.38 0 100 密闭连接Ⅱ级A10.38~0.5070 30可排到房间或设置局部排风罩A20.50 70 30可设置局部排风罩或密闭连接B10.50 30 70密闭连接B2 0.50 0 100密闭连接Ⅲ级—0 100 密闭连接4、出具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a、测试单位的名称与地址、测试人名称、测试日期、数据采集系统得名称;b、所参考的测试标准的编号与版本日期,如ISO 14644-3:2002;c、所测设施名称及毗邻区域的名称及测试点的座标;d、测试类型与测试条件;e、指定的性能标准,包括占用状态;f、所采用的测试方法;g、测试结果;h、所参考的测试标准对特定测试所规定的其他具体要求;5、适用仪器:。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序号
检测产品/类别
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序号
名称
二
空气和废气
2-10
硫酸雾
离子色谱法(B)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第四版)
2-11
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三甲苯)
热脱附进样气相色谱法(B)《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第四版)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第四版)
4-5
六价铬
水质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67-1987
4-6
镍
水质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2-1989
序号
检测产品/类别
检测项目/参数
检测标准(方法)名称及编号(含年号)
序号
名称
四
水和废水
4-7
锰
水质铁、锰的测定
三
噪声
3-1
城市区域
环境噪声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T 14623-1993
3-2
道路交通
噪声
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测量与评价第1部分:基本参量与评价方法GB/T 3222.1-2006
3-3
工业企业
厂界噪声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GB/T 12349-1990
3-4
建筑施工
场界噪声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1911-1989
4-8
铁
水质铁、锰的测定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前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相应的监测分析方法、监测数据的处理、质量保证及报告等内容。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起草。
本规范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于2004年12月9日起实施。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919GB 6921GB 8170GB/T 9801GB/T 11737 空气质量词汇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数值修约规则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 12372GB 12373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居住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液体吸收法的标准采样装置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 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 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α]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 18204.13 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4 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GB/T 18204.15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GB/T 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示踪气体法GB/T 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GB/T 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GB/T 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 18204.27GB/T 18883GB 50325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大气压测定方法作业指导书
本方法规定了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大气压的测定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大气压的测定方法,工作场所、居室等室内环境气象条件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8204.1-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GB/T18204.13-2000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2000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5-2000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3空气温度3.1数显式温度计法采用PN结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等作为温度计的温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自身随温度变化产生电信号经放大、A/D变换后,由显示器直接显示空气温度。
3.2仪器TES-1360A数字温湿度计:最小分辨率为0.1℃,测量精度±0.5℃,温度-20℃~60℃。
3.3测量步骤3.3.1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
3.3.2测点布置3.3.2.1测点数量:室内面积不足50m2的设置1个测点50m2~200m2的设置2个测点,200m2以上的设置3个~5个测点。
3.3.2.2测点位置:室内1个测点的位置在中央,2个测点的设置在室内对称点上,3个测点的设置在室内对角线四等分的3个等分点上,5个测点的按梅花布点,其他按均匀布点原则布置。
3.3.2.3测点距离:测点距地面高度1m~1.5m,距墙壁不小于0.5m,室内空气温度测点还应距离热源不小于0.5m。
3.3.3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3.3.4待显示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即可读出温度值。
3.4结果计算:一个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各测点测量值的算数平均值给出。
4相对湿度4.1干湿球法将两支完全相同的水银温度计都装入金属套管中,水银温度计球都有双重辐射防护管。
套装顶部装有一个用发条或电驱动的风扇,风扇启动后抽吸空气均匀地通过套管,使球部处于≥2.5m/s的气流中(电动可达3m/s),测定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度,然后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差,计算出空气的相对湿度。
风速和风量监测
1 、风速和风量的具体检测方法A 、风量、风速检测必须首先进行。
各项净化效果都是在设计的风量、风速下获得。
B 、检测前检查风机是否运转正常,必须实地测量被测风口、风管的尺寸。
C 、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洁净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风量。
(取离高效过滤器0.3m 垂直于气流处的截面作为采样截面,按照测试点间距不宜大于0.6m 在截面上设置不少于 5 个测试点,所有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地面0.8m ~1m 的水平截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据送风面0.5m ~1m 的垂直截面;截面上测试点数量应不少于10 个,间距不应大于2m ,均匀布置;D 、对于安有过滤器的风口,以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口净截面积的乘积确定风量。
(在风口截面或引用辅助风管的截面上按不少于 6 个均匀布置的测试点得出平均风速。
)E 、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打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
(在出风口前不小于 3 倍管径或 3 倍大边长度处打孔;)F 、对于矩形风管,将测定截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大于200mm ,测试点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不宜少于 3 个测试点;对于圆形风管,应按等面积圆环法划分测定截面和确定测试点数;在风管外壁上开孔,插入热式风速计探头或皮托管。
(通过测动压,换算为风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2 、风速和风量的评定标准( 1 )、对于乱流洁净室:A 、系统得实测风量应大于各自的设计风量,但不应超过20% ;B 、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 ;C 、室内各风口的风量与各自设计风量之差均不应超过设计风量的±15% ;( 2 )、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A 、实测室内平均风速应大于设计风速,但不应超过20% ;B 、总实测新风量和设计新风量之差,不应超过设计新风量的±10% ;( 3 )、新鲜空气量:洁净室(区)内应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量,其数值应取下列风量中的最大值A 、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总送风量的10% ~30% ,单向流洁净室(区)总送风量的2% ~4% ;B 、补偿室内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值所需的新鲜空气量;C 、保证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不小于40m3 ;3 、相关标准数据净化空调系统,根据室内容许噪声级要求,风管内的风速:总风管:6 ~10m /s ;无送、回风口的支风管:4 ~6m /s ;有送、回风口的支风管:2 ~5m /s※为保证空气洁净度等级的送风量,制药洁净室按下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医院中,采用空调的手术室、产房工作区和灼伤病房的气流速度宜≤ 0.2m /s ;核医学科的通风柜应采用机械排风,排风口的风速应保持1m /s 左右;4 、出具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a 、测试单位的名称与地址、测试人名称、测试日期、数据采集系统得名称;b 、所参考的测试标准的编号与版本日期,如ISO 14644-3 :2002 ;c 、所测设施名称及毗邻区域的名称及测试点的座标;d 、测试类型与测试条件;e 、指定的性能标准,包括占用状态;f 、所采用的测试方法;g 、测试结果;h 、所参考的测试标准对特定测试所规定的其他具体要求;。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
室内新风量检测作业指南1 编制目的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内新风量的检测,特制定本作业指南。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室内新风量检测。
应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对集中式空调系统,抽检的房间面积≥500m2时,可采用风管法检测新风量。
如能确定进入室内的空气全部为新风时,优先采用CO2示踪气体法检测新风量;如送入室内的空气是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空气,则应采用风速、风量法检测出总送风量后,根据实测新回风比计算出新风量。
3 术语3.1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所有空气处理设备集中设置在一个空调机房内的中央空调系统。
3.2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系统除设集中空调机房外,还设有分散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处理装置的中央空调系统。
第一法 CO2示踪气体法4 检测依据《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18-20005 原理采用CO2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
在待测室内通入适量CO2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CO2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再根据室内设计人数,计算出人均新风量结果。
6 仪器和材料6.1 轻便型CO2气体浓度测定仪,最低检出限≥1ppm,可连续自动测读。
6.2摇摆电扇。
6.3 CO2示踪气体。
7 测定步骤7.1 室内空气总量的测定7.1.1 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 1(m 3)。
7.1.2 室内应无家具等物品,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梁、柱等凸出物的总体积V 2(m 3)。
7.1.3 计算室内空气容积,见式7.1。
12V V V =- (7.1)式中:V ————室内空气容积,m 3; 1V ————室内容积,m 3; 2V ————室内物品容积,m 3 7.2 检测点的设置室内CO 2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7.2设置,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5-2000
方法验证报告
编制: 日期:
校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广东XX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验证报告
1 方法依据
依据《公共场所空气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5-2000》。
2 方法原理
采用数字式风速传感器,通过光电控制,数据处理,再送3.5A/D 显示器显示。
3 仪器
数字风速表:启动风速≤0.7m/s ,测量精度≤±(0.5+0.05)V
4 测定步骤
4.1 风速计的校正。
风洞、可调速风机、标准皮托管、微压计、气压表、温度计。
4.2 校正步骤:启动风机,待风机稳定后,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温轴心动压和静压。
将校
需校正的风速传感器置于风洞轴心位置,观察并记下测得的风速。
4.3
4.4
5 结果计算
计算公式: t 实=t 测+d 式中:t 实----实际温度 t 测----测得温度 d-------零点位移值 d=a-b
式中:a----温度计所示零点
b----标准温度计校准的零点位置 校正温度数据见表:
校正结果
人员比对测试:
室内温度测试结果(单位:℃)
6 第二法 数显式温度计法 6.1 原理
感温部分采用PN 结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等温度传感器,感温是通过传感器自身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后经放大,送3.5A/D 变换器后,再送显示器显示。
6.2 仪器
数显示温度计:最小分辨率为0.1℃,测量范围-40℃~+90
℃,测量精度±0.5℃.
7 测定步骤
7.1 打开电池盖,装上电池,将传感器插出插孔
7.2 测量气温感温元件离墙壁不得小于0.5m.
7.3 将传感器头部置于欲测温度部位,并将开关置“开”位置。
7.4 待显示器所显示的温度稳定后,即可读出温度值。
7.5 测量结束后,立即将开关关闭。
7.2 温度计校正法
7.2.1将要校正的数显温度计感温元件与标准温度计一并插入恒温水浴槽中,放入冰块,校正零
点,经5-10min 后记录读数
7.2.2提高水浴温度,记录标准温度计20℃、40℃、60℃、80℃、100℃时的读数。
即可得到
相应的校正温度。
校正温度数据见表:
校正结果
人员比对测试:
测试结果
8 结论
本次验证所选公共场所于牛山村委,玻璃温度计法选于居住证办公室16m2内验证测试,数显温度计法选于办公大厅,办公面积86m2内验证测试,通过用以上实验得出以下数据:
8.1玻璃温度计校正结果:符合要求
七次实测为:标准偏差:,达到标准控制要求。
8.2数显温度计校正结果:符合要求
七次实测为:标准偏差:,达到标准控制要求。